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水利统计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水利统计工作总结

第1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要进一步抓好水利统计调查工作,不断创新完善水利统计工作,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完成好各项水利统计任务。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统计、汇总和等工作,更新完善各类水利统计基础数据库,健全信息通报机制,更好的提升水利统计服务水平。

我国的国有水利工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但近年来,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水利工程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水利工程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水利工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水利工程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由于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水利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水利工程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水利工程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水利工程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对水利工程企业来说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水利工程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水利工程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做好统计可以反映水利工程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水利工程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所谓统计制度,我以为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的确定。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水利工程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水利工程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甚至某些水利工程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目前体制下,仍有一些水利工程企业领导重视统计工作,赋予主营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制度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但从整体着眼,这样的水利工程企业并不是很多。

水利工程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水利工程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水利工程企业,可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在现代水利工程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水利工程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水利工程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2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卫生统计;医院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28-01

医院卫生统计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利用卫生统计数据能够及时地分析评价医院工作,同时能够为领导决策或医院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此外也有助于医院制定各项制度、计划,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深化医院改革。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医院科学管理已变得更加依赖于数据信息,而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服务让这一需求得以实现。统计工作的内在质量和统计人员素质的培养状况,势必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加强统计信息的利用已成为促进医院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

1 卫生统计工作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1.1 卫生统计是制定各项计划的基础。制定医院全年工作各项任务的指标,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统计工作做的扎实可靠,制定的计划指标就比较接近实际,否则制定的计划指标就远离实际、差距甚远。

1.2 统计为领导的决策服务。对医院各项管理质量、工作量指标达标情况做到月有统计、季有分析并以报表形式及时反馈各管理部门和科室,为医院的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和调整提供参考。

1.3 统计为提高医疗质量服务。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是关系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应该利用卫生统计信息资料,为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信息。可根据医院制定的总体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使科室明确指标、任务。定期分析评价各科室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为各科室提供业务达标方向和查找未完成指标的症结所在。并可根据年终统计结果进行考核,与科室经济利益挂钩,通过统计信息结果进行终末质控和环节质控,确保医疗质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影响提高卫生统计工作质量的因素

2.1 统计工作的主动性。现代科学管理呼唤统计工作参与,同时,现代管理者又需要广大统计工作者积极提供合理、准确的建议来促进管理水平更新和提高。统计工作者除了做好日常数据监测工作,还应具备管理意识且积极参与管理,主动对医院整体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医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归纳总结,开展合理的评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为管理者分忧解难,促进医院科学发展。

2.2 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它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数据连续性;二是人员的连续性。任一环节的中断,都会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

2.3 信息服务的可信度。信息服务的可信度主要是指提供的统计数据是否真是可靠、逻辑分析是否合理。统计工作提供的信息服务由于数据不准确或对数据的分析与实际结果大相径庭,那么管理者就会对每次的数据持怀疑态度。

2.4 信息服务的利用度。信息服务是统计工作者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还未被广大医疗工作者所接受。然而,国内外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已经证明,信息服务利用度越高,该医院的管理水平就越先进。目前的信息服务已涉及到每个医务工作者,因此,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提高它的利用度,对促进医院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3 提高卫生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3.1 加强学习,科学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工作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统计分析则成为统计工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统计分析方法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合理,这都会影响到管理者决策的方向。科学管理离不开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因此,统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和交流,拓宽知识面,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综合分析能力,让信息服务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2 提高服务医院意识。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很多人认为统计人员不再手工收集报表,网络后台自动汇总报表,统计工作从此变得简单和不重要了,作用也慢慢淡化。其实,在信息高科技的环境下,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除了要求快速准确的完成平常统计任务外,在数据监控和信息服务方面,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统计工作者需要迅速从传统的手工劳动转移到主动提供信息服务上来。要树立起积极主动信息服务的意识,要有超前的预测性,学会从浩瀚的数据海洋中提炼出大量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临床管理服务。

3.3 重视统计工作人员的稳定和发展。统计工作人员的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是影响卫生统计工作发展的因素。目前大多数中、小医院的统计人员都是由非专业人员从事,人员变动较大,只能完成日常的数据汇总等局限性的工作,缺乏管理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就严重束缚了统计工作的服务范围和内容。除了配备专业的统计人才外,还要重视统计经验的价值,不仅要重视统计工作本身积累的经验,也要注重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

3.4 主动参加管理。统计人员应逐渐从传统的统计工作中走出来,主动参加医院的管理。要实现这个过程,不仅要求统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统计基础,而且在日常统计分析中融入超强的管理意识。要善于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为管理者提出合理的建议。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也为统计工作者参与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可操作性平台。通过信息简报、专题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形式,将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信息反馈给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以此提高信息的利用度,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

第3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统计工作 特点 重要性 情况 问题 措施

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实践活动,是对确定统计的任务或目的、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的提供与开发过程的总称。单位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单位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制定发展规划并实行统计监督。

一、统计工作的特点

(一)数量性

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包括数量的多少、现象

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二)总体性

统计是从整体的观点出发,研究大量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这就

是说,统计学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三)客观性

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表示客观现象总体实际已经达到的水平和程度。维护统计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是统计的基本传统。

(四)具体性

统计数据不是抽象的数字,它是现象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数量。正因为具体性,所以统计的数据必须准确,公布和使用的资料要注明来源;统计数据应有计量单位或表现形式。

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工作是单位实施科学化管理、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按照统计规则,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科学的分析和汇总统计数据,编写科学的分析报告,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单位科学化管理。

三、基层单位统计情况

作为水利基层单位,我局统计工作按照统计报表报送时间划分,包括:统计季报、统计年报;按照统计报表统计的内容划分,包括:工作人员统计、人才统计、劳资统计、教育统计、岗位统计及其他专项统计。我局统计季报工作在每年的3月、6月、9月的25日前完成,统计年报工作在第二年的1月份完成,根据统计内容分别报送鹿泉区统计局、水利部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在长期的统计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从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统计资料搜集、统计数据可靠性上都有了大幅提高,统计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加强学习,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一是组织统计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 “党史”、“”、“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及讲话等学习活动,增强了统计人员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了统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统计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劳动工资报表制度等统计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统计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统计业务水平。三是统计人员自觉加强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和应用能力的考试辅导,平时经常登陆有关统计信息网,及时了解统计的最新报表规范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深入调研,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

