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视频制作论文范文

视频制作论文全文(5篇)

视频制作论文

第1篇:视频制作论文范文

这种单调的表现形式容易使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也难以体会教师教学的魅力。课堂授课氛围差,欠缺艺术性。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网络视频课程制作要借鉴影视制作的模式,打造开发优秀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平台,以学习者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学习者的多方面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视频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影视制作对网络视频课程制作的启示

由于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都是以视频形式来呈现的,在许多方面具有相通性,二者关系见表1。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形成影像在基本原理、艺术表现、制作过程、传播手段几个方面具有相通性。但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在创作目的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差异。网络视频课程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艺术理论恰当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去,从而准确体现教学内容、符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由此看出,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从制作原理、过程到实际发生效用的途径都具有相通性,具备相互学习借鉴的可能。

3基于影视制作视角的网络视频课程制作与开发

高质量的网络视频课程开发应以高效严谨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为基础,影视创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创作经验为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提供了重要启示。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前期策划、组建专业制作团队、脚本设计、拍摄、后期制作几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都应配有专业的人员及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3.1选题策划

和影视创作之初的策划一样,网络视频课程制作初期也应先做好选题策划。笔者引入剧本的理念。网络视频课程剧本统领着网络视频课程的建设和质量。网络视频课程剧本设计应以学习者需要为核心,主要是进行课程的总体构思,包括制定教育、教学目标,然后选择、确定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学习活动,甚至细化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全部过程。在剧本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学习者为主导的理念,按照人本主义的课程观,从学习者学习需要出发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的编排可以借鉴影视剧中的剧情设计,引入情境设计,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活动设计中。同时,应借鉴影视表现中的美学理论将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搭配,使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学习者提供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情景。

3.2组建专业制作团队

网络视频课程制作可以借鉴影视剧创作模式组建专业团队,需要组织一个效率高、懂高等教育、懂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开发队伍,形成一支包括学科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高水平的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队伍。分组确定分工职责,各业务组可以设置如下。领导组:制定相关方案政策,负责视频课程的管理,设计剧组内分工协调运行模式。统筹指挥教学视频制作的筹备和投产,决定导演和主讲教师的人选等。导演组:视频课程制作的组织者,负责视频课程的全程制作。应与主讲教师充分地沟通、研究,共同策划教学视频的设计制作方案。编剧组:由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创作剧本,拟制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等。主讲教师:参与剧本创作,课堂讲授。主讲教师是视频教学片中的主角。通常由知名专家、学者来授课,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学科基础比较扎实、屏幕形象良好、普通话标准、富有表现力、讲课时富有激情的人员来讲授。摄像组:负责分镜头设计,摄像、导控、音效、灯光、剪辑、合成等后期制作。技术组:主要负责策划视频课程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效果以及制作,需要熟练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美工设计软件,具备很强的软件编程和开发能力。

3.3拍摄

将优秀课程的教学进行实况摄制并精心制作,是网络视频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的有效保证。在录制过程中,主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学态,互动性要强。在录制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应注意借鉴影视剧拍摄技术中光线和景别的运用,做好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拍摄,以及师生交互的过程中镜头的切换、场面调度、现场布光、声音的采集等。

3.4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就是将拍摄的视频课程的课堂录像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和剪接,最终制作成一部连贯流畅、主题明确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教学录像片,包括片头设计、字幕制作、画面剪辑处理、文件生成与网络传播等。片头设计一般应包含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教学内容信息等,字幕包括章节字幕和知识结构的提示字幕。在文字设计上,注重字样造型设计和摆放位置,使其富有美感,既能体现出教学视频内容的严谨、严肃性,也要体现视频作品的艺术性,引人入胜,便于学习者记忆。画面剪辑处理是指借助影视制作艺术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口误等内容加以精简。整个视频素材编辑完毕后,预览整体效果,经专家组审查后,按需要格式对录像片输出,最终生成视频文件格式,便于上传、下载以及在线观看。

4结束语

第2篇:视频制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论文;短视频;APP平台;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出版”融合发展模式已形成业界共识。在此背景下,传统出版领域积极探索各种不同路径,实现数字化产品创新,衍生出多种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产品呈现内容表达多样化、传播快速扁平化,受体大众化,阅读碎片化。数字化这种出版模式冲击传统出版产业的格局,纸媒优势地位已经在现代社会碎片化阅读浪潮中跌下宝座,纸媒出版骤降,数字化出版异军突起。数字化出版是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生产,并依靠互联网完成内容分发传播的新型出版模式,包括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的数字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文,支持“要善于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手段,推动内容采编与传播的革新”[1]。随后,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数字化出版,加快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升级,电子书,音频、视频、VR、AR、MR多媒体出版产品进入大众视野。2016年以来,我国短视频发展呈爆炸式增长,腾讯、阿里、百度、人民网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资短视频APP平台。截止2018年底,抖音短视频平台入驻5724个政务号和1334个媒体号,“两微一抖”已成为媒体布局的新标配[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0年4月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9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67万款;截止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8个小时,而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3]。短视频APP平台发展得益于国家网络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提速降费,智能手机普及化,广大网民切身感受到网络视频带来的全新体验。医学科技期刊如何在这种新媒体出版态势下,借用短视频APP平台,突出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特点,快速准确地传播医学知识,值得医学科技期刊工作者深入探讨。

