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任务与措施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任务与措施

摘要:为了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物流管理专业与京东、百世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以“互联网+”助力,以合作企业岗位需求为人才培养出发点,将岗位能力转换为学生学习任务,将企业岗位标准融入学生学习内容,从专业标准、人培方案与培养体系、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师资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的构建一体化校企联合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职业持续发展的晋升通道,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校企融合;人才培养

1深度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1建立“物流项目工作室”

“物流项目工作室”,在总章程规则下校企共同成立第一届物流项目工作室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搭建校企深度融合平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确保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将企业资源引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新梳理并重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评估、实践环境及师资团队等内容。培养的学生达到培养目标,采用目前物流前沿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具有自适应学习、贯通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企业和学校等特点的物流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搭建物流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1.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物流项目工作室下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项目工作室的部分成员,包括学校专业主任、部分骨干教师、企业核心技术工作人员组成,团队主要负责教学改革,制订并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开发课程资源,制定与实施教学、实习及实训计划,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考核标准等,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输送行业、企业所需人才。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1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与京东、百世等知名物流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调研并定位岗位技能需求,岗位职业能力,将企业工作流程融入课程体系,将企业导师引入实训教学,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缩短其职业成长与晋升的时间。在三年培养计划中,循序渐进地增加企业资源的投入比例。第一阶段:第1、2学期,主要为专业基础培养阶段;第二阶段:第3、4学期,主要为专业能力、岗位技能培养;第三阶段:第5、6学期,主要为岗位实践培养,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无缝连接。在原来专业改革的基础上以供应链流程模式优化推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和输送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333”流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三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三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形式。第一,“三阶段”人才培养过程。“1.0”是在第一年,学生侧重于对基础课程(公共、专业)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必修、限选)的学习,“1.0”是指一年的专业课(必修、限选)学习,用流程实训形式,增加学生实践;“1.0”是指企业导师在实际岗位上的指导及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在“1.0”中,学校轮流排序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开展企业轮岗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交替学习,利用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理论和实践的交替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掌握规律的全过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第二,“三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三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环境企业化、课堂组织项目化、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师角色是“项目经理”,学生是项目任务执行人,完全置身于企业真实项目情景中)。第三,“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形式。“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形式是指“集校外生产性流程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综合形式,确保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高度统一。

2.2课程体系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333”流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充分调研行业发展情况。对岗位工作内容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岗位能力需求,理顺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关联,最后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由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实训教学、企业实践与大赛实践三部分构成。通过建设,最终形成有层次、有体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实训体系。第一,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实训教学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物流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的3PL实训室、智慧仓储实训中心、智慧运输实训中心等实训室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不是以前单纯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第二,企业实践部分。企业实践包含认知实习、轮岗实习与顶岗实习。认知实习包括学生企业参观、优秀毕业生恳谈、企业专家讲座等环节。轮岗实习主要包括学生到企业岗位实习时以轮岗的方式进行。顶岗实习阶段,制订实习任务和实习计划,重点在产业学院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纳入学校学习管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核心能力及素养的持续提升,缩短学生角色转变时间,让学生快速成长为“企业员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三,大赛实践部分。充分利用各类技术技能大赛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使教师通过准备技能比赛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增强专业的师资水平;使学生通过大赛检验技能掌握情况,提升综合素质;使教师可以将在比赛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去,促进教学改革。并在以上实践体系中融入创业实践,整个实训体系根据实训内容分为业务操作层、模拟运营层和分析决策层。

2.4教学模式改革

依托校内实训室、企业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学院清华在线教学平台、蓝墨云教学平台与实训平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学院清华在线教学平台:适应教学模式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建立移动互联环境下的课程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资源集成、资源调用、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在线答疑、师生互动、学习跟踪和分析、支持移动终端等功能,能够实现云端备课和本地授课。蓝墨云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在线学习、课程知识点测评、阶段测试、综合测试、学习实时反馈,可以查看、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跟踪与行为检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评价和支持,提高学习效率。智慧学习平台可支持教师云端备课、多元授课、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数据分析,同时支持学生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

