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提琴音阶训练在作品中运用

小提琴音阶训练在作品中运用

摘要:音阶训练是小提琴练习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构成作品的基础材料,对于小提琴的演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习琴者往往因短期看不到音阶训练的有效性从而将其忽视。文章对音阶体系的发展和基本训练的内容做了梳理概括,通过结合练习曲和乐曲来展现音阶变体在小提琴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提高人们对于音阶训练的认可度。

关键词:换弦;颗粒性;音准;换把

音阶是演奏者提高演奏水平和演奏流畅性的关键内容,是最基础、也是最不可或缺的练习之一。很多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音阶训练的重要性,如小提琴大师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所说:“小提琴演奏的基础就是音阶,我希望学生们拿出四分之三的时间来练习音阶。”[1]其目的是让习琴者更加重视对音阶的训练,利用其辅助并解决技术障碍,从而更好地为音乐服务。

一、音阶体系的定义与发展

“音阶”(Scale)一词,出自拉丁文Scala(阶梯),新格罗夫辞典解释为“按音高次序上行或下行的一列音”[2]。苏联音乐理论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音阶是调式的音序,即按照全音和半音的固定音关系依次排列起来的调式各音的序列”。[3]作为乐音体系(Tonesystem)中一种静态的线性组织,音阶以最简约的形式集中体现着音乐构成的基本法则。西方音阶的历史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音阶被称之为音列。古希腊著名理论家阿里斯多塞诺斯将音列分为“大完整音列体系”和“小完整音列体系”两大类。其中,大完整音列体系由于内部全音和半音排列位置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七种不同的音阶调式:副多利亚、副弗里几亚、副利底亚、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中世纪时期将音阶调式分为四个正调式:利底亚、混合利底亚、多利亚和弗里几亚和四个副调式:副利底亚、副混合利底亚、副多利亚和副弗里几亚。这些音阶调式的名称虽然和古希腊时期音阶调式的名称相同,但实质上两者已经大相径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音阶的调式在中世纪八种调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种新的调式:爱奥利亚、副爱奥利亚、伊奥尼亚和副伊奥尼亚,从此古希腊时期传统的八种音阶调式系统正式被十二音阶调式系统所取代。之后的巴洛克时期,音阶调式最终确立了以爱奥利亚调式和伊奥尼亚调式为基础大小调体系。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被确立为主导地位,从此大小调体系成了现代西方音乐调式理论的基础。从巴洛克时期至今,西方音阶体系明确分成了大小调体系。在此基础上,小提琴拥有了24个大小调音阶体系。从非调性的角度来说小提琴的音阶体系又可划分为单音和双音两大类。其中,单音音阶包括音阶、琶音和减七属七;双音音阶包括三度、六度、八度、换指八度和十度。

二、音阶训练在练习曲中的运用

1.换弦

换弦一般分为手臂换弦和手指换弦两种。所谓手臂换弦是指通过右臂主动的上下抬落从而改变弓子的平面;手指换弦是指通过手指的伸缩动作从而改变弓子的平面,一般适用于相邻两根弦,跨度的改变范围较小。对于手臂换弦来说,我们必须要提前准备好,即在换弦之前手臂要对即将换到的平面有一个预判和倾向,是抬高还是降低,分别抬高降低多少。对于手指换弦来说,它主要练习的是右手对弓子的控制,相当于右手在不断重复的“画圆”,即拇指和小指伴随着平面的抬高或降低同时做伸直或弯曲的动作。谱例中每相邻的两个音都在换弦。比如第一小节第一拍的十六分音符,由三弦换到二弦,再换到一弦,最后再换回二弦。对于这种相邻两根弦的换弦,我们可以采用手指换弦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右臂动作。第二小节最后一个音b1和其后面的音a之间相隔一个三弦,那么对于这种不相邻的换弦我们可以采用手臂换弦的方法,右臂主动抬高平面,做到换弦的“快、稳、准”。

2.颗粒性

所谓颗粒性是指左手按弦发出的每个音都是独立且均匀的,其训练的是左手的发力方式——指根关节发力。想要好的颗粒性,除了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之外还要求手指的抬落速度要快,做到落指的“快、稳、准”。谱例中第一小节的第一拍是训练一指的独立性,第二拍是训练一、二指的独立性,第四小节是训练二、三指的独立性,第六小节是训练三、四指的独立性,之后再从四指反向训练到一指,然后再训练不相邻手指之间的独立性。训练左手的颗粒性还可以利用符点节奏型来进行练习。在音阶的每相邻两个音之间加入符点和反符点,将十六分音符尽可能地前置或后置,最终以十六分音符的速度串连起音阶,从而达到训练左手颗粒性的效果。

三、音阶训练在乐曲中的运用

1.音准

音准的训练由两部分组成,即预先听觉和左手手型。预先听觉是指在拉出这个音之前,心中要对即将发出的音高有一个预判的概念。左手手型是指在同一把位内左手按照一弦一指、二弦二指、三弦三指和四弦四指所固定的手型。与此同时,手指的抬落高度对音准也有影响,手指抬的越低对音准的把握越大。谱例中第一、二小节有一些跨度较大的换把,遇到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借助媒介音填补换把两音之间的音符,从而串连至a小调音阶,通过这种方法来练习音准。如第一小节二指a2换把至三指e3,可以将五把位一指c3作为媒介音,先从三把位一指a2同指换把到五把位一指c3,然后在五把位按照一指到四指的顺序依次演奏极进音阶至三指e3。通过上述方法就可以高效、准确地找到e3的音准。

2.换把

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对换把提出的要求是“滑、松”,即换把要放松和流畅。想要做到换把的放松和流畅就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步骤:准备、发动、滑翔。准备是指左手要有换的趋势,避免换把的突兀。发动即换的过程,如果由低把位换至高把位,手指除了向前移动之外还要稍微向上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因换把导致的琴头过低;如果由高把位换至低把位,左手的拇指和一指要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向低把位移动,按照上把的过程“原路返回”。滑翔是指左手在换把时能够准确、迅速地经过空间距离,减少换把痕迹,使换把流畅自如。谱例中第三小节的最后一拍和第四小节的第一拍是三度双音二、四指到一、三指的换把。在换把时除了做到上述三步骤之外我们要遵循带头指换把的原则,即一把位二指c2换到三把位一指d2,带头指确定好之后再找其他手指与带头指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低把位二、四指换到高把位一、三指时,要注意手指的间距不要太小。

四、总结

西方音阶的发展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一直演变至现在,呈现了当今24个大小调音阶体系。通过分析音阶变体在不同程度练习曲和乐曲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左手,音阶训练可以提高音准,减少换弦、换把的痕迹,同时还可以加强左手的颗粒性。关于右手,音阶训练有助于提高发音质量。与此同时,音阶练习对调式调性的认知和音乐表现力也有所提高。音阶所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笔者只是选其部分加以浅谈。综上所述,音阶训练是小提琴演奏的基础,其得不到正确有效的保证就很难使演奏水平获得突破性提高。因此,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演奏家,音阶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长期过程。

作者:赵敏 单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