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体育文化下高职体育教师学养提升

校园体育文化下高职体育教师学养提升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融合。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的分析,论述提升高职体育教师学养的意义,提出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提升学养的具体思路:培育学习型体育教师团队,开辟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新载体,制定提升体育教师学养制度,形成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体育教师学养教育的新范式。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下,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融合,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外延,体育价值观、信念、态度等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包括体育场馆、图书资料、运动器材、雕塑等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发展的载体。校园体育文化具体包括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文化理念等[1]。教师具有传道、授业和解惑职责,做好传道、授业和解惑,首先需要丰厚的学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是引领和传播体育专业先进理念的文化高地,是体育专业教育新思潮的领军者,加强高职体育教师学养建设,促使体育教师成为校园体育文化自觉践行者,营造高职院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人人参与体育,显示出体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人才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高职体育教师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学养教育活动,达到知行合一,赋予体育文化以新的意义,至关重要。

一、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现状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不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构建学习型体育教师团队,体育教师学养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提升体育教师学养教育缺乏长效机制,校园体育文化学习观扭曲,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把握不合理,甚至有的体育教师有盲目性学习和功利性学习倾向,缺乏体育文化品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辟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的新载体,一些高职体育教师根本不读体育专业的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持读专业书无用论观点,甚至认为不读专业书照常能应付教学工作。其次,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提升体育教师学养的制度,有的高职体育教师误认为照本宣科也能混下去。再次,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体育教师学养教育创新,部分体育教师学习上简单地搞形式主义,部分高职院校推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出现形式化、表面化、政绩化现象。最后,缺乏产学研结合形成互动双赢的提升体育教师学养局面,欠缺理论和实践创新学习能力。

二、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意义

(一)有利于践行大职业教育思想

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学养教育是体育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文化理念的坚强保障。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是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和谐发展、繁荣昌盛的精神法宝。[2]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每一位高职体育教师的个人价值观都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大发展相得益彰,高职体育教师靠渊博的知识做依托,博览体育专业图书,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学养教育是体育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文化理念的坚强保障。拓展体育教师知识视野,保持体育教师读书乐道的情怀和常学常新的态度,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学养,有利于践行大职业教育思想,全力助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弘扬高职院校人文精神

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的理念都是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是弘扬人文精神的过程。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营造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人文气息和氛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传授体育文化知识,也是促进体育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享受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与时俱进,提升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推进体育教师学养教育,丰富体育教师学养,以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底蕴做铺垫,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创新力、服务力、凝聚力和领导力,提升体育专业文化软实力,打造体育专业独特的人文精神,要不断提高体育专业文化软实力,这一切是靠丰富体育教师学养来实现的。

(三)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文化强调“健康第一”的理念。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不断拓展体育文化的内涵。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发展的核心,只有不断提高学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学以修身的水平、学而乐思的语境、学而不厌的态势、学以经世的局势,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文化理念以及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具体思路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望。

(一)培育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学习型体育教师团队

构建学习型体育教师团队,加强对提升全体体育教师学养的组织领导,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养和体能以及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建立校园体育文化的共同愿景,组织体育教师观赏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对体育的兴趣,陶冶欣赏体育美的情操[4]。打造体育专业学术生态语境,开展多种形式校园体育文化学习交流讲座,介绍国内外体育文化、体育形势、体育赛事等,体现学以致用,形成体育文化语境,激发体育教师学养情趣,拓展体育文化视野,挖掘体育文化创新潜能,丰富体育教师学养。紧密联系体育专业发展的新特点,运用校园体育文化学养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新问题,打造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形象,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二)开辟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养新载体

开辟新载体,充分发挥微信互动功能,以网络为载体宣传体育专业政策理论。在网上开辟“校园体育文化学养”专栏,推动体育专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前沿性和思想性的校园体育文化信息。邀请体育专业名师微信在线导读校园体育文化,鼓励体育教师学习与履职行责相关的专业理论,丰富学养,加强对高职体育教师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微信传递相关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升华体育教师的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文化理念,学习体育专业知识,在体育文化学海中遨游,坚决抵制盲目性和功利性体育文化,提升体育教师文化涵养。以科研为载体提升体育教师学养,提高科研档次。在体育教师当中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课题研究、校园体育文化科研成果展示汇报等科研活动,以科研为载体提升体育教师学养,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助推书香体育教师团队、文化体育教师团队、和谐体育教师团队建设。

(三)制订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提升体育教师学养制度

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高职体育教师学养。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学养指导督查制度,确立相关体育教师学养目标责任制,量化体育教师学习任务,鼓励体育教师带头树立全新的读书学习理念,以新常态、举措新、常态思维来解放体育教师思想观念,成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和一种时尚建立。体育教师教育培训制度,着眼于国际化战略,制订长期规划,并形成长效机制。完善提升体育教师学养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发挥先锋模范体育教师的带头作用,把提升学养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系列工作的全过程。把体育专业理论学习和工作创新紧密结合,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履职行责的能力。

(四)形成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体育教师学养教育新范式

融体育文化创新于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举办内容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节,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竞赛项目,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增进身心健康的趣味活动;举办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和讲座,定期对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文化摄影、体育文化征文、体育文化漫画比赛等活动,运用多种媒体如标语、广播、录像等渗透体育文化,使体育教师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培养体育教师了解、参与、享受校园体育文化的情趣。围绕文化育人理念,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体育文化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教师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系列体育文化微讲座、体育书香专题微课讲座、体育文化专题报告、专题视频、体育文化沙龙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教师文化生活,开阔体育教师的文化视野,树立“体育文化”的理念,形成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喜人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局面。

四、结论与展望

校园体育文化通过传播丰富体育知识,传播健康方法,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以及体育教师素质培养起着重大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师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校园是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阵地,为体育教师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团队意识、品德修养都得到提升。在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抓好体育教师学养的各项工作,打造永无止境的崇尚校园体育文化的生态语境,探索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师学养的措施,转化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力,形成卓有成效的工作格局,推动体育专业生态文化和谐发展。在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教师学养中增添体育教师学养的厚度,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学习型和创新型体育教师团队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5]。

【参考文献】

[1]范冬燕,汤倩.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及对策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15):110-111.

[2]王凡.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研究与发展[J].科技展望,2014(14):91.

[3]张程.探讨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才智,2014(30):140.

[4]郭德英.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174-176.

[5]赵俊荣.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终身体育态度形成中的意义[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6-99.

作者:叶鹰 马莹心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