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乡村旅游概论范文

乡村旅游概论全文(5篇)

乡村旅游概论

第1篇:乡村旅游概论范文

乡村旅游规划尽管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要协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旅游经济而忽略生态保护。打造具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乡村旅游基地不是纯粹的开发农村天然的自然景观环境,而是在专业性的旅游管理建设中,做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乡村旅游概论》立足新时代乡村旅游建设内容,从乡村旅游概念、起源发展、资源要素、旅游营销与管理等诸多角度,全面论述了乡村旅游规划所涉及的建设性内容。该书专业性十分突出,编者从旅游管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入手,结合当下乡村旅游规划的现状,对乡村旅游战略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乡村旅游规划重在开发与利用,即开发乡村地区独有的自然景观,将其打造为具有浓厚乡村文化氛围的旅游景点,以及利用乡村地区天然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自然美学格调的乡村旅游风景景区。乡村旅游开发重在“造景”,造景是旅游景点规划的重点,乡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农业产业,将其打造为具有乡村质朴美感的景区是乡村旅游规划的正确方向。如山林可以打造为林木景点,加入凉亭建设和山林楼梯建设;水果、植物培养产业可以打造为果园、花卉观赏景点。农业产业旅游规划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农业产业一方面是根据乡村地区独有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和水源条件进行农业种植,因而产业自带旅游绿化造景,可以吸引游客的到来。与此同时,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发展能够促进农业产品的营销,如乡村樱花园景区规划,在樱花盛开当季宣传樱花观赏景区的开放,在樱桃成熟季节又以采摘樱桃、售卖樱桃为樱桃园旅游规划目的,促进旅游观赏和采摘营销的联合管理。

现代乡村旅游虽然以开发和利用主要内容,但是整体的旅游规划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促进乡村生态文明的发展。乡村旅游部署中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表现为旅游开发的保护和相关生态文明法制法规的制约,现代工业化背景之下,城市地区许多原有的自然地带严重受到破坏,乡村经济的发展尽管十分紧迫,但是不能盲目地开发,旅游开发重在保护与利用,如果乡村旅游规划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质朴与天然,那么乡村旅游景区也不会受到游客的青睐。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之下促进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生态建设和文明建设。生态建设一方面指乡村环境的优化,通过乡村房屋美化、交通道路修葺、环境净化以及绿化带建设来优化乡村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则指的是资源的保护。近年来对于乡村经济的开发越来越频繁,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很大程度上已经受到了破坏,包括天然煤矿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对乡村传统质朴气韵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农村原本自然之美的保存。乡村文明建设指的是乡村居民自我行为思想的优化,整体上表现为对居住环境的文明保护和自身思想文化的建设。

乡村旅游规划在生态建设中需要做到保护,在文明建设中则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乡村旅游业尽管需要进行产业的营销发展,但旅游背后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单方面通过大规模的生产与营销来达到。旅游规划究其根本是一种以观赏游玩性为主的产业,乡村地区旅游业之所以吸引诸多游客,正在于其身上所具备的天然美感,如果乡村旅游规划没有做到生态保护,不仅会破坏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还是降低乡村地区的旅游价值。在文明建设方面,乡村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环境的文明优化和农民的文明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的法律法规所起到的制约作用和旅游产业对农民思想的启发。乡村旅游建设受到政府性的协助,在所有的旅游产业中,旅游项目要保护旅游地区的环境优美和文明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美化程度,由于旅游业的规划,农民对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先进的发展策略,加上旅游法规的制约,会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第2篇:乡村旅游概论范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形势;机遇;功能定位;措施

湖北竹山竹山县位于鄂西北秦巴山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生态和文化已经成为竹山县旅游资源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依托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在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政府带动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300余家建设乡村旅游景点20余处涌现出了总兵安罗家坡喻家塔龙井太和观音沟桃源百里河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30.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8亿元分别占全县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的75.24%和64.17%乡村旅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5930人占全县脱贫总人数的25.7%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强大后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力点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的金钥匙[1]

1准确研判形势抢抓机遇谋划发展

1.1准确研判形势

提升使命感当前城乡居民游绿水青山冶寻快乐老家冶忆游子乡愁冶已成为消费时尚2005年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冶的科学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的升华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冶的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全面冶实现五位一体冶是十三五冶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2016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扩展农业附加功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新方向开启了生态农业的新征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要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实践证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扩展冶的趋势

