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

第1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精准服务;实证分析

近年来,教育部开启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并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价值追求。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开启了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并以此作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入场券,仅江苏省就评选了22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并在此基础上遴选了8所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产业条线,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开启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1-2]。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笔者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文献分析、特征比较和典型调研方法对农业高职教育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了农业高职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定位,最后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5个精准切入点,以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1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比较分析

2017年10月,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并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行全面部署[2]。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三农”领域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核心战略[3],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全面部署,也提出20字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村振兴战略是报告提出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并明确了党管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大原则,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来的五年工作规划任务(表1)。表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比较发现,除乡风文明之外,其余各项内容均为新的提法。其中,产业兴旺是产业发展水平的新要求,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生态宜居是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新提升,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各类规划建设,要在村容整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更加注重人的感受;治理有效是乡村治理目标的新导向,将乡村治理由简单的民主化管理提升为有效治理,更加务实和注重效果;生活富裕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标准,富裕与宽裕虽然仅仅一字之差,标准却大大提高(表2)。

2农业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精准定位

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让第一产业领域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果定位不准,高职教育将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以苏南五市为代表的农村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生态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园区化、农场化、电商化的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已成为苏南现代农业的新特征。转型升级后的新农业对新的农业加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农业技术措施、农业装备设施等“新农工、新农商、新农技、新农装”的需求更为迫切,也对高职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具有精准的定位,应按需求导向,扬长补短,整合内外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村庄振兴发展的智库和人才输送的基地,为村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培养人才,省、市、校共建最佳。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之所以定位于村庄振兴发展智库和人才输送基地,是因为以下特点:一是市县合作对象大多为名气较大的本科高校和大院大所,高职院校机会不多;二是有多年服务乡村一线经验,符合预期;三是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可以满足村庄振兴的实际需要;四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取得成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十大典型模式[5],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直接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阵地的一线村庄,才是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出路之所在,才能直接掌握乡村对振兴战略的最直接需求。

3农业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精准切入点

在报告的指引下,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建设进入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切入点。以具有110年办学历史且直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最佳路径:采用高职教育专业链对接乡村振兴产业链的精准服务模式,建立专门机构统筹实施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具体切入点如表3所示。

3.1切入点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报告提出,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十条(一)款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第十条(二)款提出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如何培养出能够扎根于农业农村的农业人才,是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6-8]。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在已有获得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2.0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苏南模式的基础上,推出更加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模式3.0版,全面按乡村振兴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及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重点是深入推进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以专业教学改革服务产业需求,以产业需求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性和原动力。

3.2切入点二:改革教师服务产业方式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十条(三)、(四)款提出,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2]。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应不断改进甚至颠覆现有为农服务和教师进企业锻炼方式,并改进科研岗管理办法。打破与乡村振兴要求不适应的惯例做法,率先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到县以下农业企业兼职、到乡村兼职创业的政策体系和实践样本,让一部分教授和有专长的专业教师成为去乡村挂职的村干部、到农企兼职的经理人、在乡村创业的新农民。

3.3切入点三:开展基于实践的政策研究中央一号文件第九条提出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2]。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采用系列专题形式组建专业性研究团队,重点以地方乡村为样本,开展乡村振兴的产业技术、政策理论、实践案例等相关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来自一线的决策支持、政策储备和政策供给。

3.4切入点四:开展乡村规划和咨询服务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二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2]。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由过去成功完成服务的团队负责人来牵头组建精英服务团队,对接各级政府,重点对接县、乡、村,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咨询、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咨询、乡村和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团队要做到宁缺毋滥。

