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基层法制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基层法制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基层法制教育

第1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法制;阵地建设;学生党员

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高职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如何认清新时代、明确新使命、理清新思路、创造新成就,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法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学业压力大,法制教育积极性不足

学生不同省份学生差异明显,表现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方面面,日常学习生活中,课程压力巨大,生活轨迹单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还无法每时每刻都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极易产生法律意识缺失等问题[1]。因此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先进文化思想的认识与提升,对法治思想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理解不透彻,总体表现对法律知识学习不充分。

(二)学生党员影响力小,在法制教育中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足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整体法制教育工作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学生党员法律意识法治思维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些发展的党员学生中,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表现上也有所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学生党员法律知识水平,法律实践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学生党员队伍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未得以完全发挥造成明显不足。第二,学生党员与班级同学在日常联系帮扶中脱节严重。例如学生在就业环节中在巨大差异,这导致党员学生与其他学生的联系较少,造成严重脱节,标杆示范作用不突出。

(三)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创新不足,教育引导作用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法制教育在资源保证,人员保证,机制保证等方面创新不足。长期以来,学生党员缺乏固定活动场所,难以发挥学习和教育的阵地作用,教育资源整合缺乏创新,法制主题不突出,教师队伍中负责指导学生支部的教师中也有部分非科班专业出身,工作繁杂琐碎,难以统筹兼顾,学生基层法制教育还面临传统工作模式的各类瓶颈,缺乏将法制思想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将法制教育工作具体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学生党员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还需要在工作机制上创新思路和方法。

(四)法制教育新模式影响不足,阵地作用还有待提升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比如党建网站中的法制教育专题,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成为目前主流的工作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党员学习法律的活力,提升了党员发挥作用的自觉性。但随着时间推移,网站与公众号影响力持续下降,需要定期维护,缺乏信息互动等问题,因此法制教育工作在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传统阵地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传统阵地建设,是依托传统阵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法制教育成败重要保证。教育阵地决定了教育内容,也决定了教育的开展形式,高校教育教育传统阵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能够很好的满足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传统的教育阵地包括主题教育阵地,意识形态阵地,文化阵地,社区阵地,社团阵地,社会实践阵地等[2],传统阵地建设依旧是高校营造良好法制氛围的基本载体。高校的公共空间设立宣传栏,空白区域都是传统阵地建设的重要场所,把法制建设内容充分融入其中,是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有关职能部门举办的各类法律课程、讲座、培训班、研讨会等培训活动也是传统阵地建设的继续提升的重要手段。同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要把提升高校法制水平建设作为提升党员学生法律意识重要任务之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把高质量法治文化提供给学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使命感,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三、法制教育新阵地的创新的研究

当前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的思想观点、思维模式层出不穷,这一现实使得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必须顺应时展,从信息技术的纷繁中探寻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才能够更好发挥新兴阵地对学生法制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占领新媒体阵地,构建法制宣传教育新格局

随着移动设备性能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幅攀升,新兴媒体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公众号,学习强国,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平台,开展普法教育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法制教育重要方法之一。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新兴媒体的立体宣传效应,基础性的法制网站的建设,要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为抓手[3],牢牢把握主流媒体宣传教育主导权。其次,实现法制教育工作交流的层次化,以党支部、学生社团组织为中心建立移动交流工作平台,提高法制宣传教育质量。最后,做好党员学生之间信息传播工作,加强组织内部沟通交流,提升宣传教育的效力以及学习法律的兴趣力。

(二)创新实践阵地,实现法律理论实践新常态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除了日常专业学习之外,必须重视法制教育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影响,全力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坚定不移的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教育,高校思政课是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党员全面系统学习法律的知识的重要平台。创新的根本是理念要创新,只有扎实的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才能够提升学生法律意识,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学生,找到学生党员法律思维发展规律,从而为实践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把法制教育排在首要位置,整合高校实践阵地资源,将法制教育与校纪校规教育有机结合,感悟社会主义法治核心思想,打造特色法制教育实践阵地。最后,要利用实践阵地要将法律思想转化为实践教育的强力行动,将法治思维转化为学生守法护法的强劲效能。法制教育需要明确的方向,同时也需要学生努力实践。学校层面要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元素的深度挖掘,转变思维方式,推进实践与法制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正确看世界。