1.2全面深化认识

增强紧迫感时至今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观念的转变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和由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带来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城镇居民到乡村养眼洗肺解乏去累冶的兴趣更为浓厚休闲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并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方式当前处于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攻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各地以相应的速度和规模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迈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应始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冶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1.3抢抓历史机遇

落实责任感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农业部门坚持发展休闲旅游为关键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休闲农业的体验功能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各地特色生态资源推进城乡统筹规划一体化作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有力抓手促进农产品变商品民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增加农民的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收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

2紧密结合实际

突出功能精准定位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休闲旅游业发展功能转变发展思想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特色突出示范引领依托现有资源深度挖掘潜能充分激活要素夯实发展根基强化规范管理实现共享多赢

2.1立足现有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融合发展针对不同区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在避免同质化的前提下实行网格划分在现有营销模式的基础上予以试点性的改善配置名贵苗木区盆景区根雕区亲子团圆家庭冤教育认领区休闲体验区科普教育区健康养生区网上阳台及庭院区后花园冤生态果园区等从扩展功能满足需求入手按最小单位的数量株冤或面积m2冤实地现场购买或认领实行就地培育与管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动态传输生长状态及美丽景致实行线上浏览与品赏使消费者坐在家里或办公室就能随时随地观赏与品鉴清晨或闲暇之余打开手机或电脑就如同亲身置于庭院或阳台根据物候期或季节变换现场观察欣赏或采摘体验也可以指令由现场培育员进行销售物流或馈赠把购买者或认领者纳入主体所有者使其在体验享受的同时更大程度地参与营销与管护同时搜集地域的人文故事与文化传承充分体现历史厚重感和文化乡土味广泛吸纳各类人员和不同要素不断提升现代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2.2突出特色打造

深度挖掘潜能推进业态功能多样化着力打造一区一色一村一品冶突出功能定位推进园区+旅游冶模式通过美化山水田园创办休闲旅游节建设休闲农庄等给市民带来更好的身心享受推进园区+教育冶模式开展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业游学等满足市民亲身参与农事活动学习农业知识的需求推进园区+文化冶模式充分发挥物质与非物质特色资源优势如地方传承故事美丽村景小桥流水洁净村庄秀色美景农家饭菜顺畅交通游乐健身冤展现农耕文明和文化特色推进园区+康养冶模式延伸养生养老健身运动功能感受田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

3深度挖掘潜能

多措并举推进落实十二五冶以来为顺应城乡居民休闲消费快速增长的需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完善扶持政策规范行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培育知名品牌

3.1以点带线促面

示范推进产业发展集聚化在适度推进业态功能多样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地现有资源和声誉相互连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既创建自己的点又吸纳带动其他的线形成串珠成线串线成面冶的规模效应例如西部旅游线把施洋纪念馆猕猴桃产业园谭家河垂钓区圣水生态茶叶园喻家塔蓝莓产业园宝丰东河休闲旅游区串联成片多层次多维度挖掘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以及创意创新创造业态形成产业融合体

3.2引导多方参与

示范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团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产业带引入新元素冶休闲旅游项目开发以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为主提高创业人员和农民的参与度鼓励互助合作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知名人士当地农民采取入股联办合作股份等多种形式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如擂鼓镇枣园村以擂县为轴划分功能区对农田房屋水利等设施统筹规划合力打造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生态景观

3.3多渠道筹集资金

推进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生态有机农产品和休闲旅游需求旺盛不断有创业创新资金等社会资本的投入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形成全方位的金融生态体系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资金足投产快使用方便逐渐步入投资合作兼并重组连锁运营的新阶段一是整合财政资金县委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二是撬动金融资金担保机构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多种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拓宽抵押担保范围三是带动社会资金社会资本利用PPP众筹互联网+冶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不断涌入把资金用在补短板以及产业提档升级上

3.4加强引导管理

示范推进经营服务规范化新形势下区别于过去农民一家一户经营农家乐冶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不断加强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其有序规范可持续发展一是规划引导积极推进多样化规范化发展将休闲农业开发囊括到城乡统筹发展系统中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构筑产业特色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二是人才培育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从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服务接待教育解说实用人才三是示范带动加大对已认定的2个湖北旅游名镇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湖北旅游名村1条湖北旅游名街等的动态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8]

4结语

休闲农业乡村游望山看水忆乡愁冶产业的深入发展以及新业态的功能拓展结合区域优势科学规划统筹布局顺势而为推进绿色发展方式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实践成果

5参考文献

[1]史亚军秦远好.休闲农业概论[M].北京院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郭焕成孙艺惠任国柱等.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8104453-461.

