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油加工范文

石油加工精选(九篇)

石油加工

第1篇:石油加工范文

早在2007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为了贯彻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就提出了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以课程(含系列课程)为基础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意见。教学团队的建设旨在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1,2]2007年伊始,中国高等学校分别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教学团队,有的以专业为核心,有的以课程为核心,化工类的高等学校大部分以专业为核心建设的教学团队。[3,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加工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建设的一支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部级优秀教学团队。 一、历年来化工类教学团队的课程特点 从2007年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在高校中建设部级教学团队以来,到2010年共评选出的化学和化工类部级优秀教学团队19个,其中化学类教学团队10个,其课程特点见表1,化工类教学团队9个,其课程特点见表2。表1显示,化学类的教学团队课程主要是以基础化学课程群为核心的,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根据学校特色不同,有的还有胶体化学、药物化学或仪器分析等。表2显示,化工类的教学团队是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主要有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工艺等。根据学者研究,高绩效的教学团队成员控制在12人以内为宜,否则就可能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难以形成凝聚力和相互责任感。[5]以下2个表格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学团队人数超过12人,甚至高达118人。 二、石油加工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构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设有石油的勘探、开发、储运以及加工等石油主干专业和国贸、营销、会计等非主干专业。石油加工工程的目的是从开采的原油中得到质量合格的汽油、煤油、柴油、油等石油产品,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能源的需求。石油加工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化工专业的本科生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核心内容是石油产品,包括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石油产品的加工工艺。因此,学生首先要对石油有个基本认识,这就是石油的基础知识。石油的基础知识包括石油的一般性质、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的物理性质以及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在了解了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学生需进一步学习石油产品的加工过程,石油产品是原油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最终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不同种类的商品。石油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原油的常减压蒸馏切割的一次加工过程、轻馏分油的产品精制、重整过程、重馏分油以及重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加氢、热转化等的二次加工过程。[6]化工专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就业以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着“厚基础,宽专业”的高等教育理念以及非化工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了解有关石油产品知识的愿望,石油加工工程教学团队承担起为非化工专业本科生开设有关石油加工工程系列课程的任务,非化工专业的本科生如营销专业、会计专业、国贸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石油储运专业以及钻井和石油开采等专业,为非化工专业的本科生普及石油产品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他们专业相关的石油产品的知识,这样就拓宽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就业机会和工作能力。 三、教学队伍的建设是团队建设核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北京石油学院是1953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校。1953年建校初期就设置了石油炼制工学专业,并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由我国著名化学工程专家杨光华教授为该专业学生开设了石油炼制课程。自此,本课程的开设在我校从未间断,已有55年的历史,一直是我校石油炼制专业(后来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和必修课。目前,本团队形成了以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核心,化工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专业负责人及高水平教授为骨干,综合实验、工程实践环节指导教师为支撑的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11人,从年龄结构看,8人在40~50岁,2人在40岁以下,1人在30岁以下。从学历来看;除了只有一人是硕士学历以外,其余都具有博士学位;从职称看,只有1人是讲师,3人是副高职,其余7人都是教授。团队成员中只有3人没有国外学习经历,其余都有半年以上的国外留学或做访问学者的经历。 四、教材建设是教学成果的反映 化工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是《石油炼制工程》教材,该教材是我校前辈林世雄教授主编的国内第一本具有权威性的炼油工程技术方面的教材。它不仅被全国石油高校广泛采用,同时也是国内炼油工作者人手一册的必读教材,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教材从1988年第一次出版发行后,先后已改版三次,被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以及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曾获国家优秀教材奖。主讲教师徐春明教授于2006年开始组织石油大学北京、华东两地的教授修改该教材,参加编写的教授既是多年使用该教材的授课老师,又在炼油行业某一领域具有很深的研究资历,取得过重大科研成果的专家。他们将多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编写到教材中,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历经三年的艰辛劳动,教材的第四版已于2009年正式出版发行。非化工专业的学生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教材是石油大学寿德清教授主编的《油料储运学》。由于近几年油品质量及相应的加工手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多年对非化工专业学生授课的周亚松教授结合课程需要,于2008年编写了《石油加工与油料学》,用于非化工专业的学生使用。[7]#p#分页标题#e#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研究 团队的建设,旨在提升每个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培养创新型的社会需求人才。石油加工工程团队充分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1.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研讨。团队制定了严格的会务制度,要求每学期召开6次教学研讨会,及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切磋商讨,讨论的内容大到课程的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小到某一节某一内容的讲解方法。2.团队之间听课观摩。团队成员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其他成员的课程,并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必要时在研讨会上进一步讨论。3.合作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活动,[8]近几年来共承担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4项,学校教改项目12项。共获得省部级教学改革奖励4项,学校教改奖励6项,其中石油加工工程综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4.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教学团队成员皆为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骨干,多数成员都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年来获得过多项部级科技成果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团队成员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和实验过程中,为化工专业的综合实验增加了新内容,[9]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石油加工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在徐春明教授的带领下,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团队成员11人,团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校级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团队建设的宗旨是通过团队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石油加工工程系列教学团队,其课程特点就是围绕石油加工工艺开设的一门课程,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课程的侧重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团队以同类课程为核心,便于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小到某一节、某一问题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讲课经验、技术的交流,真正做到了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因此,建议以课程为核心建设教学团队,更有利于团队的交流和提高。