3.5切入点五:开展产业体系特色服务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三、四条提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绿色发展[2]。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根据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依托学院优势专业,按照服务对象的产业体系,跨专业、跨部门组建特色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重点是针对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产业特点,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地组建花卉、蔬菜、稻麦、果树、设施、休闲观光、环境资源、乡村法律服务等核心团队,从全产业链角度组建服务团队,要让乡村产业能够产得出来、卖得出去,让乡村的产业体系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第2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根据市委安排,2018年9月11日至13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xx率领部分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相关部门同志,对xx市xx区、xx市、xx县、xx县、xx县5个区(市)县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大家现场感受到这些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这为我市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将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将考察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考察地做法与经验

xx市县市区“三农”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今日之成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历届党委、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全域规划,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科学决策、统筹推进,建立了服务xx市、四川乃至全国的“七大平台”。各县市区依据自身条件,创新举措、内联外引、聚力发展。其做法与经验:一是坚持以编制总体规划为统揽、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托,打破行政区划制定规划,纵横联合发展,做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放矢,所考察地在总规基础上,几乎都有多个可支撑当地阶段性发展的专项规划和配套项目实施方案;二是坚持与粮油、农经等传统产业和现有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一个区域自然资源、传统产业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引进新元素,才能让资源和产业焕发生机与活力,例如xx市道明竹艺村在立足原生态原风貌保护的基础上,将群众留下的林盘及旧民房,通过引入古今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融合性改造提升,让人耳目一新;三是坚持与创新创业和文化创意相结合,在广袤的农村,由政府建基地、搭平台,引领城市部分人到农村创新创业,将是另外一番天地,例如xx市在xx县、xx县分别建立的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茶韵临溪·陶艺小镇,引领了部分文化艺术家、爱好者到农村开展农业品牌创意、制作陶艺,成为新村民,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赋于了新内容;四是坚持与旅游和营销相结合,“农业+旅游+营销”是促进“三农”发展及增收致富的捷径,各地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例如xx县甘溪镇明月村不仅利用盛产茶叶优势,而且在茶园、雷竹、荷塘之间将乡村道路打造成旅游小道,将小院落打造成可供游人食宿的农家小客栈,并在村上建立游客中心,在互联网上建电商平台,推介乡村旅游特色。五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和抱团发展。政府不超越村社权限,引导不主导,村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引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农村以集体资产、农民以自有自产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

二、工作总体建议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加快“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坚持改革创新、政府与市场协同和农民互助合作,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推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紧盯“产业振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改、育、引、建、融”共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农业质量效益提升。“改”即加快探索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在推进产业连片发展规划、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基础上,运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农业共营制和“管委会+投资公司”运营模式,发展特色鲜明、要素聚集、链条完善、机制创新的现代农业园区,以提高整体实力;“育”即在巩固提升我市蔬菜、生猪、粮油等三大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林果、花卉苗木、中药材、兔业、水产等五大特色产业;“引”即引进适合本地种养殖的新品种、新项目、新技术,成片推广发展并形成产业;“建”即全产业链深度开发,围绕农产品开发进行研究与实践,建设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条;“融”即农业与旅游业双升级,以“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方式将其他产业融入农业,突出休闲农业品牌创意打造、市场营销及换档升级,增加农产品供给,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聚焦“人才振兴”,创新促进转变,内培外聚结合,努力打造一支乡村振兴的专业化队伍。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我们要做好“变”字文章,一变是把农民变为三产从业者。学习借鉴xx市做法,建立农村教育学院(校),既可以依托xx职中组建、也可以单独建设。农村教育学院(校)长年组织农民技术骨干、乡土人才及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现代农业生产、家庭农场、农家乐开办、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等知识,同时,由政府每年出资推选人才到川西林盘学院、xx农村党员教育学院以及其他相关高等院校培训,加强实践运用,推广成功经验,做到永久不停课、永远在实践、永续在探索,全面提升素质和技能,让广大农民成为一产、三产双向从业者。二变是把城镇各类人才变为新农民。要加大“正面引导”,注重“感情投资”,做到“政策倾斜”,聚焦企业管理、品牌运营、电子商务等农村亟需领域,推进新一轮城市人才下乡进村,引领农业农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着力夯实农村发展人才支撑、技术支撑。三变是把回乡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变为农业创业者。大力实施人才外聚工程,制定优惠及奖励政策,引导城镇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回归乡村、发展乡村、致富乡村,构建全域覆盖、城乡一体、均等服务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业创业就业人才职称评定、证照办理及就医就学养老等后顾之忧,让农村的创业就业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美丽舒心环境留住人。

