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

科研流程管理全文(5篇)

科研流程管理

第1篇:科研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传统;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1.信息化教学背景

近几年,新课改的推行,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也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革新,结合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时代新型教学模式,教育部越来越注重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信息化在现代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明显地提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结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系统科学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传统的“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应该吸收传统教育中直观的教学优势,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的环节、方式、方法不断调整,研发出一套适合高校学生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注重人才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物流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管理人才。

2.信息化背景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教学内容改革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企业培养物流管理、供应链设计管理、系统优化、运输、采购等方面的管理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等等。针对于课程中涉及的硬件设备设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取的方式是建立素材资源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教师的教学,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使用率一直不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为物流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高校引进先进的教学平台,与企业增加互动,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系统分析,不断完善,通过校企互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校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高校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等信息资源,不断研发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教育资源等。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多是纸上谈兵,理论上讲起来头头是道,实际运用能力不强。高校应该结合信息化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增强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2.2教学环境改革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虽然属于新兴行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不论从企业的内部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看,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都非常高。因此,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从目前发展形式来看,效果很好。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教学环境的变革。

2.2.1在软件上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采用演示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演示实际的操作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增加互动,提高教学内容直观性,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2.2.2采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企业发展中的突出案例,进行案例解析,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讨论分析,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不断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2.2.3在学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对企业内部物流的采购、存储、生产、供应链等一系列环节真实模仿,引进一些先进的物流教学仿真软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该方式投入成本低,效率高,目前已被部分高校所采纳。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全面立体的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教学组织方法改革

随着自动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对现有教学组织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教学资源,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物流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对教学资源库中的专业知识要合理、科学地与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动态,结合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可以资源库中查找学习资料,加深知识理解;布置课后作业,师生之间在线沟通等多种方式增加交流。教师也要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变被动为主动。采取预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思考后再进行讲解,加深巩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课上时间有限,个别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和教师实时交流,在线讨论,针对性更强,教师可以通过平台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解,为他们解决学习问题。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的同时,对学校的教育模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培养机构,更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实用与专业性。物流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新课改背景下,要结合行业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模式,给物流企业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科研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技能大赛;物流管理;改革

一、技能大赛背景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极大地发展了物流产业群,这对各层次的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各大知名企业等联合推动职业技能大赛,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职业技能与心理素质,实现“以赛促人才”的目标。基于此,笔者对现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技能大赛对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作用。

(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成果导向培养方案

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行动,自此各大院校皆以“新工科”理念为主题,进一步调整其人才培养方案,以求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前进行布局,培养出具有现代化“双创”意识、跨界整合能力的人才。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水平发展与实践能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成果导向教育。目前,物流产业群要求院校在设计培养方案时,考虑现实人才需求。因此,职业院校以培养毕业后5年内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人才为目标,合理安排校内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分布,使学生习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成为技术人才后备力量。

(二)分工层次分明,培养衔接准确

我国的职业教育由各种技能培训、中专、大专等组成,相比于普通教育,职教更侧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与专业素质提升。在职业教育中,知识技能与实践操作层次明确,相应的学生培养模式均有其对应岗位,培养方案衔接准确。对于中专学生,院校主要采取快速培养模式,以实战教学为导向,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训练学生实操技能,实时对接岗位。对于高职学生,院校采取“学历+技能”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构建坚实的理论体系,配以逐步增强的技能训练,以及各类技能证书考试,为学生自主选择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做到学历、技能两不误。在常旅商中,物流管理专业包括五年制高职以及“3+4”模式两种。结合常州地区物流发展现状与学生特点,对于高职学生,学校采取前期大类培养构建完整的物流知识体系、后期根据升学、就业给学生提供供应链管理及仓储配送方向的指导方案。此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供应链管理协会的ITC认证,实现证书的国际化互认,同时借助“常青藤”有限公司,开展财经商贸综合课程,实现顶岗实习,提高其技能水平,帮助学生跨越门槛、顺利就业。总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在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人意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配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充足的人才储备。

二、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实践

一直以来,教育部强调要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各大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根据大赛,不断调整专业内涵,优化课程组合,实现技能大赛与日常课程教学相融合,形成卓越的实践成果。根据物流技能大赛,笔者结合实例,探索其对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

(一)“岗证课赛”相融合,优化课程设计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技能大赛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平台,能有效提升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加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在学生、学校与企业之间筑起沟通了解的高效途径,为企业储备技术骨干人才提供新渠道。常旅商选择通过“岗证课赛”相融合的形式,将比赛的项目以碎片化形式呈现在课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优化课程设计,调整专业内容,将赛课结合,突出教学重难点。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校组织物流师等技能证书考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此外,为锻炼其实践技能,学校提供物流配送中心实训平台,进一步将学生与企业联系,培养优质的技术人才。

