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我国幼师转型的学前教育课程建设

我国幼师转型的学前教育课程建设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对于幼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要求、论述了幼师教育转型的必要性、探究在我国幼师转型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构建:理论基础性课程;专业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幼师转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构架

幼师是指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主要针对幼儿教育进行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当前社会领域人们对于儿童基础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传统幼师专业教育与其他师范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但是当前的儿童基础教育已经与学科教育存在本质性差异,因而与学科教育类似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领域已经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本文对我国幼师转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社会对于幼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要求

社会的发展同时带动人才竞争压力的持续增大,提升学生在毕业之后的适应能力,是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重点问题。从家庭教育角度而言,家长期望能够从幼儿阶段便关注其教育问题,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培养和积累孩子建立多元的思维认知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而家长对于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1]从学校教育角度而言,学校进行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在校学习过程,掌握扎实的教育基础和实践教育能力,通过学校的系统化专业教育,使学生可以在走向社会之后,快速的融入社会就业岗位中,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源源不断的输送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教育发展对于幼教自身知识技能也提出更高更专业的发展要求,基于发展现代学前教育的目的,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对全国师范学校的幼教专业进行了整改,在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调整,幼教专业教学的整改和优化,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符合世界各国师范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二、专业教学进行幼师转型的必要性

1、我国幼儿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幼师专业教学转型当前我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峻,而新生儿出生率却连年游走在红线边缘,伴随“二胎政策”的开放,使我国在短时间内迎来又一波人口出生率的提升阶段,新生儿出生率的提高也会推动幼儿教育需求的大幅增加。而通过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市场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却不难发现,真正能够主动生育二胎的家庭普遍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对于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我国的幼儿教育本身起步相对较晚,在很多地区还存在幼儿教育市场不规范的行业乱象,幼儿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及时对当前行业内部的发展桎梏进行突破,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入到社会的幼儿教育领域,而这些问题的实现都需要以人才为基础,幼师专业教学的转型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幼儿教育应用型人才,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持续发展。2、幼师的个人发展需要幼师专业教学转型学生进行幼师专业的学习必然期望能够加入到学前教育的专业队伍中,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成为幼儿教师队伍的一分子。但是传统幼师专业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因而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之后,在工作岗位中仍然存在无所适从的现象,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因而为促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促进幼师个人的未来发展,通过专业教学转型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教育技能,进而为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幼师专业需要教学转型,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愿意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

三、基于我国幼师转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1、理论基础性课程理论基础性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概论》、《学前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综合体系教育学科。学前教育专业包括幼儿教育思想史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等史论课。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够进行灵活的应用和实践。心理学概论主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在学习内容上要求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准确认知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幼儿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学原理则是通过对儿童从初生到六岁前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揭示幼儿教育存在的内在规律,指导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学科,主要阐述了幼儿教育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幼儿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规律、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必然关系等内容,讨论幼儿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以及教学任务,指引幼儿园以及教师辨析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揭示德育教育、体育教育、智力培育和美育教育工作都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2、专业性课程专业性课程主要是指学校结合幼儿身心发育、智力、情商等内容的发展规律,组织符合儿童成长特点的课程。专业性课程可以包括:《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估》、《学前儿童健康营养与安全》、《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组织》、《幼儿园与班级管理》等多种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一名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读懂孩子,学会观察孩子,懂得他们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背后的内在含义,并了解他们情绪变化中实际的需要。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实际学前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做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指导,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综合能力。3、技能性课程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形势,重视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培养也是专业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都会迎合幼儿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需求,进行多样的幼儿教学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培养幼儿对于汉字以及数字的基本认知之外,还需要进行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多样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也需要重视艺术类教学课程的改革。由于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并不具备艺术学习基础,因而艺术类课程也成为专业教学的难点问题。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的改革,需要重视将艺术课程的专业性特点与教育应用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适当的艺术理论之后,更能够提升自身的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如弹唱和伴奏、幼儿的歌舞创编、儿童绘画教育等,通过艺术类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4、实践性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重点,便是能够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开展有效的学前教育工作,学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也需要重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幼师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学前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身的教育技能,应用于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以基于本地区幼师转型的现状进行专项调查,进而能够准确了解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点,并以此为基础,不断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学生也可以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自我剖析自身在实际的教学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进行自我完善,在不断的总结中提升自我,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为社会学前教育贡献绵薄力量。

四、结语

我国幼师转型是当前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现实发展要求,通过幼师的转型能够强化幼儿教育的综合性特征,使幼儿教育内容更为多元。学前教育专业是为社会进行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专业,伴随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构建具有实效性的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的基本任务,学校开展学前专业教育需要通过理论基础性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建立多元的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教学,提升其在社会工作岗位中适应能力,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幼儿教育工作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浩.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宏观发展视域下的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17(22)36-37.

[2]李潇.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的实用化发展趋势及提升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8)86-89.

[3]李莎.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绘画创编教学[J].中国民族博览,2017(22)37-38.

[4]赵南.学前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科学,2014(4)75-80.

[5]李鹭.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未来英才,2017(24)253.

作者:潘洋 张佩萍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