(三)重视“文化振兴”,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一是集群发展文创产业。围绕李白文化深度发掘书画摄影艺术和李白诗意绣、太白奇石、太白根雕等优秀文化内涵,引领大师和高校学生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四大文化”创意培训与实践活动,设计制造适应市场的文创产品,推动太白文创产业园建设,同时,大力培育“文创+农村美食”“文创+农村休闲”等新业态,努力走上文创产业的集群发展之路。二是厚植文化自信。要充分挖掘、保护并利用好民间民俗文化,积极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倡导并举办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民俗文化节,推动李白长寿会、青林口高台戏以及翠屏山庙会等民间民俗文化生活化、产业化、国际化,进一步丰富农村优质文化供给,提高农村群众参与及文化鉴赏能力。三是涵养文明新风。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引领文化艺术和科技卫生人才服务“三农”;培养并引导有威望、有能力、有德行、有担当的新乡贤人才,带动村民形成与邻为善、守助相望的良好氛围;发挥村社区自治组织作用,加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及“四好村”“文明村镇”建设活动,巩固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良好局面。

(四)固守“生态振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全域推进“大美xx·宜居乡村”建设中提高幸福指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是重拳治理人居环境。持续实施环境治理“三大战役”,加强农村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粪便污水以及水系、土壤等面源污染深度治理,实施垃圾“村社分类收集、乡镇汇集运输、分区集中处置”;继续实施农村“三建五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加快重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的大美xx,让生态宜居走在前列。二是在保护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基本农田、山林、水系的保护与开发中,坚持适度打造,突出规划引领,以多种方式筹资修建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开展土地整理及地质灾害整治,夯实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三是实施农村全域景区打造。根据农村自然条件和民居风貌,打造富有乡村特色的小院落、小景点、小景区,如对长期无人居住的农村住房,可在群众自愿前提下由村社将使用权集中起来租赁,由投资方打造并建成乡村客栈,吸引城里人来居住并成为新村民。通过规划引领、林盘保护、院落打造和品牌打造及乡村旅游等,优化整合乡村资源,实现“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

(五)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增强内生动能。要把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坚决破除制约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依法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其他各类资源“三权分置”及确权登记颁证改革等工作;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布局,逐步推进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完善乡村振兴用地保障等机制;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建立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以资源入股和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集中使用权,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入投资开发商和农业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民,激活乡村沉睡资源,激发“三农”发展的动力活力。

(六)坚持政府与市场协同,化解资金和金融风险,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离不开“有为政府”的导向式支撑。要在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等作用基础上,坚持政府不“越位”,不过度进入。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应重点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方面倾斜;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农民自主参与产业发展和社会事务,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我们要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既坚持政府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又坚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政府职能过度扩张而挤压市场和村社正常功能的发挥,更不能以损害乡村社会自治组织的能力为代价,换取短期的振兴繁荣。

(七)坚持农民的互助合作,突出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农民是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但是,其单打独斗的“孤立式”发展毕竟能力有限,难以突破客观制约和抵御各类风险,因此,强化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组织支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为引领带动发展,在整合分散资源、处理各方冲突、平衡利益分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实施“权力下放、赋能于民”,不是要强化农民分散的“原子化”个体特征,关键是要充分运用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成果,通过构建和完善新的组织形态及利益纽带,卓有成效地将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力量。

三、近期工作建议

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精神以及《关于开展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四川省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要求,作为全省22个乡村振兴试点县的xx市,要尽快启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工作,创新制度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探索建立适应绵阳乃至全省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编制方法,为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积累经验。

