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税收征管流程范文

税收征管流程全文(5篇)

税收征管流程

第1篇:税收征管流程范文

[关键词]税收征管体制;税制改革;税收风险管理

作为税收制度、财政管理调制以及宏观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作用极为重要。在实践工作中,为了能更为有效地应对税收风险,税务工作人员需要适应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的新变化,制定出更加符合现有体制需求和市场环境变换的税收风险管理策略,以切实推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1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系统服务便捷性和高效性,提升税法遵从度以及社会满意度、强化税收职能发挥是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1]。此次改革为税收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税收风险管理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积极方面来看,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将会为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组织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系统优化和实现人力资源集成化、合理化配置。从消极方面来看,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会促使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形式调整。在此环节,若未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或未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完善,将会难以适应此次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2税收体制改革下的税收风险管理策略

基于税收体制改革背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完善势在必行。因此,为提高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税务工作人员应该从整体战略和实际策略两方面着手开展调整。

2.1实现制度优化模式

在这一环节,相应的税收部门应明晰与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的作业机制及现行的税收管理机制流程,并通过实现优化、创新和完善制度来保障税收体制改革,以至于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更为有效地开展。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推进现行税制的进一步改进。税务工作人员需要从机制上完成现行税制的改革,才能实现制度性税收风险的消除。比如,优化税收收入结构、降低税率、扩大税收基础、推进消费环节税收深化等,要通过优化构建低率宽基的税制。其次,完善税收管理模式。目前,国税地税机构合并使得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政府可在相互协调下合力办公。为了能切实实现分税,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税收体系,进而为地方争取更多税收份额,以提升当地政府积极性,获取其对税务工作的有力支持,为打造税收共治格局奠定基础。最后,强化税收管理流程。为适应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进税收风险管理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因此必须提升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基于工作机制和流程的优化变革来实现作业有效性的提升。比如,简化税收管理流程,强化大数据思维渗透和应用、深度分析税收风险多样性、强化信息技术与税收风险战略管理方案融合等。

2.2深化依法治税

基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税务人员需要着力提升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所以,税收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提升服务意识、优化管理措施,要切实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便民服务,进而确保税收风险识别、预测和防控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了实现与纳税人之间的有效配合,进一步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成效,税务部门还需要保证依法纳税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完善纳税管理的立法和司法体系,进而保证税法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提升。例如,完善《征管法》,以便于与税务机关可依法处理涉税信息。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对税收司法保障体系进行完善,确保该体系的应用可提升税法强制性和约束力。比如,通过强化税收部门纪检督查,对国家税收秩序造成破坏的行为进行惩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当然,在实践环节税收风险管理人员也必须实现依法行政,基于符合法律要求和规范的执法行为维护税收管理合法性。此外,税务部门应构建完善的监督责任体系,为保障各级税务机关依法收税提供制度支撑。比如,建立问责机制、拓展纳税人监督渠道、强化“内控+外监”模式应用等。

2.3加速数据和数字治税进程

税收风险管理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是保障其提高作业质量、适应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实现数字治税和数据治税的基础。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强化大数据思维的应用。比如,打造大数据作业氛围、打造大数据风险管理平台,为提高涉税数据处理效率、增强数据资源可用性提供平台支撑,让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智能性和科学性得到提升[2]。同时,还应该强化对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和工作制度的完善。例如,明确岗位职责权利、实现数据集中管控、设立信息应用管理机制等。此外,数字治税以及数据治税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为加速该项工作的进程,就必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并完成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组织税收专家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打造“信息+数据+财会税收”复合型管理人才。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此次改革对实现税收风险管理部门系统、资源整合与组织创新有所裨益。税务机关应进一步推进税制、税收管理体制模式以及相关机制流程的完善,更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数字治税和数据治税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守东.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下的税收风险管理[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3(01):40-45.