一、短视频传播特征与应用

短视频APP以实时创作、实时传播、实时互动等特征将传统意义下视频内容创作的严谨性,视频制作的专业性,传播渠道的规范性,颠覆性转化为短视频草根原创的多样性,低门槛、模仿性的制作,及时传播、及时互动的获得感。这种能快速获得娱乐性的短视频,催生了一大批短视频APP平台,如快手、秒拍、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抖音等。如抖音2020年1月日活跃用户数量已达4亿人[4]。

1.短视频迎合表达自我价值(情感)需求短视频APP平台的隐匿与开放、多元与包容为自我价值实现(情感宣泄)提供了表达与传播的平台。短视频创作(传播者)与观看者(用户)在观看视频时,消费的不仅是内容本身,更是其内容所呈现与折射出来的自我价值观与情感寄托的需求。在获得他人点赞、评论和对他人视频点赞、评论的过程中互动交流,形成自我价值认同,兴趣爱好共同圈,增强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由于短视频时长受限,短视频强调在极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眼球,因此,必然依托技术优势,使用特效,渲染画面,突出视觉效果,关注直观形象展示,重视奇异视觉感官的冲击。短视频传播者与用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在现实空间与时间双层面上的“脱域”,由于互联网身份的隐匿性,这些虚拟与隐匿性极易发生个体或者群体的认知偏离风险,造成不良短视频大量出现,偏离短视频正常发展轨道。同时,短视频也缺乏完整的内容信息链,所呈现的价值(情感)很难在碎片阅读情形下进行全面清晰的价值判断,以偏概全,误读所表达的价值观。

2.短视频迎合用户快节奏、碎片化阅读习惯信息传递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世界不断以新的生活方式割裂人们原有的生活状态,不断以新的方式刺激我们、改变我们,其中也包括我们的阅读习惯。短视频以数秒或数分钟不等的即时交互特征迎合人们碎片化阅读习惯,也可以说是这种传播模式养成了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这种快速碎片化阅读习惯就会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现象。“信息茧房”现象就是指当人们阅读习惯性地处于自身兴趣所引领的信息领域时,很容易将生活桎梏于蚕茧一般的茧房中[5]。在这种现象影响下的人,不愿耗费精力去思考深层次问题,仅停留于浅层化的认知上,又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产生模糊概念,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3.短视频智能推送、去中心化运营模式在不同时代,不同技术背景下,会出现不同内容特征与审美需求的产品,短视频因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诞生。短视频基于草根创作为了吸粉,力求创新,保持“新、特、奇”传播效果,传播内容囊括生活百态,满足人们对多元世界的好奇。短视频通过智能算法将内容精准推送这一特性,可以让用户轻而易举获取信息的效度,提高用户对短视频APP黏性。这种基于算法的持续性推送,又造成同质化内容过多,用户的感官刺激与依赖被放大,用户的注意力与思考被媒体判断和被机器思维来替代的担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用户因看不到新的、有趣的内容而面临用户流失危险。去中心化运营模式可以提升即时互动的深度与效度,人人都是中心,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也是使用者,在相互关注点赞中养成互动的社交需求。

二、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论文短视频特征与应用

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论文是通过同行评议而发表的最新医学成果,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在医学专业细分化的当下,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医学从业人员很难较快、较全面的掌握最完整的医学动态。为了促进医学知识融合,了解医学进展和最新医学成果,医学科技期刊有责任、有义务,而且有条件对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多媒体、多渠道出版,最广泛地推广最新的医学成果。如science、nature封面科普故事,国内SCI封面文章推送,医学科技期刊公众运营号医学最新成果展示等,这样长期做下去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可以提高医学科技期刊影响力,彰显科技期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二是对所发表学术论文的最新成果普及推广,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医学科技期刊对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再次使用、进行二次创作,利用短视频制作传播特征,结合医学学术论文优势,用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传播医学成果和医学知识。

1.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内容特征与应用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论文的科学性、权威性决定了短视频内容生产表达上的准确性、无歧义性,视频内容要严格把握医学学术论文的严谨,传达最精要的知识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和编辑(均可视为视频制作者)要善于抓住医学论文的亮点,统筹规划视频的音、画、字。同时要注意短视频受制于时长,在内容上要有取舍:(1)简明扼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三段式结构;(2)快速推进,直递内核,现主旨要义;(3)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抓住兴趣点;(4)先设疑,后解惑,润物细无声;(5)旁外音,解说词,娓娓道来。鉴于医学学术论文所要表达最新医学成果的“专、精、尖”,学术语句多,艰深难懂,在创作上一定要避免与学术论文内容的重复,生硬的词语解说,要另辟蹊径。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音频、动漫、文字等元素进行生动有趣的创作,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2.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传播运营特征与应用基于短视频传播“快、广、交互”属性,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要有原创性、新颖性,画面、音效、动漫要“干净”,一切为了“主题”,不要过多的渲染,大胆留白。如抖音“丁香医生”“橙意视频”“秋叶Exce”等播主的风格特点可以借鉴。(1)个性化视频风格,独特鲜明的辨识度,是吸引并留住用户的重要因素,拉近用户距离,提高黏性度;(2)“人设”“虚拟主持人”,人设就是对虚拟角色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按角色的需要有目的的去进行塑造。医学学术论文可以通过虚拟角色打造,自由串联各类知识点与制作要素间的可切换连接,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知识表达链。如抖音“知了医生”;(3)打造爆款式短视频,以热点事件、热点现象为切入点,情感化表达来传播医学最新成果,以主题加故事娱乐性的叙述传递,让用户快乐接受医学知识,以分类标签戳方式标识医学知识,让用户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知识点,如抖音“预防肺炎”视频集;(4)保持短视频一定的更新速率,吸粉后更不要掉粉。