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我局统计工作坚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工作做起,经常深入相关部门,咨询有关人员,对统计周期内职工变动、工资调整、职务职称、技术等级等变化情况及时登记并归纳总结,及时掌握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变动情况,日清月结,形成第一手资料,确保了各项统计报表数据真实准确。

(三)及时准确完成了全年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

统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上级各部门的报表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为了确保报表及时准确,统计人员坚持把各类报表的时限要求牢记于心,在工作中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不等不靠,主动工作,本期报表坚持提前做出,提前上报。对于统计任务相对集中,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时候,自觉加班加点,保证了各类统计任务的按时提前完成。

(四)认真开展统计资料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是上级掌握基层单位从业状况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制定有关就业政策和劳动工资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局的统计分析报告,力求做到全面和重点相结合,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在全面分析统计报表反映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其中反映的重点问题,重点做好分析总结,并向上级反馈。同时注重统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少列数字,多反映情况和问题,特别是重视反映统计数字后面隐含的水利行业可能普遍存在的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和意见,使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不断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

因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求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而在实际工作中,偶尔会出现前后数据核对不上,或者综合数据校验不正确,这都表明数据搜集或整理、计算过程中存在错误,这些都会影响数据的参考价值。

(二)统计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统计工作的意义就体现在为管理层提供管理决策依据。而作为一个单位真正能将统计结果充分运用起来的却少之又少,往往只是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来安排,按照要求和上报时效准时上报,材料报完,统计工作也随之结束。

五、改进措施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宣传和培训,使领导层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统计工作研究小组,充分分析利用统计结果,为单位科学管理和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度

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保证统计材料及数据在搜集过程中真实、准确,科学整理、计算和汇总分析,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准确性。

第4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责任重大、项目管理复杂的工作,科学规范、扎实有效的技术管理是确保工作按期保质完成的重要手段。以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为例,梳理此项工作中的技术管理重点,总结项目顺利完成的做法、经验和亮点,并针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提出建议,对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管理;宁夏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陆续修建水库311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2座,小(1)型水库136座,小(2)型水库142座。自1998年国家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来,宁夏累计完成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6座,还有许多小型病险水库未进行除险加固。这些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且分布在城市、乡镇和村庄上游,一旦突发险情,将会严重威胁水库下游和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防洪安全。病险水库始终是全区防洪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和防洪安全的最大隐患,全面彻底地对其进行除险加固是全区群众十分关注的生命工程、安全工程和民心工程。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宁夏紧紧抓住这次良机,全面调查摸清小型水库“家底”,严格筛选病险水库,坚持“求真、求实、求细、求新”的技术管理工作原则,认真抓好项目立项、安全鉴定、鉴定核查、初步设计、技术审查、建设管理和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

一、水库病险特点分析

根据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安全评价、鉴定及核查意见资料,从工程质量评价、运行管理评价、防洪标准复核、结构安全评价、渗流安全评价、抗震安全评价和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等7个方面,对61座病险水库的主要病险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水库病害特点和基本规律,针对主要病险对应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关键工作环节技术管理的重点和要点。

1.工程质量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工程质量评价全部为“不合格”,直观反映出总体水库工程质量较差。突出表现在原始资料缺失、工程外观质量差、坝体干密度合格率低、坝基处理不彻底、建筑物结构老化破损、控制设施功能丧失等,甚至在运行中发生过险情,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安全。

2.运行管理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运行管理评价全部为“差”,整体反映出水库运行、监测、维护工作差。突出表现在水库运行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管理制度和调度规程不完善,水文测报、通信和监测设施不完备,水库日常检查和维护不到位等。

3.防洪标准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防洪标准评价结果为:47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77.1%;3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4.9%;11座评价结论为“A”,占总数的18.0%。“C”类水库大多数分布在宁南山区,区域输沙模数大,汛期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入库,加之水库仅有简易的输水设施,无泄洪排沙功能,大多数水库没有设置溢洪道,泄洪排沙能力差,造成水库淤积严重,结论符合区域和工程特点。

4.结构安全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结构安全评价结果为:57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93.4%;4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6.6%。突出表现在土坝沉降、变形明显,坝体有裂缝甚至滑坡;土坝上下游坝坡稳定不满足规范规定;建筑物基地应力、稳定系数和结构强度不满足规范规定等。

5.渗流安全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渗流安全评价结果为:14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22.9%;43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70.5%;4座评价结论为“A”,占总数的6.6%。“B”类水库大多数分部在宁南山区,水库淤积严重,在坝前和库区形成了深厚的淤积层,减小了坝基和坝体的渗流;同时,水库经过多年运行,坝下涵洞洞身周围土体流失、接触冲刷、固结完成,沉降、变形稳定,渗流通道自愈、闭合,渗流评价得到改善、提高,符合水库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C”类水库分布在贺兰山东麓,筑坝材料多为洪积形成的角砾、细沙、砾石土,坝体渗透系数大,坝基也难以深入相对不透水层,坝基渗透系数大,结论符合工程和区域特点。

6.抗震安全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抗震安全评价结果为:9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14.8%;43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70.5%;9座评价结论为“A”,占总数的14.7%,总体结论同渗流安全评价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坝前和库区淤积形成铺盖,增加坝体压重,改善了抗震性能;建筑物沉降变形趋于稳定,提升了建筑物抗震安全评价。

7.金属结构安全评价

据统计,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结果为:2座评价结论为“A”,占总数的3.3%;4座评价结论为“B”,占总数的6.6%;55座水库评价结论为“C”,占总数的90.1%,其中44座水库设计时就没有考虑金属结构,甚至仅设置了简易的叠梁、人工启闭的“浮塞”、小闸门等控制设施,也反映出当年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先天不足。综合以上评价,可以总结出本次61座水库的主要病险特点是工程质量不合格,运行管理差,防洪能力不足,结构不安全,金属结构不完善。

