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优化策略探究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优化策略探究

摘要: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幼教专门人才,实践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教育实习是提升幼师生实践教学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准备不充分、实习园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指导不深入、评价针对性不强等是目前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从多方面着手,改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确保教育实习能够顺利且高质量地完成。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教育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可进一步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1]。然而,现实中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却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对此必须给予重视,并采取措施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不断改进优化。

一、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习前准备不够充分

学生实习前,一般情况下,专业负责人会制订实习方案,明确实习幼儿园、指导教师以及实习生的主要任务,此外,还包括实习的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分配情况以及实习作业等。但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没有把实习方案落到实处。实习前的动员大会更多是说一些规章制度,涉及实习方面内容较少,校内指导教师也不对实习生进行集中培训。实习生在实习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无计划无目的地进入实习园,处于被动状态,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二)实习园的质量参差不齐

优质的实习园能够帮助实习生很好地提升综合能力,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很多院校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进入优质园进行实习。实习园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实习效果难以得以保证。普通实习园的环境、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能力都不及优质园,实习生不能从所在实习园学到更高层次的理念,甚至在实习园所接触到的一些东西是与在校学习的理论相悖的。如一些幼儿园环境不能体现“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这一要求,区域活动不丰富,教师组织活动随意等,都不能为实习生提供正确的示范,对实习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三)管理不到位

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园与高校均承担着一定任务。实习园与高校要进行有效沟通,明确各自的职责,否则就会出现管理脱节、管理不到位问题。现实中,对实习生的管理常常采取“双导师”制,但双导师之间往往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处于“自由”状态。

(四)指导不够深入

有的校内指导教师指导频次不够,实习8周时间内仅仅到实习园一到两次,在这仅有的为数不多的次数里也只是去部分班级转一圈,缺乏与园内指导教师沟通,不了解实习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不能进行针对性指导。在与实习生沟通时,多以规章制度等为主,关于实习内容方面的沟通甚少。少数园内指导教师也不能够对实习生进行悉心指导,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导致实习质量不高。此外,教师指导人数过多、校内指导教师专业受限等因素,也使得指导不具体,不深入。

(五)缺少针对性评价

院校指导教师未对每个学生组织的活动进行现场观看,其评价往往缺乏直接依据。即使组织实习生进行集中研讨,也只是对所有实习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并不能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最后的成绩评定也不能够反应实习生的真实情况,只要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没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实习成绩就是优秀。

二、应用型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优化策略

为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应针对上述问题,从多方面着手,改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确保教育实习能够顺利且高质量地完成。

(一)充分做好准备

教育实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内容前沿、考核严格的实习方案是教育实习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学院系每年应结合学前教育新动态、省师范生技能大赛的新趋势、各地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的新动向对教育实习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方案内容的前沿性。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坚持过程性考核和多主体考核。教学院系应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强化管理,注重实效,与各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努力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动员大会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呈现,更应该是内容上的传经送宝,要体现出专业性。可邀请优质实习园的园长举办讲座,从实习意义、师德修养以及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帮助实习生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对校内指导教师要加强培训,委派指导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使其熟悉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做到“能教会带”,以便更好地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同时,校内指导教师要从实习要求、规章制度、实习心理以及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实习生加强培训,确保实习生做好充分准备。

(二)建设优质教育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践行教育理念、转换身份角色以及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优质的教育实习基地是优化教育实习的必要条件。学校应根据教学需求,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择能够满足实习要求的优质园。优中选优、不断优化,建设优质教育实习基地,为实习生提供适宜的可观察的环境、优秀的活动、专业的教师,提高实习生的职业素养并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学校可以为实习基地的幼儿园教师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其科研能力。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优质的资源及实习场地,学校为实习基地提供理论支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校“园”共育,共同培育应用型幼教高级人才,达到校“园”共赢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且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教育实习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全员参与。做到管理上主体多元,包括教学院系领导、校内指导教师、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指导教师、实习生,实组长等,做到兼听、多听。在执行上,实组长每天反馈,校内指导教师每半周反馈,加强常态化管理。

(四)加强“双导师”的有效沟通与指导

要多方对话,互通有无,打造合力互补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应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即建立由校内教师、校外幼儿园教师组成的教育实习师资队伍。有效结合校内导师的理论优势、幼儿园导师的实践优势,为学生的实践学习与能力提升提供支持。首先,每位校内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宜过多,要适当增加指导的频次,做到指导全面、有针对性,保证指导的质量。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应多样化,除了进入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外,还可通过线上以及回校开会等形式进行有效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活动的设计、试讲、活动组织与实施等方面都能得到指导。其次,幼儿园指导教师要保证指导的时效性,及时反馈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学校可通过颁发相关指导教师聘书等方式提高幼儿园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促使其认真开展实习指导工作。最后,“双导师”之间要加强沟通,校内指导教师进入实习园后,要积极与班级幼儿园指导教师就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沟通,可通过共同体研讨的方式对实习内容进行分析。幼儿园指导教师也可在线上积极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确保教育实习高质量高效完成。

(五)形成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

科学且全面的评价机制不仅可以考核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还可以帮助实习生发现问题,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实践行为[2]。实习成绩的评定应由“双导师”共同完成,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3]。幼儿园指导教师应对实习生的各项工作以及个人品德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实习态度、制度遵守等情况,可就实习生实习成绩进行复议,确定最终成绩。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包括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中任务完成、制度遵守以及实习态度等方面。实习结束以后,校内指导教师应就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此之前可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幼儿园方面,园长、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以及幼儿园指导教师等不同主体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实习生进行评价。实习生需要通过实结、经验交流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反思,充分挖掘教育实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爱霞.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12):142-143.

[2]左瑞红,闫祯,蒋庆丰.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4):142-147.

[3]董卫花.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优化探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0(08):115-118.

作者:谢方圆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