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创新创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创新创业调查报告

第1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建议

从1984 年中央1 号文件允许农民自备口粮进城、中国农民迈 进城市务工的第一步算起,到今年已近30走过个春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民们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开始走向城市生活。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融入了城市。目前, 中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 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 2亿人左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 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 数量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所显示的主要特征开始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整体上的重要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文化水平高,生活意识和城市同龄人相近,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创业动机的特点和上两代农民工明显不同。然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等的现象又暴露出新生代农民工们的不够吃苦,易好高骛远等等缺点。同样,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等现象也暴露出了城市和农民工融合过程的种种弊端。新生代农民工和传统农民工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之处不得不让城市重新思考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定位。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明显不同,对社会保障进一步的需要和突出的市民化问题改变着城市对农民工的看法。然而,置于历史的特定时间段内作考量,化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所积累并仍在持续发展的诸多突出矛盾,本质就是统筹化解由城市(镇)化及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所共同带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和生活的难题,让他(她)们分批转变为“新生代市民”。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身份转换,抽象地说先要打破城乡社会二元分裂结构。2010年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考察工作时说,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让他们逐步融入城市生活。这些都引起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更大关注。

一、相关概念

(一)新生代农民工

民工潮在中国大地出现至今,农村大致走出了三代农民工。第一代是在20世纪70 年代以前出生的。这代农民工25 岁以前基本是在农村度过的,掌握了熟练的务农技能,但是他们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对工作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务工收入能达到他们的最低期望值就行。第二代人出生在1970—1979 年。这部分人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两个不同点:一是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二是他们对农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如上一代农民工。而他们的家庭模式最具有代表性,一般是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妻子在家务农和抚养子女,丈夫在外打工挣钱。第三代人出生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与前两代人相比,这代人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大多数人拥有九年义务教育以上学历,达到高中或职高学历不占少数。这使得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相对较高。但由于是直接从学校到社会,大多数人缺乏务农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他们所受的教育又没有达到与城市人同等的水平,这决定着他们的工作状况往往比期望的要差。

这就是本文所讨论的新生代农民工,相应的把第一、二代农民工看成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提出,是针对与传统意义上农民工的区别而提出。对于传统农民工而言,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劳动收入边际效益递减的推力。但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还有城市生活的拉力。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一支绝对“生力军”。传统农民工中的大多数人进城打工基本出于挣钱的目的。但新生代农民工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此。对他们而言,城市同时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发展前途。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他们对家庭的重视程度比传统农民工明显要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模式基本上分为了两种,其一为夫妻两人在城打工,孩子由在家乡的老人照顾。其二为全家迁移到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传统农民工往往怀有深厚的“乡土情结”,进城打工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挣了钱他们最终要回到农村去。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多人不会务农,对土地也没有很深的依赖,他们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民,也难以再适应传统的农村生活,他们比父辈更希望能在城市立足,在城里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这点上看,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典型的“第二代移民”特点。他们对城市的亲切感和熟悉度明显高于了乡村。他们的人生态度达到价值观人生观,小到消费观,择偶观城市同龄人也很相近。但是,面对身份不被城市人口接纳和对乡村的不认同感,身份和最终归属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面临的迷惘和困惑。

本文定义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上文中的第三代农民工,这些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成长的新生农民工, 本文把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出生在1980年之后,户籍为农村,在城市中打工经商的外来务工人员。

(二)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是潜在创业者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人们具有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是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创业是一种意向外化的表现。”因此预测意向就能预测行为。至于行为的出现,取决于时机成熟与否和各种诱因。由于建立一个新企业的决策可以被视为一种深思熟虑的个体行动或者有计划的个体行为,因此个体的创业意向对个体的创业行为具有很强的预测效力。在此假设基础上,个体创业意向研究比研究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之间的差异更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创业意向由Bird于1988年首次提出,他将创业意向概括为“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 并且认为由灵感激发的创业想法必须通过创业意向才能实现。同样从意向的内涵出发, Krueger (1993)将创业意向定义为指创办一个新企业的承诺度。同时他认为创业承诺度越高, 创业意向越强。基于Krueger的基本思想范巍和王重鸣(2006)认为, 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 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 Thompson (2009) 在批判与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创业意向只是成为初期创业者(nascententrepreneurs)的必要条件, 即成为一个初期创业者不是创业意向的必然结果, 但初期创业者必然拥有创业意向。区分拥有创业意向的个体与初期创业者的关键点在于, 拥有创业意向的个体到达哪一阶段才能称之为初期创业者。

创意意向和“前组织现象”(p re- organization phenomenon)并不相同。所谓“前组织现象”,是指在组织作为一种正式形态出现之前,所表征出的种种迹象。相比之下, “创业意向”( entrep reneur intentions)应该是明确、稳定和先行的。Bagozzi认为,态度、信念、个性和人口特征与创业有一定的相关,“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最佳预测指标( best p redictor) 。正如Katz研究发现,当某一行为是罕见、朦胧和未知发生时间的那么“行为意向”就变得特别重要。转贴于

综上,本文将创业意向定义为潜在创业者对创办新企业或实施创业行为的一种多方面的主观心理准备状态及其程度。这些方面主要包括潜在创业者对自身素质(包括创业知识和创业潜能)的评估以及对外在因素(包括创业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创业资金的充足性、市场的需求性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的主观评估情况。

二、调研过程

(一) 编制问卷

由于中国背景下农民工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较少,没有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权威调查问卷,所以只能自主编写问卷和采访提纲。

1.问卷制定

在参考了大量关于创业意向的文献资料后,我们初步将问卷分成了三大部分内容,分别为个人信息、打工经历和创业意向。并从这三部分分别着手,制定相关因素编设调查问题。在经历过问题制定,问题选择,问题改进,问题补充,细节处理后,以一些必要相关的个人信息为基础,以未来发展及个人创业意向为重点的调查问卷最终确立。问卷共43题,9道题为个人信息部分,主要包括籍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17道关于打工经历部分,主要包括从事过的行业,打工年数,现阶段工资,对现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等。17道关于创业意向部分,主要包括创业在资金的来源,创业规模,创业行业类型,对投资了解情况,相关鼓励政策的了解情况等。

2.采访提纲制定

围绕着问卷的主要信息和补充内容,我们采访提纲分为了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为打工经历,现在情况,创业想法三个部分。打工经历(6个小问题)着眼于个人信息和曾经的工作经历,旨在个人的基本信息收集。现在情况侧重于取样对象对现在工作的满意度和基本的日常生活,共有两大题6个小问题。创业想法调查的是关于创业意向,创业方向和创业困难等相关情况,共有3大题8小题。访谈旨在近距离的了解农民工,补充问卷问题固定不灵活机变的不足,使样本更加有效全面。

(二)取样过程

我们分别在哈尔滨、苏州、徐州、镇江、南通、扬州等地进行了取样工作。取样对象包括建筑工地,各类工厂,饭店宾馆,商场,菜市场,理发店等地。采取自发自愿的现场答卷。此次调研的主要取样对象为30岁以下,户籍农村,现工作在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基本上过着工作地点和住宿地两边跑的打工生活,一般工作在每天10个小时左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取样过程中共发出问卷403份,回收分卷399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为382份,有效率达94.7%。新手代农民工具有以下特点,1)男女比例持平,2)年龄上偏年轻化,3)大部分为未婚,4)受教育水平高, 5)工作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访谈工作。访谈工作由两人一组,其中一个负责提问,另一个负责记录整个访谈过程。在访谈过程中,严格按照访谈提纲进行。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更加直接的了解他们的现在生活状况、家庭背景和对生活工作的满意度,并细致的询问了他们对创业流程、投资环境、资金借贷等方面的了解情况。在结果中,我们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下特点:1)受教育水平高,97.6%的被试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被试中,男性达到49%。女性达到51%。3)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满意程度高。在调查中,只有10%左右的农民工满意现状。4)变更工作速度快。大部分的被试表示自己最长从事一种职业的时间不超过两年。

(三)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专业统计软件包SPSS 18. 0 统计手段,主要包括:相关分析、方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回归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访谈结果

1.创业意向现状

在访谈中,我们访问的6名被试全部都具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而且,有67%的被试“表示经常会这样想”。在创业形式的选择上,50%的被试选择了做个体零售,而没有被试选择开办工中国论文联厂或开公司。在创业意向上,近期有强烈行动意向的比率比较低,只有16.7%。大部分的被试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条件自主创业,想等到以后创业条件更加充足了之后再采取行动。