二、技术管理的重点和亮点

1.项目立项

抓好项目立项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前提。宁夏小(1)型水库前期工作差,水库原始设计、施工资料严重缺失,给项目筛选、立项工作造成了严重困难。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突出“两个严格”。一是严格项目立项标准,明确项目立项对象是1998年以前未进行过除险加固的小(1)型水库,对在册小(1)型水库全面摸底、认真梳理、严格筛查,提出建议名录,现场进行核实,确保项目立项全覆盖,从规划源头消除病险水库潜在危害。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分级负责把关,实行“自下而上(县级初选、市级复核、区级审定),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工作程序,确保规划内项目符合条件,确有必要,能落地,能实施。宁夏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规划是近年基础工作最为扎实、执行效果最好的水利专项规划之一,充分体现了项目立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安全鉴定

安全鉴定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抓好安全鉴定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难点。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把握好“三个要点”。一要严把安全鉴定资质关口,明确要求区内2家具备安全评价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本次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工作,确保安全鉴定工作质量。二要明确安全鉴定工作职责,明确要求严格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由大坝主管部门或单位负责委托承担单位进行大坝安全鉴定工作,鉴定承担单位按职责编制现场安全检查报告,提出大坝安全评价报告,起草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三要明确安全鉴定要求,明确由安全鉴定承担单位牵头,会同水库运行单位、水文、地质和专家,按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规定,在现场检查和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据实、保质、按期完成水库安全鉴定工作。

3.鉴定核查

安全鉴定核查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关键技术关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要掌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掌握好书面核查的“重”和现场核查的“轻”,“轻”“重”均衡,相互促进。书面核查要重点突出对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鉴定报告书》的内容、计算和复核过程及结果、评价结论的核查,并结合现场核查工作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专业意见;相比而言,现场核查要侧重水库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查,将现场核查的疑问和问题反馈在书面核查中,加深、完善书面核查。二是掌握好核查意见的“实”和除险加固意见与建议的“虚”。核查意见要形成水库主要病险的确切结论,明确水库安全类别的综合评定意见;相对而言,在明确核查结论后,除险加固意见与建议要宏观,可以针对水库明显存在的主要病险情提出适当、合理的经验性、指导性建议,指导设计单位盯准主要问题,拓展设计思路。

4.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落实《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鉴定及核查意见的最终体现,也是保障工程实施和项目建设管理的坚实基础。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应确保“四个突出”。第一,突出除险保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消除水库病险情,确保工程安全。在具体设计中采取了4项重要技术措施。一是培厚加固大坝,确保大坝安全。通过培厚加固坝体,重点解决大坝施工质量差、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通病,兼顾解决大坝防洪标准低、渗流不安全和抗震安全性差的问题。二是拆除坝下涵洞,消除隐患。坝下涵洞是造成水库病险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提倡报废处理年代久远的坝下涵洞;若利用涵洞则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加强运行期观测;新(改)建涵洞,统一采用现浇混凝土箱涵结构,净空高度满足后期检查、维修需要。三是新(改)建溢洪道,确保行洪安全。积极提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新(改)建溢洪道,完善“大坝+输水+泄水”三大建筑物的工程布局,确保泄洪安全,本次新(改)建溢洪道共37座。四是配置安全监测设施,强化安全保障。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是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和保障,本次病险水库纳入《宁夏水库安全监测与信息化整合建设方案》,按照“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拼盘资金、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为建设目标,对53座水库安装了水情监测设施,实现了水库日常监测和汛期预警预报的信息共享及水库防汛联合调度,提高水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第二,突出设计原则。在初步设计中,严格遵循依据大坝安全鉴定和核查意见,重点解决直接关系水库安全运行的挡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基础,两岸坝肩的除险加固任务以及与安全运行有关的闸门、启闭机等设施改造,超出安全鉴定和核查意见的建设任务原则上不得列入初步设计。第三,突出方案比选。多方案比选、优化设计是技术管理工作的最大亮点。针对水库的具体病险情,设计单位充分开展多种设计方案的论证、比选、完善、优化工作,从水文、地质、工程布局、技术措施、施工条件、加固效果、工程占地、环境影响、投资等各方面,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方案比选,推荐最优方案,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效果显著、投资优化的多目标最优效果。第四,突出据实设计。一是本次工作中由于极个别水库建设年代久远,原始资料缺失,技术参数不详,在规划阶段将其纳入规划,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核后发现其为小(2)型水库。在具体设计和技术审查阶段据实按照小(2)型水库对待,确定其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及设计洪水标准。二是银川市辖区内的6座水库是贺兰山东麓和银川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6座水库的设计防洪标准据实按照国务院国函〔2008〕63号批复的银川市城市等级对应的防洪标准执行,不设校核标准。以上两种情况充分体现了技术管理工作既注重坚持原则,又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据实处理具体技术问题。

5.技术审查

技术审查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采取4项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技术工作管理体系,分工负责。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任技术总负责,主管部门负责技术审查,技术咨询单位、水文局和地质单位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前期工作,设计单位负责初步设计工作,各负其责,严格落实。二是创新技术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效率。技术审查由水利厅会同财政厅联合审查,创新采取部门联席会议、集中封闭办公、打捆集中审查、专题技术研究、专家咨询论证等多种多样并且灵活有效的技术工作方式,强化事前指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管的管理手段,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编制设计大纲,提高设计质量。参照水利部《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结合宁夏实际,出台《宁夏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设计工作,明确技术要求,突出设计重点,提高设计质量,一次审查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四是突出审点,确保审查质量。技术审查突出对水文、地质和初步设计文件的全面审查;突出对直接关系坝体安全运行的主要设计方案和除险加固技术措施的审查;突出对工程投资的合理性审查,据统计61座水库主体工程批复投资23.85亿元,占批复总投资28.11亿元的84.85%;把好技术审查技术关口,避免重大设计缺陷,减少设计变更,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6.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强化“三大管理”。一是强化管理机制。针对本次工作点多、面广、量大、任务重、时间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强化落实“四制”,集中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力量,以机制促管理。二是强化管理程序。规范管理行为,严把建设关口,减少无效环节,降低过程风险,确保全过程阳光、规范操作,有序有效有力推进工作进展。三是强化管理力度。为确保本次工作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大力倾斜、合理调配质量监督力量,实行自治区级水利质量监督对本次工作的全覆盖,确保质量监督及时到位,不留死角;全面推行“第三方”检测对本次工作的全过程检测,为工程质量再上一道保险;全面推行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在本次工作中率先启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和安全文明工地评审工作;全面推行病险水库督查工作,成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专项督查检查组,开展定期检查、联合检查、重点督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多管齐下,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了本次工作零事故、零伤亡的管理目标。