(三)以平台建设为依托,服务新时代学生党员法制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如火如荼,职业院校扩招给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有管理和技术水平之下,需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代课题,不断开拓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其中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至关重要。很多高职院校在法制教育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方面呈现两极分化,总体而言,法制教育工作能够较好按照规范要求完成,但在涉及技术能力方面,各院校之间差异明显,其中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需要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才能更好发挥法制教育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实现法制教育工作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法制教育质量与水平。在这个理念指导之下,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在党员法制教育问题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开设信息类网站和互动媒介,常见的以法律专题网站,服务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传递优势,形成法治思想快速传播,从而形成凝聚力,促进学生党员法律思维发展。其次,建立核心载体,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教职工与学生需求,推出数据平台及app产品,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学校463行动计划为基础,搭建463行动计划平台,实现学生党员数据库,动态数据库,行动数据库,校领导,中层干部联系学生,依托法制专题班会等,更好地记录学生党员发展服务情况,方便党员教职工对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加强指导与帮助,从而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法制建设环境。最后,做好法制建设有关软硬件的协调与发展,平台硬件搭建之后,要在软件配套上下功夫,重点要从大学生法治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做足文章。必须加强高校法制人才理论水平的培养,积极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法治核心思想的有关精神,确保教育队伍时刻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积极地参与到信息化的浪潮中,积极树立智慧理念,用更先进的方式处理工作[4]。

(四)强化体制机制管理,形成完善体系监督

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创新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完善监管体制,要充分认识到法制宣传教育的严肃性,确保宣传内容的导向性和正确性,积极发挥法制建设新阵地在宣传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加强对于内容的自我审查,不违背社会主义法治核心思想和国家的基本政策,自觉做党和国家的拥护者[5]。其次,学校职能部门要加强舆情监督,对法制工作信息平台内容进行审查,对网络舆情要及时处理,形成正确的引导。最后,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氛围渲染,引导学生走进校园,走进法律,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论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推进学生党员法制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新时代的背景特征,要在阵地建设上下足功夫,推进学生法制阵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媒体应用、实践资源整合、智慧平台搭建和体制机制监督方面要一体化推进,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遵循法制教育工作基本规律,发挥聪明才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摸清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把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落实落细。

参考文献:

[1]柳弘正.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探究——评《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05):115.

[2]周必彧,卓奕源.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四个阵地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5):43-44.

[3]陈利云.占领新兴媒体阵地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对主流媒体利用新兴媒体增强舆论话语权的几点思考[J].新闻实践,2013(02):14-16.

[4]刘洋溪,李佳欣,袁梦迪.“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优化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4):14-17.

第2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关键词:终身教育;老年人;刑事法制;社会教育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中国发展基金会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表明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老年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对老年人开展法制教育是提高整个社会法制水平的必然选择。同时,老年法制教育更是公民法制教育在公民生命最后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对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体系的重要补充。老年法制教育缺乏针对性将会使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得不到及时的补给,补充不足则不利于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实现。目前,老年法制教育主要集中在民事法制方面,如继承、赡养、再婚、财产权益的保护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后,老年人的民事权益保护问题更是成为研究热点,而与此相反的是,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基本是空白的,被认为没有必要。殊不知,老年犯罪和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应成为法制教育的新内容。