2.创业动机

新手农民工普遍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其中最大的创业动机是赚钱和为家人营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占到了100%。其次,在于对现在自己为别人打工的现状的不满,希望自己可以做老板。再次,是希望能有自己的事业,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最后,是自我实现,在动机中的比率是33.3%。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创业因素。但是,他们对创业采取实际行动的比率并不高。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因素有很多,我们把它们分为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自我因素。在客观环境因素中,资金对于创业者的影响最大,达到了100%。其次为身边创业的实例和家人朋友对自己创业的态度,最后为政策的支持。在主观自我因素中,创业经验和人脉占了主要地位。其次,管理和经营经验对创业者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占到了67.7%的比例。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市场和创业的相关知识。

4.访谈个例

个案1: 来自河北石家庄今年26岁的陈先生现在和父亲在黑龙江打工。只完成了初中学历的他目前在一家建筑工地做瓦工。2000多元的月收入大部分用于资金积攒。长期的工地生活使他并没有太多机会了解事实资讯,身边的工友是他最经常的交往对象。每天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日复一日的枯燥工地生活,让他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陈先生表示:辛苦的世代农村生活使他强烈地想融入城市。谈及未来他希望能经营一家小型建材公司,主要经销适合普通居民使用的实惠的房屋材料,自己当老板。虽然,他对创业的相关信息还不十分了解,但是他表示,如果能有机会参加创业知识培训,他是十分愿意尝试的。他希望政府能更加关注对农民工创业知识的普及问题,给像自己这样的人,提供平台。

个案2:今年22岁的李小姐,选择的就业地是在家乡附近的哈尔滨。现在在一家咖啡厅做服务员,目前的月收入是1200左右。因进城时间不长,现还没有太多存款。但身边的同为服务生朋友的创业想法给了她动力。李小姐说,看到身边的朋友不断离开咖啡厅,经营自己的小饰品店,小餐馆等,她十分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做老板。谈到具体的打算,李小姐还不能详细地为自己做出规划。不过,对未来乐观的她,希望在将来和朋友经营一家小仓买。现在她最想要学习到的是目前国内对个体创业所实行的政策,更多学习经营仓买的经验。她表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立足。

个案3:今年23岁的陈先生出生于扬州农村,现在在苏州工作。作为导游的他曾经在家乡和朋友合办过一家服装店,也经营过一家冷饮厅。他说开朗的性格让自己有了一个较大的朋友圈,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交流讨论,有困难的时候,也多是向朋友寻求帮助。虽然现在的工资并不理想并且大部分用于储蓄,但他希望将来能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在苏州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餐厅。他认为和别人相比,自己的两次经商经验会带来更多优势。但现在的工资并不理想并且没有足够的储蓄,他希望政府能再放宽一些农民工的贷款政策,为农民贷款提供适当的优惠。

个案4:今年24岁,中专学历的郑先生有相对优越的家庭条件,父辈的打拼不仅为他留下了充足的资金储备并且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谈及未来,他坦言,相对良好的基础教育使自己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对城市有着强烈渴求。同时,丰富的信息来源,良好的资金储备更让自己看到了创业优势。出生于农村的他希望自己能脱离农村,在城市建立自己的家庭,融入城市生活。现虽在一家家居城打工,薪水也并不理想,但日渐丰富的工作经验让自己信心十足。父辈的指导,同辈的帮助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自己对创业有着较全面的认识,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家具店。转贴于   (二)问卷结果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分布图

个体创业意向强度得分从0到3不等。对背景信息的各个选项进行创业意向强度的均分统计,初步反应各个背景条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情况。就上面数据反应的来看,男性的创业意向强度均分高于女性。受过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创业意向强度均分高于其他。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从事零售批发业的创业意向强度均分在同组中最高。其他背景条件组的均分差别不是很大。

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在2010年1月底,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又再次提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之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帮助农民工创业的相关政策,社会也提高了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情况的关注度。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受教育水平高,有强烈学习欲望,追求并靠拢城市生活,具有创业意愿等特点,这些特点也表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相当鲜明的主观创业特征。本次调研着力于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检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

1.性别因素

在男女比例上,新生代与老一代不同。老一代农民工中男性员工占62.1%,女性员工占37.9%,男性比例明显较高。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46.8%,女性占53.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而在创业意向上男性则高于了女性。

2.受教育程度

与上一代大多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多数人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 更多的人接受了职业培训。这不仅使得他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 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来为自己服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受教育水平越高创业意向越强烈。在诸多因素中,教育的作用最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农民工,其留在城市的意愿就越强。而留在城市的愿望越强烈就越容易触发农民工们在城市创业的愿望。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农民工创业奠定了基础。

3.创业经验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显示其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对于城市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97.3%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自主创业。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传统农民工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他们都有融入城市的要求,有在迁入地永久生活的愿望,他们有着与父辈们不同的就业观和生活观。97.55 %的人都不愿意再返回家乡。农民工创业素质体系应当包括优秀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四项基本要素。在创业经验中使得这些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创业经验越丰富的农民工越愿意从事创业活动。

(二) 环境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

尽管新生代普遍比较年轻,但有86.9%的人寄钱回家,同样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6.7%认为他们出来打拼事业的原因是为了家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境不好的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同时,家境相对优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意愿明显偏高。积累乐的大量资金和在打工同时熟悉了的某一行业的生产、管理、业务等流程的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并且还拓展了人脉关系能为自己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而优越的家庭环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些条件,所以也便产生了家境相对优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意愿明显偏高这种情况。

2.身边创业实例

新生代农民工干着工人的活,却是农民的身份;农村是他们想尽量回避的字眼,而城市却不能完全接纳他们。身份和最终归属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面临的迷惘和困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交往对象为朋友同事的占到了84.1%,信息来源是朋友和同事的占到了13.2%。由此,我们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朋友同事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他们的创业选择也会深刻的影响身边的农民工们。

3.从事职业种类

据有关部门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创业现状的调查,被调查者中80 %的人认为创业最缺的是资金。在打工的同时,熟悉了某一行业的生产、管理、业务等流程,知道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并且还拓展了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小本经营,以服务业和零售为主这类农民工创业投入资金少,技术含量比较低,是一种比较低级创业。据统计,像早餐店,烧烤店这样的店子中有60 %是农民工创办的。因为投资少,风险小,文化程度要求不高,这种创业成为了农民工创业的首选。

(三)无关因素

相比之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地,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婚姻状况,从事职业种类的多少,是否有务农经历等因素对创业意向并没有产生重要影响。

1.年龄

和传统农民工群体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领域局限在18~30岁之间。同时,源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经历的相似性使得不同年龄的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态度和创业意向。新生代农民工整体都表现出了超过传统农民工的强烈的创业热情和融入城市生活的希望。

2.就业地

和传统农民工比较相似,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选择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如北京广州这些劳动需求量大的城市,另一种是选择离家比较近的中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农村身份的不认同和对城市的向往都决定了他们强烈的创业诉求。总体上看,南方省市的农民工比北方要强烈,但是相比并不明显。

3.是否为独生子女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20世纪80,90年代后,届时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在全国推行,一般的新生代农民工家庭中子女数量为两个左右。同时,年龄上并不显著地差距作用使得这个因素表现并不明显。

4.婚姻状况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70%左右为未婚。和未婚农民工相比,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意向相对强烈。但是,这不能简单的归因于婚姻状况。已婚农民工相对年龄大,在城市生活时间较长,储蓄相对多,人际关系和工作经验相对丰富,这些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更明显,影响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婚姻状况。总的看来,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上的不同并没有对他们的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影响。

5.从事职业的丰富度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变化频繁,人均工作时间为3. 76 年,而人均从事过的工作达4. 12 个,即每人平均变换工作的时间不到一年。改变工作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找到了更高收入的工作(87. 17 %) 、和原单位主管或经理之间的矛盾(53. 37 %) 、为了与男(女)朋友或夫(妻) 在一起(或更近一点) (34. 97 %) 。另一方面,他们在换工作时,只有31. 29 %的人与以前从事相同的工种,这即意味着以前工作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在换工作以后,不再拥有。所以他们换工后,工资水平并没有明显增加,从事的仍旧是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作业。非常遗憾的是,有要求仍旧从事原工种意愿的仅为54. 6 % ,远小于追求工资提高的意愿98. 16 %。在仅可选择一项的情况下,83. 44 %的人选择高收入、14. 72 %的人选择原工种,剩下的人选择项为“无所谓”。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更改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当前工作的不满,而并非由于满足自我的职业追求。一般情况下的工作变更既没有给农民工带来丰厚的薪资也没有积累新的工作经验,所以无论对创业的资产积累还是经验积累都没有积极作用。