第2篇:石油加工范文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在变革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更加的注重政工管理工作,一些石油企业逐渐加强了对政工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不断提高政工管理工作水平,使其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石油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助于缓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保证企业发展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在一些石油公司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企业的思政工作,或是对思政工作的认识不全面,使得石油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无法满足企业建设需求,政工职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石油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政工队伍是石油企业开展思政工作的前提,因此加强石油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是发挥石油企业政工职能和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要求。石油企业政工队伍,始终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充分发挥党的思想领导地位,是党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最有力的代表,为企业的发展起指导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指导石油企业发展,发挥政工职能,必须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1.1 加强石油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石油企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传统的思政工作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现在的需要,因此石油企业的思政工作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必须重新焕发政工管理的活力,而政工队伍的建设是实现石油企业思政工作改革的基础。石油企业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才能实现企业思政工作改革的需要。

1.2 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有效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的迫切需要

思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对企业形成向心力,同时还要保证党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地位,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企业的发展。思政工作目的的实现,关键在于政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各项政工任务。

1.3 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石油企业不断加强其内部改革,同时这也为企业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思政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改革以及技术革新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政工队伍还有效的缓解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形成和谐的文化发展氛围。

2 现阶段我国石油政工队伍的思想素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石油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对石油政工队伍建设发展而言即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石油企业政工队伍的思想工作观念落后于企业发展的实际,石油企业政工工作无法实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二是,石油企业政工队伍的工作手段不适应于现展需求,工作手段粗暴,违背员工的心愿。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不能很好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还容易加剧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三是,一些政工工作者,不是思政工作的专业人员,本身的思想素质就比较低下,不具备开展政工工作的专业素质,严重影响石油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政工队伍是石油企业开展思政工作的基础,只有提高政工队伍本身的综合水平,才能更好的实现其职能,真正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3 加强石油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措施

3.1 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手段和方法

当前,全球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加剧了信息传播了力度,这对石油企业政工队伍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政工干部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紧跟时展的步伐,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石油政工干部应积极应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平台,更好的升入员工当中,及时解决员工面临的难题,同时也可以有效传递企业、党的思想政策,促进政工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石油企业还要在政工队伍中开展培训和再教育工作,重视政工队伍的发展,提高对政工工作的认识程度,并对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保证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石油企业在组织政工干部进行培训时,不仅要设置专业课程,提高政工干部的专业素质,还要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使政工干部更加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

石油政工干部应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政工干部还要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石油企业为了更好的激发政工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可将其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中,对政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将其考核结果与政工干部的工资挂钩,真正的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要符合政工工作实际,定期、定时的进行科学评价,真正对政工干部的工作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3.2 完善政工管理体系

制度是企业生产进行的重要保证,特别是新时期下,企业需要完善政治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要有很强的实践性,从而提升政工工作的效果。将提升员工素质和落实企业发展制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认真研究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将政治思想工作建设落实到企业的发展中,具体到每一项制度中。石油企业的发展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时刻保持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同时,在进行制度改革时,把员工思想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企业制度层面和发展战略上,积极开展正功能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3.3 要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政工队伍

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对思政工作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加强政工队伍综合素质的水平,不仅可以开展培训,增强现有政工的综合水平,还可以选拔专业的优秀人才填充到政工队伍中。企业可从基层管理岗位中选拔一些年轻、富有活力、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人员,担任政工岗位,为政工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同时,企业还要关注生产一线的先进员工,把那些勤奋好学、善于团结工友的先进分子,吸收到政工队伍中来,时刻保持政工队伍的活力。

第3篇:石油加工范文

    纳米催化剂技术所探索生成的催化剂一班包括纳米金属(或者是金属氧化物)、纳米管、纳米聚合物等来运用到石油化工工作当中。金属类纳米催化剂有纳米钯、纳米铂、纳米银等贵金属,当然也有非贵金属如纳米镍、纳米铁等,而纳米氧化物是以氧化物为载体的氧化铝、氧化硅等,运用技术手段把粒径为1~10namibia的金属粒子分散到多空的底衬上,再通过活性保持的手段与载体结合制成表面负载型的催化剂。纳米金属类的催化剂一般会运用于炼油催化的领域,因的纳米晶体催化剂的主要优点就表现在颗粒小,无杂质,活性中心多,节约活性组分量等,不仅是这些纳米催化剂本身的特点,在反映的过程当中它还能够降低该类催化剂的生产成本,在制备的过程中杜绝“三废”的产生等特殊功能,当然,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纳米催化剂还是一种不污染环境的新型添加剂。

