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优化高职学生管理研究

优化高职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需要创新思路,结合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新要求创新管理路径。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生技术能力提升了,但是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存在一定的不足,高职院校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并从思想上解决学生对职业责任感的认知问题,进一步优化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环境。

关键词:职业责任感高职教育学生管理

在“十四五”规划阶段,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各行各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进展来看,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技术人才质量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后备力量,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大局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坚定职业方向,提高职业综合素养,在自己的岗位上铸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一、高职学生管理中职业责任感教育概述

(一)职业责任感的内涵

职业责任感是职业精神和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职业岗位上、工作过程中对职业责任、职业使命、职业价值的认知,展现出良好的职业态度,形成责任意识,对工作内容认真负责、细致高效,并能够形成较高的职业发展追求,可以说,职业责任感是一种职业操守。职业责任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不同职业对职业责任感的要求存在差异,但是从高职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角度来看,教师应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学生日后就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学生管理中职业责任感教育的意义

在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加强职业责任感教育及培养有如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促使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与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站位,积极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来服务社会,提升学生对就业发展的期待。第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提高学校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的管理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业,珍惜实习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进一步升华自己的职业理想、人生理想,形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为日后就业打好基础。第三,有助于优化校园氛围,打造“学习型”“实践型”“工匠型”的校园文化环境,用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来帮助提高学生管理效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二、高职学生管理中职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责任感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加大力度投资完善实习实训基地,丰富校园设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教育环境,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让其可以在相应行业企业的岗位上顺利就业。但是,在技能教育比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没有及时跟进,而且教育的内容较为笼统,不够细化,很多学生虽然知道要具备职业责任感,但是对于何为职业责任感,如何具备职业责任感等都不是十分了解。有的学生对自我认知不明确,对自己的职业、工作不够尊重,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因为不够认真仔细而屡屡出错,这也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践、就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学生就业率提高了,跳槽率和失业率也提高了。

(二)缺乏社会大环境下的责任教育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视域相对较窄,往往只集中于学校这个小环境,没有将学生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来进行管理。不少高职院校采用“半军事化”的管理策略,对学生纪律方面管理十分严格,学生不能随意进出校园,虽然便利了校园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系数,但是不利于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其通过3年的职业技能学习为的是更好地就业,如果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事务了解不充分,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情况也了解不足,不知道“责任感”会给工作就业带来什么影响,真到毕业就业时,不少学生就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难以脚踏实地择业就业,更难以形成职业责任感。

(三)思想管理缺乏职业责任感教育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开展思政教育改革,将思政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提升的核心教育内容,但是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较少将职业素养教育,特别是职业责任感教育融入其中。当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之后,专业课教师也承担着思政教育的任务,但是受到课时紧张的影响,专业课教师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内容较为零碎,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教育过程中,职业责任感教育是最容易忽视的,导致有的学生从思想方面就没有形成职业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认知,思想较为懈怠,也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成绩。

(四)实习管理中缺乏职业责任感教育

高职院校为学生开设了实习实训课程,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老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还会带领学生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毕业前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学时的在岗实习,并获得实习单位的盖章认可。在针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时,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安全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要求学生抓住实习实训的机会,尽快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期间会忽视职业责任感教育,学生提高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方面却存在欠缺。

(五)缺乏对学生职业责任感的考评管理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考评管理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学生各科学习会通过考试、考察的方式来落实最终评价,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则影响着学生的常规分值,但是现有的学生考评管理体系中,并没有职业责任感这一项目。很多教师认为,职业责任感是一个难以考量的因素,学生并没有真正就业,还处于学习的过程,等到学生真正就业之后,就会逐渐形成职业责任感。实际上,在学生缺乏职业责任感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工作中屡屡碰壁,用失败来换取成长,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时间成本,也意味着学校教育的不足。

三、基于职业责任感教育优化高职学生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机制,在学生管理中融合职业责任感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形成更加完善的机制,将职业责任感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常态化管理中。一是基于职业责任感教育来制定教育管理制度,要求教师提高对职业责任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在所教授的课程中融入职业责任感教育板块,从而形成相应的教育“场域”,让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职业责任感”的内涵要义。教师在讲解“职业责任感”时还可以结合一些典型案例,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职业责任感重要性的认识,从细节处着眼,提升职业责任感。二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责任意识是提高学生职业责任意识的基础。高职院校可以将职业责任感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小事中形成责任意识,进而将责任意识拓展至职业领域。比如每个学生都应该对建设安全校园负有责任,在宿舍内坚决不能使用违规电器,这种安全意识也会影响学生的职业认知,提高其工作中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拓宽视域,基于社会环境来开展职业责任教育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教师应进一步拓宽视域,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来开展职业责任教育。在严格纪律管理的同时,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接触和了解社会。社会大环境下,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各行各业之间都存在竞争,虽然学生的就业率比较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到自己心仪的单位就业,只有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在培养和管理学生时,学校要引导学生拓宽视域,一方面了解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横向对比,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指导学生拓宽视野时,可以采用榜样教育的方式,将优秀的同行业榜样人物的故事分享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让学生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将职业发展的视野拓展到社会中来,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学习成长。

(三)升华思想,基于立德树人提升学生职业责任感

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来看,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十分必要。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和学生的思想管理时,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占比重较高,对于学生来说,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指导其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客观来看,职业责任感教育也属于价值观教育中的一部分,是社会责任感中的一部分,也是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岗敬业”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意味着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离不开职业素养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升华思想”,基于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让学生从思想上发生转变,将职业责任感作为衡量自身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融合实践,在实习管理中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

新时期,我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也面临着步入小康社会之后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的挑战。高职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是支撑起民族工业产业的新生力量,理应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才能够承担起时代和社会赋予的重任。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这些挫折和困难只是暂时的,学生如果具备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一丝不苟的精神,就能够克服这些挫折和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时,教师应开展职业责任感的专题教育,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在讲解一些细节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工作如果不认真、不仔细的话,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错误,有些错误是不可挽回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问题,必须要时刻绷紧“职业责任感”这根弦,让学生明白,具备职业责任感既是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带领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实践时,可以邀请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职业责任感”,配合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避免学生出现思想上的松懈。

(五)落实考核,针对学生开展职业责任感考评管理

高职院校还有必要落实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将职业责任感考核作为职业素养考核的一个项目。首先,设定职业责任感考核的细则以及具体的分值项目,针对不同的专业,职业责任感的要求不同,但是具体考核的分值项目可以一致。其次,要在考核细则中给出案例,采用基本分值、加分、减分项目,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实习单位评价的方式来计算出综合分值,以保障考核的客观公正。再次,要针对学期考核中学生职业责任感方面的得分以及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针对职业责任感项目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参加一门“职业责任感”方面的校本专修课程,集中展开教育培养和指导。最后,通过开展考评管理,还可以提高教师对职业责任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四、总结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不断创新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创造力不断提升,但是,高职院校忽视对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会影响到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正视当前教育改革及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职业责任感培养机制,拓宽教育视域,融合思想和实践教育,落实相关考核,提升学生职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汤迪娟,陈科.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内容[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08):167-169.

[2]蔡君雄.实践育人视角下高职生敬业观的培养[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20(04):52-56.

[3]郑涛.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分析——以新疆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0(16):53-54.

[4]王振强,张宏祥.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提升的创新路径[J].才智,2020(02):182-183.

[5]谷月.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职业精神的培育思考[J].才智,2019(10):104.

作者:贺维 刘紫萱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