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

第1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6月26日,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颁奖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志今,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世界石油大会高级副主席、铁人文学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名誉会长王涛,铁人文学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会长阎三忠,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周守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福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作然,文艺局副巡视员梁鸿鹰,中国石油文联主席、国资委外部董事李克成等出席颁奖会。雷达、雷抒雁、、阎晶明、李小慧、李小雨、潘凯雄、周明、王必胜、李炳银等作家、评论家,石油系统的有关人士及获奖作者150多人参加了颁奖会。颁奖会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助理吕波主持。

“中华铁人文学奖”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和铁人文学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集团公司协办。本届评奖共评出 50 部(篇)作品奖和8名个人奖。本次评委会特别授予中华铁人文学奖和铁人文学专项基金的创立者焦力人特别贡献奖;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赵天山的《西圣地》、刘恒的《铁人》等三部作品获“中华铁人文学奖特别奖”,忽培元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和谷的《中国百年油矿》、孙晶岩的《中国动脉》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荣誉奖”;冯敬兰等七人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个人荣誉奖”。本届25名中华铁人文学奖获奖者和19名提名奖获得者,全部是来自石油、石化以及海洋石油系统的业余作家,体现出“石油人写,写石油人”的鲜明特色。

参加本次评奖的评委们认为,近年来,石油文学队伍健康发展,创作数量和质量都上了新台阶。作家们创作热情高涨,从作品中体现了他们对石油石化工业深厚的感情和神圣的使命感,体现了“用铁人精神书写铁人精神”的石油文学特色。同时,反映石油工业重大工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及国际化人才的作品增多,创作视野和领域更加开阔,作品的艺术性也有提高,有些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产生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很多知名作家如刘恒、何建明等积极投身到石油石化一线体验生活,创作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石油题材作品。

“中华铁人文学奖”每五年评选一次。这一奖项的设立极大地鼓舞了石油石化战线的业余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石油石化工业的改革历程,描绘石油石化企业发展的辉煌前景,塑造石油石化工业的国际形象,讴歌石油石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作品在宣传、团结、激励广大石油石化职工热爱本职、献身石油、推动石油石化企业双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2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郑州石油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牢固树立市场经营理念,实现了从改革发展阶段到精细管理阶段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加强零售网点建设,打造成品油管道、油库、运输车辆、加油站“四位一体”的物流网络,巩固了郑州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地位。尤其是结合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特点,重点抓好“三夏”、“三秋”的油品保供服务工作,赢得了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社会上树立了中国石化崭新的企业形象。

服务,立足之本

郑州石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致力于以安全、清洁的方式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提升经营质量为目标,以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为支撑,以满足郑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己任,为客户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切实履行了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树立了中国石化品牌形象。

抓好营销服务。郑州石油针对不同时期市场特点、消费群体、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的综合性营销服务活动。零售方面:积极开展大站创建活动及现场营销、主题营销、情感营销及国道加油站统一营销;直销推行了客户经理制;油方面:以长城油品牌营销为中心,推行了“点对点”、“一户一价”差别化营销策略;轻燃、轻润组合营销,强力拓展终端,终端销售比重由2007年的68%提高到2009年的72%。积极开展加油卡营销:2009年,发卡9万余张,累计充值14.8亿元,持卡消费比例24%,发卡量、充值额、持卡消费比例均居河南省系统前列。

重点抓好三农服务。将服务三农作为自身工作的重中之重,郑州石油将抗灾、农业和奥运用油保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突出抓好“三夏”、“三秋”的油品供应。特别是在近3年的“三夏”保供服务中,通过上下辛勤努力,一方面巩固了成品油供应主渠道地位,另一方面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关键时刻有效提升了企业形象。

上述工作受到了(河南)省、(郑州)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建立的“三卡一证”、“四位一体”服务体系、绿色通道、农机专供站等服务形式还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得到了广泛推广。

服务中我们更注重确保成品油的质量。在2007年郑州市工商局组织的成品油质量抽检中,郑州石油是唯一的抽检合格率100%的单位。2008年6月,国务院检查组对郑州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价格执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检查,郑州石油的所有加油站均达到了“不限量、不断档、不脱销”的要求,且由于油品质量好、重诚信,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发展,强企之路

郑州石油将一心一意谋发展作为自身发展壮大的唯一选择,贯彻集团公司、(河南)省公司的工作部署,遵循“优化布局、完善网络”的发展思路,勇于进取、奋力开拓,在深化改革、优化经营、强化管理、努力开拓市场的同时,加快了网络布局建设,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在加油站建设、管道建设、油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受惠于国家发展中西部的战略,河南省经济近几年开始提速。而近几年河南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交通设施的完善,直接带动了私家车消费。郑州市汽车销量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递增,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乘用车作为车市销售的主力车型,最高增幅接近50%。以郑州为例,仅7年时间,机动车保有量从2000年的40万辆升至目前的100多万辆。

郑州石油牢牢抓住了历史机遇。自2006年以来,郑州石油依托集团公司与河南省委、省政府搭建的协议平台,在有限的历史机遇期内,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终端销售网络作为公司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加油站网点建设上,郑州石油遵循“宜建则建、宜收则收、宜租则租、宜合则合”的原则,强力推进重点加油站建设和社会加油站收购、租赁工作。仅2007年至2009年3年间,新增加油站54座,使加油站总数达到268座,另外还有120座农村网点遍布6县1区140多个乡镇。

3年间,郑州石油共取得10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的经营权,至此共有18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收至郑州石油囊中。郑州石油实现了公司既定的“高速公路加油站一个不丢,新建城区优质站比例不低于70%”的总体目标。

近几年来,郑州石油一直注重加油站外部形象的提升和内在功能的完善。经过持续引进并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了加油站建设标准、服务功能,使加油站外在品牌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示,内在潜力得到了发挥。

通过强力实施加油站提量改造、隐患治理、“五小”建设、提升形象及完善非油品经营设施等措施,累计改造加油站40余座,更新旧式加油机300余台;建设新形象加油站15座,自助加油站10余座;累计建设加油卡联网站250余座,经过不断开拓发展,加油站的硬件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加油站形象和服务功能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被河南省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洛郑驻(洛阳―郑州―驻马店)成品油管道输油工程,于2005年5月18日正式开工,2007年9月2日一次投产试运成功。该工程的建成,不仅改写了在豫无管道输油的历史,而且还圆了郑州石油“管道、油库、配送车、加油站”四位一体化经营网络的梦想,并为郑州石油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整合油库储运能力。自1998年以来,郑州石油即对全系统的油库进行了全面整合,设施落后、效率低下的县级公司油库(除巩义油库外)全部关闭。在全省系统资源一体化运作管理下,油库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系统在用油库2座,总库容达到12万立方米,年吞吐量超过240万吨,平均周转次数超过25次,确保了近120万吨的年经营量。

油库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库区安装了全天候监控系统、油罐液位伺服系统、罐区可燃气体报警系统以及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等,安全环保、园林式的现代化石油仓库都已成型。库区完善的操作业务流程、完备的化验设备、24小时全天候的作业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保证了客户提油随到随装和油品的质量。整洁的库区,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管理,经营之道

经营工作始终是销售企业的主旋律。为此,郑州石油几届领导班子,在把经营做大做强的同时,狠抓了品牌的零售管理和非油品便利店的业务发展。

自2003年开始,郑州石油零售管理实现了由纯管理型向经营型的转变。组建了具有经营管理双重职能的零售经营管理部门,赋予零售部门零售目标分解、营销策划、零售价格管理、加油站达标创星管理、加油站督查、员工培训和参与新建加油站选址等职责。理顺了零售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了零售部门由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基本解决了因体制不顺对零售工作的制约和影响,保证了零售整体工作质量的稳定提升。通过零售专业化改革,建立了扁平、垂直、高效、规范的运作体制,实现了“零售部――片区ME――加油站站长”的三级零售管理体系。

从转换用人分配机制、完善管理体制、深化营销入手,郑州石油以“联量联绩计酬”为目标改革分配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立和完善了对加油工“联量计酬、同工同酬”、对加油站站长“联绩计酬、特岗特薪”的加油站分配办法,“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工作理念在加油站员工中逐步树立了起来。

