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教师素质理论分析

体育教师素质理论分析

随着“健康第一”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然而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仍然存在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轻视体育教师劳动的现象,体育教师难以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也必然难以发挥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改在广度和深度上与其他学科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就体育教师本身来说,技术型教师多,技术理论型少,高学历少,特别是学历结构,相比其他学科差距甚远。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1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存在的问题

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偏低,科研能力较薄弱,教师流失趋势上升,队伍建设经费短缺等。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而忽视体育教育育人的目的,忽视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长时间下去,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体育教师没有从育人角度规范教学行为,而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又由于受扩招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据本人利用电话、走访、信件等形式于2004年10月10日至12月1日调查了安徽省12所高校(不包括高职院校)60名年龄在35周岁以内的教师的周授课时数情况,结果发现他们平均周课时数都达到7次以上,最多的甚至达到12次,而且部分教师还承担着训练任务,试想要完成这样大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又怎能有时间去再学习和充电呢?又怎能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师从教的基础。体育教师的地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较多,领导不重视、同工不同酬以及外出进修机会少使得他们变的焦虑不安,烦躁易怒,或孤独郁闷,人际关系紧张,加之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修养意识不足,致使部分体育教师心理不够稳定。

1.2原因分析

其一,思想素质方面。当前中青年教师的个体价值地位观明显增强,注重实际,价值取向由理想转为现实,普遍存在实用主义态度,而集体主义,社会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导致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当然,这与时代特征是分不开的。其二,业务素质方面。参据项立敏,孙洪涛两位同志近几年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中青年体育教师占60%以上,但学历职称较低,本科学历占85.45%,研究生学历占2.9%,其中高级职称占4.2%,另外专科学历占到10.58%。显示出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发展不均衡。其三,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面临办学体制的艰巨,竞争淘汰机制增强,是高校体育教师本身存在危机感和“下岗”意识。另外,面对公司的高薪,住房等优厚待遇,而在考评进修上又存在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等弊端,这些不能不说是对教师队伍稳定的又一次冲击。

2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对策

2.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重视和强化政治思想工作。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发生新的变化和巨大的飞跃,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及时强化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探索新世纪、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倡导正面教育,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

2.2重视体育教师再学习和培训工作

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讲习班,培训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使教师及时了解体育科学最新的理论成果,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逐步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改革体育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加快发展速度,协调供求关系。注重中青年教师外语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加速改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高职人数少和学历层次低的现象,是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高校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学观摩和训练经验交流会并积极为教师安排一些竞赛活动的裁判工作及社会活动,培养和开发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及社交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高校体育科研和教改实验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操作上有如下措施:请进来或送出去;专题攻关解决实际问题;承担课题发挥优势;按职称提出不同科研要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2.3改革管理模式,优化教师结构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破除在计划经济下单一封闭、静态的管理模式,学会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动态中稳定队伍,在自我约束机制、竞争激励机制中进行管理,使师资队伍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要继续完善教师考核管理体系,完善聘任制,强化职务聘任、岗位和考核制度。坚持胜任者留,优胜者奖,不称职者低聘或不聘的优胜劣汰原则。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扭转轻视体育的偏见,真正把体育摆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战略地位;其次,调整有关管理制度,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和完善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体育师资管理制度;再是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研会的咨询和决策作用,定期开展高校优秀体育教师评选活动,逐步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具有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

3结束语

面对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挑战,重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已迫在眉睫,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当然,体育教师素质提高还需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逐步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通过在职自学、进修或在职攻读研究生学历,参加国内外访问和学术交流来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二十一世纪合格的“复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