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

第1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专业;专业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25-03

专业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高职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模具专业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则是其中的特色所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我院学生参加省内及全国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也获得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初期的实训模式

最初的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是学科系统式的,结合专业理论课而开设,是专业理论课的辅教学环节。实训内容侧重于对加工设备的了解及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钳工实训(2~3周)。以“手锤的制作”为载体,通过划线、锯割、锉削、抛光、钻孔、攻丝、铆接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职业技能。(2)普通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普通机床的加工操作实训,以简单的回转体、六面体零件的加工为项目任务,主要使学生了解普通机床的功用与使用方法,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3)数控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数控车与数控铣,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数控机床操作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施中,上述实训方式重在对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出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模式。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这种模式对于高职学生是否合适则有待商榷。另外,这种实训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内容方面,着眼于基础性和通用性,并非专用于模具专业,也用于机械类其他各专业,实训效果对于各专业来说其实都是不够理想的。但从学院总体考虑,其通用性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较节省教学成本,且实训安排及其实施均较为便利,所以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发展后的实训模式

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目前在各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实训模式属于基础实训与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毕业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生产一线岗位上工作,最理想的是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如果专业实训能够根据各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按照劳动部门统一制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考评颁证,学生毕业时即可直接凭证上岗。基于这种理念,要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这一目标,专业实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而这种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项目设置的增加。专业实训项目安排应该与职业岗位对接,即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安排技能训练项目。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来看,模具专业毕业生初期就业超过八成以上集中在模具制造类岗位,包括模具钳工、普通加工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机床操作工、电加工机床操作工、模具成型设备操作工等。前三类岗位与原来的实训是相对应的,学生一般能很快上岗,而后面两类岗位在模具行业也是很普遍的,但学生在校时只在课内实验中有所接触,缺乏所需的操作技能,有必要增设相应的校内实训项目。(2)实训内容与要求的扩展。原有的实训安排可以说属于基础实训,任务内容较简单,达不到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要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必须在完成基础实训后,再进行专项培训。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能力情况,在学校具备培训条件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工种项目参加相应的培训与考核。由于国家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已经逐步完善,各工种的考核标准比较明确,专项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只需将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引入即可。(3)实训条件的改善。由于实训项目的增多及实训内容的扩展,相应地在实训条件方面也需要有一些必要的投入,包括教学计划的准备、师资力量的加强、实训设施的添置、消耗品的配备等,并需通过申报审核,获得相关部门授权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格。以学科系统式的实训为基础,辅以职业技能鉴定的专项培训,即学生首先完成全部的基础实训,然后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选择参加某一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种适应于职业技能考核的专项培训,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对基础实训的补充和提高,以此形成了一种较为实用的高职实训模式,目前在国内各高职院校得到广泛采用。所不同的是,各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如专业培养方向、实训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及资金投入能力等,所开设的职业鉴定工种、项目数与等级等有所差异。

实训模式改进探索

近几年,国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示范性院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实训怎样安排和实施才能更好地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我们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包括对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学习,特别是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它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采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方面,都取得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国内高职教育研究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引导推行。就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方面而言,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国内并不能简单套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说,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是实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前提,而这一点,至少目前国内模具专业是无法真正做到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而且内地模具企业大多未能形成规模,毕业生就业一般比较分散,校企间少有能形成“订单式”合作的。偶有订单,也难以维持稳定,今年订一批,明年也许就没有了。对于这种情况,教学计划也就只能临时性地调整一下,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另外,专业课程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只能选择几门课程作尝试性的教改,要做到全面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至少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所以,结合现阶段的国情,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也并不是很实用,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但不能照搬,对于国内高职教育来说,还得找适合自己的路。在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针对某个特定岗位去做计划,只能采取加强专业基础训练、全面培养综合素质的策略,使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拓宽就业方向,这才是适应国内现状的教学方针。

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教育能否成功的硬指标。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经过两年左右时间,与毕业初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大约30%的毕业生已涉足其他行业,而在模具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中,仍在一线制造类岗位工作的已不足20%且集中在模具钳工、数控加工等高技能岗位,大多数毕业生已转向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服务、营销业务等方面。这些新的岗位对工作者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全面了解模具生产过程,需要对模具结构及其生产质量进行总体把握。由此可见,相对于单项操作技能而言,综合素质培养对高职毕业生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从工艺规程制定,到主要零件加工,再到模具装配调试,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一次模具制造的全方位训练。此项实训相对其他实训项目而言,实施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包括:(1)对教师素质要求高。主持实训教学的教师需要准备全套模具设计图,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总体计划,安排采购标准件、外购件及毛坯材料,掌握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能够对模具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灵活处理。总之,能主持综合实训的教师应该是集设计师、工艺师、生产调度员、采购员、操作技师、质量员等多项岗位技能于一身的行业专家。(2)前期准备工作量大。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调整,保证实训所需课时;另一方面,牵涉很多具体的东西需要准备,包括模具设计图样、实训实施方案、标准件、外购件、毛坯材料、工量刃具等。这些准备工作需要专业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3)涉及工种多。一般而言,制作一套模具涉及的工种是比较多的,通常包括车、铣、刨、磨、钳、数控加工、电加工、热处理,还有检验试模等,诸多工种的协作牵涉实训设施、指导教师等问题,安排落实比较麻烦。(4)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教学总课时有限,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只能安排三周左右时间,与其他单项实训相比,课时基本相当。但是,综合实训比其他实训多得多,包含工艺规程制定、主要零件加工、以及模具装配调试等,在三周内完成全部实训任务非常困难。(5)制造难度大。通过此前的各项实训后,学生仍只是初步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其操作技能还不足以加工实际零件。即使零件较简单,也很难保证加工质量。最终装配精度能否保证,对学生而言是一道难题。(6)教学成本高。有限的实训费用与模具制造成本相比,完全无法满足生产所需,如果再加上教师工作量的计酬,此项实训所需教学成本费用很高,使得一般学校望而却步。

