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会计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

第1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一)职业犯罪层出不穷

近年来,新闻媒体经常报道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窃、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事件,此类违法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虽然涉及的会计人员占整个社会庞大的会计从业大军中只是九牛一毛,但也确实反映出了会计人员队伍中的一些人因为职业道德缺失,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二)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谨慎

在会计工作中,有少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存在不敬业,不爱业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工作不细致、业务不熟悉,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上缺少谨慎的态度,导致会计记录不规范,不正确,不按规定确认收入、成本,为了少交税收而随意更改记录,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法制环境监管不力,个人利益至上

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强制性的,而是需要会计人员自觉地执行,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规范它,只能依靠社会舆论和自己的良心来约束,因此它的执行力较差。会计法律法规就是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后一道围栏,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范并不健全,客观上存在的一些漏洞给了会计人员的一些活动的空间,仅仅靠职业道德来约束明显不够力度。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办事,坚决抵制会计违法行为,比如单位领导授意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会计人员坚决抵制时,法律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就导致了会计人员身不由己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此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会计人员甚至将个人利益至上,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意识减弱,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惜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公款。

(四)会计人员缺少应有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工作不具有独立性,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的职工,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绩效考核取决于所属单位的领导。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会受到企业领导人的影响。通俗一点来讲,如果企业领导要为了公司的短期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对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包装”,会计人员一般无法做到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这是因为会计工作的不独立性所导致的。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不是生来就有,还是靠后天的培养渐渐形成的,而学校的教育则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环节,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专会计教育中,会计职业教育是会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会计人员岗位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中专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建议

在中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通常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背诵,枯燥无味的知识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背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理解职业道德的精髓工作中则早就把职业道德的内容忘于九宵云后,更谈不上时刻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业了,因此,要加强中专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职业道德深入人心,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要丰富

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内容通通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一些条条框框,学生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也不容易理解。因此,会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些例子分析出来,用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语言去描述。必要时可以模拟一些案例,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做到爱岗敬业

会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老师对会计教学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热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会计专业,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时热爱会计岗位,愿意在这个行业和岗位上努力付出。奉献和热爱是紧密相连的。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给学生讲一些会计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感触到会计的时代脉搏。增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走上会计岗位后能够更好的做到爱岗敬业。

(三)案例警示教育

历年以来,会计行业违法犯罪层出不穷,而这些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走下去的,通常都是从职业道德缺失开始的,在中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其中的问题,案例中的人违反了哪些,从而会受到什么处罚。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从而达到一种警示目的。

(四)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职业道德内容

第2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 小企业会计制度

2006年2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面对如此之大的会计改革,再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生源的文化素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专业的发展忧心忡忡。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教育部从政策上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会计专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并在目录中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会计专业是其中之一。

其次,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中专及大专学历的会计从业人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众多,其中有学历者比重偏低。据统计:无学历者占56.01%。除国有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相对学历较高,其余在会计人员中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特别是农村几乎为零,就连中专学历者也寥寥无几。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会计人员市场需求增量约300万人。今后要逐步提高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难以胜任中职教材的理论体系转向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更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在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广泛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财务管理学的基础概念(如时间价值、风险等)等理念,这势必提高了会计专业学习的门坎儿。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来说,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和实施并不意味着《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禁用,它的适用范围仅是“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不大,非上市公司的企业仍可适用《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与《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制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简单得多。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更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2.根据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理论,中职会计专业的市场定位不应于高校、高职趋于相近或相同。事实也证明如此。

就生源的文化素质而言,中职与高校、高职相差非常大。若学习相同的会计理论体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必然存在很大差距,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必然处于最劣势,其就业空间非常狭小。若以广大的非上市的小企业为中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教材的理论体系,则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与高职高校会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惨烈竞争。

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不会是单一的。经济建设既需要高校、高职培养的有较高理论深度和管理才能的高精尖会计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中职培养的具有熟练专业实践能力的会计核算员。

来自山东、辽宁等调查资料显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逐渐呈现出以下特征:

(1)进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毕业生将越来越少。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业务相对简单,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对会计人才规格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这为中职会计毕业生提供了极好的就业机会。

(2)进入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机会将大大增加。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将会出现一个大的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外资企业更注重对不同层次人才的相应能力的考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标准。这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竞争的机会。

(3)农村经济理财将会出现较大需求。我国的乡镇企业正以雨后春笋的势头迅速发展。近年,国家又进一步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这些说明,农村对中低层次的会计理财人员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大量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将担当此任。这也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生存空间。

三、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建议

1.中职会计专业的市场定位及培养目标。由以上分析可见,中职会计人才的就业市场应定位于非上市公司的小企业。具体来讲:就企业规模看,主要是小型;就所有制看,主要是民营、合资;就岗位能力要求看,主要是会计核算、会计事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为: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教材理论基础,学习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会计实务方面的专业实践知识及从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相应计算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中职会计专业的生源的文化基础定位。若将中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市场定位于非上市公司的小企业,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简单的多,但会计专业的理论性、政策性非常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困难。因此,从文化基础角度来讲,并不是中职学校的任何一名学生都能学好会计,只有那些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才更适合于会计专业的学习。因此,中职学生选报专业时,学校应根据其文化基础合理导向。