(二)以赛促学,加强理实一体化

通过多层次各类型的技能大赛,职业院校认识到自身课程体系与企业人才需求并不匹配。大多数院校通过多参与、多沟通、多体系等途径,强化专业内涵,将理论与实践糅合,从而适应市场需求。为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常旅商进行了中高职、“3+4”、自考本科等分段培养,结合学生特色以及企业需求,设计了公共课、专业课等模块,从方向和层次两个维度将课程内容根据学习阶段进行组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贯通性。在专业课程内容方面,常旅商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争取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强化锻炼其技能,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结合技能大赛经验,学校大力推行“PDCA”循环教学模式,做到理实一体化,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融汇贯通。在日常教学中,以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运用知识、实际操作、发现问题、优化解决的能力,最终达使其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技能素养螺旋上升。总体上,职业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形成以技能大赛为引导、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三、技能大赛背景下的产学合作

技能大赛不仅展示了职业院校的发展育人状态,也将企业的技术动态与未来人才需求加以呈现,极大地缩短了校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多样化产学合作。普遍来看,大多数院校都能贯彻落实技能大赛的理念,将大赛作为展示平台,日常加强培养学生技能素养,发扬职业教育优势,赛中展示教学成果与学生能力,甚至通过比赛直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构建紧密战略合作关系。常旅商紧跟大赛精神,通过“常青藤”和物流中心两大校内实训平台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等途径,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促使学生成为企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借助实训平台和企业的丰富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成,使企业对毕业生青睐有加,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技能大赛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强化,推动校企进行产学合作,有机融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企业需求,提高职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双创”型人才。

四、总结

近几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各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切实的要求,职教学生对自身发展也愈加关注。在此趋势下,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一方面其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展示自身接触企业的平台,另一方面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改善专业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改革,推动了校企紧密合作。在此基础上,各大职业院校通过技能大赛深化职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产学合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努力培养技术骨干,成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同时,通过技能大赛,企业加深与学校的联系,以技术、设备等助推职业教育,并为职业院校提供培养对象的素质要求与技能标准,挖掘技术骨干预备役,实现校企双赢。此外,职业技能大赛反映了职业院校的发展与职教学生的“双创”能力,侧面为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资源,并通过企业助力大赛,有机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大赛、学校、行业之间的作用协调与创新驱动,最终推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瑶.浅析物流技能大赛对高职物流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J].教育界,2017(3):145-146.

[2]汤晓华,吕景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及其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5):81-84,88.

[3]李克骄.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产教研有机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8):8-12.

第3篇:科研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行业需求;岗位技能;行动导向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物流一种新兴行业,而物流管理专业同样也是高职院校为适应行业发展要求而新增的专业,就培养的效果而言,课堂体系理论性太强,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开始显现。而与此同时,就毕业生反馈而言,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及行内岗位层次较低。相关资料显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子在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占比不足三成,且主要从事仓库管理员,物流货代操作员等基础工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形势不容乐观。而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状况来看,其短板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建设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两大方面。在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多以运输、仓促及配送为专业要素,来搭建物流课程体系。这就导致专业课程中的功能类课程占比较高。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内容和实际岗位需求的脱节。而就未来岗位的需求而言,物流管理岗位对技能的要求要高于理论的要求,在实际的高职教育进程中,院校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来提高专业学子的技能属性,但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实践策略

1.专业课程的校企共同开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实践中,应深刻对照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发展和需求,充分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全面化和精准化。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切合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较好的实现专业学子和未能岗位要求的零过渡。如当前由京东物流开发的《仓储与配送实务》,深受高职院校和学子们的欢迎。

2.专业发展的双师队伍优化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支点作用将被放大。这一课程体系从一定层面对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师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应立足于院校基础,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岗实践并开展课题研究;另一方面要求物流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走进高职院校课堂,以企管校聘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实践展开精准辅导。这两方面的叠加,将在极大程度上实现课堂体系实践背景下的双师型队伍的优化。

3.专业实践的人才基地建设

行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实践基地的建设将成为院校课堂体系建设的重要支点。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物流发展趋势,对位建立相应的模拟实训线。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应前瞻性的加大对物流软硬件建设的力度,确保高校物流专业学子培养在理论和技能上的优越性和超前性。院校也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谋求与当期物流企业的深入合作,以校企融合的方式,促成课程体系改革中专业技能的多元实践。

4.专业考核的行为导向体现

当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考核内容相对单薄。对学习能力的考核仍局限于平时成绩、学科成绩、出勤率三大模块,进而导致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子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同时,这一考核方式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考核方式的要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在深化课堂体系改革的同时,对应地展开考核体系的改革,从而使“行为导向”的价值最大化。可在考核体系中适当植入技能测试的内容,并不断提升其学科评定的权重,进而实现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化。综上所述,“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全面实践将有助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姿态、新气象、新形式的呈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探索中,应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将素养提升与岗位能力的有效糅合,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与生产岗位、产业需求、职业能力等多层面的对接。并通过把握“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发展规律,顺应新时期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科学而深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乃君.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高职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5(3):65-67.

[2]徐林.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4):306-307.

[3]骆金鸿.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200-201.