    石油的开采过程是石油化工中的最基础的一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算盘打好,精打细算,不仅仅需要在石油开采之后的凝练馏分的过程中降低消耗,提高利用率,来满足经济最大化发展的效益要求,在石油开采上也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以上几点最基本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我国很多油田所开采的都是稠油,稠油的蕴藏虽然说比较丰富,但是其开采难度相对来说非常大,所以在开采过程中,石油开采企业也开始思考如何合理的运用添加剂来降低稠油开采的难度,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在石油化工工作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努力,石油开采的技术人员们研发了稠油降粘剂。顾名思义,稠油降粘剂就是在稠油的开采过程中添加运用,降低稠油难度从而方便开采。

    在稠油中的轻组分含量很低,沥青质和胶质类等粘稠质含量非常的高,而降粘剂就是通过表面的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从而使地层中的稠油从油包裹着水质的状态变为近乎乳化状态,与未乳化的稠油原油相比的粘稠度大大降低,可以明显的提高稠油开采的采收率。从稠油降粘剂的成功使用我们不难推断出,化学科技的进步对于石油化工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添加剂相较于纳米添加剂来讲效果以及形式会比较单一,因为石油本身就是一种聚合物,化学结构更是错综复杂,所以,再利用化学试剂作为石油化工的添加剂来讲必须小心慎行。化学添加剂技术与石油化工过程中各类添加剂来讲发展并不算完善,还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石油化工工作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发现。

    事实上,以上所举例的添加剂知识依照添加剂本身特属的性质,其实在庞大而漫长的石油化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添加剂在石油化工工作的各个时段、各个环节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所以当我们提到石油化工当中所使用的添加剂时不能一味的把目光投向催化馏分,降稠开采上来。而是应该纵观全局,把石油从开采到馏分、从保存到销售、从使用到最大话利用上下足功夫,在每一个环节在保证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关键性前提下尽量多的使用有益的添加剂,不过在最后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介绍的也好所列举的也好,如此众多的添加剂都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油的品质,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添加剂都不可能事劣质油变成优质油,添加剂只是加快油品馏分速度,加大油品利用效率等。

    添加剂的贡献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特殊组成成分,更多的还是从油本身的品质以及加入到油品中的添加剂的配方和技术,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非常确定的,那就是对于每一位石油化工的工作者也好,或者是石油产品的使用这也好,合理适当的运用各种添加剂还是能够改善我们对于油质的要求,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效果的。所以不得不说,添加剂无论是在石油化工还是在油品的开发与应用当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4篇:石油加工范文

随着经济步入重化工阶段,中国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的需求呈爆发性增长态势,2010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就在经济增长率和制造业外贸竞争力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重要一极的同时,作为中国主要能源生产行业的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却依然显得稚嫩,资源供给受制于人、定价机制广受诟病、垄断弊端长期存在,使得这些行业的竞争力令人忧心。面对日渐融合的全球化市场,上述行业只有通过裂变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差距依然明显

2010年,中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出口增长率为45.2%,远高于同期国内该行业9.6%的产值增速,其在出口市场上的表现明显好于国内市场,出口比重从2009年的1.16%上升到了1.28%。同时,上述行业45.2%的出口增长率也高于36.2%的同行业全球贸易规模增速,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3.1%上升到了3.29%。2010年,中国超过德国和法国,进全球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品出口规模前10强,位列第9。受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出口比重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拉动,2010年中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数从2009年的99.65上升至99.75,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即便如此,中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评价指数仍然低于100,其国际竞争力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竞争力提升幅度低于中国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幅度,这些行业仍然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短板。

2010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业等5个子行业纷纷摘掉评价指数低于100的“后进生”帽子。在制造业的30个二级行业里,只有4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低于100,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名列其中。在显示性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两项指标上,中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不进反退,均较2009年有所下滑。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劣势不仅未有好转,反而有所加剧。

受国家出口政策管制、国内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中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品出口规模较小、出口比重较低,其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尚有不小差距。2010年,在GTA有出口实绩的6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排在第37位,其显示性指数和出口比重指数甚至落在第48名之外。中国上述行业不仅难望俄罗斯、立陶宛等资源强国的项背,甚至完败于新加坡、韩国等资源匮乏的国家。

