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物学科教育范文

生物学科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生物学科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生物学科教育

第1篇:生物学科教育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创新也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不同学科都有着自身的核心素养,以生物学科为例,其核心素养就表现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内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将能够为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身心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创新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1.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中关键能力的发展水平生物学科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对所学知识记忆不扎实,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不强,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通过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加强核心素养培育,围绕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价值,进行学生教育,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生物学习的重点,更具针对性地对学生生物学习中的关键能力进行强化,这样将能够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保留最被需要的素质能力,这无论是对学生未来在生物学科领域的继续学习,还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而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为高中学校生物学科创新建设提供支持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要做好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还需要重视当前时期生物学科的创新建设,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方面共同予以加强,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生物教学,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与思维、教学实践的开展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则可以由此出发,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强化生物教师专业素养、价值观、职业观培养,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并进一步创新适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整体提升高中生物学科创新建设的水平。

3.为社会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核心素质能力的人才当代学生同时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素养也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责任意识、以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而这些都是一名合格的社会建设者所应具备的品质素养。通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有助于对学生内在品质和修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长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1.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的前提是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充分参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做好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如在开始第一课前,生物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生物科学故事、现象、冷门知识,或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特殊生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神奇生命奥秘的欲望,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物学习中更主动的投入进来,这也能够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2.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理性思维与探究意识现代教育科学人为情境对于教学活动具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这也使情境教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来实现对学生生命观念和理性思维的培养。如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延时拍摄的影像资源,展示不同生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演变过程,营造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直接的认识生命规律,窥探生命世界,配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实验情境,通过设置引导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体验生物研究的过程,锻炼以科学方法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操作中对相应的生物规律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意识。

3.通过生物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科学的发展最终要为社会所服务,教育的目的中也包括为社会建设发展培育有用之才。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生物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如可以将人们在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身体问题作为教学分析的素材,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吸烟、酗酒、熬夜、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不良饮食等对身体造成危害的生物学原理,以及身体器官的病变过程,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性,从而引导他们从培养自身良好习惯开始,承担起自身努力成长为社会建设所需人才的社会责任,也促进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结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是当代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全成长的必要条件。在当代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明确核心素养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培育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现代生物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陈佳佳.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9):19-21.

第2篇:生物学科教育范文

关键词:生物学科教室;探究;实验

一、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定难度,知识内容更加枯燥难懂.尤其在教学中如果一直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就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发现,当前依然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课堂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沉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不明显.因此加强建设生物学科教室,可以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网络室等多功能教室特点于一身,学生可以上课、实验、自习、阅读、查找资料,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二、生物学科教室的定义及生物学科教室的优点

生物学科教室是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师生可以在此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实现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达成教学相长的目标.学校除了充分发挥生物学科教室的教学功能外,还应拓展其他功能,如养植基础功能、师生交流互动功能、阅读平台功能等,以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物学科教室的优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促进学生生物学知识运用能力提高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根据教材文本中的教学实验案例材料,设计出既定问题,学生在老师实验活动学习指导下,进行主动性地自主探索式的教学形式.这种全新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把学生转化为课堂学习探索的主人,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高中学生通过探究式的实验室学习能够把遇到的问题变得更加条理清晰,并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反思归结,进而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提高

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相对于简单清晰的初中生物课程更加复杂抽象,学生的认识理解难度更强.而且随着课程逐步深入,会使很多学生感到枯燥,进而形成畏惧心理,影响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学习质量降低.因此探究式生物室实验探究式教学开展,能够使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充分了解,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优化处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高.

(三)有助于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及精神品质培养

良好科学态度使高中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实验探索中,促进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精神内容深入理解.对于生物学知识内容来说,科学是客观存在的本质规律.高中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中,对大自然更加尊重,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更增强.

三、高中生物实验室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一)实验教学设计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是比较复杂的实验内容,重点是对植物叶绿素进行提取分离实验,主要难点是如何处理叶绿素提取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中教师采取探究式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互相合作意识形成和动手能力培养提高.这个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如何运用滤纸或者纸层析法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学生能够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得以正确解决.