面对我国2006年的会计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就业市场应定位于非上市的小企业,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教材的理论体系,将本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会计核算型的应用人才。这不仅关系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未来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必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环节;形式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会计毕业设计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定位

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会计人员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这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而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是不行的。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会计核算工作,所以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这也是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更看重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原因。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要能尽快熟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独立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等操作,做到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工作的关键是实务,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这也说明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会计毕业设计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偏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会计基础岗位技能。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一般采用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四种,前二种实训一般在校内模拟实训室进行,顶岗位实习一般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则可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和企业进行。

一是随课分散实训。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根据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主要是结合理论教学进行相应技能作训练。

二是分课综合实训。按照课程设置相应的综合实训,主要结合课程开展相对完整的会计技能操作训练,例如《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财务软件应用实训》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

三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是顶岗实习。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在完成所有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实践等之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边实习边找工作的过程。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业务实践和调查研究,使学生通过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培养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方式,而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提高会计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收集、理解和运用各种会计资料,培养和锻炼独立调查研究企业会计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毕业设计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是学生真正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实际的连接点,具有其他任何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毕业设计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的方式之一。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训练。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能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求真理、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操作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模拟企业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和具体操作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熟练掌握填制会计凭证、开立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装订账册的动手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规范化的观念,最终达到培养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企业调研报告

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会计专业所学内容,根据调研企业的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税法规应用、企业管理等某一方面的情况,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等。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是采用毕业论文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践这两种形式,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够强,要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不太现实。毕业论文写作仅就某一论点进行阐述,与企业会计实际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考查。

二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多是采用会计手工实训或是会计电算化实训,但缺乏综合多课程设置的会计专业实践,使得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况且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内容相对有限,实训内容与会计的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毕业尽快适应会计实际工作。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提出要在内容上、形式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建立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

高职会计的毕业设计要建立多方向毕业设计。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在完成统一任务即会计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会计技能提高的操作,例如财务管理方向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税务方向进行税务计算和纳税申报等操作,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多方向毕业设计。

(一)多方向毕业设计的设想

多方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首先根据所给的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手工会计模拟实践要求完成统一任务,即“凭证-账簿-报表”一整套会计操作。

其次,学生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要求,完成统一任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电算化操作。

再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如财务分析,税务申报和计算,接受审计后发现问题进行调账,资产负债日后事项,改变会计核算方式等,从而能够将所学的不同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

最后,学生就实训过程和结论及完成的分支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多方向毕业设计的创新

1.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多方向毕业设计中要求进行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使学生系统地练习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梳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提高“凭证-账簿-报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专业知识,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2.多方向的分支任务。

多方向的分支任务既能满足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又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知识。多方向的分支任务的设置可灵活多变,可结合其他课程、会计技能竞赛结合、会计改革变化的新政策设置,也可让学生根据在企业事业单位实习调研发现的会计问题自己设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结合会计技能竞赛或会计改革变化的趋势,从而提高会计技能竞赛成绩,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关注会计改革的新变化,或是通过实际解决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计毕业设计总结。

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过程和结论及选择完成的分支任务,完成会计毕业设计的总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完成财务报告或财务分析的写作,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会计实践工作。

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就是要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在形式上、内容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开发研究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作者:景红华

【参考文献】 

[1]章惠敏.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182-183. 

第4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近几年来,会计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鼓励的“双师型”教师应在教师队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只有展,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提供专业论文写作服务,包括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等高端论文服务,请联系:电话13795489978,qq357500023谈一下自己的看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才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为一法。体,“边学习边实践”体现了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课程学时重复性问题为了加强会计师资力量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自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生员有两类:职专类考己的专业任职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的行业、企业去兼职锻生和普通高中类考生。绝大多数职专类考生在职专时学过炼;教师自己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建设一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课程,而高中类考生和少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部分职专类考生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同时进人键,会计专业尤其不能例外。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专业基础相差甚远。我认为可以从两个

三、教材问题途径加以解决。第一,按照两类生员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优秀的教材能够提高学课程和学时;第二,规定免修但不能免考。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目二、专业教师问题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会计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高等会计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的职业性。怎样1.高职专科使用现有本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校原有本体现这一特点,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绝大多科会计专业,则大多数学校在给自己的高职院校的专科学生数情况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又取决于任上课时选用的教材基本上和本科生一样,只不过在讲课时做课教师。

因此,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师,如果没有一些删减或降低一些难度。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材和学生不从事过企业会计实务工作,那他在职业教育这方面是欠缺能很好地协调,学生在预习时不知道该看什么,该掌握哪些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普通教育是基内容。而且,一本教材有自己的前后顺序,有自己的体系,讲础知识传授在先,实践实习过程在后。而职业教育则强调实课时如果跳着讲、挑着讲,势必造成知识体系的不连贯、不畅践与基础并重,甚至实践课的学时应多理论课时。这就要求通。这样做,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也不容易。会计教师必须是身兼两职:教师和会计师,即国家教育部门2.高职专科使用专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院是新成立的或会计专业是新设置的,那么教材很可能是从各出版社买进的,可能出现不尽适用的情况。针对以上状况,学校最好是组织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专业建设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内容、案例,做到特点鲜明、重点突出。如果学校不具备自编教材的能力,在购进教材时应该舍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详读、研究,做到优中选优,而不是盲目购买。