更令人沮丧的是,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在产业链的中上游,其自身较为疲弱的国际竞争力还给强大的中国制造业拖了后腿。从上游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到中间的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再到焦炭下游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众多产业环节的国际竞争力大多不尽如人意。其中仅黑色金属冶炼业的竞争力大步前进,从2009年的99.54升至101.39,其余产业环节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全都低于100,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较世界平均水平尚有明显差距。

内外压力双重束缚

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大势所在。中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纠结,正是源于过高的对外依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依赖日益加剧,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但是从人均资源分布看,中国仍是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资源严重短缺、需求急速增长、环境代价惨重、能源结构不合理,使得中国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也迫使中国日益加大参与国际能源贸易的深度。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当年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为6%;到2009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1.3%,首次突破50%的国际警戒线;再到2010年,该指标一举达到了53.7%。另一方面,自2009年起,作为煤炭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当年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2010年进一步升至1.4亿吨。

在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中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严峻挑战。首先是石油来源地过度集中的问题,2010年中国自中东进口的原油数量占当年全国原油进口总量的47.3%,自非洲进口原油数量所占比重为29.7%。今年前7个月,自中东进口的石油所占比重已超过50%,而中东和非洲不太安定的局势却为中国原油供给安全蒙上了阴影。此外,目前中国大部分原油进口来自贸易渠道,参与国外石油勘探和开采所获得的份额比重较小,但贸易渠道不仅受制于产油地区的政治局势,还受制于欧佩克等石油组织的原油配额限制。另外还有运输瓶颈的问题,目前中国80%以上的进口原油需经马六甲海峡运输。此处水道狭窄、运力有限,加之海盗侵扰、各种国际势力交织,种种因素致使马六甲海峡成了中国原油进口的瓶颈。尽管中国已经与俄罗斯等邻国建立了输油管道,通过多种方式开拓新的石油来源,以多元化进口突破马六甲瓶颈,但是新渠道的进口规模毕竟有限,俄罗斯方面还不断提高石油出口关税,因而这些举措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外患掣肘如此,国内情势也不轻松。中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定价机制和垄断弊端,也是剪不断、理还乱。1998年中国石油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实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形成于2009年,乃以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的原油价格为基准,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但即便如此,国内油价仍是“涨快跌慢、涨多降少”,广受国人诟病。究其原因,价格调整原则性不强、计算方法不透明、时限较长且滞后等因素固然难辞其咎,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国际大环境。近几年来国际油价处于上升周期,涨多跌少,其直接结果就是,每当国际油价大幅变动尤其是大跌之时,必然就是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站上风口浪尖之日。煤炭行业的定价机制同样广受诟病,中国电煤市场―直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而中国的电力价格却一直按照政府指导价执行。由于缺乏市场自主调节能力,每当煤价上涨导致电企亏损,就会引发“煤电之争”,甚至还会造成“电荒”与“煤荒”并存的现象。

近年来,坊间数次传闻成品油定价机制即将改革,但时至今日,该机制兀自岿然不动。2011年6月,业内再次传出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在年内改革的消息,而国家发改委在征求意见稿中所提的方案是,当原油价格落在130美元/桶以下时,将定价权下放至三大石油公司,这一方案又引发了社会对三大油企垄断地位进一步强化的担忧。作为中国的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不仅垄断了石油生产,还垄断了原油进口,甚至垄断着成品油批发和零售资源。2010年,这三大石油厂商的净利润总额高达2649.91亿,但其中仅中海油的半数以上利润来自海外,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绝大部分

利润均来自国内,这也正是去年国际石油产品涨价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功劳。与此相比,一个令国人尴尬的事实是:在经营收入方面,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的营收额超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的营收总和,而在管理成本方面,中国“三桶油”的员工人数是前者的30倍有余。

结构转变迫在眉睫

由于资源禀赋差异,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储量相对富足的煤炭作为国内能源供应的首要力量。目前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接近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40个百分点。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造成烟煤型污染,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的碳排放持续增长,这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5篇:石油加工范文

关键词:石油工程 项目管理 质量控制

石油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因此对石油工程项目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石油工程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管理密集的竞争性和渗透性特强的行业,具有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目前,我国石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尤其与国际工程公司的先进管理模式及其运作方式相比,确确实实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要实现我国石油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现代化,就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国际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并结合我国石油工程项目自身的情况,找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石油建设项目的管理方法,从而在不断复杂变化的工程环境和市场条件下,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1.我国现行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的问题分析

石油企业在我国属于最早实施项目管理的企业之一,因此很多企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经过这些年不断地探索和经验积累,也逐渐总结和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并因此提高了效益和效率,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目前我国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业主直接委托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开展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和工程监理。业主组织机构直接行使对项目的管理。业主既是投资主体,又是项目的管理主体,承担了项目的所有风险。二是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各个部分之间的界面管理工作量大而复杂,业主组织机构需要较庞大的管理机构和较多的管理人员。三是因项目管理工作量大,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别是项目管理领导者素质要求高,而业主内部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导致项目管理出现混乱局面。四是按照“做强主业,分流辅业”的改革要求,工程项目建成后,项目管理人员存在“转岗分流”的后顾之忧,造成工程管理队伍不稳定,难以培养和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工程管理队伍。

