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食堂管理知识范文

食堂管理知识全文(5篇)

食堂管理知识

第1篇:食堂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渠道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0引言

渠道是供水的运输通道,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渠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圆满完成。为了确保渠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渠道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文章以具体的渠道工程施工实例为背景,阐述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1工程概况

柘塘防护工程位于新疆某江左岸,距坝址上游30km,为水库常水位淹没区。主要工程项目有南堤、北堤、凌头水、柘塘水、南、北导托渠、柘口、南园电排站、10座机耕桥、l座公路桥、6座灌溉闸、抬田及其田间工程(道路、沟渠、农门、涵管、桥梁等)和相关的临建工程等。柘塘防护工程设计有柘塘水、凌头水、北导托渠和南导托渠四条渠道,其中北导托渠和南导托渠均为土方开挖,无石方开挖。根据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显示,柘塘水桩号1+450~3+700和凌头水桩号2+050~2+740区间渠道底部为岩石,基岩为下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开挖工程量为柘塘水渠道37.80万m3,凌头水渠道3.30万m3,开挖总量为41.10万m3,最大开挖高度14m。

2渠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原材料的控制

在工程渠道施工过程中,主要需要采用到的原材料包括粗砂和砂砾料;逆止阀和集水管;聚苯乙烯保温板;复合涂抹;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当进行原材料选择时,应严格根据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进行选择,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粗砂和砂砾料的颗粒含量应控制在0.07以内。

2.2混凝土混合料比例的控制

在渠道施工过程中,重点需要应用到混凝土。对于混凝土的配置,应严格根据设计的比例进行各种原材料的添加,这样才能满足抗裂和耐久的要求。在渠道工程中,主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壁薄,同时仓面临空的面积大,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设计时,重点应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当进行混凝土配置时,应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各种原材料的选择,比如说严格控制好水的选用;选择吸水率较低的石粉;选择塑性好的减水剂等,另外,还应注意的是,需要生产过程中砂浆的损失,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的级别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2.3硬件设备配置的控制

在渠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到一定的硬件设施,比如混凝土搅拌器、运输设备、衬砌机械设备等。因此在渠道施工之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准备各种相应的硬件设施,确保齐全,这样才能有效的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4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渠道工程是由每一个具体的施工工序所组成。渠道工程的整体质量是各个局部质量的总和,因此应严格根据要求进行每一个工序的质量控制,特别要加强质量控制的是关键工程的施工。2.4.1渠道石方爆破施工在渠道石方爆破施工过程中,应执行项目部已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实行对火工材料的采购、检验、储存、布孔、钻孔、装药、堵塞、联网、爆破、监测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前对各级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施工作业时严格按照爆破方案确定的参数进行钻孔、装药、联网、堵塞等工序的施工,做好各施工过程的记录。质检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合同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查控制,联合爆破施工人员对爆后效果进行测评与总结,通过仔细检查、分析爆破参数的合理性,以确定出适合本岩层最佳爆破参数,实现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2.4.2排水系统的施工在排水沟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控制回填粗砂的颗粒大小和杂质的含量,确保满足颗粒规格的要求。2.4.3砂砾料的铺筑施工在砂砾料铺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砂砾料的体积大小。在压实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根据相关的工艺要求进行。砂砾料铺筑施工完成之后,应先对结构的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合格之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4.4聚苯乙烯保温板的铺设在进行聚苯乙烯保温板的铺设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好保温板的紧密度和平整度,确保其与建筑物之间可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缝隙等问题。2.4.5复合土工膜的施工在复合土工膜的施工过程中,重点应做好铺设和焊接作业。在复合土工膜的铺设中,应加强其尺寸和压力的控制,避免土工膜出现褶皱,确保平整。在土工膜的焊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环境温度,一般情况下应在5~35℃之间进行焊接施工,气温不宜过热或者过冷。复合土工膜的接头焊接方式为双焊缝形式。焊缝的宽度应控制在10mm。搭接的长度应控制在10cm以上。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加热搭接面的施工方式。此外,在复合土工膜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土工膜的保护,防止凿毛对其造成破坏或者污染。2.4.6混凝土衬砌的施工在混凝土衬砌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