(一)坚持多规合一,突出规划编制。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一是做好全域规划。当前和今后几个月的重任是编制《xx市域乡村振兴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工作,按照“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要求,坚持“多规合一”、绿色生态、城乡融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等原则和理念,统筹衔接并优化完善xx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新村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二是指导乡镇规划。指导乡镇、村(社区)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和建设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实现“一套蓝图、一套规划”。三是明确发展重点。在编制规划中,可借鉴xx市与我市均有山区、丘林、平原地貌相近的特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突出产业发展和全域旅游规划,宜在高山区重点发展牧业和山珍、药材等,丘区重点发展林果、养殖以及粮油种植等,平原区重点发展粮油和蔬菜、花卉种植等,依托我市现有的景点景区,利用农村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规划并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区域,做到串珠成线、连线成片,错位发展、连片发展,防止条块分割、各自为阵、同质化发展。

第3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根据主题教育计划安排,结合职责分工与工作实际,我确定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工作》的调研题目,如何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市科协作用,真正把服务“三农”工作做出成效,带着这样的问题,10日19日、20日,我和科普部部长先后到***、***等县区开展专题调研,采取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现场察看、问题剖析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问题与县科协、现代农业科普园、农业合作社、农村电商培训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到***扶贫村看望了帮扶对象,了解困难和需求。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要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协作为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引导科技资源走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勢,应该有所作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结合市科协工作职责,制定了《市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成立了市科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科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在2019年7月,市科协专门组织各县区科协系统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到***考察学习期间,市科协精心设计并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示范观摩活动,为下一步各县区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二是切实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市科协借助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契机,强化乡镇科协组织建设,明确要求乡镇设立专(兼)职科协主席,打通科技惠民助力乡村振兴组织通道“最后一公里”。

三是坚持开展科普惠农工作。以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整合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科普惠农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着力培育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推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阵地完善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加快推进农村“科普e站”建设和应用,将“科普中国”优质资源送达农民。

二、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竞争力弱。各县区都有部分农产品拥有一些品牌,如栾川的栾川印象,但由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真正有辐射效应的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产品宣传力度小。在产品质量上重视程度不够,考虑长远打响品牌的更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农业程底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迟缓,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现代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三)经营主体质不优。各县区都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但部分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发展资金短缺,贷款融资难,发展后劲不足,质量不优。

(四)技术支撑力量弱。基层农技队伍知识严重老化,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推广新技术的人才缺乏;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年龄普遍老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参加农村电商等新技术、新知识培训等积极性和接受能力较低。

三、几点思考

全市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重点工作,包括强化人才战略、搭建创新平台和集聚内外力量,统筹全市科协系统及各部门资源,促进人才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市科协将立足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实际,根据农村产业特色,引导学会、农技协发挥人才、技术、平台优势对口帮扶,搭建专家与广大农民沟通的桥梁,以培育发展农技协的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振兴。围绕各县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推广一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建好一个协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大力发展精品果业、绿色蔬菜、特色经作、现代养殖、休闲农业、加工物流等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种养殖基地。加速培育农村新兴特色产业,丰富农村新业态,提高现代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二)强化科普优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市科协将大力推进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以科普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推动科普力量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科普阵地建设,助推科普载体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好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普惠农服务站等作用,围绕科技培训、农技服务、就业指导、农村科普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基层集聚。

推动各县区科协制作科普图书、科普折页、科普挂图等科普资源,利用科协信息网络、新兴媒体开展扶贫政策和相关知识宣传。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中原云”在基层的落地应用,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科普信息化网络建设,丰富涉农科普内容,加快建设“科普e站”和科普大屏等科普基础设施。以“普及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倡导新生活”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健康文明生活”、“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传教育,提升广大群众科学素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不断厚植人才优势,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整合科协各渠道培训资源,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

统筹发挥科协自身优势和力量,开展“送智下乡”活动,发挥市县两级“百千万科普人才”队伍中涉农专家的优势,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提供产业规划、技术指导、技能培训、行业分析等服务。

第4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以蓬勃向上、克难攻坚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历史担当,以奋勇直前、不怕牺牲的战斗姿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要集中力量、有序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总体来讲,就是要围绕“九个必须”抓具体抓深入。