以上问题的出现部分是因为企业机制的限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所导致,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在于石油企业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难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

2.提高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三个环节

(1)成本控制。采用全承包责任制方式,项目经理部相对独立运作,集责、权、利为一体。在资金使用、队伍选择、设计管理、物资采办、标底编制、合同签订、工程结算等方面,项目经理部拥有充分的自;在内部管理上,做到目标明确、制度严格、计划详实、财务明晰,广泛采用全承包方式,通过招投标等市场竞争机制优选承包队伍,加强成本控制。同时,项目部应制定好动态投资控制计划,并在实施中严格检查对照,按照动态控制原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综合运用组织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合同手段,从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等多个环节节约资金。

(2)进度控制。项目进度管理包括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和控制,其目的是在满足时间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总体目标,是保证项目如期完成、合理安排资源供应和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重视项目的进度管理,在项目承包合同中应设立项目总进度和分阶段进度计划条款。要求各项目经理部制定详细的项目运行计划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严格按照计划对进展情况检查、分析和调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实现。

项目的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和质量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把项目管理与石油开发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工程投资,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石油开发管理与生产成本;不但可以做到对项目投资的严格控制,还可以充分考虑如何减轻项目后期开发管理与生产成本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考虑石油开发生产的安全与环保。

(3)质量安全控制。严格按项目质量安全保证标准办事一是强化ISO9000管理体系,推行标准化作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用户满意和本企业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到达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企业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质量环)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最满意的产品,使企业及全体成员以及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企业获得成功与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质量意识,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二是健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环保全面监督管理。油田分公司应探索适应于本油田的管理体系。

第6篇:石油加工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油石夹方孔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效率低下问题,进行工装改进,提高了加工效率。

1前言

油石夹是工件精研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执行部件,种类繁多。使用同一精研机床加t不同范围的产品时,主要差异就在探出端的油石装卡部分,不同工件的加工,油石块的大小、形状和方位等都有差异。工作中,油石夹类似于探出的人的手臂,使油石对工件进行精研加工,常用油石夹结构见图1。

在加工过程中,油石夹方孔的加工主要是在线切割工序中完成的,线切割可以保证油石夹的方孔形状和定位。但由于每次装夹油石夹胚件进行加工时,需要重复进行装夹和找正,单次的加工使数控线切割机床的利用效率降低,耗电成本高,加工油石夹的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和机床成本偏高。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设计一个好方法去提高油石夹的加工效率。

2工件的位置要求及产生的问题

油石夹在加工中要保证油石方孔及旋转主轴的轴心位置a和工件对称轴的对称要求。以往加工中,方孔与对称轴线的位置易发生平移偏移,位置a也不好控制,误差较大。

数控线切割机的钼丝在z轴方向上的有效加工长度为200mm,而每一个油石夹的实际加工厚度只有7arm,整体厚度也只有20arm。wWW.133229.cOm在保证加工位置精度和工件定位的前提下,将油石夹叠放起来后一起加工,可以充分利用钼丝的有效加工长度,并提高油石夹的加工效率。由于主轴孑l和传动轴孔都为尺寸标准化的孔,很容易加工两个销轴,将主轴孔和传动轴轧穿起定位,如图2。

3工装设计

将一块有一定厚度的平行差较好的钢板固定在线切割机床的加i二台面上,在x方向上加工出两个直径尺寸分别同旋转主轴尺寸和传动轴尺寸相同的孔,并保证两孔的位置同油石夹相同,将穿好的油石夹的两轴放入钢板上的两个孔后,将机床坐标移到相应的穿丝孔位置坐标后,便可以加工方孔了。由于数控机床的自身坐标加工的精度很高,平移到加工位置后,可以保证油石夹对称和位置两项条件。

这样就实现了用机床精度去保证加工精度这一原则,见图3。

4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证上序流动下来的待加1油石夹的两个轴孔相对位置和尺寸精确。

(2)在钢板上加工孔和选用销轴时,要注意和油石夹工件彼此间的互换性公差,选用过渡配合。

(3)线切割机的钼丝要进行垂直度检测,以保证钢板加工的孔垂直度合格,进而保证销轴装卡垂直。

(4)销轴选用时,注意总长度,使穿丝方便,并且防止和钼丝有效长度相冲突。

5加工时间及成本比较

6结论

第7篇:石油加工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 建设项目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growing demand for oil,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chemical engineering. But the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ue to high investment, hi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risk,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higher, its quality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Therefore, how to strengthen oil chemical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to ensure the country's oil industry, the normal production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reduce unnecessary loss, has the vital rol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国内石油企业由于管道漏气等原因引起的起火甚至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由于管道与设备互相环绕,事故随时可能扩大,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也严重威胁到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石油化工企业本身具备自己的生产特性和发展特点,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对正在使用和废弃的装置、管线等进行技术改造,本身就蕴含了较大风险,所以必须对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进行严格的规范,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石油产业的正常生产、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的特点

