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探讨

儿童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探讨

摘要:儿童教育重点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关注孩子在学习探究、专心致志、自主学习方面的变化;关心孩子品质习惯的培养,关注在诚实待人、学会分享、助人为乐方面的成长;关心生活习惯的培养,关注在珍惜时间、珍爱健康、遵守常规方面的进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学习习惯培养,好习惯会成就好成绩;抓品质习惯培养,好习惯会造就好品质;抓生活习惯培养,会打造好人生。

关键词:学习;教育;习惯养成

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儿时养成的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好品质、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教育。在孩子世界观尚未定型前,我们的家长、教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关注、习惯培养、行为训练;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阳光健康的心理、严谨的学习态度、刻苦探究的精神。

一、家庭习惯培养的重要影响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家庭内父母的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相应习惯。孩子的习惯、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在家庭教育中逐步成型。要坚持做到“教育孩子,首先教育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真正把“说教”变成“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在细雨润物中,把孩子的好习惯逐渐培养起来。只有这样,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才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孩子的美好人生也会由此起航。

二、好习惯能动性分析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加以设计,使一个自然人健康地成长为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并有所作为的社会人。不管什么样的动作,要想成为习惯,就需要不断重复,这样才能使其成为自然反射动作。比如将纸片扔在地上,让孩子捡起,然后再扔,再捡起,直到孩子形成条件反射,看到地上有纸就毫不犹豫地捡起来。这就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了作用,当我们反复地强化、训练、巩固,人的意识成为一种本领,就会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坚持下去,习惯就成为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了,从而引起事物的变化,这种好习惯的力量就变成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去实践了。

三、好习惯的养成

积极锻炼、按时起居、合理膳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做事专心,有始有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基石。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主要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

四、隔代人教育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定位

1.定好位,善其责

父母是亲子教育的主角,祖辈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要明确彼此的角色,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不错位、不越位。祖辈不要过多干涉父辈的育儿方式方法,年轻的爸爸妈妈只有在亲自照料宝宝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幸福与疲累,更多地理解老人,更用心地照顾孩子。年轻父母也不要排斥、不屑老人的经验,有些经验很实用。

2.越代沟,善其言

祖辈和父辈要相互学习,共同学习,换位体会对方的正面意图,在积极主动的互动与交流中彼此理解,彼此尊重,跨越“代沟”障碍,一家人相处得更加融洽,而不是彼此压抑或者是爆发。

3.树家风,善其行

从两人世界到三口之家,再到三代同堂,这样的家庭结构变化,的确令人不太好适应,特别是三代同堂家庭中的父母亲之间,本就存在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好多祖辈还要适应融入大都市的生活节奏,这种情形下共同制定家庭教育观和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祖辈与父辈的融合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良好的家风是隔代教育成功的基础,也是家族生命力量的传递。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抓住习惯养成教育的本质,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参考文献:

[1]晏红.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0-6岁幼儿习惯养成教育[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04.

[2]周周.优秀孩子素质教育培养[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1.

[3]杨永胜.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9.

作者:徐万香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郭家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