四、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就业。这就要求它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要紧跟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形势的发展。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指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与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大多模仿会计本科设置。其实,很多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上,学历水平比本科教育低,学习时间也比本科教育短。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应该模仿本科教育,可以少设置一些专业课程,如只设置《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其他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高级财务会计》、《西方会计》、《税务会计》则可以不设置或开设课时量较少的专题。这样,我们把较多的时间用来讲专业核心课,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可以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显然不很适合。超级秘书网

那么,怎样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解决案例和大作业不失为很好的方法。如,考查《会计原理》时,可以布置相关企业的背景资料,给出若干必备条件,让学生有所选择地使用,从凭证到帐簿,再到报表,每个学生的选择和实际操作都会有所差别,但可能都正确。除此以外,学生课余时间对会计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探讨,都可以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那种期末卷面成绩一锤定音的考试方法最不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

五、会计诚信教育贯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高等会计职业教育与会计本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技能,但这并不等于忽视对学生的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后者。只有夯实理论和技能基础,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的毕业生更多的是从事具体的、简单一些的会计实务工作,接触帐务和金钱的机会多。因此,在学期间,要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方面,除了学习《会计法》以外,更多的引进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教学,会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本科; 高职; 会计专业; 培养目标; 比较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7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122- 02

目前培养本科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对自已的培养目标均有一定的研究,但大多对其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缺乏研究,特别是比较研究与衔接研究较少,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含糊不清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加强研究。

1 人才培养目标含义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诸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即所培养的人才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身心素质方面应达到的标准[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的安排和实施起决定性作用。

2 应用型本科、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

2.1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类型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中的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般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要目标。基于此定位,考虑会计学专业本身从业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的特性,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会计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会计职业领域知识与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以及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2.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领域能力与人文科学素养,能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3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联系与差异

3.1 联 系

3.1.1 培养的均是技术型人才

从形态上来看,技术可划分为实体性技术、规范性技术和过程性技术。过程性技术是人类目的性活动方式或序列的技术,不能脱离个体而存在,如个体的经验、策略等,因此也被称之为“技能”。[2]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会计人员除了应掌握过程性技术(技能,如会计处理经验、策略等)外,也应掌握相关的实体性技术(如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工具)和规范性技术(如数码字书写规范等),且主要是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因而,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培养的均应是技术型人才。

3.1.2 培养的人才均应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强调知识应用

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培养的均是技术型人才,而非学术型、工程型人才,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使会计学术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得到实施应用的人才,而非从事会计理论学术研究的人才。

3.1.3 培养目标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要求相同

财政部1996年6月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章第二节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了八条规定,可总结为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对本科学生和高职学生以及其他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是相同的,它是对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最低要求。

3.1.4 均要求有较高的科学和人文素质

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会计专业均要求培养的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较高。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尤其是具备较高水平的法律、哲学、道德、语言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要求培养的学生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3.1.5 要求培养的基本能力和财务会计业务能力有一些是相同的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应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在基本能力和会计业务能力方面不能明显低于高职学生。所谓“不能明显低于”,是指应用型本科会计不能只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性而忽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本科会计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会计处理能力不能明显低于高职学生。在基本能力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会计专业均要求培养的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倾听能力、数学分析处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在会计业务能力方面,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均要求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资金运用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2 差 异

3.2.1 培养目标要求不同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个别(类)岗位,培养会计员,要为将来学生成为助理会计师作准备,希望一部分人能成为会计师乃至高级会计师。而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行业,培养助理会计师,要为学生将来成为会计师作准备,大部分人能成为会计师,一部分人能成为高级会计师,除此之外,希望培养的学生能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够胜任中职学校乃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3.2.2 专业理论和实践两个体系掌握的完整性方面要求不同

由于应用型本科会计学面向行业设置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及对实践体系的掌握也要面向行业,要求全面系统。而高职会计面向具体会计岗位设置专业,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是以“必需”、“够用”为度,要求具有“较系统的会计专业应用知识”,而不要求有很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实践方面要求岗位动手能力强而非要求掌握整个会计实践体系,因而应用型本科会计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两个体系掌握的完整性方面应高于“以突出实践、理论够用为度”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

3.2.3 职业活动的整体把握程度要求不同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对行业职业活动的整体把握程度应高于能胜任个别岗位、能顺利完成部分典型工作任务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这是由本科会计面向行业设置专业而高职会计面向个别岗位设置专业所决定的。

3.2.4 整体素质要求不同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整体素质应高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本科会计专业学生的个人修养、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信息获取量、外语水平、发现并解决综合性财务会计问题的能力以及财务预测、分析、决策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应明显高于高职会计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于洪丽(1979-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79-02

