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乡村促进法范文

乡村促进法全文(5篇)

乡村促进法

第1篇:乡村促进法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旅游扶贫

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表明党和国家对乡村人民、乡村经济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当前,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应结合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对传统农产品的转型升级。依托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深度开发,使村民可以将自己的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当中,享受更大收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打造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1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的重大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是为了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及相关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为330万家,收入总额约6200亿元,发展规模与速度与日俱增。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当地农村人口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使农民“手头有活干,日子有盼头”,真正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1.1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注入。

乡村拥有独特的乡村资源、自然纯朴的乡村风情,乡村旅游业是一个前景很好的行业,投资价值高。但因村民缺乏资金和科学管理,这一优势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外商的资金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2019年洪湖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比荆州市平均增速高8.3个百分点,居荆州市第1位。外来企业的加入不仅给当地带来了所需资金,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推动乡村旅游业长久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这一产业的发展还给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给农民自主创业或投资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全方位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1.2激活民间资本积极创业。

发展乡村旅游业,号称农民的“第三次创业”。2017年洪湖市累计接待各类游客5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和当地政府概括总结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创业就业典范,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工作。此外,有些返乡人员还带来了资金和先进管理技术,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释放了经济潜力,促进了乡村资金流动,如洪湖市乌林镇已发展家庭农场80余家,结合乌林旅游资源,延伸旅游消费,带动862户农户开展专业化种养殖,农户平均增收4700元。

1.3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

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了第一、二产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其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经营管理人员,也需要大量劳动力。餐饮住宿、观光游览、休闲购物等产业的创立发展,为农村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管男性女性,都可参与其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废田弃田”这些难题。大量农村人口投入其中,不仅实现了劳动力的就地安置转移,而且从业农民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升农村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符合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洪湖市乡村旅游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2.1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缺乏多样化。

时尚、个性、独特可以说是当今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但不同年龄段的人追求的“特色”又有所不同。所以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具多样化和层次化。洪湖市乡村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颇具规模的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瞿家湾革命纪念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著名景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类似古镇观光、温泉疗养、运动休闲等项目单一化、雷同化,也没有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特色,地方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品牌知名度较低;旅游产品缺乏多样化,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乡村旅游业还需不断发展,以期打造品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2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支持不到位。

乡村旅游业不是单纯的服务型产业,而是涉及吃、住、游、购的综合性产业,关联面广、从业人员多,涉及交通业、餐饮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因此需要多个产业合作共享,但目前洪湖市旅游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资源资金投入不足等。除此之外,洪湖市旅游业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与监管机构,资源信息不及时,没有完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分享的局面。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村只占全市的2%,这表明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还不够充分,政策支持不到位。

3实现洪湖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探究

3.1因地制宜打造地方文化特色。

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是洪湖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洪湖市地处长江与东荆河之间,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广阔的淡水湖泊、丰富的风土人情以及特色的民风民俗。新时代,非常重视“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倡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要充分落实“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洪湖市拥有良好的地理自然优势,如何利用其天然资源发展旅游,吸引消费者前来旅游,是洪湖市当前及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乡村旅游,不同的地区要根据自身拥有的地理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如:武林温泉小镇可以发展温泉疗养,建设特色小镇;瞿家湾可以发展森林民宿、游览休闲等;临湖小镇、小港汊湖可以突出河边垂钓、水上游玩;老湾回族乡可以发展民风民俗体验、村寨风苑观赏等项目。洪湖市乡村旅游业应不断升级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向着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2建立健全资金优惠政策体系。

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目的是使农民手头富起来,腰包鼓起来。因此,乡村旅游业的开发需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为目的,但由于存在城乡差距,洪湖市农民的收入依然不高。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不是一两个普通人可以实施起来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农民受此限制,开发者多为外来企业投资商。商人重利,长此以往,会对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了乡村旅游业的长久健康发展,政府必须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对外来开发商积极引导,加强规范。政府可通过建立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创业,推动银行及有关部门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问题。第一,政府可以将乡村旅游业纳入重点扶持领域,针对其资金空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给予长期重点扶持。第二,采取措施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对创业农民提供便利、优惠性措施,如对经营主体进行大额贷款时给予降息免息;对以担保代偿形式失败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形式的补偿;对创业成功的农民颁发荣誉,鼓励其继续奋斗。第三,政府应努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推动银行与乡村旅游业实现对接,使经营主体及时掌握税收、社保及工商部门信息,完善信息数据库。总之,政府应多方面多渠道开展旅游扶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孙轶.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3]王叶.山西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11):79~81,161.

[4]廖军华,李盈盈.以供给侧改革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J].世界农业,2016(10):71~76.