除了具备一般建设项目的特性外,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有还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工程质量标准严格石化工程涉及的专业广泛,建成后的生产装置大多处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苛刻条件下工作,属高危险性项目,这决定了对工程建设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2)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多专业协同攻关,既要有全局性的战略安排,又对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各部门必须协同合作,才能使这一系统工程顺利进行。

(3)工程管理水平要求高。石油化工工程多数生产工艺复杂,不利因素较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较高;施工阶段的工期一般较短,对工程进度管理要求严格;施工队伍多,工程合同多,现场管理难度大。

(4)工程技术发展迅速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用于工程实际。如超大型设备的吊装、特殊材料的焊接、高精密仪表的调试等等。

2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很多地方亟需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管理体制不顺,质量监管工作不够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对各工程质量监督分站由质量监督总站(代表总部)负责监督各分站的业务,而分站的其他管理则由所在企业负责,这种模式被称为“双重领导”。过去,此模式在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下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已无法满足中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个别分站不愿意或不主动去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处于一线的个别质量监督分站的作用弱化。

2.2 建设工程监管力度不够,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

由于建设工程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力量薄弱,直接影响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竞争的市场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工程监督工作不能够规范运作,发挥不出监督作用。

2.3 监理受到建设单位的制约多

由于受到某些建设单位的制约,监理其职责不能完全到位,监理作用发挥不出来,监理行为自然不规范,工作程序不严格,旁站到位不扎实;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时互相推委扯皮,工作效率不高;对工程前期工作不能很好的参与,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关键部位、 关键工序不能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理。

2.4设计标准不达标,勘察设计缺漏项较多,施工图纸设计不完善

工程开工建设后,设计修改较大,变更较多,既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增大了工作量。

2.5 实体质量方面经常出现一些低老坏问题,如焊缝咬边、混凝土厚度不够、飞溅清理不净、成品管线护不好,等等。

综上所述,以上已成为近些年石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主要问题,项目执法的监督职责与其他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职责分拆不清,导致某些质量行为违法违规不能及时被查处,建设过程违反程序规定不能及时被制止,检查验收不按规范标准执行不能被及时纠正等现象。

3 加强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措施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国石化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需要,对石化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理顺组织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延伸监督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和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公共财政保全机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

3.1 建立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

要确保石油化工工程质量,就要使质量监督部门相对独立。具体的来说,应将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变性质,与生产管理单位区别开来,科学地将其界定为行政执法机构,成为为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综合性执法组织,赋予独立的执法主体地位,并且在机构、职能、经费,编制等方面达到相对的独立,以方便日后监督工作的开展。剥离国有企业的“工程质量监督”职能,实行工程监管统分结合、条块结合基础上的属地管理;同时,积极推进组织机构改革和调整,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设在各单位的分支机构接受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垂直领导。

3.2 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监管并重,强化双重职能

双重职能是对现代质量监管部门的新要求。除此之外,国家对工程质量监督还有其他具体的要求,主要为: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对各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质量监督总站通过对静态质量行为(如各参建主体和人员的资质情况及各种质量管理和检查制度的建立等)和动态质量行为(如各参建主体各种质量管理和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等)的有效监管来构建良好的工程建设质量环境,从而保证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实体质量。具体到石油化工的建设,质量监督部门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坚持对工程项目实体质量与参建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并重的监督管理原则;第二,要采用日常监督管理与综合质量大检查、专项质量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第三,要强化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监管。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中石化质量监督部门监管和检查的职能,并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3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督等单位都要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促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每个单位都要动起来,每项政策都要落实到位。

3.4 强化石油化工工程队伍的管理工作

应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积极研究并推行官方工程质量监督师或者工程质量监督官制度。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应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核定,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的工程质量监管队伍,使得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得以顺利的进行。

3.5 建立完善的石油化工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体系

对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其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不可与生产管理等部门混淆。对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人员经费的正常发放和机构运转费用的正常使用。

3.6 完善石油化工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是制度得到顺利执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必须完善。具体到中国化工工程建设上,应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全面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使其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政府职能和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明确执法主体及各方面的责任,和工程建设标准的体系和地位,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的规章制度,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经济支持和保障;除此之外,还有要积极研究制定《工程质量法》、《化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3.7开创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新模式

要依法行政,除了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外,客观上还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指导,在指导中执法,尽量运用事前告知、事中抽查、事后审查和惩治违法的工作方式,通过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用市场的力量解决市场的监管问题;改变原有的对不同企业、不同工程均实施单一的、无区别质量监督模式,应集中资源解决影响最突出的问题,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实行差别化管理;为确保石化工程建设质量,石化质监总站的质量监督检查范围在现阶段应逐步做到向炼化的大检修、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设备制造过程三个方向延伸;同时,大力发展预警机制,建立预见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魏玉良,范银玲.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探讨[J].化工质量.2003(3):34-35.

