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小学教育管理全文(5篇)

小学教育管理

第1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水平,也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以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社会的影响下,其不断进行改革。学校教育现在越来越被社会关注,发现并解决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小学教育的进步,也是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综合水平的体现。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部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在我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机制,目前这一机制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从而导致对教育的管理达不到理想效果,依然存在小学作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用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现象。

(二)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也各不相同。就我国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来说,两个地区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相同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存在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这些原因都导致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学水平存在不合理性。

(三)师资人群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有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小学教师的职业综合水平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0%。虽然这一数据也在不断变化,但是确实能够证明当前我国的小学教师的职业水平非常低,总体状况不佳。

(四)学校观念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小学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用这一固定的形式来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很明显存在着不公平。但是对于学校来说这也是判断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各种压力的作用下,学校不得不看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的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展。

(五)教育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种清晰的思路和长远的眼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学校的相关制度也是朝令夕改,缺乏固定性和统一性。对于学校的教学课程来说,不存在整体目标。学校也存在偏科的现象,普遍的把语、数、外当成管理的重点,对社会、自然和体育等学科的管理不够重视。这样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教师对一些科目的忽视,对这些科目的教学目标缺乏计划性的安排。小学学校的一些工作存在不协调和无序性,也是由于管理的不足引起的。

二、如何解决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一点措施是对我国小学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前提是对我国目前的小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况,落实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使小学生减轻负担,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点措施是:对农村以及山区等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的教育提起重视,重点进行扶持和改革,由于农村和山区的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不能落到实处,农村学生在全国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农村的小学教育应该作为重点改革对象;第三点措施是:提高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小学教育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小学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科学知识的义务,还具有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的责任,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

三、结论

第2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就教师本身来说,在教育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领导者,而且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模范和榜样,也就是说,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将对学生发展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树立管理意识之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所谓“言传身教”才是教师职能的本质特点,因此,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不能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例如: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自己却时常听讲电话,就会给学生不好的印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也容易遭到学生的抵触。而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专心授课,积极与学生互动,学生在投入听讲的同时,也就没心思再不遵守教师的管理了。

二、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学生与教师的亲密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程度和效率高低。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以保证教育管理的良性发展。对此,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的建立和气质的培养,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在得到学生认可的基础上,做到善于和学生交往,积极发掘学生的优点并进行发扬。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度对这样的教师产生信赖感,并愿意遵循教师的指导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学生更加优秀,对教育管理产生认可并积极响应。

三、改善教育管理方法

创设新颖的教育情景作为学生的过来人,教师应有所体会的是学生们普遍对长篇大论的枯燥说教感到反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注意引入新颖有趣的教育案例,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获益。例如:教师在对小学生规范进行强调时可以将不遵守规范要求、私自脱离学校管理的这种旷课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危害案例告诉学生,比如可能会遇到坏人而没有学校保护、发生交通以外或其他伤害等等。学生在了解这种不恰当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之后就会有所警觉,尽量避免该种行为的发生,教师的教育管理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鼓励学生的良性行为学生的良性行为如果受到鼓励就会得到强化,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还会进一步在学生之间传播,产生同化效应,进而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比如某个学生在学习《春晓》这一课时提前做了预习,不仅了解了诗人的相关写作背景,还能够把课文默写下来。对于学生的这种表现,教师应在课堂上予以高度表扬,并号召班里同学学习这种积极态度。同伴示范所产生的榜样效应比教师一味的说教所起到的效果要好得多,而教师对学生良性行为的表扬和鼓励也会使同学们的优良行为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鼓舞。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良好的行为基础对于加强教育管理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尊重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需要由于小学教育还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心理发展不成熟的特点。然而还应注意的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发展的起步阶段,具有相当高的可塑性。教师应把握好小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使其在学习初期能够产生学习热情,为其日后发展打下良好根基。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给予应有的尊重,不能强制学习,那样会产生反效果。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有极大的求认同的心理需要,对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知识领域,根据其最近发展区提出合适的问题,如学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月光会像霜?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见过的类似的物体还有哪些?这样,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获得鼓励和认同感的同时也产生了求知欲。