[3]高英英.东港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展望[J].基层农技推广20175259-61.

[4]李梅苗润连.北京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院以昌平区流村镇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06-208.

[5]郭哲.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思考[J].戏剧之家20172367-71.

[6]马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J].南方农业201751.

[7]杨锐.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山东省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冤201761-4.

第3篇:乡村旅游概论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旅游专业;模式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种渗透和结合的模式

近年来,创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这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引入创业教育表现为两种模式:一是表现为在高年级开设一个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或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或讲座,由于创业教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如此多的信息,这种“急就章”、“临时抱佛脚”的创业教育不仅难以激起创业的激情,而且还适得其反,使学生对创业行为产生了畏惧心理,教育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二是为了要突出创业教育,一些学校片面地强调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宽基础,活模块”,安排选修课程时漫无边际的增加了诸如创业指导、商业管理、资金筹划、经济法基础、团队建设等课程,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单纯追求上了多少相关课程,选修了多少学分的创业教育,让学生在短短几年的校内学习中,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专业外的知识,挤占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放松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没有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支持,创业活动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本文认为,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接受完专业教育以后,才能进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之间具有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的关系。创业教育从目标到内容逐步递进、逐级上升的体系特征,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要求,完全可以结合和渗透到现有的专业教育体系中去。因此,从实践上,我们可以考虑构建以多种专业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模式,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方面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新体系。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同步养成,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中级人才。

二、旅游专业的多载体创业教育模式

(一)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的旅游专业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这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教学不仅指创业教育一门课程,而应该涉及到所有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将创业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创业模拟活动提供材料和范例,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以创业意识的培养为例。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创业活动起着动力、走向、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尤其是对还没有经历过职场体验的在校学生来说,创业似乎是件十分遥远的事情,对其创业意识的培养更是任重道远,应该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抓起。在旅游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旅游概论》的教学中,笔者就有目的的在教学中融入旅游业的创业案例。通过教学,学生逐步改变了过去认为创业是精英才子的行为,而非普通从业人员选择的错误观念,认识到原来创业不是科技研究与技术发明,旅游创业就在身边,在培养创业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旅游专业创业教育。创业应该属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许多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理念过于理想化,想从事导游方向工作的学生,理想创业目标就是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旅行社,想在酒店行业发展的而学生,理想创业目标就是开设一家餐厅或者酒店,这些未经细化和分阶段的目标,离学生具体实际过高过远,学生一旦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很容易就选择放弃;还有许多学生仅仅看到毕业后将从旅游行业的基层干起,当一名普通的服务人员,传菜、做房、迎宾、接待、带团,和当自己的老板相去甚远,就认为学旅游专业没有前途,没有认识到创业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才能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对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的喜好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以自主创业为落脚点,为学生设计了几种职业生涯规划。有的学生想建立自己的家庭旅馆,那么他通过规划方案,就知道要迈出创业这一步,首先要到酒店实习、工作,前厅部的工作可以与不同客户接触,熟悉预订、接待、沟通、结账等各项服务技能,客房部的工作则可以培养熟练的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技能,为以后自己独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的学生梦想拥有自己的餐厅,那就必修从餐厅的服务人员做起,逐步成长为基层管理人员,熟悉了餐饮事业运转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后才能开始创业。(三)以校内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旅游专业创业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还应该通过广泛开展的各种校园活动,把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进去,如班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同时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开展创业专题活动,结合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创业能力是指能够实现创业目标的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带有创新特征的核心能力。创业能力至少包括专业知识、社交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三个方面。这里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社交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则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作为旅游行业的创业者,必须了解旅游市场需求,了解竞争对手,做好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选择经营项目,懂成本核算、资金筹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实践。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与福清旅游局、福建康力士连锁超市合作开设福清好货专卖店,拥有耗资40万元装修的旅游专业西餐厅,以此为依托,旅游专业设计了实验酒吧专题创业活动,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参与其中,设置了领班岗、收银岗、促销岗、服务岗、清洁岗以及采购岗等不同工作岗位,采取教师指导、学生于周末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运作。这一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报名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就将这些学生分为三个团队进行轮换,根据经营的业绩每个学期评出一个“金牌创业团队”。在西餐厅经营实践中,学生参加了经营运作的全过程:选择经营项目、采购、制定销售计划、安排促销活动、人力调配、成本核算与控制、评估成果。西餐厅所有事务均要求学生自行安排,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兴趣极高,他们不但利用了大量课余时间进行经营准备,还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了专业课教学的课堂上进行讨论,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在对客服务时,因为面对的是真正的顾客,压力较大,所以他们的实际操作也特别认真。在分工过程中,由于轮流进行,因此等于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所有科目综合于一体,如餐饮管理、食品知识、餐厅服务、酒店礼仪、社交公关、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等等,均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了渗透,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合作、协调、思考、创新、解决问题、待人接物等,有了极大的提高。(四)以校外实训环节为载体的旅游专业创业教育。除了校内的实践环节外,创业教育还可以通过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来达到培养创业能力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在每年的寒、暑假去实习,在这既是假期又是旅游旺季的时间里到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单位实习,并实行岗位轮换;另一方面实行“3+1”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最后一个学年能进行顶岗实习,直接进入旅游行业的服务岗位。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创业的一个热点。通过调研,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旅游专业确定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和本地乡村旅游企业“云中部落”合作,进行有特色的旅游专业创业教育。以乡村旅游校外实训活动为载体的旅游专业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对乡村旅游这一模式消费体验甚多,经营实践知之甚少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组织开设了“乡村旅游与管理”的专题讲座,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类型,乡村旅游客房与餐饮服务的主要要求,乡村旅游如何从生产、生话、节日、民俗和娱乐等方面组织旅游者开展活动等知识;二是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带领学生深入乡村旅游基地参观考察,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活动创意比赛、成功案例分析对比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创业思想的健康发展;三是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理不规范、特色不明显,品位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与“云中部落”中的经营实体进行深入探讨,从营业环境布置和统一服饰入手,逐步实现乡村旅游运营的规范管理,达到提升品牌和服务档次的最终目的。通过乡村旅游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旅游专业的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能够亲身体会到旅游创业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些都为他们将来走上创业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结束语