发展部门在加油站网络建设、形象改造、设备更新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零售需求,积极为零售经营管理排忧解难;零售部门结合经营需要,深度参与加油站建设、改造等工作,形成了“发展支持零售,零售倒逼网建”的良好工作局面;政工部门开展了“我为零售增量创效作贡献”等系列专题演讲活动,多角度宣传加油一线生活工作,提议并发起机关工作人员“加油站加油一日”活动,增进了班子成员、机关人员与加油一线员工的交流沟通;组织实施了以《车友报》为主要载体的加油站文化营销活动,营造出和谐的经营环境,完善的零售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创造出了全员支持零售、关心零售的良好氛围,为零售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加油站“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零售管理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郑州石油对加油站软件、硬件进行了全方位整改。制定了《加油站管理工作标准及考评细则》和《加油站长效管理机制》,加油站的规范化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数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均有了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考评细则。公司坚持召开月度零售例会制度,督导零售工作;完善了加油站站长竞聘上岗制度和储备制度,为加油站提供了人才支撑;实行了突发事件处置责任追究制,确保了安全经营无事故;下发并实施了《加油站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促进零售品牌建设,提升了品牌形象,促进零售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

打造消费者的汽车驿站。“非油品经营工作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要做’;非油品经营与成品油经营相比不是‘副业’,而是同等重要,同样大有作为。”这是2008年4月份郑州石油在面对非油品这项全新的工作时,全体员工所达成的共识。截至2008年底,郑州石油的实际开店数量已经达到60家,整个非油品业务销售收入达到230万元,目标完成率居河南省系统第一位。

在郑州花园路加油站,广大顾客都可以看到:仅有50平方米的便利店,摆满了小商品,从饮料、食品、烟酒、百货用品到车用油、燃油宝、抛光蜡等,一应俱全,甚至在便利店一角还专门安装了手机快速充电装置。这一措施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也吸引了远道而来的客人投资经营。与国际品牌麦当劳强强联手,加强合作;以知名品牌为主,引进了可口可乐、康师傅、法国公爵葡萄酒等286种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品,逐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便利店供应链。为寻求与国际品牌快餐业合作,郑州石油经多方努力,终使麦当劳“得来速”餐厅落户花园路加油站,实现了国际品牌快餐项目建设零的突破。

除了已经开业的156座“易捷”品牌便利店外,公司将在10余座新建加油站中开设便利店,届时,顾客来到中国石化加油站,不仅能加到质优量足的成品油,而且还能品尝到美味的快餐,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百货商品,还可以获得汽车美容、购买火车票、自动取款机取钱、手机充值等超值服务。

和谐,团结之基

郑州石油按照“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建班子、育队伍、促和谐、维稳定、强自身、保中心”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之中,有力地促进了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群众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使企业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砖添瓦。以集中培训、辅导讲座、个人自学等形式,进一步强化班子成员的政治学习,不断增强班子及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团结意识。

同时,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加大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加强了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强化对党支部书记日常工作的跟踪考核,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实施了“把骨干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双培养计划,目前全公司3000吨以上或者10人以上的大站都有党员,有的站党员比例高达到100%。

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组织活动。以《基层党支部工作手册》为载体,加强“”等制度落实;在支部和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创先争优”、“三高一争”等活动;组织系统党员签订《党员目标责任书》,开展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确保了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切实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加大基层站库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力度,积极参加了由共青团河南省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团组织活动,使广大青年得到了锻炼,全系统创建部级青年文明号1家,(河南)省级青年文明号2家,(郑州)市级青年文明号26家。

郑州石油认真履行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活动。组织系统员工为四川、甘肃地震灾区捐款50万元;组织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6万元,展示了郑州石油员工的精神风貌。

积极开展谈心活动,通过交流,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维护了企业的团结安定。总之,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确保企业自立和谐稳定,促进了企业发展。

第3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廉政措施;探索

企业廉政措施是加强企业廉政建设、防止企业腐败的重要措施,与企业管理措施同等重要。廉政是指国家洁净,国家公职人员活动行为规范端正,不被污染的政治状况。石油勘探企业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廉政教育、执行廉政法规、廉政制度建设和廉政监督。石油勘探行业廉政建设措施运行有序,勘探廉政,廉政勘探。近年来,有效地创建中国石化勘探建设廉政新品牌,实现了勘探建设廉洁高效运行。石油天然气勘探企业廉政措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廉政措施建设是油气勘探企业廉政建设的最为重要因素,抓好廉政措施建设,油气勘探事业就会更加健康发展。

一、油气勘探企业廉政措施建设现状

石油勘探具有数百年历史,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石油行业严密的行业规范,我国石油行业早期以部队转业军人为主力军,作风严密,纪律严明,石油工人以作风过硬著称,石油基层队伍建设也继承了军队党支部建在连队的光荣传统,石油行业党的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一直保持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综观我国专业油气勘探公司,廉政措施建设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1.各级党政组织廉政措施建设到位,廉政建设工作有序推进。(1)廉政建设组织健全,廉政建设全面发展。企业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健全,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得以层层落实。勘探南方分公司成立纪委和组建纪检监察部门,各二级单位也实行纪检监察工作专人负责制,各施工企业建立党风廉政工作联系制度。勘探南方分公司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建设充分体现了油气勘探企业项目管理单位特点。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勘探公司负责所属地区勘探工作,下设四个勘探大队,数十个勘探队,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纪检监察专兼职人员配备到位。业务还涉及国内外广大地区,始终做到廉政勘探。(2)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层级分工负责的廉政制度。如:勘探南方分公司印发了《勘探南方分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对各级党组织及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责任进行了规定,并对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责任的行为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处罚措施。实行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各级领导干部党风廉政责任制,廉政建设工作严考核,硬兑现。每年职代会上,党委书记都要与各二级单位(机关党委)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将廉政考核具体指标分解到各基层党组织。各级党组织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对所负责区域实行责任承包。(3)实行业务公开,重点业务充分接受广大职工监督。勘探企业重点经营业务,尤其是对外经营业务,定期在中石化《业务公开网站》公示,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业务实行中石化总部领导及总部各业务部门以及勘探企业内部副处以上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公开网上监督。(4)党委(党总支)、党支部设置纪检工作委员会或纪检委员,专门负责纪检监察工作的落实。如:勘探南方分公司设置党委,下属设置党总支(党支部),下设24个党支部,设置纪检委员24名,同时,支部纪检委员调离,及时补充,始终做到支部纪检工作有人抓,纪检工作常抓不懈。中原石油勘探局在机关设置勘探管理部、油田下设勘探研究院、外部市场设置内蒙勘探部等机构负责勘探管理工作,并在各级机构中设置纪检监察机构负责廉政措施落实工作。(5)实行业务招待费等重点经营管理费用审计监督和职代会报告制,广泛接受业务监督部门和广大职工代表监督。每年年末,审计部门对业务招待费实行专项审计,并按审计规范要求作出处理意见,规范业务招待费管理和使用行为。同时,业务招待费和财务预算和执行情况还实行职代会报告制度,充分接受职工代表对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监督。2.勘探建设工程廉政责任措施明确,勘探工程廉洁高效运行。(1)勘探建设工程、科研项目均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工程建设廉政责任明确。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要求,工程建设无论金额大小,均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规范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企业廉政行为。勘探南方分公司《廉洁从业责任书》中还明确约定,甲乙双方单位违犯有关廉政条款,处以10万元合同扣款,甲方单位管理人员违犯有关廉政条款,处以0.5—1万元经济惩罚,乙方单位管理人员违犯有关廉政条款,处以0.3—0.5万元经济惩罚。勘探南方分公司2007年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151份;2008年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116份;2009年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125份,工程建设廉政合同签订率100%。(2)工程建设双方制定严密的廉政规章制度,约束工程建设参与人员不廉洁行为。如建设单位勘探南方分公司制定《领导干部令》,不允许施工单位到建设单位住地宴请,乙方单位制定施工队伍廉政工作规范制度,不允许请客送礼。(3)实行党风廉政工作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除招投标、合同签订、开工验收、重点工程检查、验收结算检查中纪检监察部门专人参与实行廉政监督检查外,还每年组织一次党风廉政大检查,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廉政建设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3.工程建设参与人员廉政措施到位,廉政规章制度有效执行。(1)实行廉洁自律承诺,廉洁工作实行自律制。勘探建设工程领导干部、人、财、物等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廉洁承诺,廉洁工作实行自律。副处以上领导干部、物资供应采购等人员每年签订《廉洁承诺书》,自己向组织承诺廉政约束条件,并让组织监督执行。如南方勘探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勘探南方分公司、施工单位等有关人员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廉政工作自我约束。(2)实行廉政举报制度,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法乱纪行为。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认真接受群众举报。勘探南方分公司纪委设立举报电话(028-85164718),成都机关和元坝工作部、通南巴工作部设立举报箱,坚持每月定期开箱,接受群众对工程建设不廉洁行为的举报。(3)处理专门机构认真履行职责,严肃处理群众,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勘探南方分公司部门设在综合办公室,在机关大楼专设接待室,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纪检监察部门设立查处业务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科和各基层单位(机关职能处室)纪检专兼职人员处理涉及党员、干部违法乱纪。