一、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关老年人的刑事案件越来越多

老龄化社会在刑事犯罪领域的直接表现是老年人犯罪率逐年攀升,根据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刑事案件的统计,老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从2014年的208起飙升到2019年的388起,具体如图1所示。老年人作为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案件数量也是逐年递增,我们以老年人最容易成为被害人的诈骗罪为例,列举近七年老年人成为诈骗案件被害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如图2所示。对图1和图2必须说明的是,2020年由于部分案件尚未形成生效判决,现有数据小于实际数据,参考价值不大。2014—2019年涉老年人的刑事案件数量是呈稳定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犯罪数量的增多意味着他们对于刑事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规范并不明确,老年人容易成为犯罪对象意味着老年人也应当成为刑法重点保护的对象。将民商法律作为普法内容已经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要,老年人刑事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二)老年人犯罪的某些特性折射出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缺位

在无讼案例中以“老年人犯罪”“刑事判决”为关键字检索出2020年的214份老年人犯罪的判决书,发现老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罪、诈骗罪、盗窃罪、交通肇事罪、失火罪、犯罪、寻衅滋事罪,具体如表1所示。分析上述案例发现,老年人犯罪的某些特性与刑事法制教育密切相关。特征一:老年人犯罪容易陷入违法性认识错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囿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等,普遍文化程度低,更不用说系统的法制教育,因此多起案例中犯罪人都出现了违法性的认识错误———假想的非罪,如11起非法种植原植物罪中在庭审中均辩解对于行为的违法性缺乏认知,他们中9人是文盲,2人是小学文化程度,对于非法种植罂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定罪标准均表示一无所知。7起危险驾驶罪的案件中6人驾驶的是摩托车、三轮车,这些犯罪人认为“醉驾犯法”只是针对小轿车。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老年人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吸收能力都是比较差的,无法通过常规的渠道了解法律知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刑事法制教育又得不到重视,这就导致诸多案例中老年人对于违法性是“无知”的状态。特征二:老年人对于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缺乏认知,对于犯罪结果的出现缺乏控制能力。这个特点主要反映在过失犯罪中,14起失火罪中10起都是因为老年人在田间或者林地劳作时用火烧杂草导致的火灾,之后意图凭一己之力控制火势蔓延,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刑事犯罪人一般要具有年龄上的优势,如暴力犯罪、高难度高科技犯罪等,因此刑事法制教育忽略了老年群体,使得老年人对于可能出现的犯罪行为没有预判,也不认为刑法的锋芒会针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危害结果的出现没有防范心理。特征三:老年人犯罪时并不惧怕可能需要面临的刑罚。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认为,人在犯罪时应当是权衡利弊之下的选择,默认犯罪人应是理性的。在闫某故意杀人罪的刑事判决书(2020宁0205刑初67号)中,被告人摆摊卖干果与前来问价的被害人发生争执,继而“扬言以命换命”,持水果刀捅向被害人要害处。闫某对于故意杀人可能面临的刑罚是有大概认知的,但是并不惧怕刑罚。案例中某些老年人犯罪时已满80周岁,对于刑罚的理解是“大不了一死”,这对他们造不成威胁。对于最严重的死刑都没有畏惧感,刑罚也就不具有震慑力。法制教育中应对老年人犯罪之后的其他后果进行普法宣传,如对家人的影响、对被害人的伤害等。

(三)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老年人作为家庭的“大家长”时刻影响着家庭的成长,“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家庭的财富,如若老年人接受完善的法制教育,尤其是刑事法制教育,对于引导家庭向善、塑造良好家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老年刑事法制教育是终身法制教育的重要一环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既定的战略方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的战略任务。老年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重要一环。在这个阶段,老年人通过不断继续学习以实现“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我们一般将老年人作为被教育的对象,但其实老年人接受法制教育后反哺社会,将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刑事犯罪领域,老年人阅历丰富,对误入歧途的年轻人能循循善诱。在司法程序中借助这些懂法、知法的老年群体的力量,在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犯罪矫治方面定能取得重要成效。

