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精选(九篇)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

第1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特点,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

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1.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提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

学校组织调查小组,实地走访了全市多个工业园区的对口企业,涉及机床制造、汽车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饮料生产、机械零部件生产、电梯制造等20多家制造类企业,了解数控技术专业人员岗位典型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及岗位要求。在调研过程中,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听取了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往届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意见及建议。确定数控技术专业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机械工程图绘制与识读、计算机绘图、使用普通机床加工零件、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零件质量检测、机械零件工艺规程制定、机械装配、机械设备维护维修、机械产品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等。其中机械产品设计、机械设备维护维修、机械装配等对应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根据各典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及相关性,整合归纳专业行动领域,再进一步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由此明确课程目标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及创新能力,具有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同时掌握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常用机构与传动的应用、设计与计算,常用机械部件的拆装与维护,以及典型机械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知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和维护等奠定基础。”

2.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任务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在分析了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简易起重吊车构件的静力分析与尺寸确定”“牛头刨床机械传动系统分析”“ 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和“机械装调”4个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对实际结构中构件强度的计算、真实机床传动机构和传动装置的观测与分析,基于构件尺寸确定、撰写机构分析报告和设计选用减速器各主要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展开学习,改变了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日后从事机械类工作应具备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达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学习情境设计的重点,是设计与表述能够反映这一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全称为“工作与学习任务”,即“用来学习的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和通过工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又称为“学习性任务”。学习任务是职业院校能实现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教学单元。本课程将4个学习情境具体化为22个学习性任务,如“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这一学习情境就划分为齿轮传动设计、轴的设计、键连接的选用、轴承的选用、联轴器的选用、螺纹连接的选用等6个学习性任务。

3.以学习情境为出发点,设计课业,编写课业文本

课业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它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关键能力,特别是与自我发展最紧密的学习能力。课业需要专门的文本文件来表达,主要包括针对教师的“课业设计方案”和针对学生的“学习材料”,简称“学材”。

“课业设计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采用的新型教案,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评价方式等。

“学材”是广义的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工作页”。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工作页”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因此也被称为“引导课文”。它应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和疑问,促进学生思考和反思;突出学生的职业活动,让学生通过在工作情境中的经验性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分析”这一任务中,可从学生们熟悉的牛头刨床切削工件的过程入手,让学生观察切削速度和退刀速度是否相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刨刀慢速切削、快速返回这一运动特点,自然会产生疑问:这是什么特性?是如何产生的?继而设置一系列引导问题:什么样的机构会产生这种特性?速度的差异和哪些因素有关?此连杆机构的传力性能怎样?如何保证机构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让学生藉此来学习新的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任务,并对获得的工作成果和经历的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通过真实的机构分析过程,构建自己的有关连杆机构特性的知识体系,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工作世界,形成职业的认同感,并通过拓展学习“根据运动要求设计一连杆机构”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下达,学生在“工作页”的引导和教师指导下,自学、思考、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调研分析、制定计划,小组协同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工作成果。每项工作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完成。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设计技能和操作技能,学生始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教会学生静力分析和强度计算、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学:让学生真正学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等基本理论和失效形式及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正确选用方法。做:让学生真正动手,进行简单的机械机构分析和零部件设计、装配,掌握简单传动机构及传动装置的工作性能、维修和保养知识。

学生通过任务完成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讨论工作任务,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汇报、答辩、演示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组织表达能力等。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与点评,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5.以过程控制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突出能力本位考核

考核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上,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70%)与期末理论考核(30%)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能力。其中过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单元考核,平时考核依据平时成绩评定标准,按平时表现、出勤、作业情况进行考核,占20%;单元考核,依据单元考核评价标准,按学生完成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考核,最后计算平均成绩,占50%。期末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第2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工程机械;研究

工程机械行业现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机械行业现有生产企业近5万家,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自2013年末以来,由于欧洲金融危机“久病不愈”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断崖式崩盘”,导致中国工程机械进入了持续低迷期。依据中国报告大厅()消息,今年上半年18家工程机械及重点零部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0.09亿元,同比2014年上半年的707.44亿元下降了29.31%;18家工程机械及重点零部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0.09亿元,同比下降29.31%;1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整体亏损5.9亿元,较2014年上半年盈利39.6亿元同比下降114.89%[1]。逝去的2015年,工程机械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行业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但随着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实施,为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点亮了灯塔,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