二、石油勘探企业廉政措施缺陷

1.廉政机制不完善。(1)廉政建设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完善。油气勘探企业涉及面广,参与勘探施工及科研项目研究单位众多,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廉政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建设资金廉政监管措施,施工企业廉政监督措施等工作环节廉政监督措施有待进一步探索健全完善。企业现有廉政制度随勘探形势变化廉政监管措施变化的及时性有待加强。(2)廉政风险预控管理有待加强。廉政风险预控管理是针对党风廉政建设领域中可能发生腐败的风险,在微观层面上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在宏观层面上实施“质量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管理过程。对廉政风险实行质量管理,建立PDCA循环,按照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实行有效管理的机制还有待完善。对于计划阶段,主要是结合实际,找到风险控制点。执行阶段主要通过前期防范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防止腐败行为发生,及时纠正不当行为。考核阶段主要建立完善对风险防范工作的考核机制。修正阶段是针对阶段性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风险预控管理措施。(3)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还有待建立完善。对勘探工程建设,如何从沿头介入、全过程监督、重要风险点重点防控等廉政建设机制探讨还不够深入,方法、措施还有待继续完善。2.廉政建设制度执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廉政建设制度执行因素较多,但作为石油勘探企业,党和国家廉政法规、企业廉政规章制度执行的影响因素相对市场经济其它行业还是小得多。企业领导及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廉政规章制度执行力度。防范个别工程建设参与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防止企业管理人员不作为引起勘探投资、工程事故的重大损失,防止个别施工企业为了自己的小团体利益而铤而走险,出现行贿行为。针对廉政制度的执行,主要加强以下三类制度的执行力度。一是党和国家廉政制度明确规定的行为一定要严格监督执行。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禁止的52种行为严格禁止,对其它廉政规定也要严格执行。二是企业自定的廉政制度一定要认真执行。对中石化集团公司在全系统印发《关于严格禁止领导干部利用中国石化资源和平台谋取私利的十条规定》等企业自定的廉政规定严格按要求办。三是对施工企业执行廉政规章制度还有待加强。施工企业作为勘探工程建设合同主体,出现廉政问题,作为项目主管单位的声誉也会受到一定影响。3.群众监督还不够。(1)对腐败认识不足,丧失廉政监督的警惕性。作为石油勘探企业,由于与社会及外界接触的局限性,使一部分党员干部看不到腐败危害的严重性,甚至认为腐败离自己很远,自己手中权力有限,不可能出现腐败。(2)认为廉政监督工作是监督机构业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现代社会,腐败无孔不入,腐败需要群防群治,廉政建设既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同时更需要广大群众的关注和监督,自己身边发生不廉洁行为,出现腐败分子,腐败行为对国家财产造成损失,作为企业员工,自身利益及形象均将受到伤害。

三、油气勘探企业廉政措施新对策

二十一世纪,油气勘探面临许多复杂的新环境和新问题,首先勘探难度小的区块已经探明并处于开发使用阶段。其次尚未勘探区域大多处于地质结构复杂,勘探深度深,勘探成本越来越高,勘探技术越来越复杂。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面对如此复杂地勘探局面,如何确定最有价值的勘探区域,如何合理使用勘探投资,实现投资最大回报,不但对勘探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严竣挑战,而且对勘探人员的责任心、廉政素质也是一次极大考验。如何结合勘探南方分公司投资大、勘探区域分散、施工由勘探南方分公司自身之外的施工企业施工的实际,有效推进中石化南方地区勘探事业快速发展,廉政建设更是摆在每一位勘探管理者面前的重担。为此,对于油气勘探企业,廉政措施建设应进一步强化。1.建立廉政措施综合运行长效机制,全方位实施勘探廉政监督。建立以组织为保障,以制度为重点,以措施为龙头,以执行为抓手的廉政措施综合体,让廉政措施对勘探廉政建设发挥综合作用。企业廉政措施建设要在注重发挥重点措施示范效应的前提下,针对勘探建设综合体,全面进行廉政风险评估,对症下药,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防范不廉洁行为发生。(1)廉政组织必须健全。只有健全的廉政建设组织,才能有效保障廉政措施的全面实施。像时期那样,取消廉政监督组织,只可能为社会发展、企业进步带来无穷后患。(2)廉政制度是廉政建设的重点。没有廉政制度,廉政建设便会无序发展,廉政工作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廉政建设工作者就会像消防队员救火,那里有问题就扑向那里。因此,廉政制度是规范、是联系点、是重点,必须得到企业充分重视。(3)廉政建设必须以措施为龙头。廉政措施象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方案一样,只有措施对路,才能解决施工难题。廉政措施也象一剂剂方药,只有对勘探工程廉政建设这个综合体的一个个廉政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方剂治疗,才会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确保勘探肌体健康。(4)以执行为抓手,充分体现廉政措施的整治效应。再好的措施若束之高阁,就等于一纸空文,不会有任何作用,只有认真监督措施执行,才会使措施发挥作用。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有效解决勘探廉政建设问题。勘探廉政建设措施繁多,如何结合不同时期勘探廉政建设新特点,采取不同的廉政措施,才能有效实现勘探工程廉洁。(1)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是廉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吏治腐败为其首。领导干部是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决策者,历来也是糖衣炮弹攻击的重点,只有抓好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才能更有效实现工程廉洁。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必须摆在廉政措施建设的首位。(2)勘探工程人、财、物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廉政工作也是廉政建设的重点。这些岗位人员具有对工程招投标、工程量签认、工程结算费用核实、工程价款支付的一定支配权,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廉政教育,采取廉政承诺和实行廉政考核等措施,就有可能让个别意志薄弱者接受礼品礼金,出现受贿,成为腐败的直接对象。(3)招投标、工程量确定、工程验收、工程结算等重点环节也是廉政监督的重要环节。这些环节,大多存在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若工程管理者不能按照工程建设相关管理规定办事,就有可能接受好处乱办事,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3.群防群治,多管齐下,构建廉政建设新态势。(1)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建立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对勘探廉政建设进行全方位治理。(2)充分发挥全体勘探工程参建员工和社会群众对工程廉洁的监督作用,全面收集工程廉政建设意见,对工程建设实行全面治理,才能有效防患不廉洁问题发生。

四、结论

廉政措施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企业廉政措施更是企业廉政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廉政措施构建及实施要密切结合勘探企业勘探环境实际,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运用现行的廉政组织网、廉政制度、廉政责任书、廉政承诺、廉政关键点控制等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廉政风险。

参考文献:

第4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4月2日,49岁的苏树林调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很多人开始在网上搜索他的名字。

这与苏树林一贯低调有关,技术型官员出身的他不事张扬,掌舵世界500强排名第七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却很少出现在媒体视野。在有限的报道中,苏树林曾强调有双重身份:第一是出身农民,第二做了多年石油工人。