2.5实训环境改造

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创新物流技术,对接产业发展趋势。智慧物流体系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运营层,进行信息的感知、分析和决策,涉及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等;第二层次是执行层,在决策支持下进行物流功能的执行处理,包括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涉及物联网、互联网、传感器、可视化、自动化等技术和大量智能化物流装备。运营层通过数据收集,按照大数据供应链流程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针对多个管理对象的决策结果,并将结果下达至下层的物流功能执行层,执行层以系统功能模块以及各种物流技术设备为支撑完成各项物流基本功能,通过两个层级的不同分工最终实现智慧物流。2.5.1校内实训室改造目前我专业已经建设公铁联运、智能仓储、3PL实训室,满足仓储类、运输类、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等专业课程教学使用,建设了以识别平台、定位平台、即时通信平台及云技术组成的“三平一云”体系,体系间相互补充配合,组成了物流行业新形态的内容。历年来培养的学生大多工作在成都产业经济带,从事与物流行业相关中高端岗位,但随着地区物流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升级,目前我专业的实训室在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还存在局限性,为了满足“双一流”院校建设要求,我专业的实训室急需要更新升级。第一,实训室升级思路。通过对四川地区相关企业的调研,结合实训中心对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实训一体化、智慧供应链、国际物流、智慧物流的需求,以及学校未来实训中心建设规划来设计升级建设方案。本次的智慧仓储实训中心升级建设基本参照现代物流企业中心实际业务流程,模拟核心作业环节,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物流智能化设备,并开展相关方向的实验实训。第二,实训室升级改造目的。对接国际标准,建设“政产学研用创”高端综合实训基地。为了学生可以熟悉物流作业操作流程,毕业以后进入企业可以较快地上手,所以实训室的建设必须以企业现代物流中心(仓库)真实业务背景为依据。根据我国智慧物流发展背景来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加强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智能化设备和先进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仓储、配送的高效化、先进化和智慧化。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实训环境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物流人才。学生的实验实训必须是科学的、有计划的安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实训室改造内容。原仓储配送智能实训中心升级为智慧仓储实训中心。智慧仓储实训中心是以企业现代物流中心(仓库)真实业务背景为依据,把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引入实训室,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体验并学习到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岗位作业、流程交接和内部管理过程,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未来就业环境。并且实训室还有可拓展性,作业流程可以与制造业物流实训室、连锁经营实训室等其他功能实训室衔接,是综合实训中心的重要支撑部分。基于学校原有仓储配送实训中心设备及功能布局,进行智慧化升级建设。通过对现代物流中心的模拟,将作业中心的业务模块提炼出来,可将整个区域柔性划分为:收货理货区、收货暂存区、托盘货架区、自动化立体仓库区、拣选区(含电子拣选区、MR拣选区、自动分拣区、货到人智能拣选区)、流通加工区、发货暂存区、发货理货区、设备暂存区等,再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真实呈现企业作业流程,使学生对仓储配送等基本作业环节、流程及各种作业方法有全面了解,而且能够熟练进行各种作业的执行与管理,适应智慧物流环节下的各种工作岗位。引入货到人拣选系统,搭配先进的搬运AGV小车,实现货到人拣选的操作,增强学生对物流行业先进技术的掌握,熟悉业务流程及管理等。智能拣货台车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流利货架,可以实现边拣边播等复杂作业任务。HololensMR眼镜配合智慧物流系统来完成智能拣选作业。系统通过MR技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无缝”集成;另外,系统融合自动识别技术,快速识别并呈现商品的基本信息,指导作业人员准确获取商品,通过设备自动扫描,解放双手,大幅提高拣选作业的效率。2.5.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走出去”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在公铁联运、保税物流和航空物流3个方面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依托新津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新增3家校外实训基地,与原有实训基地一起支持并实现学生流程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3强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围绕智慧物流类岗位资源标准进行数字资源开发。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均基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还原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以互动教学的方式,采用任务情境驱动模式,以岗位能力为导向而开发,丰富的课程案例和实施任务,可以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考核鉴定等需求。多种展现形式的数字化资源,既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智慧物流类专业相关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又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打造“经理级”师资团队

其一,“经理级”教师团队结构建设。专业采取校企“互聘共培”“协同教学”“外引内培”的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双师型“经理级”师资团队。师资团队教师均加入“物流项目工作室”,其成员由企业师资、行业师资、院校师资共同组成。从专业项目实施、信息化教学、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实训实习等方面对教师开展系统化培训,并对学校师资职业素养能力等方面进行阶段性培训和评估。其二,“经理级”教师团队科研服务能力建设。坚持科研服务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做好科研工作。

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1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学服务输出

按照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标准,与四川伟经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新津职业高级中学共同合作开发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高职一体化教材,形成固化成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提供教学服务。

5.2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岗前培训

依托“物流项目工作室”,探索与校内其他交叉专业合作、校校合作、院校与政府机构合作、院校与行业协会合作、院校与产业发展合作的可靠路径,建立“政产学研用创”合作中心,打破院系壁垒,形成知识共享、学科交叉的支撑点,使教研内容与行业焦点相结合,教学设备与产业技术发展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经济相结合,人才育成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同时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势,联合深度融合企业为周边中小物流企业提供员工岗前培训,2020年达1000人次。

5.3职业证书认证服务

(1)制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量身定制的师资培训方案、学生短期研习方案,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教育质量。专业作为中国商业技师协会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考培中心,可为周边区域、“一带一路”学生或企业员工做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认证服务。(2)与国际知名职业认证机构合作提供供应链认证,加强我院正规化、科学化、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水平。供应链认证分为中级供应链管理师(CSCCLEVELⅠ)和高级供应链管理师(CSCCLEVELⅡ),涉及生产制造、零售分销、交通物流、服务、商业、IT等行业供应链管理从业者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5.4技术服务依托

“物流项目工作室”,为周边中小物流企业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

6创新中华文化传承

6.1“物流技能校园大比拼”活动

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举办“物流技能校园大比拼”活动,融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节目,通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极大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6.2“一带一路”沿线院校交流活动

通过与“一带一路”国家沿线院校学生交流互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加强对在校交流境外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许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中国市场,2017(32):225,233.

[2]黄芬.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相关问题浅析[J].中国市场,2017(6):85-86.

作者:陈英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