7.工程验收

工程验收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技术管理工作中,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科学制定验收工作计划。根据工作总体进度要求,结合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各阶段验收具体要求,科学制定工程验收工作计划,与项目进度计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二是严格执行验收规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具有其特殊性,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及《水利部关于印发加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验收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建管〔2013〕178号)等验收规定和办法,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程,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阶段施工或交付使用。三是规范验收行为。强化项目法人验收,对涉及坝体与坝基防渗、关键部位的分部工程验收,必须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抓好蓄水验收,重点对关系水库安全蓄水的工程实体和运行调度规程(方案)及应急预案等进行验收,确保水库初期蓄水安全和后期运行安全。四是创造良好的验收工作环境。加强与项目审批部门的协调,及时受理完成重大设计变更的审批;加强与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部门的沟通,实行“集中审计、整县推进”的工作方式,加快项目财务竣工决算审计,为工程验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结论与建议

本次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得益于各关键工作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扎实有效,除险加固后,消除了水库的病险情,保障了水库安全运行;新增和恢复库容0.81亿m3,提高了水库的防洪能力,有效保护了水库下游290万人、119万亩(1亩=1/15hm2,下同)农田的防洪安全;新增兴利库容0.14亿m3,新增年供水量0.19亿m3,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2万亩,提高了灌溉保证程度和抗旱应急能力;彻底改变了水库“空库迎汛”的调度运行方式,增强了水资源利用和调控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几点建议: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不能一劳永逸。随着水库运行、泥沙淤积、库容减少、设备老化,将来会不断出现新的病险水库,水库除险加固任重道远。建议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列为长期性项目,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实施。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总体进度要求不宜“一刀切”。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宁夏冬季漫长,天气寒冷,有效施工期短。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的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各地气候、有效施工期的不同,合理地提出差别化的总体进度要求。③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应提高工程建设标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除主要用于关系水库安全运行的主体工程及必要的设备改造外,建议适当提高工程建设标准,放宽工程管理房、监测设施、调度通信、防汛抢险道路和交通工具的投资限制,甚至可以考虑必要的取水配套设施和水库下游行洪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完善水库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防汛抢险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作者:申明平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1]孙继昌.中国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J].中国水利,2008(20).

[2]杨启贵,等.我国病险水库加固技术现状及展望[J].人民长江,2011(6).

[3]谭界雄,位敏.我国水库大坝病害特点及除险加固技术概述[J].中国水利,2010(18).

第5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利 统计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226-2

0引言

在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水利统计工作成了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水利行业的统计工作除执行国家统计法律体系外,还制定了部门统计管理制度,各级也对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普法、执证上岗、技能培训等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统计数据质量还存在些许问题。一些地方的基层统计数据严重不实,有些与实际情况还相差甚远。

1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由于对水利统计工作重视不足,造成对统计工作边缘化,统计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机构改革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大多被撤销或合并,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投入和监督检查不到位,使统计工作不能有效、及时、准确的完成。

(2)统计员队伍素质较弱。一些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统计人员。许多统计人员在专业、学历上和实际的统计工作要求相差甚远,对统计制度、统计法等概念都不能够准确的把握,这就造成不能准确的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实际工作中,往往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了统计数据的严重错误。

(3)基层统计设备陈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采集设备的出现都为水利统计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也为水利统计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目前在基层的水利统计工作中,一些互联网技术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一些县级以下的水利数据收集和汇总还是由人工进行统计,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造成统计工作的时效性较低。

2提高水利统计工作效率的策略

(1)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利统计体系。尤其要按照国家水利部和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水利基建项目统计、水利综合统计和水利服务业统计上报工作。

水利工程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水利工程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水利工程企业,可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在现代水利工程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水利工程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水利工程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2)全面提高认识。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事业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水利统计能够全面反映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为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较为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各级水利部门要全面提高对水利统计工作的认识,把水利统计工作纳入到整个水利发展和改革当中去,不断的完善水利统计工作体系,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有必要明确,对水利工程企业来说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3)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在水利统计工作中,应该以提高统计效率为主要目的,全面科学的制定水利统计数据资源收集计划。除此之外,还要全面注意和协调水利专业的统计制度,建立基层水利统计一套表制度。当前水利统计工作存在着调查方法单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完成任务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首先,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水利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行业转型的水利统计指标体系。并且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其次,对应收集的水利统计资料按属性分类,根据指标的活动频度确定统计调查时间频率。建立从水利行业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专题调查、重点调查。注重效益、节省成本,提高时效,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

(4)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作为水利统计人员,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第二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还应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第五要具有过硬的业务基本功。这样,统计工作人员就能够自觉的参与到管理中去,做到诚实守信,全心全意服务于政府和公众。

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水利统计工作又是一门具备专门学问的工作,只要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包括会计、经济、法律还包括计算机、数学和历史等方面。在现今科学发达的时期,作为统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该了解与统计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5)严格依法进行统计。依法统计是保障统计数据客观真实性的基础,做好这项工作,一是省厅必须实行水利统计公报制度,统一行业对外统计数据的,树立行业统计工作权威。二是要实施以水利部为龙头,流域机构为骨干,行政省为依托的统计执法机制;采用交叉检查,抽样检查,专题检查等方法,有目的有方向的对统计工作实施监督与控制,以杜绝统计违法现象和处理统计违法事件。三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增强行业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只有依法统计,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3结束语

总之,水利统计资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的基本依据,加强水利统计工作建设,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对我国更好的发展水利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切实把水利统计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完善水利统计工作,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完成好各项水利统计任务,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统计、汇总和等工作,更新完善各类水利统计基础数据库,健全信息通报机制,更好的提升水利统计服务水平,使水利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平.现代水利统计工作研究[J].人民长江,2008,(5):39.