与贪腐案发的前任相比,中石化董事长位置上,临危受命的苏树林扮演了救火队长角色,不仅在四年时间内重新校准了中石化巨轮航向,无形中也为自己打下了坚固的政治资本。

此次履新福建省委副书记,苏树林接替的是年满65岁的黄小晶。11日的最新消息,黄小晶已辞去省长一职,苏树林任代省长。

49岁“国企CEO”再赴政坛

身材不高,气质儒雅,苏树林被誉为石油系统新生代。

1962年,苏树林出生于黑龙江克东县一户农民家庭。有报道披露,苏树林1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拉扯他们兄妹7人艰难生活。小学时,苏树林每天起早背着粪筐捡粪挣工分。后来,全家人供他读到大学。大学时代在贫困中度过,他经常吃玉米面发糕就咸菜开水,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中。

1983年,苏树林走出大庆石油学院校门,仅用9年时间便从普通研究人员,一跃成为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九厂高级工程师和副总地质师。对这位黑土地走出的苦孩子,同事们普遍印象是“严谨干练”。

34岁时,苏树林已是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助理,此后他一路上行,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职,2002年成为“十六大”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时,刚好40岁。当时,中石油、中石化连续任命了多位“40多岁、学历高、基层出身”高管。

“走群众路线”是苏的行事标签,被认为与其贫寒出身有关。他“解决问题,必到一线”,有“大庆人”吃苦耐劳精神,经常下到1000多米深隧道,给“参战职工”发慰问品。有同事回忆说:“他和工人在泥塘里交谈,远远望去,你分不清哪个是苏树林,哪个是工人,因为他们的衣服上全是泥浆。”

鲜为人知的是,赴任福建并非苏树林从政起点。五年前,他曾有八个月辽宁省委组织部部长履历。

2006年9月,44岁的他从中石油高级副总裁任上,调任辽宁省委常委并兼组织部长。

这场现在看来非常短暂“触政”,因一场无关腐败案戛然而止,2007年6月,原中石化董事长突然辞职(2009年因受贿获罪死缓),苏树林临危受命,出任中石化总经理、党组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属典型“红二代”,其父陈伟达是中共老一辈领导人,在浙江工作近30年时间。“”后陈伟达复出,1972年出任浙江省委书记,1978年调任天津市委书记,先后与胡启立和李瑞环“搭班”。

苏树林从政坛重回石油领域,变化的是,从中石油挪到了中石化,从二把手变成了一把手。

在中石化苏获得颇多信任,当时一位基层员工在博客上感慨:他刚上任,就来一线看望职工,和在场的每个人握手,一点没走过场,他提醒女职工要保证睡眠,强调尊重老同志和劳模,“讲了40多分钟,没一句是废话”。

苏在中石化的成绩获得了中央认可,中组部部务委员潘立刚4月2日宣布任命时说:“苏树林同志在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以来,提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化工能源公司的目标……,较好提升了企业经营业绩和行业的竞争力。”

分析人士看来,苏树林的从政轨迹并不偶然,石油领域堪称高官“摇篮”。

在中央高层,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的,在石油领域工作长达31年,曾任中石油总经理,后调任国土资源部部长。

吴仪与是校友,同样在石油系统工作26年,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党委书记任上转任北京市副市长。

此外,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曾任中海油总经理,刚卸任工信部部长的李毅中也曾任中国石化总经理,两人在石油系统工作均超过30年。

4月4日,苏树林陪同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会见首钢总公司董事长一行,这是媒体首次公开报道其在闽活动。根据去年12月签署的协议,首钢公司将投资50亿元建设福建最大板材生产基地。

一般看来,苏树林有掌舵石油行业丰富资源,将撬动福建与大型能源企业深度合作。

大型国企渐成“高官摇篮”

苏树林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政坛涌现出令人瞩目的“国企CEO”群体。

有分析指出,王志刚、李小鹏、陈川平、竺延风、郭声琨、苗圩等一批国企高管纷纷步入政坛,他们主要来自石油、钢铁、电力、国防科工等重点能源行业,多“跨界”出任省委、省政府要职,或履新部委。

就在苏树林履新前一天,王志刚被任命为科技部党组副书记,此前他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

现年53岁的王志刚长期从事电子科技研究,2003年9月开始执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王是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在航天界资历颇深。科技部官网上,王志刚排名在部长万钢之后(原党组书记李学勇已调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

今年初地方两会上,山西潞安矿业集团董事长任润厚当选山西省副省长,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陈雪枫当选河南副省长。

2009年2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亚庆,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2008年5月,之子李小鹏去职世界500强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赴山西任省委常委、副省长。

同年1月,世界最大不锈钢生产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川平,当选为山西省副省长。

2007年,上海宝钢总经理艾宝俊调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出任吉林省副省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肇雄担任湖南省副省长。

翻开过往履历,国企出身的高级别官员还有不少。

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1992年从南京钢铁厂副厂长调任南京副市长,北京市委书记刘淇1993年从武汉钢铁公司经理调任冶金工业部部长,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1995年还是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总经理,水利部部长陈雷从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调任部委,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2004年曾任中国铝业董事长,工信部部长苗圩2005年从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转任武汉市委书记……

国企高管步入政坛有政策依据,记者查阅2006年8月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实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选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推荐党政领导干部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

同年1月,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建立,该校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构成“一校五院”格局,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训国企、金融高管的干校,直属中共中央组织部。

有分析认为,中央系列举措体现出对国企高管培养选拔重视,除了从公务员队伍选任提拔官员外,我国正逐渐扩大高级别官员的选拔范围,让更多领域的优秀管理者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现实中,能源、电力、钢铁、汽车、国防科工等国企成为“高官摇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给本刊记者的解释是,这些领域都是国有为主,企业高管和政府打交道比较有优势,这些企业高管会被认为在政治上比较可靠。

迈入政坛应有“标准”

苏树林等一批国企高管的商界业绩,让人们对其施政之路寄予厚望。但从商与从政毕竟“隔行如隔山”,如何顺利实现角色切换,是国企CEO们必须跨过的坎儿。

卫留成曾坦率地谈及切身感受:“在中海油的收入与在海南省委的收入,两者差距是非常大的,当初我还以为是小数点打错了。但是感觉也不一样,作为一个地方官,能够给老百姓做一些好事、实事,得到老百姓认可,是另外一种收获。”

一般看来,高学历、低龄化、有魄力,国企高管从政优势突出,除了对市场经济运作熟知,通常还拥有管理的国际视野。此外,与政法、理工背景出身的领导干部配合,国企官员从政还可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汪玉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企业高管有明显优势。现在的大国企都较深入地参与了市场经济竞争,国企高管的市场观念也比较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比较高。他们从政后,可以把企业管理的一些做法引入党政机构,可以改变其他官员的一些观念,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需要专业性的官员。

“我不反对国企老总步入政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的态度相对谨慎,他向本刊记者强调标准的重要性:“任命程序和标准必须公开透明,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比如《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特别对高级干部的任免绝对不能含糊,这样对党和国家都有好处。”

在竹立家看来,干部交流已经成为常态,不存在什么非议。但现在政府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行政岗位职责范围、权力运用、管理方式和国有企业都有很大区别,过去那种“万金油干部”显然已无法胜任。“企业高管向政府官员转型,价值观的转变很重要,过去企业管理理念是追求利益为目标,需要扭转成政府公共利益服务理念。”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认为“企业高管进入政坛是全球化现象”,他在媒体点评说:在美国,很多华尔街企业巨头最后都进入美国的财政部等。这已经非常正常,利用高管本身在经济领域内的管理才能,与熟悉经济的这种特长,能够为中国政坛带来很多新鲜空气。这个方向近几年来不仅不会放缓,而且会加快。

他同时给出两点建议:第一,不要仅仅盯着国企高管,有很多市场化的高管也有资格有资历进入官员队伍。第二,我国市场经济目前还处在完善过程中,有些企业高管进入政坛以后,可能会影响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个负面影响必须要考虑。