虽然实施难度很大,但是仔细权衡,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其必要性应该是毫无疑问的。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是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是毕业生走上生产岗位前的实战演练。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能够对模具生产过程有真实的接触和了解,对模具生产质量的总体把握有较为直接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总结和融通,操作技能得到针对性的加强,即使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种种质量问题,甚至导致最终模具装配失败,同样也能从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当然,考虑到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模具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来运作,必须适当简化、有所取舍。

具体实施过程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案:(1)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副模具的制作。这样可以使总的工作量及实训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模具图由专业教师设计,精选典型结构模具,并适当降低精度要求,控制合适的加工难度。(3)选取部分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实训,其余采用标准件、外购件,或采取外加工的形式来准备,以减少工作量,确保实训能如期完成。(4)对应三周的实训,每个待加工零件只进行三道主要工序的加工制作,大致是普通切削加工(车、铣、刨)、精加工(磨削、数控加工、电加工)、钳工(钻孔、铰孔、攻丝、修研、装配),其余工序精简,包括热处理工序。当然,正确的工艺路线需要跟学生交代清楚。(5)配专业教师一人全程主持,另外分周次、分工种安排实训教师协助。(6)实训结束时,指导教师对实训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应就参与实训的过程写出实训总结报告。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过程的宝贵经历。(7)经过统筹规划后,可以将一部分零件加工内容安排在前面的基础实训及技能鉴定专项培训中完成,使各项专业实训都更接近实际生产,同时也能从整体上减少实训教学成本。

对于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实训效果很好。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类实物模具,虽然达不到生产实用的质量要求,但总体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作为学生作品陈列展示,还能用于教学,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更重要的,这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提高了素质。

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我院的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模式渐趋稳定。从专业基础实训到专项技能培训,再到最后阶段的综合实训,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专业基础实训是初学者入门必修,专项技能培训是毕业生涉足行业的桥梁,而综合实训则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素养的点睛之笔,对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毕业生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实训模式才是比较完整的,适应现阶段的国情,而且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在实施过程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组织形式能否实现校企合作,工艺方案如何更贴近实际生产等。另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但开设这项综合实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尝试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标准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玉蓉,徐益,赵平.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0(5):134-136.

[4]牛金峰,陈玉平,杨学智,丁泉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63-65.

[5]胡晓岳,林剑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0(4):16-18.

[6]何亮,徐百平,陈金伟.高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22-24.

[7]刘鸫根,陈侃贞.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51-54.

[8]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5-9.

第2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旅游英语专业 井冈山 模拟导游 实践教学 自主学习

外语导游专业综合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掌握了导游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过一系列实践环节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性专业实践。通过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实习,达到以下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导游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导游工作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导游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规范导游的能力和技巧;培养、增强学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毕业后的旅游行业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业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学风。

《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外语导游专业综合模拟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教学计划,外语学院旅游英语专业B0711班于2008-200年第一学期第十二周到井冈山进行模拟导游实训。此次实训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作为导游带团的一般程序;训练学生作为导游所必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外带团时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模拟导游实训前的准备

根据实训的任务,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教学计划。例如针对此次实训,首先要拟订实训计划,我们决定把跟随旅行社实训(即通过观摩、搜集资料向旅行社导游学习)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模拟导游(即学生自己实训)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展开实训工作。计划拟订后,就着手联系旅行社。本着保证实训质量的原则,反复对比各大旅行社的报价单和行程安排,货比三家,最终选择了一家配备四星级导游且价格适中的旅行社,为随后的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实训出发前,要组织实训动员大会,并邀请院领导出席。动员大会意在使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意义,并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如天气寒冷要多带衣物,预备感冒药,保持通讯畅通等),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大会之后按照景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配备一个小组长,负责实训期间组员的管理。另外根据分组情况,每个学生在家事先查找资料准备一至二个景点的导游词,熟悉相关的景点,做好景点讲解的充分准备。从之后的实训中也可看到实训学生们的材料准备是很充分的,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2.模拟导游实训中的教学组织

2.1实训的组织工作要严密,要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重要作用。

一次实训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保障,比如在实训地住宿要实行晚点名制度,由班干部核对人员以确保实训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每一个景点实训结束后,上车赶赴下一景点由班长和各小组组长一个个核对人数,确定无误后才发车。在实训中要培养实训班级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实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导游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措施也保证了整个实训过程的顺利有序进行。

2.2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训中的自主性还表现在旅途中的模拟讲解。

实训的工作实际上在旅途中就已经开始了。实训班级在班长的有序组织下,所有的实训成员一个接一个地走上旅游车内的导游台,模拟旅游车内导游的讲解:他们或向“乘客”介绍旅途目的地井冈山的特色;或为“乘客”表演文艺节目,并邀请车内的“乘客”积极参与,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以消除“乘客”的疲劳感和旅程中的乏味和单调。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就已经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了,即一次长途旅行,在行车过程中就应该开始着手如何去导游,而不仅仅是到达了景点才开始如何介绍、讲解景点。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实训学员的专业意识。