第2篇:税收征管流程范文

关键词:税收征管智能化;税收负担;减税降费;税务智能

近年来,减税降费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2019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这显示了减税降费政策初具成效。但与此同时,这也是首次扭转了我国常年持续的税收超经济增长的局面。由于减税降费政策的目的在于结构性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因此在这个背景下,重新讨论税收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具有现实意义。税收从根本上决定于经济,但现实中税收直接决定于税收征管模式,而我国税收征管模式长期实行“以计划任务为中心”的模式(冯海波,2009),即税务机关以计划的税收数额为目标开展征管活动,这使得税收受到税收征管水平较大的影响。学术界对于宏观政策和税收征管模式如何影响企业税收负担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代表的观点认为税收计划的制定,会传导征管压力,进而影响企业税收负担(薛伟等,2020)。现有研究文献从税收征管机制层面解释了如何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但较少文献从税收征管的执行层面来进行讨论。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界定税收征管智能化的基本内涵,分析税收征管智能化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智能化发展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推进减税降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税收征管智能化与税务智能

税收征管智能化往往会被等同于人工智能在税收征管的应用来理解,但这两者存在区别与联系。人工智能最早被构思设计应用于商业智能,其具备数据读取与分析、红色报警、报表展示等功能,进而在税收征管领域得到应用。智能是从大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发现模式及其变化的能力。而税务智能是基于税收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和理论模型,利用数据仓库、OLAP分析、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大量的涉税数据进行推理、归纳和演绎分析,深度挖掘有效信息、总结潜在规律和经验,从而帮助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征收管理、制定税收政策和决策的程序系统。税收征管智能化则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在对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得包括税收分析、纳税服务、风险管理、税务稽查等在内的税收征管全流程逐步实现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税收征管智能化与税务智能的共同之处在于依托以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的提升、纳税人纳税遵从度的提高。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税收征管智能化侧重于过程,而税务智能更侧重于结果。随着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税务智能的普遍应用。

二、税收征管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具体来说,税收征管智能化是分阶段发展和推进的,可以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税收征管智能化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申报纳税和涉税信息、资料、数据的无纸化和电子化,税务机关可以全面搜集、记录、储存、查阅涉税数据,为进一步的分析积累大数据。在大数据作为开展税收征管的基础后,税务机关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针对具体实际业务设计供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使用的操作平台,将大量的重复性、低风险、程序化程度高的工作在平台上完成,逐步实现办理业务的自动化、后台化、高效化。同时,在税收征管智能化的中级阶段,税务机关会有意识地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在税收风险管理时,税务机关会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构建风险指标体系,以风险指标体系为主导,计算机随机选取为辅助,开展重点税务稽查的选案环节。进入税收征管智能化的高级阶段的前提条件是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专业人工智能已经普及应用。税务智能会深度挖掘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背后的行为模式和偏好,针对不同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另外,税务智能会参与到税源管理工作和决策中,利用大数据分析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税收增长和经济运行状况,对税收征管做出预测、规划、判断和辅助决策。在税收征管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区块链技术也得到充分应用,首先会实现政府机关内部的数据共享,税务智能可以从第三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比如纳税人在办理出口退税时,税务智能可以自动调取、比对海关部门的报关数据,再次验证纳税人出口退税资料的真实性,进而防止出现海关无报关记录,而税务机关进行退税的情况。税收征管智能化的三个阶段按照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可以进行重新划分,初级阶段的智能化程度较低,中级阶段的智能化程度有所提高,高级阶段的智能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因此,税收征管智能化又可以划分为低智能化阶段、半智能化阶段和高智能化阶段。