第5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在党组织培养教育下,我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本职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为顾客“把枪”加油的每一个环节中。近十年来,我接待顾客数十万人次,没有发生一次争吵;经手的现金和油票价值数千万元,没有一笔差账错款;经历数十次油品价格变动,没有借机捞取一分钱好处。当加油员8年,我无数次为同志打替班,没让别人为我替过一个班;连续8年在付油亭里度除夕,顾客把我当成好朋友、贴心人,进站加油都愿意找我,使我的付油量不断提升,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付油超千吨。我总结的“加油服务热情一点儿、耐心一点儿、周到一点儿”,被××分公司命名为“××式服务法”,并作为××销售公司的服务理念,在全系统推广。虽然这些都是一名身为共产党员的加油员应该做的,但党组织和群众却给了我很多荣誉,连续8年被省市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全国服务满意明星”、第二届“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石油“十大加油状元”、中国石油特等劳动模范和首批“中国石油铁人奖章”等荣誉称号。

在鲜花和掌声面前,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得更好。2002年8月以来,我先后到三个加油站任经理,不论是偏僻小站,还是中心大站,我都把岗位变化当做建功创业的新起点,努力争当有理想、有能力、有作为的加油站经理,始终保持当加油员时那么一股劲头,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种激情,做到立足岗位献身中国石油的理想不变,热情、耐心、周到为顾客服务的宗旨不变,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目标不变。做到心不离付油姐妹,身不离付油现场,手不离加油枪,与顾客保持零距离接触,心与心沟通,三个加油站销量都不断攀升。其中,××加油站被中油股份公司评为“五星级加油站”和“百座红旗加油站”,20*年销量达到13856吨,再创历史新高。下面我汇报几点体会:

一、要像磁铁一样吸引顾客

被集团公司评为“十大杰出青年”以后,××分公司确定我为“企业形象大使”,报纸、广播、电视进行广泛宣传,许多顾客原来不在长兴站加油,听了宣传特意赶来排队等我加油,被媒体称为××商业服务业从未有过的“××现象”、“××效应”,激励我更加努力搞好加油服务。我调到珍珠加油站,20多个出租车客户跟我到珍珠站加油;调到八道加油站,市公司把我持枪加油的照片做成巨幅广告牌,竖在加油站大门口,又有30多个出租车客户跟到八道站加油;××加油站原有出租车客户246个,我去一个月就增加到310个。在“到处是油站,在哪都加油”的竞争环境下,一个普通加油员能受到顾客的喜欢,我感到莫大欣慰。我心里很清楚,这不是我个人的魅力,而是中国石油品牌有着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没有中油品牌的支撑,个人将一事无成。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按照的要求,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得到顾客的认可,说明群众需要我们的亲情服务。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一大批基建项目落户××,拉动成品油需求不断增长。作为加油站经理,我千方百计捕捉信息,了解投资项目在××实施情况。20*年,××蒲石河发电站建设工程被吉林一家电力公司中标。一天上午,我留意到一辆挂吉林牌照的小轿车驶[进加油站,我主动与司机唠家常、谈安全,得知他们正是蒲石河发电站项目办做前期工作的。我请他们留下电话,下午就找上门去,详细介绍中国石油品牌和××加油站的服务情况,并陪同主管领导到几个加油站实地考察,经过多方比较,最终他们选择××加油站定点加油,带来可观销量。

做加油站的“磁铁”经理,我带过的三个加油站客户不断增多。珍珠加油站固定客户增加近40%;八道加油站运营4个月,固定客户发展到55个;××加油站固定客户增加50%,仅立卡加油的车辆就达600多台。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在实践中体现,我要求自己干啥都要干得最好。前几年,××加油站为了争取客户,对一些信誉好的大单位实行“红字销售”(赊销),月末统一结算。我当经理后立下军令状:坚决消灭短期赊销,把开拓市场、扩销增效建立在“零风险”基础上。发展新客户,不以赊销当诱饵;稳定老客户,不以赊销做条件。虎跃快客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长途客运公司,每天有十几台进口豪华大客车往返沈阳至××之间。经过严格筛选,确定每天留驻××的车辆在××站定点加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先加油后付款。我耐心地给车队领导讲,中国石油是境外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红字加油”为规章制度所不许;一手钱一手货是商家通用的游戏规则,虎跃公司也不允许旅客先坐车,月末付款;实行先款后货,实际上是约束石油公司履行供油协议,资源紧张时保证供应,对虎跃公司稳定发展有好处。对方看我说得在理,欣然同意先打款后加油。我郑重承诺:虎跃公司实行建卡加油,协助搞好油品管理,降低车队运营成本,做到“四个不加”,即车号与卡号不符不加,没有加油本不加,驾驶员、加油员不同时在卡上、本上签字不加,要求少加油多记账,套取现金不加。两年来,虎跃公司驻××的车辆一直在××站加油,每月增加销量17吨多。以前实行“红字销售”的单位,全都变成“蓝字销售”,客户一个也没走。

二、要像挚友一样忠诚顾客

我常想,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当经理、搞经营要对顾客忠诚,培育忠诚的客户群体,生意才能火爆兴隆。在实践中我注意抓好四个环节:

注重长远发展,不以量小而不为。为了方便顾客,加油站推出电话订购、送油上门业务,多者5-6吨,少者3-5升,只要顾客打个电话,立刻派人把油送去。有的顾客只买几元钱的油,还不够送油打车钱,但我想,顾客在需要的时候想到我们,是对中国石油的信任,即使没多大利润也要热情服务,一次怠慢顾客,十次难消影响,坚信顾客的口碑一定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事实正是这样,那些接受我们送油服务的“微型客户”,逢人就说××加油站服务好,引来很多新客户。

不让顾客服从我,你有需求我就办。一些长途客车利用加油机会打扫车内卫生,顺手把垃圾杂物倒在加油场地。我们没有简单规定“不许”、“禁止”,而是根据顾客需求,在每台加油机旁增设一个保洁箱,客车边搞卫生边把垃圾投进箱内,既方便了客户,又保护了环境,进站加油的客车比以前更多了。

看似无关却有关,平凡小事见忠诚。一次,中国移动××分公司的老总到××站加油,发现我用的是联通手机,便开玩笑说:“××,你也是××名人,移动公司是××站的老客户,你得用中国移动电话呀!”我没有当笑话听,下班就买一个中国移动手机号,并当场给那位老总打电话,他高兴地说:“就凭你支持中国移动,我们永远在××加油。”

近几年,邮局订报与一些报刊自办发行竞争很激烈,我想,邮局是我们站的稳定客户,应该支持他们完成订阅指标,便与自办发行脱钩,改从邮局订阅报刊杂志。一个手机号、一份报纸,对于这两家客户作用并不大,但却让客户感受到中国石油对他们的支持与忠诚,顺理成章愿意到中国石油加油。

弱势群体多关注,细微之处有真情。为了方便残疾人三轮摩托车进站加油,我们开辟了专用加油场地,对残疾人实行开票、交款、加油“一条龙”服务,很受欢迎。后来我发现,在露天加油,夏天挨晒,雨天挨浇,冬天落雪,油箱容易进水不好发动。于是,便在三轮车加油场地安装防雨棚,免除了残疾顾客加油日晒雨淋雪打之苦。许多司机说,××加油站从细微之处关注弱势群体,得人心,暖人心。2003年以来,××加油站无客户投诉,无业务纠纷,客户满意率达98%以上。

三、要像绣花一样抓好管理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刻激励我做一流工作,创最佳业绩,我把在部队学到的好传统、好做法带到加油站,结合落实《加油站管理规范》,从员工一言一行抓起,强化精细管理。付油亭、营业室、办公室、食堂、宿舍等各个场所,物品摆放一条线,各种报表齐刷刷,被子叠成“豆腐块”。每天举行交接班仪式,接班的跑步进入,交班的齐步退出,引得行人驻足观看。

加油站建立了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日检查、周考核、月评比,实行奖优罚劣,并与个人利益挂钩,做到付油多少薪酬不一样,服务好差评价不一样,名次先后奖励不一样,能力高低使用不一样。被评为月份加油状元或优秀员工,不仅发奖金,还颁发荣誉证书,我亲自送到员工家里。

对违纪违规人员,坚持严肃处理,不搞“下不为例”,在强化管理上不搞“习惯性违章”。有一次,一位关系非常“铁”的顾客身上沾了油污,提出用汽油洗一下,一名加油员在现场用塑料瓶装汽油,违反了安全禁令。我按照有关规定,对他做罚款处理,并以此为例,深入进行安全教育,彻底杜绝了习惯性违章。