3渠道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在渠道施工质量管理中,应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作业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出发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如下所示:

3.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为了确保渠道施工顺利的进行,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先对施工路段进行现场的勘察,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地质情况、坡面梁段等,并提前确定好相应的施工方案。另外,还应按照相关的要求办好各项准备手续。

3.2施工作业阶段的管理

在渠道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思想上的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以迎接每天的施工任务。在每一项工序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按照施工和设计的规范进行,确保每一道工序满足质量要求。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好进度和硬件设施的管理工作。如果施工中遇到诸如大雨、冰雹等特殊天气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硬件设施进行保护,避免设施出现损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检测和保养,如果发现故障问题,应及时进行修理,确保硬件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渠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3.3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

当渠道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对渠道进行通水验收工作,通过目测或者相关仪器的检测方式,以确保渠道的合格,这样方可进入到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结语

渠道作为供水的运输通道,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保证渠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加强渠道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文章通过结合柘塘防护工程中有柘塘水、凌头水、北导托渠和南导托渠四条渠道,从材料选取等方面来探讨渠道具体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同时针对不同阶段来提出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魏莉.浅析渠道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0):35-38.

[2]赵健.渠道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05):52-56.

[3]王春.灌区渠道施工常见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227-229.

第2篇:食堂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9+3”中职学校;成本控制

为了帮助藏区广大农牧民早日发家致富,为藏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了进一步捍卫藏区安定团结,200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推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接收“9+3”学生的学校称为“9+3”中职学校。本校“9+3”学生多数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他们的饮食习惯与攀枝花市有所不同,他们当地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攀枝花市。“9+3”中职学生普遍家里贫困,很多学生每月生活费仅仅只有政府补贴的300元。在这些情况下,加强学校食堂成本控制管理让学校食堂取得较好的效益,确保食堂餐饮干净卫生、物美价廉是让“9+3”中职学生留得住、学得好的关键工作。

一、目前”9+3”中职学校食堂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成本控制管理的体制不完善

在”9+3”中职学校食堂的成本控制管理中,缺乏完善控制管理体制,餐饮中责、权、利不平衡是常见的问题。在学校食堂运营工程中普遍以“营业额”、“利润”指标来衡量食堂业绩的好坏,食堂工作人员在生产运营中没有食材采购的权利,也没有餐饮的定价资格和营销策划的权力,只有控制食材耗量的权力,这种成本控制管理体制就导致学校食堂责、权、利的不平衡,致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消极面对学校食堂经营活动。

(二)成本控制管理的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意识。在学校食堂中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成本控制管理是校领导、后勤主任和财务部门的职责,而一般员工仅是生产者,对成本控制和管理无权干预。

2、没有将成本管理与食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学校食堂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仅关注如何降低成本,没有分析收益问题,更没有将控制目标与食堂的经济效益相协调。

3、缺乏成本控制管理人才。很多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都是零时工,这些工作人员文化层次不高,没有接受过经济管理的教育。而食堂管理者却以为成本核算很容易,只要有责任心就足够了,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没有按照实际需要对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这就导致学校食堂的经营缺乏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4、食材的采购与验收体制有待改善。食材采购是食堂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食材质量、价格与食堂供给师生的餐饮质量与价格是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食堂的经济效益。采购人员在采购之前没有掌握“9+3”中职学校师生饮食习惯及喜好,食堂提供的食品不受师生的欢迎,导致大量的食物卖不出去,造成食堂成本的增加。

二、“9+3”中职学校食堂成本控制管理改革措施

(一)完善成本控制管理的体制

传统成本控制管理机制损害了食堂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激发食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应该建立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管理体制。随着学生对食品质量的高要求越来越高和学校附近的饭馆的增加等原因,“9+3”学校食堂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提升自己食品的竞争力,建立食堂全员参与以物美价廉、份量足、味道好等内容的经营体制是大势所趋。同时,还应该培养全员成参与成本核算以及优质服务意识。