第2篇:乡村促进法范文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农业产业的支撑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从农业大国跃身为工业大国,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生活节奏加快,城市人口过于密集化,环境的污染,使越来越多的人群在旅游消费观发生改变。据数据调查,人们亲切自然,深入农村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农村广阔的土地、丰富的乡土文化以及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在市场需求下,以农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应运而生,形成了新时代的新兴农旅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对农业多功能拓展,促进农业经济生产、生态环境的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即1+2+3产业结合,将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融合,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最大化,形成新的产业体系。第一,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对乡村旅游理解比较局限、片面,认为乡村旅游只是农民开展的经济市场活动,即农民结合自身所拥有的土地,进行加工,比如改造为休闲娱乐庭院、种植经济作物,并结合当地资源进行经营,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家庭式经营方式,像常见的“农家乐”“家庭旅馆”。在过去,以我国普遍为主的农家乐等家庭经营方式在旅游刚兴起时,的确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随着人们对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过去的乡村经营模式条件局限,在管理上缺乏特色和创意,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导致休闲娱乐的消费者回头率较低。因此,打造休闲农业需要有效的实体农产业支撑,休闲农业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更加外延和扩大了农产业。第二,农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打造休闲农业的基础,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保障。农产业化发展中要求土地资源集中并形成规模经营,各类经济种植、畜牧业、生态环境打造呈规模性发展。利用产业链规模发展带来的集聚效应,再为乡村旅游规模发展提供生态产业、科技技术及服务的支撑。加强农产业的发展,进行招商引资,规划乡村旅游建设,为乡村进行资源、人力的培养,资源的引进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降低了经营成本。建设农村产业链生态园,配套完善的基础建设,改善乡村环境,吸引旅游投资者,为乡村旅游扩大经营范围。根据农产业自身条件,加大种植业和养殖业,培养大量农副产品,增加饮食文化,为乡村旅游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结合当地农产业结构,可延升本土文化,组织当地积极开创手工业,丰富本土文化,促进商贸发展,将乡村旅游聚中发展为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玩)一条龙产业链。第三,丰富的农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经济特色的农村风貌,也为乡村旅游保障了足量客源。乡村旅游的发展除了自然的乡村景观、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特色的农业资源等,还需要足量的客源支撑,没有持续客源的流入,再好的风光也要荒废。农产业的大量发展可吸引食品企业的入驻,生态食品企业本身就是一张名片,对乡村旅游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生态食品发展可带来良好的农业景观效应,吸引前来参观的旅游者,实质上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客源。

二、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展现乡村活力

第一,在休闲农业发展之前,乡村旅游资源主要依赖于乡村自然风光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经营模式相对传统。现代休闲农业应聚结多功能,将农业一、二、三产业结合起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中也处处体现着科技含量的农业技术,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让科技给新农业带来了惊喜,开拓创新了乡村旅游资源条件。第二,规范管理,提升水平。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定要高度重视饮食卫生、公共安全、服务质量、环境保护等公共设施。要制定行业标准、加强管理,餐饮食谱绿色卫生,种植业和养殖业按卫生许可标准清洁,保证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第三,加强农产业的物质丰富,呈多元化生态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观光特色,活跃乡村旅游的游赏氛围。首先,将乡村土地呈规模化、集中化改造,种植当时适宜的经济作物。规模化的产园种植可以美化乡村田园,带来良好的视觉感,添加旅游景点。另外,将种植经济发展为一、二、三产业模式,进行统一加工、包装、销售,利用旅游消费者口碑,进行推广宣传乡村旅游。根据本土条件,开放养殖业,增添动态乐趣,与游客形成互动,使休闲农业发展充分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第四,农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农副产品的丰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如果乡村旅游没有持续新元素的注入,也不能保证持续对游客的吸引力。休闲农业应建立高科技农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设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并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开展畜牧业,如奶牛和马群,让游客参与到农产品采摘、畜牧放养农业活动,充分调动游客的热情,参与到农事活动,体现农活乐趣。另外,建立农业科技园,请专家为游客讲解农业科技知识,让游客参与其中,对农产区的果蔬、茶卉等植物栽种讲解。我省是果蔬种植大省,其出产的梨、桃水分足,深受市场好评,应结合我市的地理结构,展开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在果蔬种植中,为游客提开放自已动手的场所,让游客参与到观果、品果、摘果、果实加工一系列工艺的乐趣。对游客开放畜牧业牧场,让游客和动物近距离接触,游客参与到喂养活动中,提高游客的动手能力。另外,根据当地盛产的农副业,形成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也为乡村旅游增添活力。