丰富教育环节,完善教育过程管理小学教育管理是由一系列的环节组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加强教育管理应该从各个教育环节分别着手。教育过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教学环节、活动环节、娱乐环节以及其他环节等等。这些环节可以结合利用,也各有其教育特点。就活动环节来说,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较为短暂但比较深刻。教师可以将教学与活动环节相结合,比如在做活动分水果时可以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小学生听,使其思考并做出行动,达到“在做中学、寓教于乐”的教育管理效果。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礼让、尊重他人,也对人际交往的礼仪和尊老爱幼的道德规范有了基本认知,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积极作用,也为和谐班集体的营造起到了积极影响,从而也有助于教师的教育管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为学生打造好教育基础,为学生日后接受高层教育铺路。加强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落实好小学教育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更新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打好基石。

作者:韩广存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大张楼镇临湖集小学

第二篇

一、要建立一个新的制度首先必须要有竞争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我先从布置教室入手。在新的环境内我们设立了《花儿朵朵开》的专栏,我将全班分为17个小组,把每个小组所有成员的相片贴在花朵上并固定,并且在调换坐位时也按照小组进行前后左右的大循环,其目的就是为了有利于小组学习。很快小组便建立起来了,每个小组就是一朵花,在每朵花中有四个花瓣,毎个花瓣代表着一个成员,将小组成员的相片贴在花蕊中间,当小组获胜时便给花瓣上贴上小红花。那具体该评比什么呢?这又是我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是课前三分钟说话,这是一项体现小组风彩的集体活动,能观察出小组凝聚力;还有值日情况和遵守纪律的情况,尤其是在自习课上的纪律,最后是小组日记评比。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对获胜组进行奖励,并将结果直接反映在《花儿朵朵开》之中。

工作刚开始进行,孩子们就表现出了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对于每一项学习任务,他们都去积极准备并认真完成。因为是按照小组来进行评比的,他们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关注小组其他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如果发现有做得不到位的情况,他们就像一个小老师去认真督促。而大家在互相督促、对照他人的同时,自身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九月底,我公布了第一次评比结果,上榜的人欢呼雀跃,榜上无名的人就比较沉默寡言了。为了鼓励他们,我找了一些学生谈了话,在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没想到这些小家伙还反过来安慰我,说他们一定会早日通过努力成为榜上的明星的,让我别担心!

二、在学习方面

我将我们班68个孩子分成17个小组,每4个孩子为一个花朵,在每个小组里,把班级里的学习,品德,综合方面好的孩子以每两个孩子带动两个再这方面能力相对能力差一些的孩子分为一个小组,让两个好的孩子对差一些的两个孩子在学习方面充分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学习,能充分发挥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心灵感应,用他们童真的心灵打动相对差一些的孩子让他们以最快得速度尽快成长起来,最终达到相互成长,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共同进步。时间以每星期为一个周期,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一晨会时间做上一个星期工作做汇报和总结,把这个星期所发生的事情和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小组长做汇报,并且写出他们对发生这些事情是怎么解决的,最终让大家来评比出这个星期最优秀的小组,给予这个小组一朵小花作为奖励,到学期末看哪个小组得的小花最多给予奖励,对于得小花较少的小组,给予他们分析不得小红花的原因,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能尽快的进步,最终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在卫生方面

由于我们每个小组只有4个孩子,而且今年我们班级的环境区是学校最重视的地方,也是孩子门课余时间最愿意去得地方,尤其是在这秋末冬来的这个季节里,树叶天天成群接队的光临,使这四个孩子更本无法按时完成卫生打扫,所以我把当天值日的四个孩子中表现最好的两个孩子当作组长移到下一周中,这样值日的孩子就有6个孩子,虽然表现好的孩子付出得多一些,但也能为自己小组赢得荣誉,最主要的是能很好的保证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如长廊,乒乓球桌始终环境优美干净,这既能体现出一个小组的合作能力,也能使孩子们养成热爱环境,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给孩子们酿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课余时间玩耍的好去处。

四、在纪律方面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天生就养成一种以我为主的生活方式,很难束缚自己,再加上今年我外出学习两次,纪律自然成为我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由于有认课老师孩子们还是很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但是在自习课上我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让每个小组的孩子都坐到一起,形成每组的三个孩子相互监督一个孩子,时刻保持在自习课上大家都能安安静静温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所以我加大奖赏力度,每天都选出再课堂上和自习课上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每人每天一朵小花,由于奖赏力度大为了避免孩子们拉拢接队,造成一种恶性竞争,每天都在公布表现最好的小组前,让每个小组的组长陈述当天自己小组的纪律情况,然后在由大家发言指证做出最后的决定,把表现最好的小组给公布出来,对课堂纪律表现不好的小组,我会亲自给他们讲解不遵守课堂纪律对大家的影响,即使在我外出学习时也一样,我让班长把我在外出学习时大家评比出表现最好的小组情况如实向我汇报,这样就能使我们班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自习时都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一个好的课堂纪律是大家把学习成果最大化的前提,有一个好的纪律能使孩子们明白生活中我们时刻都要为别人考虑,时刻都要明白利我利己利大家这个道理。

