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讨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讨

[摘要]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来源于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是用于办理特定事项、解决特殊问题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是教育、科研等领域的物质保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专项资金统一采用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资金形式分为专用资金、专用拨款、专项借款。为了更好地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需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分析专项资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用以规范和保障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关键词]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财政单位;项目管理

1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

用于国家项目的专项资金不仅要明确资金如何使用,还要注重如何合理管理项目,才能让钱花到实处,为国家和人民办上实事儿。这是经济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三者的有效结合。例如,市政施工过程中,在不规划项目状况的情况下,工人和大型挖掘设备同时进场,工人观看设备操作,而设备则因天气原因无法进行施工,从而导致工期延误,资金浪费;再如,某市建立绿色环保充电桩项目,目的在于低碳环保,节约能源,然而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不区分当地人口稠密程度,使用频次,车辆人均占有量,覆盖范围,消费水平等因素,均使用平均覆盖的方式建立充电桩,最终导致大量资源闲置,资金浪费。

1.2专项资金用途透不透明、账目不公开

在部分项目中,专项资金只注重资金总额的控制,而忽视对账目用途明细的支出审核和监控,从而产生专项资金总额公开,支出账目明细不透明,用途不明确的现象。对于资金的具体支出额度和使用状况,只有部分领导知情,而无内外监督管理机制。加之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财务内控和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财务人员不能良好地履行岗位责任,工作无原则性,从而产生了大量不符合专项资金使用用途的支出,例如“招待费”“咨询费”“公关费”“巨额的劳务费”,使专项资金成为个别人谋取个人利益的“小金库”。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部门通过审核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报告,按照申报需求拨款,,但缺乏对实际项目进度,项目交付物完成度,后续需求资金的审核鉴定;审计部门对于项目交付后进行全面审计,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成为盲区,从而滋生腐败现象造成款项挪用现象。

1.3项目规划不完善所产生的问题

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可行性报告不明确,未经过严格审核,项目规划书精度和细节粗糙,对于难点和困难评估也不充分,责任人监管不到位,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进展困难,多部门之间衔接配合脱节,遇到实际困难后部门间相互推诿,最终造成工程工期进度缓慢,甚至是出现怠工、延期、无法完成的结局。此类项目,往往属于立项后,盲目追求进度和成绩,就草率上马,在此阶段项目投资误差率多半高达±30%以上。未考虑项目条件是否成熟,未认证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评估意见,因而连锁反应地导致了建设方案和投资预算方案等诸多环节的问题。此外,项目公开招标阶段中的暗箱操作、内定陪标现象更加剧了项目预算成本的不可靠性,造成后续项目实施阶段人力物力资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1.4档案记录缺失导致的问题

在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称为项目档案,项目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具有原始记录性,它可以用来真实再现和还原项目实施的细节、步骤、专项资金的使用细节等情况。专项资金所扶持的项目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相关规定建立项目实施档案。部分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在出现问题后,经审查发现,有的项目并没有对项目实施情况建立档案,有的虽然建立了项目档案,但是存在记录不连续,或者缺失现象。无项目档案记录和档案记录缺失均属于违法行为,项目档案的缺失对于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例如:没有项目档案记录,就无法得知究竟是多少人多少天从事多少工作量,这些从事工作的人的姓名、年龄、工作技能,完成程度如何,所得薪酬是按照什么标准计算的,更是无从得知,这将为弄虚作假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项目档案记录跟财务记录、管理记录的不一致性也说明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和资金流向不明的问题。例如:财务记录支付50人工资,然而项目档案记录中只有10人参与工作,其中的问题不言而喻。

2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2.1引用项目管理思路,科学的解决管理难题

引用项目管理PMP(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思路,明确项目管理思路,提供统一管理思路和标准规范,合理规避风险,因地制宜地有效合理利用专项资金。能够充分解决因项目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专项资金浪费问题。

2.2加强完善财务制度,专项资金用途透明化

首先要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自查机制和考核KPI,做到用制度管理和规范工作行为,杜绝单位领导“一言堂”。财务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培训,明确专项资金的用途以及使用意义,建立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制度。其次单位要定期组织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用专业知识和岗位风险意识武装思想,杜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领导让怎么做账就怎么做账”错误认识。最后,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领导,要定期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普法培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树立廉洁自律,依法依规的使用专项资金的观念。通过立体化管理模式,从领导到员工,均能够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法和法律法规的红线,方可杜绝滥用专项资金的行为。

2.3严格建立项目立项报告,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

项目建议书应当完成于项目立项之初,又称之为项目立项报告,主要论证了项目建立的必要性。在此阶段,由于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较粗糙,可以给出不超过±30%的财政估算。项目立项阶段还要充分听取专家团队评审意见,如果项目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进行多部门会议研讨,并形成纸质专家意见书。对于资源、环境、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建议搁置等待或直接叫停,从而节约国家专项资金,对于具备可行性的项目可以进行后续流程。可行性报告书形成后,需要建立详细的项目方案,精算到具体实施细节,此时的项目预算费用精确至±10%左右。结合不同职能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合理规避风险,科学地分配和使用经费,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因项目规划而导致的问题。

2.4完善档案记录,形成内部监督自查

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管理法》,对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建档,对于暂不具备全电子化档案的单位,可使用纸质档案,完整记录项目信息,并安排专门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档案记录应该完整全面,除文字形式的文件外,还包括声像,图表、实物等介质形式的档案记录。档案记录应该进行相应的备份,并按照当地要求定期移交档案管理局。项目档案从一定形式上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起到了监督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专项资金用于何种用途、产什么何种结果、产出何物、谁作为直接受益人,都要有完整记录。例如扶贫项目中,如何进行的调研,怎么界定的贫困对象,如何实施的扶贫工作,工作中具体哪个人成为帮扶对象,后续工作调研中,贫困对象是否脱贫,都要有完整记录。对于存在专项资金项目档案造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应该严肃查处,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应当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充分引入档案管理机制后,能够震慑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现象,从而做到了加强监管,有效保障了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

3结语

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有效管理,合理监管,才能够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利国利民,促进国家的经济、科技、教育等多领域、多学科的腾飞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亚宁.统筹高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N].经济日报,2018-07-24(006).

[2]戴益民,姜智敏,张健,等.让财政专项资金“活”起来[N].黄冈日报,2018-05-14(004).

[3]蔡武,黄建兵.基层财政监督科学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财政监督,2013(12).

[4]曹向东.加强财政监督管好用好国债专项资金[J].黑龙江省财会,2000(06).

[5]龚明辉.浅谈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从环保专项资金谈起[J].时代金融,2015(36).

[6]杨光平,杨勇军当前扶贫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湖南省部分贫困地区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的调研[J].财政监督,2017(23).

[7]田桔红.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8(01).

[8]郑方辉,廖逸儿,卢扬帆.财政绩效评价:理念、体系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17(04).

作者:宋军 单位:山东省招远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