(二)实验案例分析

在实验活动开展中,教师首先创设出一个具有激发性的实验引入情境.可以拿着提前准备好的一些不同种类的叶子提问,这些叶子都是绿色的,颜色是多么可爱,可见叶子中的叶绿素含量真是不少,那么我们怎样把叶绿素提取出来呢?是不是这些叶子都适合进行叶绿素提取呢?接着教师就详细给学生讲解叶绿素提取分离的具体原理,并对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特别提示强调.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实验目的更加明确,促进实验效果提高.然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具体探究式实验操作,在实验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不断进行以下问题探究:怎样把叶片中所含汁液提取出来?叶绿素在碾压过程中能不能受到破坏?实验中所使用滤纸效果是不是好于脱脂棉?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中,小组长及时记录好实验结果,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小组实验中,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恰当解决.进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发展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实验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对实验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对实验效果较好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对实验失败小组进行问题分析,使他们树立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信心.最后师生共同归结出本次实验最终结论:绿色植物的叶片都可以作为提取叶绿素的标本,其中叶片水分含量较多植物的实验效果最好.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启发学生对自身实验效果进行自我式评价,从而使他们形成知识、形成自我判断的能力,并且对实验中获得的知识成果进行巩固提高.

四、结语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基于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教学开展中,通过规范性的实验操作,不但提高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而且还在实验探究中提高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促进了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永峰,张祥沛.生物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J].中学生物教学,2004(Z1).

第3篇:生物学科教育范文

关键词:考查类科目;教育改革;激发兴趣;爱上学习

当前,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呢?我谈谈自己对于中学生物课教学的思考。

一、生物属于考查类科目,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今日的中学教育。在中学所设的诸多科目中,大致可以按照是否参加中考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参加中考统一考试的,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还有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前三科属于主科,后四科属于小科。因为前三科中考时占120分,而物理、化学,组成理科综合占120分,思想品德、历史,组成文科综合占120分。二是计入中考总分的,比如信息考试占10分,理化生实验占10分,体育三项考试占30分。三是既不参加中考统一考试,也不记入中考总分的科目,比如地理、生物。这两科属于考查类科目,在课业结束之后,组织统一的考查,以等级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一般情况下均可以达标。这样的分类标准就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因为生物学科属于非中考类科目,这就决定了生物学科的尴尬境地。首先是学校的观念。学校要出成绩,出成绩就得抓中考科目,与中考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科目只能让路,尽管在七八年级依然给出了规定的课时,但是毕竟最终不参与中考,因此,便不受重视,只要最终能够通过考查就行。其次是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初中三年,家长和学生的目标都是考一个好的成绩,升入一所好的高中。因此,那些中考类科目就受到格外的重视。看看社会上办的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补数学的、补英语的、补作文的,甚至还有强化体育三项的,但没听说哪个学生需要补生物的。再次,生物学科教师的思想意识落后。受到前边诸多因素的影响,生物教师也看清了本学科的地位,只能适应目前的状况,备课上课,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物的意义,主动学习

为了引起学生们对生物学习的重视,同时为了和高考接轨,前些年省里曾经多次动议,将生物、地理学科也纳入中考科目。但几次讨论下来,最终无果而终,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目前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如果将地理、生物纳入中考,则无疑会再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设计,生物学科的地位将会和除了语数外三科以外的其他几科一样,成为学生们选考的科目。这无疑是对生物学科的一大福利。改革值得期待,但当前如何搞好生物教学,还需教师团队费些脑筋。我的做法是在生物课初始就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这门课程需要参加考查,即在初二学完时进行结业考试,尽管结业考试的试题比较基础,但是也需要学生足够重视,才好可以一次过关。其次,生物学科与很多专业相关,并且高中阶段仍然要开设生物学科,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或许高中阶段的学习就会更加轻松一些。尽管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一学科不感兴趣,但不能保证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一定与此无关,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还是需要学习并且学好这一学科。比如,生物制药专业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很多人都想在大学毕业之后从事这一职业,那么,他就必须学好生物这一学科。再次,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之余,认真学习生物知识,也可以换换脑筋,使得自己的大脑得到片刻休息。它也是调节学习压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当学生学习数理化感到累的时候,上一节没有中考压力的生物课,岂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生物学科