近年来,由于会计职业犯罪越来越呈现出执业人员年轻化的趋势,这就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凸显其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弊端。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实践会计人才的教育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改进问题,探索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路径。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职业品德培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应是相互融合、彼此协调的统一整体。当前,高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类似,都开设了如会计学原理等专业课程,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和专业技能,但仅仅注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远未达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高就业率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从短期来看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但从长期来看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相对于国外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发展,我国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比较缺乏,很难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的有效衔接,阻碍了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忽视会计业务素质与道德品质培育过程的有效整合,这成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许多高校的一个共同现象。

(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有不少是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会计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往往会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高职院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教师也迫于“以科研评职称”的制度压力,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会计科研上,而忽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程的道德教育显然是不够的。

(三)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层次界限不清晰,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在理论深度和学术研究层次上不及本科教育课程,学生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但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基本上就是本科院校的“专科型内容”或者直接将其“压缩”,专业目标层次界限不明确。在教学内容上专业性更加深化,而实践教学的广度却远远不够。会计专业的学生直到实习时,还不能准确填写会计的各种票据和凭证,无法熟悉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会计教学缺乏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应用性课堂,拉大了学生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距离。

(四)考评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考评的主要依据仍然是考试成绩,教学大纲中,该专业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否通过该课程的考试,对于课程实践环节的要求涉及不多,道德品质的考核所占的分值比例较小。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考试通过了,那么该课程的学习任务也就结束了,对于考试中出现的作弊行为并不认为是有损道德的。这就无形中纵容了“唯成绩论”,忽视了不良道德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成为今后职业生涯中、欺诈瞒骗行为滋生的土壤,十分不利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主体职业素养的差异,加大了教育效果的差异性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均衡。首先,高职院校在发展初期,大部分是通过中职转型、重组合并等形式组成的,因此师资的层次、水平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有较大的距离,一些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而与实际脱节,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在传统观念中,高职教师在整个高校教师系列中容易被忽视,一些教师工作缺乏积极性,仅将授课作为谋生的手段,对学生缺少耐心,只“教”不“育”现象较为普遍。

(二)专业知识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知行脱节”

高职院校必须直面市场竞争,使得教育责任成为更高层次的社会义务,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员。当前受经济全球化以及会计国际化潮流的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职业实践技能的结合上,体现出“知行脱节”的弊病。会计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往往被忽视,在教学工作中留给模拟实践的课时较少,甚至不安排实践课程。高职院校的校内实习设施和条件没有及时更新,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差甚远,学生将模拟实习看成是简单的作业练习应付了事,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实习监督管理制度混乱,缺少对典型会计案例的分析讨论,学生未能与实习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缺乏正确科学的职业指导,为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埋下了隐患。

(三)教育内容和方式无法适应法律素质、心理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职业道德知识内容的传授,相关的教材在编写时只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缺少鲜活的案例作为强化和补充。加之会计教材更新周期长,既不能及时反映其所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无法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国外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所包括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能与各行业的特点充分结合。所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无法真正满足现代会计专业发展的要求,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社会主导价值观缺失,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案例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改进路径

(一)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内容与道德目标的积极互动

首先,确定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拓展其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以社会热点道德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案件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多视角认识,提升其对会计问题的职业道德判断。

其次,丰富教育内容。可设立“会计职业道德模拟实验”课程,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虚拟的会计实践,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切实领悟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价值;可设立“会计舞弊道德剖析”课程,作为反面教材,让学生掌握会计人员应有的道德操守和法律规范,以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结合法制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巩固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创建完备科学的教师培养体制

第一,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知识构建和道德水平。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既要吸纳来自高校的会计及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又要广泛聘请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等一线的会计工作者,保证会计专业的教师团队本身就是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队伍。

第二,拓展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的基础上,积极促成一定比例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短期实践锻炼,鼓励其到对口企业进修,以了解最新技术,切实体会当前会计实务中所遇到的职业道德教育难点问题,通过结合课堂教育的理论知识,提高道德体验教育的时效性和生动性,为学生的职业教育打好前站。

第三,提升育人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既是学生的培养人,也是其职业道德教育的人生导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细节教育,恪守职业操守,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断渗透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努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强调职业理念与规范操作相结合,促进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的双重构建

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与是否能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会计人员容易在利益机制和功利主义的侵蚀下,歪曲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操守。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职业道德品格的发展,才能将“诚信、公正”的职业理念与各种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相结合,实现提高专业技能与培育道德素质的双重构建。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的道德需要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在传授会计知识的过程中,及时丰富并完善社会转型期反映新风尚的道德内容,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在会计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政治、社会、伦理、经济取向,并将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上升为制定高职院校会计目标、学习准则的道德标准。

(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评估的有效性,改进测评方式

第一,增加测评方式,加大实践环节的职业道德表现。积极采用实习实验、指导教师测评、专业教师测评、企业单位测评及学生互评等形式,将考核成绩计入学生的总成绩中,制定理论考试和行为评价的双重职业道德品质评定标准,通过理性的评价来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责任感。

第二,建立诚信档案和公示制度。逐步建立可量化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会计道德评估标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数据库,并定期公布信息。对于诚信良好、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将此作为就业推荐的重要资料,增强学生对自身道德品质的重视度,加大道德缺失行为的成本,以此来推动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第三,利用社会媒体的影响力,促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顺利实施。通过会计道德评价体系,在学校的范围内,建立一个模拟的社会评价平台,形成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舆论。一旦某种行为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就会受到其所在的群体环境舆论的谴责,起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作用。

总之,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德才兼备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领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大健.生活化: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J].教育研究,2008(9).