旅途中的模拟导游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导游技能,就如一些学生在实训报告中写的那样:“一直以来性格较内向,当着很多人的面唱歌、说话,自己以前从未敢想过,但这次却做到了,真的就如井冈山精神那样,超越了自我、收获了自信。”旅途中的模拟导游另一方面也为实训营造出了良好的气氛,一路上欢歌笑语使大家心情放轻松,消除了对技能考核的紧张情绪。

2.3在具体实景的讲解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每个实训生的讲解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反馈要实事求是,多肯定其好的方面,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做到让学生心知肚明、欣然领会。在黄洋界景点,学生们的讲解吸引了很多来井冈山旅游的游客驻足观看,他们都很好奇,以为是哪个旅行社的导游,怎么用英文导游呢?围观的游客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其实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收获自信。他们尽情讲解,充分展示自己,人在景中,景在他们的讲解中生辉增色,人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本身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的学生圆满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后还主动加压,要求讲解别的景点,而且都是即席讲解、临场发挥。这些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因此在实训中要鼓励引导他们拥有这种“不是你要我实训,而是我自己要实训”的心态。有的学生仔细观摩其他同学的讲解,吸收其优点,避免其不足,因此在自己的讲解过程中落落大方、一板一眼,颇有导游的风范。

总之,通过对旅行社导游和自己同学模拟导游的仔细观摩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实训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导游技能,符合相应的规范,达到实训目的。在实训报告中学生们都感触良多,纷纷表示:经过此次实训后,收获颇丰,对导游这个职业甚至旅游行业有更深切的体会,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3.模拟导游实训后的总结

模拟导游实训后还要及时地进行总结。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各自的模拟导游实训进行总结,提交实训报告。学生的实训是在已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实训报告的目的是使实训者对其专业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理论,并用它来指导自己未来在专业上的实践活动。因此,实际上是一个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这也是大学的专业教育目的所在。

其次,教师要根据模拟导游实训期间学生的表现(纪律)、专业业务技能(导游讲解)和实训报告进行考核,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计入学期总成绩,同时评选出优秀实训生。

最后要召开全体实训学生参加的总结大会,总结本次模拟导游实训工作,指出收获和不足之处。“指出收获”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信;“指出不足之处”在于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克服、提高。比如在这次实训中,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有紧张的情绪,在讲解的时候有的体态不够自然;有的对导游词的作用没有很好地理解,完全依赖导游词,因此讲解时像是在背书,一旦忘词,就方寸大乱,无法继续;有的讲解时条理不够清楚,语言缺乏连贯。另外,实训后的报告应紧紧围绕实训的目的总结实训者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些学生把实训报告写成了游记,记流水帐,无专业的分析,写作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实训总结大会时,要通过对写得较好的实训报告进行讲评来指导学生的专业写作,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分析和反思能力。比如一个学生结合实训对导游带团的一般程序和讲解进行了自己的深入分析:初见时导游的欢迎词――住宿地下榻时房牌的发放――商定用餐时间地点时,导游要注意细节,告之自己的房号、询问房间和购物等注意事项――游览前的准备,出发前提前10分钟点人数,晕车的不宜过饱――分析导游的讲解,讲解效果取决于各种讲法――离站的准备,不应安排较远、交通不便的地点参观――送站服务,致欢送词。该学生的分析很专业,体现了对导游带团程序的了解,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在导游服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总结条理清晰。另一位学生则从导游讲解方面作了总结,并分析了导游的能力知识结构:导游需知识全面,比如地理方面,能给乘客指路、引导旅客购物或返回的路线,能简要说出景点地貌形成原因;生物方面,如植物、昆虫等;建筑方面,要能说出旧址旧居等建筑方式、风格、建材等;导游出口成章,文学方面的准备必不可少;导游还应注意细节,等等。其报告也是以景点为序,但她重在结合景点阐述讲解的技巧。在景点游览中善于观察、发现导游技巧,达到了实训目的。通过实训总结,该实训生从实训中获得的关于导游能力知识结构的分析与体会,对其他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启发,也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相关的导游职业的职前准备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一次模拟导游实训要经过实训前的精心准备,实训中的严密组织,实训后的反思总结。较为成功的导游技能实训,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更加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因此会在实训之后的学习中更有目的、更进一步地去努力,更自主地去学习。这也是《模拟导游》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旅游英语专业《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导游技能,其课程教学的模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探讨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龚维嘉.导游业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明亮.导游业务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允.课程与教学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生延超.导游理论和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5]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第3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 集中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

2014年,教育部《F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职业教育中,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出重要地位,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搭建了学生实习乃至创业的宽阔的平台。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加强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习现况

医学美容技术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因此,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大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集中实习的实习模式。目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习的状况总结如下。

1.学生实习管理宽松,走马观花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的一个重要学习场所。是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但是,在真正实施管理中,却出现了在管理上极度松懈的问题,学生“走马观花”一样地学习。这个问题主要总结为三个原因:第一。学校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后疏于管理。第二,学校分配的培训单位比较分散,不利于对学生的统一管理。第三,医学美容技术企业把来实践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只看重那些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学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们实习就业热情差,最终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2.实训内容枯燥单一,学生没有积极性

校外培训实习单位由于条件有限。所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不能做到轮岗制。导致部分实习生始终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实习,产生厌烦心理和烦躁的工作态度,最终没有达到实践学习的理想效果。

