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摘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工科教育工程的全面发展,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的改革策略,先后提出“复旦共识”“北京指南”以及“天大行动”战略,这三种战略被称为推动新工科全面建设的“三部曲”,也为功课教育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三部曲”的核心主旨在于要想全面推进新工科课程的改革,只有积极推进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培养人才是新工科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就以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主题,逐步提出问题,然后根据现有的问题又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新工科教育工程的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为中国的强国之路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而新工科建设也可以说是校企合作的一个全新的起点。近年来,在各大政策的扶持下,各大高校都在着手各类学科的教学改革,其和企业之间也开启了协同育人的模式,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学校为社会培养各个专业的人才,企业只能被动地从已经毕业的学生中选取自己所需的人才。那么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之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与学校一起制订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并参与到人才培养的管理中。第二,采用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也能够最大化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且通过优化协同育人的组织模式为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所以,开展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无论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还是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地方产业的协同合作模式,可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创业以及就业的一体化目标。协同合作模式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和企业均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最后达成双赢的局面。

2实践意义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摆脱了传统育人模式的各种束缚,不论是教学体系还是培养规格上都有突破性的改变。对地方应用型技术院校来说,校企间的深入合作,实现了其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对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经费方面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具有行业特色的优秀人才,而且通过校企合作对于学校的办学特色。

3为国家发展和建设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综合国力的水平代表了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加速发展。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氛围下,我们国家也推出了诸如“一带一路”“互联网+时代”等各种驱动发展的创新性建议和政策,那么,为了能够适应这种具有新技术、新特点和新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较强综合创新能力,以及能够进行专业协同合作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完善我国特色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推动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也能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多元化、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的工科人才。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1改革的现状

国外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比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早了很多,且取得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其中较为成功的是德国提出的“双元制”,这种机制主要是建立在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职业教育模式上,使得校企从彼此梳理的状态有效转变为深入融合。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所提倡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则是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匹配;澳大利亚所推行的“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则更注重培养学生在技术方面的能力,并构建了现代学徒制度,全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国内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和企业联合探索也研究出了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比如:在江西理工大学和广州志愿电子有限公司的共同推进下,江西理工大学设立了“周立功3+1”模式的教育实验班,将企业和社会的各种资源有效利用到高校教育的改革中,为高校能够探索应用技术性专门人才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便捷的条件。再比如:皖西学院为了能够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在“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领导下,推出了“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实训实习期与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为止,在企业和各大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具体的研究和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育人方向定位不够明确,校企双方负责人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还停留在最浅层的设计层面,目前所采取的也是单一化的合作模式,缺乏更加丰富多样的合作形式。第二,高校在办学资金、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能力还较为薄弱,以至于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多数学生呈现出素质低、就业能力弱的问题。第三,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机制还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合作管理体制以及办学运行体制等方面,还需继续构建出更加完善的体制制度。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目前来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类专业成为各大院校较为热门的专业,也为培养更多通信工程方面的人才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改革,现阶段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取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实行“3+1”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的教学主体转变为学校和企业双重主体的“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保障下全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通信类专业人才;第二,学校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所需来安排相应的专业特色课程,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架构进行最优化处理;第三,在校方和企业的协同合作下,高校不断完善已有的教学体系,而企业为学校创建更加专业的实验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同时企业也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实践场所;第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全面打造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通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更为夯实的基础;第五,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除了学习教学目标规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学校还为引入了关于企业配套设备方面的指导类教材,使教材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能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各项通讯设备的实践操作中;第六,校企合作是建立在“校企共建共享资源,产学研融合创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等内容上的,在此基础上,将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一个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举措

1基本内涵

目前校企合作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时间能力为培养目标。这里的“3”具体是指用让学生用3年的时间来学习学校课程专业理论知识,在此期间也可以穿插一些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特色专业课,让学生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这3年的时间里,学生还是以学校为中心来开展学习的。“1”是指让学生利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将学习主体由学校转向企业,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全方位的实践学习。“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转变,更是种育人模式的变革,校企双方在协同育人模式下,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2实施内容

第一,优化办学机制,实现“校企共管”。在学校内成立由校企双方相关领导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小组,具体各职位的具体任命如下:小组组长可以由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担任,而副组长则由学校的教务处长、系主任以及企业的负责人共同担任,主要成员则由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专业负责人等共同组成。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全面开展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最终实现“校企共管”的目的。第二,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借助于校企合作所共建的通信工程的专业平台,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招生简章,确保学校招生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学校要全面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引入相关通讯类企业的特色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到教材的编制以及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再最后1年,企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岗前培训和顶岗锻炼的机会,另外校企双方也可以共同开展诸如技能鉴定和证书考聘等方面的工作,以此来确保企业能够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关于就业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工作,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帮助学生实现学业和就业之间的无缝衔接。第三,对接社会要求,全面服务地方经济。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思路的引领下,同时结合高校所在地区的实际经济状况,在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共同打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的实验实训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可以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性技能人才。在新工科建设变革的大背景下,校企双方依托于“3+1”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深度合作,而且经过校企合作所培养的人才可以快速熟悉企业新项目的研发流程,快速融入企业的岗位工作中。在校企双方的协同发展下,学校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而且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另外,在政府政策的辅助下,学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应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双方长期有效的协同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作者:眭莉 单位:常州工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