3.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用户培养用户思维应当贯穿医学论文短视频全过程,即创作者要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定位用户特征,同时也不能一味的去迎合用户口味,要正确引导,养成用户正确掌握医学知识的良好方法。我们一方面面临医学学术论文的专业化与医学知识普及化要求;另一方面大量的医学成果又亟待普及推广,服务于社会的迫切需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健康传播的短视频与用户呈井喷状,以抖音平台的健康传播“丁香医生”为例,截止2019年度11月14日有532.8万粉丝[6],说明以医学知识为切入点的短视频有着潜在的、广泛的用户群。(1)平衡学术论文内容专业性与表达手法的通俗娱乐性,培养用户正确、准确地获取有用的医学知识;(2)加强短视频的交互性,内容生产者与用户沟通的有效性,触发用户热情,留言互动,表达观点,进行有益探讨;(3)用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对短视频产生制约,需要提升用户鉴别和选择医学信息的能力,培养铁杆粉丝和忠实用户,创建互相养成的粉丝文化,进行线上线下活动,促进用户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的重叠;(4)视频内容与视频表达方法要符合潮流变迁与用户使用习惯,避免出现审美疲劳,保持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吸粉。

三、医学科技期刊在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中的优势地位

1.出版优势医学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不论是法人单位还是非法人单位,都有主管与主办单位,有完整的期刊管理条例与制度,在人、财、物方面上有充分保障,有稳定的办刊条件,这是其一;其二,有一支高水平医学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和审稿专家团体,可以确保学术论文的高质量同行评议结果;其三,有一支稳定的高质量作者群和不断发展壮大的青年作者队伍,从源头上保证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其四,有固定的传播营销渠道和读者对象,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其五,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编辑队伍,这支队伍具有医学背景和编辑业务技能,是出版的组织者、实施者。以上优势,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日渐式微。传统期刊纸媒已成为必然下降态势,印刷量、发行量日渐萎缩,包括传统纸媒期刊已有的数字化业务下降态势依旧,增强传统期刊在数字内容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2]。医学科技期刊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借鉴短视频快速互动的传播模式,主动创新,对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主动推出新媒体版本,丰富学术论文的表达方式,增加学术论文的可读性、趣味性。如,学术论文的普及版、故事版、漫画版、抖音版等等,以用户可以接受的模式创新出版主题与方式。医学科技期刊不仅要担负起引领医学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要担负起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新媒体平台让医学科技期刊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成为可能。重视学术论文的新媒体传播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可以扩大期刊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作者和优秀作品,形成双赢局面。借船出海,扬帆远航,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2.专业优势医学科技期刊依托研究院所、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院办刊,有着丰富的医学资源。这类期刊大都具有专业特色,大批原创性、前瞻性医学成果和医学新进展通过同行评议方式发表学术论文进行传播,形成一定的权威性,固化为独特的期刊品牌意识。这种品牌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延伸,可以极大地扩大医学科技期刊的品牌效应,更加广泛地传播学术论文所要传递的医学成果,受益社会大众。一些医学科技期刊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国中药杂志》公众号推出以及“双转型”战略实施[7]。医学科技期刊权威性与专业性表现在:(1)作者、审稿者、编者对所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把好三关,这三者具有良好的医学科学素养和职业操守,期刊也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权威性。譬如基于文献计量统计的各种核心期刊评价指标,这种权威性和专业性是无形的资产。在生产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中可以将权威性和专业性移植其中,让用户确信所接受的医学知识是科学的,愉快接受新的医学知识,避免网络自媒体可能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的医学观念。如“”防疫知识,“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等。医学科技期刊通过短视频,在大众心目中扎下根,可以形成良好口碑,反馈期刊,提升期刊的专业影响力;(2)发挥专业期刊专业特色的特点。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专业细分,在医学领域内也形成了“隔行如隔山”之感,本专业以外的医学知识认知可能会遗忘或停留在过往的认知水平上。所以,医务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通过新的渠道了解掌握其它医学学科的学术前沿,这种交叉学习对医学科学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学术短视频要关注专业特点,在某一专业领域做深做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树立专业特色标杆;(3)稿源优势与学术编辑优势。学术编辑根据学术热点、学术前沿、医学进展,寻找社会共鸣点、找到有效“抓手”进行快速的主题策划活动。组织名医名家写稿,邀请学术团队负责人或成员将研究成果改编为简短有趣、易传播的短视频形式,利用专家知名度提升学术论文短视频的传播力;(4)建立完善的稿件处理流程[8]。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出版可参照医学期刊工作流程,严格按照三审制原则,由一名责任编辑对文章进行文字编辑以及新媒体平台上的美化、校对和审核。在组织关于当前重大社会医学事件的稿件时,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争取第一时间在新媒体上。