3.实习生的变动大,使医学美容技术行业不愿接收实习生

美容行业的发展迅猛,员工的流动性大,技术更新快,导致学生在实习岗位实践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实习时间为6-12个月。一旦学生们结束了实践学习后不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如此对于医学美容技术行业来说,等于白白浪费了管理和培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很多美容机构不愿接收实习生。

二、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集中实习”教学模式的内容及效果

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采用的是顶岗实习下的集中实习教学模式,同时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其意义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机会。在同岗位上打造一个真实的就业环境。由此,学校和企业可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高质量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

1.顶岗实习下的集中实习模式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通过集中实习,要求达到学校、行业与学生“三方共赢”。为此我校实习模式采用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对实习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和分区域管理,优先考虑北、上、广、江、浙等美容行业发达地区作为实习就业的地点。结合我院招生的生源地。主要向这些地区的美容企业输送人才。满足学生实习就业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更合适的企业实习就业。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学生表现、成绩、能力等做综合评级,为企业提供基础数据,由企业结合基础数据和实习前期培训的表现决定学生的工作岗位、实习待遇等,这样保证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在保证了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满意的条件下。学校顺利地完成和保障了实习教学任务以及对学生工作就业的安排。

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前集中培训计划,采取联培、联训、联考、联合选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和落实学生的实习环节,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考评。当实习结束后,学校和企业共同汇总成绩,最终的实习成绩将计入毕业总成绩中,根据表现和能力推荐就业,提供创业机会。

2.“集中实习”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我校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2004年开始实施“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是接受认可的,93.6%的学生认为,在“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可以在实践培训中将自己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践技能水平大大增强。丰富了社会经验。对自己未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在实习单位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实习后,89.2%的学生对医学美容技术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了全面和清晰的认识。能为自己作一个明确的规划。更值得骄傲的是,2004年以前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为74%,目前统计已增加至89.11%,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集中实习”的提出其实对实习单位是一种考验。这对实习单位要求很高,包括企业的规模、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等,这些方面要符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水准,这也意味着对校外实训基地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1.校外实训基地规模要大

由于采用“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进入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的学生数量庞大,所以实习单位要能提供相当数量的实习岗位。这就要求实习单位的规模一定要大,实训项目要全,企业知名度要高。这样的实训基地不仅在规模、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上更加先进。在对人才培养方面也更加重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培养与未来发展,特别是集团化的企业,有工厂、营销公司、科研机构、连锁店面,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岗位。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的学习环节。

2.集中实习要求建立医学美容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库

只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才会有相配套的实习教学计划,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学习环境,学校要积累实习基地资源,应该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实习单位资源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习。

3.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先进。管理规范

美容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推陈出新快,设备更新快,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是瞬息万变,好的运营模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实习和就业。作为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求是非常高的,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管理模式等,让实习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学校必须要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深入的考察,最终才能决定是否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第4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属聊城市,位于聊城市南部,冀、鲁、豫3省交界处,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全县面积106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办事处、875个行政村。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31.86万人,剩余劳动力总数19.53万人,耕地面积89.89万亩。

二、产业发展与经济状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3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73亿元,产业比重为17.11:58.65:24.24。财政收入为2.27亿元,人均收入5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在农业就业入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6%,工业就业人口中16~35岁年龄段的居多,占60.7%,社会服务业就业人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2.2%。阳谷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紧密型的41个,占到大多数,有各种农技服务组织335个,其中国有45个、民营290个,民营组织已经占到大多数,说明农民已经开始有组织、有意识地合作进行生产。

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总产值43.4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31.4万亩,年产量60.06万吨;蔬菜面积达32.36万亩,年产量135.52万吨;大牲畜、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7.8万头、48.75万头、46.35万头和5123万只。工业以铜及铜制品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产业为四大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58家,工业总产值达314.28亿元:商贸旅游业为社会服务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亿元。旅游收入1.2亿元。

三、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一)本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

阳谷县现有各种职业教育机构7家,其中公办5家,分别是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阳谷分校、阳谷县职业中专、阳谷县第二职业中专、阳谷县第三职业高中、阳谷县劳动技校,民办有2家,分别是兴华技校和魁星技校。全县职业培训机构共有教师524人,年培训规模5000人以上,中等职业教育1500人以上。分别开设了种植、畜牧、机电、电气焊、缝纫等16个专业。

1.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阳谷分校为农业部门主办,是全国育才兴农百强示范校,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为主。现有培训教师20人,年办学经费18万元,教学设备价值23万元,校舍面积300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0万平方米。

2. 三所职业中专、高中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工业类职业教育,升入对口高职的占20%左右,同时开展各类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培训。其中,县职业中专现有教师189人。年办学经费463万元,教学设备价值890万元,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5.7万平方米:第二职业中专现有教师123人。年办学经费313万元,教学设备价值630万元,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3.6万平方米;第三职业高中现有教师86人,年办学经费22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20万元,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3万平方米。

3. 县劳动技校为劳动部门主办,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技能为主。侧重于工业及服务业类技能的培训。现有培训教师50人,年办学经费19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470万元,校舍面积2.6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4.3万平方米。

4. 兴华技校和魁星技校属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主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短、中、长相结合,转移就业率比较高。其中,兴华技校现有教师26人,年办学经费18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10万元,校舍面积1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万平方米:魁星技校现有教师30人,年办学经费21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60万元,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3万平方米。

(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情况可以看出:

