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教育专业色彩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艺术教育专业色彩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摘要:色彩作为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美术基础的重点学习课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该文分析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与创新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色彩教学策略创新

一、高职艺术教育专业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重专业轻基础

高职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以应对日后工作的需要。这里的基本功,不仅指绘画技法,还包括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教室环境的创设能力、美术教学的能力等方面。色彩教学作为高职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关系学生今后创作作品时的色彩创意、理解、赏析水平等方面。

2.教学方式模式化、单一化

比较看重传统素描和色彩的教学,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不足,教学内容过于模式化、单一化等,是当今高职类院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高职艺术教育方向也不例外。这使原本应该生动多样的美术学科受到影响。对于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将来面对的主要是学前幼儿美术的教学,教师更应注重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兴趣导向、审美感知、过程体验和创作意识等方面。但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的学生,通常是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思维上比较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如,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色彩教学时采用条件色写生,即通过综合所观察的物体的固定色、环境色与光源色,刻画出物象的原本面目。这种方式过于追求客观上的色彩,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探索和构建个体主观色彩。目前我国的艺术创作已经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高职类院校的美术教学改革也应紧随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二、解决策略与方法创新

1.明确色彩课堂的教学目标,科学地进行课堂设置

要解决高职美术色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设置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对接学生今后的职业需要。而色彩对于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要求奠定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色彩绘画基础,使学生掌握美术色彩原理和应用技能,为之后的学前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打下基础。因此,色彩教学的改革要先从课堂设置上入手,针对当下不同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式,运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所教授内容将大师作品或者当代优秀的色彩作品分享给学生,以画说话,相互点评作品,鼓励学生遵循自己的内心去感悟。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创造力,还能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审美品位。教师也应当注意观察学生对色彩学习的规律,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运用好规律。此外,教师要明确色彩是一门以学生和兴趣绘画教学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其教学要以基本色彩原理理解、不同色彩媒介工具的运用、装饰色彩的设计为主要内容,采取“演示引导+指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可以在实际的体验情境中进行。在学习情境中,教师应多讲解、演示,实施循序渐进式教学。可设计的项目包括静物、植物、景物、动物、人物等主题。每一个项目的学习最好以学生自己绘画为主,以各种形式和材料的绘画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技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绘画方法,提高其实际色彩绘画技能。

2.合理设计课程,以兴趣为导向

学校要进一步改善油画棒、丙烯、水彩等绘画材料在色彩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如,针对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基本功现状,笔者认为授课内容应尽量将设计重点放在小题材上。诸如风景、静物课等采取小题材、大制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上手和把握。另外,要用简单有趣的讲解方式,让学生掌握美术史上大的艺术流派,学会赏析艺术作品并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教师的引导,发现色彩的特性和规律。教师还要注意避免对画种和材料的限制,不能模糊画种的概念,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方式表达自我,以增强其色彩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及创新精神。这样,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发现美、追求美的种子,提醒他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努力教给幼儿发现美好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对世界和生活充满憧憬。

3.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方向的情况,可以针对艺术培训机构、早教机构、美术馆、画廊等单位开展人才需求的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完善色彩教学体系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独立创作或共同创作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教育实习、见习期间,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为幼儿园做一些有关环境布置的工作,或者指导幼儿开展各种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根据笔者所在学院的学情和专业需要,教师采用了“一点两授”的教学法,这不仅是针对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在色彩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方面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其如何将已学知识点用可以理解的方式和语言教授给幼儿及其他学习者。另外,教师要寻找不同学科与美术教育的可融合之处,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特别是针对幼儿美育的培养,即如何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如,在美术通感教育的课堂中,首先播放音乐《采薇》或者《蓝色狂想曲》让学生欣赏,提醒他们仔细聆听旋律和细节的乐器表现,以初步使其感受并喜欢音乐中的美,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用点、线、面以及各种色彩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种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的共通感受进行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通感体验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整合的教育观。

4.加强审美能力和创作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尤其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讲述、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改变欣赏教学中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环节,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此外还要改变单纯强调技能学习或忽视引导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开眼界、提升审美能力。如,很多学生欣赏凡•高的《星月夜》时,会较多关注画面上的树丛、云彩等具体物体,这时教师就可以追问学生关于这些物体的轮廓、姿态等外在特征,也可以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表达对这些事物的内在感受和想法。教师通过不同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如:“向上攒动的树丛”让人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天空中此起彼伏的云彩”让人心潮澎湃;“团团火球般的星月”带给人的是温暖与希望……这一系列的欣赏中,教师启发性、艺术性的语言引导,有助于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形式美,从而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更好地将想象力转化为创作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独立创作或共同创作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每学期开展一次以小组为形式的主题性的绘画说课、讲课训练或翻转课堂等;在教育实习、见习期间,鼓励学生积极为幼儿园做一些有关环境布置的工作;等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如:以视频等形式制作微课或利用黑板、绘画工具及其他材料进行示范、演示;多进行户外写生,鼓励学生向大自然学习,在自然中观察、领会色彩的丰富多变;通过诸如自然媒材、生活媒材等不同媒介材料,让学生感受身边物体的色彩和质感;在人物写生时借用传统民俗服装、服饰等道具丰富写生内容,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艺术体验;等等。此外,教师还应多关注相关的艺术赛事,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绘画相关的比赛和展览,每学期举办师生教学汇报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6.注重多学科的协同开发

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色彩是最丰富的,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深知这一点。美术应协同科学、语文、哲学、环境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教学。如,在教师教授色彩补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等媒介展示夏天各种花朵开放的情景或者直接带学生到户外观察不同植物、花朵的形状和色彩,之后再向学生展示秋天植物、花朵的变化情景,进而将补色的知识运用到花朵装饰画的绘制中。此外,教师在课程总结时可以通过哲理性的诗句将授课内容进行美育方向的提升。如,教师引用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通过有哲理的诗句和画面,引导学生从诗到画,理解生命的意义——年轻时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绽放最好的自己,体会生命的美好与感动。艺术学习是一种心智素养的培育,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不同学科和生活中点点滴滴感受的融合,并找到其与艺术的契合点和共通点,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感知,才能激发其创作热情,加强其创作的敏锐度,从而使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

结语

高职艺术教育专业的美术色彩教学不仅是艺术教育和表达的需要,更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对幼儿教育者必备素养的要求。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和表达方式,才能最终激发其艺术表现欲望和创作能力,真正达到全方位地培养人才的素质和提升美育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祝慧.三年制高专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与创新.文教资料,2014(32).

作者:李帅龙 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