[4]许彤,蒋明霞.地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状况的调研分析——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6(7):59-62.

第4篇:科研流程管理范文

随着国家对现代物流业的高度重视,我国物流业和物流教育都获得快速发展,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现代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某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来说,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就业岗位群。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企业物流就业岗位群,存在着原材料采购、储存保管、包装、分拣、配装、分销计划、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社会物流就业岗位群,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等岗位群。国际物流就业岗位群,有销售,业务、海运操作、空运操作、报关,报检、保税(物流园区)人仓储管理、船务臊作、海运客服、空运客服、单证员等岗位群。为此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如下:物流中心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专业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快递中心、货运公司,从事连锁配送、仓储堆场、运输、计划调度、车辆配载及货运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企业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大型制造企业的进、销、存业务岗位以及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岗位,从事企业采购、仓储保管、连锁配送、销售、生产调度、信息服务、现场管理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国际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跨国物流公司、国际贸易公司、进出口公司,从事跟单、单证制作、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不单纯是课程问题,其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关系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关系到能否满足物流行业企业的需要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下面以黑龙江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做一阐述。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要坚持以就业导向,遵循物流管理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发展观,突出物流高职教育特色,突破传统学科化的课程体系,围绕就业导向和物流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和基础知识系统为基础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物流管理工作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来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拓展为前提,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黑龙江职业学院在建设国家骨干院校项目中,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如下:

1.组建课程体系开发小组,了解企业所需物流人员的工作岗位。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组成了由物流行业和典型企业相关主管、毕业生和教师参加的多层次、多单位共同参与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小组。我们先后对龙运物流园区、圆通物流有限公司、黑龙江凯莱物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物流采购联合会等企业和物流行业协会以及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广泛调研,明确了企业所需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群)。

2.总结物流岗位的工作任务,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研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物流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依据行动领域归纳、分析与序化结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领域,从而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以专业学习领域为例,如下表所示),并对应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以物流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学深度融合及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注重设计课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系统设计和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结合黑龙江地区的物流产业特点和结构的调整,聘请行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和论证;对评估意见综合考虑,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第5篇:科研流程管理范文

(一)专业理论基础要求较高

即使是在大专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其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其实也是涉及面广且深奥难懂的。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物流基础概论》、《物流运作法律法规》、《物流营销实务》、《供应链管理》、《运输实务》、《国际贸易》、《仓储与配送》、《物流采购管理》、《物流电子商务》、《报关与报检》、《集装箱运输》、《国际商务单证》、《物流企业管理》、《库存管理》等。这其中的内容如:DRP与库存管理、车辆完好率、客户关系管理、运输路线选择、折扣定价法等都是物流管理专业课上需要讲解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同时也要学好管理学、机械学、经济学、计算机、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否则要学生理解和运用物流专业课程中涉及的这些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业务流程难度系数大

从物流业务流程来看,物流分为储存、包装、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8项主要功能。其中涉及的如集装箱货如何进行科学的配载,物流企业新产品开发,还有物流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大型运输企业的车辆合理调度,有的甚至要涉及其他企业的报检报关业务中的物流软件操作。这些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在操作中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将实践性这样强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理解,并能较快地运用生产实际,这也给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学实习设备要求高

由于物流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如装卸搬运的工具叉车,起重机械,集装单元化器具,模拟的大型超市,标准化仓库等,目前的大专院校还不具备这样的办学条件。但是,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毕业就业时马上就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在办学条件简陋的大专院校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这无疑也给教师的教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目前教学条件有限的课堂上,实现多内容,难度高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摸索出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并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而且前提是以启发学生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它是依靠现代教学设备如计算机、互联网、摄像机、投影仪等技术来实现教学。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其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清晰甜美的声音,创设出独特的视觉听觉效果。如果教师能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就可以给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增添很多乐趣。笔者在具体授课时,有时会根据课程需要在课上插播当前比较成功的商战片片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明确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于未来工作岗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流专业课的兴趣。

(二)讨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材的某一个问题,学生或个人或组成小组,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或辩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如在讲解《回收物流》的时候,笔者就“商品包装如何回收”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然后进行第一轮即个人对个人进行的辩论,然后将有相同意见的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再进行第二轮的讨论。两三轮这样的讨论后只剩下两个小组在对弈,同学们个个争论的面红耳赤。最后通过激烈的辩论,两组的意见终于统一了。在这个时候,笔者对这个问题做出总结和概括。通过这样的教学法,回收物流的具体流向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印象。目前第一次接受这个方法的学生已经毕业了,在一次闲谈时,他们提到了这次讨论,他们说:到此时他们对当时的情景还感觉历历在目,怕是终身难忘了。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独立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物流电子商务》课程里,让学生找出一百个淘宝店铺,统计其好评与差评里与物流相关的评价,这个任务足足给了学生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每个同学都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统计表,交了表之后,教师再安排每位学生写一份分析报告,最后择优在班级里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物流的发展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物流专业课程的热情,明确了他们肩上的责任。

(四)参观教学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