三、税收征管智能化影响企业税收负担的理论分析

税务机关税收征管面临主要的问题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税务机关作为征税一方,依法征税时享有要求纳税人提交准确纳税资料的权利,而纳税人须要依法履行纳税申报的义务。但现实中,纳税人出于降低自身经营成本的考虑,往往不会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利润告知税务机关,甚至通过多列支出、少列收入、虚假申报等方法,作出偷逃税等违法行为。而税务机关由于自身技术条件以及执法队伍规模的限制,无法对众多的纳税人逐一进行检查,在实地检查时,也出现了传统税务检查方法落后、不能对纳税人纳税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进行独立验证等情况。税收征管智能化可以实现在事前对纳税人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在事中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在事后对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和风险进行评估管理,这将大大改善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税收征管智能化改善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后,由于企业无法继续隐瞒收入或者转移利润,企业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将有所提高,同时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收入也将有所提高,且提高的幅度随着税收征管智能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税收负担按照承担税负的主体和范围的差异,可以划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国(地区)税收收入与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而微观税收负担是某个企业的税收负担与经营收入(或销售收入)的比值。由于企业是纳税人的主体,所以宏观税收负担也可以通过将微观税收负担与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由于税收征管智能化的提高将影响所有企业的微观税收负担,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波动较小,因此宏观税收负担也会受到税收征管智能化的影响。由于名义税率短期内不会变动、长期内不会大幅变动,因此税收与经济之间会保持一个基本固定的比例,进行同步增长。但现实中,早期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时,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无法征收到企业实际应该负担的税收,往往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收少于实际应该负担的税收,这形成了早一期与晚一期之间的一个“缺口”。而这个“缺口”会因为税收征管智能化的逐渐提高而逐步缩小,在这个逐步缩小过程中,税收征管智能化会给税收带来了一个额外增长。这也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了常年来税收超经济增长的现象。图2反映了我国2004~2018年税收收入与GDP的整体变动情况。从图1中可知,各省平均税收收入增速常年高于各省平均GDP增速,但在2009年、2015年和2016年这三个年份税收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前者是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大量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下滑,税收收入明显减少;而后者则是在2015年《预算法》出台后,税务机关逐步开始放弃以税收计划为中心的征管模式,而是逐步加强税收征管的智能化建设,因此当年的税收收入有所调整,进而影响税收收入增速。

四、结语

税收征管智能化是税收征管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税务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征管压力,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带来的税收征管难度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税源建设问题上。税收征管智能化对于税务部门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不失为一剂“良药”,本文为此提出以下两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税收征管智能化可以有效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破解传统税收征管难题,因此首先要完善“人工智能+税收征管”的立法体系,坚持税务行政人员主导、人工智能辅助、税收法定的理念,为税收征管智能化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其次,税务部门须要引进懂得税务智能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一批既懂得税收征管、又通晓税务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税收征管智能化提供人才保证。二是辨证理解加强税收征管与减税降费政策的关系。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知道税收征管智能化会提高企业税收负担,这似乎与减税降费政策的初衷相矛盾。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减税降费政策通过结构性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并且取消大量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目的是激发企业经营活力。这绝不意味着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收可以少缴或者不缴,企业依法纳税是义务,也是红线,一旦越过红线就是偷逃税。税收征管智能化的意义就在于将传统征管方式无法触及的地方暴露出来,杜绝企业偷逃税等违法行为,使企业自觉诚信纳税,让应收的税“应收尽收”。同时,随着税收征管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税务机关才能了解到企业真实的税收负担,对于进一步设计减税降费政策、科学合理调整税率和税制结构、降低政策设计与实际偏离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海波.计划型税收收入增长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J].税务研究,2009(10):28-31.

[2]薛伟,刘骏.税收征管压力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J].税务研究,2020(06):104-109.

[3]孙溪海.A省地税局税务管理信息化案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4]刘骏,刘峰.财政集权、政府控制与企业税负———来自中国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4(01):21-27+94.

第3篇:税收征管流程范文

关键词:纳税服务;税收征管效率;影响;优化

税收征管又叫作税收稽收管理,是指国家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的有关规定,对税收征收工作进行管控,确保纳税工作有序开展。税收征管效率是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在某段时间内之间的比率。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税收征管效率能够反映出税收征管数量和质量;从微观层面来看,税收征管效率主要是指税收行政效率。此外,税收征管效率还能够用税收行政成本与税收收入之比进行表示,而税收成本涵盖纳税人的纳税损耗和纳税机关的征税损耗。