五、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相关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因素分别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创业经验,家庭经济条件,身边的创业实例和现阶段从事的职业六个因素。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将建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学识能力的提高。意在提高受教育程度,创业经验这两个对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切实影响的因素。其二为社会环境的营造。旨在保障农民工的利益,解决社会归属感问题。保护现有进行创业的农民工,保持和发展在农民工群体中的示范作用。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工更好的积累和创造财富,切实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对创业知识,创业政策的不了解和资金成本问题。

(一)积极完善农民工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体制

“想学习”是在调查访谈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新生代农民工均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他们认识到只有知识和技术才能真正把他们送进城市的殿堂。88. 96 %的调查者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继续读书,68. 71 %的人表示他们愿意业余时间多学点知识。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49.0%想学习创业知识,有.31.0% 选择了职业技能。

1.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夯实创业基本素质

设施和科技人员,整合 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校企结合,开展招标培训,将农民创办的乡镇企业员工培训纳入“蓝色证书”工程范围。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能够全面提升农民工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有能力胜任创业。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此,要求党和政府从长计议,配套政策措施,把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2.发展创业知识培训,提升创业能力素质

众所周知,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实现自主就业、持续就业,是化解农民工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快创业型农村建设的助推剂。同样,南亿认为,农民工创业首要是把握创业机遇能力的培养等。机遇总是存在的,就看你能不能识别它、把握它了。二是抵御风险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机会只是代表一种可能性。你可能成功也可能让你失败甚至血本无归。农民工创业财富有限,承担失败后果的能力有限。三是选择适合创业项目能力,即创业机会与创业者的匹配性。要培训农民工正确评估创业机会的市场价值。四是经营能力。抓住某一项目机会,并将它转变为创业实践之后,就转入项目运作阶段。

(二) 建构更加完善的农民工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1.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

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在县城和中心小城镇逐步进行创业园区和商品流通、专业批发市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改善投资硬环境,使小城镇成为农民工办企业的聚集地。积极发展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工返乡搭建创业平台。

2.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强化市场、技术信息的服务职能,真正树立起小政府大服务目标,努力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

3.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来源

当前,各级政府专门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较少,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必要的支持引导。虽然一些地区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但许多政策不够具体,实用性和有效性差,缺乏政策的吸引力。有些地方往往只是在创业前邀请、引进,而在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缺少关注和帮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尽管一些地方加大了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许多政策是为了缓解一时之需,缺乏长效机制的构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回乡人员创业。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各种抵押制度,并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试行农民承包土地抵押,可以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基金,以企业会员制为基础的农村信贷担保资金等。

(三)提供更加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1.建立起新生代农民工的基础性社会保障体系

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当中能够有一个基本的生存底线是必须做的事情。新生代农民工不仅理应享受到同城市职工平等的“三险” 而且应当享受到廉租房保障待遇。

2.建立起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保护体系

第一,进行最低工资立法。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最低生活需要、防止不公平竞争和贫困。标准最低工资,在集体劳动关系不发达,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等背景尤其重要。第二,制定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企业规章制度制定要经过民主程序,但如何履行民主程序、非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如何组成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法律仍没有相应的规定。工会可以建议人大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规范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和程序,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三,大力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制度。作为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工会组织,可以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大力切实有效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机制,将劳资冲突在制度框架内进行解决,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劳资冲突。

参考文献

[1]苗青,姚春序.创业意向模型构建的思考[J].人类工效学,2009,(4):51-53.

[2]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44-152.

[3]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2):21-31.

[4]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1):12-169.

[5]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人民网[EB/ol].http:people.com.cn.

[6]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2009,(8):57-59.

[7]李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2):46-66.

[8]肖陆军,陈亚东.论农民工创业素质体系建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1-82.

[9]龚黎莹,胡锻. 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6):20-22.

[10]陈园.农民工创业的动因研究:基于博弈均衡的视角[J].农业考古,2010,(3):57-59.

[11]李翔.多维度构建农民工创业帮扶机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21-23.

第2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从企业的规模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5户,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分别占全县91%和9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共331户, 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分别占全县的9%和8%。

全县工业园区共有企业35户,占全县工业企业的9.8%,从业人员1751人,占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32%;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20787万元,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12426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的27%和26%。主要行业有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烟花爆竹、电子产品、棉纺、建材加工等。

(一)科技含量低,资源欠开发。一是县内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工业附加值不高;二是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设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三是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特别是粮食、茶叶、辣椒、油菜、蔬菜、畜牧等一些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多数农产品只卖原料和卖半成品,附加值小;四是县内钒、钼、镍、陶瓷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皆因科技含量高和投入资金较大,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二)专利数量少, 分布不合理。我县2014年专利申报总量只有35件,其中外观专利12件、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而且专利申请都集中在大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上,工业企业很少。缺乏专利成果转化项目。

(三)缺企业人才,无发展后劲。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融资能力弱。

(四)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全县工业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多数属于家庭式小作坊,建材、冶金、农副产品、电力、化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电力、建材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特别是构皮滩电站占我县工业比重较大,对我县工业增速有着较大的影响;轻工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很低;新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高新科技产业严重缺乏,支柱产业不突出,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五)工业园区内无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园区形象有所提升,但与湄潭、瓮安等周边工业园区相比没有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是高科引进体系不建全,特别是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即科研体系与推广体系比较薄弱,很多科技成果不能进入到实际生产中;环境脆弱,交通不发达,尤其是文教卫和科技观念落后;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起点和水平低。

二是缺乏研发人才和自主创新意识,丢失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因而出现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没有专利产出、专利申请都集中在大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是虽然我县是贵州高考大县,每年均有800余人考上大专院校,但因我县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吸收不了人才,使大量人才外流,企业招不到素质高、能力强的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我县企业大多数员工由土生土长、没有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城镇、农民工组成,文化水平低、技术能力差,难以适应生产发展。同时,我县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技改投入资金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几乎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拳头”产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市场。另外,企业融资能力弱,由于多数是民营企业,规模小、档次不高,且难以提供抵押担保,融资十分困难,影响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更新改造。

四是我县是经济弱县,工业建设投入力度不给力,严重影响了企业规模。同时,构皮滩电站建成后改变了我县工业比重,严重影响我县本土工业增速。另外,我县科技人员不够、科技精英短缺、科技工作者创新意识不强,使我县高新科技产业严重缺乏,支柱产业不突出,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五是因财力原因,我县无力直接或间接提供大量资金专门兴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上融资平台欠缺和人员素质偏低以及无专业管理人员等,导致了我县工业园区内无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抢抓经济新常态带来的良好机遇,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推动我县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和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二)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根据省科技厅种子企业、“小巨人”成长企业、“小巨人”企业、领军企业的培育路线,制定我县配套实施政策。注重创新绩效,用好用足科技企业减税政策特别是科研经费抵扣政策。树立创新绩效导向、目标导向,以科技支撑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政策倾斜、抓好专利、完善服务。招商政策向科技企业倾斜,主要向央企、全国优强民营企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科技企业倾斜;支持企业注重科技成果应用,充分发挥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基金的引导作用,抓好专利发掘和专利转化; 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入住__x,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围饶重点企业产业化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组织专业团队对接科技部和科技厅的重大专项、科技支撑

计划、基金等申报和争取项目,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四)激励企业创新开发品牌。县政府要制定奖励政策对认定为部级新产品的企业、认定的省级新产品(包括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等)、企业新获的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新获的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进行表彰奖励。要将自上而下的战略研究和自下而上的产业创新结合起来,强调创新目标、技术产出、服务经济社会等指标,形成创新功能体系。