二、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困境

(一)不被重视

我国对公民法制教育的研究是分散在各个领域的,如大学生法制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社区法制教育、家庭法制教育、企业法制教育等。老年人作为部分人群并不被重视,即使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法制教育,也如上文所述主要着墨于民事法律,刑事法制教育被认为没有必要。

(二)方法和内容单一

老年法制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法制教育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二是社会法制教育重整体轻部分导致老年人法律知识不实用[2]。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对于法律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惯常的普法手段对他们来说效果微乎其微。总结福州市近一年来司法机关采取的普法活动,主要方式包括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海报、广播宣传、现场宣讲、一对一法律咨询、法治体检进企业、山歌普法、讲座等。用本地方言唱山歌的方式普法,别开生面的方式在群众中反响不错。告别枯燥、单一并且无法及时收到反馈的普法方式,让老年人对法律感兴趣才是法制教育走出去的第一步。另外,法制宣传材料中选取的更多是热点、普适性的一些法律,并没有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普法。刑事方面的扫黑除恶、禁毒等宣传材料到了老年人手里只会沦为废纸。

(三)法制教育的责任主体单一

老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社会法制教育,教育的责任主体包括司法局、政法委、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即司法机关作为公民法制教育的责任主体。这样的法制教育分工存在以下问题:司法机关本身负责的司法工作内容庞杂,事务繁忙,承担普法任务又太重,更多的是将普法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去完成;司法人员专业背景单一,普法方式中规中矩,花样陈旧,无法推陈出新;司法机关打交道的更多是犯罪人、当事人、律师等,在普法时也是从司法实务角度出发,不能深入百姓、贴近生活。刑事法律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法制教育,关乎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应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进行普法。可以将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责任转嫁一部分由家庭来承担,有共同生活的亲属的老年人由成年亲属进行刑法的教育,司法机关定期电话回访。孤寡老人由社区进行普法教育,社区通过组织文艺节目表演、戏曲说法等吸引眼球的方式将孤寡老人聚集起来,将涉及老年人的刑事案件生动地演出来。

三、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出路

(一)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应城乡有别、男女有别、“老少”有别

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在所涉罪名上有明显的差别,以前文收集的2020年老年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74起案件为例,农村老年人所涉罪名为“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滥伐林木罪,非法种植原植物罪,非法狩猎罪,非法猎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城镇老年人所涉罪名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假诉讼罪,引诱、容留、介绍罪,妨害公务罪,非法行医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犯罪,开设赌场罪,寻衅滋事罪”。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应城乡有别,针对有犯罪可能性、案发率高的罪名来进行,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司法经验,总结出更实用的刑法知识,让老年人看得进去、听得明白。老年刑事法制教育还应男女有别。首先,从犯罪主体性别比例上看,男性在老年人犯罪中的比例高达84.1%,而女性只占15.9%,呈现出男性犯罪比例远远高于女性犯罪的现象[3]。其次,不同性别所涉罪名也明显不同,仍以前文收集的案件为例,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中4起强制猥亵罪的犯罪主体均为男性,危害公共安全罪中15起交通肇事罪和7起危险驾驶罪的犯罪人均为男性。因此,普法对象应主要针对男性进行,针对女性进行的普法罪名应有所差异,同时要包括如何防范暴力犯罪等。老年刑事法制教育还应“老少”有别,这里的“老少”是相对的,低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触犯的罪名是有显著区别的,应将老年人分为60周岁至75周岁、75周岁以上两个类别。案例研究发现,暴力犯罪和技术难度大的犯罪的犯罪人年龄为不满75周岁的老年人,而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触犯的罪名一般是对体力要求不高和犯罪手法简单的。在刑事法制教育时也要注意到这一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二)建立以家庭为本位的法制教育责任体系