(二)转变现有的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转变现有的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完成由现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向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转变。要转变现有的以减少直接食材、直接人工费和食品加工费用为主的成本控制管理形式。在经营成本核算时,不但要加强食品开发和销售过程中费用的控制,而且还要对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管理。要逐步完善学校食堂的会计核算,食堂应该开设一个单独的银行账户,设立独立核算的会计账户,科学核算食堂成本,有效分析食堂盈亏平衡问题。在食材成本核算时,可以设立存货账户,主要用来核算米、面、油之类的容易保存、采购量大、价值高的原材料,应用每月月末加权平均法核算每月实际消耗取的食材。而对当月消耗少的食材,如鸡蛋、蔬菜等,则直接按照当日实际采购费用列支炊事开支,各类食材支出最后以“炊事开支”归集及核算。在食堂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面,可以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按月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三)培养提高食堂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是学校食堂成本控制中重要环节,对学校食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师生进行教育,使全校师生意识到降低食堂成本的重要性,让全校师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中来,为降低食堂运营成本出谋划策。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强化食堂财务管理过程各个岗位的专业能力,道德修养、职业素养、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的教育,不断培养精细化、专业化食堂财务管理团队。

(四)完善学校的食材采购体制

食材采购人员在采购之前要充分掌握中职学校师生饮食习惯及喜好,针对学校师生对食堂餐饮的品种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食材采购计划,且按规定程序和层次进行申报与审批,严格执行询价采购、定价规定,在采购大宗的物资时必须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食堂还应该建立标准的物资采购验收和库存管理制度。

三、结语

本文对“9+3”中职学校食堂在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对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参考文献:

第3篇:食堂管理知识范文

一、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将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融入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在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面对面互动教学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线上教学的优点[3、4]:

(1)智能化的资源推送。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系统思考、理论分析以及数理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基于学生的特点,智能化推送适宜的教学资源,把教学和社会物流实际背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2)数据化的教学决策。智慧课堂教学平台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准确详细记录,并能将这些记录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分析,教师通过从统计数据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精确地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

(3)立体化的交流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集中在课堂中,课堂之外缺乏交流沟通。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交流功能,使得师生互动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充分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及时化的学习反馈。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可以记录学生课前的在线学习及作业情况,还可以及时对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并快速向学生反馈,学生依据反馈可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

二、物流管理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物流管理每门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侧重均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符合“初步认知+重难点讲授+应用实践”的特点,按照教学的流程可以将物流管理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线上)、课中(线上+线下)、课后(线上)三个教学阶段[5]。

(1)课前。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料。部分课程,智慧课堂教学平台有较为丰富的优质资源,例如《供应链管理》,否则可能需要教师自行收集教学资源。在筛选教学资源时,尤其是导入案例,教师不仅应充分考虑资料的视觉呈现效果、趣味性与互动性等,还要考虑与学生的贴近程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筛选出优质教学资源后,教师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在收到教学资料后,应先明确学习目标,再进行教学资料的自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群聊功能向教师提问或者自行查阅网络资源,自学完成后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数据的统计功能,了解学生对教学资料的自学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提问及作业情况,利用平台的群聊功能,将较易解答的疑惑及时解决,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持续深入学习,并将较为难以解答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备在线下课堂中进行重点解答。