“十三五”规划里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议,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但是太多的人员流入城市中,势必会造成城填的住房、医疗、就业等多重问题,其中住房问题更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需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根据我国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我国将在5年内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2]。棚户改造既可以拉动经济,也更有利于城镇化的推进和改变二元结构社会,而由于棚户改造要带来大量的工程建设,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

2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的概念,同时也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学科综合应用。就工程机械而言,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体现在数量的简单增多,更要体现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不断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自主品牌产品,是各企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同时,对于为主机配套服务的各相关供应商、商和包括我们行业协会在内的有关社会各界,也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行业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方针,打造绿色制造的新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业效能和清洁生产水平,抓住互联网跨界整合的机遇,以转型升级为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结构优化、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优势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相关国家需求,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等,带动中国装备协作配套“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促进中国制造升级。因此未来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研发为核心、以质量优先为重点、以强化基础为切入点、以优化环境为目标。从技术发展趋向上看,工程机械现在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宜人化、节能与环保、巨型化和微型化、减量化、轻量化等技术发展阶段,未来将向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人性化、环境适应性、能源多样性以及机器人工程机械方向发展。

3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伴随着国家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公路、高铁、城轨、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机械必将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出更高的技术质量要求,这也为工程机械企业树立了创新的目标,确定了转型升级的方向。新年伊始,各城市纷纷提出了加强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快速路网,打通交通节点,增设跨河通道等项目,比如:沈阳市在2016年计划再新建东塔浑河桥、浑河金阳隧道2座跨浑河通道项目,使浑河的南北交通更加顺畅;长沙市继万家丽路在去年10月1日快速化改造、完成主线双向六车道通车后,湘府路也谋划发动快速化改造施工并在近日发动勘测及规划投标;柳州市推进柳肇、湘桂等铁路,三柳、柳梧等高速公路,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大项目和柳江航道二期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由此可见,轨道建设不单单是建设城市地铁项目,同时也衍生出了城市道路维修、城市高速公路建设等多类项目,伴随着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势必加快,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加快必定会带动工程机械设备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会加大市场需求,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4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工人的技能等级是衡量工人技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是对工人技术培训、考核、使用的基本依据,也是工人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职称是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但因为既有的职称评审制度在年限、外语、论文等内容上,不少人觉得职称评定,根本不能全面反映个人能力水平,所以就造成了许多人根本不想去提升相关技能和职称。所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职称评定体系,对规范学术队伍,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人“活”了,企业的运转也就会踏上复苏的轨道上来,中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必定会熬过“严冬”,迎来美丽的“春天”。总的来说,通过实施“十三五”规划,为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工程机械行业通过“建设新型城镇化”、“绿色改造传统制造业”、“辅助轨道交通建设”、“完善职称制度”和加强“后市场的服务质量”等内容,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EB/OL],2015-12.

[2]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3(14).

第3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 《机械制图》课程 模具钳工教学 机械制图成绩 识图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对于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很模糊。有些学校开设了大量的专业理论课,可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些高职院校逐渐办成了“普高化”,只不过把普高的历史、地理、生物换成了专业理论课而已;还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追求短期的品牌效应,一味地搞技能训练,专业理论课能砍则砍,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职业学院就是搞技能的,只要有技术,文盲也不要紧。”