老年人犯罪预防重点首先是满足老年人需求,当老年人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获得满足(包括物质上和情感上)时,很多的犯罪欲望就消亡了;其次,是法制教育和家庭责任感的提升,老年人认识到什么不能做、做了会怎么样后,加之家庭情感的束缚,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慎之又慎。老年人被害预防研究中也发现家庭承担法制教育的责任效果更好,尤其是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的案件。在某些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的诈骗、传销、盗窃等犯罪中,被害的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与家人缺乏沟通、对财产处分不容他人干涉、缺少家人关怀。家庭成员担负起对老年人的法制教育责任后,有针对性地了解老年人的法律知识需求,与司法机关互相配合,能更有效地实现普法效果。

(三)发挥“新乡贤”文化在老年刑事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新乡贤是一批有品德、或经验、或学识、或专长、或技艺、或财富的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并且致力于奉献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的群体[4]。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工作都可以借助新乡贤的影响力来进行,新乡贤一般是在农村地区,在城镇社区中也可推选出一些德高望重、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来参与普法工作。

(四)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应与其他社会教育并举

第3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1.企业会计政策的因素。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公司成立之初,便面临着会计政策额选择问题。而影响企业会计诚信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关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国家既有比较明确的规章制度,也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只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在这些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完成会计政策的选择工作,一般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诚信基础。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往往不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而是另行其是,甚至全完在违背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进行。这就使得选择的会计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自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诚信问题。

2.企业会计工作相关的诚信制度不够完善。企业会计诚信制度,既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基础,又是实现会计工作诚信化的前提。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在意识上对企业会计诚信问题有一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在会计诚信制度建设上自然也不能给与足够的重视。甚至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不要说拥有比较完善的会计诚信制度了,甚至没有“会计诚信”这个词语。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的领导人员,还是基层员工,包括广大财务工作者,均没有牢固的会计诚信意识和概念,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也就难以用诚信自律,导致各种诚信问题的出现,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更严重的是,如果企业会计诚信制度长期不存在或者不完善,就会给一些腐败分子留下可以钻营的空子,在无意识中为其腐败犯罪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3.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企业会计的诚信建设,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越高,其素养一般也就越高,在实际工作中越不容易出现诚信问题。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企业市场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导致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供不应求,使得一些职业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进入到会计工作岗位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会计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还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没有收到过现代企业会计教育,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均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容易因客观因素而出现诚信问题。总而言之,企业会计工作队伍职业素质的高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会计诚信建设,企业有关部门不可不察。

4.企业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企业会计工作的诚信不仅仅依靠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也需要外力的监管,也即会计工作监督管理。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企业的会计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很不完善。首先表现在监管制度上,虽然一些企业比较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但却没有着手制定监管制度,使得监管工作没有工作依据,导致监督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或者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监管效能;其次是在监管制度的落实上,一些企业固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认真落实,监理工作便成了走走过场,有名无实,使得监管制度仅仅停留在了纸面上。监督管理的失效,使得会计工作失去了强大的约束力量,直接造成了大量会计工作诚信问题的出现。

二、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一些思路探讨

1.依法选择企业会计政策。在企业政策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仔细研究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以免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被国家认可。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步骤为会计政策的选择定了基调,使其不至于跳出国家规定的框架范围;其次,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只有详细掌握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才能够选择出适当的会计政策,才能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将选择好的会计政策交由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在国家认可之后,方可执行。总而言之,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诚信建设,公司管理层应协同财务部门和国家管理部门认真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

2.完善企业会计工作诚信制度。首先,企业应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学习会计诚信的课程,使其对会计工作诚信化有一个比较清晰与社科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自觉遵守姓关的诚信制度;其次,财务管理部门在根据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根据公司实际的会计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会计工作诚信制度。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可以积极与会计工作诚信度高的企业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最后,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3.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是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关键之一。因此,企业必须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起来。首先,企业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班,分批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同时,该课程必须以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重点,而且最好聘请有关的专家现场说法,加深会计工作人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其次,在会计共制作人员学习完相关教育课程之后,还要组织他们参加结业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再教育,不达到考核要求不允许复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督促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让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课程收到实效;最后,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要长期化。因为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通过长期的培训和教育,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企业会计工作务必要在依靠完善的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监督方案,并参考诚信监督制度,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只有监督力度加强了,才能够有效防止诚信问题的出现。不过,加强监督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如定期不定期核查账目、核对财务报表等,且不可采取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人身监视等极端手段,因为这容易引起会计工作人员的恐惧和反感,也会增加其心理压力,是监督工作适得其反。同时,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结束语