生物学科既然不参加中考考试,这就减少了学习的压力,反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那么,生物学科真正抛开应试教育的限制,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生物学科的学习。

(一)从学生的好奇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生理都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从身体外形到内部器官,再到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很多学生对自己、对异性都产生了好奇的心理。生物学科就可以从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出发,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生物课的学习中得到解决,许多学生一听马上就对学好生物产生了兴趣。的确,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体的生理结构,并且对发育规律有了清醒的认识,从而能够比较坦然地接受青春期的变化,减少了很多因为生理变化而产生的青春期心理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学习生物学科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是很有益处的。

(二)巧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教学法,是很多学科都会用到的方法。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一个问题提出的比较巧妙,则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比如,大家都知道人是最具有智慧的,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的起源是怎样的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生命起源的好奇和兴趣。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科相关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三)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并不一定当场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去探究。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去图书馆查阅图书,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搜寻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向其他人请教相关的答案。通过教学实践,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正是我们非中考科目所担负的最重责任。

参考文献

[1]严增慧.论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性[J].中学生物教学,2016(3X).

第4篇:生物学科教育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教学;应用效果;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作为新教学模式,它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化的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讲解者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导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国外很受欢迎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我国生物教学中引进翻转课堂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相关的思考。

一、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有机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以教师的直接讲授、单向传递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填鸭式教学。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视频的学习资料是在线或可反复获取的,让学生能自由地掌握学习时间和控制学习节奏,完成相关的练习与测验,带着疑问走进课堂与教师互动,较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性

翻转课堂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前搜集生物知识,观看生物学科视频,进行生物学科知识的预习,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与同学和教师共同探讨和交流。教师通过生物教学课前任务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广度、难度,做到“因材施教”“因困施教”。

(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认知主体和主动性。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被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学习资料,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师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办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信心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标准》鼓励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张丽娜(2015)研究发现试验组哈尔滨市第九中学一班在传统教学下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浓的学生比例为22%,在通过翻转教学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明显提高,兴趣浓的学生比例提高到50%。而对照组八班却没什么变化。马妮(2015)调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发现实验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对照组学生做预习的很少甚至于很多学生基本不复习。自主学习意识很差;实验组学生预习的比例明显增多,基本上没有学生不课前学习,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增强。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验操作能力

马妮(2015)探究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为期1年前后4次的测试,发现试验班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距在拉大。说明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班比对照班能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科的核心知识及更好地对用知识点解决问题。刘翔宇(2015)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后发现,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操行等级中优秀率达到了70%,高出采用常规模式教学班级47%;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生物课成绩中优秀率达到了77%,高出采用常规模式教学班级57%;说明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符合生物课教学特点的要求,适合生物课的教学和学习。

三、在生物教学中的经验反思

(一)教师要转换角色

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转向“视频—课堂—教师”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具有较强能动性和求知渴望的学习者,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教师应将时间主要用于教学设计、学情研究和课堂调控上。

(二)做好资源开发工作

充分利用校本教研合作机制,开发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系统化资源。通过系统梳理生物学科知识,找出关键知识点和技能,设计优质的教学视频、音频、动画等,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大脑,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维护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学校教师和远程教学的相关视频,增加培训,对教师制作视频的能力,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学校由于课堂教学缺乏信息技术支持,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纸质测验,同时从更多角度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给予综合性评价,基于微视频等网络支持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观看后进行形成性测评,使评价起到即时性、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四、结语高中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学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将对生物学科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处于起步阶段,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势是明显的。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随着教师网络优课工程推进,借助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平台,翻转课堂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刘邦奇.翻转课堂的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1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张丽娜.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第5篇:生物学科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给高中生物教学提出的一个要求。从创新思维的引导培育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让高中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接触到最前沿的生物科学发展成果,还能学到先进的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拥有创新的思维和头脑。创新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素质。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的建设人才的需要看,还是从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素质来看,都需要生物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师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创新教育。