三、利用休闲农业拓展乡村旅游开发,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第一,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国务院下达的1号文件中特别强调的,打造休闲农业延升为乡村旅游,已成为成熟的产业链,带动相关的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将农村闲散劳动力聚结起来,带动经济效益。目前各地的农产业园区按照“产加销、游购娱”的模式发展,打造科技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田园旅游观光、餐饮文化,集“五位一体”的综合性现代休闲农业。这些农态园区在农业生产结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资源,服务于乡村旅游,稳稳锁定旅游客源,从而带动整个农村事业的发展,为农民经济收入打开渠道,增加农民就近就业的机会。第二,乡村为基础,地域适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选址应根据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保留自然特色和景观,再根据本地人文资源打造优美、内涵丰富的特色景观,满足游客的观赏要求。第三,突出文化,融入当地风土人性。休闲农业发展应充分发挥当地的乡村风土人性,民俗文化,使游客感受到与其他游地不一样的别样文化。结合游客需求,可将当地的文化活动进行整合,形成集体规模活动,让前来观光的游客参与其中。如云南傣族泼水节、西昌藏族火把节,都是利用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大型集团活动,让游客参与互动,玩得尽兴。

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农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改造,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一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给予保护。另外,对乡村基础建设进行完善,包括道路建设、住宿、餐饮、通讯、水电的完善,让休闲农业建设体现环境优美、科技农庄、生态农业的特点。改变过去农村的脏、乱、差不良卫生现象,使农村面貌发生质地的变化。休闲农业的农业种植环境改造,可通过菜园、果园、花园、林地、养殖场地进行防治污染,创造绿色景观,使产业园区随时保持清新、绿色的生态环境。在道路中多种植花卉和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达到减噪、滞尘的效果。休闲农业的发现推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使广大农民学习和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生产,学习了经营管理知识,提升了农民文化素养,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优美整洁的乡村环境、文明优良的乡风民俗,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可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五、讨论

第3篇:乡村促进法范文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新旧税收优惠政策的衔接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税收优惠政策。有6大类110项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税种,涵盖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涉农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地区创业就业活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加大扶贫捐赠等诸多方面。但由于进入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着新挑战,有些税收政策需要延续,有些税收政策需要终止,有些税收政策需要调整,新旧税收政策的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中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5大类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即支持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推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活力;推进涉农普惠金融服务;支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等。当然,支持乡村振兴的一些税收优惠与支持脱贫攻坚的一些税收优惠在诸多方面保持着一致性和连续性。这样,有利于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新旧税收优惠政策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

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政策机制

目前,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到《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再到《乡村振兴促进法》,搭建了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法治保障,也为出台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税收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一方面,及时把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依据法定程序上升为制度,构建新的税收政策体系,形成长期稳定的税收政策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税收政策支撑;另一方面,依据中央的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精神,完善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的相关内容,及时修订和完善已有的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出台新的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优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三、用好“政策工具”,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重要职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需充分利用好税收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和税务部门的服务。因此,各级税务部门一是要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自上而下、一把尺子、一个口径”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确保支持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以税惠农、以税助农、以税兴农,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以及溢出效应,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二是要坚持依法组织税费收入与落实减税降费措施两并重,进一步激发农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时调整一些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现行扶持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发展、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时长有限,支持乡村振兴的税收优惠期限需要适度延长,与乡村振兴战略期基本保持一致。

四、坚持“统筹谋划”,构建支持乡村振兴税收政策体系

就国家层面而言,一是可将税收法律、法规、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及地方制定出台的各层级、各类别、分散零星的政策措施本着完整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原则进行梳理、修改、增加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同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清单和操作流程,增加税收政策的透明度、简便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零打碎敲、政出多门和优惠政策变化快”导致执行中“外行看不懂,内行记不住”的现象。二是保持税收政策相对的稳定性。最低限度控制税收政策的变动频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三是建议在时机成熟时,依照法定程序,结合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支持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条例》或《税收支持乡村振兴实施办法》。就涉及领域而言,涵盖税收鼓励领域和限制领域;就具体内容而言,包含乡村产业发展税收政策体系、生态宜居税收政策体系、科技兴农税收政策体系、创业就业税收政策体系、人才聚农税收政策体系、新兴业态税收政策体系、文化繁荣税收政策体系、金融保险税收政策体系、提升消费税收政策体系、社会参与税收政策体系、城乡融合税收政策体系、税收征管服务政策体系等等。构建完备的税收政策体系,保持税收优惠政策的长期稳定性,让税收政策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刺激乡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就业、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应、引导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向乡村振兴聚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把握“四个原则”,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合力