五、总结

第3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摘要:小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生为本,实行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得到诸多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小学教育管理更加崇尚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围绕小学教育管理这一中心论点,浅析了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解决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小学教育管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诸如教育观念、管理方式、教师素养未能及时改变提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小学教育管理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

1.教育观念陈旧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把课堂当做“一言堂”,向学生灌输知识,在教学中侧重讲解概念、知识点、答题方法等,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做教育教学的目标。对于听话、爱学习、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会充分认可;对于调皮、学习不积极、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则会否定他们,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管理缺乏民主

以往的小学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担任班级权威管理者的角色,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中实行制度化管理。这类教育管理方法,一般是班主任依据管理经验自行制订的,忽略了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和感受,缺乏民主,学生对这种管理方式认可度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与教师的沟通交流较少。

3.教师素养不足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外面世界十分期待的年龄阶段。随着教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师原本的教学理念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时展,与小学生接触到的新事物和新思想不能有效融合,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脱离时代,觉得跟教师有代沟。

二、解决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对策

1.转变教育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明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给学生讲解《我不能失信》这节课时,课文中对话部分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小话剧的方式,让一个学生读白,另外三个学生对话,分别扮演小宋庆龄、父亲和母亲,表演课文的内容,这种有趣的课堂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此期间,教师要做课堂进度的推进者和幕后引导者,及时跟学生沟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不能失信,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哪些道理?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树立“诚信”意识。

2.加强民主管理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加强民主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给学生一定的民主权利,鼓励学生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增强学生自身的存在感和被重视感,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可度和执行度。例如,新学期伊始,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与学生一起筹划班级管理制度,先分出几个大类,如班干部职责、学生课堂常规、班级卫生管理等,首先让每组选择一个发言人,每个组的成员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交给发言人,然后每位发言人跟同学们逐条介绍每位组员的建议,让大家举手表决,将支持人数统计出来。由于每位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想法和建议也会有所不同,按照这种方法,让学生听取每位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统计每条建议的支持人数,然后按支持人数从高到低排列,综合支持人数多的建议,制订为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学生以班级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订和监督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可度。

3.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自身教学综合水平的提高,是小学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业务素质,加强对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广博的知识储备能使教师的教育管理方法更丰富,让教育管理工作跟上时代步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和互联网及时关注教学方面的最新动态,了解小学生喜爱的事物,通过互联网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校情,邀请小学教育管理界的先进模范工作者开展教育管理心得交流,或者给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建设高水平、高素养的小学教育管理队伍。综上所述,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综合水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民主管理。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峰.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2]董丽梅.小学教育管理中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4(70):166.

[3]尚正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23.

作者:汪海清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晨光镇司城小学

第二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

摘要:小学是开启学生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管理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坚持以科学管理作为辅助,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因此,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及两者相结合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分析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望给予小学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人本主义;科学主义

所谓教育管理即学校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财力、物力、人力等多重功能协调控制教育系统,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实施管理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帮助学校在外树立高口碑形象,扩大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因此,分析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取向对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提高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成为人们生活领域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教育界人们充分意识到管理工作无论在什么组织机构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成为实施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小学教育管理走向全新领域的重点。所谓人本主义并非在20世纪形成的,其历史悠久。古希腊和罗马常常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对人开展教育,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和人文主义运动结合后形成人的价值。学校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程序、规则活动任务、目标并要以实现上述目标而相互联系、依赖的组织,其自身无法脱离管理活动。因此,要求小学教育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管理的最终价值为学生,只有树立人本思想,坚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转变以往的管理价值观,贯彻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思想,逐渐将呆板僵硬的应试教育体制过渡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方向。教师还要考虑和学生相关的利益与可能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虚心接受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的管理建议。此外,对于学校教育领导来说,要将教师、学生、家长等聚集在一起探讨各自的价值需求,争取满足各方,促使教师在教育育人中获得成长,学生能在接受教育中充实知识体系,实现共同发展。