一、纳税服务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

(一)有利于降低征纳成本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理念的深入贯彻,税务机关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革新纳税服务理念。一方面,税收机关想要提高纳税服务就需要从税收人员工作环境和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入手,将税收系统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税务机关的税收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税收工作不但效率会显著提高。税收环境的改变也会让纳税者提高对税收工作人员的好感度,大幅度提高税收工作效率[1]。另一方面,优质的纳税服务能够有利于稽查和处罚工作的开展,由于以往税务部门的服务理念落后的原因,税收工作人员在进行稽查和处罚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收集纳税人信息,工作效率极低。而纳税服务的改进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运用多部门公共配合快速收集纳税人的各种交税信息,提高税收稽查和处罚工作的成效。

(二)纳税方式更加多元化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税务机关也不例外。随着各地区税务机关开通手机移动端App,以及网上缴税业务的推出和电子发票的应用,网络渠道的开通,不但也让税收工作更加便捷,也让纳税人办理缴税业务有了更多的选择,避免了以往传统缴税高峰期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的情况发生,有效提升了税收工作效率[2]。秉承精简、效能的税收工作原则,开展“一站式”缴税业务办理服务,对缴税业务进行集中化处理,对于纳税任提出的合理需求,应该予以遵从。以往传统税务缴纳需要纳税人必返回归属地缴税,这对于一些从事跨行政区域经营的纳税人需要专门回到归属地缴纳税款,无形之中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而税务机关通过开通跨行政区域缴税业务办理,可以让纳税人在任何地区缴纳税款,使得纳税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三)优化纳税遵从度增加税收收入纳税遵从度是指纳税人在缴税过程中,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程度。随着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纳税人在发现自身遭受不平等待遇时,也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第一,国家在修订、完善税收法律法规之前,可以举行听证会或座谈会,重视公众反应强烈的税收法律法规修改意见,使得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能够充分体现出纳税人的意志,提高纳税遵从度[3]。第二,提高缴税工作透明度,税务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为着力点,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纳税人维权意识,实现缴税工作的透明、公正、便捷,努力实现让纳税人交“放心税”。第三,在税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纳税人产生异议的主要是原因存在着税收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面对这些异议时,应该耐心地对纳税人进行讲解,使得纳税人能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配合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完成税费的缴纳。

(四)纳税审批流程便捷化积极推进税务工作集中化办公,整合、优化缴税窗口工作效能,在开展网上缴税、跨行政区域缴税等功能的基础上,加大集中审批工作机制的推行力度,体现纳税工作的高效、便捷原则,实现办公的一体化。税务机关施行“先办后审”的纳税流程,即税费的缴纳施行先纳税后认定是否具备缴纳资格,有效缓解目前税务机关多层级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同时,在税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将纳税主动权赋予纳税人,而纳税人也必须要确保本人提供纳税资料的合法性,这样就能大幅度减少纳税审批时间。此外,税务机关为了进一步简化纳税审批流程,对税源进行分类整合,根据 纳税人从事的行业、纳税金额等因素进行分类,对于大型企事业单位,强调个性化服务和加强分析监控力度,指导和引导大型企事业单位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民营中小企业,强调纳税申报真实性监控,加强行业监控和纳税评估,建立公平、规范、有序的税收经济秩序。

二、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对策

(一)税收征管实施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扁平化管理可以分为实体扁平化和逻辑扁平化。实体扁平化是指通过对税务机关内部职能部门和机构进行整合,减少税收征管层级限制,加快税收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逻辑扁平化管理是指在不改变税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的前提下,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模式的逻辑扁平化。随着信息技术在税收征收工作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税收征收效率,纳税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4]。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税收征收管理模式的逻辑扁平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改进税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所带来的成本消耗,还能够改进税务机关的内部冗杂机构组织工作模式。综合扁平化是指根据税务机关目前的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结合税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将实体扁平化和逻辑扁平化运用在税收征管的不同工作环节,实现纳税服务的扁平化管理。