[3]高育奇.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3).

[4]陈玲.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2008102198.nh&db

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v=MDY3MjlOREZwNU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ZidVJzRnkvbFY3ek1

WMTI3RnJLNEg=,2008-05-01.

[5]李杏梅.浅析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消费导刊,2008(11).

[6]徐金寿.高技能人才培养“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国高等教育,2008(11).

第7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慧锋,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讲师,经济师,广东佛山528041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8―0174―0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的教学,应该根据社会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及其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工作环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相对都比较短,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其技能实训教学,普遍存在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对财会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笔者根据自己20多年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核算管理工作实际及大学所有的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亲身体验,试就会计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建设及实训实操教学改革进行如下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及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高职院校大都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其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本来就比较薄弱,特别是非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理工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问题更为突出。尽管教学计划每年都在更新,但很多弊端还是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

(一)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实践技能实训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不尽合理

只要翻阅最近各高职院校的招生信息及浏览相关网站,就不难发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设置的比例不合理,理论课程过多,职业实践技能实训课程过少,有些院校甚至没有开设专业职业实践技能实训课程。

1.公共及基础理论课程所占学时学分比例过高且专业理论课程偏多。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存在着会计专业公共基础理论课程重复设置及课程所占学分过多的现象,这些课程学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30%~35%。有的公共课程学分太多,如大学英语12学分,英语口语5学分,在校学习有3~4个学期开设英语课;数学课有的院校安排了经济数学、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3个学期约10学分;有些院校开设法律基础、经济法、合同法、税法等法律课,有8~10学分。时下高职院校的专业理论课程,大约占了必修课总学分的65%~70%。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偏多且内容多有重复。如有的会计专业就开设管理学、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经济法、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计学、财政与金融、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职业生涯规划、人文艺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会计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实务(1)、(2)、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税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ERP软件应用、财务软件应用、EXCEL财务应用、数据库应用、会计报表分析、涉外会计、审计实务、银行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专业课程,且多为3~4学分的课程。如此种种,使得本应开设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因被占用大量的学时和学分而无法安排。

2.会计专业的社会实际工作需要的课程没有开设。凡是有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都能从上述情况中看出问题,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者不必要的课程开设过多;另一方面则是工作实用性强的课程却未开设。比如未开设财经应用文、会计英语、公共关系学课程等。

3.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实操课程学时安排较少。按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应达到40%。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有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但课时数不够,有的课程根本就不安排实训课,如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有的课程有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但实际教学时则往往被所谓的案例分析及作业等所替代或被其他课程所挤占。

(二)会计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实训实操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课程实际安排较少,而且还存在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等脱离实际工作需要的现象。

1.专业课程开课时间设置不当。课程安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前置和后续课程的顺序安排错乱,颠三倒四。比如,还未学习“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却先学习“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审计”;还未学习“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就安排学习“审计学”,学生都还不懂得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怎么就知道对其核算进行审计了呢;还未学习“会计实务”就安排学习“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学习“经济法”或“税法”与“会计实务”等就安排学习“税务会计”等等,这使教与学双方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实操实训相脱离。当今我国的经济法规日益完善,不断颁布实施一些新的法规制度,所以财经类教材更新换代很快。但是有的教师为了不用备新课等,多年都使用旧教材授课,使得不少因调整更改而过时了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内容及教材仍然被使用。如财政部已经于2007年1月1日颁布实施38个新财务准则,有的直至现在都没有被更新到现行教材中实施及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还在使用旧的教材及其会计科目授课并进行实操实训。还有的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训训练内容不一致。上理论课讲授的是一个内容,但进行职业技能实训的却是另一个内容,而且该实训内容还是以后的理论课程才学习到接触到的。如还没有讲完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就进行综合的“编制会计分录、税金、工资、成本的计算及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的全套会计实训;实训资料也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有的从第一学期到以后的各个学期实训都使用同一套资料,使用的单位名称还是和第一学期一样,只是增加一些内容,没有新鲜感,学生提不起兴趣。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职院校应当针对会计专业的公共和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太多以及不必要课程的重复设置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增强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的力度。科学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或者是流于形式的,应该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防止出现“教学计划年年换一重复课程换不掉一实训课程增不了”的怪现象。首先要改革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其次增加实践及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及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与时俱进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等等。