(2)课中。线下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将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中难以讲授的知识通过面对面的教学进行充分翔实的解答,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由于物流管理教学中涉及较多理论,例如管理学相关理论、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更便于向学生系统、全面、深入的讲授相关理论体系,结合课前的导入案例等教学材料,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另外,部分课程对数学要求较高,例如《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管理》,涉及到运筹学、统计学等数理模型的构建及求解,这些知识点在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中讲授难度较大,在线下课堂中进行模型的推演与计算,更便于学生对数理模型的掌握。随着教学阶段的不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会有所差异,比如讲授理论体系时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数理模型的推演时需要进行板书。在线下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辅助教学。例如,通过教学平台的签到功能,教师可以随时发出签到指令,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快速完成签到任务,这样即节约了点名时间,又能够直观快速准确地完成点名环节,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课后。线下课堂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统计记录功能,突出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选择一个实际背景设计相应的物流、仓储方案,或者根据教师给出的案例,作出改进方案,也可以结合实际背景,构建相应的数理模型并推演。教师可自行批改打分,也可以让学生互评,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加入在线教学班级,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及讲解实践经验,通过研讨交流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拔高提升,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的掌握,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实施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需注意的事项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能否成功实施,不仅受到教学模式是否合理的影响,更是取决于师生在混合式教学中的行为决策,而行为决策取决于师生收益,因此,要成功实施物流管理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需要从师生收益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支持体系。

(1)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高校也应给于更多的支持。除了通报表扬、树立典型等荣誉表彰外,高校更要把支持落实到实处:在混合式教学评价中,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教研项目申报中,给于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研究更多的侧重;在职称评审中,给于教学成果更多的权重;在教学工作量核算中,把课前课后的隐性工作量也进行量化,纳入工作量核算中。另外,在目前的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中,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这也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阻碍之一。

(2)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部分同学对于课前及课后学习任务存在应付现象,主要原因是未能完全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教师不仅要着力于营造学生主动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入了解混合式教学对自身能力的提升的重要意义,更是要利用多种途径,切实让学生感知到从混合式教学中所获得的进步,例如在期中、期末课程考核时,采用全过程立体式考核方式,更侧重所学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提升。四、结语: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下技术与教育大融合趋势下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运用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立体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实现针对性、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引用出处

[1]姚立.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物流学》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J].物流科技,2020,43(11):171-172+178.

[2]黄英来,于慧伶,朱伊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东北林业大学《创新工程实践》课程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1):118-120.

[3]张婷婷,吴姗姗,殷滋言.智慧课堂在高校规划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10):163-165.

[4]张俊.新经管视阈下智慧教学实施逻辑与推进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8):166-170.

第4篇:食堂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小组学习;教学方法;协同意识

协同意识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极强的学习态度,以此为出发点,能够让学生形成自我主导的学习能力。归根结底,这是一种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独立自觉思考的,并乐于将思考成果进行彼此沟通的思维。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从各个环节做出努力,保证协同意识落实为行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地进行观察、思考和小组交流,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协同意识的形成及保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对流程的控制

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种方法,政治教师在进行基于协同意识构建考虑的合作学习指导前,需要做出整体的构思,按照教材基本特点、学生学习情况等,采取合理有效的组织引导策略。总体而言,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有下述几个环节流程:首先是本小组内的中心发言、讨论后的分别发言;接下来是各小组成员对未尽问题的补充;然后是小组给出针对课题的总结性陈述;最后,以教师为中心,各组做出问题的反思。如果教学需要,还可以对各环节加以丰富,或者做出适当调整。

