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小学体育辅导员精选(九篇)

小学体育辅导员

第1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朋辈辅导;教育方式;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心理档案、个人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培训等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开展的项目。对于宣扬普及心理教育的根本知识,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小学生心理阻碍的发生率的减少所产生的成果都是由于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索求无法得到补给的原因是我国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还比较单一化、形式化、专业化的师资能源也缺乏。然而朋辈心理辅导在这种状况下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起点,对于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朋辈辅导的优点

1.拓展朋辈辅导的利用价值

心理辅导老师由于对学生的烦恼和困惑不了解,并不主动地去与学生相交流,而只是在心理咨询中心里面等候学生的到来,这就造成了只有自愿去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才能与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互相沟通。然而发生在同龄、同学朋友之间实行的这种心理辅导称为朋辈心理辅导。这样的辅导方式开拓了心理援助的广泛局势。因为劝慰者与当事人接触频繁、距离亲密、亲亲相关、甚至同住一起,在朋辈心理辅导这种模式中给予慰藉、鼓励、劝解等心理辅导是相对方便的。

2.朋辈辅导方式较为便捷可行

朋辈心理辅导和专业的心理辅导相比较之下,它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干扰。当事人与咨询顾问在专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是相互需要时间来建立彼此的信任搞好人际关系。然而,朋辈心理辅导则不需要这个程序。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都是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同学或朋友来担任此工作的,因此能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便于他们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其更轻易地采纳他们的提议和见解。另外,是由于担任朋辈辅导心理辅导的同学通常会与当事人在一起生活和学习,这些原因增强了心理辅导的时效性,能够更好的督促提议的执行和环境的改善。

二、朋辈心理辅导应用于中小学生

1.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的职业团队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源”动力是建立中小学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中小学生心理协会主干、班级心理保健员(或称心理气象员、班级心理委员、心理链接员等)、宿舍心理信息员、心理热线电话接线员、学生会干部、党团干部、社团核心人物等学生组成了实施中小学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团队。朋辈心理辅导员网络体系是以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心理社团等学生团体为辅的,从而建立了朋辈心理辅导员团队。

2.建立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若想建设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立基本的心理援助能力与危机所抗衡,就需要依靠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主要原因是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中班级心理保健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通过专业训练的,它也是在朋辈心理辅导中能够深入班级和素色的主动力。班级心理保健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发展的方向:在注重班级学生的心理情况的同时,向学生简要说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救援措施;关于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应当那个积极开展;从而对于班级学生心理动态深入了解及时解决,当发现某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对严重时,向学院领导和教师及时告知,或者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将学生转送到那里;这样能够防止学生心理危害的事情发生,所以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

3.倾听和倾诉对心理辅导的作用

耐心而积极的倾听的概念是主动指引、积极思索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听取对方倾诉的过程。倾听当事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怀着采纳的心态并时刻提高注意力,对于对方的情形完全明了,恰当的时机做出提问,从而明确咨询目的。心理辅导有时候仅仅靠认知的倾听就能够取得成功。因此为了能够调解当事人的躁动不安心理,使其不悦情感能够得以发泄,我们就应该耐心而积极的倾听,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感到温暖和关爱,心里的防御性才会降低,营造信任的氛围空间。

总之,如果学生遇到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时,为了避免错过最佳的咨询时间,我们应当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朋辈辅导员不能取代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它只是一种辅助方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中小学心理辅导中那颗耀眼的明星就是朋辈辅导方式。

参考文献:

[1]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思想理论教育,2003(9):54-56.

第2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学探究;工作方法

就现阶段的小学辅导员素质来说,大部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具有先进的儿童教育观,创新的教学意识,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对于一些辅导员来说,他们对少先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没有很好的奉献意识以及对待岗位的热爱程度,因此,为了加强少先队辅导员对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应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加强辅导员的理论学习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多角度出发讨论能够有效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方法。

一、少先队辅导员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很多少先队辅导员虽然都满足了当代社会对老师学历的要求,具备了很好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他们学习政治的途径单一、程度不深,因此政治参与的意识也就比较落后,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立场因此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很多学校都要从根本出发,优化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以此扩大辅导员的政治视野,拉动辅导员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以此改善辅导员对学生政治思想教学的情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就笔者多年教学探究来看,随着21世纪的发展,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越发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人才、教育的竞争,世界各国的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重要考核标准。因此,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是时代赋予的必然使命,我们教师应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搞好教学工作,尤其是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面,我就具体方法进行探讨。

二、少先队辅导员在教学中存在的意义

所谓少先队辅导员,就是帮助少先队员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我们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不仅是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更是要辅导少先队员学习共产主义文化知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辅导员应通过自身的表率,帮助、关心少先队员。成为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好伙伴。少先队辅导员是学校的中层级别干部,应及时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地位以及应当发挥的作用。辅导员是校长、教师的助手,应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少先队辅导员在教学中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三、辅导员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课程深入改革基本保障。虽然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畅谈新课程改革的各种优缺点,而且目前的课程改革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各科教学的重视程度高,所以新标准改革的浪潮对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影响较小,很多地区的学校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学生家长都在密切围绕着考试这个主题,以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但是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不能再继续用傳统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教师应综合考虑小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依照此种教育发展形势,我们辅导员需要建立多元化、有效的教育模式,进行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辅导员应改变以成绩高低为参考的评价制度

在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其评价主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结合质化与量化评价相统一的教学方式。量化评价的最大优点是客观、精确并且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量化评价应重视丰富和完善对学生的质性评价。

2.激励评价要侧重于全体性。对许多教师来说,他们很喜欢使用激励评价的教学方式,但这一评价标准只针对个性,对全体的侧重不强。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下,激励评价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思想政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3.注重团队合作评价。对于团队合作来说,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辅导员应当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4.就思想品德而言,评价过程远远重要于评价的结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以结果来评价一名学生的优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辅导员就要经常规划、组织各种少先队活动,并且要做到重视每一次活动,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次机会。比如“放风筝比赛”“运动会训练”“拔河比赛”等项目都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能力以及集体主义观念。我们应该加强对少先队员的品德教育,我们辅导员要通过开展这些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少先队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更好的人格。