(一)着力改革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安排

在每年都更新的教学计划中,各个专业(方向)所安排的课时及学分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公共基础理论课设置太多,课程内容重复,势必占用很多的课时及学分,使本应安排设置的技能实训课程因此而受限制。在每年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调整时,要真正落实教育部“适度、够用”的原则,酌情削减公共理论课程的课时和学分,适当增加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实训课时。要克服专业课程安排设置要“多而全与面面俱到”的思想观念,不必攀今比昔,不必“你有我也要有”、“以前有现在也要有”等等。将改革课程设置所腾挤出的课时安排会计主要课程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除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开设的德育、体育、心理等必修课外,其余不必开设过多。笔者认为,开设4学分《经济数学》、6学分《会计英语》及《英语口语》、4学分《经济法》、2学分《财经应用文》、2学分《公共关系》等课程即可。在这里主张开设《公共关系》课而不开《人文艺术》课,原因是会计人员工作时要与方方面面的人员打交道,既要不违反相关财务规章制度而管好财与理好财,又要学会与人为善,尽量不把彼此的关系搞僵,则学会社交礼仪及与人交流沟通的知识,显然要比学人文艺术具有欣赏不同风格作品的知识重要得多。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的一些课程不必单独开设,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可在授课到该内容时多安排一些课时进行重点的教学即可。主要列举如下:《市场营销》,可以在《企业管理》课程中介绍;《货币银行学》可于《财政与金融》课程中教学;《税法》应于《经济法》《税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几门都有税法内容介绍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作重点教学;《会计报表分析》可于《会计实务》课程介绍;《银行会计》及《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可在《行业会计》中教学;ERP软件中本来就包括有财务软件模块,《财务软件应用》及《EXCEL财务应用》可在《会计电算化》与《ERP软件应用》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中教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门课合并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一门课程。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安排要符合专业教学规律。应把握好会计专业课系列课程的知识结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课程存在着明显的前因后果、先后连续、循序渐进的认识逻辑关系,授课计划中的哪一些课应在前学期教学,哪些应该在后学期教学,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这就会使得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会是事倍功半或一知半解。

(二)加大会计专业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力度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专门的核算方法很多而且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及准则制度,不能随心所欲。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不少内容难以理解且不好记忆。因此,会计专业平时的教学应该加大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力度,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及知识应用在实践和实训教学中变得更加清晰明确,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更充分地体现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要确保40%以上的课时进行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到切实的深化和提高。

1.改革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目前会计专业的很多课程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除了会计电算化等少数课有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实操一些单项实训外,其余大都是以案例分析及作业为主。基于会计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性质,不应仅以传统案例分析及作业为主来替代实践教学。如《基础会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行业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有关的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课。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设单项实训、独立环节实践、专业综合实训、计算机会计软件实训等等。

比如《基础会计》课程,就很有必要设置相应的综合的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但有些学校不安排或只安排单项单环节的实训,认为该课程学的只是会计专业基础的知识,要待学生学完“会计实务”再进行综合实训。其实不然,社会工作实际应用的各个会计核算环节及其所涉及的基本账务处理、记账方法与相关规定都是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介绍的,而会计实务课只是在此基础上按照会计科目一一进行介绍,是对会计核算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学习,但其缺乏了会计学原理的会计核算环节与阶段及其核算方法等等明确的特点。因此,学完《基础会计》课程就很需要进行综合的职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对会计的整个核算环节及其方法形成更清晰的认识与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一。其二,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经济类学科专业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而且全国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就有会计基础课程考试,而且这个考试的内容越来越侧重会计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很多经济类学生都会因为已经学习《基础会计》课程而选择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如果在学习《基础会计》时就已进行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也将对这些学生的“会计从业证书”考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会计专业课应该相应开设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道理,本文就不一一探讨。

2.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内容必须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实际进行仿真的教学。由于很多的会计专业课没有相应设置职业技能实训课或是安排的实践教学多数都是就着课本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及练习作业。而会计的很多专业课教学上使用的案例及习题都是将实际工作的业务状况形象转换为语言表述的形式,也就是说用语言表达的形式与实际业务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进行仿真的实践实训,学生学到的只是课本的那些与实际工作中不尽相同的语言知识。

仍然以《会计学》课程为例进行探讨。该课程中的会计核算最基础的账户处理即会计分录的编制,也是最典型的例子。用以编制会计分录的记账凭证及其每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都是具有一定格式与形状的各种票据及发票,但是在教材及课堂教学中,都将这有形的票据上所记载的经济内容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教学。

(1)比如:“某企业于2008年6月18日,将现金6000元存入工商银行”是这笔经济业务的理论教学的语言表述,会计科目为:“‘现金’或‘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而实际上原始凭证就是一张有固定格式的银行“现金缴款单”,这是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差异之一;差异二,即会计分录的编制,这笔经济业务在教材教学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工商银行

6000

贷:库存现金

6000

要掌握会计分录的一般格式:1)先写“借”字,后写“贷”字。2)借贷要分行,文字、数字前高后低错开一字。3)复合分录借贷要各自对齐再错开一个字。4)数字后不写金额单位。

而实际工作中填制会计分录只用一张固定格式的记账凭证(付款凭证)如下(表1):

由此可见,实际工作与理论教学包括上述的实践教学以案例分析及练习作业的差异可谓很大。而且所有的经济业务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都存在着一样的差异。

