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在课程教学情境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包括运用案例教学创设生动的职业道德课情境,运用专业课教学创设具体的工艺规范情境,运用校园文化创设职业道德教育环境情境等;提出在企业实习情境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包括提出以双元制为载体创设模拟学徒情境,以校企互动为载体创设模拟企业情境。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对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对中职德育课程提出了一整套规划和标准。以中山为例,中职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在学生德育培养目标过程中以“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道德品质课)教学为主要载体,同时开设了职业生涯与规划、礼仪知识、哲学等讲座。因此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模式迫在眉捷。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情境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情景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是指把学生置于企业活动情景之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

1观念创新是模式创新的基础

1.1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树立主体性德育观

主体性德育观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职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运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主体性德育以培育学生主体性人格为主,以培养主体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中职生个体作为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地理性思考后选择道德原则,自主、自觉与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因此,当前主体性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2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与行业要求相结合

将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医学院的学生所面临的是进行人体实验的道德问题、秘密限度问题以及稀有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公共管理学校的学生则会讨论政府官员在欺骗公众,对媒体泄漏机密以及拒不执行上司命令等方面是否会受到不公正处理的问题。在商学院,也有许多问题可供课堂上讨论,如公司在国外的行贿问题、欺骗性广告、出售有潜在危险的商品问题等。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经验证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1.3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引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职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基本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职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入教学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将来就业中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对改革和竞争的适应能力,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应该引入的有关企业文化,包括:坚持职业道德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塑造品牌形象;以共同理想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以行为创新为载体,苦练内功求发展等。职业学校在引入企业文化时要注重信息、知识、人才、环境等软件要素的主导作用,要将企业文化追求潮流、创造先进、领导行业的理念溶入职业道德教育之中,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2在课程情境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

情境教学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法。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随着素质教育呼声的响起及教育的市场化,中职教育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占有先机,必须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方面纷纷进行改革,以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情景教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2.1运用案例教学创设生动的职业道德教育情境

职业道德教育应在“回归生活,凸显体验”的要求下探索实践方式,才能体现道德教育自身的魅力。案例教学可以真实的职业道德为活为素材,创设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情境,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从而内化职业道德规范,生成职业道德品质。情感的激发离不开有效德育情境的创设。笔者认为,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可通过案例教学创设德育情境。案例教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潜能为目的,以分析讨论为主要方法,以“以案论理”为特征,以探究“为什么”、“怎么样”为重点。显而易见,这是一种蕴含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的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①精心编选案例与指导读书。②将案例下发到学生手中,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并独立思考,启发学生。③课堂讨论。这是案例教学得以实现的决定性环节。课堂讨论中,一要形成讨论的过程。教师在着手案例内容分析之前,可以让学生共同设计出分析框架,比如:列出What(什么)、Where(何地)、When(何时)、Extent(程度)等几个项目,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分析研究时,把握几个角度:背景分析(案例发生的社会背景),案情分析(案例发生的详细过程),环境分析(案例发生的环境因素),症结分析(分析案例的问题症结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分析研究时,要求学生学会确定案例主题,对照相关理论原则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以及找出支持性的依据。二要引导课堂讨论。出现冷场时,要及时提出启发性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相反意见相持不下时,要善于绕过难点,化开僵局,使讨论继续下去。当讨论要背离正题时,要及时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讨论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可以采用交互讯问的方式,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辩驳质疑的方式。教师在讨论中可以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可充任角色的一员,平等参与,可充当示范员,向学生演示讲解分析案例事实,也可担任仲裁,解决各种争端等。

2.2运用专业课教学创设具体的职业规范情境

中职职业道德课教学必须与专业课的教学紧密结合,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按“模块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按序教育。同时,在终结考试时,必须增加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形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日常行为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要按专业分类,以专业课教学促进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教学方式能更直接地体现“教书育人”的理念,但同时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它使广大教师普遍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决不仅仅是职业道德课教师的专门职责,还是所有各科教师的共同责任,而专业课教师对此更是责无旁贷。考察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教育似乎很少有将职业道德教育专门作为一门学科排入课表的,但它们却都在专业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时时处处地注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调职业道德与工艺规范的紧密结合。尤其是在大生产条件下,化工、炼钢等制造业的工艺规范尤为严格。若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而缺乏行为规范的基本训练,那么后果必将是知能脱节。要按不同专业分别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如财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商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餐旅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美发美容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等几大模块,进行分专业的阶段模块模拟训练。

2.3运用校园文化创设职业道德环境教育情境

创设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情景往往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而校园中的文化建设则是创设职业道德教育探索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中的精神文化及由历届师生传承和推进的反映师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所学知识等方面的共同倡导的团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氛围等。本来,优美的校园环境一定程度上体现与反映着隐性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创设校园职业道德教育情景,一是要注意校园景观的建设,校园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能向学生传达一种价值观念,给学生以美的示范,应以此作为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直观教材。其次,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牌、灯箱等,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门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设职业道德教育专栏,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再次,要充分发挥各种校园宣传工具的作用,宣传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文明教室、宿舍、个人、班级),弘扬正气,鞭挞歪风,以达到让学生树立追求进步讲究奉献的目的,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除校园文化外,情景设置还应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之中。学生日常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宿舍管理以及食堂管理、户籍、助学贷款等,要把学生的日常管理同职业道德具体要求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融入学生行为规范之中,融入学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在企业实习情境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

3.1以“双元制”为载体创设模拟学徒情境

以创设有效学习环境为己任的学徒模式正是试图通过在学校情境中设置基于工作的、模仿从业者真实活动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保证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双元制”即企业和学校。学生一方面在企业以学徒身份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另一方面又在职校以学生身份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前者以行业规范为主,立足于行业约束,后者以道德理论和一般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立足于观念形成。其基本内涵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但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服从和服务企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也由企业提出要求,由学校制订方案组织实施。这种模式针对性强,重能力培养,在道德教育上重道德评判能力的培养。

3.2以校企互动为载体创设模拟企业情境

职校的优势是有用的师资进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教育,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活规划等。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养成提供现实平台。两者优秀互补,形成校企互动教育模式。具体操作为:一是以顶岗实战作为载体。学生真刀真枪顶岗学习,感受职业道德规范。顶岗学习可以让优秀工人现身说法,严格操作规程,让每道工序“零缺陷”。二是发挥企业冠名制的激励作用,以企业的名号作为班级命名,班级学生成为企业选拔优秀毕业生的范围。企业由于对某专业需求量大,也愿意对该专业学生定向培养并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在教育教学实验中,凡是冠名班培养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警戒意识,生怕“劣迹”影响就业。冠名班在校期间佩戴企业标志,学习企业文化,潜意识中形成了相应的职业规范。三是借鉴企业化管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习惯。虽然职校学生入学分数不高,也有多种不良习惯,特别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力,但他们身体智力并不差。只要积极下力气和加强管理,在一定的时期内培养出他们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精神不难。因此,职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抓规范教育入手,严格按校内秩序和职业需要规范行为,通过规范管理、促进良好的习惯养成。四是校企双方可以在交流互动中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职校可以为企业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的能工巧匠则是职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教材,聘请他们担任德育辅导员,对学生首先具有激励作用。企业负责人在人事管理、质量监控上的经验措施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现实案例。也就是说:学生将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知识运用到现实实践中,然后又将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的挑战带回学校。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我们要全面深入系统研究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从而达到增强中职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好“职业人”角色转换,促进顺利就业以及实现就业稳定和职业良好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联斌,李卫星.公民道德规范读本[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纪明波.职工职业道德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3]罗文东.新时期职业道德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作者:袁燕婵 单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