六、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及时家访

对于少先队辅导员来说,应积极参加“走近学生”的家访活动。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辅导员应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只有将家长与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学生日常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学校教师再对学生加以约束,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发展,学生的思想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在今后的社会中才能够越走越远,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少先队辅导员来说,要想与家长进行紧密的配合,首先就要与家长勤于沟通,因此及时家访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少先队辅导员来说,我们是延续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总之,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思自己,不断总结工作,让少先队辅导工作得到顺利的展开。

【参考文献】 

[1]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3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教育观;辅导员;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李小林(1972-),女,重庆人,成都师范学院保卫处。(四川 成都 61113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07-02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恋爱可能会有周期短、婚前行为增多、失恋比例高等问题。[1]高职辅导员是学生迈向大学生活的第一接触人,是沟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高职辅导员的婚恋观和婚恋教育观无疑对教育矫正学生的婚恋问题、促进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高职辅导员的婚恋观和婚恋教育观等问题,可为加强高职大学生在婚恋方面的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减少高职学生婚恋方面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内容涉及婚恋观(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和婚恋教育观两个方面的内容。调查对象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0份。被试的构成情况为:男辅导员80人,女辅导员110人;29岁及其以下140人,30岁及其以上50人;本科及其以下110人,硕士80人;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118人,5年以上的辅导员72人;未婚辅导员116人,已婚辅导员74人。

二、结果与分析

1.高职辅导员对择偶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网上征婚、择偶难原因、择偶条件、父母相亲团等问题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网上征婚这种择偶现象表示“不赞成”的男性辅导员有60%,女性有50%,教龄在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占66.7%,表明男性辅导员与教龄较高的辅导员比较抵触网上征婚的择偶方式;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造成男性择偶难”的认识上,在29岁以下的辅导员中持“不赞成”态度的辅导员为50%,30岁以上的辅导员中只有76%,年龄越小的辅导员越倾向于认可性别比例失调是男性择偶难的原因;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女性择偶要求过高”的认识存在差异,持“赞成”态度的男性高职辅导员占55%,女性辅导员占69%,表明女性辅导员在对自身择偶难原因的认识上,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择偶要求过高;对父母参与相亲现象表示“赞成”态度的辅导员中,29岁及以下的辅导员为47.1%,30岁及以上的辅导员占16.0%,本科及以下学历的辅导员有45.5%,硕士辅导员仅占27.5%,未婚的辅导员占46.6%,已婚的辅导员占27%。说明年龄较小、学历较高、未婚的高职辅导员更为认可父母参与相亲过程。

2.高职辅导员对恋爱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家庭条件、性格特征、恋爱要求、感情产生、物质金钱影响等因素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教龄、婚姻状况的辅导员对各项恋爱问题的认识比较一致。但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日久生情”这种恋爱现象的认识存在差异,有20%的男性高职辅导员对该项表示“不赞成”,而女性辅导员中仅有5.5%的人表示不赞成,表明在恋爱过程中女性辅导员比男性辅导员更认可“日久生情”,不太认可“一见钟情”;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高职辅导员对物质因素对爱情影响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男性辅导员、女性辅导员、本科及以下辅导员、硕士辅导员中持“赞成”态度的分别为62.5%、56.4%、64.5%、50%,说明男性和高学历辅导员更加看重物质金钱对恋爱过程的影响。

3.高职辅导员对婚姻问题的认识

针对高职辅导员对传统婚姻观、婚恋年龄、最佳结婚时期、新式婚姻、结婚准备等问题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一致。不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男主外女主内”、“门当户对”等传统观念的态度有差异,持“不赞成”的本科及以下学历高职辅导员占65.5%,硕士辅导员占40.0%,表明学历较低的高职辅导员越不愿意接受传统婚姻观念;不同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最佳结婚年龄是事业有成或工作稳定后”项目的认识有差异,表示“赞成”的未婚辅导员占70.7%,已婚辅导员只占48.6%,表明未婚辅导员可能会因为事业延误结婚的年龄;教龄对“独身”、“试婚”、“闪婚”、“丁克家庭”、“婚内单身”等前卫观念的态度有影响,在表示“不赞成的辅导员中,教龄小于5年的占 61.0%,5年及以上的占41.7%,反映了教龄越长的辅导员反而越容易接受新式婚姻观念。

4.高职辅导员对性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的性观念、的重要性、、无性婚姻等问题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的态度比较一致。不同性别、教龄的辅导员对“性为平常事非隐晦之物”方面的态度有差异,其中持“赞成”态度的男性辅导员占72.5%,女性辅导员为58.2%,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占74.6%,教龄在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占47.2%,表明男性和教龄较短的辅导员更容易接受恋爱中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持“赞成”态度的本科及以下学历辅导员为69.1%,硕士学历辅导员为82.5%,表明学历越高的辅导员越看重“”观念;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另一半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表示“赞成”的男性辅导员和女性辅导员分别占70%、87.3%,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辅导员分别占74.5%和87.5%,表明女性及较高学历的辅导员对持更为保守的态度;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无性婚姻”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89.7%的男性辅导员在该项目上选择“不赞成”,而持相同态度的女性辅导员为69.1%,表明男性较之女性辅导员更不愿意接受无性婚姻的爱情。