第一,必须结合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抓具体抓深入。

       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作出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产业振兴的要求;提出了“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等人才振兴的要求;提出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文化振兴的要求;

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生态振兴的要求;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等组织振兴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把的重要讲话与X实际结合起来抓具体抓深入,才能确保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则不违、政治路径不错。

第二,必须结合中央省市一系列乡村振兴文件要求抓具体抓深入。

一要坚持总体要求不偏离。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要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三要坚持目标任务不降低。国家提出了“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任务,这次全会也明确了2020年、2022年、2025年的分期目标任务,必须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奋力冲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懈怠、决不能有一毫一厘的降低标准。四要坚持政策支撑不掉链。要把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用活用足,找准产业的对接点、政策的对接点、资金的对接点、项目的对接点、空间的对接点,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政策、资金、项目和空间保障。

第三,必须结合“一城四基地”战略目标抓具体抓深入。

一要在助推一城四基地中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一城四基地”的核心和基础,我们要以产业振兴为打造贵州重点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和世界锌硒茶生产基地提供支撑;我们要以生态振兴为打造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家森林康养小城创造条件;我们要以人才振兴为打造“一城四基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要以一城四基地引领乡村振兴。“一城四基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引擎,要通过“一城四基地”的方向引领、项目支撑、政策捆绑来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第四,必须结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抓具体抓深入。

一要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要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成效和问题,找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十四五”规划中,要着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贯性和严肃性。

二要与国家省市规划相衔接。必须树立“一张图”“一盘棋”的思想,决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自成一套,既要立足X思考X,又要跳出X思考X,将X的乡村振兴融入全市、全省、全国的规划中去,找准X的定位,科学编制“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

三要与X的比较优势相衔接。X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就是绿色、生态、有机,要坚持把这些比较优势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全领域。在实施“三化”的过程中,要把“双有机”战略和3个“2+N”主导产业融进去,在实施“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的过程中,要把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摆进去。

第五,必须聚焦讲话、意见、清单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要深刻理解讲话明方向。继松书记的讲话目标明确、分析透彻、安排具体、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精准落实,做到一门心思抓到底,一个步子跟到底,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狠劲干到底。

二是要全面落实《意见》求实效。各级各部门必须对标《意见》提出的“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列出时间表、任务图、责任人,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扎实推进。

三是要快速转换清单抓落地。《意见》中拟定的X个项目清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着力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紧盯这X个项目转化为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将每个项目都分解到单位、分解到人,一个一个抓好落实,想尽千方百计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现实、都能发挥实效。

第六,必须聚焦城区、园区、景区、坝区“四区联动”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规划要联动。乡村振兴规划要与“四区”规划以及国土空间、重点产业、城镇、旅游等专项规划相互联动、相互衔接,确保步调一致、目标一致。

二是产业要联动。乡村与“四区”在产业上要联动发展,要坚持农工旅一体化、农商旅一体化、农城旅一体化、农康旅一体化,以实施“四引四变”和打造“三园一栈”为突破口,将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将农业与加工业、康养业、旅游业联动发展、互补发展,最终实现一二三产协调联动融合发展。

三是利益要联动。乡村与“四区”效益要同步提升,要聚焦坝区,做优一产,以坝夯农;要聚焦园区,做强二产,以工富农;要聚焦景区,做活三产,以旅强农;要聚焦城区,做大市场,以城带乡,实现发展成果互享、发展红利互惠。

四是政策要联动。乡村振兴与“四区平台”各项政策要深化融合、立体联动,纵向上务必要更快、更准、更稳地接好“天线”,紧密联动对接中央、省、市的相关政策;横向上务必要打通各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孤岛”,将支持“四区平台”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五是机制要联动。乡村振兴与“四区平台”建设要一体推进,要建立健全运行调度的联动机制、监督检查的联动机制、人才队伍的联动机制、资金保障的联动机制、宣传报道的联动机制、评估考核的联动机制,确保建设“四区平台”与推进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

第七,必须聚焦引资、融资、投资“三资破题”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招大引强。不断放大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农业“3+N”、工业“2+N”、三产“2+N”主导产业,精准发力、精准招商,为乡村振兴“造血”输氧。