(2)“会计学”课程中,企业方登记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方登记的“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存在着未达账项,需进行银行余额调节核算。很多省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及在校学生课程结业考试等大都将这个内容作为一个分数较高的重点考题。现有一份实际工作中“银行对账单”(表2),平时每月末进行账目核对时,会计人员于双方账目登记的每笔对应数据旁,同时打勾表示核对,到核对完毕后,在双方账目中,凡是未有打勾标记的数据(假定打勾标记均已核对准确)即为未达账项,直接将这些数据记录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进行调整平衡即结束对账。

目前的教材及练习作业等实践教学,对下面所附例表“对账单”中的“两笔”没有打勾标记的未达账项,用语言文字表述为:“1.供电公司托收电费66910元,银行已从企业存款中划出,但付款通知尚未送到企业,企业尚未付款入账;2.委托银行代收的货款81000元,银行已经收到入账,但收款通知尚未到达企业,企业尚未收款入账。”可见差异很大。

2008年下半年我国一些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中,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考题中(约为10分的大分数题)使用仿真的“对账单”,而未使用一贯的未达账项用语言文字表述考试。在改卷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凡是在培训授课时使用仿真实训的教学点的考生,这道题目几乎都拿满分;凡是在授课时使用一贯的‘未达账项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教学点的考生,该考题几乎都拿零分。

(3)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错账更正方法”介绍有三种,现以“红字更正法”为例探讨。甲公司会计计算本单位销售部门人员工资为1600元,于2008年10月8日误作如下分录且已登记入账。

借:管理费用

1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600

1)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及作业的解决方案为:这笔分录借方“科目”错误,正确科目应为“销售费用”。更正时将原分录的数据用红字(会计教学统一用方框内黑字代表红色)书写,表示冲销:

借:管理费用

1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600

然后重新编制正确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1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600

将冲销分录和正确分录登记入账即可将原错误记录冲销。

2)教学用“T字型”账目演示为(图1):

3)仿真实训[错账的更正方法一红字更正法]为:

另外,“会计学”课程还有很多如会计恒等公式平衡关系中“九小类经济业务变化”,每个会计期末的对账、结账、会计数据调整与报表编制等等核算知识都很抽象,若不进行仿真实训,学生很难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是按教学计划要求“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因此,不同的教学实训模式的差异通过以上几个实际例子由此可见一斑。这同时也充分地证明了本文所探讨的“会计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内容应该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实际进行仿真教学”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会计专业课程那些原来“以案例分析及练习作业”代替实践实训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其余专业课如《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的很多类似例子,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

3.会计专业课的实践与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内容及岗位进行仿真教学需要区分主次与轻重。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课程实践与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内容选择及岗位设置应该区分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原则上应选择主要内容进行实训,不应该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没有开设“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等重要课程的实践与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我们翻阅一些最新的教学计划,发现不少高职院校至今也未开设会计专业在社会实际中的重要工作所涉及的一些举足轻重的课程的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反而开设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税务会计”所介绍的税收核算技能几乎是所有企业会计每天核算都要涉及的工作内容,其在企业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一些高职院校未开设“税务会计”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反而开设一星期以上的“纳税申报模拟实训”课。“纳税申报”工作,无论是以前的手工申报还是现在的计算机申报,仅仅是于规定的缴纳期限前在税务部门固定的表格或设计好的软件上填列,工作既简单而时间又很短,不必专门进行一个星期或更多时间的“纳税申报模拟实训”,应该将这些在学校里很难得的实训时间安排给“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重要课程进行专项职业技能实训。

(2)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仿真教学应该一人多岗,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更全面完整的职业技能。如果确需设置岗位,也要以保证重点及全面核算的岗位为主,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不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仿真教学,设置了“会计主管岗位”等,然后按时段分上旬、中旬、下旬来分配岗位。会计核算是专业性与规范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不能像企业管理、贸易、营销、商务谈判等实训,是要尽量多变换各种角色岗位。另外,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核算具有明显的时段特征。实际工作中,“出纳”是当前会计中工作最简单的岗位,其主要负责日常现金收支与银行存款转账及支票购置、保管、填制,并到银行办理手续及其日记账的登记工作。还有让学生进行“会计主管”轮岗,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技能实训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该岗位在学生职业技能实训中只是“虚”的,不用动手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实践证明,这些岗位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说明引导即可。

第8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一、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实施以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并重为前提的模式

保证理论教学够用,是高等教育对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高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的基本标准,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门类的基本常识,掌握本专业宽广的理论。只有专业理论知识够用才能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内各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借助本学科基本知识,在学科范围内进行专业拓展,进而借助本专业宽广知识进行专业创新。所以,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系统专业知识,为学生今后专业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的重要过程。只有理论基础知识够用,学生才能具有发展潜力和专业扩张能力。

注重强化实践培养,是高等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是面向社会职业、社会岗位或岗位群的教育,所以,突出实践性、适应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针对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会计业务实践能力,是达到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的要求。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校会计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纯熟的岗位技能,而且要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力和决策力,这就对其财务会计、企业管理、法律、税务、金融、投资、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内涵要求增加,技术含量提高。所以,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就要坚持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双重培养,造就岗位拓展能力强,基本技能扎实的人才。