一位著名管理学家说:“企业最大的成本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为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加油站开展了“每日一题,每周一考”全员培训活动,围绕油品经营、安全管理、服务规范、油品数质量等经常性工作,编制“员工应知应会一百题”,每周半天集中培训,每天交接班抽签提问,员工个个做到“百问不倒”。还经常进行加油十三步曲、收银六步曲、接卸油十三步曲现场操作演练,涌现出一批有知识、守纪律、会服务、懂管理的优秀员工。一年多时间,向市公司输送7名经营管理骨干,其中4名当了加油站经理,3名担任核算员。

一个管理成熟的加油站,不仅要做到销量大,还要做到费用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实行模拟核算,根据每天的销量和价格算毛利,根据费用算成本,根据预算指标完成情况算挂回的工资,激励大家多销售,多创利。为了减少水、电费支出,加油站所有电器开关都有专人负责,消灭常流水、常明灯。胶水用到瓶空,圆珠笔换芯不换杆,条帚、拖布省着用。经市公司严格考核,20*年××加油站吨油现金营销成本为30.98元,吨油费用为47.07元,连续两年居省公司系统先进水平。

加油站的主要设施和人员在付油现场,客观上要求加油站经理把主要精力放在这儿。基于这个想法,三年来不论在哪个站当经理,我每天在付油场地工作的时间都不少于5个小时,总结了“加油员跑动服务法”和“加油站经理走动管理法”。有一次,“神秘顾客”(中国石油特聘的监督员)向公司反映:“××加油站经理在位情况不好,去了好几次办公室也没人。”经领导介绍,他又返回加油站,在付油现场找到了我,见我穿一身加油员工作服忙个不停,感慨地说:“怎么也看不出你就是经理”。20*年,××分公司三次在××加油站召开现场会,推广规范管理经验,省公司系统十多个市公司前来参观考察,“六个十”营销工作法被集团公司评为青年创新工作法“百优”项目。

四、要像亲人一样关爱员工

密切联系群众,处处关心员工,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作为一名加油站经理,为顾客服务首先要为员工服务;让顾客满意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唯有满意的员工才能创造满意的服务。基于这个认识,我把满腔挚爱倾注在员工身上。××加油站有19名员工,平均年龄22岁,我是员工中的大姐。我想,要让员工爱岗敬业,自己必须首先以站为家,成为无私奉献的带头人,才能凝聚员工做好工作。我家离加油站乘公共汽车要40分钟,早班员工7点半到岗,我7点前肯定到达。白天在现场抓管理、忙加油,下班后整理工作日志,处理遗留事务,准备第二天工作,晚上6-7点钟回家是早的。公司汽车队在××加油站后院,每天收车时捎带给我们站送油。按照责任分工,加油站经理要亲自卸油,我经常晚上8-9点钟回家,有时太晚了就住在站里。员工有病或家里有事,我主动顶岗替班,付油、开票、结算、报表样样干得来。到××站一年多,每个加油员我都替过班,最长24小时,交班后泡一袋方便面,接着干自己的工作。

第6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6.为建设一流炼厂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吴恩来

7.探索实践构建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悦仲林

8.看体育赛事的几点感悟白泽生

9.浅谈基层党委在构建和谐油田中的角色定位卢建麟,钱玉宝

10.关于党员"塑形工程"的实践吉祖堡

11.企业党建政治优势要注重三个转化张大林,宋冬梅

12.浅议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雷振宇

13.石油物探海外业务跨文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韩绍国

14.企业文化理论对搞好工会工作的启示郑玉民

15.基层建设体系管理的优势分析周宏波,陈玉宝,董瑞昌,贾绍俊

16.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企业基层建设何晨光

17.围绕国家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劳动竞赛阎启锡,翟迎环

18.把握深入开展劳动竞赛的几个重点李树华

19.责任让创业的脚步更坚实——记东方物探国际勘探事业部党委书记韩绍国王丽花

20.做贴心人办贴心事——记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会副主席王一玲李芬

21.石油政工研究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高殿龙

22.新时期加强职工思想教育之浅见吴春蕾

23.浅谈如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夏生芳,宋国俊,夏青川

24.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探索于希富

25."八三"管道纪事马正茂

26.漫话『子产不毁乡校张运辅

27."顺应自然"与"低碳社会"青石

28.与群众零距离的"面对面"读《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有感戴映湘,王昆龙,周辉

29.石油管道从这里走来——管道公司展览馆一览司鸿钧

5.中国石油思想政治工作"十大特色工作"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

6.发挥政治优势提供思想保障——宣教局局长董俊山等领导同志讲话摘录

7.在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关晓红

8.发扬大庆精神铸就永续辉煌大庆油田党委

9.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为建设西部大庆提供强有力保障长庆油田公司党委

10.思想先行引领发展——抚顺石化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白连刚

11.关于加强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思考单贵宽,王秀丽,李红梅,何海云

12.浅谈基层党建信息化蔡向阳

13.关于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赵瑞华,张长宝

14.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发挥五种功能张茂才

15.长庆采气三厂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南洁,苏婵娟,王淑琴

16.求真务实的带头人——记西部钻探吐哈钻井公司党委书记张玉飞唐斌,那武生,赵晓东

17.营造和谐创业的环境和团队——记上海寰球石油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丽平鲍睿

18.浅谈青工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郑启太,赵德丰

19.企业青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调查与思考李延勇

20.国有企业廉洁从业风险管理探析刘志文

21.略谈正面教育石油政工研究 尹明

22.关于网络宣传工作的探索任晓红

23.企业提升执行力环境浅析陈华

24.玉门油矿记忆李正曦

25.吴起为卒吮疽石庆萍

26.说长道短话"责任"牛宝贵

27.求真务实文如其人——读李瑞环同志新著《务实求理》有感肖平

28."红旗文化"别样红——看大港油田采油一厂采油二队队史展览魏志强,赵赟玉

29.奔驰的企业文化张红梅

4.反腐倡廉要特别重视的几个问题蒋洁敏

5.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陈明

6.发扬大庆精神继续思想解放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姜万春

7.着力做好转变发展方式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建设西部大庆提供坚强保障曲广学

8.强化"五种意识"做好"五个模范"苏俊

9.旗帜高扬凝聚发展力量——辽河油田党建40年武增涛

10."星级"建设"梯级"管理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王凤新,孙桂军

11.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郑浩峰

12.跨文化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尹明

1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刘学明

14.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企业特色文化——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王华晶

15.做与企业共发展的知识型工人赵林源

16.用责任和创新攻克超稠油开发难题杨立强

17.焊出阿姆河畔最美的"宝石花"川庆钻探工程公司油建公司女子焊工班

18.书画篆刻选辑HtTp://

19.石油政工研究 艺术摄影

20.转化优势服务中心——记湖北销售武汉公司党委书记郑红梅熊苒苒

21.探索做好海外项目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记苏丹六区开发生产部采油厂厂长常广发倪罗群