第3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经营情况和面临的环晚都发生了变化。

一、A厂的概况及衰败原因初探

A厂是一家省属机械行业生产厂家,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其主要产品是为国内中小柴油机配套生产零部件,现有职工1400多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A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在省内、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的先进水平,其产品曾获得过国家和省部级奖共十多项,企业管理有声有色,曾经获得过省级企业管理”奔马奖”,车间班组获得过国家劳动部”五一劳动奖状”,经营状况良好。这也是由于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其产品属国家定点供货生产和销售,特别是销售儿乎不存在任何问题:国家订货是多少就生产多少,生产出来再由国家统一负责收购,而且还限量销售。在产品销售最紧张的时期,需要有各级领导的批条才能买到一些在市场上难以买到的紧俏产品。另一方面,技术改造项目也是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并实施。所以,企业的实力在国内也相当强劲,在全国同行业厂家中位列”八大金刚”之一。在这近二十年里,A厂企业的自主权也相对较弱,经营的意识也就无从树立,也无需树立,企业的整体情况虽然有起伏,但总体上来讲,还算是比较平稳,属于那种有突破地发展。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经营情况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首先,国家计划由指令性计划变为指导性计划,生产资料市场也全面放开放活,一些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价格全面放开,企业的经营权和白主权逐步得到加强,这些是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其次,企业面临的市场变化更大,市场变得不是儿家企业说了就能算的了,购买方的选择余地变大了,A厂面临的销售客户群体不再是单一的国有销售公司,而变得五花八门,有个体户、有私人承包的国有公司、有以前做过机电生意的、还有新转行的,还有的是私人小店。第三,同行业生产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和激烈了,市场演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战场,比价格,比让利,比服务。据我调查了解,截至到2004年底,企业明亏加暗亏共7000-8000万元,己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领导决策失误。在_L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与A厂产品同类型的产品己经向高技术、环保型和柴汕汽车用方向发展。而A厂在当时产品比较热销的表象下,仍然墨守陈规,盲日引进设备和进人员扩充老产品生产线,扩大批量,对于新产品开发重视不足,其至为了引讲老产品生产线而减少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结果,致使A厂蒙受损失近2000万元。现在,那套花费巨资引进的老产品生产线己闲置多年,折旧照提,却无新产品来摊消,可谓决策失误导致的”交学费’.损失惨重。

二是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这是几乎所有的老国有企业的通病,A厂也是如此。该厂现有后勤辅助人员400多人,约占全厂在岗职工的三分之一多。后勤机关庞杂,有幼儿园、有职工技校、职工食堂、医院等附属单位,再加上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和企业的养老、住房、医疗等多项制度的改革和深入,企业的负担日益加重。据该厂测算,现在给职工每发放1元工资,企业负担达到0.6元以上,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乏力。

三是企业营销管理环节失控。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我这次调查的重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A厂产品由国家订货,侮年约有8000-12000万元左右。在营销上费力不多,只管全力以赴生产就行了。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生产厂家少,竞争不是很激烈,仍然是卖方市场,产品销路不愁。在销售的最好时期,A厂的产品还随着边境贸易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很是热闹了一番。在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全面放开,A厂遭遇到了强大的市场竞争的挑战。为了适应日益严重的竞争局面新形势,A厂决定在组建销售公司的前提下,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建立销售网点,两三年的时间共建了二百多个。这些网点,有些是由A厂投资兴建的,有些是A厂所属的较大的部门以集体的名义筹办的,有些是职工个人合伙开办的,还有的是同当地的销售大户联合开办的。他们采取的经营形式多种多样,或承包,或代销,但一般都是由厂里按出厂价供货,销售完成后,货款由各网点返回厂里,高出厂价部分归各网点,作为销售费用。在运行的前二、三年,这种办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销售回款有所好转,并保持住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可面对如此众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随着人员的变迁、营销管理上的滑坡,A厂对销售网点儿乎失去了控制,问题多如一团乱麻,谁也理不出个头绪:

——网点都普遍拖欠货款。截至2000年底,各网点累计拖欠货款达1.2亿元,相当于一年的产值。至于拖欠货款的原因,则是层出不穷:有的是货已经售出,货款己由网点收讫,却不向厂里缴回,或炒股,或投资:有的是销售人员公开赖帐,有钱不还,”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有的是由于网点被骗上当:起初销售回款是很及时的,待骗得A厂信任后,诈骗网点的一大批供货后,就不见踪影了,叫人防不胜防。

针对这些情况,A厂领导层也曾经想到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对策。比如,要求客户先交货款后提货,这样一来又赶走了一些大客户:再有就是直接由客户到厂里签合同,返给客户一定的让利,结果有些客户认为让利太少而不愿意做下去。更致命的是,有些经销网点己经控制了A厂的主要分销渠道,使A厂处于清理又不能清理的尴尬境地。

——由于A厂销售管理失控,致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第一,由于货款不能及时回笼,使A厂原本资金不足的困难,雪上加霜,不得不增加贷款。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央政府和银行在宏观上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措施,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又增加了该厂的财务费用,反过来又加剧了营销活动的困难。第二,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A厂产品的成本处于较高水平,利润率水平下降,企业税后利润减少,发展后备资金几乎为零。

——由于多个销售网点发生民事纠纷,A厂受连带责任又造成一部分损失。

A厂之所以由蒸蒸日上的兴旺步入破产边缘的衰败,除了以土分析的外,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企业微观的,既有国有企业共有的顽疾,也有A厂所特有的缺憾,既有企业管理的滑坡,更有营销方面的失误,……在这里,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再赘述,我仅就以上A厂在营销方面的失误,谈一点认识. 二、A厂营销失误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我认为,A厂的营销失误的原因主要有:

(一)营销策略失误

从A厂推行的营销方式来看,A厂在实际运行的是一种全员销售的方式。这种营销理论在实践中是成功的。但问题是全员销售方式的对象产品却不是象A厂这样的”一类产品,而是那些普及率很高的工业产品、大众日用品或食品等,这些产品的经销范围广一、数量多,生产厂家没有力量完全同消费者见面。而A厂的产品的营销面则窄得多,因而恰恰应该和需要减少中间环节和销售渠道的层次。

(二)对营销中间环节的控制不力

这是A厂在营销方面的最大的失误。首先,不注重网点建设的实力和必要性的分析,对合办的网点也没有审查合办方的能力和资信度,盲目设点的情况多有发生。其次,缺乏财务监督。A厂没有及时、定期同各销售网点进行财务检查,只是等到问题发生后,才去查,一查才发现问题己十分严重了。因此,造成A厂销售公司对各销售网点应收帐款的情况模糊一片,面临的结果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很被动.第三,责权利不相衔接、不对等,只有权、只有利,就是没有责,或是有责不执行。曾经发生过一起因大量货款未清理而清退销售人员的事件,可最终因责任不明确,对货款追讨的处理最终结果也不了了之,只是把销售人员调离销售岗位而己,这件事在A厂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波及到全厂职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制度的公信力的怀疑。

(三)法律意识淡薄

各销售网点,特别是同外单位合办的网点与A厂之间的经济责任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初就不明确,每当发生民事纠纷时,由于都是以A厂为注册主体的,所以法院是以A厂为诉讼主体或由A厂负连带贵任的。另外,对于拖欠货款的单位和职工个人,A厂也没有意识到和采取用法律的乎段来解决.