上述两种教学模式都走向了极端。实际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理论可以相对于实践独立存在,也可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可以先行,它可以检验理论的科学性。《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进校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模具钳工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项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前景。两者在具有机械专业的高职院校都是必开的理论课和技能课,但不少院校的教师认为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在校长期从事《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教学,这几年根据学院需要开始从事模具钳工的指导工作。几年的摸索,我越来越觉得在模具钳工教学中是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尤其是《机械制图》这门课对模具钳工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任教的高模具0702班有一名叫刘刚的学生,他的《机械制图》课程是我教的。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勤勉的学习态度使得他的《机械制图》成绩在班级中公认第一,他也因此得到了“机械狂人”的称号。模具钳工实习开始后,我很快发现他与其他学生不同,许多学生还在为图形的含义发愁时,他已在独立思考工艺的安排。很快在这个班级中,他的实践操作水平也是公认第一。从这个学生身上,我得了一个启发:要想将来在模具专业上发展的学生,他的机械制图成绩一定要好。可能许多人会提出疑问,那么理论差的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技术工人了吗?我再举一个例子,去年我们在选拔学生去参加长沙市职教教研室组织的模具钳工竞赛时,有两个学生的选拔曾让我犯愁。这两个学生都是高模具0701班学生,一位叫罗明峰,是我的《机械制图》课代表,当时在模具钳工训练中表现只是中上等,并不是出类拔萃;另一位叫王建华,当时在钳工训练中的表现要比罗明峰略胜一筹,而且力气大,这是先天的优势(从事过钳工的人都知道,力气大钳工干得快)。经过长时间考虑,我选择了罗明峰。原因就是罗明峰的机械制图成绩是年级中最好的,而王建华的成绩一般,我认为罗明峰的发展潜力比他大。结果证实了我的推测,到钳工实习的后期,罗明峰的技能水平逐渐超越了王建华。

这两个例子使我坚信,一个学生要想在模具钳工专业中取得突破,必须有良好的制图基础。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在短短的时间内要求他们把机械制图的内容融会贯通,能正确识读零件图、装配图,困难较大。因此在模具专业教学中,我很注意复习《机械制图》的内容,把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渗透于模具钳工教学中,以便更好地为模具钳工实习服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工艺辅导中,必须把将要加工工件的零件图以1∶1的比例画在记录本上。结果有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1∶1比例的含义,学生只是简单地把黑板上的图形抄下来。我只好让学生看制图书,充分理解“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的线性尺寸是相等的”这句话。在“锉削正五棱柱”的课题中,许多学生正五边形不会画,正五边形在制图第一章等分圆周中介绍过,我要求学生图形画不出来不允许加工,经过再学习,所有学生都顺利地开始加工工件。有些制图教师说,参加过模具钳工实习的学生在《机械制图》的考试中总考得比较好。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而模具钳工作为机械行业一种加工维修的工种,试想一个加工工人或维修工人连图纸都看不懂,那么他如何加工、维修产品。大家看下图,这是中级钳工的一道训练题:

对于许多《机械制图》学得不好的学生而言,看懂这张图纸是相当吃力的。这里面涉及组合体、剖视图、投影关系、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极限配合等许多《机械制图》的知识点。有些学生连图形都看不懂,不知道这是几件配;有些学生不能理解形位公差,对图形中的垂直关系搞不清楚;还有些学生对80±0.06等极限尺寸不明白,所有尺寸只能尽量往基本尺寸加工。这些都是《机械制图》课程的基本教学,学生不能掌握,就不能把工件加工好。因此,在钳工实习的工艺分析课上,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机械制图》的一些内容。例如上面这张图,我是这样带领学生读图的:

1.看标题栏。由标题栏确定该训练课题的名称是“圆弧直角锉配”,用45钢锉削,该课题的难度是中级工训练题,训练时间是3个小时。

2.看图形。图形由一个主视图和一个全剖的左视图组成,由图形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带圆弧和直角的两件闭配,具有一定的难度,整个工件只有一个定位孔。

3.看尺寸标注。由图我们可以确认所有的尺寸,判断尺寸基准,知道所有面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分析形位公差的要求。

4.看技术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基准件是件1,件2按件1修配。只有读懂这张图,我们才能根据图纸合理安排工艺;只有定好合理的工艺,我们才能把工件做好。

众所周知,工艺是钳工的关键所在,而读懂图又是安排工艺的必要基础,这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原理。所以,我认为《机械制图》对模具钳工教学相当重要,在钳工实习指导中处处渗透《机械制图》的教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许发樾主编.模具常用机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陈志刚主编.塑料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第6版.