22.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两个援助机制"的实践与探索张弛

23.浅谈工会的基本职责及其实现途径韩伟利

24.着力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指数李亚林,汪明元,杨学诚,赖雪华

25.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筑就企业发展之基单贵宽,薛伟泽,李红梅,何海云

26.油田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陈富昌,罗良龙

27.在那没有硝烟的会战年代庞成言

28.陕参一井感怀胡友清,孙仁义

29.透视内心世界的一面天窗牛宝贵

30.执行力考验意志和能力石油政工研究 徐军

7.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刘玉喜

8.以增强执行力为重点转变领导作风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坚强保证苟量

9.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石油企业党的建设李文强

10.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马天华

11.为实现国际业务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石海勘

12.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途径李洪伟,张淑艳,王郁群

13.抓好油田基层党建的实践与思考曲中华

14.书画篆刻选辑

15.艺术摄影

16.借鉴社会文化优长激发企业文化活力宋国俊,夏生芳,张俊旺,李欣

17.浅议《企业文化手册》的一条规范姚海东

18."水源地班"家园文化建设浅析李冬铃

19.扎根海外矢志寻找千万吨级大油田徐志强

20.壮心不已战天山杨贵山

21.论企业竞争力文化建设李拓

22.务实创新自觉奉献——记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任军革刘伟

23.春风化雨润心田——记四川销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党群处处长陈国瑞周运华

24.培育物探员工科学精神的探索与思考刘新合,胡象金,崔政宇

25.关于做好销售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钱浩

26.传统师徒制度在高科技企业的应用探索杨玉民,元红萍

27.一首难忘的歌赵恩生

28.镂刻在鄂尔多斯『磨刀石上的纪念——长庆油田展览馆一览王三林,张怀帆

29.从《窝头会馆》的成功感悟企业精神的真谛尹明

30.牢记奠基者功绩倍加珍视精神资源——电视连续剧《奠基者》观后感刘仁

31.从屠羊说三拒谈起李元卿

32.石油政工研究 漫画选辑

33.沃尔玛的企业文化

34.政工要闻回眸恃峒

第7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石油精英 依侍关系 非正式 威权政体

[中图分类号]D6(361) [文章标识]A [文章编号]1009-721X(2012)01-0125-(29)

导言

由于油气工业富有活力的增长和丰厚的利润,油气经济部门的精英己在哈萨克斯坦的政治中占据关键位置,成为该国精英集团的重要成员。他们不仅在能源部门的发展方面与政治精英联系密切,而且还介入国家的政治决策和整个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本文分析哈萨克斯坦国有大型油气公司的主管对国家能源政策和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政治精英与石油精英之间相互关系的详细案例研究,验证石油部门影响政治体制的作用机制,尤其是,着重考察这两个群体之间非正式关系的建立,是如何帮助哈萨克斯坦非正式政治体系的形成和促进独裁倾向的增强的。

选择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研究的原因,是该国是一个依靠石油寻租的国家,是里海这一经济结构已被能源经济型塑的地区中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国之一。油气工业在哈萨克斯坦的GDP结构中至关重要:其产值在GDP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从2001年的10%增至2008年的22%。该国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收入,约35%的国家税收来自石油部门。2008年的石油总产量大约为7000万吨,而出口就达到了6300万吨。哈萨克斯坦政府希望2010年的石油总产量增加到8000万吨,2015年增加到1.3亿吨。该国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2017年跻身世界十大油气出口国之列。因此,能源政策构成了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哈萨克斯坦的威权政体(authoritarian regime)表现为新世袭式(neopatrimonial)的政治体制。其特征是行政过程中政治权力的集中、个人统治和有限的政治参与机会。统治精英的利益被伪装成国家的利益,政府职务的委任往往通过非正式的网络而不是公开的决策渠道。公共行政效率低下,且极其腐败。此外,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和经济精英还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前苏联的遗产、家族或利益集团(clan)的成员、具有某种形式的种族联系。市场化改革和自由化导致精英集团内部产生变化和竞争:具有不同背景和出身的新生代(newcomers)能够控制许多经济和大众传媒机构。这些新的群体形成了独立的权力基础,从而削弱了国家对政治和经济的垄断。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在政府和国有油气公司主管的互动中形成了怎样的利益联盟。公司能否俘获政治?还是政府利用企业?这种关系对政治制度的维护有什么影响?

本文第一部分将对理论分析框架作一概述,随后介绍石油精英和他们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接着介绍能源工业的重组、能源领域重要行为体的出现、相关行为体的利益和他们的利益联盟。本文将研究这些联盟,分析石油精英和政治精英之间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互动形式,进而研究能源部门的非正式性是否是石油精英通过资源分配成功操纵政治体制的先决条件,最后探讨在石油精英和政治精英的互动中形成的制度如何影响该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本文认为精英们在经济资源分配上的高度联合是维持哈萨克斯坦威权政体的决定性因素。

理论框架

本研究试图通过考察行为体的互动,补充现有的以宏观分析为基础的新世袭主义体制的概念,因此本文的理论框架是结合新世袭主义和寻租国家理论,研究以行为体为中心的制度主义(actor_centred instimtionalism)。该工具使得分析相关行为体、制度、国家和经济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方式成为可能。

以行为体为中心的制度主义,以理性选择模型为理论基础。该理论假设行为体以自身利益和实现优势最大化的战略为基础进行理性选择。如果政治一经济部门中的个体和集体行为者采取战略性行动,对他者的行为作出回应,那么就有可能分析出政治一经济的决策过程。

沙普夫(F.W.Scharpf)提出了分析政治结果的四种基本解释因子:一是行为体,行为体利用它们的能力和资源参与政治过程,这些能力和资源决定了它们的战略和偏好;二是行为体的组合,这一要素推动行为体与他者互动以实现其目标;三是互动的方式,该要素设定形成决策的方式;四是体制框架,该要素决定行为体理性的环境。这一分析方法假设包括组织、正式和非正式的规范在内的机制构造了行为体的行为和互动,其别是长期被比较政治学研究所忽视的非正式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四个要素不仅描述政治行为,而且塑造参与政治过程的行为体的愿望和动机,它们促进政治行动并使行为体的互动成为可能。

诺斯(Douglass C.Nonh)对两种形式的机制进行了区分,一方面是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度,另一方面是或多或少牢牢嵌入体制框架中的各种组织和其他行为体。根据诺斯的观点,为政治经济中的互动和协调制定规则的制度,包括那些涉及政治和经济资源处置权的规则。它们包括正式的机制,如宪法、法律、法规和由官僚委员会起草并经官僚程序通过的行政规范。这些制度确定政治体制中的正式权力结构和三权分立的形式,它们由政治或法院的判决而产生、变更或撤销。另一方面,它们也包括政治行为体和经济参与者之间非正式的交换规则,如依侍关系(clientelist relationships)。因此,制度的作用是确保规则的稳定,以规范行为体的互动和减少不确定性。这些因素确定权力的分配和行使、权威主体和依附体的关系、权威的性质和行为体对政治一经济资源的使用。

非正式制度源于个体、集体或公司行为体之间的常规性互动,不一定遵守正式制定的规则。这个概念涵盖了“从个人网络、腐败、依侍、部族到黑社会,以及从传统文化到不同的立法和官僚规范”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出现在利益生成结构中,影响政治决策乃至政治体制的各个层级。它们充斥于职权平行的机构,涉及多个司法层面,介入政治进程参与者的“谈判系统”,使得参与者在没有正式规则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它们迫使正式的制度进行改革,或者适应新情况。与此同时,非正式制度塑造政治影响的形式,确定政治影响的界限。

统治精英从非正式规则中获益,非正式规则允许精英调整法律和宪法中的规则以适应自身的特殊利益。非正式规则是威权政体中政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总体而言,赞助、依侍、院外游说和腐败围绕着利益冲突展开,而不是依照公开合法的宪法程序进行。根据诺斯的理论,由并存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产生的诱惑和局限,使各种具体组织(如政党、企业和协会)和非正式虚拟组织(如网络)得以形成,这些组织服务于实用主义的或个人的利

益的实现。

本文采用新世袭主义理论的方法研究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之间的关系。新世袭主义源自马克斯・韦伯的世袭制(patrimonialism)概念,即“一种组织形式的混合物,在这个混合物中,普遍的世袭关系充斥于由理性一合法的正式渠道形成的政治行政体制。在官僚机构中任职的官员拥有明确规定的正式权力,但他们却在尽其所能地为了私人财产而不是为公共服务行使这些权力。官员与他人的关系也同样陷入世袭模式中的主人和附庸的关系,而不是理性一合法制度中的上下级关系,因而官员的行为则是显示个人地位而非履行职能。”