5.高职辅导员对婚恋教育问题的认识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421”家庭氛围影响择偶的态度存在差异,在该项目上持“赞成”态度的男性、女性、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的高职辅导员分别为77.5%、50.9%、54.5%、72.5%,表明男性辅导员及学历较高的辅导员更为看重家庭传统对子女择偶的影响;不同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应恋爱”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教龄小于5年、教龄在5年及以上、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持“不赞成”态度的分别占69.5%、44.4%、67.2%和48.6%,表明教龄较短、未婚的辅导员相对越容易接受学生的恋爱现象;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恋爱观教育必要性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女性、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选择“赞成”的分别占90%、98.2%、94.8%、94.6%,表明高职辅导员对有必要进行婚恋观教育认识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文化程度对“婚姻恋爱观教育是家长的事,与学校无关”的态度有差异,其中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辅导员表示“不赞成”的分别为90.9%、85%,表明学历较低辅导员更可能认为学生婚恋观教育除了家长外其他主体也应承担教育的责任;不同性别、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恋爱观教育是所有老师的事”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在该项目上选择“不赞成”的男性、女性、教龄小于5年、教龄在5年及以上、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分别占35.0%、41.8%、47.5%、25.0%、46.6%、27.0%,表明女性、教龄较短、未婚的高职辅导员更可能认为婚恋观教育是部分教师的责任,而不是所有教师的责任;不同性别、年龄的高职辅导员在婚恋挫折教育、婚恋问题矫正是教育重点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男性、女性、29岁及以下、30岁及以上的高职辅导员选择“赞成”的分别为57.5%、58.2%、51.4%和76%,表明多数高职辅导员赞同婚恋教育的重点是对婚恋挫折教育以及婚前同居等问题行为进行矫正;不同教龄的高职辅导员对“婚恋挫折教育、婚恋问题矫正是教育重点”的看法存在差异,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中有50.8%的人表示“不赞成”,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仅有33.3%的人持相同态度,说明教龄越短的高职辅导员更容易接受大学生结婚现象。

三、讨论

此次调查表明,高职辅导员对择偶、恋爱、婚姻、性等婚恋问题多持相对理性态度,对大学生婚恋教育问题也有初步的认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层次、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认识较为一致,94.7%的辅导员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多数辅导员已经对婚恋观教育的重点、教育主体、教师责任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认识,说明在高职院校通过辅导员开展婚恋教育已具备了相应的思想观念条件。

在择偶问题上,高职辅导员总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择偶观,能够较为理性、全面地分析择偶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面对当前颇受争议的辅导员择偶难现象,大多数被调查者能从客观、理性的角度认识该问题,大部分辅导员(78.9%)认为工作压力大、交往空间有限是择偶难的重要原因。对于“网上征婚”、“父母相亲团”等择偶方式,在被调查的高职辅导员中分别只有33.7%和38.9%的人表示认可,高职辅导员仍然持较为传统的择偶观念。

在恋爱问题上,绝大部分辅导员能够保持理性、负责任的心态,将性格品质、志趣爱好等作为恋爱对象的重点选择标准,但调查结果同时也表现出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矛盾的一面,即物质金钱等逐步成为影响婚恋的重要因素。尽管高职辅导员恋爱动机仍然较为单纯、传统,但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家庭生活和金钱日渐成为高职辅导员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的考察标准。这是市场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在个体思想、行为上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物质追求可以对个体起到激励作用,但过分强调物质金钱可能会丧志,形成不良风气,理应进行教育引导。

在婚姻问题上,高职辅导员更加重视组建家庭的成本和基础,并非为了完成父母规定任务而盲目草率了事,反映了高职辅导员本身文化水平较高,思想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不良诱惑的能力和对新兴事物的正确判断力。在传统婚姻观与前卫婚姻观认识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只有29.5%的高职辅导员赞成“男主外女主内”、“门当户对”的观念,但67.4%的被调查者依旧保持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看法,对类似于“独身”、“试婚”、“丁克家庭”等与传统婚姻观相违背的社会现象或观点持相对保守态度。高职辅导员的婚姻价值观总体表现较为理性,没有表现出盲从或过于激进的现象。

在性观念问题上,七成以上的高职辅导员仍然看重,近八成的高职辅导员对伴侣很忠诚。虽然当今社会中存在一些过于前卫的性观念和不道德的,但绝大多数的高职辅导员对性问题的认识依旧较为传统,这与被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逐渐增多,较多的高职辅导员重视这种传统的家庭条件对婚恋教育的实质性影响。本调查显示,只有22.1%的高职辅导员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应该谈恋爱”,只有三成左右的高职辅导员明确反对学生在校期间结婚这种现象,高职辅导员对学生恋爱行为对学习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进一步讨论。针对婚恋教育的重点问题,相当部分辅导员认为应放在婚恋挫折教育以及婚前同居等不良行为的矫正上,仍然有相当部分高职辅导员不确定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怎样的婚恋教育。

综上所述,高职辅导员在总体上保持着相对理性的婚恋价值取向,但部分人也受到了前卫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出茫然或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地方,总体上在高职院校通过辅导员开展婚恋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具备了思想观念条件。

第4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管理职责 服务职责 教育职责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专职干部,同时又是教师,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为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而工作,这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三项重要职责:教育、管理和服务。关于这三项职责的重心所在,不同教育工作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各高校中,辅导员的地位呈现差异性,工作重心也有所偏差。职责众多一方面体现了辅导员岗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容易让辅导员缺乏明确认知,缺乏准确定位。三项职责都很重要,体现了高校辅导员作为基层学生工作者的价值。但从更深层次考虑,高校是培养人才之所,因此辅导员最根本的工作重心应该归结为教育,管理和服务是手段,不是目的。