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

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是小学管理近年来兴起的管理理念。在19世纪和20世纪,美国和德国的相关管理学家就分别创设了科学管理学科和社会科学组织理论,两者相同的目的都是强调组织的重要性。即在实施管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活动计划,完善组织体系,采用严谨的管理制度对整个过程进行约束,明确各方责任,从而提升管理效果。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将工作进行量化有利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可以说量化标准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作用重大,通过调查和统计教育管理工作能促使管理者在科学的数据辅助下制定可行性管理策略。此外,管理者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获得相对准确的量化资料后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政策,使学校中参与教育管理人员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合理分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为了避免教育管理单一化,可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管理中引入辩证法,进而实现灵活化管理。

三、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与科学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小学教育管理者的主要角色还是教师,之后才是领导者,所以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除了要灌输给学生知识,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自觉能力。当前小学生正处于信息化环境下,尤其部分学生也有了独立人格和思想,然而价值观和心理发育还尚未成熟,教师需积极接触互联网及社会上的现代信息经筛选后传递给学生,才能保证学生得到的信息是积极的,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情绪和心理,采用宽严并济的管理模式,密切关注学生品德和人文知识,教育时不可太过严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未来教育中以理服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管理者是相同的,但评估学生和教育就存有较大差异,其中家长会因为孩子是独生子而过度溺爱,放松管理。相反班主任会用理性的角度评价和管理学生,所以教育管理者要和家长深入交流,双方达成共识一起促进学生成长。总之,小学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良好的管理有利于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就需要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提高自身效率。但不能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过于机械化,应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实施人性化管理,同时也不能抛弃科学主义基础,因为人本主义只有在科学主义的基础上才更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规律,最后将两者结合进一步实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目标,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朝猛.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探讨[J].科学导报,2015(6):55-56.

[2]景广学.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探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1):55-56.

[3]张文学.浅析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

作者:汪光欣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晨光中心校

第三篇: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效能的对策

在新课改的深入与推动下,我国各个地区的小学教育管理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小学教育管理也有所提高。众所周知,小学教育管理所牵扯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并且在整体运作中难度比较大,在整个小学教育管理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并且存在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管理人员,则需要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智商过分重视,对素质教育有所忽略

现如今,虽然我国大力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在部分地区的小学阶段仍然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从社会各界的评价观念分析,很多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智商过分重视,对素质教育有所忽略,即便是重新规划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在这种条件约束下,很多敢于创新的教师无法施展拳脚,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并且也导致小学教育管理面临重大的阻碍。

(二)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不具备持续发展的特性

从整体角度分析,教育管理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是当前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随着小学新课改的深入与推广下,很多小学并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而是在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仍旧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这样一来不仅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所忽略,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整个教育管理工作中,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不具备持续性发展特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三)小学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现如今,在我国教育行业中教育硬件设施是决定素质教育开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主要的条件。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影响,我国部分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设施比较落后,在教学器材上呈现出老化现状,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甚至贫困地区的小学缺乏体育设施或者音乐设施,无法开展体育课程、音乐课程以及美术课程。

(四)小学教育管理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在信息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下,我国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辉煌的发展现状,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者的诸多要求会得到提升,对小学教育管理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管理者拥有高学位、高素质的人才比较少,并且很多学校在这一方面所投入的资金、精力也比较少,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小学教育管理队伍机制不健全,会出现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的发展现状。此外,对于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多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往往与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整合,这样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将管理层职工的主动意识进行遏制。

二、完善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要对策

根据对上文的分析与了解,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小学教育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小学教育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出诸多弊端与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新课改的认识与了解,于下文提出完善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积极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育管理人员,笔者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要想进一步发挥出素质教育的智能,加强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那么需积极加强素质教育。此外,在整个教育管理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利用学习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并且学校还要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有所重视,开展差异化教学,再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性格开展个性化教学,鼓励教育管理者能够从小学教育角度出发,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树立新课改的改革意识

要想进一步改善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要将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将新课改融入到教育管理之中,将民主化教育理念与小学教育管理融为一体。其二,要积极建设现代小学教育管理机制,将小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进行调动,实施责任负责制,从根本上做到权责统一以及责权分明。其三,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打造管理品牌效应,树立新课改的改革意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