[2]张丽华.论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9,(3).

第6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目标原则

1引言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相关要求,工程性缺水问题及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成为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要点。而作为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水利工程,具有参建单位多、工程技术水平高、建设环节复杂等特点。在我国政府加强水利投资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优化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及运行风险,也成为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人员面临的主要课题。

2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目标原则

2.1特色鲜明及统筹规划

特色鲜明主要针对现代水利工程要求,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需要根据沿线区域特色及工程传统历史特色,保证各个特色和谐展现;统筹规划主要是综合考虑水闸、水道、桥梁等工程布局,对整体建筑物与环境节水、保水及调水功能进行统筹分析。

2.2突出重点及经济节约

突出重点主要是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应严格依据工程自身要求,保证工程重点完整展现;经济节约主要是依据节约型规划理念,将景观设计融入工程各项功能中,加大天然资源及材料的应用,保证工程效益。

2.3持续发展及和谐协调

持续发展主要是根据水利工程不同阶段建筑及环境设计要求的变化,从建筑色彩、建筑材料、建筑体形系数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处理,为工程可持续运行提供保障;和谐协调主要是保证工程功能与景观要求、以往工程与新建工程、新建工程与区域水文环境和谐统一[1]。

3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技术

3.1水利工程建筑平面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平面设计主要是依据水工专业、电气专业等专业特点,确定相关建筑在总体建筑格局中与水利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联系。同时结合建筑空间利用率要求,依据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及水利条件、机泵设备安装要求,将水利工程规范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效融合。

3.2水利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主要针对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如泵站、闸、坝、管理用房、活动区域、绿化场地等。以泵站总平面设计为例,在泵站总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配电房、泵站、职工生活区域、办公区域进行功能分区设计,并降低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交叉干扰。同时进行游戏活动场地、绿化场地的合理设计,进一步丰富建筑空间布局。

3.3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主要为建筑整体特征的设计,如现代高科技、粗犷豪放、随意自然等。在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特定水利工程沿线建筑水文环境,将单一建筑物个体差异与统一建筑造型进行有机融合。如在泵房设计环节,大多为简单矩形平面,若需要进一步丰富建筑造型,就需要结合窗户设计、墙柱交错设计等方法,增强水利工程建筑韵律感。

3.4水利工程建筑大坝设计

大坝是水利工程主要建筑物,其主要包括溢流坝及其周边建筑物、拦水坝、溢洪道、栏杆、照明设备、控制室等几个模块。在水利工程大坝设计过程中,基于其多景观元素集成的特点,需要依据安全、经济、协调的原则,从建筑外在造型、材料、质感、颜色等方面进行统一设计。如在拦水大坝、溢洪道等附属建筑设计环节,可尽量弱化附属设备,对其进行简单化处理。同时通过坝顶防浪墙及栏杆设置,结合简洁大方色彩协调的图案设计,为大坝这一主体建筑的突出设计提供依据[2]。

4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4.1项目概况

某水利工程建筑总设计长度为53.00km,主线长为33.00km。在该水利工程建筑现有河道扩挖的基础上,结合新开河道设置,形成了全线贯通的分水岭模式。该水利工程建筑沿线配套建筑物主要为4座枢纽、6座泵站。其中每座枢纽及泵站包括检修间、主厂房、控制楼等几个模块,其管理区域内局部还具有生活设施。

4.2建筑方案设计依据

本次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主要依据《**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4.3建筑方案设计现状分析

依据该水利工程沿线环境、泵站建设位置特点,可知该水利工程内每座建筑物均为整体线路的一部分,其每座建筑物均为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地域环境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水文传承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阶段需要对沿线建筑物相邻模块间关系进行协调处理,如检修间、主厂房、控制楼等;由于特定水文地质环境,在前期建设中该水利工程周边建筑物对外在审美要求并不严格,即整体水利工程沿线建筑外在形象不高。

4.4建筑方案设计质量优化

依据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原则,可确定该水利工程建筑方案设计思路。即依据“水流体”特点,将水平面优化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筑空间布局设计要点,以便促使整体水利工程建筑呈现一种流动变化、随意自然的局面。而为了实现具体物象与意象的和谐统一,就需要利用移步换景的平面设计方法,在整体建筑现代风格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建筑景观的合理变化。在具体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环节,可根据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要求,将其划分为机组泵站景观设计、管理空间立面设计两个模块。由于整体水利工程建筑分布不同,因此,在水利工程建筑空间布局设计时就需要采取整体性空间设计方式,将不同建筑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实体。一方面管理泵站设计时,主要选择丁字形状构型,在保证建筑外部整体观感统一的同时,也为内部空间的开放性局部提供依据。由于水利工程建筑管理主要以水面为核心,沿线可设置适当的点缀场所,如运动、步行桥等,创设具有南方特色的园林艺术效果,为后期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建筑外在形体阶段,可摒弃以往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单一、固定的设计方式,依据沿线建筑类型及功能特点,进行不同施工空间高度差值的设置,通过层次错位为水利工程形态景观优化提供有效的保障。而在外在立体层面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局部抬高、降低设置,依据功能特殊性,进行平面凹凸、局部形体转换设计,进一步丰富水利工程建筑外部空间观感及轮廓,达到一波三折空间流线效果[3]。在具体建筑外在立体层面设计阶段,可首先进行建筑表层设计,直接针对人这一管理主体,将立体层面作为水利工程建筑寓意传递的载体;然后通过窗子合理设置,展示建筑内部虚实变化,结合多种模式建筑窗户组合,可形成更加丰富的建筑立体层面效果。如多种水利工程建筑窗户竖向设计,结合白色建筑柱体,体现水利人拼搏向上、变化求新的精神;而水利建筑圆形窗户设计可从上到下的展现建筑韵律感,展现建筑水文环境的韵律美。最后,在常规建筑立体层面设计的基础上,可在水利工程建筑立体层面局部设计采光窗户,适当减弱大面积屋面导致的屋面内部单调、压抑,提高水利工程建筑通透感。如在该工程设计过程中,影响整体水利工程建筑景观效果的主要为交通桥。上部工作桥、闸门形式、闸孔等。其中由于闸孔闸墩间距离受闸门形式、闸门安制、地质条件等因素的约束,并不能达到大跨度效果,而标准化钢筋混凝土板桥结构,促使整体建筑形式不够丰富。因此,在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优先选择弧形闸门,结合长闸墩设置,达到外在视觉曲线美。同时利用排架竖向线条、空间特定,进行某一特定风格的造型设置,避免上部闸门结构凌乱对交通桥剖面美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建筑外在景观设计阶段,依据经济节约及可持续设计原则,结合建筑设计区域内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及沿线植被、气候环境特点,尽量降低大规模绿化、水景、景观建设。同时将“绿”作为整体景观设计要点,除了在水利工程沿线站点种植一些当地常绿灌木、乔木,还可以配置一些鲜艳花卉、草坪,草根,结合小路、小品、小喷泉的合理设置,可有效提升整体水利工程建筑景观效果。此外,在工作桥支撑结构设计过程中,以往钢架式的支撑结构虽然力学构造较简单,但是整体形势过于单一,无法体现水利工程建筑大跨度美学,因此可采用上承式拱桥形式,最大限度提高建筑几何美。特别是在建筑枢纽夜景设计过程中,需要以水利枢纽整体效果展现为目标,通过不同阶段及季节枢纽夜景专门设计,提高水利工程建筑整体设计效益。