第4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关键词:治安综合治理;企业管理

由于采油井站大多身处苇田,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加上作业、大修等措施较为频繁,生产物资种类繁多,如何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防止涉油涉物资等犯罪案件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课题;如何保证员工业余时间不出现赌博、打架斗殴等现象,提升队伍的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二课题。通过多年来工作探索,做好企业的综合治安管理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建立工作保障机制

我们高度重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牢固树立“抓综治、保稳定、促发展”的观念。我们深知搞好综治工作先要从“龙头”抓起。一是体现在思想上,我们充分认识到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具有“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确保经营目标顺利完成,维护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特征。因此,在班子成员中首先将综治工作定位,给予充分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远离涉油犯罪保证书》和《治安综合治理承包责任保证书》、《后进帮教合同书》、《专防人员责任书》、《家庭拒绝邪教承诺卡》。其次体现在组织领导上。作业区成立由书记牵头的综治领导小组,各中心站、自然站都由站长挂帅,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强化监督,严格奖惩。成立由书记牵头的综治领导小组,各中心站、自然站都由站长挂帅,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强化监督,严格奖惩。深入基层调查,定期分析治安形式,加强班站检查,不断加大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力度。在周边百姓农忙结束前,作业区为防止百姓盗窃油田物资,要求夜班员工加强巡检力度、提高巡线频率,并由作业区保卫干事、中心站站长和支部书记等人组成了治安巡逻小组,坚持巡逻检查。其中,先后出动大规模巡逻检查12次。

二、强化教育、警钟长鸣,构建宣传工作机制

以创建“平安单位”活动为契机,在全区员工中牢固树立“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的思想,我们专门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采取教育与宣传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各种会议、法制学习、警示教育、板报宣传、横幅标语等形式,及时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警钟长鸣。作业区大力开展“2+1”工程,设立“2+1”帮教合同,专人帮教,实现2对1帮教模式。以增强员工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为主,组织收看《珍惜人生路、远离涉油犯罪》、《忏悔录》、《赌之罪》等警示教育片,组织全员参与编写“珍惜人生路,远离涉油犯罪”短信。使员工真正认识到珍惜生命、远离涉油犯罪,珍惜岗位、维系幸福家庭,大大促进了综治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同时,我们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出发,帮助员工反复算好“家庭账、经济账、前途账”,提高全员自我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将形势任务教育和普法宣传教育有效结合,打造无邪教、无毒单位,利用作业区员工大会,中心站周一安全会进行宣传,宣传的危害性,危险性。被称为世界瘟疫,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也是传播疾病的温床,特别是是艾滋病的传播,致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作业区组织观看“觉醒”、“世界各国禁毒实录”等宣传片,把反邪教禁毒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强化制度、严抓落实,维护稳定长效机制

一套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除了认真执行采油厂的有关制度外,还根据作业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及实施、考核办法。把警民合作当成2015年的一个重点工作,结合采油厂综治办有关文件精神坚决把“三站一点”工作落实到实处。作业区制定出“三站一点”的组织机构,《法制教育辅导站职责》、《作业区警务联系点职责》、《纠纷调解站制度》、《综治工作服务站制度》。各制度备有记录,把全年的教育,走访,纠纷调解,警民合作记录在册,收集危害信息,社会不安定因素,领导带头积极走访,化解纠纷,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为员工排忧解难,真正成为员工的贴心人。结合作业区实际工作,完善修订了作业区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单井掺油管理制度》、《计量间掺油系统防盗措施》、《原油拉运管理规定》、《高架罐防盗管理规定》、《综治目标及处罚标准》、《关于反“邪教”的管理规定》等10余项制度,重新修订了《员工日常考核制度》。同时强化《交接班制度》,并对生产要害部位、重要岗位、重要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监护。强化《干部夜间值班制度》,要求机关干部值夜班必须住队,加强干部夜查工作和治安巡逻小组巡逻工作,要求每班每月后半夜夜查、巡逻至少两次,采取不定时、不定线路、灵活多变的方式,并且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坚决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四、强化措施、确保平安,完善打防控体系建设机制