要把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需要结合专业教学与专业师资力量进行创业教育。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学校的创业教师大多由思政课老师承担,由于受知识结构的限制,创业的知识往往与专业知识脱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创业教育可以安排受过创业教育培训的专业教师来上,在授课时,就能把本专业在社会诸多职业中的地位、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创业必需技能,作详细介绍,使学生得到专业性的创业教育。应用型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围绕社会需求、职业技能和创业素质三大主体,进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才能使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竑.构建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2).

[2]李海平,沈晨仕等.高职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研究——以湖州“农家乐”旅游为载体[J].教育与职业,2006(24).

[3]谢雨萍.关于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

[4]张日恒.从NFTE创业教育谈职教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09(1).

第4篇:乡村旅游概论范文

[关键词]乡村研学;研学旅行;产品设计;雄安新区白洋淀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产品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研学旅行产品设计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产品单一、主题模糊、旅研错位等诸多问题,导致研学旅行实际效果与教育初衷未能吻合。乡村研学作为研学旅行产品中的重要类型,起着乡土教育、科学教育和生活教育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入探索,以此来提升乡村研学旅行产品的质量,规范乡村研学旅行市场化运作,为相关机构开设乡村研学旅行课程提供参考依据。理论探讨后,本文还以雄安新区水乡白洋淀为例,对乡村旅行产品设计关键进行了案例分析。

1乡村研学产品设计要点

1.1规范化乡村研学旅行目标

研学旅行本身兼具教育功能与休闲属性,是跨学科、跨区域、跨行业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乡村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须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一是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要统筹协调与乡村研学旅行相关行业发展的规范性,完善政策,调动各行业的积极性。二是要创新乡村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在深入掌握乡村研学旅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成熟案例,从资源梳理、产品创意、体制机制等方面对乡村研学旅行进行全面创新,形成符合本土特征的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的独特模式。三是要制定研学旅行行业标准。规范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的各个环节,制定出涵盖研学旅行实施全过程、符合各方主体需求的乡村研学旅行行业标准,打造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实施的完善体系。