第7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一)领导层层把关,严格审核填报数据。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水利统计工作,把统计管理作为开展工作、服务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我局坚持在年初市局制订的全年工作计划基础上,结合上级下达计划和旗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抓落实,重点任务主要是在月、季、年的时点上进行统计,按时按实上报,特别是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统计月报表,它能全面、准确反映水利大规模建设和发展新形势,及时掌握水利建设项目信息。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统计月报表主要指标包括中央投资水利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和投资计划与完成情况。这两大主要指标是衡量我水保部门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为此,在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统计月报表的填报中,我们坚持按标准进行认真核实统计,统计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有关科室提供的数字数据都通过核查、比对、分析再确认,对依据不足,不规范和未经确认的数字,做到拒收拒报。在各类年报、月报表填报完成后,我局领导层层把关,对上报资料和主要指标进行复核,重点检查项目是否漏报,反映项目概况、投资规模、投资进度、工程量进度等主要指标是否存在漏填和错填,各月报送数据口径是否一致,各指标之间是否符合逻辑和平衡关系,发现漏填、错填和明显存在报送数据矛盾和不一致的,及时反馈给单位统计填表人,查找原因,重新上报。确认填报数据后,经我局统计负责人张云飞副局长签字及我局单位负责人杨君局长签字,整理上报市水保局。

(二)积极探索创新,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在多年的统计审表工作中,我局统计人员不断探索创新水利统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对所报报表,做到一"审"、二"比"、三"平衡"."审"就是对所报报表进行审核,看到底有无差错,如出现差错,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比"就是和往年同期报表进行比较,看报表的数据是否差距过大、不切实际,如出现此类情况要再次核对,相互沟通弄清原因,决定是否调整或写出文字说明。"平衡"就是看,当前数据与相关报表和表与表之间关系是否吻合。通过"审"、"比"、"平衡"后。有效把握了统计报表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统计报表的利用价值和科学性。

二、人员配备及制度执行

(二)采取专人负责,确保数据准确。指定了专人负责水保统计的填报、审核工作,各科室能按规定时间上报工程建设进度,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

(三)坚持数出有据的原则和数据审核制度。从各科室或其他有关部门搜集估算的资料要有记录和相关指标的分析验证。统计填表人对每次上报的数据应有数据来源说明及演算数据记录,对直接收集的基层数据要从逻辑关系、平衡关系、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查询修正。对进度统计中的问题,须调整的在下次上报中调整。不以任何理由擅自修改基层数据。对收集的综合资料,从发展趋势和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发现问题,通知资料报送单位查询修正。

三、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虽然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水利统计任务。但客观分析平时的工作也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我们在自查中发现我局水利系统统计工作存在以下一些情况: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应用软件应用程度还不够高。多年来,水利部规计司在水利统计应用软件的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使统计软件不断扩展和完善。但是在具体的水保统计方面使用还很少,统计所需报表及统计数据计算还需人工大量完成,加大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统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今后还需要借助科技创新的动力,下大力气强化和提高水利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和统计软件的应用程度。

第8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水资源评价;意义;内容;方法;效益;辽宁连山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葫芦岛市连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开发建设性项目逐年递增,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评价工作势在必行。其对推动水利管理现代化,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将起到重大作用。

1水资源评价的重要意义

1.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建设和谐社会,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区域中长期规划,工农业布局,生活生产需要,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都需要对区域水资源从量和质上提供保障。

1.2自然和社会条件变化的要求

连山区第1次水资源评价于1980年开始进行,使用的是1956—1979年的资料。近20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经济结构的变化,连山区的水资源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满足全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在战略规划与日常管理上对现状评价成果的需要,应该开展新的水资源评价工作。

1.3水资源现状的要求

2003年连山区水资源总量为5 635 万m3,人均不足100 m3,是全国的1/24,辽宁省的1/9,按联合国规定人均300 m3以下属极度缺水地区。因此,搞好水资源评价,对于优化用水方案、提高用水效率、防止和治理水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

1.4实际工作的需要

生产管理实践需要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上的数据,以指导、管理、平衡水资源。分析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及生态条件的影响,查清区域内的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查清区域内的供、用、耗水情况,掌握区域内的水资源开发、开采现状及典型行业的用水指标,按照经济运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测所需水量,以便采取相应的水利工程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水资源评价的具体内容

2.1前期工作

2.1.1划分调查单元。地表水调查单元要细划到乡镇,要在辽宁省水资源2次评价划分的流域水资源4级区基础上(即:小凌河、小凌河—六股河)向下划分为6个子区(即:女儿河、连山河、五里河、莲花河、孤竹营子河及其他诸河),18个行政乡镇和1个城区。将流域子区与行政乡镇和城区交叉,共形成21个水资源分区。