(二)税务办理方式灵活化税务办理的效率的高低与办税方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税务机关应该以“创新”求突破,向纳税人推广处更多便捷的税务办理方式,给纳税人带来全新的纳税服务体验。首先,可以开展限时纳税业务办理,即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纳税业务,但是由于税务办理在时间上存在局限性。这就对税务机关的工作流程和办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税务机关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有效防止税务机关“权力寻租”问题的发生[5]。其次,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很多服务行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都开展了网络预约业务,税务机关也应该根据纳税人的需要,开展微信公众号预约、电话预约业务,在预约的时间内去办理缴税业务,节省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双方的时间成本。最后,税务工作的本质是服务型工作,因此,税务人员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如果纳税人遇到特殊的情况下,尽管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工作人员也应该耐心细心的继续办结已经受理的业务。只有以灵活的方式去开展税务工作,才能促进办税效率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三)转变纳税服务理念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面对新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现代化公共服务理念。首先,税收征管理念上,由稽查型向服务型转变,规范税收执法活动,摒弃过去严防重罚的执法方式,进而向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构建良好的征缴双方互信关系。其次,将纳税人的诉求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可能地满足纳税人的诉求,从根本上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再次,遵循“高效、便捷、利民”的原则,从纳税人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纳税服务工作,增设服务满意度评价功能,以服务的满意度为检验纳税服务质量的第一标准,从根本上杜绝纳税服务形式化。最后,加快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规范,良好考核标准,将优质服务理念贯穿税收工作的全程。

(四)建立税收工作宣传长效机制税收工作是立国之本,更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想要更好地开展税收征收工作,就需要税务机构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方式进行宣传,让公众了解到税收工作如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这不仅仅是税务机关的本职工作,更是其应尽的职责。因此,税收宣传工作需要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这一主题,构建税收宣传的长效机制[6]。首先,将税收宣传渗透税收征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税务登记到纳税申报再到税款的征缴,让纳税人了解设置税收工作流程的意义,让纳税人能够自觉配合税收工作。其次,将税收宣传与优化地方产业结构相结合,在宣传税收知识的同时,落实残疾人再就业、企业缴税福利等各项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让税收征收工作真正体现出“民生”这一理念。最后,将税收宣传与纳税服务相融合,在办税政务大厅设立专门的业务咨询创口,纳税人在遇到无法理解的纳税问题时,可以及时咨询创口的工作人员,切实维护纳税人的知情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税收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的整个过程,而纳税服务作为我国当前阶段税收征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不但影响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成效,还影响着征纳双方的关系。文章针对当前税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税务机关运行机制,实现税务信息和税收业务信息共享,为我国税收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玲,.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环境视角研究[J].税收经济研究,2020,25(4):35-43.

[2]李建英,刘锦鸿.国地税合并对税收征管效率影响及政策建议[J].地方财政研究,2019(6):80-85.

[3]刘显媛.河北省保定市税务局税收征管效率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4]张卜元.蒙自市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效率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9.

[5]江海澈,罗箫娜.浅议我国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效率优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3):132-133.

第4篇:税收征管流程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对策

一、互联网交易的特点

(1)贸易全球化。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和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电子商务基于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传统贸易的范围,并增加了整体销售额。(2)交易虚拟化。电子商务交易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咨询、订单签署、付款、订单完成和售后。(3)交易智能化。在线交易中,电子商务可以通过数字信息传输完成交易。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即可完成交易。(4)交易主体隐蔽。电子商务交易可以不用有固定的地址,所有交易都可以在线完成。

二、税收征管原则

(1)依法征税。任何企业和个人必须履行其纳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行使税收职能,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规范和维护国家经济,提高税收政策的稳定性。(2)效率原则。各国政府通过政治权力来征税,利用经济支持企业并促进生产。根据相关数据调整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3)公共税收原则。它是指税收政策、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流程和税收方法的公开性,以促进公众监督。

三、税收征管的难点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数字产品和服务产品与传统产品和服务相比,税收来源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税务登记工作难实现、交易环节监管难度大和商家依法纳税意识难提高。这对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管理形成了新的挑战。

(一)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电子商务与传统线下交易不同,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谈判、签订合同到付款及交货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在完全不同的地方进行,这使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难以划分税收管辖区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使其无法确定税收责任。