第4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课程教学 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1.针对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个部分,内容多,范围广,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机械制造专业与数控专业来说,毛坯制造工艺部分与专业方向联系不大,我们可将这三章的内容合并为一个教学单元,主要介绍铸造、锻压、焊接的概念和工艺方法,以期给学生一个较概略的知识内容。

2.依据模块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切削加工部分内容,笔者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即根据每章知识要求,设计若干个小模块,并对每个模块提出技能要求,制定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标准。例如对于第五章车削可设计7个课题,并对每个课题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充分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见表1。

表1

车削模块化教学

课题名称 车床的基本知识及车床的操作;车刀;车外圆及端面;车圆锥;车内孔和中心孔;螺纹车削;综合件加工

模块化课题实训内容

模块名称 车外圆及端面

容 一、课题纲要

1.实训内容 (1)工件在三爪卡盘上的正确安装,(2)…(3)…

2.实训目标 掌握车刀对外圆和端面的车削

3.实训要求 (1)掌握外圆和端面的车削方法,(2)…(3)…

二、设备工量具准备通知单

名称 规格 名称 规格

1.普通车床 CA6140 2.车刀 90YT15

3.量具 游标卡尺 4.材料: 45钢

三、教学课程

1.讲解 :车外圆和端面的内容及相关要领

2.示范:根据图样,老师进行实物示范并讲解操作要求

3.练习:(1)装夹找正,(2)粗车外圆,(3)… (4)…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教学内容丰富,是讲解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本教材概念性、原理性、基础性知识多,内容广,教师讲解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差,因此针对这些内容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教学录像片,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力争用活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刀具角度时可通过三维模型,构建立体的基准坐标平面,形象反应刀具切削部分组成同基准面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现场教学,当堂演练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基础知识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机床与工艺装备、毛坯制造和零件加工、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典型零件加工等等。这些内容比较松散,相互之间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现场教学法,较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讲授机床结构与刀具时,将学生带到机加工车间现场,在各类机床前分别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来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

3.引进典型案例,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过程中,将典型案例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以完成典型零件加工任务为主线,以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编制为核心,将理论、实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上侧重职业技能训练,在学时上偏重实践教学,最终根据各阶段工作任务所需知识选择理论教学内容,做到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为此,针对第十二章典型案例加工,笔者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学习情境,使学生完成机械加工类职业的典型工作项目训练,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见表2。

表2

项目名称

(典型盘类零件加工) 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IT8

2.表面粗糙度Ra:1.6

3.位置精度:(圆跳动公差0.03mm、0.05mm,垂直度0.05mm.)

教学环境 一体化教室 教学方法 一体化

学习目标 1.掌握盘类零件的结构

2.掌握分析盘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掌握“一刀活”和芯轴装夹法在保证零件位置精度的应用

4.掌握盘类零件的加工步骤

任务实施步骤 第一步,粗车大端;第二步,粗车小端;第三步,精车小端;第四步,精车大端;第五步,芯轴装夹精车小端面

考核要求 1.能够独立分析图样

2.能够熟悉盘类零件的加工步骤

3.加工的零件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第5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实用型人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质量

0引言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其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机械制造技术恰恰广泛地于航天、造船、兵器、仪表等领域,因此机械设备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目前国内的制造业中,机械及其相关设备的产值占到50%左右,因此机械行业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达到相当办学规模,但是办学质量较差,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以下简称“机制”)及其相关专业高职专科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样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具体情况包括:专业定位与市场衔接不紧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从而导致就业前景不乐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很多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同时开设且自成体系,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匮乏听课效果欠佳,严重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继续深造的可能性;至于前沿科学人才沟通等偏向于人文类课程即便开设,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而由于选修课时有限,因此人文素质培养不到位,难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无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综上所述,目前机制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就如何在高职机制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从而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职能以推进机制专业建设与工作岗位需求有机结合,进而为相关行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基地建设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承认其主体教学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基地用来完成实践教学,但从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来看,仍然存在着指导方向模糊、经费不足、实践条件简陋、科技含量低等诸多问题。因此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实践教学体系及基地应该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在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必须以实用技术应用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使学生掌握生产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体质;第二,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建立产教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理论、技能及技术研究三方面协调发展;第三,必须为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必须贴近和适应所在地主要企业的生产一线需求;第四,必须发挥职业素养训导作用,使学生养成参加工作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对上述原则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方可给学生以正确引导,使其就业后步入正规。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是高职院校机制专业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担负着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训导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三项基本职责,是高职机制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主要力量。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基本所有高职院校机制专业都要求毕业生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获证率都很高。因此,可以认为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较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要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相关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满足从事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师数量不足,尤其缺少来自企业的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很多技术难度较高的教学任务难以切实执行,实训教学只能只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很难使学生满足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历高、职称高的教师没有从事实践教学的意愿,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缺乏由企业、行业、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机制。为了能够建设一支有一定理论造诣、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碩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总数之比达到2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70%以上,相应的合格等级分别为15%、20%、10%和50%;第二,每五年中至少半年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加相关企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使实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每五年中主持两项和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进项目,并且相关成果得到企业认可;第四,招聘相关领域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以补充实践教学队伍。