三、深层的分析

当我分析A厂这家“小巨人”企业的兴衰原因的时候,总有一种认识在提醒着我:如果简单地把A厂衰败的原因分析仅仅停留在以上的判断上,则未免失之偏颇和肤浅。从更深的层面上看,我认为,A厂之所以造成当前这样的困难局面,还在于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企业没有形成全面而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缺乏创新机制。抑或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创新机制的地位认识的不足造成的。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A厂的决策层在这几年的探索和思考中,已经意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己经开始注重研究和实施一种新的战略措施,尽管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但己具有了一定雏形。

第4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立足本土、开拓题材、关注现实

《艺术报告》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推出的年度论文集,从导演、剧作、表演、摄影、美术、声音、动画等各个角度,以年度为单位,深入剖析中国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所收获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战略发展建议。自2008年推出以来,备受业内外关注。

2012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对中国电影形成巨大冲击。《艺术报告》回顾了国产电影的全年创作,认为多年来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的局面虽受到动摇,中国电影却进入了一个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关键点。《艺术报告》指出,在外力的重压下,中国电影艰难踏上题材类型创新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部分创作具备了严谨的创作态度、执著的创新精神和娴熟的创作技巧。

《艺术报告》同时指出2012年度中国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例如质量上乘的影片与庞大的制片基数相比数量偏少,中小成本影片的整体艺术质量不尽如人意;部分大片仍然摆脱不了叙事情节薄弱、人物塑造不够丰满等痼疾;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电影创意求新乏力,题材类型不够丰富,题材与类型片再生能力薄弱,等等。《艺术报告》在对创作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国产电影未来的创作走向也做出了大胆预测,其认为立足本土、开拓题材、关注现实、成熟类型、精进“技”“艺”——这是2012年国产电影的关键词,同时也是目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电影要扎扎实实去实现与完成的目标与任务。

“口碑”才是市场生存的第一标尺

《产业报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电影产业各环节为基础全面调研的“产业研究报告”;二是以电影市场数据为依托深入分析的“市场调查报告”。

第5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近日,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意在真实反映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其理解与广大群众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作比较,突出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一、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二、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三、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不过,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多,但相信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四、“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最”是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五、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仅有7%的创业人数则清楚的说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的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的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六、“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收到153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占到67.5%;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58%;18岁以下有18%的受访者。北京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8%,上海市的受访者为12.8%,广州市的受访者为11%;43.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35.4%;此篇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38%的比例。三年以上的受访者也达到了15%。

在四川成都,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67.3%的人有盈利;未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只有36.8%有盈利。这组对比数据,是《成都大学生创业状况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近日披露的。2009年,团成都市委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业者,决定摸清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于是联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问卷调查。

其中2000份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回收率为84.7%;1000份针对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回收率为98%。调查组还对成都市5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对于创业基本知识的认知不足,创业能力亟待提升。

七、就业状况好的工科生创业的少

成都市高校开设的专业中,工科最多,占31.9%。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者当中,工科专业的仅占10%;经济学专业的最多,占26.3%;第二是管理学专业的,占14.3%。

四川大学制造工程与科学学院的2006级本科生周宇,是个地地道道的工科生,曾经一度有过创业念头的他,毕业前半年就被一家公司提前“预订”。3000多元的月薪让他安稳地当起了上班族。调查报告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业关系密切,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了解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大。工科生的就业状况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小,这也反映出自主创业大学生中,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支撑创业的比例较小。

调查报告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在把握创业机遇时,对政策的依存度较大,基于政府的组织号召、政策引导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占38.75%。创业者尤其在资金方面对政策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遇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26.8%的创业者倾向于找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中,对“政府最应该做的工作”的选择,最多的是“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占60.9%,可见大学生创业对政策的渴求度。

八、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67.3%有盈利

毕业以后,**于2008年中旬开始创业,正在运营成都的大学生购物网站——同校网。同校网经营网络覆盖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位于成都的高校。**告诉记者,按目前的经营状况看,

到2011年5月才有可能实现盈利,这意味着自己还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至少再支撑一年时间。

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市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无盈利的占32.7%,月收入0.3万元以内的占48.4%,0.3万~1万元的占16.1%,1万~5万元的占1.9%,5万元以上的仅占0.8%。在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则差得很远,63.2%没有盈利,创业收入在500元以内的占24%,500~1000元的占10.1%,1000~3000元的占1.8%,3000~5000元的占5%,5000元以上的仅占4%。:

盈利不易,让**这样的创业大学生开始清醒地看待企业成长。**起初想一年内做成本地大学生购物的第一门户网站,现在,他的目标是把网站支撑下去,“在盈利之前不死掉”。总结自己目标的转变,**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缺少创业教育和实践。

调查报告印证了**的感受。有38.2%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或讲座,30.4%的学生参加过1~2次,只有9.3%的学生参加过5次以上。而在“大学生对培训和讲座认同度”的调查中,认为“有些帮助”的占40.8%,“一般”的占29.8%,“帮助不大”的占14.8%,“帮助很大”的仅占11.3%。大学生对创业培训的认同度不高,表明创业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

九、建议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

“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团成都市委副书记惠朝旭表示,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调查报告发现,成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在获得创业知识的途径调查中,10.3%的大学生选择老师授课,52.9%的大学生选择亲身实践。“用亲身‘试水’的方式来培养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风险太大,成本也太高。”惠朝旭说。

调查报告认为,目前的创业教育相对缺乏,已有的教育形式也多停留在讲座、演讲、选修课等理论层面,并且质量不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就更少了。调查报告因此建议,创业教育可以将市属高校和中职院校当成突破口,开设kab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加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以创业夜校”、“创业训练营”等形式开展培训。与高校建立创业课程体系相呼应的,是应该依托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对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指导,定期组织专家对初创企业进行巡诊,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同时根据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开展市场营销、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第6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dma飞翔”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的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区审计局:

根据《关于审计秀洲区科学技术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等的通知》(秀洲审通〔2020〕3号),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于2020年4月13日起对秀洲区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针对《秀洲区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秀洲审调报〔2020〕3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科技创新券管理不到位”的整改情况

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科技创新券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整改情况如下:我局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完成修订《秀洲区科技创新券使用及兑现实施办法》初稿,并发送至财政局等部门征询意见,预计将于11月正式发文。

一是创新券“补助办法标准不统一”问题。在《办法》中将“企业每年申领的创新券最高额度设定为15万元”,与《秀洲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秀洲委办发[2019]77号)中规定的“企业每年可以最高申领15万元创新券”保持一致。

二是“企业创新券申领覆盖面低”问题。根据嘉兴市《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的若干意见》(嘉委发[2019]26号)中第21条“加大创新券推广应用,扩大创新券使用对象和范围,支持科技创新全过程,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要求,已在《办法》中增加了创新券种类,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包含:“检验检测服务券、技术服务券、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券、科技孵化机构奖补券、共建创新载体奖补券、研发费奖补券、创新平台认定奖补券、科技金融奖补券、人才(团队)奖补券”等九类。

二、关于“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未及时清理”的整改情况

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未及时清理”问题,整改情况如下:

第7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曾对外宣布,中国2016年的专利申请量已经成功达到100万件,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达成该成就的国家。WIPO认为,中国正在推动亚洲创新能力的直线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大国。

去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瑞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在2015年的专利申请量非常巨大,这些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半导体和测量仪器等领域。高瑞同时提到,中国的专利申请主要都是针对国内提出的,且多数是为了保护国内专利、商标以及工业设计,只有少数的专利是针对国际进行的申请。

2016年12月份Clarivate Analytic(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的《2016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报告,也印证了高瑞对中国的评价。该报告显示,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将创新成果保护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国内市场,每个专利家族所含专利申请的平均数量仅略高于1件。

S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凭借专利搏杀领地,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中国企业国际化仍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中国企业必须创造并拥有大量的专利,才有资格和能力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所持有的专利越来越多,企业的中国专利年费负担越来越重,企业不得不“精打细算”,定期忍痛放弃维护部分专利,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被“误杀”的高价值专利,这将严重损害企业精心打造的专利包,以及国际竞争力。

据China IP记者了解,当前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中,国内外主体所持有的有效发明专利的比例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国内创新主体的优势地位越来越明显。施行多年的专利年费制度,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但已经与当前新的历史阶段和创新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我国应该对年费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立足当前并考虑长远,对年费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

从《专利年费制度实施调查报告》看我国专利年费制度

2016年9月份,中国专利信息年会了“中国专利年费制度实施调查报告”,该报告是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乔永忠副教授牵头研究的国内唯一有关专利年费制度的调查报告,乔永忠副教授是国内唯一持续研究专利维持制度长达十年之久的学者,也是国内唯一一本该领域著作的作者。此外,该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利维持机理及维持规律实证研究”(项目编号:71373221)的部分成果,值得关注的是,该报告根植于知识产权研究领域极不多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该报告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及问卷调查,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我们专利年费制度对于企业创新实践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影响。该调查报告通过(1)中国专利年费收费水平与国外专利年费收费水平比较;(2)专利年费制度对促进创新的重要性;(3)缴纳专利年费的主要目的;(4)单位不缴纳专利年费放弃专利权的理由;(5)现行专利年费制度进行调整的必要性;(6)专利年费的主要来源;(7)专利年费造成的经济负担;(8)现行年费制度结构性调整的建议;(9)专利年费的缴纳模式;(10)国家财政资助专利年费政策对促进创新的影响;(11)国家知识产权局或专利局收入与专利年费收入挂钩是否有利于促进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收回两百余份有效问卷。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于2015年11月的《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2014》显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5年以上的占49.2%,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只占7.6%。国内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仅为6年(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6.4年)。2014年我国失效专利中,国内失效专利占失效总量的94.6%,从失效的原因来看,因未缴年费终止的高占51.7%。

