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文化教育手法

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文化教育手法

【摘要】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应该融合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但近些年来艺术类的扩招和其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传统文化的缺失相当严重,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也为了我国新一代设计能更加具备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本文将着重探究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策略以及设置。在文章第一部分,简要探究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并阐明传统文化教育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在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当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容易产生的问题,对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这其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人文素养的缺失。在最后部分,将会提出适当的建议,如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培养传统文化与艺术鉴赏力,组织民间实习,建立“传统文化墙”。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传统文化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现象,高校扩招,学生总量大幅度增加。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教育工作十分值得我们关注。而人文精神的缺失和传统文化的薄弱,使得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曾指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在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适应时代教育特点和本民族要求,在接收现代的国际教育思想的同时,也要发扬、继承本国优秀的文化,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我们可以从设计大师贝聿铭、王澍的设计作品中看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在民族文化为基础上融入了世界现代元素,这种融合带给他们伟大的作品。观察日本、德国等现代设计强国,可以发现其中优秀的设计往往都蕴含着自身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艺术设计上进行自己的民族化是每个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在查阅西方设计史时便可发现,追求理性、人文情感淡漠的现代主义设计始终在衰弱,而大潮流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而使着设计正在走向新的现代设计。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正在飞速发展,相信中国设计也将会开始其新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而如何正确面对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就成为了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问题。面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全球化,身为一名设计师,有责任积极投身于本国的艺术设计行业。而这时我们会发现,我国几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底蕴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设计的源泉,立足于本土文化,吸收民间艺术精华,完成独特的优秀创作。这就使得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发挥大学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发展人文素养和具有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建立注重民族特色的办学模式,让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在世界艺术设计教育舞台上留下独特的身影,也只有这样,中国的艺术设计才能在世界展现自身的风采,打破“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

二、艺术设计教育在传统文化上的问题

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很大一部分学校始终保持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的教学体系,再结合定期的实践教学,这类教学模式从包豪斯创立开始便一直沿用。但可以发现这中间很少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说没有形成符合当代国情,经过自身慎重思考的独特艺术设计教育理论体系。五千年来,我国遗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是在我们中华民族在不断的文化进程中积淀下来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中最具延续性、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这些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与优秀人文精神是艺术设计得以支撑其整个专业知识的框架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新时期,艺术设计课程的具体设置上,有理由构建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弥补目前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新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重新建立本土文化意识,并带有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意识,促进设计的独特性。艺术设计类爆炸式扩招,其中此类高校本应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之前也已说明,很多学校一直沿用包豪斯时期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带动了学生现代主义的思维,传统文化教育却出现了缺失。同时也能够看出其对传统文化教育上的漠视。大部分艺术院校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传统文化、人文课程的组织,或者说比重往往很小,存在着象征性的意味。

三、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的策略

而在如此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到底如何科学、有计划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教育里面去。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育方式,所以首先应该在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课程的比例,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脉络,也使其平行于现代设计教学,做到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而且这也无疑能帮助世界观正在成型的学生群体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增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分别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进行展开,因为大三往往面临实习、而大四面临着毕业,相比较大一大二是适宜培养传统文化基础的时机。大一上学期在开设设计史论课程的同时开设《中国艺术概论》,主要从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传统文化的特质及现代意义开始再到中国古代的哲学传统、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宗教传统、教育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及史学传统等等,以概要的方式叫学生们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一下学期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树立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理性看待西方设计与中国设计,正确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大一学年的教学基础上,大二学年可开设《中国传统手工艺史》,系统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手工艺领域及从中探索发现遗留下的宝贵财富等。作为艺术设计类学生,下学期可选择较为贴合专业的《园冶》、《天工开物》等课程。在此期间同样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为辅,如《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学史》、《中国戏剧史》等等,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有更宽广的接触面以及耳听目染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传统文化与艺术鉴赏力

在艺术设计类教学中,艺术鉴赏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审美观与世界观。而艺术类高校的专业课中都会有《艺术概论》这门课,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它可以帮助提升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但同时各高校也应该将艺术鉴赏纳入专业课的规划之中,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的教学体系。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带入进来,在开设的艺术作品鉴赏课中,通过让学生了解、学习古今中外著名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并在日后的设计中,能获得民族传统文化的设计意识。

(三)组织民间实习

上文已经简要说明了当今高校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课程与传统文化必修、选修课同时开展的提议。但是不光要设置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课余时间教学计划中也应该包含组织安排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馆诸如此类,并观看传统文化演出的计划。“采风”、“写生”是艺术类高校已经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方式,但是“采风”、“写生”的目的地确是值得深思的。不止要深入大自然,也要深入社会,深入民间,因为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所留下的最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看来,这些有特色的民间工艺是完全可以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来的。不止是山水,民间的种种也是学生们的写生对象,而相信这种采风形式对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传统文化教育会是难得的机会。

(四)建立“传统文化墙”

鼓励院校开设文化墙活动,定期开展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报、板报、文化墙等设计大赛与鉴赏活动,场地可选择学校有计划划拨的特定区域以及各学院的墙壁,内容包括多种传统形式的名人名言、名言警句以及文化知识等等。这种大的校园环境供师生们随时随地品味与思考,间接引导师生们关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人文、关注民族精神。根据时间,也可以举办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节,用这种方式结合传统节日进行相关的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更能让学生能够拥有实际感受以及体验。而学生在调查民风民俗,学习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在实际行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信息时代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发展,很好的的丰富了设计专业,同时艺术设计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得我国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如此的社会形式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重新思考,在对社会新思潮进行及时接收的同时积极融入当今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不适应时代的死板课堂形式,建立开放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传统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以及单一的教学模式。艺术专业的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适应时代的新需求。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有很多能够帮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综上所述,在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艺术专业的学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而应该做的正是引导学生通过与所在环境产生交互而,学生通过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来进行合理教学,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关注学生反馈,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以及进行适合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规划,最终实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李丽丽.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1(10).

[4]龚勤茵.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2).

[5]邵露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J].艺术科技,2016,29(01).

[6]陈卓.新时期高校环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5).

作者:吕润丞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