二、对时间的安排

如果需要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协同意识形成,那么教师本来的讲课时间就会被大大压缩,但对于教师来讲,依然不能漠视自身所能起到的巨大的课堂管理作用,也就是说,小组中学生是主角,可教师是无可厚非的导演,是教师负责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造,使学生能够依预期的教学目标去做协同的事情。为此,教师需要对课堂的时间安排加以细致思考,避免造成课堂教学失控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看一些教师的讲课,出于烘托协同合作氛围的考虑,把问题提出来以后,缺少必要的学生思考空间,合作学习便开始了,这样做显然会使协同意识仿佛空中楼阁,缺少独立思考的基础,也更反映出教师对时间安排上的准备不足。为此,初中政治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做好时间的合理安排,特别是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思考机会,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氛围的构建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目标,对学生进行协同意识管理,合作学习无疑是主要的应用形式,以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问题处理的有效方法,但此过程容易造成学生间的想法冲突,如何化解这一冲突,形成和谐友善的氛围便应当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有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大家要勇于包容不同的观点,实现与他人的平等交流,而不能片面地以为自己或者教师的观点完全正确。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才能最大可能地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诱导协同意识的完善。为此,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及课堂实际情况的要求,给出更加恰当的教学情境氛围。比如,在学习到合理消费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氛围情境:自己将几支笔带到课堂上来,让小组内成员选择一名同学扮演推销员,向小组内其他同学推销这些笔,形成一个仿真的简单商品交易平台,接下来再看看哪组的配合更加默契,更能体现出合理消费的主题。在此种笔的销售氛围里,教师要让负责销售的同学突出产品的功能、价格及质量优势,最后,大家进行各小组成员的消费行为对比。在这样一种仿真的氛围下,教师并不直接参与到过程中来,而最后的结论也是由教师和所有学生共同得出,协同意识便在平等的氛围中自然建立起来。

四、对引导的重视

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在认知方面水平依然很低,其能力的构建特别是协同意识的完善,需要长期的教育过程来加以培养,但与此同时,初中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活跃性、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却是其显著优势。如何利用优势化解不足,便需要教师加强过程的引导,在帮助大家取得知识的同时,完善其协同意识。比如,在接触到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协同研究,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拍摄周边的自然风貌及人文景观,利用实地调查走访的办法收集必要的资料,从而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使学生意识到:教材知识的深入研究,同生活感知的深入获取,二者同等重要,使学生注意到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义,真正投入到环境保护的事业中去。当然,在这种类型的小组协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学生所收集信息资料的筛选与提取工作,并综合考虑怎样进行接下来的全班各小组成员汇报,如成果展示的内容、成果展示的方法等。

五、对评价的把握

作为一种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方式,以学生协同意识管理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评价方式上亦应与时俱进,个人认为现在应当重点考虑到三个方面。首先,评价应当关注学生能力特别是协同能力的发展,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我们依然存在给学生提供知识过多、知识训练也过于严格的问题,而和能力有关的建设则不够充足。我们需要知道,知识和能力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二者应当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能力的提升要以知识的取得为前提条件,而知识的取得则要以能力的提升为方向。比如,在接触到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有关问题时,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我国基本法律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网络、报刊等方面尝试主动获取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教师后期的评价,则既要关注学生获取资料的成果,也就是资料内容的准确度与完整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获取资料的过程,大家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合作的,具体的获取方案怎么样,都应当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其次,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教师要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进行有效结合,使得评价过程也能成为协同意识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表现以及协同意识表现加以评价,均应当得到足够的关注。其中,针对学生个体的发言等表现进行评价,固然不能被忽略,学生在小组内外的整体表现也应当得到积极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第三,评价要针对学生的协同意识,而这种针对协同意识的评价还要考虑到政治学科的特殊性,要看其对于时事的把握、对于个体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等方面的意识,让大家既要关注个人目标,也要关注集体目标,并将两种目标和谐地统一在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任务中来。

六、结束语

学生协同意识形成,且在此基础上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一方面能够促进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彼此间的经验紧密融合,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动效果。对于教师来讲,应当重视这种学习方法,并从各个环节加以辅助,以便真正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庆敏.构建初中政治高效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7,(9).

[2]张芳.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4,(8).

[3]史爱军.初中政治分层合作教学初探[J].中学教育,2016,(6).

[4]赵亚丽.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培训,2016,(2).