二是围绕资源资产放大杠杆。要充分整合农村优质资源资产,盘活现有闲置资源资产,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撬动银行资金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添油”助力。

三是围绕短板与产业向上争资。紧盯政策导向、产业方向和短板弱项,精准谋划项目、主动对接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拉长主导产业长板,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第八,必须聚焦政治、经济、社会“三大引领”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发挥村级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主心骨”作用,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乡村振兴共商共建共享模式,确保乡村发展有人带、工作有人干。

二是发挥村级合作社“经济引领”作用。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四新一高”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村社合一”,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培育,舞活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让合作社发展有劲头,让村集体经济有龙头,让老百姓致富有看头。

三是发挥村民自治“社会引领”作用。要强化自治、德治、法治、礼治、智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特别要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的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第九,必须聚焦决策力、执行力、管控力、服务力“四力提升”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践行“六大思维”提高决策力。始终坚持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精准思维、底线思维来指导工作,统筹推进“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确保政治正确、法律正确、方法正确。

二是践行“五步工作法”提高执行力。始终坚持把一抓到底、紧追不舍作为抓落实的根本原则,认真践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确保有令则行、立说立行、有禁则止。

三是践行“县作风六条规定”提高管控力。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践行“县作风六条规定”要求,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政令畅通、风险可控、目标可达。

第5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党的以来,多次

就实施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乡村振兴,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

质,把握核心的要义,进一步增强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紧迫感。市委党校吴秀坤教授对全面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详细的讲解,杜学峰副校长就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和解读;加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认识,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生态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副产品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市委党校经

济管理研究室主任教授薛男,对农村改革政策综合解读,薛教授的讲解非常生动感人,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做了认真的讲解,对农村的村容村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

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充分遵守广大农民的意愿,调动广大农

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 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通过这次组织培训,使我了解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振兴,其突出重点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对此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往细里说就是按照主席要求振兴乡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

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此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振兴乡村的要求,积极工作,带领全村百姓早日走上致富路。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小镇xx经验等,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

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设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一、到声誉卓著、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二、聆听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的境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三、现场感受特色鲜明的美丽村镇建设,让我的视觉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四、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让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启发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根据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乡村振兴服务助理要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正值党的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平台要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第6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同志们: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盛动力系统的关键。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毅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柯岩街道农业农村占比较大,能否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是检验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的一个关键。党的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为今后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今天在这里,我再从三个方面,谈谈关于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问题。

第一,要为民办实事。要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富民作为最终落脚点,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建设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尊老爱幼的新农村;要加强活动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党员活动、居民议事、政策宣传、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和综合治理等多种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贴近群众,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第二,要优化队伍建设,为民促增收。我们要培养具有农村工作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提高班子专业素养,鼓励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锤炼,充实乡村一线干部队伍。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让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培养一大批职业“新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力军。

第7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在全面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我有幸参加了由南开大学组织的“乡村振兴战略”网络培训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系列讲座,联系到驻村脱贫攻坚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深深感到驻村帮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乡村振兴前景可观。下面,我结合实际,就乡村振兴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建设一个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党支部。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对农村各项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执行者,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才能做到对农村各项工作的统领,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基层建设的“主心骨”作用,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乡村振兴必将有序推进;支部带头挑担子、压责任,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规范,要多渠道多方位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引导他们当好团结带领群众创业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引导他们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实现乡村振兴要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抓起。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乡村受地理条件限制,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路、垃圾处理等方面仍是突出短板,成为制约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推进农村交通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充分融合。应围绕本地特色,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资源、产业、旅游开发性质的特色产业路,通过探索“乡村交通+电商快递”“乡村交通+特色产业”“乡村交通+旅游休闲”等模式,提升农村“造血功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强化乡、村内街巷道路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排水通畅、设施齐全的内部道路网络,为改水、改厕等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培育支柱产业,拓宽产销渠道。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引擎,也是“五位一体”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只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才能激活经济,吸引资本,繁荣乡村。只有结合自身资源,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有效快速发展,要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全力做好产业致富这篇大文章。要紧抓市场需求,帮助有志青年在广阔天地创业、创新。要通过新媒体、微信、微博、头条、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多渠道营销,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兴旺发达。