3.人才优势首先是作者,可以确认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论文作者是科学传播的主力军,这些优秀作者具有良好的医学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让作者对其撰写的学术论文再创作,抓住学术论文某一个节点进行重新架构,以符合短视频传播特征的方式创作。医学科技期刊要倡导、指引作者用新媒体的写作来传播医学成果。对有志于科普创作,有写作热情的作者开展培训活动,讲授新媒体创作基础,新媒体创作技巧,医学学术论文典型案例写作;采取激励机制,鼓励作者大胆创作,根据视频点播量与占赞、互动次数等指标给予稿酬;作者与其它改编者共同对学术论文二次创作,以最佳的音、视、文、动漫、特效等效果呈现。其次是学术编辑,长期的编辑实践练就成“火眼金睛”,能抓住学术论文的闪光点与凸点,在创新点与新颖性上下功夫,对学术论文有取舍地去开展新媒体“脚本”创作工作;与作者有效沟通,把新媒体直观的表现形式与学术论文客观真实性有机结合,协助作者完成新的创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术编辑要有六性。一是学术编辑要有敏锐性,在突发“医学事件”中主动站出来,快速策划,审稿,传播,互动一条龙服务,表达科学的观点;二是学术编辑要有主动性,对学术论文新媒体传播有一个清醒认识,所有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可完成的,要主动进行客观评价,先易后难地开展新媒体创作;三是学术编辑要有执行力,有好的点子,有好的想法,有好的资源,不去组织,不去积极落实,都是妄想之举;四是学术编辑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在学术论文出版过程中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有效沟通;五是学术编辑要有持久主动的学习能力,主动学习传媒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到新媒体创作活动中去;六是学术编辑要有研究能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医学科技期刊新业态,研发新产品,开展新服务。总之,提升医学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第三,引进新媒体人才或与第三方新媒体专业团队合作。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互联网、物联网、5G新时代下,新技术为各行各业新业态的重新架构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短视频APP平台崛起就是新技术与新的表现形态、新的内容融合,并适合人们阅读习惯而走红。引进新媒体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员利用技术优势,提供丰富的滤镜、动画、音乐和变声等功能,满足创作者娱乐性需求[9],将严肃的医学学术论文用娱乐化的形式去传播,需要传播者掌握好尺度。在这方面上,技术人员可以用技术来满足创作者对创作的技术需求,同时创作需求也为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平台;在短视频数秒或是数分钟内要把医学学术论文脉络讲清楚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故要在技术特色上创新,通过视频时长、媒体多效制作实现用户多元化欣赏体验;加强医学学术论文短视频APP平台整合与运营能力,在海量的短视频信息中挖掘可利用的新素材,整合资源优势再度创新。

四、结语

第3篇:视频制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栏目;数字阅读;学术期刊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计算机存储以及网络传输能力越来越强大,期刊出版与动画、音频、视频等结合的条件逐渐成熟;同时,读者的阅读习惯悄然改变,数字阅读、碎片化、浅阅读成为国际出版的流行趋势[1-2]。2006年创刊的《JournalofVisulizedExperiments》(JoVE)是第一份同行评议的视频出版期刊[3-4]。此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Cell》,以及计算机学科的《IEEEonTransactionsonVisualizationandComputerGraphics》《ComputerVisionandImageUnderstanding》等相继开辟了多媒体栏目。包含音频、视频、动画在内的多种媒体形式和传统文本融为一体,提升期刊直观性、可读性和可靠性,满足现代作者的阅读需求。目前我国在多媒体出版方面还比较薄弱[3-4]。其原因主要是视频栏目对软硬件、存储、平台展示以及制作专业人才等出版的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5-7],同时对学科领域是否适合展示也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开辟视频栏目,甚至打造优秀的视频期刊需要较高的投入和条件。但是,科技期刊面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机会稍纵即逝,传统出版物应积极应对,与时俱进。本文着力呈现多媒体文章设计、制作、同行评议和出版的过程,总结多媒体文章出版的通用解决方案,总结栏目优势、出版条件、平台支撑等,并以《ScienceChinaInformationSciencs》(《SCIS》)创办的MOOP栏目(MultimediaOpenOnlinePaper,多媒体在线开放文章)为例总结实践操作及效果。

1多媒体栏目出版模式介绍

1.1栏目定义

对于学术期刊,多媒体栏目是指在传统科技论文基础上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对常规文章内容进行扩展,旨在为广大读者直观展示和讲解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过程等内容,也可包括讲座、人物访谈等内容,生动报道学科领域的科技进展,以丰富期刊内容。

1.2与常规科技论文出版模式的对比

与常规科技论文不同,多媒体栏目在出版时除了常规文字内容外,一般还需要包括演示视频、讲解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常规文字内容在出版时同时以纸质期刊和网站上的数字文件2种形式存在,多媒体文件则以电子附件的形式,或加载在PDF文件中,在网站上展示[8]。此外,由于多媒体栏目内容的不同,编辑在前期的约稿、评审,稿件录用后的加工、审读,以及最终正式出版上线的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它通常需要编辑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沟通成本。在约稿阶段,编辑需要向作者清楚介绍栏目特点和要求,指导作者按照栏目特定要求准备文章内容。在稿件评审阶段,编辑需要及时向评审专家介绍期刊多媒体栏目的特点、与常规文章不同的评审要求等重要信息。在加工、审读阶段,编辑需要按出版体例要求对多媒体内容加工,压缩、调整视频格式,添加版权信息水印等。在正式上线出版阶段,编辑还要注意常规文字内容与多媒体电子附件的关联,避免遗漏上线文件。具体对比见表1。