乔老师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半受访者认为中国专利年费负担重于国外专利年费负担,这一点与2014年产业界对各国专利年费收费标准所做的统计相吻合。我国维护一件发明专利20年有效期的年费总额除略低于德国外,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年费总额,大约是英国的2.2倍,法国的1.8倍,日本的1.7倍,韩国的3.7倍。若考虑人均收入水平因素,我国年费水平大约是美国的6.1倍,德国的3.6倍,英国的9.8倍,法国的7.3倍,日本的7.5倍,韩国的13.8倍。

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因为专利制度的地域性、专利权人的专利意识、国民收入以及货币的购买力、研发投入、专利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专利权人对专利年费经济负担的感受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该报告调查对象均属于我国境内的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从创新主体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这些受访的相当一部分创新主体在国外拥有一定数量的授权专利,所以这些创新主体对国内外专利年费负担情况的感觉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据调查报告(图1)显示,51%的专利权人认为中国专利年费负担更重,认为外国专利年费负担更重的比例为31%。另有18%的被调查对象持其他观点,如有的专利权人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专利年费负担均较重。还有的持其他观点的专利权人认为中外专利维持的情况不同,不能对此进行比较。

专利年费随着专利数量和专利维持年限的增长而增长,对于专利权人而言,缴纳专利年费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专利权人对专利年费的负担程度是衡量专利年费收费标准适度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特定条件下,如果专利权人普遍反映专利年费负担过重,说明专利年费收费标准相对于专利权人的负担水平较高;反之亦然。专利年费收费标准太高或者太低均不利于专利制度促进技术创新作用的发挥。

根据该调查报告(图2)显示,在缴纳专利年费的负担上,表示毫无压力的专利权人的比例仅为4%;表示"一般,压力不大"的专利权人的比例也不足三分之一。在全部被调查对象中,19%的专利权人认为专利年费非常重,其或其所在单位几乎难以承受;另有46%的专利权人表示缴纳专利年费负担重,但基本可以承受。换句话说,约三分之二的专利权人认为专利年费相对于其负担能力而言过重,约三分之一的专利权人认为专利年费相对于其负担能力一般。过重的专利年费负担所导致的后果是专利权的不当放弃,不利于专利权人从专利技术中获得适当的收益,同时有损于这些专利权人创新积极性的提升。

专利权人停止缴纳专利年费可能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根据该报告的调查显示,未缴专利年费而放弃专利权的理由的统计结果(表1)显示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专利年费过高超过专利权人的负担能力是专利权人停止缴纳专利年费放弃维持专利有效的最重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41.1%的专利权人因为专利年费过高而停止缴纳;24.8%的专利权人因为专利暂时闲置,未来可能有较好收益,但单位经费紧张而停止缴纳。二者都属于主动停止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但这种主动行为都含有"无奈"的因素。可见,专利年费负担过重导致不能按照规定缴纳专利年费而放弃专利权的专利权人的总体比例达到65.9%。这一调查结果值得重视,它可能是完善我国专利年费制度和年费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

其次,专利收益太低或者没有收益不足以缴纳专利年费或者说缴纳专利年费后,专利权人无法从专利中获得收益,是导致放弃专利的重要理由之一。55%的专利权人停止缴纳专利年费的理由为专利收益太低或者没有收益。这一理由在所有列举理由中所占比例最高,当持有专利所获得的收益低于或不再高于支付专利维持费用时,会采取停缴专利年费的举措。对于专利收益低于专利年费的专利,或者根本就没有收益的专利而言,维持其有效,显然是不合算的。但是如果对于那些短期内专利收益不高,但有长期收益的专利而言,这一举措虽然能够短期内防止专利权人的利益损失,但对于发挥专利的长期价值而言则可能是非理性的,因为专利收益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

再次,8.4%的专利权人停止缴纳专利年费的原因是专利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忘记缴纳年费。此类行为的原因在于创新主体的专利制度管理缺陷,所以不断提升我国创新主体专利管理水平对专利价值的实现非常重要。在其他理由中,8.4%的专利权人因专利产品淘汰或技术发展趋势使然等因素而不再缴纳专利年费,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专利淘汰现象,也是专利年费制度的目的所在,它有利于其他创新主体的后续创新。另外,有5.0%的专利权人将单位领导要求作为停止缴纳专利年费的理由之一,这种情况也应该属于专利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绝大部分专利权人停止缴纳专利年费的理由均是被动的,或者是主动的"无奈之举"。这种现象的后果是专利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导致创新资源的浪费。

总而言之,未缴纳专利年费而终止专利权的理由不外乎专利收益和专利成本以及其他专利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而专利收益与专利成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假设专利收益确定,如果增加专利成本,创新主体获得利润就会随之减少,减少到一个临界点之后,专利权人就会放弃专利;如果适度减少专利成本,创新主体的利润就会随之增多,增加专利权人继续维持专利有效的可能性。在专利技术的市场化水平、产品适应性和成熟度、专利技术保护水平确定的情况下,只有提升专利权人的技术转化和转移能力,增加专利权人的专利收益。因为专利年费是专利获得授权后最为重要的专利成本,而专利年费收费标准一般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专利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换句话说,专利年费制度可以作为调节专利维持时间、有效专利数量的重要政策工具。规范专利年费收费标准、健全专利维持年费制度、完善专利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机制,应该重视专利权人停止缴纳专利年费而终止专利权的原因。

企业需要更佳的支点 提升国际竞争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大中型企业则是创新主体中的主力,也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当仁不让的主力。去年实施的新《专利费用减缓办法》延长了年费减缓期限,但此办法只能惠及于满足一定条件的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个人,对于绝大多数的大中型创新主体而言,对此办法只能垂涎远观,与大中型企业毫不相关。国家对于创新主体的主力部队,反而没有任何年费优惠相关的政策。

通过对比《2015年汤森路透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我们发现中国医药领域的创新与全球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去年,全球有高达7家医药机构入选《2015年汤森路透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但是本次中国创新百强榜单上没有一家药企出现。但也有些企业在全球化方面表现不俗,例如华为和阿里巴巴:华为在全球的专利申请遍布16个国家/地区,阿里巴巴在11个国家/地区都进行了专利申请。通过分析行业的全球化特征,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通信设备、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在全球化指标中的优势地位。但正是这些在国际舞台上凭借专利博得一席之地的企I,面对大量的专利申请,反而成为企业自身的一种负累。

对于像华为、中兴、京东方这样的创新主力企业而言,必须创造并拥有大量的专利,才有资格和能力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所持有的专利越来越多,企业的中国专利年费负担越来越重,企业不得不“精打细算”,定期忍痛放弃维护部分专利,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被“误杀”的高价值专利,这将严重损害企业精心打造的专利包,以及国际竞争力。

因不堪重负而无奈放弃专利的维护,严重影响我国专利的维持年限。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于2015年11月的《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2014》显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5年以上的占49.2%,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只占7.6%。国内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仅为6年(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6.4年)。2014年我国失效专利中,国内失效专利占失效总量的94.6%,从失效的原因来看,因未缴年费终止的高占51.7%。

企业负担之重,通过华为、中兴、TCL、国内某知名公司等近年中国专利年费增幅就可见一斑:2011年―2015年,华为公司中国专利年费从两千多万元蹿升至六七千万元,过去几年中的年费负担增长率分别为40.4%、35.3%、21.1%、和20.3%;据记者了解,中兴专利年费占当年专利费用支出的60%以上。同期,TCL的年费负担增长率分别为34.0%、42.9%、34.7%和40.2%;另一国内某知名公司增长率为600%、433.3%、325.4%和360.3%!