二、坚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发挥理论教学的特殊作用

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应当适应社会对会计职业素质愈来愈高的要求,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在增加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展学科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特殊作用,积极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够用的直接目标,就是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服务,为实践环节的学习服务。所以理论教学不但要够用,而且要管用、实用,应为学生在实践和动手操作中的问题研究、问题分析进行具体指导。

应根据会计专业学科的背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根据会计学科发展的形势,按照当代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要求,不断进行会计理论教学方案的调整、修正。既要使学生构建基本的理论框架思维,又要使学生掌握前沿学科知识,还要着眼于当前社会的会计实践,积极为实践教学服务。因此高等院校要注重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将会计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理论教学方案的优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案中理论内容构成,进行教材内容建设。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事单位会计工作的人员,工作接触面大,层次复杂,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既有本单位职员,也会接触外单位人员,而且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处于经济利益竞争的矛盾点,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操守能力,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沟通交流能力。所以,高校会计专业教育,要充分借助理论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必修课、选修课等平台,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在教学中体现“工商融和、文理渗透”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把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工程、身心等素质教育融入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沟通、忍让、合作精神,打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在当前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家经济与社会经济急剧变化,会计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社会会计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伴随我国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以及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加,会计岗位职业的业务发展也面临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理论教学应体现适应时代要求,以会计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导向,做到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必需、够用为度,防止过多无用的理论知识,增加现实实用知识和实务知识;要请具有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具有国际经济贸易的会计人员给学生授课,加强理论教学中基本国际会计知识和会计前沿知识的内容学习,把会计的最新技术、最新动态教给学生,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最大衔接。

三、强化实践环节训练,紧密追踪现代会计职业需求

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特点就是培养社会用得上、适应快、技术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所以,强化高校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培养,最大限度的适应现代会计职业的需求,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体现应用理论、印证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的理解能力,加深对本学科、专业的认识。

突出实践环节,构建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强调应用性、操作性,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以真账实训为内容,以作业流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仿真实训培养,提高学生对会计流程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促进其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尤其要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强学校会计教育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教学的场所,加强会计实践项目研究,将社会需求融入学校会计人才培养之中。

第9篇: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学科;教材;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32-02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会计是职业学校一门内容严谨,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学科,其理论性与专业技能性很强。翻开每一本会计类教材,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悦目的图册,没有悦耳的音符。教材内容的理论性、技术性、专业性、严谨性及其缺乏一定的实践性等因素,使得职校学生学起来十分枯燥乏味。在会计学科的教学中,也因教材的特点,使教师更多地采用直接教学法,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根据,采用大量讲授的方式教授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中职会计教学工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传统的、直接的教学法已不适用于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因为中职学校学生的普遍特点是生源素质较差,理解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不强,再鉴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材的特点,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是很困难的。因此,如何根据专业特点、课程设置以及技能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好会计知识、掌握会计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趣味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职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传统的直接教学法已慢慢向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技术教学法转变。本文认为,如果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更多地灵活采用趣味教学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趣味教学法具有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轻松愉快的教学模式对于本身文化基础不扎实的中职学生而言,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有以下三个作用。首先,采用趣味教学法,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学习的专业知识感兴趣,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专业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其次,化腐朽为神奇。将会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枯燥的专业化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耳熟能详、浅显明快的语言,并结合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例子,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学习过程由烦闷变为愉快,学习负担由沉重为变轻松。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能使职校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要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轻松愉快的教学形式,以有趣的会计语言或会计小故事讲授会计教材中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专业技能。

三、趣味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将趣味教学法引入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呢?结合目前中职生源素质特点和现行会计专业教材特点,经过不断实践与研究,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 会计专业名词解释趣味化、生活化

职校生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必定会接触到大量的从未接触过的专业名词。比如《基础会计》中的会计主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固定资产、实收资本、固定资产折旧、主营业务收入,还有主营业务成本、资本公积、本年利润等等。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以教材的名词解释为主,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语言来说,绝大部分刚进入校门的中职学生势必听得云里雾里。若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虽然能使一部分学生理解其义,但仍有部分学生因为尚未接触会计学科,对教师所做的名词解释仍是似懂非懂。像《基础会计》教材中出现的“资产”“固定资产”等专业名词,即使联系企业实际中的例子进行教学,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其意义。采用案例教学法还存在一个不足,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能理解,但因为课后未能进行及时的复习,很容易就会忘记部分专业名词的解释,很难真正牢固地掌握相关会计知识点。若采用趣味教学法,则能解决上述问题。比如,网络语言中曾将会计专业名词进行了一些趣味性比喻:“身体是固定资产,生活是持续经营,爱情是无形资产,思念是现金日记账,暗恋是收不回来的呆账,爱人是实收资本,读书是长期投资,年龄是累计折旧。”趣味教学法能使初学者感觉到课堂学习气氛的愉快,知识点的讲解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其年龄段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感兴趣,愿意学习它、理解它、掌握它,并且在课余活动中仍可与同学欢快地进行交流、谈论,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正如歌德所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