3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在高职机制专业课程体系中,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课程已占有一定的比重,这部分课程的职教特色最为明显,也是使学生掌握生产所需技术和技能的主要保证,其中许多课程都是机制专业的主要课程,因此,上述课程所用教材的编写至关重要。这部分教材针对生产一线普遍应用的实用技术,因此,教材往往直接说明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时分配表、实验安排表、技能训练表、考核方式等列入教材中,为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内容和增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训课是高职教育的典型课程,实训教材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因素包括设备与器材、操作过程、技能(标准、工艺流程)要求、考核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一本好的实训教材应包括这些要素,并对每个要素进行科学的处理。机制专业的实训教材一般包括实训项目、操作过程、技能和技术应用要求、实训条件、考核方式等几个部分。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高职院在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制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原则:第一,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材编制的过程中要体现出高职机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必须在课程教材中贯彻高职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化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并保证课程目标适当,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第二,在教材内容上力求做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贴近技术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贴近工艺能够提高学生对最新生产工艺的了解,促进其工艺分析、工艺设计和工艺改造能力的形成;第四,遵循学生掌握和巩固技能的规律,注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总体、从单一技术到综合运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组织相应的授课内容;第五,提倡编写教材的形式尺量丰富多彩。由于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不同于文字的更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从而改变了教材必须由文字编写的单一形式,使实践教材的编写向着文字为主、其他影音手段为辅的方向发展。

4结论

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基地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运用,所提及的多种原则已在本校高职学院机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实施,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被顶岗实习单位正式录用,进而就业率大幅提升。综上所述,已提出的实践教学法在高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运用应不拘形式,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出发点,为相关企业、行业提供讲合作、懂技术、能创新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超.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4).

[2]何秋梅,何良胜.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技术教育,2010(8).

[3]崔联合.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9).

[4]门保全,姚国林,刘文福,马永杰.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13(9).

[5]明哲.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6).

[6]张玉平.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浅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3).

[7]张桂霞.浅谈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工程价值,2014(6).

[8]张静,金鑫,王正强,胡安正,吴学军.校企合作课堂内外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

第6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徐先生

目前所在: 萝岗区 年龄: 26

户口所在: 江西 国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族

身高: 178 cm

体重: 70 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工程/机械,技工

工作年限: 3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499元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萝岗区,萝岗区

工作经历

**公司 起止年月:2009-02 ~ 2011-03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担任职位: 技术员

工作描述: 1、设备的保养、维护、及其人员的管理

2、负责公司各类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记录、考核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3、了解西门子PLC编程,具有变频器调试经验,对伺服控制有一定了解;

4、懂机械图纸、电气回路图、油空压回路图、机械设计图

5、熟悉生产流程、电气自动化生产设备

6、一同和设备供应商(GEA 利乐)的工程师设备安装以及学习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公司 起止年月:2008-05 ~ 2008-08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 学习人员

工作描述: 为期三个月的学习,让我见识了很多.