1.2特色化乡村研学旅行产品

乡村研学产品的开发,一方面要根据目标客群的需求,打造符合不同群体特征的乡村研学线路。在乡村研学产品类型的选择上,以乡村特色资源为主导,重视对区域文化的再现,可借鉴国外相较成熟的以知识科普为主的乡村博物馆模式、以体验考察为主的开心农场模式、以自然观赏为主的森林探险模式、乡村休闲娱乐模式以及农业创意节庆模式等。另一方面,乡村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要符合研学主体特征的教育性。研学旅行相较于其他的旅游活动,其本质是教育。乡村研学旅行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设计上要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要考虑乡村研学产品自身的安全性、实践性、体验性、目标与研学资源的适切性。

1.3专业化乡村研学旅行服务

乡村研学旅行要规范服务管理,深化研学旅行内涵,不断延伸研学旅行产业链。一是要不断完善研学旅行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基础,乡村研学旅行在基础设施的打造上,可考虑与研学主题的相关性,与研学基地景观的协调性,为研学参与者带来沉浸式氛围营造。二是要组建乡村研学旅行专业化人才队伍。组建专业化的研学旅行人才队伍不仅仅是乡村研学旅行提高规范化运作的有效手段,更是拓宽旅游从业者的就业渠道,为研学参与者提供高质量研学产品的保障。专业的乡村研学队伍更要加强对研学导师、研学活动组织者、研学线路设计者等的培养。三是树立乡村研学旅行品牌化形象。乡村研学旅行要以规范的运作、创新的营销手段、高效的管理不断向研学旅行品牌化发展,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案例分析:雄安新区水乡白洋淀乡村研学旅行

2.1白洋淀研学资源分析

水乡白洋淀隶属于雄安新区,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白洋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北之肾。具备开展研学旅行的丰富资源。一是白洋淀拥有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各具特色的动植物群落,是各类水生动植物的天然博物馆。同时,作为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在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白洋淀自然景观优美。芦苇纵横交错,园内的荷花占地136hm2,品种集天下之大成。三是白洋淀丰富的红色研学资源。既有嘎子村、白洋淀纪念馆等历史遗存,也有《小兵张嘎》、《荷花淀》等物质文化作品。四是白洋淀独特的民俗风情。放荷灯、捕鱼、白洋淀菜肴等深受欢迎。

2.2白洋淀乡村研学产品现状分析

白洋淀具有丰富的生态、自然、人文、红色类型的研学旅行资源,开展乡村研学旅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白洋淀当前的研学旅行开发仅限于红色资源参观,景区游览,品尝渔家饭菜等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产品,缺乏生态、自然、红色等系统研学产品。通过实地调研与网上查询,检索到7种不同主题的白洋淀红色教育研学产品(见表1)。总体来说,白洋淀目前开展的研学旅行线路较单一,多是与周围红色教育基地的串联;研学产品的设计未能很好的突出研学旅行的教育性,既缺乏与课程内容的深度结合,也没有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目标。多是一般旅游产品与研学的简单嫁接,研学效果有待评估。研学地点主要集中在雁翎队纪念馆、白洋淀文化苑、荷花大观园等;组织形式以参观教学、体验教学为主。实施方式上仍停留在观光旅游表层,没有满足研学主体探索式、沉浸式学习的需求。

3雄安新区水乡白洋淀乡村研学产品设计

3.1水乡白洋淀乡村研学产品开发分类

根据白洋淀的研学资源属性以及参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研学产品的分类,白洋淀研学产品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励志拓展型:白洋淀现有的研学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红色教育类,以参观历史遗存为主。白洋淀应在现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的研学主体的知识结构,从教育目标、内容选择、组织方式上打造符合各学龄阶段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化产品。同时,还可注重区分自身与周边红色教育景区的不同,将本区域的特色红色文化如影视形象小兵张嘎、雁翎队的故事以更加鲜活、更易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独居特色的白洋淀乡村研学产品。(2)自然观赏型:白洋淀河淀相接、芦苇荡漾、荷花别样,形成了独具风情的水域风光。白洋淀在开展自然观赏型乡村研学产品时,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参观游览。一方面,要注重研学内容与所学语文、科学、生物课程的结合,研学前要进行知识梳理、提炼,研学中要发挥研学导师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关注研学主体的反馈,研学后要进行及时总结评估。(3)知识科普型:依托白洋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群落、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可开展生态、地理科普类研学旅行,形成生态保护基地。培养研学主体的实践能力、区域认识理论,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达到运用综合思维去认识地理、生态环境的目的。设计中将所见与所学密切联系起来,及时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4)体验考察型:白洋淀可将独特的民俗文化与人文景观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利用渔家空闲房屋或现有渔家乐建立白洋淀民俗文化风情基地。在满足研学旅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如做一日渔民,泛舟白洋淀、放荷灯、品白洋淀水乡菜肴、观白洋淀民俗演出等系列体验活动。