1. 在培训对象选择上县农广校的教育培训对象年龄跨度比较大,主要培训年龄在16~65岁之间的从事农村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专业示范户、一般农户等,其他6所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对象以22岁以下未就业和准备进城务工的青年为主。

2. 在培训专业确定上县农广校主要侧重于农业类专业的教育培训,在开设的8个教育培训专业中有5个农业类专业、1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农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62.5%,工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12.5%,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25%。其他6所培训机构主要侧重于工业类和服务业类专业的教育培训,其中县职业中专开设的10个专业中有2个农业类专业、6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县第二职业中专9个专业中有1个农业类专业、6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1.3%、66.3%、22.4%;第三职业高中8个专业中有1个农业类专业、4个工业类专业、3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2.5%、50%、37.5%:县劳动技校7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5个工业类专业占71.5%、2个服务业类专业占28.5%:兴华技校开设的5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4个工业类专业占80%、1个服务业类专业20%:魁星技校3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2个工业类专业占66.6%、1个服务业类专业占33.4%。

3. 在培训规模上(表1)

4. 在培训机构的教学设施、办学经费和师资等力量上(表2)

5. 培训就业情况(表3)

以上五部分数据显示:一是县农业部门主办的农广校主要从事着全县农业类专业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开设涉农专业比例较大,掌握着充分的农业科技相关信息,教育培训人员的年龄段跨度大,培训对象主要针对真正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能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问题,对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门的职业中专、劳动部门的技术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主要从事着工业类以及服务业类的教育培训,针对当地22岁以下的青年进城务工和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培训规模上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规模最大,招生人数最多,占到培训规模的60%以上,与其他5所政府主办的教育培训机构相比,民办 学校更能形成竞争机制。竞争的结果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和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扩大招生的数额。相反,缺乏竞争力的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教育培训机构人数相对较少。三是在教育培训条件方面,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培训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的软硬件都相对充足和稳定,农业部门主办的培训机构无论是从教学设备总值、校舍面积、办学经费等教学硬件条件上看,还是从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上看。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各项培训保障能力都相对薄弱,制约了培训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训工作的延伸和下沉。四是在培训的就业率上,真正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农业部门主办的培训机构培训人员针对性比较强,多为从事农业生产或从事农村服务业的人员,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相对到位,保证了就业率的稳定。教育、劳动等部门培训机构由于培训对象多为进城务工的年轻劳动力。在校培训结束后很难做到跟踪服务和后续指导。造成了就业率不够稳定。

四、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任务艰巨

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大,阳谷县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1.86万人,这部分人都需要参加教育和培训。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参加过系统培训的人数只占24%。二是整体素质低,调查显示:约1/3的农民仍处在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文化水平(3l%),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三是教育培训过程长,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搞好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大都存在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好的政策措施多向其他教育领域倾斜,缺乏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致使职业教育难以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三)思想观念落后,认识存在偏差

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调研中发现,有近40%的农户认为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并不重要,缺乏主动要求职业教育培训的动机。一些单位用人标准重学历、轻技能,以及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调查情况看,有89%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并认为参加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在企业中的身份、待遇普遍较低,导致了近几年来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招生规模缺乏基本的稳定性。

(四)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培训条件相对较差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又是弱势教育,两个阴影的叠加使得农民教育历史欠账太大。条件手段落后。尤其是县以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甚至无钱养兵、难以为继。农业部门主办的农广校全年办学经费只有18万元,而农广校真正发挥着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教育培训作用,经费的困乏、设备的陈旧、教学条件的简陋致使农广校难以高质量、高效率、深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五)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农田耕种。以阳谷县被调查的3个乡镇为例,蔬菜大棚、专业化的养殖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并占据当地居民收入的很大比重。在阿城镇这一比例超过50%。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使得农业从业人员对实用技术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地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情况与实际需要之间差距很大。真正可以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的机构数量不足、力量薄弱,缺乏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本满足不了农村劳动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

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力量薄弱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受招生规模影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着设班不全、缺少专职管理人员的现象。由于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优秀的教师脱离岗位。二是教师结构与分布不合理,呈现“三多三少”,即传统型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多,产业化人才少;继承性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三是教师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专业人才比例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偏少。

五、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建议

(一)引起领导重视。加强社会关注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目标任务上,首次明确要保证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重大原则上,首次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措施上,首次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县域职业教育机构拥有最主要、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职业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方面都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把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办学能力

政府应对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切实重视起来,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加大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改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切实承担起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的重任。

(三)找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居住分散,加上近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流动性大,增加了组织难度。另外,农民兼业性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农村16~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已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或离开农村进城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46~65岁的劳动力约占85%,然而这部分劳动力多数不能长时间脱产参加教育培训。数据显示,真正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员中,最需要的教育培训方式是进村入户和现场指导,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市场营销手段和如何开展创业的技能,在教育培训中存在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后续指导和跟踪服务。要发挥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需求,下沉工作重心,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各种手段熟知本地的产业布局、发展状况、农民素质、种养习惯,掌握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建立一支真正能够服务于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队伍

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是突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和教育培训任务的需要,按照“人才对路、专业对口、质量较高、数量够用”的原则,确定教师的需求量和专业结构,制定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其次,要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知识提升培训和继续教育深造。第三,要深入探索研究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第四,要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和从事农村公益型岗位人员队伍,能够把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服务信息等更方便、更直接、更有效地传授给广大农业从业者。第五。要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带动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效益。