第5篇:食堂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势科学;高职;课堂管理创新

课堂管理集管理和教育教学功能于一身,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会使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如虎添翼。近几年,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在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建立教育平台和资源、健全制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极大地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但是思政理论课堂上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低头族”“手机党”“修仙人”,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和专注度亟待提高。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创新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形成新的课堂管理理念、模式和机制。

一、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状况

课堂管理是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于在“管理”概念上的差异,课堂管理的含义界定以及相应的理论体系也是千差万别。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总结,并形成了不同心理学为基础的课堂管理理论模式,这些理论模式主要有果断纪律理论模式、行为矫正理论模式、现实疗法理论模式、目标导向理论模式、和谐沟通理论模式和团体动力理论模式。通过这些理论模式,课堂管理主要实现三种价值取向:功能性取向、行为转向性取向、人际互动性取向。这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课堂管理理论在工业时代有其合理性的方面,为加强课堂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课堂管理研究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从现有的资料看,我国的课堂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和初中的课堂管理,比如《有效的课堂管理》(李劲松,2006)、《课堂管理的艺术》(李慕南,2011)、《课堂管理的65条建议》(刘家访,2014)、《小学课堂管理》(邓栩,2015)等。近年来随着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于高校课堂管理研究的文章逐渐多起来。《课堂管理有效性的障碍因素及实现方略》(游秀玲,2016)探究了课堂管理中的障碍因素比如教学目的的偏离,教学过程的无序,教学进程的混乱,教学组织的僵化等,提出需要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基于教学过程的时间管理、基于教学互动的冲突管理以及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管理。《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苗锋,2015)认为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法生硬、忽视互动、师生关系不融洽等是造成课堂状况频出的主要因素,他提出需要从管理观念转变、互动式教学、实施柔性管理等方面完善。《全媒体时代大学课堂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王兰燕,2016)提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立体化、便捷化和个体化特征,对高校、教师和课堂作为知识生产者、文化传授的地位产生挑战,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硬性管理与软性引导结合,促进课堂状况完善。这些研究对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状况、原因以及路径的探究,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二、势科学对课堂管理创新的启示

势科学理论由西安交通大学李德昌先生提出。他认为“势”是自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势”是一种驱动力或者执行力的表现。如何描述“势”,李德昌指出,势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即“差别”和“联系”,“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1]。李德昌认为力是推动物质状态或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宇宙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共同规律。而“势”是产生力的必要条件。有力必须有势,有势未必有力。势要产生力,还必须有阻尼。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势相互作用形成的信息力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势要产生信息力,还需要信息的阻尼,即对该信息的黏性。所以信息力=信息阻尼(信息黏性)×信息(势)。人的成长过程是信息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信息人的教育过程就是生产有效信息量,即营造教育信息势的过程。既然教育过程是一种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在信息势或者力的推动作用下形成对称性素质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可以具化为找势、演势和造势的复杂叠加过程。找势注重发现,即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是科学研究的事情。在教育中就是在不同的知识学科之间,寻找他们内在的紧密联系;演势注重记忆,注重教育的基本传承功能;造势,系统造势的基本原理就是使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差别最大,联系更紧。教育造势就是在每个环节营造信息强势从而激励情感势,营造学习和创新的动力机制。当信息势达到某个临界值时,系统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就产生了创新。造势是一切创新和发展的共同机制。

(一)课堂教学基本目标:实现素质的突破势科学认为:“消息的有序为信息,信息的有序为知识,知识的有序为智慧,所以智慧素质就是知识的序秩”[2],而所谓有序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课堂上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展示和探求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教学转化为知识管理,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堂管理。课堂管理作为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节点,每个节点的直接目标就是营造各种信息势,激发学生突破原有的素质界限,主动自觉地进行探寻和成长,为课程人才培养提供动力之源。

(二)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实质:营造强大信息势势科学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信息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信息人的教育过程就是生产有效信息量,即营造教育信息势的过程。也就是课堂所讲内容差别越大,联系越紧,课堂信息量就越大,教育信息势就越大,学生就越激动,学习的动力越强劲,学习效率就越高。势科学理论把教育过程看成是生产有效信息量,营造教育信息势的过程,揭示了课堂教学和管理的主旨所在。无论何种课堂教学和管理,如果课堂中发挥不出知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行为的力量和制度上的力量,这样的课堂即使很热闹,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说教学是展示各种力量,管理则是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将各种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信息势,最终实现“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3]的目的。