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对于解决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不啻是一个适宜的生产组织方式。但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和工具的机械化、现代化以及市场对于生产规模化、产供销的一体化的需求,小农经济模式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这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越之处便凸显出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把生产与市场,以及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较好地衔接起来、粘合起来,较好地解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诸多桎梏。在乡村振兴阶段,应该整顿现有专业合作社组织,充分发挥其纽带、带动、辐射作用,把更多的农民吸纳到共同致富的道路上。

第8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决策,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是亿万农民共同的奋斗。是每个行政村全体农民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

而中国农村的现实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即单干!实行包产到户以来,农民的生产全靠自己,村委会、乡政府从不过问,收农业税、农林特产税、村提留、乡统筹、计划生育罚款是基层政府的首要任务。层层加码,农民与村干部的关系非常紧张。国家取消农村税费后,干群关系才和谐了。收合疗、收养老保险、果树保险成为新时期农村干部的任务。农民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必须自己解决。有的问题,农民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农民根本不能解决。当农民的农产品、水果滞销,当农民的苹果每斤仅有几分钱时,多年来,无人过问!

乡村振兴提出已经几年了,在部分农村依然涛声依旧,没有一点动静。

因此,草民认为,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真真正正解决好乡村振兴与单干的矛盾!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县乡政府、村委会、村官必须彻底放弃以前的工作理念,把党中央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真真正正落实到实处。

众所周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乡村振兴就是实现全体农民的长期共同富裕。三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这个根本主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每个行政村,应真真正正建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应建立乡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每个县,应建立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把每户农民,真正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

关键是中国农村缺乏这样的带头人。造就千千万万吴仁宝式的带头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中国的村官队伍中,有的人个人致富有方,有的人捞才有方。如何把致富有方的村官,造就成能够振兴乡村的领头雁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为农村派遣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诸多途径,增强村官队伍的全面乡村振兴能力!

综上所述,真真正正解决好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各级政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任重道远。必须真真正正化大气力去完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

党的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领。唯有大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服务农民,方能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各地要利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依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培养造就人才,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激励年轻干部下沉基层,当好乡村振兴“勤务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村容村貌改观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应该看到,部分农村发展观念还较为落后,一些干部工作方法偏向保守,与新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迫切需要一批头脑灵活、思维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干部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要树立服务基层鲜明导向,激励引导年轻干部以广袤农村为考场,以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为考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出台激励保障措施,从经济待遇、办公条件、健康保险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层倾斜,让年轻干部在农村能扎根、有盼头。

挖掘乡土人才兴村活村,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乡土人人才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农村村情及农业生产规律,且大多身怀一技之长,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金种子”。要充分重视和用好乡土人才,改变过去乡土人才发展“不温不火”“任其自然”的局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在“全国十佳农民”“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遴选资助项目上予以倾斜,让“土专家”“田秀才”在资金政策支持下脱颖而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要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特别是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让乡土人才的理论实践知识与新时代接轨,迅速成长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引回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当好乡村振兴“突击队”。部分外出能人产业发展理念先进,创业有成,回乡兴办实业、带动群众致富有着资金、技术和理念上的优势。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质较好、报效家乡意愿较强的外出能人返乡,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有效填补部分贫困乡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等掣肘短板。要大力扶持回归能人领办创办新兴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项目,壮大支柱产业,有效激活集体经济。同时,要在政治经济待遇、政策支持、后勤服务等方面予以保障,为能人在村安心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各类人才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不负时代使命和人民期盼,在广袤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学习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把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

