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务员期刊网 >> 文史期刊 >> 哲学艺术 >> 正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非官网)

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
周期:年刊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业务类型:杂志征订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阅读点数:
期刊简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杂志信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年刊)创刊于2012,与全国各博士点合作,由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共同编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每年推出一辑,其中有相关博士点研究前沿的综述,有各个研究范式的专题研究报告,有对前沿学术动态的评论,更有相关专访专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杂志收录情况:

知网收录(中)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杂志订阅方式:

主编:任平

地址: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乙5号

出版地:北京市

邮政编码:100044

电话:010-52612345

官网:www.cctphonme.com

邮箱:cct@cctphonme.com

公务员期刊网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地址: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乙5号,邮编:100044,电话:010-52612345。

说明:该杂志未出现在最新新闻出版总署目录内,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关期刊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社简介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

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

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2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例

论《评李斯特》的理论定位姜海波;
再论部门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于桂凤;
论孙正聿先生学术研究的出场范式任平;
出场学:超越解释学的文本理解新范式魏强;
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沉思杨耕;
认祖归宗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汪信砚;
论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之一姜海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问题与出路于桂凤;
新世纪中国马哲史研究范式创新功能的体现冯建华;
历史唯物主义术语与内涵之考证杨思基;徐甜甜;毛健;
201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范式研究进展张天勇;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李惠斌;
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的质疑卜祥记;石建水;
2015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研究综述郑萌萌;
2014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研究综述郑萌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的范式图谱演化任平;
论部门哲学研究范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创新价值于桂凤;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特点张丽霞;
马克思的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研究的问题像内田弘;由阳;
在反思与创新中伴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疾步前行任平;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范式的兴起与架构及可能走向乔茂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视域局限及不同阶段的表现冯建华;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研究范式的特点曹典顺;张丽霞;
从解放逻辑到拜物教逻辑——精神分析视野中的主奴关系浅析孔明安;
由来、发展与反思:2014年“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研究述评孟献丽;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学术创新、内在矛盾和叙述局限曹典顺;
201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综述——基于对CSSCI论文的分析郭华;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质问题研究张丽霞;
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思考乔瑞金;李瑞艳;张民杰;
重新评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欧洲哲学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出发马小虎;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与关系性存在论——张一兵与大卫·哈维的对话张一兵;大卫·哈维;杨乔喻;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其哲学史地位——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视角刘凤娟;
“标准化哲学”的“批判”与“出场学”的“可能”——兼评《出场学的存在与逻辑》刘李;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四重维度——兼评曹典顺《政治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关联》一文刘李;
以方法论自觉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版五周年记任平;
时代发展和哲学创新双重视阈下的“反思的问题学”研究——2015年“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的研究述评孟献丽;

  • 上一个文史:
  • 下一个文史: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