一、在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开展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生物学的现象,总结其中的规律,抓住这些知识的本质内涵。高中生物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有机会观察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实验活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能够让教师借助一些仪器给学生观察微观生物学世界的机会,也能让教师应用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借助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要想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除了让学生喜欢高中生物的学科内容之外,还要让他们带着探索的意识和主动性,参与课堂学习,并且主动地进行拓展式、研究式生物学习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在编制探索性的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把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在一起。这能够让他们将已学过的知识点联系得更加充分,在复杂的问题解决情境中,学生需要拓展思路,在看似困难的绝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通过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教师启发、引导鼓励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有学习的主动意愿。光有奇思妙想而没有充足的知识,学生的创新只能是空想,所以要在问题探索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的丰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式的创新式的学习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和不断探索,才让高中生物学科发展得越来越壮大,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时最可贵的精神就是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只要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效率就会相应地提高,教学活动也就变得简单很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充分说明了思考和提出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必须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科,在类似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构。搭建问题情境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逐步深入引导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要给学生做创新探索研究的讲解和示范,从思维过程上让学生有相对直观的认识,进而模仿教师的思维过程,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索式学习。高中生物教师在搭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很多方法,情境要求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容易理解,且情境本身也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另外,也要尊重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搭建情境的方法需要各种直观的形式,例如在生活化的理念里,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生活中的画面,能使学生联想自己以往的经历,从而在学习中主观地进行加工建构。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线索,这些线索有助于学生提取相关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情境创设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创新探索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在问题情境的构建中,教师要展现自己的创新行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新的联想和收获,这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并增强他们创新的科学能力。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有新的收获。

三、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借助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知识,不仅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建构,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点工程’。”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常常产生新的看法,存在求异思维,表现出思维的发散性。那么,在学科教学内容逐渐展开时,要使学生具备越来越强的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在创新思维和方法方面也得到训练和启发。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巧妙创新应用方面有新的体会和发现。高中生物教材中内容安排得非常系统,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这对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顺利地提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科教学的内容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当融合生物科学最近发展的成果,更为显著地体现生物科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此同时,一些新成果的引入也让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拓展,对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入和广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等方面体现出更多的创新特点。同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授课方式或不一样的组织方式,都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更加丰富的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从建构主义以及信息加工理论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带着兴趣主动地建构着自己内在的知识结构。所以这是一个不断提高,让自己能更适应生物科学教学要求的过程。在学科内容的呈现方式中,高中生物教师要注意采用综合的呈现方式,运用多感官刺激的策略,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况下对信息本身有更丰富的编码方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今后能够在更复杂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尤其在科学研究创新活动中,能够根据情境的变化,巧妙、灵活地提取相关的基础知识,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以教材为依托,以教材为原点,教学活动创新型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生物科学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更显著的提高,加强对这门学科的整体认识,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科学。

四、在民主宽松自由度强的氛围下,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高中生物科学的教学工作要注意给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带着灵活、创新、多变的思维,专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会起到显著的影响。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释放,才能敢于质疑书本、权威和传统的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型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否定权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回报,以及得到的教师的肯定,并在成绩和思维方法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够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方法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这些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教师自身具有创新的理念和风格,在教学的呈现中能够直接给学生带去创新的引领和创新的学习氛围,组建创新的课堂结构。这些不是简单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效果,是核心的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完成任务进行创新的探索。所以,围绕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任务,高中生物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回归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能力的提高方面,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效果,也能够更加顺利地适应高中生物的课堂要求,提高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获得感。让创新活动成为学习主体自发的一种活动,同时在知识的帮助之下,也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总之,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探索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也要伴随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科学和自然科学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其研究对象具体而客观,生物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造史,高中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已明确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引导和培育,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潜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饱含着热情,不断有新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具体行动,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赵思杨.高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的效能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苏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