一、管理职责是赋予辅导员的权利,更是责任的体现。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依据相关学生管理制度,对所管理大学生行使奖惩,具有相对应的权利。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任课老师反映,学生怕辅导员不怕任课老师。这种“怕”体现了管理的权威,体现了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在管理权利方面的差异。任课老师只对自己上的课有管理权利,其他时间学生有可能不买任课老师的账。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制度的基层执行者,在学生学习管理、宿舍管理、学生干部选任、入党推优、奖助金评定等诸多方面有管理权利,学生在某些方面会受制于辅导员,从而对辅导员产生“怕”的敬畏。当然辅导员的管理是建立在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没有违反相关管理制度,就会不买辅导员的帐,但相对于任课老师,辅导员还是具有更大的管理权。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辅导员有管理的权利,对应着也有管理的责任。大学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对大学生的管理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学问。管理太严,学生的自由受限,学生会产生对抗情绪,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管理太松,涣散情绪蔓延,学生纪律和集体意识淡薄,严重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辅导员管理责任之重大,体现在管理范围广、管理任务重和管理影响大等方面。辅导员的管理范围涉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空间上从教室、宿舍到食堂甚至校外,时间上从学生走进学校的那一刻到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学生哪里有事哪里就有辅导员的身影。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按辅导员与学生1:25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每个辅导员管理250人甚至更多的学生,辅导员要全天24小时关注所管理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辅导员中流传着“两眼一睁忙到关灯”的说法,甚至关灯后仍有可能半夜被叫醒,可见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之重。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大学校园的平安很大程度地取决于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管理好了,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校的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管理出了问题,学生纪律差,班级宿舍混乱,学生不能正常学习生活,学校的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大学辅导员被赋予管理职责,一方面让辅导员拥有了权利,有利于树立辅导员在学生中的权威,另一方面让辅导员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使辅导员处于很大的工作压力之下。

二、服务职责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但应有条件地弱化。

服务职责是辅导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职责。高校学生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服务是全方位的,从学业服务到生活服务,从心理辅导到就业指导,小到学生遗失小物件,大到学生出现安全隐患,都需要辅导员时时关注,及时介入处理。“90后”学生是当前学生的主体,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入大学前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比较强,权利意识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独立意识不强。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后,很多人不适应大学的生活,辅导员要肩负起家长的部分责任,“有困难找辅导员”,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共识。辅导员要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深入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高校辅导员要从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单纯的管理者解放出来,使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树立全新的学生工作理念,树立“公仆意识”,积极为广大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服务职责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保障了学生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但是过于强调辅导员的服务职责,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锻炼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有些高校对辅导员要求很高,学生的一切事务都要求辅导员全面参与,有些辅导员甚至被称为学生的“保姆”。但如果把辅导员仅仅定义为学生的“保姆”,一方面否认了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者之一的定位,另一方面从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独立意识差,自立能力不强。有条件地弱化辅导员的服务职责,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同时,鼓励大学生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服务过程中,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帮扶者,而不是主导者。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学生工作者,我对此深有体会,刚担任大一新生辅导员时,很多新生的独立能力和意识堪忧,一些学生找不到教室也会打电话给我,外出银行卡丢失更会向我求救。刚开始时,我会一一帮他们解决难题,但后来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我认识到要改变服务的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味地帮他们解决问题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找不到教室他们应该学会问其他同学,银行卡丢失应该找银行挂失。通过开班会、开展户外活动等方式,我向新生灌输成长和独立理念,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学是向社会过渡的平台,辅导员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教育职责是工作重心,体现辅导员的核心价值。

辅导员的工作很多都是管理或者服务性质的工作,直接能开展教育工作的很少,且不像专业课教师那样,以特定的形式与内容给学生上课,因而容易让辅导员忽略或不重视教育这一项最为根本的工作内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三条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此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根本身份是教师,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育。由于辅导员工作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的教育职责更多的是通过日常的管理与服务这一途径进行,也决定了辅导员教育内容开展的多样性,辅导员对学生不是通过显性课程(直接给学生上课)来教育,而是通过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管理服务指导)。辅导员需要完成的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治教育。辅导员的全称是政治辅导员,可见政治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对学生特别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栋梁,大学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2)道德教育。如果学校只是培养出一个掌握高端技术但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与道德责任感的人,那我们的大学教育不是给社会创造幸福,而是在制造灾难。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更要培养好人,培养有道德情怀的人。辅导员与学生直接接触较多,在评优评奖过程中,因为利益驱使,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会让一些学生做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我们要在学生管理服务中,一身正气,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3)学习教育。学习教育不是说如何辅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是指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大学以前的教育更多的是灌输式教育,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式学习。上了大学后,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学习管理较为宽松,很多学生为此感到茫然,这一方面急需辅导员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另外,辅导员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总之要以教育培养学生为本,把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学生管理服务过程中。管理是被动的,教育是主动的,服务是基本的,教育是上层的,通过教育培育学生是辅导员的最重要职责。

综上所述,辅导员首先应是教师,教育是辅导员的中心职责,通过日常的管理与服务行为来进行教育,达到大学育人的根本目的。在现行学术分科、专业化教育制度下,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某些功利主义及物化追求思想的不良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专业课老师单纯以知识传授为己任,使大学成为简单技能训练的场所,在此背景下要凸显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必要性。辅导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与学生的接触与交流更为频繁,可以拥有更为便利的条件与学生进行思想对话,更容易对学生的人格与情操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承担起育人之责。辅导员应该把日常的管理与服务作为开展教育的途径,在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始终坚持以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为工作的最高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信.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研究述要和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0,(09).

[2]漆小萍.基于岗位职责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J].高校辅导员,2010,(01).