第4篇:乡村促进法范文

民俗动画,让乡村公共文化“鲜活”起来。如作品《齐鲁民俗奇妙之旅》,该作品全面介绍山东省各乡村民俗风情文化。系“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项目规划为3部60集600分钟系列动画片及相关动漫衍生品开发。动画创作选取与山东各地最有地域代表性民俗文化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俗人物等内容为创作素材。其中,有介绍菏泽面塑、鄄城鲁锦、潍坊风筝、高密剪纸、嘉祥石雕等山东各地文化特产的内容;有介绍腊月忙年、春节年俗、元宵花灯、寒食、清明等节庆习俗的内容;也有胡集书会、小章竹马、聊斋俚曲、山东唢呐等民间文艺表演的内容;还有介绍煎饼卷大葱、胶东鲅鱼水饺、济南泉水宴等各地特色美食的内容。该作品融知识性、艺术性、教育与观赏性于一体,体现了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景动画,让乡村公共文化“健康”起来。如作品《绿绿星球》,该作品以果树、蔬菜为主角,是关注气候变化、探寻环境保护的大型科幻科普动画片。《绿绿星球》动画片共100集1600分钟,由《绿绿家族》《绿绿奇缘》《绿绿战队》《绿绿卫士》4部分组成。作品主要讲述了由西西、兜兜、卜卜、骄骄、美美5人组成的绿绿家族作为星球的守卫者,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勇敢、善良和创造力,保卫了星球的故事。整部动画片采用三维技术制作而成,包含300个以上果蔬类动漫卡通人物及原创IP。其中,“绿娃娃”IP形象从儿童视角讲述环保理念,致力于农业农村绿色、健康融合发展,重点赋能果蔬类农产品并为其打造“国潮”产品、“网红”产品、“文创”产品,为创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模式、助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普动画,让乡村公共文化“开阔”起来。如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任务,策划制作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宣传动漫,讲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村民老李”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宣传动漫力求在普及政策知识的同时,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理念深入人心,动员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另外,动漫普法“黔妹妹”IP形象(由贵州省妇女联合会打造)深谙《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治教育及家风、家训等乡村“善治”教育;动漫宣讲“永小宁”IP形象(由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宣传部打造)深谙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乡村政策讲解……。科普动画已经深入乡村生活的各个角落,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头戏”。

第5篇:乡村促进法范文

民俗动画,让乡村公共文化“鲜活”起来。如作品《齐鲁民俗奇妙之旅》,该作品全面介绍山东省各乡村民俗风情文化。系“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项目规划为3部60集600分钟系列动画片及相关动漫衍生品开发。动画创作选取与山东各地最有地域代表性民俗文化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俗人物等内容为创作素材。其中,有介绍菏泽面塑、鄄城鲁锦、潍坊风筝、高密剪纸、嘉祥石雕等山东各地文化特产的内容;有介绍腊月忙年、春节年俗、元宵花灯、寒食、清明等节庆习俗的内容;也有胡集书会、小章竹马、聊斋俚曲、山东唢呐等民间文艺表演的内容;还有介绍煎饼卷大葱、胶东鲅鱼水饺、济南泉水宴等各地特色美食的内容。该作品融知识性、艺术性、教育与观赏性于一体,体现了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景动画,让乡村公共文化“健康”起来。如作品《绿绿星球》,该作品以果树、蔬菜为主角,是关注气候变化、探寻环境保护的大型科幻科普动画片。《绿绿星球》动画片共100集1600分钟,由《绿绿家族》《绿绿奇缘》《绿绿战队》《绿绿卫士》4部分组成。作品主要讲述了由西西、兜兜、卜卜、骄骄、美美5人组成的绿绿家族作为星球的守卫者,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勇敢、善良和创造力,保卫了星球的故事。整部动画片采用三维技术制作而成,包含300个以上果蔬类动漫卡通人物及原创IP。其中,“绿娃娃”IP形象从儿童视角讲述环保理念,致力于农业农村绿色、健康融合发展,重点赋能果蔬类农产品并为其打造“国潮”产品、“网红”产品、“文创”产品,为创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模式、助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普动画,让乡村公共文化“开阔”起来。如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任务,策划制作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宣传动漫,讲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村民老李”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宣传动漫力求在普及政策知识的同时,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理念深入人心,动员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另外,动漫普法“黔妹妹”IP形象(由贵州省妇女联合会打造)深谙《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治教育及家风、家训等乡村“善治”教育;动漫宣讲“永小宁”IP形象(由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宣传部打造)深谙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乡村政策讲解……。科普动画已经深入乡村生活的各个角落,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