(二)税务登记工作难实现数字产品的生产和数字服务的交付显示出个体化和家庭化的趋势。例如,可以进行在线游戏开发、在线小说创作、在线教学、网络直播等,所有这些操作都可以在家中进行。因此,数字经济中有许多自由职业者,并且潜在的纳税人数量也在增加。同时,税务机关有限的税收征管资源使得难以监督个体化和家庭化的数字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造成监管缺位。

(三)交易环节监管难度大数字产品电子商务表现出了平台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使税务机关更难掌握其交易数据。当前,数字产品的基本运营方式是“个人+平台”。生产数字产品或提供数字服务通常需要通过在线平台的访问,然后进入流通和消费的环节,例如在在线平台上销售课程或进行网络直播等。“平台化”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尽管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纳税人的统计信息,但是电子商务平台太多,税务机关很难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四、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滞后造成税收收入流失由于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缺位,对新兴行业的税收不明确。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各种数字产品和服务相继出现。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于缺乏税收立法,因此无法对电子商务中的无形商品征税。主要原因是:对有形电子商务征税,可以掌握大量的税收依据,税收损失相对较小;在对无形电子商务征税时,税收征管方面存在漏洞,税收征管手段有问题,税收损失更大。

(二)税收征管落后造成管理缺位电子商务税收征管要求税务机关通过平台从纳税人那里获取基本信息。但是,隐藏网络操作会掩盖纳税人的位置,从而难以识别纳税人的身份。传统的“以票管税”税收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多数电子商务交易的成交额较小,消费者通常不索要发票,而卖方也不会开具发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以票管税”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卖方不开具发票,则意味着无需申请税务登记和购买发票。这样,在线税务登记不会影响对网络税收来源的控制。基于税收备案的税收征管系统失败,并且整个税收来源处理的过程都失去了机构支持。

(三)国际税收规则带来征管困难在数字经济中,资产、交易和用户拥有先进的移动性、虚拟性和协作能力。在这种经济模式中,纳税人将执行国际中的税收规则。数字化的传输方法难以确定“营业利润”和“特许权使用费”。在数字经济中,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如果税务信息的交流不通畅、对交易的跨境监管不足,那么数字化的传输方式就为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国际避税问题更加严重。

五、完善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推进互联网交易税收立法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必须明确电子商务的注册程序。不论注册企业规模的大小,电子商务运营商都要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注册。税务机关将以星号标记合格的电子商务,并鼓励其如实缴税。2.明确电子商务适用税种目前,增值税的范围相对狭窄,仅包括商品的销售或加工,提供维护和交换服务以及商品的进口。电子商务交易要求对有形商品交易的销售征收增值税,并且也要将无形资产和服务包括在增值税中。这符合国际惯例,无形资产以及税收义务的明确性不仅促进了税务机关对交易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而且也促进了税收公平。

(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1.建设大数据平台,高效整合涉税信息税务部门必须有效共享和利用大数据。政府依法收集税务数据,并与第三方平台共享相关数据。搜索交易数据并与其他数据创建多源数据库,将数据输入数据库并统计相关信息,帮助税务机关开展税收执法活动。2.建立大数据交换平台,多方渠道获取信息为了建立大数据交换平台,税务部门应加强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合作。工商部门、公共安全部门、金融系统和第三方平台等各方定期将相关税收信息推送到数据交换平台,税务部门也可以根据平台税务需求向平台每个部门提供信息。通过从各方收集的税收数据,为税务部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三)处理好国际税收问题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和无限界性使国家税务机关难以充分了解交易的实际情况。世界各国的税务机关可以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开展紧密合作,加强交流,为税收征管提供可靠依据。1.合理解决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关于税收管辖区的划分,发达的电子商务国家主要基于个人原则确定的居民管辖区,而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使用区域原则确定管辖区。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税收管理难以适应国际税收的要求。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国际交流逐渐适应居住管辖权的原则。2.加强国际情报交流国际信息交换是指交换各种税务信息,例如各国的纳税人税收文件以及税务机关的一些行政法规和最新业务发展。为了充分了解纳税人在互联网上的跨境业务活动并获得足够的证据,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并改善电子商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防止纳税人利用跨境交易和避税地进行避税,有必要加强与海外银行的合作并规范境外的相关业务。