3.2水乡白洋淀乡村研学产品开发建议

3.2.1整合白洋淀研学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白洋淀拥有丰富的乡村研学旅行资源,但当今研学产品类型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究其原因,白洋淀在研学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缺乏对研学旅行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有效利用。在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初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优势研学资源,遴选出突出区域特色、满足研学旅行实施原则的优质研学资源(如红色文化、生态研学资源),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整合研学资源。并树立研学旅行品牌意识,统筹开发白洋淀乡村研学旅行资源。

3.2.2分主题设计精品研学路线,精心运作管理。白洋淀目前研学路线内容单一,特色不突出。白洋淀精品研学线路的设计,应与学校形成合力。在突出白洋淀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设计出内容上相互补充的研学主题,形式上灵活有趣,符合各个学龄阶段需求特征的层次化、精品化研学线路。白洋淀内容设计可参考以下步骤:研学前明确研学目标,实现研学资源勘察与设计,完成研学旅行课程手册的编写;研学中以研学导师的教学安排与学习安排为核心,精心运作;研学后完成研学成果的加工、展示与评定,并最终形成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线路。

3.2.3组件专业化研学队伍,注重效果评价。专业的研学旅行队伍是影响研学旅行发展的关键要素。白洋淀应在现有旅游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吸纳人才,组建一只专业化研学团队,实现从研学产品开发、营销、实施的独立运作体系。在此过程中,加强对研学导师团队的培养,定期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升研学导师的专业化水准。在研学旅行的全过程中,建立科学的研学教学评价,加强对研学导师的教学方式、效果等的评定。白洋淀还要注重吸纳具有教育背景的教师,共同完成研学团队的建设。

4乡村研学旅行产品设计要点总结

通过对理论及案例地白洋淀的研学旅行产品研究,我们发现高品质的研学旅行产品设计要点,一是要有清晰的研学目标,通过对服务对象知识结构的了解,制定教育性目标,将旅和研有机结合,既要利用原有的旅游产品又要避免与原有的旅游产品重复;二是要有系统的资源整合,对乡村旅游地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设计乡土特色研学产品,并形成自有品牌;三是要有过硬的师资和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研学导师的引领作用,严格研学过程管理和研学后效果评价,通过反馈,不断修正和提升产品质量,成为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辅助形式。

[参考文献]

[1]黄丽,吴肖淮.海南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9(36):201-202.

[2]彭其斌.研学旅行课程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

第5篇:乡村旅游概论范文

关键词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1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旅游业成为江西重要支柱产业。江西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旅游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江西各高校为顺应“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需求纷纷强化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并积极探讨各自特色的培养体系。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村文化多样,生态优势明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也最有条件开展生态旅游的业态和研究。行业领域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专业要求逐步提高,加强旅游管理本科创新创业教学已成为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江西农业大学作为江西重点高校和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既有鲜明的农林特色,又有雄厚的农林学科基础,为江西乃至全国培养独具农林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

1.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专业课程考试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居多,学生上课就是记笔记、记重点,理论教学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实践教学技术水平又不行,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培养其创新精神,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1.3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非常严峻,去基层旅游企业当服务员,大部分学生又不愿意,在就业中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自主创业(如自己经营民宿、旅游购物商店、旅游俱乐部、旅游网络营销等)成为许多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专业就业指导方向,为其提供462019年/第15期/5月(下)新的道路,让学生在当今社会形式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职场和社会。因此,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立,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缓解了就业压力。

2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改的路径

2.1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和以农林为特色的旅游专业课程

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于2002年开办,2012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点,2013年通过与婺源茶校合作办学的机制开设了旅游管理(茶文化与休闲旅游方向)。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率,学校不仅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毕业实习等课程,其中,就业指导课程2019年起从原有的“7+1”教学模式调整成“6+2”教学模式,6次课堂教学,2次实践课(包括校友企业进课堂和参加大型校园招聘会)。与其他农林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较大不同,江西农业大学旅游专业很多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农林、创新创业”的特色。