2多媒体栏目优势分析

与常规论文相比,多媒体栏目在动态展示科研成果、增加文章内容可信度、满足当前读者多样化需求和扩大成果宣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9-11]。

2.1动态展示研究过程和结果

单一的文字描述为静态的,它虽然能够向读者详细地介绍科学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论,阐明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但却很难向读者直观展示实验的结果。多媒体栏目文章可以打破常规科技论文只能依赖文字描述、数据图表等方式描述实验结果的限制,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动态展示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这对提升科技论文的可读性和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非常有帮助。

2.2增强文章内容可信度

某些学科领域,动态的视频演示效果可以直观地向读者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方法、现象和结果,其易检验、易复用的特点,能有效保证刊载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严谨性,它是对科研成果最直接的证明,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

2.3快速评审,保护作者首发权

多媒体文件的加入,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同时,降低了评审的难度。评审专家通过视频即可直观地看到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可快速判断文章的创新点和其真实可靠性;因此可以有效缩短评审时间,使得文章能更快地与读者见面,保护作者的首发权。例如,本刊在出版国内首款类脑芯片“达尔文”的文章时,由于该成果创新点在视频中显而易见,文章于2015年12月4日提交,12月14日即评审完毕,仅用短短10d。文章于同年12月16日上线出版,有力地保护了作者的首发权。

2.4满足现代读者内容选择多样化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日常在网络和手机终端的信息需求已经由文字、语音需求转变为包含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学术期刊的发展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在常规文章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内容以顺应读者的需求变化。

2.5扩大科技成果的宣传效果

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相较于单一、枯燥的学术论文,具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和更多样化的宣传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科研成果快速传播。未来可建社区,增强读者参与度,无论对于作者还是期刊,都是快速提升自我影响力的良好途径。

3多媒体栏目设计和实施条件

多媒体栏目文章不同于常规文章,需要具备可展示的可视化素材,需要投、审稿等系统和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期刊编辑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可视化素材

多媒体栏目可包含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型的媒体文件;因此,期刊编辑在创办栏目前期,就应该考虑学科特点和限制,有针对性地组织多媒体栏目文章。一般来说,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考虑作为多媒体展示内容。1)实验成果演示。对于一些学科,读者非常关心实验的过程、方法、现象、结果,而演示视频,是最直观、便捷的呈现方式,最能在各种视频中吸引读者目光的是实验过程或结果展示。例如临床医学中的手术视频;又如计算机学科中的虚拟/增强现实、图形/图像处理、交互控制、无人驾驶等学科方向,其本身应用层就有实验结果视频,展示度非常好。这些学科是多媒体栏目最适合的选题方向。文章文字内容只需重点阐明研究思想、算法分析等,在多媒体附件中展现实验演示结果,使研究成果一目了然。2)研究过程讲解。一些学科,其实验环境、流程对于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例如生命科学、材料化学的部分分支学科,作者的实验记录环节尤为重要。这些学科也是多媒体栏目合适的选题方向。文章的内容可以减少,实验重要环节的展示能大大提高内容的可信度,并可让读者易于模仿、复现实验结果。3)动画介绍成果。针对一些没有实验演示视频,实验流程又是常规操作,不便于展示的学科,可以考虑根据论文内容制作动画介绍文章观点或成果。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读者比较直观、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动画兼具趣味性,对年轻读者很有吸引力。综上,可视化内容的选取非常重要,是否能为文字文章增色,以及涉及学科是否适合产出实验视频等都需要综合考量。

3.2平台支撑

期刊在创办此类多媒体栏目的初期,首先需要调研投审稿系统、门户网站等平台对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支持程度,平台是否具备传输、播放多媒体视频文件的条件。当然,也可以放在一些第三方网站,例如腾讯、WeTransfer等[9]。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这一条件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编辑要在审稿系统中提前设定好栏目选项、文件支持的格式、大小限制等,使得作者和评审专家能够轻易区分此类栏目与常规栏目。投稿初期,编辑就要认真审查作者提交的视频内容与文章的契合度,视频文件的质量等技术标准是否达到栏目设定要求,以便稿件评审时,评审专家能方便地查看文章附带的多媒体电子附件,以辅助理解文章。此外,还要考虑门户网站对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支持。所有视频文件都要和正式论文一样,拥有永久的访问链接地址。对于多媒体栏目文章,网站界面的展示也应该有别于常规科技论文,除了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图表、全文下载链接等重要信息外,还在网页上嵌入流媒体播放器,支持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在不同终端(PC、PAD、手机等)的展示。针对终端显示界面大小的不同,有时候还需要专门设计针对移动终端系统的显示界面。

3.3编辑的沟通能力

多媒体文章在制作过程中比传统文章要复杂许多,除了要准备文字内容外,还需要作者额外准备多媒体文档;因此,一般来说,即使学科领域适合提供多媒体素材,一般作者也不愿意把额外的精力花在录制和编写多媒体材料上。此时,编辑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如下。1)启发作者撰写多媒体文章,清晰、准确地为作者描述需要展现的多媒体文件是何种内容、以何种方式达到何种效果,才能与文字内容匹配。2)了解作者的需求,根据其需求,为作者耐心、细致地讲解多媒体文章的优势,例如快审快发、可以提高文章的影响力等。3)提供必要帮助,在作者制作多媒体文件过程中,要经常保持与作者的沟通,在技术细节、音视频编排、讲解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作者能够顺利地撰写完成多媒体文章。