离职原因:

**公司 起止年月:2008-03 ~ 2009-01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其他行业

担任职位: 技术员

工作描述: 1、设备的保养、维护、及其设计等

2、负责公司各类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记录、考核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3、设备状态巡查及记录

4、懂机械图纸、电气回路图、油空压回路图、机械设计图

5、良好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江西电力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8-07

专 业 一: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6-10 2006-12 江西电力学院 电气自动化 电工证(中级)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在工作方面,可以熟练各种按装,保养维护,在学校的时候我熟练电气的有关理论知识,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Photoshop和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同时取得电工操作证和继电保护证,在学习方面也所成就,取得了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自我评价

能吃苦,工作积极负责,适应能力强,做事细心稳重,具有良好的团体精神

范文二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东省 身材: 178 cm 68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2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电子/邮电/通讯类:电子/质检/通讯/管理

工作年限: 0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2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铭易广告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8-01 ~ 2008-05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广告,策划,营销

担任职务: 技术员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公司网站、多媒体制作、局域网维护及网上电子商务交流,工作中运用C语言、Oracle、编写程序。

离职原因: 回学校拿毕业证书

公司名称: 广州毅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7-09 ~ 2008-01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计算机业

担任职务: 技术员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智能一卡通系统售后技术维护。(学校、部队饭堂IC卡系统,IC卡水表系统)工作期间,不断与同事进行专业技术的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完善自我。

离职原因: 回学校做毕业设计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韶关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 2008-06-01

所学专业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所学专业二: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4-09 2008-06 韶关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大学英语四级证、全国计算机二级VB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语言能力:普通话、粤语流利;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阅读、翻译、写作能力。

详细个人自传

获奖情况:优秀组织部长、韶关学院个人活动奖等。

第7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教学改革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技术加工人员与机械工作人员的需要。为了加强机电行业在我国的重要程度,要扩大社会精英规模以及培养实用型精英以满足需求。该文章深刻分析研究了机械方面以及各类工艺方面的内容,以了解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状况,期望能给我国的教学革新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起到的作用

作为我国基础性行业的机械制造业,许多设备及仪器在国民经济和公民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行业,如果缺少机械制造业,我国在农业、工业和国防等多领域上必然大大受损,且极大程度上削弱我国的综合实力,对我国造成极大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不断更新发展,需要着重对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培育。基于这一点,很多职业院校考虑到课程设置内容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状况

1.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匮乏

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匮乏是我国目前在机械加工工艺教学中的一大弱项,在这些教学中的教师团队通常都有着职称、学历和技能层次等各方面的不恰当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严重欠缺等问题,专业知识的缺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阻碍,这也必然影响我国对机械人员的培养质量和教育特色发展,导致现在技术性人才也未能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

2.学生动手能力差

在许多机械实训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最重要的教学项目。实训重视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还能将理论教学内容牢牢地和实践相结合。很多职校在这一点上面的教学都没有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一般都是原有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在校内的实训室里完成实训知识。这不仅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无聊和枯燥,而且还不能通过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提高。

3.没有与先进的教学方式

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的机械加工工艺方面教育与学习的主体就是机械加工工艺通常使用的方式,大部分职校往往更多侧重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际安排的实践课程较少。在目前的教育学习中,大部分教师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者之间的关系都缺乏认识,通常重视理论,虽然理论教学,对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跳跃能力加强重视,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三、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1.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对于课程主要教学目标的明晰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就业能力指导和岗位转换能力的训练三个方面。在每个教学过程中都需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指导方针,时刻将现代企业生产工艺水平以及技术发展状况转告学生,并且针对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来充分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具体化的培养。学校应该以市场调查的方式开展对于机械行业现状的分析,清楚企业对机械人才在素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和社会对机械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然后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明确职业的资格要求和能力框架。最后学校还需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来全面纳入新的教学内容,真正意义上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

2.培养重点工种,突显本校特色机械力的应用

切削加工工件材料的工艺方法涵盖了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模工、车工以及钳工等很多工种。学校若对这些工种培养困难,需提高学校与综合实力,保留及强化学校特色,培养重点工种的职业能力。例如,为了将学校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应重点培养师资能力优良和设备能力齐全的方面,学校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才的能力培养上,其他的职业能力培育应放居第二位。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性和实际性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此类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时间安排恰当,并且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各个教学阶段将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同时也能满足职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在理实一体化模式中,能够使教学更加易学、可信加上直观的特点就可以将操作技能突显出来,让学生对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兴趣大大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采用理论和实践分段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有效地结合实践和理论,所导致实践和理论之间没有完整地融合。因此,要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推广,这样才能快速地革新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育发展。