第5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根据财经管理系专业和商务信息实训中心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财经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以供应链为中心,制造型企业经营理念、上下游业务关系、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环境,形成“三个仿真”的仿真综合实习平台。三个仿真即利用实训中心环境仿真企业工作环境、仿真企业与服务机构生产、流通、资金、协同管理流程、仿真企业工作岗位。实现财经管理系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与实务、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六个专业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跨专业综合实习,每次参加实训人数根据实训室实际情况为120-200人。模拟企业有制造企业8家、模拟贸易公司2家、模拟银行1家、模拟工商局1家、模拟税务局1家、模拟会计师1家、模拟招投标1家、模拟物流公司2家、模拟国际货代1家、新闻中心1家、证劵公司1家。仿真企业N位工作岗位。

二、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教学组织和任务内容

1.配备实习指导教师

根据实训平台的实际情况,初步配备4名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具体有综合实指导1名,负责综合实习中教学活动的组织、总体进度与安排;模拟企业指导教师1名,负责指导模拟生产制造企业的模拟进度与指导,要求具备经营模拟课程的教学经验;服务机构指导教师1名,负责各服务企业/机构的模拟进度与指导,要求具备服务业机构业务流程教相关专业教学经验;技术人员1名,负责在模拟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教学任务项目

根据教学任务流程,完成16个仿真实训项目,具体有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筹建,包括企业机构筹备、企业设立;第二部分为制造企业经营,包括企业经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生产配置、财务管理、销售与市场管理、企业竞争力提升、经营总结8个项目;第三部分为现代服务业环境,包括工商局业务模拟、税务局业务模拟、银行业务模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模拟、国际货代业务模拟、招投标中心业务模拟、物流公司业务模拟7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置若干子项目实现具体仿真岗位和具体业务技能,完成业务链流程,资金链流程等,填制模拟业务表格、单据、凭证等。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考核评定

根据综合实训的项目任务设置,每一学生需要在跨专业实训平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系统平台会自动计算学生完成的时间、质量、经营情况等,给学生评定成绩。最后结合学生在仿真实训的出勤、最后的实训总结综合评定学生实训成绩。

四、总结与展望

第6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短学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能力培养

一、短学期实践教学是攺革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围绕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能力和本专业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的认知有明显提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申报,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实习並获得用人单位好评率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期短,上手快,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提高我校就业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作者曾多次主持本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收到了不少的启迪,下面就结合上海海洋大学短学期实际从企业专家讲座、社会实习、实验实训室实训、学生总结交流互动等实践教学方法、实训教学考核创新等四方面谈几点体会,供相关专业的人员参考。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和体会

(一)聘请企业高层管理者、行业内专家参于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创新

短学期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有创新内容。上海海洋大学短学期实践教学立足本校,面向社会与企业,在两周的短学期实践教学时间里聘请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行业内的专家参于实践教学,给学生作企业实务的报告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热点,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于学生互动相关热点问题,结合专业背景由企业出项目学生参于做课题。这些实践教学的创新极大的调动企业、学校、学生的积极性,产生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没有的。

(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考察上海的知名企业,从社会实习中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

短学期实践教学中我们每期组织学生帶着理论知识的基础,去参观考察上海的相关知名企业,如上海大众海车企业、宝钢集团、可口可乐公司、嘉定集成农业、苏州产业园区等,通过考察这些企业的运作、现场、企业发展、行业特征、企业管理介绍等,极大的开宽学生的社会实践视野,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得到非常好的结合。

(三)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实训室,为学生短学期实验室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实践教学的投入不断加大,新的实训室不断增加,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硬件平台逐步改善。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时,本人的体会是:必须认真、细致的调研、规划,合理的购置设备,充分考虑实验实训室的系列性、先进性、多项性(多专业、多学科)和实用性,在有限的建设费用内,避免设施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建设的实训室应能达到:让学生尽可能多受到实践训练,接受到更新的知识,学到更实用的技术。例如,我校物流系目前物流模拟设备方面,已具有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立体仓储、现代化的物流传输设备、常规的运输车辆、仓库短途搬运设备以及一整套电子商务软件模拟系统和仓库监控设备的实训设备,实训设备已形成系列且利用率极高。每学期担负着物流管理专业、食品物流专业的学生实训教学任务。同时,每年完成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任务。

(四)学生总结交流互动等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完善的考核制度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在短学期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将短学期实践教学课程考试,分成平时听专家报告、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实验室实训与学生实习报告、总结交流互动等考试的方式进行。在短学期实践教学中,经过反复实践,建立了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新型考核体系:1、日考核:主要检查学生当天短学期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本考核由实训小组组长考核,指导老师抽考;2、模块考核:每一短学期实践环节,由若干个实践内容模块构成,由若干个实践内容模块完成后,由组长考核,老师抽考;3、实践教学报告:完成某一短学期实践教学内容环节后,组织学生总结交流互动;4、整个环节总考核:当整个短学期实践教学完成后,根据日考核、模块考核、实训报告及整个环节中的考勤、值日等多项成绩,给出本短学期实践教学的总成绩。这一考核体系保证了学生短学期实践教学中的过程控制,加大了短学期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实施后短学期实践教教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第7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在原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校内原有实训设备主要围绕维修电工职业标准配置,由于高职教育和技工培养在目标、起点、学制的差异,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建好机电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定位

通过对30余家大中型企业调研,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应以机电设备生产和维护、维修为两个主要方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需求,定位为:机、电、气、液、信息化五位一体,突出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二、校内实训基地概述