3.4多媒体加工能力

尽管在投稿初期,编辑可以向作者限定多媒体栏目的投稿要求,但作者最终提交的视频等文件质量仍参差不齐;因此,编辑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加工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加工后的视频等文件需要符合常规技术标准,在内容上要保证完整性,此外为便于读者观看还要做好注解等工作。1)符合技术标准。不同格式的视频文件在大小容量上差异较大,考虑期刊投、审稿平台和网站的传输能力、存储能力,以及期刊评审人是否能顺利下载的多种因素,视频文件首先应该满足文件大小符合容量限制。其次,视频图像的清晰度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虽然一些实验成果或研究过程的展示,对视频清晰度要求不是很高,但粗制滥造的视频会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视频内容清晰、文件容量小、便于下载和播放是对多媒体视频附件的基本技术要求。2)内容布局合理。视频的长短和内容分布很重要。据研究,读者最想在视频的第5秒前看到重要内容[12];因此编辑需要指导作者将重要内容及早展现,但是在展现之前,又须有必要的说明,使得读者能尽快理解视频将要展现的内容。其次,视频展示时间不宜过长,要在30~60s内快速展示重点和精华,过于冗长的视频容易让读者中途放弃。3)注解完备。单一的视频图像展示有时候也不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作者可以在视频上增加语音解说、文字注解等信息帮助读者理解视频内容。其次,视频还需要显示与哪篇文章关联,因此在视频的首帧或末尾可加文章引用信息和下载链接等(链接地址应永久不变)。最后,为了说明是由期刊出版的,可加期刊的Logo、版权相关信息,以方便其他媒体转载,标明出处,这可以通过添加视频水印的方式实现。

4多媒体栏目出版实践

4.1栏目创办

《SCIS》是一种以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与信息器件4大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编辑部自2016年开始着手创办多媒体栏目MOOP。编辑部在本刊所涉及的自动化控制、图形/图像、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等多个学科中发展MOOP栏目文章。通过近3年的实践,编辑部在多媒体栏目特点、实践条件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一个相对通用的应用框架。框架包括以下4个部分。1)栏目定义,明确栏目名称及涉及内容。要特别注意结合学科特点。在本刊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中,无人机、仿生机器人、自动化控制、交互技术、虚拟现实、图形/图像等学科,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视频,满足多媒体栏目开展的先决条件。如图1所展示的视频内容,实验视频与科学数据就结合得非常紧密,视频中飞机不断变换飞行姿态,左侧数据栏也随之变化,使得读者很容易抓到作者的创新点,满足读者快速阅读、趣味阅读等多方面的要求。2)栏目形式设计,明确多媒体文章格式。相关文章的展现形式,例如是文章加附件形式,还是视频插入PDF形式等。3)栏目评审标准。制订对多媒体内容的审查,报告文字与视频的匹配度、对文字内容的支撑力度及实验视频可信性、完整性等的统一标准。4)栏目展示平台。多媒体文件的存贮、读取、展示平台。《SCIS》的门户网站平台为MOOP栏目文章设计了多媒体电子附件(包括实验演示视频、论文讲解视频、PPT等文件)展示区域,如图2所示。

4.2学术影响

在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方面,MOOP栏目文章也很有优势,但注意要持续刊登,且具备一定出版规模,即首先能让读者注意到有这个栏目。WebofScience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创办该栏目到2018年,发表的文章篇均引用率达到3.114,高于本刊影响因子2.731。4.3宣传效果编辑部针对录用或正式出版的MOOP栏目文章,在期刊微信公众号、杂志社微信公众号、科学网、Eu-rekAlert、YouTube等社交平台上加以展示和宣传。实践发现MOOP栏目文章具有优秀的宣传效果。以国外的Eurekalert和YouTube为例,没有熟悉的作者、专家帮助转载,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情况。由于本刊文章相对“学术”,大部分MOOP栏目文章,阅读量仅几百次,但部分特别突出的成果可以在YouTube上,达到近4000次观看量(图3);EurekAlert更加专业,例如,前文所提到的2015年出版的“达尔文”芯片的文章,当年的点击量即达到1万3482次(图4)。如果这些文章只有文字,很难想象在短时间内,能有如此大的阅读量。

5结束语

《SCIS》4年的实践,证明多媒体栏目在制作、评审和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比常规论文复杂很多,对平台要求偏高;但是多媒体栏目的优势也非常突出,即具有直观、有趣、易读,对实验过程易检验、易复用,以及其优秀的宣传效果。同时,本文力图提供简单易行的多媒体文章出版通用策略。未来笔者还将关注和总结何种内容或结构的视频更受读者欢迎,并对如何指导作者更加快捷地制作对论文文字支撑度高的高质量视频,以及如何增加读者参与度等,进行更多探索。

6参考文献

[1]胡小洋,游俊,熊显长,等.基于新媒体技术和思维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理论研究[J].编辑学报,2018,30(1):8

[2]陶华,朱强,宋敏红,等.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14,26(6):591

[3]李苑.视频实验期刊(JoVE):视频出版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57

[4]董敏,刘雪梅.医学电子期刊视频栏目出版现状及规范化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2):153