[2]张克华.构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体系[J].中国石化.2007(7):50-52.

第8篇:石油加工范文

P键词: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特点;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E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84-2

0 引言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时代的挑战,面临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多方面冲击。现如今,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参考要素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而言,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对于企业的影响最为深远,质量较差的产品很容易在受众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整体的企业效益。而质量较高的产品能够最为有效地吸引受众前来消费,形成广阔的市场前景,进而提高整体的发展效益。为此,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应当正确分析行业内部的工作特点,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得生产出的产品能够被大众所熟知和认可。

1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特点分析

1.1 技术含量高,工序衔接性较为优越

新时代下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已然与传统的石油机械技术有着较大的区别,不仅操作方法由人工变成了智能化、半智能化操作,操作主体也发生了切实的变化,各个加工制造的阶段都由新型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其技术含量相对而言,明显较高,使得生产出的产品也相应的具有了较高的质量,容易被受众接受和认可。由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环节大都由机械来完成,因而其工序的衔接性也较为优越,在完成某一环节的制造工序时,会自动跳到下一环节,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同时,这种加工制造环节是全天候的,并不需要人工在旁进行监管,因而实际的生产效率也比较高。

1.2 产品质量较高,各项工序较为完整

在以往的石油加工技术中,由于人工方面的失误,经常会出现工序遗漏的状况,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各方面性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达到基本的合格标准。而对于这些产品的处理,想要对其进行直接的工序添加是不可能的,而如果要对其进行还原,重新进行加工制造,其中所需要的时间不仅会相当长,而且操作步骤也极为不易。在这样的状况下,石油加工制造技术必须要有完整的工序,能够保障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而新时代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已然具备了这一特点,整体的工序十分完整,不容易出现疏漏,因而生产效益相对较高。

1.3 精确度高,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对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产品而言,质量是第一要素,而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操作的精确度,而以往的人工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产品的原材料用量不足、工序衔接不当、精确度不高等,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只有采用积极的管理措施进行监管,但是实际的效益并不高。在机械化发展的引领下,石油加工制造的精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由于操作的主体为智能的程序,它们并不会受到人类的情感干扰,因而生产过程十分明确完善,不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

2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优势

2.1 发展环境呈现出较好的状况

现如今,全球的经济整体处于发展速度十分快的状态,世界各国及区域加大了对石油的需求,并积极鼓励和推进着现有石油产业的发展。我国也是如此,石油行业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周边的发展环境也呈现出了较好的状况:国家加大了对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政策扶持,石油加工制造设备处于不断地研发过程中。同时,我国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产品市场逐步扩大,走向了国际化,随之政府逐步完善了现有的市场发展机制。

2.2 与其他行业的竞争状况十分激烈

伴随石油行业经济利益的全面提高,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企业纷纷入驻进来,成为石油加工制造产业的一部分。同时,还有许多其他能源的企业,也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由于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度是不同的,伴随环保低碳理念的落实,人们更加青睐污染程度较低、节能环保的能源产品,因而相应的,降低了对石油加工制造产品的购买力度。

2.3 行业内科技方面的比拼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要想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必然需要从行业内部的科技着手,而对于石油加工制造的机械选择,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认识,很多企业不仅融入了全新的生产管理手段,更是配备了大批量的机械生产设备,它们的生产效益相当高,能够带动整体产业效益的上升。而更多的企业,仅仅停留在更新加工制造机械设备的基础上,并不会对其他方面的科技技术加以合理地应用。因而,不同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行业要想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必然需要与新时代的各项科技技术相接轨,将它们全面合理地运用到行业里,进而产生最优化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的我国,显然有很多企业并不曾对生产机械以外的科技特别重视。

3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质量控制策略

3.1 建立健全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质量控制制度

现阶段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面临社会的多方面压力,亟待对本身的生产体系进行革新和优化。在这样的状况下,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有必要建立切实的质量控制制度,对生产、制造以及加工的各个环节加以严密地监管和控制,使得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产品的质量得到较高的保障,能够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在建立实际的质量控制制度时,石油企业应当全面地考虑企业内部的规模、生产、人员等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国家对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法律规定,科学严明地制定各种质量控制措施。此外,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必须从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制定最为符合企业员工成长的制度,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要实现质量方面的严格控制,督促各个部门的工作方向要与质量控制制度严密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企业内的技术部门,要督促其进行积极的技术完善;对于企业内的管理部门,则要加强其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而对于企业的监督部门,则应当促使其的工作重心朝着石油产品的质量发展。