第5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由周培源等著名科学家倡议建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会员的主体是工作在中小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技辅导员和科学教师。从成立以来,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动员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工作,提高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素质和能力。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策略与实践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科技辅导员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工作作为为会员服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3年来,结合国内外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课程改革实际,力推大学与中小学衔接、校内与校外相衔接、专家与科技辅导员对接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校内外科技辅导员共同发展的培训策略。

依托大学和校外教育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培训骨干与送培到基层相结合

从2009年开始,协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建立了4个“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整合和利用这些大学以及校外教育机构业已形成的培训资源,根据各个培训基地的不同特点,结合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骨干科技教师与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截至2011年底,培训人数达3800多人次。

与此同时,协会还成立了科技教育培训专家团,这支由科技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组成的培训团队,每年都根据各地的需要送培训到基层。如2011年,分别将培训送达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四川省绵阳市、山西省太原市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等地,培训科技辅导员近万人。

加强理论探索,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研究,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为了促进协会的培训工作,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组织力量启动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实用研究”。研究成果编成《科技辅导员培训指南》、《科技辅导员学习指南》、《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工具丛书,成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高自身能力,参与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的重要依据。

科教合作探索适应发展的培训方式方法

“科教合作”是协会培训工作始终坚持的理念。在协会的培训中,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具体化为科技工作者、科学教育研究者和科技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开发的培训课程,邀请一线科研人员、高校科技教育研究者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科教合作――高中科学教师培训新探索》、《在项目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两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引导科技专家逐步从研究人员向培训师角色转变,引导参加培训的科技骨干教师向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转变。这种“科教合作”的培训模式在各个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培训运作系统建构和运作机制探索,必将为今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创新人才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有效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未来探索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将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在科技辅导员培训中坚持“科教合作”的原则,不断推进人力资源与课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断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和策略,努力形成能满足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不同需求的培训体系。具体做法包括:

整合资源,形成品牌

每个培训基地都将打造出一个特色项目、建设一个资源平台、合作一个研究课题、开发一套实践课程,进一步推进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并充分利用协会网站等电子化资源共享与互动平台,把培训教材做成资源包,在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技辅导员,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科教合作,多方互动

协会的培训将继续推动大中小学对接互动、科技专家与科技教师对接互动、教师培训与教师对学生培养对接互动、科技辅导员培训与教师科技活动对接互动、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课题项目对接互动等,形成机制,促进发展。

示范带动,送培基层

协会将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使骨干教师在当地学校以及区域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省、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科技馆的作用,坚持送培到基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如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联盟机制。

重点推进专题性培训项目

第6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专业素质 选拔与培养 组织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扩招以来,高校学生数量每年大幅增加,大众化教育发展,高校更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学生工作队伍来支撑。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努力向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迈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选拔与培养上。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低,在职培训少

我国虽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在选拔辅导员时更多的是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而没有重视其学科专业背景,结果造成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低,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普遍缺乏。

大多数高校重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是对任职后的培养却很缺乏。以具体实务工作指导、老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交流为主的专题化、系统化的培训普遍缺乏。培训也多以学校为主,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而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没有形成,这不仅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也影响了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职业形象。

2.工作学习上。日常事务重,学术水平低,业务发展少

在实际工作中,一线的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学生教育、日常管理、助学服务、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党员发展、班团建设、干部培养、课外活动指导等多项职责,而且还承担相关多个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这种全能性的职责分配,使其陷入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中。多数辅导员对学生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处在经验管理状态,而论文写作也多停留在工作总结上,缺乏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理论性不强,学术水平较低。有观念认为辅导员年轻有利于和学生沟通,年龄大了容易产生“代沟”,因而常常把辅导员作为“临时职业”。辅导员队伍流动快,人员年轻,缺乏稳定性,成为各个高校的共同特征。由于不少辅导员对工作的职业认同度低,缺乏职业理想,从自身的前途出发,仅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职务晋升和升学、转行的跳板,学习深造也多与原来所学专业相关,造成所学非所用的尴尬局面。

3.组织发展上。专业组织、团体、学术期刊等相当缺乏

专业组织在保护和造就专业人员、保障客户和公众利益,以及孕育和维持一个专业特定的知识和服务的意识形态等方面扮演关键的角色。近年来,虽然也成立了全国或区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生工作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会等专业团体,但是由于其成员多,是由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参加,对广大一线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以辅导员为主要参加和服务对象的全国或区域性的专业团体还没有出现,专业化的学术期刊也很缺乏。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实践

1.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和培养专业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服务者,更是学生做人处事的表率者。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作用是政治上的导向作用、学习上的督促作用、工作上的示范作用、生活上的帮助作用、交往中的协调作用等等。

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和履行职责所需的职业素质。必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想素质,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广博的知识架构,具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而且工作作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朝着加强自身修养、锤炼品格性情、培育道德情操的方面努力。

2.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利于专业化

目前,辅导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学校措施的保障。辅导员的在职培养应是专业化建设的重点,要依托有关机构加强学生工作有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培训。《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形成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由于职责的要求,需要解决学生思想成长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工作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就业指导技能,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

3.注重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利于专业化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往往被大量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所累,多数人不重视科学研究,认为科学研究是专职教师的事情,辅导员工作没有什么可研究的,缺乏科研意识,因此对很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是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措施。学校应采取措施鼓励辅导员开设与大学生发展辅导的相关课程,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强化辅导员科研意识,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会应增设学生工作的科研课题,鼓励和支持一线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的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术水平。

4.工作程序化有利于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个“干什么、何时干、如何干”的问题,工作程序化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需要。辅导员作为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组织学生上好政治理论课、支持学生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建立红色网站、适时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经常深入学生基层,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还有日常管理的任务包括:大学生的作息制度、请销假、教室寝室卫生、上课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期学年小结、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安全保卫、奖惩等。

辅导员工作具有周期性。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是一个大周期,每个学期是一个小周期,在这些周期中,有些工作是一次性,比如入学教育,有些是阶段性的,比如奖学金、贷款工作,有些是持续性的,比如学生公寓管理等;每项具体工作都有一个程序问题,比如贫困生工作,具体程序应包括:调查、摸清、分类,建档、选择方式救助以及适当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工作程序。

辅导员工作程序化,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有利于辅导员对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推动辅导员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1):44-45.