(三)课堂管理的重点:内容和方法管理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有些学科知识更新的周期甚至仅有2-3年。而在芯片领域仅有18个月。知识的快速更新、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大量的边缘科学和交叉科学不断涌现,对大学课堂中已经形成的某些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提出了挑战。无论是专业理论课程或者基础理论课程,如何在快速的知识更替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知识以及恰当地展示给学生,在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与现实的需要相比人才结构性失衡一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思维有关。尤其是人文类学科,知识渊源深厚,历史悠久,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并且能够恰如其当地展示出来,既是见教师功力也是见能力的“试金石”。课堂教学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照抄照搬,而是对教材内容的提炼升华、融会贯通,只有做好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管理,才能展示高校课堂的精髓。

三、势科学下高职思政课堂管理创新的内容

(一)目标管理———培养创新的人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的讲话,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和要求,是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遵循。关于“培养什么人”,势科学理论认为当前社会是信息社会,人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已经满足,人成为信息人,人对信息的识别、选择、加工、消化和创新成为信息社会信息人的生存机制,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而信息社会每天产生的信息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面对每天产生的大量信息,信息人一是必须自律,否则将沉迷于信息而导致颓废或者自杀;二是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打破自身原有素质的界限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但是势科学又认为培养创新的人不是教育他一些关于创新的知识、理念,更不是传授创新的方法,而是通过信息势的营造,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探寻和追求新的知识、新的蜕变,新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需要。如果说对“培养什么人”给予宏观定向和定性的界定,势科学理论则通过信息人生存机制给出微观定质的回答。

(二)内容管理———知识融合创新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金课”,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何为“金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指出“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所谓“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具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下课有较高要求。“金课”标准实际上与势科学下的课堂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打造“金课”的内容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势科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之间的教学,而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既包括历史的知识、当前的知识和前沿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也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而要探寻这些关系,既需要知识的储备,也需要逻辑思维,还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课堂中展现的知识才不是单纯地理论概念,而是与实践和时代问题相呼应的理论解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都是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一致,要打造出“金课”标准,就不能是对教材的死搬硬套或者机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丰富的人文社科理论和知识,要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中传授学生所有相关知识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众多的知识理论体系和观点中,教师要做好取舍工作,有目的选取一些知识和理论体系,营造强大的信息势,推动学生朝着对称化素质方向发展,这就必须对内容进行管理,积极利用相关知识理论回应关于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

(三)方法管理———加强理论思维能力训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是课堂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高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是由课程特性决定,也由现实的学生实际状况而定。从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的方法看,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或者实践应用,忽视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4]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将理论思维提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说明提升民族理论思维能力和素质是当前迫切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用人才。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素质是必然要求,这要求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至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人认为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低,主要从事于生产管理一线工作,没必要锻炼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这种想法是非常有害的。只有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学生才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形成稳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才会对他们人生深远影响。所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既要注意选取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方法,也要选取锻炼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四)制度管理———保障课堂实现沟通、激励和约束功能高效的课堂管理制度可以保障课堂上师生的行为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通常课堂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约束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保障课堂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这种泛泛的制度约束,不符合势动力机制下的课堂管理要求,必须对此进行改革。势科学理论认为,管理是“沟通”,目标是使差别很大的元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就是将个性差别大的学生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管理是“激励”,就是使组织成员感受到未来与现在的巨大差别,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联系起来。沟通和激励越有效,越能造就强大的信息势,越能为组织和成员提供强大动力。所以课堂管理制度的设置除了约束规范师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制度的沟通和激励作用,通过这些作用的发挥,培育学生应具备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所以在课堂管理制度设置上,首先应放在如何保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营造强大的信息势,其次如何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参与沟通的积极性,最后才是课堂的刚性约束。

参考文献:

[1]李德昌.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李德昌.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势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和创新[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