[5]李鹏,卜延明,夏爽,等.视频技术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3):294

[6]段桂花,林松,张维维,等.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多元出版模式探索中编辑出版时间的再分配[J].编辑学报,2016,28(5):463

[7]马云彤.PDF文档视频和动画添加:科技论文可视化发表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72

[8]李仲先.科技期刊论文增强视频的自我实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06

[9]史强,包雅琳,姜永茂.国外四大医学期刊富媒体数字内容开发现状及对国内医学期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2):149

[10]倪婧,王世贤,常秀青.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改良思辨[J].编辑学报,2016,28(5):428

[11]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机遇·挑战·对策[J].编辑学报,2015,27(5):413

第4篇:视频制作论文范文

(一)微时间

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比较短,所录制的视频长度大约为8~10分钟。

(二)微含量

微课程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某一学科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通常是难以理解的重、难点,或者是某学科的重要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

(三)微容量

微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有微课视频以及相配套的微教学方案、微课件、微反思、微评价等。但这些资源所占空间仅几十兆字节,便于网络共享,方便学生灵活地学习。由此可见,微课程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对某个知识点的“片段化”视频教学,既可以用于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单独拿出来播放学习,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微型化或教学视频切片。它有明确的指向、多样的资源,并且扩充方便、交互性好、短小精悍,这些特征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生可随时随地下载点播,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毕业论文排版”微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应用微课程时,不能是简简单单地播放一段视频记录,应该与某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学习资源、作业以及互动等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微课程体系。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选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件、资源、反思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微课程的质量。

(一)设计选题

我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许多学生反馈,虽然学完了Word软件,但是在对较长的文档或者毕业论文进行排版时,还会出现许多问题,对于所学的Word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比如:有的学生在对论文进行排版时,不会生成目录,不会插入页眉、页脚,不会使用分页符,不会使用段落设置等。因此,这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软件部分的论文排版知识进行微课程设计。

(二)设计教学目标

本次微课程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以对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排版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Word的排版技巧和使用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并根据一篇真实的毕业论文来说明排版过程。“毕业论文排版”的微课程应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并且占有主动权,但又不是完成脱离教师指导的主动。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领者,主要承担设计者或者导演的角色。教师制作的微课件、视频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可以通过QQ或者微信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设计微课件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设计微课件,比较简单的一种是PPT式微课件,它是由文字、图片、音乐等元素构成的,将PPT自动播放后再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之内比较合适。还可以采用讲课式的微课程,教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拍摄,整体录制完成后进行剪辑,时间控制在8~10分钟比较合适。还有一种是情景剧式微课程,这种微课程比较适合文史类学科。

(五)设计微课资源

根据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例如:练习测试(可以给出多篇长文档进行练习)、考试题目(可以提供本界毕业学生的论文原稿进行排版)、知识扩展(对排版的相关知识以及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予以扩充)、学习反馈(给出论坛或留言板让学生提问)、作品赏析(给出已完成排版的论文供学生参考学习)等。在这个微课程资源环境下,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设计微课反思

在设计微课反思时,要根据微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本次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实际教学效果如何?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或提升?这样可以对微课程设计进行再认识、再提升,促进微课程设计水平的提高。“毕业论文排版”微课程制作好后,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QQ或微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即时沟通,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学习时的个性差异,同时也减少了学习的孤独感。最后,我们利用审阅功能对学生所排出的论文进行评阅,让学生能够看到教师的评语。

三、总结

第5篇:视频制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业影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一、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从零开始。盘点其建设现状,有助于搞好接下来的建设。

(一)课程定位

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课程是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涉及农业电视栏目的运营、农业影视作品的创作、农业影视作品的传播、新媒体对农业影视创作与传播的影响等相关内容。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基本能力,培育自己的“三农”情怀、爱国主义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态度,为后面专业理论知识与创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农业影视理论水平。课程目标2: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实训中提高自己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起“三农”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态度。

(三)课程师资

本门课程现有任课教师5人:博士2人,硕士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有4人,中级职称的教师有1人。其中,逄格炜、孙云宽是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分别指导10名左右研究生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孙云宽院长曾担任教学副院长,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他还担任动漫与传媒学院副书记,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政策把握能力强。王冲主持过2020年校级本科课程思政教研项目,课程思政教研经验丰富。在本门课程中,杨先梅、兰校兵则分别从思想政治、行业方面为本门课程把关,讲授相关章节。

(四)课程特点

1、实用性。农业影视无论是制作还是传播,都与实际联系很紧密。因此,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实践能力。2、理论性。在本科阶段,青岛农业大学就开设了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相关专业。此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而研究生阶段开设的此课程,就要突出理论性,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学术操练对研究生从事理论方面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3、人民性。从事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少不了与“三农”打交道。要做好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工作,没有“三农”情怀、没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态度是不行的。学习本门课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强这些情怀、精神和态度。

(五)本课程前期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

1、调整相关教学文件。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等上级文件和《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青农大校字〔2020〕62号),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经此一变,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观。2、形成教研成果。一是发表了教研论文《农业信息化研究的逻辑起点、落点与人才培养》。二是成功申报了2019年度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农业影视创作与传播案例库建设”。目前,该项目任务基本完成,已经进入扫尾阶段。