第7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手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扩招以来,高校学生数量每年大幅增加,大众化教育发展,高校更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学生工作队伍来支撑。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努力向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迈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选拔与培养上。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低,在职培训少

我国虽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在选拔辅导员时更多的是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而没有重视其学科专业背景,结果造成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低,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普遍缺乏。

大多数高校重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是对任职后的培养却很缺乏。以具体实务工作指导、老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交流为主的专题化、系统化的培训普遍缺乏。培训也多以学校为主,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而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没有形成,这不仅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也影响了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职业形象。

2.工作学习上。日常事务重,学术水平低,业务发展少

在实际工作中,一线的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学生教育、日常管理、助学服务、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党员发展、班团建设、干部培养、课外活动指导等多项职责,而且还承担相关多个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这种全能性的职责分配,使其陷入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中。多数辅导员对学生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处在经验管理状态,而论文写作也多停留在工作总结上,缺乏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理论性不强,学术水平较低。有观念认为辅导员年轻有利于和学生沟通,年龄大了容易产生“代沟”,因而常常把辅导员作为“临时职业”。辅导员队伍流动快,人员年轻,缺乏稳定性,成为各个高校的共同特征。由于不少辅导员对工作的职业认同度低,缺乏职业理想,从自身的前途出发,仅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职务晋升和升学、转行的跳板,学习深造也多与原来所学专业相关,造成所学非所用的尴尬局面。

3.组织发展上。专业组织、团体、学术期刊等相当缺乏

专业组织在保护和造就专业人员、保障客户和公众利益,以及孕育和维持一个专业特定的知识和服务的意识形态等方面扮演关键的角色。近年来,虽然也成立了全国或区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生工作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会等专业团体,但是由于其成员多,是由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参加,对广大一线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以辅导员为主要参加和服务对象的全国或区域性的专业团体还没有出现,专业化的学术期刊也很缺乏。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实践

1.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和培养专业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服务者,更是学生做人处事的表率者。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作用是政治上的导向作用、学习上的督促作用、工作上的示范作用、生活上的帮助作用、交往中的协调作用等等。

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和履行职责所需的职业素质。必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想素质,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广博的知识架构,具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而且工作作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朝着加强自身修养、锤炼品格性情、培育道德情操的方面努力。

2.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利于专业化

目前,辅导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学校措施的保障。辅导员的在职培养应是专业化建设的重点,要依托有关机构加强学生工作有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培训。《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形成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由于职责的要求,需要解决学生思想成长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工作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就业指导技能,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

3.注重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利于专业化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往往被大量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所累,多数人不重视科学研究,认为科学研究是专职教师的事情,辅导员工作没有什么可研究的,缺乏科研意识,因此对很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是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措施。学校应采取措施鼓励辅导员开设与大学生发展辅导的相关课程,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强化辅导员科研意识,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会应增设学生工作的科研课题,鼓励和支持一线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的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术水平。

4.工作程序化有利于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个“干什么、何时干、如何干”的问题,工作程序化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需要。辅导员作为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组织学生上好政治理论课、支持学生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建立红色网站、适时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经常深入学生基层,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还有日常管理的任务包括:大学生的作息制度、请销假、教室寝室卫生、上课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期学年小结、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安全保卫、奖惩等。

辅导员工作具有周期性。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是一个大周期,每个学期是一个小周期,在这些周期中,有些工作是一次性,比如入学教育,有些是阶段性的,比如奖学金、贷款工作,有些是持续性的,比如学生公寓管理等;每项具体工作都有一个程序问题,比如贫困生工作,具体程序应包括:调查、摸清、分类,建档、选择方式救助以及适当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工作程序。

辅导员工作程序化,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有利于辅导员对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推动辅导员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1):44-45.

第8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 评价体系 信念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工作,其评估内容繁杂,标准难以统一,我们大致可将其分为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和工作绩效三个方面。

1 辅导员素质评估

1.1 高尚的思想品德

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他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评估辅导员的思想品德,一要看他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否有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甘做人梯的精神;二要看他是否有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三要看他是否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1.2 坚定的教育信念

辅导员肩负着百年树人的艰难重任,必须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评估辅导员教育信念,一要看他是否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优点和才干,通过教育可以把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都教育好;二要看他是否像严父慈母,对每个学生都爱之、亲之、育之,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三要看他是否在工作中不畏艰难曲折,细致耐心的工作,通过顽强的工作,转化后进生的典型。

1.3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辅导员所面对的是一个“小社会”、“小群体”,要培育和驾驭这个“小群体”朝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评估管理能力,要看他是否善于组建一套健全的班级组织机构,选拔和培养一支机构合理、各有所长、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干部队伍,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二是看他是否善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三是看他是否善于根据班级情况,围绕教育目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富有吸引力的系列教育活动;四是看他能否具有根据情况变化迅速做出决定、采取措施、进行调控,能令行禁止、坚定地引导学生前进的能力。

1.4 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给人提出最正确、丰富的信息思维和语言,是实现信息的正确加工和信息最佳输出的工具。因此,观察力与表达能力是辅导员必备的素质之一,评估这两种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能“明察秋毫、高瞻远瞩”,观察到全班的情绪、动态及每个学生的言行表现,据以判断其内心活动,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二是要看他说服教育学生时,语言是否明确、中肯、简练、规范,表达是否形象、生动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1.5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辅导员接触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因此,他必须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评估这种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与各种性格类型的科任老师融洽相处,协调班级内部的教育力量;二是要能否经常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士联系和协作,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力量;三要看他是否能正确处理班级偶发事件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四是看他是否善于扮演各类角色,是否使自己对每一个学生都富有吸引力,成为班级的核心与旗帜,乐观、开朗、豁达,有自制力、顾全大局、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思维敏捷等心理品质对评估交往能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1.6 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学生多种兴趣与才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导员的直接指导与示范,年级愈低,这一特点愈明显。评估辅导员的兴趣与才能,一要看他是否一专多能,既是本学科的专家,又是其他学科知识的热烈追求者、探索者;二看他是否对文娱、体育、创造发明、科普制造等各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知识能力;三要看他是否性格开朗,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各种课余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 辅导员职责评估