根据国知局2016年5月12日的新闻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4月底,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共159.4万件,其中国内(含港澳台)突破100万件,达到101.9万件,占总量的63.9%。根据国知局2016年7月专利业务工作及综合管理统计月报,今年发明申请数量中,国内占比88.7%,历史累计77.5%;今年发明授权专利中,国内占比高达76.3%,历史累计达62.8%。

第8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是思想认识有升华。各级领导班子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举办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了规定读本和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据统计,全市共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385场,参加党员达32000余人次。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新跨越”主题,深入开展“改进作风,创新服务,我们如何行动”大讨论活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在“十破”上查找问题与不足,在“十立”上寻求思路和突破,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应对危机中捕捉机遇,在科学发展中构筑优势。

二是领导带头作表率。各部门各单位都能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上来,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建立领导联系点。市级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带头开展调研,带头查找问题,带头作好辅导报告。各单位党委(党组)也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谋划活动方案、亲自作动员报告,积极发挥表率作用,推动了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

三是调查研究广问计。坚持开门搞活动,主动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邮函等五大渠道收集意见建议15930条,经梳理归纳为97条,涉及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找准突出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本单位实际,着眼于更好地推动和服务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市人大、政协主要领导牵头负责15个重点调研课题。其他参学单位也都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结合各自实际,选择确定了一批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

四是突出实践出实招。突出活动的实践特色,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实现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最大机遇,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实践,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梳理出的基层意见建议,结合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当前面临的矛盾困难,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保增长、促发展”的18条措施,成立“保增长、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服务、外贸服务、金融服务、服务督察四个小组,狠抓工业、投入、招商、融资、服务等五个方面,努力在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上动脑筋、下功夫、谋实招、出实效。各参学单位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自身职能和实际,坚持边学边改,把更多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放在加快发展上,推进科学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部门和单位工学关系处理的不好,活动进度不平衡;有的部门和单位实践特色不够突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和主观改造上,与当前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坚持边学边改、解决突出问题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有的部门和单位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加以解决。

根据市委《实施意见》的安排,学习实践活动即将转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既关系到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成果能否得到巩固和深化,也关系到下一阶段解决问题、完善制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效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第二阶段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第二阶段工作的要求,加强领导组织,加强督查指导,坚持履行职责不放松、坚持突出实践不放松、坚持组织协调不放松、坚持指导检查不放松、坚持营造氛围不放松,扎扎实实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

一、牢牢把握两个环节,在扎实推进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分析检查阶段的重点是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开展评议,关键是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要突出理清思路,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新跨越”这个主题来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通过“三检查三分析”,进一步找准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产业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及创新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明确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明确改进各项工作的措施,使分析检查报告充分体现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诉求和集体智慧,充分体现全市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共识,充分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充分体现争创“科学发展好班子”的具体措施。

1、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要坚持征求意见广、分析检查问题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的原则,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刻分析原因。党委(党组)主要领导要逐一找班子成员谈心谈话,主动征求意见、主动沟通交流、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要进一步拓宽了解民意、倾听民声、集中民智的渠道,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努力使征求意见的面更广一些,把突出问题找得更准一些。要坚持正面教育,坚持不搞人人过关,重在分析问题、重在分析原因、重在改进措施、重在明确方向。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端正态度,实事求是,勇于触及思想深处,敢于直面问题矛盾。要运用会议成果,对查找出来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查原因,深挖思想找根源,努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促进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

2、高标准写好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第二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质量的高低,是检验这一阶段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分析检查报告的内容要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要从思想深处找原因;三是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措施和具体保障等。分析检查报告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体现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工作,亲自定提纲,亲自出思路,亲自征求意见,亲自撰写,亲自修改完善。班子成员要结合工作分工负责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相关部分,全程参与分析检查报告的研究、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切实使分析检查报告的形成过程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推动工作的过程。

3、高要求搞好“三评议一公布”活动。要合理确定参加评议的人员,精心设计测评内容,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有利于群众充分发表意见的评议形式,尊重群众评议意见。要做好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结果的公布工作,合理确定公开范围和公开形式,切实做到听取民意找问题,顺应民意抓改进,依据民意看效果。分析检查报告没有通过的,不能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二、始终突出实践特色,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创造新业绩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1—4月份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多数主要指标保持增长,但仍有外资、外贸出口、工业开票销售收入等指标同比出现了负增长,要实现“双过半”的任务更为艰巨。咬住当前,奋战二季度,全力扭转下滑势头,力争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是我市当前的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坚定“事不避难、知难不难”的信心,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最大机遇和发展动力,奋力打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攻坚战,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危中求进、难中攀高,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双过半”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1、要在保增长上落实新举措。二季度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能不能实现“双过半”,关键就看这两个月工作的力度和成效。我们要继续发扬不怕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每月立表统计找问题、逐项分析找原因、横向比较找差距,汇聚全市干部的勇气和激情、智慧和力量,把压力传递到四套班子领导、传递到各镇、开发区、传递到广大党员干部,把信息、政策、服务落实到企业,政府、银行、企业同心联手、合力联动,同舟共济保增长、保投入。要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保增长、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项目服务、外贸服务、金融服务、服务督察”四个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工业、外贸、金融“三条线”服务力度,通过送政策、送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各项措施,确保广大工业企业、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千方百计巩固扩大工业回升势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重点企业尽快实现复苏和较快增长;千方百计扭转外贸出口下滑趋势,抓好36家重点企业,逐一分析,逐个服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千方百计保持有效投入,抓好全年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千方百计组织招商,走出去、引进来,对外招商,对接央企,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千方百计加快科技创新,鼓励和动员企业加强技改投入、研发投入、引进人才投入,推动自主创新,推动全市产业优化升级。

2、要在保民生上谋求新进展。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牢记民生无小事。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万民党员惠民行”、“结对帮扶”等活动,要按照政策惠民、实事利民、服务为民的要求,继续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呼声,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最需要、最迫切、最期盼的问题,真正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惠民实事落到实处,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要在保稳定上取得新成效。认真研究分析新形势下维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维护公平、规范秩序三个着力点,努力提升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要进一步创新办法、理顺机制,深化平安创建、维稳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防范和杜绝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巩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4、要在创新服务上实现新进步。要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新跨越”主题,把学习实践活动与“重大项目攻坚年”、“创新服务行动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倡导“企业张嘴、政府跑腿”的理念,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拼抢能力和竞争能力,坚决克服“自满、松懈、懒散、怕事”的思想。要结合常州市“双百双千”行动要求,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重点,积极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农村、进社区,听取民意、服务基层;组织机关干部进企业,服务一线、促进发展。坚持在突出“送、减、控、创”中把送服务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控制各类检查、创新服务品牌贯穿工作始终。要全面推行“八项禁令”,重点抓机关部门创新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实施工业项目“一站式”联合服务、“一车式”联合踏勘、“一次性”联合验收、“一票制”扎口收费,努力打造“审批环节最简、收费项目最少、办事效率最快、透明程度最高、工作作风最优、投资者最满意”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扎扎实实抓活动和认认真真创新路上积累新经验

分析检查阶段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措施,精心组织,把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抓实抓好。

1、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带头模范作用,下大气力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带头学、带头查、带头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发挥以上带下、以上促下的作用,带头发扬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对待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要在深化学习、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分工实际,带头进行分析检查,带头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找准问题和根源,特别是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理清整改思路和方向。要带头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的评议意见,多渠道听民声、知民意、集民智,为整改落实阶段打牢基础。

2、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市领导要参加联系点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审阅联系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指导好联系点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在加强分类指导的同时,严把程序和质量关,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及简报载体的指导交流作用,研究解决带有普遍性、政策性和敏感性的问题,确保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协调一致,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各部门各单位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及早考虑整改,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办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真正让群众看到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问题解决的决心,看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3、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要继续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典型培育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分析检查阶段的好做法、好经验,善于用身边的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用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变化和进步,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以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典型经验,增强舆论宣传的感召力、感染力和信服力。

第9篇: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查新机构 查新报告 查新队伍 查新管理

[分类号]G251

1 引言

科技查新是一项以科研活动和科技管理为服务对象,以科技文献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检索和分析研究为手段,为查证科学技术内容的新颖性提供服务的工作。科技查新工作的作用贯穿了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是科技管理活动中进行创新评估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查新行业不断壮大,科技查新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决策科学化的一个有效支持系统,为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为了保证科技创新投入的合理分配,提升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从科技立项、过程控制、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等多个环节对创新活动进行控制,这给科技查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在机构分布、行业管理、人员素质、报告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在深入分析我国科技查新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整个查新行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2 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开始于1985年,最初在医药卫生和国防科工领域开展,随后,原国家科委(现为科技部)逐渐开始推动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并加强对科技查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比如,原国家科委于1990年10月印发了《关于推荐第一批查新咨询科技立项及成果管理的情报检索单位的通知》,授权11家文献信息单位为一级查新单位,又于1992年拟定了《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并起草了《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经过长时间的查新实践和管理摸索之后,科学技术部于2000年12月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科技查新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2.1 科技查新机构的管理系统