(三)积极构建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合小学教育管理,一般而言,传统的教育评价体制主要以各种考试为主,在考察小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的考核有所忽略。而积极构建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并且也能够促使小学生实现自我学习。此外,笔者认为,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将教师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展现。

(四)积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4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但是,当前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没有弃掉以往的形式性管理、统一学习指导等教育方式,不重视学生个性方面的培养,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一味注重知识的强制灌输,不注重学生能否接受,更加不注重寻找适合小学生学习发展的模式等等。教师教学方式不够新颖,不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模式,由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二、新课程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改革方案

1.改善教育者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出现,要求教师要不断在之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学生身体上和心理上发展的方式,注重小学生思想的变化,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制定适应每个学生自身的教学计划,从而加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够正常发展的力度。学校也应结合时展现状,及时调整管理机制,定期邀请思想先进人物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提升教育,使教师及时看到自身不足,汲取经验知识。

2.从小学生自身出发,保护孩子的自主性

教育应该从小学生的本身出发,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他们在处理事情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升小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防止一味模仿其他同学,缺乏自己的主见,盲目追随的现象的出现。然后也要尊重学生本身的特征和特点的形成,由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转变,并激励学生增加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学习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水平。

3.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同,学生的习性、性格、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不同,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性由此表现,小学生也是一样。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小学生因材施教,并在教育教学中渐渐改善、逐步完成对小学生管理体制的建立。同时,增加施展个性、创新思维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互相交流的学习平台,并以正确的思想行为对他们作出引导,促其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此外,通过加设思想道德课和社会实践课,培养他们自主学习锻炼等方面的能力。

4.注重小学生心理变化,创造和谐环境

第5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1.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1967~1994年)

坦桑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以“国家发展”为核心,期望通过基础教育发展实现国家振兴。其政策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倡导教育为自力更生服务,责任由国家承担。1967年,尼雷尔总统提出把“为自力更生服务”作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的,强调教育与农村生活相结合,“在他看来,发展基础教育是坦桑尼亚摆脱愚昧,促进乡村进步的首选之路,应将发展教育视为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举措”。[2]1969年《教育法》规定将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权收归国有,使小学教育仅成为国家的责任。1974年政府通过决议,决定实施免费小学教育,并从1977年起强制施行小学义务教育,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并主要用于初等教育。

第二,强调政府社会共同管理,教育要面向生活。坦桑尼亚政府在加大政府办学力度的同时,实行基础教育管理权力分散化,强调地方政府的责任,推动地方政府、学校委员会与社区对小学施行共同管理。为实现教学语言民族化,“坦桑尼亚政府在第二个国民发展计划中提出将斯瓦希里语作为初等学校唯一的教学语言”。[3]为贯彻自力更生教育政策,“在初等学校课程中充实进了大量的农业科学,并要求学生参加更多的农业劳动”[4],将考试制度与师生的劳动评定相结合,“小学毕业生强调不再为升学做准备,而是要走向生活,教育部因此将小学入学年龄由5至6岁提高到7至8岁”。[5]

第三,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改革教育支付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坦桑尼亚经济萧条、财政拮据、教育经费不足,国家公立小学勉强度日。为走出困境,“政府在1984年11月制定《通向2000年的坦桑尼亚教育制度》,揭开了坦桑尼亚教育改革新的序幕,其中包含两项重要决定:一是取消对集体和私人办学的限制,二是逐步改变免费教育的做法”。[6]“1989年《社会优先行动计划》出台,指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性,提出教育经费应由中央政府负责逐步转向由地方和社区分担的政策。”[7]1992年11月,《关于21世纪坦桑尼亚教育政策改革的建议》提出小学教育经费分摊政策,并从当年起小学生开始缴纳学费。

2.后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1995~2011年)

坦桑尼亚政府不断深化社会改革、发展民族经济,并积极寻求国际社会援助,进入21世纪以来,该国小学教育获得了显著发展。坦桑尼亚政府在后社会主义时期的小学教育管理政策强调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政策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政策相继出台。坦桑尼亚政府于1995年2月出台《教育与培训政策》,“该法案在实现小学招生增加、公平准入、提高基础教育效益和扩大财政基础上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将教育和培训权进一步下放,支持和鼓励非政府组织、私人兴办教育事业,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8]《基础教育总体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基础教育发展目标,“政府将从2000年起向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免费小学教育,争取让80%的15岁学生读完小学”。[9]1996年政府在制定的《2025年远景发展规划》中指出:“必须重视基础教育发展,尽快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消除文盲现象,加强教育培训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各层次人才的需求。”[10]