二、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课程内容中择取五个模块进行思政建设。模块1: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研究方法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涉及实地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考虑到研究生们对文献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农业信息化领域进行实验研究较少,因此,本课程以实地研究、调查研究为教学重点。1、实地研究。在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掌握实地研究法,笔者带领他们到位于莱西市的青岛双龙泉现代农业示范园考察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为了解青岛市休闲农业及其信息化发展状况,笔者带领研究生们来到位于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的山色峪。在这里,笔者与学生们走访了多处农业合作社,如青岛山色峪樱桃专业合作社、青岛下山色峪旅游专业合作社、青岛城阳区上山色峪社区股份合作社等,考察了樱桃采摘园、草莓采摘园、农家宴、民宿等。考察结束后,笔者与学生们又召开了研讨会,达成很多共识:发展休闲农业要因地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休闲农业淡旺季分明,旺季车水马龙,淡季门可罗雀等。还有,休闲农业实体的位置一般都比较偏僻,因此,一定要重视市场营销,把游客吸引过来。2、调查研究。为了解农村受众的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状况,给“三农”类电视栏目和频道的创办提供决策参考,笔者便指导学生走进济宁市潭岗村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了学术论文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本次活动的成果是,不仅让同学们发表了论文,还丰富了他们对农村受众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状况的认识,增进了他们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必然要大量接触被调查者。实地研究则要到农村到农业信息活动现场开展。在进行这两种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带领研究生实地调查、把自己实地调查经历和成果介绍给研究生等方式,切实落实了所倡导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模块2:农业影视文本研究农业影视不同于一般的影视,它是有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影视。很多研究生从小脱离农业、农村,对农民也缺乏了解,因此,对农业影视的研究等并不熟悉。教师在授课时选择优秀的农业影视作品,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的《致富经》和《乡村大舞台》、网络上李子柒美食类短视频、抖音公众号“农特”“中国三农播报”上的短视频,通过深入剖析,让研究生看到农业、农村、农民的美,从而增强“三农”情怀。模块3:农业影视制作英语世界有句至理名言:“Byswimming,youlearntoswim.”意思是说,在游泳中你学会了游泳。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在制作农业影视中你学会了制作农业影视”。这就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的“从做中学”。前几年,对于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课程教学,理论探讨的多,身体力行的少。近几年来,我们认识到其中的不足,有意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笔者带领学生走进青岛农业大学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听董成双和薛寿鹏老师讲农业专题片与短视频的制作。某些同学因此对农业短视频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成为了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的成员,参与到农业短视频的制作中来。农业影视制作的实践经历为他们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事农业影视制作,免不了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与他们打交道久了,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被他们所感染,从而增加对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热爱。这是制作农业影视的额外收获,而这种收获能使制作者制作出更好的农业影视作品。模块4:农业影视传播目前,中国农业影视影响力比较小,作用发挥得不够。如何改进中国农业影视的传播效果呢?首先是要多做受众调查,了解受众,特别是农村受众的精神需求。对济宁市潭岗村村民进行农村受众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状况调查就是为了解当下农村受众的精神需求。事后证明,这次调查的确丰富了我们对当下农村受众的精神需求的认识。其次是有针对性地改进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这样,制作出来、传播出去的农业影视作品才能更好满足当下农村受众的需求。这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模块5:农产品的全媒体传播时代在发展,农业传媒及传播理念也在进步。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媒介深度融合。这样的发展理念切中肯綮、高屋建瓴。本着媒介深度融合的思想,要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贯彻全媒体传播的理念,即综合运用多种媒介,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搞好农产品营销,利国利民。青岛国际农业生命智慧谷在青岛农业大学东门外,里面入驻了很多家农产品新媒体营销公司,如青岛融溢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波尼亚第二营销有限公司、城阳区清麦饮品店等。笔者带领学生参观过他们直播带货,一部分同学还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短视频制作与传播培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的全媒体传播理念得到了加强。

三、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在青岛农业大学和学院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思政建设,我们的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一)立德树人成果

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将“思政元素”有机贯穿在教学内容中,融合第一、第二课堂,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使本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上与思政教育目标同向同行,“德”与“能”并举,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主渠道功能,为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理想信念、有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是专业课程,在课程中融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三农”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思政元素,有利于本专业学生接受专业教学过程中所渗透的价值观,进而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观引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创造性地引入农业影视制作大赛、农产品直播带货项目,打通学-做-研-赛之间的壁垒,对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涌现出一批育人典型案例

以山东省科普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为平台,教师鼓励并指导研究生参加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影视作品竞赛。2021年,笔者指导的三个团队获批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项目阶段性科研成果,《传媒视角下青岛市休闲农业研究:问题与对策》已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

(四)示范与辐射作用

一是专业单体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农业影视制作与传播课程思政建设在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农业信息化领域其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课程借助多种实践案例,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从各个方面激励学生动心、动脑、动手。二是基于MOOC平台课程资源开发的开放资源辐射作用。本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基于超星尔雅(MOOC)平台持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参照示范教学包的建设标准,可为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上的借鉴。三是课程实践项目成果的影响辐射作用。本课程充分利用本校农业影视资源,基于第一、第二课堂开展课程项目开发,如“农业栏目策划”“农业节目制作”等实践项目,将项目成果推送至农业农村频道、中国农业网等相关平台,有效促进了课程实践项目成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化。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