4.将职业活动导向法应用于机械加工教学

中职业活动导向法强调“职业”二字,重点在于学校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进行体验性学习。想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要先培育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此做法正是职业活动导向法所要突出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则通过团队合作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该方法通过认识和思考问题后对问题的解决和反馈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从而一步一步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重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个活动项目。

5.多样化的教学评析模式

对于培育综合型精英,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评析模式,因为教学活动往往受到教学评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目前的教学评析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综合方面的评价,只是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考核,以及侧重于教师的评价。单一化的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只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四、小结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提供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把握制造业的发展机会和需要,要不断革新旧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上发挥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为我国制造业提供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金海,鲁敏.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27).

第8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

引言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和专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相对称。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

由于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机制的特点,构建一套适合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实现其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1.应用技术型大学机械类专业转型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多借鉴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另一方面,由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特殊教学性质,使其在实践教学上还存在一定欠缺,不能满足培养目标。

1.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用技术型大学过度借鉴本科高等院校科技型人才的培养方针,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体系陈旧,不能很好的体现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1.2师资队伍方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应成为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从出校门到进校门的中青年教师既缺乏教学过程的磨练,也缺乏从事专业工作的经历,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1.3实践教学方面,教学资金投入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很多应用技术型大学依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没有完全针对应用技术型大学对实践教学要求的特色。大多数同学,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有些课程实验课时偏少,实践教学环节的规模和水平不能与应用技术性大学的主旨目标相一致。

2.应用技术型大学机械类专业转型实践教学的措施

应用技术型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于,培养适应现代机械科学技术,系统掌握机械类基础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培养与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类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机械类设计与制造、技术服务等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2.1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的思路建立新型学科体系

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调整、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的完善等方面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引进人才,请有关专家讲课、做学术报告和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及各类机械创新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坚持“强化平台、环形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强化平台”是指以机械电子学科核心内涵为主干,给予重点建设;“环形布局”是指依托平台适时派生新的专业方向或新的专业,以外延发展的方式争取生存空间。“协调发展”是形成学科各专业相互交叉,优势互补的局面。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遵循“引进、培养、聘请”并举的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梯队建设。

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特别是具有多年机电设计、制造及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的老教师充实专业技术教育的第一课堂,保证教学质量,起引领作用;培养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由老教师进行指导,充分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教案展评比赛,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专、兼并举,稳妥地扩充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兼职作补充的教学团队。以老带新,滚动发展,培养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入精品课程组,培养优秀教学专业教师。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由老教师领头,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开展校企合作,派送有一定专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培训实习、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到学校挂职,采取双向交流的模式,与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编写实训教材。配合学校的有关政策措施,从已有教研项目入手,滚动发展,提高教研水平和级别,多发表教研论文;引导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发表科研论文。通过教研和科研,提高教学水平。

2.3丰富教学内容,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加强“课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选择平台和开发工具,带着设计任务进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完成任务,在竞赛中展示成果。

加大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除满足公共教学设施需要外,加大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综合性强、规模较大的专业实验室。

2.4逐步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应结合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突出重点,鼓励专业实验室的特色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专业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力度,用于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职能的水平。抓紧建设综合实验室;充实已初步建成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室。

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同时,逐步开展面向企业的科研服务,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在可能情况下,争取把部分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放到基地去做;抓紧做好对青年教师实行的专业技术技能岗位培训,有计划的使他们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以此扩大对学生专业技术职能培训的范围和水平。

3.我学院机械类专业转型实践教学的成效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机械类专业全体教师默默工作,尽职尽责,付出了许多艰辛努力,经过几年的努力,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专业转型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人才培养方案明确

我校机械类专业通过近几年对社会行业及各大高校的调研,不断调整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结合专业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西南及重庆地区为重点,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实践、实际、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现设置理论必修课程28门,总计1888学时,其中公共必修课14门计920学时,专业基础课10门计712学时,专业课4门计256学时;实验课程13门计272学时,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共40教学周,保证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3.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一支专兼并举、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我校机械类专业各教师均为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近4年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教材、科研成果数项,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多项。