2.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在旅游业迅速发展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对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按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学校雷同、实践实验平台欠缺等问题,因此,我校在充分发挥农林院校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情况,利用自身的区域特色,以校内外基地为依托,社会服务和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具体如下:(1)增设实践课程。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与公共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在校内3年时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累计1年时间,在旅游企业和实践基地完成。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个学期开设了2周的综合教学实习,形成了五大模块(包括休闲模块、旅游业模块、旅游文化模块、规划管理模块、康乐养生模块)教学实习,大四有为期6个月的旅游专业综合实习和创新创业与第二课堂实践,其中分布景区、茶文化相关企业以及酒店、旅行社等。(2)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从2010年至今,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旅游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校内教学基地的建设,把江西农业大学校友楼、校史馆、标本馆作为专业的实习场所,并建有近60平方米的茶艺室,近40平方米的餐饮客房实验室,近70平方米的旅游综合实验室。近5年学科逐步建立了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旅游研究中心和南昌市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为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定期邀请旅游企业家举办学术报告,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及时了解旅游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开阔眼界,丰富知识。(3)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和各类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旅游协会、校礼仪队、大学生茶艺社、大学生花卉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比如面向对导游工作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群体,安排他们去车站接待新生并在车上沿途介绍南昌概况和校园概况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院举办的导游之星大赛及省内外各类旅游大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以赛促教的教学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落到实处,使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加强。在课程实训中,还组织学生到南昌市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旅游景点参观,在此过程中掌握旅游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旅游企业营销策略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

2.3加强创新创业互联网技术应用

“旅游+互联网”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让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还开设旅游信息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CAD制图、智慧旅游、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旅游等课程。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教育,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顺应新时展的需要,为学生创业提供扎实基础件。

3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教学的实施要点

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学校自身优势,结合旅游课程特点,从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1三点一线开展教学

“三点”是指课程要在课堂、课下(校内实践基地)、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三个空间完成,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课下学生按结成的小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一线”是指学生在景区学习后回到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回顾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接收程度进行针对化教学,老师针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点评,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循环,培养学生旅游专业职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多样化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运用到旅游生态学、导游业务、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江西旅游相关案例讲授理论知识;二是让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模拟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程将乡村旅游这章教学目标设计成:“认识乡村旅游”、“介绍自己家乡乡村旅游资源概况”、“体验一次乡村旅游活动”,课堂讲授时以真实案例导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旅游市场营销中讲到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时,可以以乡村旅游古村落景区、现代观光农业园、民宿等为例,来分析它们各自的市场定位,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2)形象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有真实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例如,对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进行导游讲解,可在实验室内墙上可事先挂好关于导游带团全过程和要求,实验室课桌上摆放扩音器、旅游帽、导游旗、导游证、各种票据、旅游合同等,利用多媒体录像播放婺源景区概况。教师可随手指点以物示意,直观易懂,形象生动。(3)模拟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如讲解《模拟导游》中“导游带团”一节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导游、游客、酒店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等,模拟一个完整带团过程,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在《餐饮与客房管理》的“农家乐摆台”教学中,将学生带到餐厅,通过示范摆台的步骤和标准来教学生如何摆台,如何接待客人,为客人服务,融入乡村生态氛围;从而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4)分组讨论法。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旅游领域热点话题,如:“黄金周旅游生态利弊”、“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等,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教师主持,学生讨论,讨论时授课教师旁听之后作点评。教师在讲授其他基础课程时,也要有所侧重,加大论述农林生态旅游及创新创业的内容比例,如在讲述酒店管理时,着重对“农家乐”餐厅、民宿经营特点进行介绍;在讲述“旅游规划与开发”时,侧重研究“现代观光农业园的构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等内容。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农林院校的“生态创业美”

运用摄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雨课堂、慕课及翻转课堂教学等方式,使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提高教学效果。在利用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实例教学,便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地理学”、“康乐养生管理”、“园林概论”等课程的教学,用多媒体教学形象更逼真,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学活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积极鼓励和要求每一位本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如导游证、饭店服务技能、茶艺师等证书)和相关技能大赛,提高全面素质,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3.4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核,不能用传统的闭卷答题形式,应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比如,鼓励学生通过调查报告、项目策划、演讲赛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导游业务”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可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从导游讲解能力、导游规范服务能力、旅游接待中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及学生自身的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规范进行考核。在实践考核方面,还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比如旅游企业招聘、旅游市场营销调研、导游带团、计调业务、旅游景区影响策划、景区产品开发等,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信心。

3.5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