二、把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第9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农民享受现代化成果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对于这一新的目标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应如何发挥其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社会振兴及经济振兴。这属于广电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深刻认识和重视的问题,要紧跟时展潮流,因地制宜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实行有效措施,发挥有线电视网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1有线电视网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这对于有线电视网络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为“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而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服务的对象也正是“三农”,所以有线电视网络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时,要在综合分析乡村广电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三农”的客观实际,并将网络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目标立足于“三农”服务,捉住机遇和应对挑战,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18年实施了《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这对于有线电视网络而言,其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是符合该《意见》提出的发展要求,对于广电行业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有线电视网络的参与,能够有效提升基层服务及管理效率,并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乡村人民生活的智能化水平。有线电视网络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就是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要让广大农民看好电视和听好广播,而且要选得好、用得巧,以此更好地满足乡村日益增长的广电服务需求。有线电视网络的参与也能够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至农村千家万户中,让相关政策、信息及产品等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另外,广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及通信科技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有线电视网络发展,使得有线电视网络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及交互化,这样一来,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所具有的功能也逐渐强大。可见,有线电视网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必不可少的[2]。

2发挥有线电视网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建议

2.1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布局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给有线电视网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有线电视网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将乡村振兴纳入规划建设中,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国家乡村发展的要求和需求,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布局规划,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做好有线电视网络在乡村发展中的工作,同时要做好乡村发展中各项建设工作。比如,某县网络有限公司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抓住机遇,其立足于山村,并加强与县、乡、村三级政府的沟通协调,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项目中,承接了全县200多个行政村的“智慧党建”电子政务外网工程,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将自身融进去,发挥自身推动及引领作用,针对不同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差异性,切实加强统筹规划,资源有效整合,并站在构建“智慧广电+网络”的高度,脚踏实地地规划好和建设好有线电视网络布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2.2因地制宜,传输本地化内容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振兴也就没有乡村的振兴。有线电视网络作为文化振兴的重要媒介,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刻不容缓,也义不容辞。首先,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县级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其次,要将广播电视覆盖网络作为建设重点,采用有线微型传输等手段,让乡村广大群众能够看得到、听得到以及看好听好。尤其是对于贫困乡村有线电视网络战的建设,应积极提高有线覆盖率,并逐渐向数字化方向转化。最后,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需求和乡村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乡村服务内容,作为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公司,不仅要在业务上和服务上做到迅速、及时,同时要实现内容上的超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内容。比如:某县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为提高网络使用率,扩大网络覆盖面及网络有效接入率,在传输内容方面进行本地化,尤其是在“三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上纷纷进行了电视、宽带都能够接入业务,这给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因此,需要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单位在服务专业的基础上做到内容上的超越,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不断输送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内容。该县广播电视台依托有线电视网络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对节目制播设备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在节目内容上实现了创新,丰富节目内容,越来越多本土节目出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新增了许多有线电视网络客户,进而为促进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奠定基础。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

对于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单位而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时,应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夯实基础,实现传输网络光纤化,确保网络高效、便捷、稳定的同时,也要保证与本地多种智能终端有效对接,如监测传感器、户外大屏、治安监控等,通过与多种智能终端的有效对接,进而进行海量数据的传输及处理。近年来,农村建设发展不断推进,广大农民对于信息、通信、商务等现代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已经难以满足要求,所以需要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单位进一步完善基层设施建设,夯实基础的同时,对网络干线进行联网扩容,以此实现乡村网络干线的全覆盖。比如:某县有线网络公司参与了“全县政府视频会议系统”“矿山安监和计量系统”“智慧党建电子政务外网系统”等专项网络工程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农林场等进行了网络干线的联网扩容,实现了县到乡、乡到村有线电视网络光纤的接入,目前全县大部分行政村基本完成了光纤全覆盖,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传输网络光纤化工作。

2.4获取党委政府支持,保证资金充足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重要的工程,是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由于有线电视网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经营决策者而言,应积极寻求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获得政策倾斜及资金支持。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主要是因为起步较晚,加之投入资金较少,所以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对此,有线电视网络经营决策者要积极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获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以此保证资金充足,从而进行网络传输的改造、升级和优化,不断提升网络传输交互、监管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