1、基地主要实训室

学院现有机电技术实训室11间,可完成电工基本技能、电子产品装调、PLC/单片机应用、常见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机械装调等实训。

2、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实训室设施设备基本能完成维修电工(高级)及以上培训及鉴定考核,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工设备维修等专业对电工安全、电气控制等基础实训的要求,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数量偏少。学院2011年前仅有4个高、中职专业开设机电类实训,年实训人次在600人左右,目前已增加到9个专业28个班约1700人次,由于每个实训室平均工位不足30个,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2)现有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高职办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现有设备从技能培训方面看,可基本满足维修电工的培训,但高职相关专业由于学制为2+1,在校学习时间中又有将近1半为国课、省课,因而难以沿用原中职教育8周以上的集中实训,根据目前高职教育课改的大趋势,都以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实训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虚拟工厂、仿真实训等来满足教学。

(3)现有设施设备系统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对各专业差异化实训教学需求。

三、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基地建设要为专业群建设服务,有利于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岗位群职业能力;

(2)基地建设要有利于教学改革,要以融“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实训为载体,注重内涵建设;

(3)实训模块包括基本实训模块(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岗位项目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

(4)基地要有利于各专业的资源整合;

(5)可供本地区实训条件不足的学校进行实训,发挥辐射作用;

(6)基地具备一定生产服务能力,要开展产教结合,直接对外经营服务,让学生实现近距离就业;

(7)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针对本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趋势,把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结合在一起。

2、建设内容

根据调研企业机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校内机电实训基地拟采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工业现场总线、PLC控制系统等,将原来独立的各个实训室有机联系在一起。新建一个总控室,利用组态软件,将重点企业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制做成动画、图型,将生产工艺、流程等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并可通过网络系统,与对应的实训室连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学生在实训中心,首先到总控室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工作任务不同,可完成从机械部件组装调试、电路安装调试维修到编程、组网、组态等项目的实训。

(1)总控室

总控室配置2台工控主机(服务器)、现场总线模块、主流组态软件及工业以太网附属设备。

室内前期可利用投影机作为教学屏幕,根据专业拓展,在开设楼宇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后,应配置拼接屏,用于安防、视频监控相关课程实训。

(2)各功能实训室

1)电气自动化实训室

该实训室以现有设备为主补充现场总线网络模块,根据专业需求,定制机车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部分实训挂板,完成考核实训任务。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设备,补充网络、组态、伺服、步进、传感、检测等功能模块,增加常见机构拆装台架,根据开磷集团矿山运输线、化肥生产线,轮胎股份公司轮胎生产线、雪花啤酒生产线等实际工作任务,搭建项目实训平台。

该平台除满足教学实训外,可为企业科研、培训提供服务。

3)电液综合控制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液压气动实训台架,以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为工作任务,增加液压拆装、仿真挖掘机、挖掘机电控系统和现场总线网络功能模块,搭建实训平台。

4)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室

利用现有数控装调、维修设备,针对主流数控操作系统,进行经济型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增设带现场总线网络功能的DCS控制系统模块、DDC控制模块,为复杂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实训、科研服务。

(3)仿真实训

1)电工电力拖动仿真软件

可满足学生对电气元件结构、作用、安装、接线、电路分析的多媒体教学和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虚拟接线实训及应知考核测试功能

2)PLC类仿真软件:

PLC仿真系统包括PLC仿真软件与仿真模块。通过仿真软件可以真实地改变PLC输入点的状态,完全真实地展示出PLC的工作过程。

3)气动液压仿真软件

该仿真软件包含液压和气动两部分,提供了各种气动和液压元件的实物图片、工作原理剖视图和详细的功能描述。逼真地模拟这些元件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四、结语

不断改进校内机电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营造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情境,开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机电实训基地,可大大提高机电大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57-02

一、前言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总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教学观念和形式。

二、实践教学分类和形式

实践教学就广义而言就是除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教学环节,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教学计划之内的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学生见习和实习等,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可分为:

1.按性质分为:(1)认识实习。通过见习、参观、访问等形式,了解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局部或全面情况,巩固、印证课程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了解将要学习课程内容,增加感性知识,为学好专业课做好准备。(2)毕业实习。通过开展集中或分散的顶岗实习活动,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和工作条件,提高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范围,并结合工作实际搜集资料,深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2.按场所分为:(1)校内实习。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实习工厂等)对学生进行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操作训练和定向专业项目、专业技能实训。(2)校外实习。学生到校外生产现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的认知实习、专项实习(训)、社会调查和顶岗实习等。

3.按形式分为:(1)集中统一实习。由各教学单位统一组织,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场所相对集中的实习。(2)分散自主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利用规定的时间或假期进行分散在若干实习单位的实习。(3)集中统一与分散自主相结合的实习形式。

三、实践教学改革和管理

建立具有职业气氛和职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受到与现代生产、管理和服务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际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

1.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1)学校在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部门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实践、实习教学方案、大纲;审查和协调全院的实习实训计划和经费预算;配合有关教学单位组织并推动实习实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各教学单位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收集资料、组织经验交流;实地调查、了解实习工作状态和实践教学管理情况。(2)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负责指导、管理本单位的实践教学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指导编制本教学单位各专业的实习实训方案、教学计划和大纲、经费预算,审定专业负责人指派的指导教师;督促、指导和帮助各专业进行实习实训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及效果;总结本教学单位的实习工作经验并组织经验交流。