3.2 积极创新完善企业使用的技术与设备

创新是时展的动力,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也是如此,需要多方面地对生产制造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在实际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工程中,石油企业要积极地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适当的时机也要向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工作上的交流与探讨,发现其他企业工作方面的长处,多方面地进行经验的汲取和先进技术的引入。对于外部的科技技术创新,企业在进行引进时,不可以直接地进行运用,如果盲目地进行使用,很容易会由于与石油企业多方面内容上的冲突,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石油机械加工企业应当在对企业内部有了实际了解的状况下,再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使得引入的技术能够最为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产生实际的发展动力,进而带动产品整体质量的提高。

3.3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对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质量控制中,除了要完善相应的制度与设备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而言,虽然大部分生产环节已然不再需要人T的手工操作,但是其中的各项技术操作,依旧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存在,而很多石油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十分少的。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应当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技术方面的人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特别培训,使其具有的技能更加科学完善,能够切实满足机械加工制造的具体要求,使得企业的生产与产品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具有相当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社会的各种挑战,为了更好地向前发展,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应当积极地进行自我完善,开展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促使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得到全新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付敏清,王翠霞,于向明,魏长鑫.石油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探究[J].化工管理,2014(15).

[2] 田恒,郑亚楠.石油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7).

[3] 章国华.石油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第9篇:石油加工范文

关键词:党建工作;石油企业;必要性;路径

石油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与其他一般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加强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石油企业本身的情况和特点,以及面临的市场情势与国际环境。本文通过对加强石油企业中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路径作以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党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加强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政治优势,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加强党建工作对石油企业的作用

对于石油企业来讲,党建工作能够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加强党建工作,能够增强石油企业内部凝聚力,巩固党的政治组织地位,帮助石油企业更好的面对新形势,弘扬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内部能够上下一心,并为员工和管理者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 加强党建工作对石油企业的意义

企业目前的基本任务即保持大局并促进发展,近几年来,各个企业的党委和各个单位的党支部都逐渐加强了对党建工作的探索,对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支柱企业,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加强党建工作,便是为党执政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基础进行一些教育活动,能够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保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培养“四有”职工队伍,调动职工积极性,能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同时,随着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一定要保证企业员工和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和水平,通过进行党建工作,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调动员工和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组织保证。另外,在党的十七大中,对国有企业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路径

要加强石油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党建工作要充满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论是社会情况还是国内外的环境和形势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石油企业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单单依靠老经验和老办法是不够的,要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的对党建工作进行探索和研讨。首先,要在体制上进行创新,石油企业中的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将党建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身上,让员工和管理者切身体会党建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形成以党建干部为主体,行政干部为辅助的体制。其次,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建立并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有效的、合理的、适用的新机制,通过新的机制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要在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保证企业的党建工作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特征和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党建工作时,要与企业自身特点和状况进行结合,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党的温暖,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的发展和改革任务,来确定党建工作的重点。

2.党建工作要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如何生存是关键问题,党建工作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党建工作一定要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服务,坚定不移的把企业生产经营当做工作中心。首先,要明确党建工作是为企业的经济建设而服务的,在党务工作人员加强党建工作时,要本着这样的目的来进行;其次,要明确的党建工作是为企业改革而服务的。石油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要做到万事先行一步,积极的组织干部和员工学习。做观念转变教育工作,这样一来,党建工作便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3.党建工作要融于企业中心工作

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的兴衰有决定作用,因此党建工作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将党建工作融于企业中心工作之中。在实际的工作中,党务工作者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积极的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每位员工自身特点和性格,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建工作,并要保证能够使企业中的领导开阔自己的思路,吸收到合理的意见。党务工作者要努力为党务工作创造条件,不仅要让党建工作能够参与到生产经营大政方针的决策制定过程中,还要将调研成果转变为生产经营实践,以研究生产为主要经营管理手段,对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保证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4.党建工作要与企业文化结合

要将企业文化当做党建工作发挥作用的舞台,通过企业文化的体现,来实现整体的优化管理,培养塑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变制约制度为自主规范。由于党建工作是围绕生产经营而展开的,因此要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进行融合,通过企业文化来加强党建工作,这样一来,在企业内部便能够形成党建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良好互动,强化了党建工作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企业中加强党建工作,要充分考虑到石油企业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将党建工作和企业中的因素进行结合,能够加强党建工作的开展,并能提高实际效果。以利于企业增强凝聚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传明.石油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