在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等国务院职能部门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等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出于服务于本部门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需要,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都纷纷开展了科技查新机构认定工作。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全国科技查新机构的调查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全国通过各级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查新机构共有300多家(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查新机构主要分布在各地的科委、科技厅系统,国家部委次之,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科技管理工作对科技查新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科技查新工作更好地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2.2 科技查新机构的地区和查新数量分布

通常情况下,科技查新机构以本地的科研和科技管理活动为服务对象,查新咨询工作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根据可以统计的信息显示,部分查新机构的地域分布以及历年来查新项目数量的分布见表2。

科技查新机构的地区和查新数量分布是由一个地区的科研和科技管理需求决定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地科技查新工作服务于本地科技活动的能力。当这种地域性的差别超过一定范围时,将影响本地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借助查新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各地查新工作的均衡。

2.3 教育部系统科技查新工作现状

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取消了40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第26项为“科技查新机构业务资质认定”。此后,科技查新机构业务资质认定和科技查新业务培训不再属于行政管理范畴。但是,为了保证科技查新工作为高校科技查新的支撑作用,教育部还持续开展了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站的认定。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已经分4批完成了67所科技查新工作站的认定,教育部部级查新机构的年检数据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我国查新机构近年的发展状况。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查新站数量增长的同时,查新机构年均完成的查新项目数量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这说明高校(包含高校以外的单位)科技创新活动对查新工作的需求量还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为了加强对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教育部还制定了《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并于2004年4月13日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工作的意见》,对科技查新机构资质的认定和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通过年检、查新员、查新审核员培训等多种途径保证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

3 科技查新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科技查新工作在我国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持作用,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但由于查新机构的认定和管理部门不一致,查新人员质量良莠不齐,查新机构在管理规范、服务理念上的差异,从整体上来说,科技查新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3.1 科技查新行业缺乏统一管理和引导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查新机构认定部门多达10多个,不同部门对科技查新机构的管理从总体上遵循科技部颁发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同时,又根据部门自身的特征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各部门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认定标准、管理细则、人员水平等要求的不一致,导致了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特别是国家取消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行政审批之后,科技查新行业实际上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查新机构的权威性无法认定,查新质量无法保障。管理的分散导致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从而无法体现整个行业的合力,限制了科技查新工作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的发挥。

3.2 科技查新业务量分布不均衡

由表1中可以看出,截止到2001年6月,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外),都设有查新机构,其中北京查新机构最多,共36家;其次是江苏和广西,各17家,而查新机构最少的青海和地区,分别只有3家和2家。全国平均每家查新机构的年均受理量为142.80项,其中13个省市地区的平均每家查新机构年均受理量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河北、广东、黑龙江三省的平均每家机构年均受理量分别为

347.67项、285项和239.67项,分居前3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青海和则居于最后3位,仅为26.67项、25项和12.5项,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说,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拥有的查新机构和完成的查新项目数量更多。显然,这是查新需求拉动的结果,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查新的需求更高。但这种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将会对经济和科技发展本来就落后地区的科研工作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我国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

3.3 查新报告质量控制机制不完善

查新报告是科技查新项目的最终成果,是查新机构交付给查新委托人的最终产品,是科技查新的作用和意义的直观体现。查新报告的质量不佳,将影响查新委托人和科技管理人员对查新项目科学技术内容新颖性的判断,误导科研活动与科技管理决策。

根据文献研究以及对部分机构查新报告的分析,笔者发现部分机构的查新报告在报告格式、内容描述、查新结论表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比如:查新报告格式过于简单,与《科技查新规范》中的规定不一致;查新报告数据的采集缺乏全面性,查新结论的描述缺乏专指度和深度;查新项目创新点的提炼、文献对比分析的内容与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不一致;查新报告用词缺乏规范性等。

查新报告质量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查新报告的质量控制机制和评估准则。《科技查新规范》中虽然对查新程序和查新报告的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由于整个查新流程和每个步骤的工作都依赖于查新人员的智力劳动,而且这种智力劳动分布在所有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中,当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控制查新报告的质量,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准则。

3.4 查新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科技查新规范》对于基本术语“查新人员”解释为:“是指参与查新工作的人员,包括查新员、审核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其中查新员和审核员是查新人员的主体。对于查新员和审核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科技查新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包括其法律意识、道德修养、查新资格、业务知识、业务能力、职称、学历、工作经验等多方面。在实际查新工作中,科技查新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包括查新中应用到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情报检索的实践能力、查阅外文文献的外语认知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信息情报检索和分析等能力。这些能力整合起来就是准确查新,出具一份专业、严谨、公正的科技查新报告的能力。另外,查新人员是查新工作的具体实施者,除了应具有以上提到的这些业务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以及较好的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等。

目前,由于查新机构的认定和管理还比较分散,仍有一些查新机构不重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查新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不熟悉新学科、新领域的发展趋势及进展情况,信息分析能力不高。对整个科技查新行业来说,由于人员流动量大,工作经验积累困难,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仍严重缺乏。

4 促进科技查新行业发展的措施

科技查新工作是我国科技创新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为了促进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于科研活动和科技管理活动,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促进整个查新行业的发展。

4.1 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统一布局

科技查新机构管理的分散以及业务量的不均衡,限制了我国科技查新行业整体效能的发挥。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查新工作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把关作用,促进查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从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入手,严格推进对《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科技查新规范》等管理办法的实施。同时,需要对全国的科技查新需求进行摸底调研,统一规划科技查新机构的区域布局,以适应科技创新活动对查新工作的需求,避免科技查新行业的无序竞争。

4.2 加强查新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查新队伍是科技查新行业发展的根本。随着科学研究的交叉渗透,新兴学科的不断产生以及科技信息资源检索途径和工具的不断演进,科技查新人员的查新技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促进查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查新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具体来说,需要建立规范的查新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要求查新人员接受学科知识、信息检索、文献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持证上岗。同时,还需要加强查新人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可以通过举办查新研讨会、组建科技查新行业协会等多种途径来买现。

4.3 加强对电子科技信息资源的综合发掘和利用

电子科技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文献库、数据库、专利库等等,是当前科技查新中使用最广泛的查新资源,各查新机构在电子信息资源上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长。但电子信息资源种类繁多,质量也良莠不齐,如何有效的甄别、选择合适的电子信息资源,保证查新检索结果的全面、正确和有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电子科技信息资源数量的增加,有限的资源建设经费也限制了查新机构资源建设的完整性,从而可能影响查新的质量。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由信息资源建设专业人士和学科专业人员联手加强对电子科技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网络免费信息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只有从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人手,才能为查新工作的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4.4 加强科技查新用户满意度建设

科技查新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用户满意度是查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决定因素。只有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查新机构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查新项目,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作为创新评价中的第三方机构,科技查新的用户同时包含了科技查新项目的委托人和科技管理人员。为了加强用户满意度建设,查新机构不但需要不断在服务态度、查新专业技能等方面下功夫,以获取查新委托人员的满意,还需要坚守客观的科技查新立场,保证查新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获取科技管理者的满意。

4.5 建立查新用户反馈机制

为了保证查新的质量,提升查新报告的质量是关键。为此,学术界和查新实践人员都不断探索通过查新报告质量评估来促进其质量的提升。查新报告质量评估是从事后评估的角度来保证查新报告的质量,可以促进查新机构和查新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查新报告的最终用户是查新委托人和科技管理者,而且由于科技信息的滞后性和查新报告的时效性,只有查新用户在消化和使用查新报告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对查新报告质量最准确的认识。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查新用户的反馈机制,搜集查新用户对查新报告的质量反馈,通过对质量反馈结果的综合分析,来获得对查新机构或查新人员的查新报告质量评估。

4.6 开展科技信息增值服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积累了大量的科技信息资源,大批的信息咨询服务专业人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科技信息服务能力。随着科技信息服务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科技查新机构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深入挖掘自身在科技信息资源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信息增值服务,充分发挥科技查新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潜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技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