地下水调查将连山区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2大评价类型区。全区平原区计算面积为326.8 km2,其中塔山—高桥地下水矿化度M>2 g/L(微咸水及咸水区)的海侵区约25 km2未单独划出;根据地域分布,将平原区与行政分区乡镇嵌套,平原区划分为14年计算单元。扣除平原区面积,全区山丘计算成本面积为1 324.6 km2,将山丘区与行政分区乡镇嵌套,山丘区划分为19个计算单元。全区共计划分为33个地下水汇总分区。

2.1.2调查与收集资料。主要调查包括1980—2000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资料,包括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情况;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资料;水文地质资料;自然地理情况;水文、气象资料等;区域1∶50 000、1∶100 000地图;全区所有乡镇和河流划界;区域内地下水试验资料及地下水水质化验资料;近几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经济指标和连山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等。

2.1.3统计分析资料。将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蓄引排工程水量、地下水开采量、泉水量及海水入侵等调查资料按各单元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历年资料是否一致,相关资料是否衔接;采用的定额、系数、选用的代表站点、计算方法、数据等是否合理。

2.2水资源数量评价方法

对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主要从系列的代表性、水资源数量的地区分布、多年变化、年内分配、不同时段及不同频率、等值线图、统计参数、可利用量、可开采量、人均及亩均占有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对照与比较、分析与评价。对蒸发、泥沙也要进行简单的分析。

2.2.1降水量。由于区内雨量站点较多,选定某一站或几个站的加权值、内插值为单元代表站,求得流域分区及嵌套乡镇行政区的21个单元45年降水量系列,用数理统计法计算流域分区和嵌套乡镇行政区不同年段(50、60、70、80、90年代)及不同频率(20%、50%、75%、90%)的年降水量。着重从系列的多年周期性变化、各年代均值变化及累进均值过程线分析得出所选系列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从统计参数、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分析确定合理性;从降水的地区分布、多年变化、年内分配、最大4个月降水量百分率及其出现月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其规律性;从不同年代降水量比较分析其丰、平、枯时段。同时,用数理统计法对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及其月分配进行计算。

2.2.2地表水资源量。用数理统计法计算流域分区和嵌套乡镇行政区不同年段(50、60、70、80、90年代)及不同频率(20%、50%、75%、90%)的地表水资源量(即:年径流量)及量深。通过径流模数倒累进均值过程线分析选用资料的代表性[2];通过径流深等值线图阐明地表水资源量地区分布;通过不同年代径流量比较分析其丰、平、枯时段,同时与1956—1979年系列成果对照检查分析径流衰减及影响因素;由主要河流控制站径流特征得到径流的年内分配;用代表站径流过程分析径流的多年变化;从河道生态需水量及汛期难以控制利用量入手估算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按照控制站、代表站比拟法求得出、入境水量;通过流域分区不同年段径流与降水变化量比较其径流与降水变化的一致性。

2.2.3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采用补给法计算,山丘区采用排泄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在分析、选取、计算各种系数基础上进行。主要分析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山前侧向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及区域分布。分析平原区水资源量及资源模数区域分布。平原区降水入渗系数公式为Y=ax2+bx+c,式中:Y为降水入渗系数,x为降雨量,a、b、c为常数。山丘区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分析计算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和潜水蒸发量。分析山丘区水资源量及资源模数区域分布。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得到连山区地下水资源量、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地下水资源量及资源模数区域分布、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采用实际开采量法计算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最终得到全区地下水可开采量[3]。

2.2.4水资源总量。其计算公式为W=R+pr-Rg式中:W为水资源总量,R为地表水资源量,Pr为降水入渗补给量,Rg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计算分析水资源总量与区域分布;从全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年变化分析其丰、平、枯时段;计算全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通过水资源总量深、水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水资源总量亩均占有量分析,对照联合国制定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的标准,得到连山区的缺水程度[4]。

2.3水资源质量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水功能区的各河流及各水库水质现状、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及超标倍数、各河流的各类水质所控制河长、主要污染物、各常年监测站水质情况、初步评估其污染状况。

2.3.1地表水现状水质。依据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除放射性指标外常用21项参数,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确定地表水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以及超标倍数、各河流的各类水质所控制河长,评价代表值采用年度均值、汛期和非汛期3个值。评价结果以地表水Ш类标准值作为水体是否超标的界限统计超标项目。

2.3.2地下水现状水质。依据国标《地下水质量标准》中除放射指标外通常选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24项参数,将水质划分5类,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以Ш类水标准值的上限值确定为地下水控制标准,单项指标水质最差为综合水质类别。对山丘区与平原区分别评价,同时选用亚硝酸盐、硝酸盐氮、氯化物、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共5项指标作为地下水污染分析评价参数,重点确定水质已经达到Ⅳ、Ⅴ类水的地下水区域。

2.3.3基本饮水井现状水质。对于饮水井评价在地下水评价24项指标基础上加入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共计26项进行评价。

2.3.4水源地现状水质。地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采用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采用国标《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利用单指标评价法对区内的3处水源地有毒有机物进行评价。河流水质现状评价中选用的水质项目及有毒有机物中一项指标超标即评定为不合格,并统计水源地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

2.3.5污水现状。依据国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监测项目有:水温、pH值、色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悬浮物12个评价参数。

2.3.6水功能区划及水质达标分析。根据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将全区各河干、支流,中、小型水库等划分为9个功能区段。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项式指标评价法,评价参数的选择同河流水质评价,结果以功能区水质目标作为水体是否达标的界限进行分析。

2.4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统计供水基础设施概况,分析供水工程现状。以1991—200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现状开发利用情况,以1991—2000年10年平均和1980—2000年21年平均资源量为多年平均资源量。从供水量、用水量、用水消耗量分析,不同典型行业耗水率、用水量趋势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程度统计分析水资源开发程度。

2.5评价结论

根据以上工作,得到连山区水资源短缺状况、水污染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供需状况以及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并按照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分析预测。

3水资源评价的社会效益

3.1宏观管理效益

通过水资源评价,查清连山区境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和时空分布特征,对供需平衡及预测等进行分析评定。对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行节约用水,加强水污染控制、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各类水利规划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的出入兼管、质量结合提供依据。为水资源管理在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提倡节约、重点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3.2环境效益

通过水资源评价查清区内环境地质问题及水体的水质状况,对制定相应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和治理海侵区、漏斗区,监督和管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达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3综合社会效益

可以有计划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5]。通过对用水和节水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调整用水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与利用,形成科学的用水体系,使区内的水资源得到更有效地保护。

4参考文献

[1] 李慧.绥中县水资源评价结论和建议[J].吉林水利,2010(5):77-80.