六、结语

在分析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问题中,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所面临的难点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但是由于互联网交易还在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新兴业务的产生。在未来,我国的互联网交易的税收征管可以采用第三方平台代扣代缴制度,但前提是要加强对平台的监管,防止篡改隐藏交易证据。明确各种商品的税目与税率,完善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税收提供征收依据,同时要加强各方的合作,例如税务机关、银行、物流、平台的运营商和平台内的商家等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跟踪,使得每一笔交易都清晰可查。

参考文献:

[1]吕良.电子商务对现有税收征管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60-61.

[2]聂灵磊.大连市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

第5篇:税收征管流程范文

关键词:财税;纳税人;服务

富兰克林曾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以外,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无疑的”。这一句话揭示了财税是一个横跨所有行业,记录、服务和监督着所有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新常态”,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处于转型的阵痛期,财税服务行业也不例外。自2016年开始,会计师事务所传统“报告类”项目明显减少,注册税务师从职业资格转型为级别认定,尤其是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的公告出台后,传统的鉴证服务已经不再是财税行业主流。《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标志着财税改革在不断深化中再次提速,各项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从2016年开始,财税文件如雪花般向财税服务从业人员飘来,标志着进入了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要阶段。新一轮财税改革以“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三条主线展开。在这三个财税改革重点线索中,预算管理是基础性工作,必须提前铺垫,先行完成;在税制结构调整完成后,收入分配便可以随后进行;财政收支,事权财权的划分要确定责任,需制度改革并建立量化指标。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相关文件的要求,2016年要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在现代财政制度下,财税服务行业目前遇到的机遇、挑战是什么?又如何应对呢?

一、随着财税改革,在新的业态下,财税服务行业将迎来新的、更多的业务和机遇

(一)随着政府改革向纵深发展,财税服务将更多元化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规定: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政府所需的事务性管理服务。政府购买性服务的增加,使得财税服务呈现多样化。财税服务人员的服务对象会从传统的企业客户端向政府端转变。同时,随着政府改革向纵深发展,税务机关逐渐会内生很多服务需求,如,政府委托财税从业人员对对供货方的纳税服务情况、税员管理及信用情况做评价,作为甄选供货商的优劣的参考。这些服务会向社会转移,要求财税行业提供,具体会有:税款征纳鉴证、税收培训咨询、业财税综合管理、协助税务检查和稽查、投资项目税控分析等。具有一定级别和社会知名度的财税企业可以参与如社保核查、政府项目投资税务顾问等其他政府购买服务的竞争。

(二)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财税服务范围将更广阔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将产能向国际方面输出,财税服务人员需要随同客户一起向国际方面发展。这样一来,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财、税、法+”服务,及时落地进出口税务服务以及其他的涉及国际税收的业务。在国际化背景下,税务机关会非常重视反避税的工作。税务机关将通过打通数据平台,建立信息共享的方式对跨境业务和税源将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监控。随着跨境交易信息的共享平台的建立,跨境税源风险监管机制的完善,“走出去”企业需要在业务发生前做好业务、财务和税务情况的部署和测算。财税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先手服务,帮客户制订提前应对预案,以适应新的国际税收环境。

(三)在纳税人分级管理的背景下,财税服务将“专业化+定制化”《国地税征管改革方案》对纳税人实施了分类分级管理,“方案”中明确税务征管工作的方向为“抓大放小”,加大了大企业税收征管的层级和力度。这样一来,财税服务企业的主要客户群体就是大型企业。大企业属于绝对的优质客户,服务内容需要更加专业,服务流程更加贴心。为了能留住大客户,财税企业需要开发出高附加值的定制化服务。比如,在财税服务的提供上针对企业业、财、税管理中的弱点和盲点提出优化方案,并做出税收风险控制模型对其修补。对大企业的项目投资等业务内容、适应的优惠政策要给与专属化和定制化的方案制定,并代表客户与税务机关进行协商和沟通。