第二,借助发展市场经济以寻求国际社会援助。在西方国家的督促下,坦桑尼亚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并于2000年1月制定《减贫战略计划》。“2001年11月获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后20年内获减30亿美元债务的支持,且减免债务主要用于教育、卫生、扶贫上”[11],为坦桑尼亚实行小学义务教育提供了保障。2001年7月,坦桑尼亚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推动了小学教育发展,“在施行义务教育第一年,适龄儿童净入学率就从2000年的57%上升到75%,到2003年1月达到88.5%;与此同时,到2003年坦桑尼亚大陆小学达到12981所,教学条件和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第三,制定教育发展计划以保障小学教育发展。坦桑尼亚教育与文化部在2001年出台《小学教育发展计划》(2002~2006年),“该计划强调对小学施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扩大资金来源、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保持率,关注招生数量、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利用率以及政策目标的落实;另外,中央政府大幅度下放权力以发挥地方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13]2006年,《小学教育发展计划》(2007~2011年)出台,“该计划在强调招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质量、教育供给、教育公平、体制完善以及政策规范”;[14]“对于教师的培训和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建立导师制以及教育督导机制”;[15]“其显著特点是在制定和实施的不同阶段,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管理;不同于第一阶段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第二阶段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16]进入后社会主义时期以来,坦桑尼亚政府的各项教育政策探索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小学教育的恢复与发展,给整个民族和国家带来了希望。然而,历经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的贫穷落后以及独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失败,以及较多的依赖于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导致坦桑尼亚当前的小学教育发展仍具有不稳定性,并且面临许多棘手问题,如教育经费不充足、教育公平难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慢、教师薪资福利难保障、教育供需矛盾突出、师资队伍培养不足等。

二、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之启示

自民族独立以来,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改革与发展历经挫折,但最终指导了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的深入发展,为该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市场经济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管理政策演变的梳理,总结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相对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管理政策制定与改革的重要启示。

首先,必须基于国情国力制定教育目标。在教育兴国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均衡考量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需求,将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制定与其国情国力相结合。在坦桑尼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过激的社会经济改革引发了小学教育发展的冒进,虽然在短时间内推动了该国小学教育的较大发展,但有限的教育资源承载着过重的负荷,终究未能使其小学教育实现从学生数量增长到教育质量提升的转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坦桑尼亚小学教育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姆卡帕总统执政后,基于坦桑尼亚国情开展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与改革,如《教育与培训政策》就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坦桑尼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量专业性技术人才,为坦桑尼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其次,必须基于国际环境制定教育政策。当前,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一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国力贫弱,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国的中小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审时度势,在充分考量本国国情的同时,还要考量到与本国联系密切的世界主要大国和国际社会组织的影响,做到趋利避害,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办学效益。在坦桑尼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即减少、甚至中断了对其援助,并对其实施全面的封锁政策,加上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原本就低,最终制约了其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都陷入了困境。相反,在1995年坦桑尼亚进行多党总统选举后,再次获得了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组织的援助,并在2001年争取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0亿美元的减债,从而为其实施小学义务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并为进一步促进坦桑尼亚其他各层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必须突显宏观调控下的教育管理参与。传统的教育管理强调管得严、管得周密、管得精确,如今的教育管理则更强调以合作和对话为核心的多元管理参与,尤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地方政权、社区和社会组织对其影响十分重要。目前,坦桑尼亚基础教育管理权力逐步下放,公民参与教育管理的愿望普遍增强,一方面为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体在小学教育决策和管理参与上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也对中央政府在教育上宏观调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此外,在教育管理权力下放及教育管理参与兴起的同时,处理好不同权力主体自身及其与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坦桑尼亚自完成民族独立以来,一贯强调小学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与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性。通过将小学教育管理权力逐步下放,不但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体的办学积极性,促使基层政府能够协同社会力量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小学教育问题,尤其表现在坦桑尼亚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多元社会力量的办学极大地促进了该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另外,社会主体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广泛参与,实现了对小学教育发展的全面监督,充分发挥了基层政府与各方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最终,教育管理参与力量的增强,促进了坦桑尼亚小学教育的发展,增强了该国政府对小学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