在加强法制教育和约束的同时,作业区积极落实“物防、技防、人防”的三防工作,不断加大防范工作力度,确定了井站防盗的重点部位,实行了重点监查工作。力争“从我做起”,实现“打、防、控”一体化长效机制,构筑网状防控体系。从加强员工日常行为管理入手,与每名员工签订了《远离涉油犯罪保证书》,与中心站和自然站签订了《综合治理承包责任保证书》。成立了治安综合治理巡逻小分队,配合厂派出所、油气监察科夜间巡逻,实现了专防人员到位率达到100%。对作业区遗留管材,及时汇报,及时回收,防止管材丢失案件的发生。对间开井、长停井的变压器及时回收,并采取安装防盗螺丝。对热采井口、250井口采取焊接防盗等措施,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防止犯罪分子利用计量间掺油系统盗油。在保证掺油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实行封条管理,全区使用铅封610余条,纸式封条500余条。日常生产中,在需要旁通掺油的特殊情况下,必须逐级向主管领导请示汇报,经批准方可实施,并在情况得到处理后由技术管理组重新封号备案,实现了档案化跟踪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继续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员工法制教育,增强员工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强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力度,努力做到“防范于未然”,以平安稳定的良好局面,为我厂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依法治校;教育宣传研究

依法治校是我国全面推进的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的一个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虽然高等教育也在进行深化以及综合改革,但是从实际来看,高校的依法治校教育宣传工作方面依然存在部分问题。例如没有有效保护学校的部分合法权益,没有进行深入人心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甚至也没有正视和处理在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以及问题。因此,依法治校作为高等院校新时期背景下的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高校领导重视到依法治校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注重对制度建设的加强工作,以及依法治校的宣传教育工作,实现师生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高校民主化进程步伐的加快。

1目前高校宣传工作的现状及影响

1.1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强

在高等院校的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中,普法宣传是属于其工作水平的考核范畴,同时在高校依法治校教育宣传中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一般情况下,在各个高校,为了实现普法宣传工作的有效落实,通常会在进行普法宣传工作前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然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实施。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高校中普遍存在对行政过度依赖的问题,甚至出现对法律法规轻视的现象存在。探究原因,多是认为只要有足够大的行政力度,就能实现显著的管理效果,因此就没有一个较强的依法治校的意识,无法实现到位的依法治校工作。除此之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普遍存在较低的法律法规认识水平,在教职工方面,没有较强的依法办事意识以及能力,而在学生方面,因教师的忽视,学生就更不会对法律以及学校的法规有足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一旦权益受到损害,多数师生往往不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只是以抱怨的心态来被动接受,而小部分师生仅能从电话投诉以及诉诸信访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因此,这些种种现象很明显的反映出了在高校中,普法工作并没有实现一个理想的宣传效果,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等造成了阻碍,影响了师生的自我权益保护。