(四)在大数据财务背景下,财税服务将突出风险控制价值在信息化时代,各方都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的使用对于税收征管双方都是有利的,上有利于国家治理,建立和谐法制环境;中有利于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效果;下有利于企业风险筛查。同样,财税行业也将利用大数据与客户涉税资料进行比对,根据专业分析和经验判断及时发现涉税风险及控制涉税风险。

(五)在建立自然人税收征管体系背景下,财税服务将逐渐从B(Business)端向C(Consumer)端延申目前税制改革的重点是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并提出建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高收入自然人将受到税务机关更严格的监管,这部分高净值纳税人将会聘请专业人士为其提供纳税服务并进行税收风险分析。财税服务将从现有的企业税收服务向个人服务延申,如个人理财、家族信托领域。

二、新的形势下,对财税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一)专业要求更高财税服务工作者未来要逐步放弃鉴证类的“红海”,向行业深处的“蓝海”进军。相同的技术与手段的市场竞争,必然是相互压价与质量打折的恶性循环。这样的路是走不远的。既然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比拼的必然是专业水准。以前大家一直都挤在一起“出报告”,只顾低价竞争和填写底稿,专业技能竞争不明显,客户针对性服务不强,尤其是中小事务所。低技术含量和低价格的竞争造成利润不高,人才培养跟不上,人员流动非常快,品牌和特色无从谈起。

(二)税收风险更大目前,我国企业准入门槛变低,税收征管的重心后移,加强企业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税务稽查使用抽查与轮查相结合的方式,也是重点税源。重点税源企业除了每五年必须要被论查一次以外,还会随时有被抽查的风险。税收的遵从风险变大,遵从成本也在变大。中小型企业纳税遵从都参差不齐,纳税人违反税法风险在增加。财税行业在提供鉴证服务和鉴证服务时,风险也会相应增加,需要更加谨慎。

(三)信用风险更高2018年实现征管数据向税务总局集中,纳税信息和纳税信用共通共联、统一管理,涉税信息实现了共享。在税务信息和银行信息打通以后,个人账户逃税也毫无机会,纳税人的失信成本大幅增加。

三、应对策略

(一)从企业层面,建立全程税收风险控制机制规范的内控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生产运营战略的正常运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从立足于与财务转向于纳税,建立以纳税为中心的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确保经营目标在税收风险最小化的环境中完成。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能对企业涉税情况进行及时搜集、处理和反馈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对涉税过程的全程控制,达到减少风险并控制涉税风险的目的,降低财税服务的风险。以纳税为中心的内控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建立税收风控系统,建立纳税指标异常评估平台,建立与税务部门涉税协同的核算渠道。

(二)从财税服务层面,向精专方向发展1.提高专业水平从财税服务行业来看,要提供更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财税服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更强,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术更精准。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切入,持续学习,向纵深专研。2.拓宽知识范围财税服务从业人员存在的价值是帮助客户解决财税问题,但定制化的财税服务需要财税人员跨越财税专业本身,是很多知识和工具的综合性应用。特别是税收筹划业务,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财税专业功底,还需要对涉及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管理内容及金融工具的使用熟知熟用。

(三)从国家制度层面1.不断提高税务服务质量近年来,国家的税收政策变动频率和幅度都很大,企业人员在税收政策的理解存在着各种偏差。这个时候,需要税务人员及时掌握新政,并结合财务等实际情况为纳税人做解析。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就需要税务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服务意识和耐心。同时,也要培养税务人员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化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帮助企业发现并控制税收风险问题。2.建立“互联网+”税收征管模式目前,商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形成了更多的经济业态。在新的经济业态下,税收征纳双方的博弈出现了新格局。我国在税收征管上可以引入“互联网+”的模式。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和实施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成为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改革的里程碑。使用“互联网+”改进我国税收征管方式,优化税收征管流程,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是建立高效税收征管环境的重要推手。税务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共享,将存储的涉税数据转换成实用性较强的税收资源,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吕世龙.“互联网+”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