[2] 郑烨.开封市水资源评价与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4):41-42.

[3] 马维亮,张容,邢秀河.察右前旗水资源评价[J].现代农业,2010(2):73.

第9篇:水利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区域能源系统;PID控制;冷冻水;冷却水

1 概述

随着我国建筑的不断增多,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建筑能耗也随之迅速增加起来,给我国能源结构带来巨大的挑战。建筑节能技术,即在满足人们生活品质和需求的前提下,使用各种技术(如节能材料、区域能源系统、自控系统、仿真设计等)降低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建筑节能技术在缓解我国能源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的运行成本,因此受到政府、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DHC(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是为了给多个建筑进行的供冷或者供热,由专业的能源站进行集中制造冷水或者热水,并通过庭院管网进行集中供给的一种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DHC系统与传统的单体中央空调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DHC规模大,可以集中选用大型、优质、高效的空调设备;其次,便于集中管理,将分散在各个楼栋下的空调设备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质量,同时减少空调设备用地面积;第三,便于集中调度,提高DHC系统整体的能量利用率。此外,使用区域能源系统还可以减少或取消单体建筑部分的室外设备,简化楼栋结构、减少空调设备产生噪声,除此之外还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等。

研究一种能够把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中央空调系统紧密结合,协同工作,高效运转,节能降耗的优化组合控制系统是本课题的出发点。

构建该系统的目的除了改善围护结构、控制成本、降低能耗、开发利用新能源外,“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暖通空调系统,并进行智能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区域能源站自控系统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1)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分离;(2)自控系统和暖通工艺没有结合;(3)自控系统使用者――现场操作人有没有参与。文章从区域能源站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暖通技术,设计了武汉某节能公司的某个能源站的自控系统。文章将从自控系统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包括硬件实施和软件实施)、调试和结果分析等几个章节来讲述区域能源站自控系统的实现过程。

2 区域能源站自控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文章设计自控系统的目标是实现整个区域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节能,使其能根据实际用户的用冷或用热情况,有针对性的调节水泵、冷水机组、冷却塔等设备,调节供冷量或者供热量。通过优化调度和有效控制,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收益及管理收益。

自控系统的网络结构拓扑图如图1所示。各冷水机组的运行参数通过485总线传送到主控计算机,其中螺杆机还需要通过LonTalk网关将通讯协议由LonTalk协议转换为MODBUS协议;板换的部分参数通过485总线从西门子RWD68控制器(即板换控制器)中提取;各关键部位(包括板换供/回水,冷水机组,集分水器等)的压力、温度,通过传感器连接到配电房PLC(2#PLC)和控制室PLC(3#PLC),各PLC通过Ethernet局域网连接到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除了对所有参数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监控外,还根据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对各个设备进行优化调度控制,以实现经济运行。控制信号通过Ethernet传输到配电房PLC和控制室PLC中,从而对连接到PLC上的设备(如冷冻水泵变频器、冷水机组冷冻侧电动转换阀等)进行控制。两台控制用主机都配有1000VA的UPS。

2.2 冷冻水子系统方案设计

冷冻水系统包括:冷水机组优化调度、冷冻水泵优化调度和冷冻水泵变频控制。在控制供回水温差恒定的主控策略上,引入最不利回路的供回水压差作为前馈控制,增强系统对于用户负荷的变化的鲁棒性,同时也降低了压力在管道、阀门上的损耗。

因为制冷的需要,主控制回路为恒定温差控制。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控制最不利回路温差(或者母管供回水温差)作为被控主参数,并设置目标值T(如5℃);温差的设定值可根据季节变换、室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峰谷时间段自动或人工设定。被控对象是反应用户负荷的实际变化的供回水温差,如果不引入前馈控制,很难实现快速稳定的控制,也不利于节能降耗。因此,文章在设计冷冻水变频控制时加入前馈量:根据计费系统提取用户总的冷量负荷N总,以及最不利回路温差、压差变化、供水压力、供回水温差、环境温度、湿度、流量等参数综合分析判断,实现对正在运行的冷冻泵的前馈控制,以期实现用户负荷变化的快速响应控制。

2.3 冷却水子系统方案设计

冷却塔和冷却水泵的合理调度对流量的调节是有限的,还需要通过调节水泵的变频器实现对流量的精准的调控。具体内容为:根据冷却塔出口温度实际值与设定值的偏差,以及冷却水供水母管温度,有限度的调节水泵的工作频率,达到对流量进一步精确调控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冷却塔出口温度(及冷却水回水温度)的精确控制。

因制冷要求冷却水温度保持恒定,因此主控回路为恒定温度控制。系统选择冷却塔出口温度为被控参数,并设定目标值T供(如32℃);温度设定值在运行中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因素有环境湿球温度、冷水机组组合方式、冷却塔风机运行台数,以及冷却泵的运行台数,在满足冷水机组对冷却水温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冷却系统的综合能耗最低,从而实现经济运行的目的。主控制回路的被控对象是冷却塔出口温度,具有大延迟的特点,所以采用串级过程控制,将冷水机组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引入,使变频器根据冷水机组负载变化而做出快速响应控制,克服系统延时对控制的影响,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3 结束语

文章设计的区域能源站自控系统在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系统调试的过程中,都与暖通工艺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使自控系统更符合区域能源系统工程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控制工程与暖通工艺结合的思想刚刚起步,并没有多少同类经验的借鉴,工程属于探索性质,并不能完全发挥区域能源站自控系统的潜力,相信随着区域能源站自控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区域能源站自控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和优势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陈焕玲.基于节能理念的建筑设计研究[J].中华民居,2011,4(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