1.2较为单一的法制宣传教育

从实际应用来看,法制宣传教育是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教育工作,但在目前的高校法制教育宣传工作状态来看,大多数都是较为单一、缺乏一定创新的宣传形式。基于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对法制教育宣传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待法制理念的教学工作,仅仅限于在课堂上,而且注重的方向也都是传授法律知识,缺乏实践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感觉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在部分高校中,法制理念宣传教育的唯一方式仅是课堂教育,宣传的内容也只有几部与法律相关的条文介绍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形式进行法制理念的宣传工作。可以说,单一的法制宣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建设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1.3缺乏系统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除了在法制宣传的内容上较为单一和创新外,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针对法制宣传工作上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具体表现在,对一些法律宣传活动只是偶尔进行,并且都属于短期的活动,缺乏连贯性,甚至有些仅仅只是作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来执行。因此,在高校中,针对法制宣传的体系,其实是较为缺乏系统性的,针对法制宣传工作的管理以及执行,也缺乏专业的部门以及人员,一般由非专业的教师对高校学生进行零散的法律知识教育,这就很容易导致高校学生对法制理念也处于零散或者一知半解的状态,无法形成完整的法制理念,很大程度上对法制宣传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新时期下高校实现依法治校教育理念宣传工作的措施

2.1进一步加强高校普法宣传教育力度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要想实现有效的依法治校教育宣传,首先就需要高校领导以及相关教育者认识到法制宣传的重要意义,从自身出发,进一步将法制宣传工作的力度加强。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相关的教育者通过对法律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的不断学习,对国家以及法制内容政策的时刻关心和掌握,特别是关于依法治国理念等,要及时推送和介绍给学生进行了解。除此之外,就是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完整的工作体系才能有效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地系统化课程以及宣传活动。同时专业的法制宣传师资队伍也是加强高校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利于学生对学校的法制宣传内容能更加具体以及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并且对法制宣传教育也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在进行法制理念宣传教育力度地进一步加强时,不仅需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才能实现有效结合,促进高校法制宣传工作地开展具有理想的效果。

2.2积极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

从本质上来说,宣传工作无非就是将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改变工作。由于法律法规等相关宣传内容较为单一和枯燥,加上一般不涉及相关案件,很多人就会认为自己与法律没有关系,导致普法宣传工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这就要求对于普法宣传要改变单一的宣传方式,利用更加创新的方法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正属于一个思维较为活跃的时期,更加需要迫切地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在具体宣传工作的开展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结合做到创新的新要求。其一,坚持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地修订中结合普法教育与师生的参与,只有师生参与到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制定中,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师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其二,坚持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监督中结合普法教育与师生的参与,进一步增强师生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认识。其三,坚持师生组织的法制调研与实践和普法教育相结合,对普法教育的效果实现进一步的巩固。

2.3有针对性的开展分层次法制宣传教育

除此之外,在宣传工作上,高校的各级相关人员还需要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掌握,需对宪法以及国家基本法律进行重点学习,包括一些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教育法律法规等。只有针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以及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教师首先进行了不断学习和掌握,才能带领学生对法律、宪法以及基本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有系统的学习,同时在此基础上集合学生的所学专业还能进一步增强专门法的学习。

2.4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

同时在新时期下,高校在开展依法治校教育宣传时,还需要结合当下的经济背景。面对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校学生更需要对《国际法》以及国际通行规则进行学习和了解。另一方面,我国的许多相关法律随着加入WTO后,都或多或少的与WTO规则有了一些靠近,因此就更需要高校学生对我国衔接后的相关法律加强学习。面对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不断出台各种新法,因此对新法的学习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3结语

作为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与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时当前高校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高校的发展,需要高校重视依法治校的教育宣传手段和力度,在新时期背景下接受新的挑战与改革需求。积极发现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理念在宣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推动高校在新时期下建设法制教育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对依法治校教育宣传工作的全面推进,还有助于高校提升依法治校的工作水平,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向现代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诗钰.新时代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反思[J].法制博览,2020,(13):243-244.

[2]廖康廷.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

[3]朱慧杰.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的创新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32(16):8-9.

[4]陈君,梅启梦,陈球胜,等.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方法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5]蔡琼茹.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策略———基于依法治校视角[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50-51.

[6]周晓凤.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J].速读(上旬),2019,(07):231-2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