2.1 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评估辅导员是否能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和班集体,一要看他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学习、身体、经历和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是否了解清楚;二要看他对班集体的思想、信念、舆论、士气、纪律、荣誉感、凝聚力和班级的传统作风是否有清楚了解;三是要看他对班级中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各群体之间的关系,班级中先进、中间、落后学生的分布情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能力、作风、威信和相互关系是否了如指掌。

2.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培养班集体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评估班集体的工作,一是看是否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为集体所接受、具有鼓动的力量、能推动班级不断前进的奋斗目标;二是能否挑选和培养具有威信、能起模范作用、工作积极主动、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机构合理的班级干部队伍;三是能否建立、健全学习小组、体育锻炼小组、寝室及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配备好有一定能力和积极性的小组长、课代表等基层干部;四是能否培养正确、有效的班级舆论,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优良班风;五是能否有计划地开展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各样、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2.3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是培养集体的必要条件。评估个别教育,一是看能否做好优秀的个别工作,树立典型,并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面,成为全班学习的榜样,推动班级前进的力量;二是能否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班里是否有后进生转化的典型事例,并不断巩固已经转化了的后进生,缩小后进面;三是能否做好偶发事件的处理,对闹课堂、争吵、斗殴、钱物失窃、损坏公物、不尊敬教师等偶发事件,能否及时、正确处理。

2.4 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辅导员的大量工作是日常管理,其它许多工作常体现于日常管理之中,年级愈低愈显突出。评估日常管理工作,一是能否严格执行学校与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全班各项工作具有条理性、规范性、坚持始终;二是能否与班干部、全班同学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和班会,及时总结情况,恰当指出优缺点,鼓舞士气,指引努力方向;三是看班上的每件事是否都有人管理,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某些环节脱节时,是否有人及时反映、解决;四是看是否每周有小结,每月有班干部会和班会,期中期末各有一次全面总结,小结和总结都应该具体、有针对性、有表扬和批评,带倾向性的问题应恰如其分的分析。

2.5 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班级工作是系统工程,要综合治理,协调者就是辅导员。评估辅导员工作的协调性,一要看经常性协调:即迅速、准确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办法,实现信息顺利交流;二要看定期协调,是否做到了帮助各方面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合理安排、妥善处理各种矛盾、而不损害任何一方面的积极性。

2.6 评定学生各项奖助学金、各项竞赛和优秀班、团干部

评估辅导员对评定学生奖助学金及评优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看给学生的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全面又有重点,能体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所能接受并受到教育,评估行为是否简单、明白,学生能够看懂,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二是看评定各类奖项是否有充分的群众基础,评定准确,评定过程和评定结果具有教育意义。

3 辅导员绩效评估

辅导员素质如何,工作优劣,最终表现在绩效上,所以,它是整个评估的落脚点。它可分为工作成绩和威信,班级工作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几方面。

3.1 工作成绩

班风班纪包括出勤率、卫生等,具体内容如下:①出勤率:上课及其他集体活动中迟到、早退、旷课、请假等情况。②违纪率:上课、早晚自习、教室、考试的纪律情况及校内外一切活动中的违纪事件。③评优、评奖情况:班、团优秀干部、各类竞赛中的单项奖、集体奖的人数、次数、奖励级别。

3.2 学生成绩

①各科学业的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②课外活动,如公益劳动、校外竞赛等活动形式、种类、参加人数、活动次数、取得的成绩等。

3.3 班主任威信

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有威信的教师受到学生敬服,威信也是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集中表现,要认真加以评估。评估辅导员的威信,首先要考虑其威信类型。威信有工作型、品德型、感情型、学术型和性格型等类型。威信类型不同对班级工作影响也不同,在评估时应区别对待。从班级工作角度加以考虑,评估时应:一看学生是否最信服,最愿意接近他,最听从他的教育;二看学校领导是否信任他,对他的班级工作最放心、放手;三看任课教师是否最愿意与之合作,并对他的班级工作感到满意。

3.4 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

辅导员本人的成绩应:一看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章篇数,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篇数;二看辅导员工作方面的论文篇数、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篇数;三看个人评优、评奖次数、名次及规格。根据上述辅导员工作评估内容,可确定下列较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辅导员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积极引导和激励全体辅导员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过程。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工作的优缺点,帮助有独创精神、工作卓有成效的辅导员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工作评估也是整个学校评估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搞好这一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雨.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03).

[2]金吉山,陈建龙.高校辅导员角色试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05).

[3]向莉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必要性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05).

第9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 评价体系 信念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工作,其评估内容繁杂,标准难以统一,我们大致可将其分为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和工作绩效三个方面。

1 辅导员素质评估

1.1 高尚的思想品德

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他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评估辅导员的思想品德,一要看他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否有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甘做人梯的精神;二要看他是否有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三要看他是否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1.2 坚定的教育信念

辅导员肩负着百年树人的艰难重任,必须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评估辅导员教育信念,一要看他是否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优点和才干,通过教育可以把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都教育好;二要看他是否像严父慈母,对每个学生都爱之、亲之、育之,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三要看他是否在工作中不畏艰难曲折,细致耐心的工作,通过顽强的工作,转化后进生的典型。

1.3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辅导员所面对的是一个“小社会”、“小群体”,要培育和驾驭这个“小群体”朝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评估管理能力,要看他是否善于组建一套健全的班级组织机构,选拔和培养一支机构合理、各有所长、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干部队伍,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二是看他是否善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三是看他是否善于根据班级情况,围绕教育目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富有吸引力的系列教育活动;四是看他能否具有根据情况变化迅速做出决定、采取措施、进行调控,能令行禁止、坚定地引导学生前进的能力。

