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移动互联网下高校网络安全问题浅论

移动互联网下高校网络安全问题浅论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影响尤为突出。互联网给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逐渐地显现了一些弊端,如网络诈骗、隐私信息泄露等。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网络诈骗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针对高校网络安全问题所采取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教育;网络安全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党建与思政校级专项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各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39岁网民规模占比为50%,其中20-29岁网民规模占比达到34.8%[1]。在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手机APP不断涌现,多达302万款,满足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需求。然而,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许多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学生需要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体系结构本身的缺陷,网络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保障[3]。一些非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谋取高额利益,如网络诈骗、套路贷、网络钓鱼、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等[4-6],其中网络诈骗的危害在高校频发,归因于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社会经验不足,甄别信息能力差,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为避免高校大学生群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大学生自身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了解网络诈骗行为和防范措施[7]。此外,教师需要承担“以学生为中心”网络安全教育的传授者和接受者双重角色,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加大合作力度,强化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高校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由此可见,高校理所应当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此外,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安全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保障校园环境安全稳定。

1网络安全问题调研

1.1调研方法

通过线上问卷方式了解泰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所遭受的网络诈骗情况、防范措施、事后处理等。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5份,回收问卷516份,其中有效问卷504,有效率达96%。通过Matlab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约60%的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其中,大约9%的大学生因防范意识差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大约51%的大学生收到网络诈骗短信、来电等,通过有效甄别信息真伪避免被诈骗。遭受诈骗的学生多数集中在低年级学生,尤其大一新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约6%,由于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较弱,缺乏社会经验,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约3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较强,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真正遭遇网络诈骗时无法及时应对。约6%受骗的大学生求助于自己的同学朋友老师,约19%受骗的大学生选择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余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防范意识差造成的,不采取任何维权措施,非法分子就会变本加厉,危害更多的大学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学校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了解网络诈骗种类、途径、防范等相关知识的,约2%学生不够重视,认为网络诈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建立多方协同的教育机制,增强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给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谋取暴利,如网络诈骗、倒卖用户信息等,给人们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高校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由于缺乏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往往深受其害。因此,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调查问卷和小组访谈情况,探究“学生-教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的网络安全教育方案。

2.1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同

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中,教师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学生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移动互联网中,突破传统网络安全教育师生角色,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转换,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既可以作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传授者,也可以作为网络安全教育的接受者,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牵引法,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让学生远离网络安全问题、做好网络安全的预防、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及时应对。学生作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主动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有效辨识网络信息,做好自我保护,遇到网络安全事件时及时反馈,寻求教师的帮助。

2.2学生与家庭之间的协同

学生作为家庭的成员,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成员要主动接受网络安全教育,如参加社区举办的网络诈骗宣传、线上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形成维护网络安全的家庭氛围。学生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应及时向家长反映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保护自己免遭网络安全事件之害。

2.3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协同

学生主要在学校完成几年的学习生涯,学校是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尤其在疫情期间,许多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网络上充斥各类信息,因学生辨析信息能力不足可能会落入网络安全的陷阱。因此,高校需要承担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和培养目标中体现网络安全的元素。其次,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另外,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如将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网络安全事件通过微薄、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推送,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推广,以及社团活动演示网络诈骗的过程。

2.4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

学校和社会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加大合作,共同营造网络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弥补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空白和不足。政府部门应依据国家网络安全政策出台网络安全的相关地方法规和构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确保网络安全有法可依,提高防御网络安全的能力。互联网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与学校开展产学合作,建立网络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互联网协会应组织网络安全类的学术活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等。

3结束语

网络安全问题尤其网络诈骗在某些高校频发,已经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预防网络安全问题,大学生需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遭遇网络诈骗时要沉着应对,如凭借自己能力无法辨别和解决的困难,求助于同学老师,甚至直接报警。家庭、学校、社会等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加强合作,明确责任,广泛宣传,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效,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周爱平 单位:泰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