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镇动物医院管理如何加强

乡镇动物医院管理如何加强

江苏省泰兴市自2007年7月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职能分开,泰州市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编外人员转入到新组建的乡镇动物医院。笔者就当前现状,对泰兴市乡镇动物医院的组织机构、人员情况、服务区域、服务项目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现状

1.组织机构情况。泰兴市16个乡镇,原注册乡镇动物医院21家,截至目前还有16家,其中正常运行的有12家,其余4家仅1人兼职从事。

2.人员情况。当前,泰兴市乡镇动物医院共有工作人员59人,其中专职人员39人,兼职人员14人,退休返聘人员6人,平均年龄52岁。其中,50岁以上(含50岁)的38人,50岁以下的21人,从事疫病诊疗和人工授精的有47人,从事兽药械、饲料经营的有12人。这些从业人员中,大专文化9人,中专或高中文化14人,初中及以下文化36人,具有执业兽医资格3人,具有助理执业兽医资格1人。

3.服务区域、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等情况。泰兴市服务区域仅限于当地乡镇,服务对象主要是散养户;泰兴市乡镇动物医院服务项目为诊疗、阉割、生猪人工授精、兽药械销售、饲料经营等;收费标准为每头次的临诊2~10元(包括诊疗费、注射费、药费),每头猪阉割费用2~3元,猪人工授精每次10~25元。2019年,泰兴市乡镇动物医院人员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19人,1万~2万元15人,2万~3万元12人,3万~5万元6人,5万元以上7人。参加社会企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有43人,未办理养老保险的有16人,这16人医保均缴纳的农保。

二、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造成乡镇动物医院运行状况趋下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制度不健全,部门服务功能弱化。有些乡镇动物医院院长缺乏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对人员管理缺乏有效机制,而且运行机制不完善,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没有签订服务承包合同,兽医人员各自为政,制度形同虚设;乡镇动物医院的人员对组织缺少信心,消极对待;服务收入没有纳入乡镇动物医院统一管理,诊疗服务收费等标准不统一。乡镇动物医院兽医人员为扩大服务区域,争取服务对象,降低收费标准,养殖户被动选择收费低廉的医生,最终导致收费不足,收入不高。

2.队伍人员老化,技术更新不快。泰兴市乡镇动物医院人员主要是由泰兴市原兽医站分流人员组成,平均年龄52岁,部分人员在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上有待提高,尚不能满足动物诊疗市场的需求。

3.养殖方式转型,服务对象减少。随着国家环保等政策的出台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规模户不断增加,散养户逐步减少,专业化规模户多配备有专职技术人员驻场管理。但乡镇动物医院在转型运营上,没有及时客观的分析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依旧走老路,单靠散养生存的人员空间变小,甚至出现危机。

三、方法对策

结合新泰市乡镇动物医院现状,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要继续实现动物诊疗市场正常、健康、有序运行,需落实好社会保障措施,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拓宽技术服务领域。这样才能更好使乡镇动物医院能服务、出成效、可持续。

1.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引导,确保基层畜禽生产诊疗人员“有人问”。乡镇动物医院是当前保障畜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伙组织,但在地方畜牧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市、镇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经济扶持,帮助未参加社会企业养老保险的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2.健全内控制度,整合资源,确保基层畜禽生产诊疗人员“有奔头”。建立诊疗服务制度、卫生消毒制度、兽医处方管理制度和兽药管理制度;规范动物诊疗行为,规范动物诊疗收费标准和约束制度,规范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例如整合诊疗人员资源,组建诊疗服务小分队,形成专业化服务队伍,签订岗位承包合同,用制度和合同来共同管理工作行为,使养殖户与兽医诊疗人员实现共赢。

3.加大培训力度,分类服务,确保基层畜禽生产诊疗人员“有活力”。建议新泰市主管服务部门主动担当,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统筹协调,强化分类指导,制定科学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兽医培训。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逐步提高乡村兽医队伍素质。比如开展“大比武”活动,把一些有能力的人员推荐到规模企业,使其增加服务收入,真正做到基层畜禽生产技术服务人员有技术、有市场、有动力。

作者:谢彦 张萍 顾元鹏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