1.4 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给人提出最正确、丰富的信息思维和语言,是实现信息的正确加工和信息最佳输出的工具。因此,观察力与表达能力是辅导员必备的素质之一,评估这两种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能“明察秋毫、高瞻远瞩”,观察到全班的情绪、动态及每个学生的言行表现,据以判断其内心活动,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二是要看他说服教育学生时,语言是否明确、中肯、简练、规范,表达是否形象、生动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1.5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辅导员接触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因此,他必须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评估这种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与各种性格类型的科任老师融洽相处,协调班级内部的教育力量;二是要能否经常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士联系和协作,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力量;三要看他是否能正确处理班级偶发事件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四是看他是否善于扮演各类角色,是否使自己对每一个学生都富有吸引力,成为班级的核心与旗帜,乐观、开朗、豁达,有自制力、顾全大局、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思维敏捷等心理品质对评估交往能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1.6 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学生多种兴趣与才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导员的直接指导与示范,年级愈低,这一特点愈明显。评估辅导员的兴趣与才能,一要看他是否一专多能,既是本学科的专家,又是其他学科知识的热烈追求者、探索者;二看他是否对文娱、体育、创造发明、科普制造等各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知识能力;三要看他是否性格开朗,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各种课余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 辅导员职责评估

2.1 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评估辅导员是否能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和班集体,一要看他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学习、身体、经历和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是否了解清楚;二要看他对班集体的思想、信念、舆论、士气、纪律、荣誉感、凝聚力和班级的传统作风是否有清楚了解;三是要看他对班级中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各群体之间的关系,班级中先进、中间、落后学生的分布情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能力、作风、威信和相互关系是否了如指掌。 转贴于

2.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培养班集体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评估班集体的工作,一是看是否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为集体所接受、具有鼓动的力量、能推动班级不断前进的奋斗目标;二是能否挑选和培养具有威信、能起模范作用、工作积极主动、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机构合理的班级干部队伍;三是能否建立、健全学习小组、体育锻炼小组、寝室及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配备好有一定能力和积极性的小组长、课代表等基层干部;四是能否培养正确、有效的班级舆论,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优良班风;五是能否有计划地开展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各样、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2.3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是培养集体的必要条件。评估个别教育,一是看能否做好优秀的个别工作,树立典型,并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面,成为全班学习的榜样,推动班级前进的力量;二是能否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班里是否有后进生转化的典型事例,并不断巩固已经转化了的后进生,缩小后进面;三是能否做好偶发事件的处理,对闹课堂、争吵、斗殴、钱物失窃、损坏公物、不尊敬教师等偶发事件,能否及时、正确处理。

2.4 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辅导员的大量工作是日常管理,其它许多工作常体现于日常管理之中,年级愈低愈显突出。评估日常管理工作,一是能否严格执行学校与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全班各项工作具有条理性、规范性、坚持始终;二是能否与班干部、全班同学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和班会,及时总结情况,恰当指出优缺点,鼓舞士气,指引努力方向;三是看班上的每件事是否都有人管理,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某些环节脱节时,是否有人及时反映、解决;四是看是否每周有小结,每月有班干部会和班会,期中期末各有一次全面总结,小结和总结都应该具体、有针对性、有表扬和批评,带倾向性的问题应恰如其分的分析。

2.5 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班级工作是系统工程,要综合治理,协调者就是辅导员。评估辅导员工作的协调性,一要看经常性协调:即迅速、准确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办法,实现信息顺利交流;二要看定期协调,是否做到了帮助各方面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合理安排、妥善处理各种矛盾、而不损害任何一方面的积极性。

2.6 评定学生各项奖助学金、各项竞赛和优秀班、团干部

评估辅导员对评定学生奖助学金及评优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看给学生的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全面又有重点,能体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所能接受并受到教育,评估行为是否简单、明白,学生能够看懂,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二是看评定各类奖项是否有充分的群众基础,评定准确,评定过程和评定结果具有教育意义。

3 辅导员绩效评估

辅导员素质如何,工作优劣,最终表现在绩效上,所以,它是整个评估的落脚点。它可分为工作成绩和威信,班级工作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几方面。

3.1 工作成绩

班风班纪包括出勤率、卫生等,具体内容如下:①出勤率:上课及其他集体活动中迟到、早退、旷课、请假等情况。②违纪率:上课、早晚自习、教室、考试的纪律情况及校内外一切活动中的违纪事件。③评优、评奖情况:班、团优秀干部、各类竞赛中的单项奖、集体奖的人数、次数、奖励级别。

3.2 学生成绩

①各科学业的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②课外活动,如公益劳动、校外竞赛等活动形式、种类、参加人数、活动次数、取得的成绩等。

3.3 班主任威信

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有威信的教师受到学生敬服,威信也是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集中表现,要认真加以评估。评估辅导员的威信,首先要考虑其威信类型。威信有工作型、品德型、感情型、学术型和性格型等类型。威信类型不同对班级工作影响也不同,在评估时应区别对待。从班级工作角度加以考虑,评估时应:一看学生是否最信服,最愿意接近他,最听从他的教育;二看学校领导是否信任他,对他的班级工作最放心、放手;三看任课教师是否最愿意与之合作,并对他的班级工作感到满意。 转贴于

3.4 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

辅导员本人的成绩应:一看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章篇数,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篇数;二看辅导员工作方面的论文篇数、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篇数;三看个人评优、评奖次数、名次及规格。根据上述辅导员工作评估内容,可确定下列较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辅导员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积极引导和激励全体辅导员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过程。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工作的优缺点,帮助有独创精神、工作卓有成效的辅导员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工作评估也是整个学校评估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搞好这一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雨.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03).

[2]金吉山,陈建龙.高校辅导员角色试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05).

[3]向莉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必要性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