为促进学术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学院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教案比赛和课件比赛;定期在教研室内部举办教学研讨主题报告会;定期组织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讲公开课或示范课,通过多种形式,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3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显著加强

围绕具有个性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的实验实习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机械基础及工程技术检测实验室、EDA/PLC实验室、单片机微机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力拖动及自动控制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综合实训基地、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除重庆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外,现已与重庆西源凸轮轴有限公司、重庆鹏程机械厂、重庆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关系,为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学生的素质教育、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多组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得“S”项目一等奖、重庆赛区特等奖、重庆赛区二等奖两项等奖项,参加重庆市大学生“盛群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奖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市二等奖、成功参赛奖等奖项。

4.总结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顺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既是全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共同使命与挑战,也是学校再上台阶的必然选择,应用技术大学是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向着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方向转变。

总之,应用技术型大学应该立足于应用技术类大学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行事例、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及动手能力,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小强,袁建宁,王焕,孙志强,潘华彬.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55-59.

[2]张颖,赵京鹤,孙德志.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职业化教育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2013,28(3):55-58.

第9篇: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实践;改革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专业重点培养具有机械类高级技能的人才。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后,在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适度,在技术的应用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在知识面上有一定的拓宽,然后成为一名真正地高素质人才。所以,为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实现和企业需要人才的无缝对接,我们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但是,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有以下三点问题:首先,教学手段相对简单,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较弱。多数的教学工作还是传统方式上的老师课堂讲,学生课上听,老师、学生、考试围绕一本教材进行学、练、考。传统的上课方式根本没变,这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变得越来越差。其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过窄,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有关的先进技术知识掌握甚少,理论水平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其中有许多学生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搞考前突击复习,虽然可能获得好成绩,但是他们的真实水平并不高,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更是不能符合技能型人才的标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最后,部分院校的实验条件不够完善,实训设备落后,课程的实验和实训课教学环节少。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新技术和知识的了解与探索,知识上的匮乏,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十分不足。特别是有的院校计算机仿真软件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时技术深度不够,与企业中实际运用的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必须要把课程建设工作放在首位。这一任务的实现,可以让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训后,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在决定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当中,课程可谓是其最基本的因素,无论是在课程的选择上,还是在课程的质量上,都会影响到培养目标。为了让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的调整要求,结合高职教育一年级新生相关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方案,并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大二上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然后根据专业需要,安排专业选修课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的总目标。即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育,为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通过后期的深造把其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构建新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尽早具有机械工程师素质和能力。使其可以在就业后,从容地去适应机械设计制造、机械设计研发、项目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角色。通过新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工厂和企业所需要的生产力,真正地符合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创新创业能力。要完成这各目标,我们就要在一种新的原则上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即高数、外语、大学语文等基本文化课程都需加强。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条件,并且随着学生后期继续学习深造,知识领域在不断地加深与更新,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文化牢固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其次,从机械制造技术的领域来讲,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学科的交叉性。先进制造技术是指一个具有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它是传统制造技术与某些基础科学或者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新方法、结论的有机结合,产生的具有前沿性的、适应未来生产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的总称。它不但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征,还具有先进性、可持续发展性等丰富内涵,它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一种集电子、信息、机械等多学科领域为一身的交叉性学科。最后,各单一专业的设置上可设立多个选择的专业方向,尽量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发挥其专长,学到自己喜欢的技术,并在未来的实习及就业中做到学有所用,当在生产一线工作时,做到快速上手,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

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施

首先,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制定自己院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本地区及周边城市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调研,制定符合本地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其次,在课程的学习上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强化教育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质。最后,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开放式教育教学,加强教学中实验和实训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小结

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不难看出来,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技术技能的培养这两方面为主线。在课程上要做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教学内容与手段的结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作者:齐赫 单位: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桂霞.浅谈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4,(02).

[2]崔联合,祝文琴.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3]吴小柳.探析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创新[J].才智,2015,(10).

[4]韩明刚.高职机械类CAD/CAM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亚太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