2.实践教学教材(指导书)管理。实践教学教材即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指导书)是组织实习实训活动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实习实训大纲(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实习实训的性质、目(标)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实训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实习实训的地点、程序与时间安排等要求;现场教学(包括参观、讲座、报告和社会调查等)的内容与要求;对学生、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要求;实习实训考核方式与标准及参考资料等。

3.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和管理。(1)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管理。原则上,公共类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场所由各教学单位自行管理。(2)实习实训室(场所)的管理单位要做好资产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做到账实相符。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做好耗材的计划、预算与采购工作。(3)各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所管辖实习实训室(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专业通用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85%以上,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60%以上。

4.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经费根据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数、学时数、耗材需求、指导教师情况等项目进行预算,报教学单位及实训主管部门、教务部门审核或审批,按照学校的经费管理规定支出和核销。

5.实践教学教师管理。(1)指导教师应深入实习现场,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在实习实训前,切实做好动员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习实训(方案)计划、实习实训大纲。(2)生产实习中,校内指导教师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工作。(3)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4)应以实际操作为主,注意抓好“讲、演、练、导、评”五个环节:①讲―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实训大纲和(方案)计划,向学生讲解实习实训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要求;②演―指导教师向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表演,应边演边教;③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动作规范,掌握操作要领、技巧和程序;④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和操作方法,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⑤评―每天或每阶段实习实训结束时要组织评议,可采取教师评议或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5)负责分散自主实习的指导教师应按规定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时、定点给予指导和考核。

6.实践教学学生管理。(1)学生应按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在实习实训指导手册指导下,按照计划进度的要求与规定,认真完成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按时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认真撰写好实习实训报告或总结。(2)分散自主实习实训的学生,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制订好实训计划,并及时寄给负责本人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校内教师。认真记录,收集、积累资料,认真撰写实习实训总结或报告。

7.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管理。(1)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完成实习实训的全部学习和工作任务,提交实习实训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及其他作业或作品,并参加规定的以口试、笔试、答辩或实际操作及其他有效方式进行的实习实训考核。(2)在评定实习实训成绩时,各专业可根据不同工作内容、作业或作品、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等所用时间、所用精力和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内容等表现水平、效果等,在各自实习实训(方案)计划中,明确具体地规定所占比例、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2]王寿斌.高职“闯关”需要“背着石头过河”[N].中国教育报,2011-11-09.

[3]宣玲玲.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2010,(2).

第9篇: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对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要求专业课与专业实践课时数之比控制在1: 1。”可见,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质量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影响着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对于理论教学并不完善,尚未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权威的、统一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方法。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轨迹、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对实训教学进行不同方式监控与评价。有的院校是通过“预习抽查”、“实验验收”、“期中检查”、“期末考试”等环节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方法上采用抽查、值班巡视、实验结果验收,批改实验报告、阶段与期末实验现场考试等不同形式;有的院校对实验实训、实习等不同的实践形式制定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师进行考核。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实训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多是采用官方评估方式,主要是把“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学仪器设备状况、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点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这样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导致各职业院校对于实践教学表面文章做得比较多,而实质性努力比较少,这些方法和手段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适应性、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

二、建立完善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国字号”证书以其科学权威的考核体系,公平统一的考核过程、实用的考核内容以及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赢得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青睐,很多用人单位以此作为标准来甄选所需的人才。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大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于实训考核结果直接与学生前途挂钩,其实训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通过在实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反复操作职业技能鉴定中的技能操作考核内容,使学生在学校能够提前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在生产中的技术要求,缩短就业的适应期,为复合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因此,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各院校提供评价实训教学质量统一标准的同时,也为用人单位与高职学生双向选择建立了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相对于当前“各自为政”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言,其优势不言而喻。

三、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考核与评价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是教学系统中最敏感的环节,它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它与理论评价既有相通的地方,亦有自身特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制定合理全面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建议:

1.设立专门机构,指导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应凸显职业教学特点,切合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学校可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同时整合校内具有考评员资格的专职教师,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机构,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各专业学生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类职业技能标准,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合适的工种及等级,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动实训教学改革,完善实训教材

实训教学课程的技能模块应涵盖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要求。以符合职业技能要求开展实训教学改革,将鉴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把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中,列入考核之中。具体做法:整合实训教材,收集各类技能鉴定要求、标准及试题,并进行分析,将各工种技能鉴定所涉及到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知识归纳总结,进行知识分类,整理出各类实训课程的教学重点或大纲。将分类完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重点、有步骤的分散到日常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去,最终综合学生的实训考核结果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结果,对实训教学质量予以综合评价。把实训教学考核的重点放在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上,这样既能考出实际能力,又避免了敷衍了事走过场。

3.逐步实现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实现其的前提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要全面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主动适应职业技能鉴定。随着双证书制和就业准入制的推行,高职教育“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推动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在教学计划、培养方向、评价标准上进一步统一,在操作和执行中实现无缝接轨。

四、结束语

实训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增强实训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职业技能鉴定就是基于就业导向的一种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手段,是一种采用绝对评价法进行的总结性评价,是从教育外部,对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是否符合国家和用人部门的规格标准要求进行的考核,是对毕业生从业能力进行的衡量和鉴定。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可以以鉴定结果衡量,但不一定是唯一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等。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实际情况,使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也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

参考文献:

[1]杨晓新.高职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的实现.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黄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蒋学先.高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思考. 广西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