换言之,新世袭主义国家拥有强大的官僚机构干预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集中在保护人(如总统)手中。宪法赋予总统拥有比其他国家权力机构(如议会或司法部门)明显大得多的权威。此外,总统权力不仅基于正式建立的权威,而且还建立在已经长期存在的保护关系基础上。这就意味着权力不仅正式地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而且还会频繁地通过非正式的等级网络进行非官方的运作,在这个等级网络中,资源和法令的流向只遵循它们自己的规则。在新世袭主义中,与世袭主义相似的手段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家的守护人(patron)(如总统)扮演了所有政治和行政中心仲裁者的角色,涉及政府、部委、地区和地方行政机关、国有企业,包括部队与保密机构在内的军事机构,相互竞争的精英则寻求保护人的庇护。新世袭主义的基本特征体现为以下几个属性:其一,权力高度集中在守护人,即总统手中;其二,个人好感或偏袒的分配,通过守护人和受庇护人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交换,建立在忠诚和依附关系基础之上:其三,为了政治合法性滥用国家和经济资源。

在新世袭政治体制中,经济行为体(如大公司)的代表、党派的领导和协会的主席,是这个由总统创建的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在世袭主义中那样,经济行为体通过私人关系获得保护人的关照,并受忠诚规则的束缚。精英集团的每个代表都得到不同的位置。因此,新世袭主义中每个精英的立场都是为了进入决策过程而竞争。为了避免某个集团获得太大的权力,守护人必须能够平衡不同的力量。这种情况经常通过系统化的过程循环发生。通过为国内和外国企业的发展设置具体规则,总统制定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总统(保护人)和国家经济行为体(受庇护者)之间约定非正式协议,企业家为了获得各种优势、预算资源和其他实惠,而接受由保护人制定的行政法规。经济行为体不得不参与官僚政治的竞争,而不是市场竞争。如果不能与国家政治领导人建立关系网络,他们就无法在全国市场站稳脚跟并获得成功。

此外,总统和政治经济部门的关键人物依然彼此相互依赖:总统为了自己的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和在竞选中成功地维护自身权力而依靠政治和经济精英。与此同时,政治和经济精英也依赖于总统的资源,因为总统的庇护能保全他们在权力等级制度中的地位。因此,政治体制的稳定取决于政治和经济精英之间的权力分配。这些规则体系的特征是,精英们拥有大量的能够成功保护他们免遭国内威胁和国际危机的政治战略。规则体系的稳定与从能源资源中获得的收入密切相关。高昂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使得经济精英对于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失去了信心。因而中期内似乎极不可能出现民主化。最后,这种依侍关系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非国家行为体和经济行为体的政治经济寻租行为。

因而,在哈萨克斯坦的例子中,新世袭主义可以同寻租国家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寻租理论假设丰富的资源(其中以石油、天然气和黄金为最)巩固了威权政体的耐久性。从自然资源出口中获得的租金收入使政治领导层有能力采取手段保障他们的规则,一种手段是通过创建和扩建综合性的安全监视管理系统,另一种途径是招贤纳士把精英吸纳到重要的社会集团和权力结构中。此外,资源出口收入还有助于统治阶层向社会提供服务设施(如食品补贴、免费或廉价的教育和卫生系统),减少甚至免除征税等,以提高他们在民众中的合法性。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民众对要求统治阶层信息透明化缺乏兴趣。

另一方面,对于经济精英来说,寻租至关重要。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需要借助国家和政府的帮助,才能赚取超过在自由市场上的收益的租金。企业寻租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得到国家对公司业务的支持和促进(如政府的合同、补贴等);二是获得国家的特权(如减免税收、获得垄断地位、或者出口配额优惠等);三是规避国家法规条例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如对外贸易壁垒、安全或环境法规、牌照义务等)。

正式和非正式的政治关系

哈萨克斯坦是苏联解体的产物,它的成立并非是自主自愿的。前苏联时期共和国的主席纳扎尔巴耶夫就成了这个独立国家的总统。然而,国家元首无法将他的权力基础建立在民族国家传统或者新的精英群体之上。此外,一些地方行政长官曾在莫斯科的苏共中央任职,他们继续出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国内政治中,这就意味着哈萨克斯坦的精英在国家层面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总统委任那些前苏共高官负责关键岗位,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亲属或者亲信。因此,总统在自己周围建起了一个忠诚的人脉圈,同时确保了高层次政治精英的连续性。

这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基本特征。在该国共产党内,对如何重建国家毫无共识。新当选的总统可以游刃有余地在现有的国家结构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国家的权力机制。因此,尽管共和国推出了保障公民权利、自由选举和多党体制的自由民主宪法,但这些制度屡遭侵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是宪法的根基。但是总统还设立了总统办公厅(presidential adminis-tration),其权威在实质上削弱了立法和行政机构的权力空间。此外,总统可以通过总统法令或者举行全民公决,废除令他反感的法律,总统拥有否决权和启动宪法变更的权力。而且,总统有权调整或取消国家行政机关,有权任命或罢免地方行政机关(Akims)的领导。因此,总统是哈萨克斯坦政治中的主角和监管人。

然而,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化改革和自由化,使精英的组成发生变动并引发内部竞争:具有不同背景和来历的“新生代”能够控制一定数量的经济部门和大众传媒。这些群体的形成建立了独立的权力基础,从而削弱了国家对政治经济的垄断权。然而,他们并非同质性的群体,他们之间通常会因为经济、行政和地区利益的竞争、向中央行政施加压力等问题而产生冲突。这使纳扎尔巴耶夫面临着整合国内政治和经济精英的问题。正如卡明斯(SallyN.Cumming)所说,“这种专制不是简单地产生于自上而下的强制,而更是现在的精英进行高级别谈判、讨价还价和收编拉拢的产物。正式的宪法和法律条文的最初议定,只不过是为主要政治人物竞相确立权威提供一个框架。”。

因此,不同的非正式集团之间权力和责任的分离,如大型制造商和技术专家,以及他们对总统个人的忠诚,为高度个人化的规则体系奠定了基础。这种情况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权力结构,这一结构的基础不是权威分配的制度化,而是权力的非正式转移,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通过非正式渠道转移到

忠诚于总统的群体手中,总统则扮演中间人和法官的角色。总统和忠诚群体的相互支持,使当权者得以在保持规则延续性的同时又能将权力与财产合为一体。。

研究人员已从不同的角度,包括民族和民族政策、集团成员、地区和区域起源等视角,研究了总统的人事政策和哈萨克斯坦政治中派别的形成。在这些调查研究中,对于部族在哈萨克斯坦精英形成中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尚无明确一致的认识。对其定义、组成和部族重要性的界定都比较模糊不清。一些研究将部族理解为通过亲属关系或由于共同的起源而捆绑在一起的大家族,部族中存在着强烈的群体身份意识,其成员在政治和经济上相互支持,竭力维护家族的权力。

哈萨克部族的特殊性是,部族在传统意义上划分为三个部族领地集团,也就是所谓的玉兹(Zhuz)。大玉兹(Uli Zhuz)控制着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东南部的大草原,中等部落也称为中玉兹(OrtaZhuz)占据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小玉兹(Kishi Zhuz)在西部和西北部。游牧部落不是部族,而是氏族联盟。对游牧部落的角色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其作用令人费解――相对民族身份和出生地来说――游牧部落和氏族联盟的成员既不在官方正式记录中,也没有出现在官方网站上,或者拥有明确的哈萨克斯坦身份。在哈萨克斯坦人身份的辩论中,对于氏族联盟和游牧部落的区分以及游牧部落在哈萨克斯坦政治中所起的作用,都没有形成一个共识。一些哈萨克斯坦学者认为,被当作部族的游牧部落之间的无形战争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然而,纳扎尔巴耶夫能设法在这些部落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也为自己所属的大部落的成员安排重要职位。柯林斯(Kathleen Collins)和沙茨(Edward Schatz)两位学者也对部族身份的研究产生影响。沙茨认为,哈萨克人在俄罗斯人到来之前主要以部族归属确定身份。沙皇和后来的苏联当局试图压制他们的部族认同,但是哈萨克身份从未消失。在前苏联经济匮乏的年代,由于哈萨克人在资源分配机制中至关重要(这些资源都是难以获得的),所以当局允许部族存续。在沙茨对当代政治学的分析中,他集中研究被他界定为“伞状氏族”(umbrella clans)的游牧部落。他仔细检查了那些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和他们的游牧部落成员资格,结果发现,游牧部落继续在重要职位的分配上保持着决定性的作用。由哈萨克斯坦学者叶塞诺娃(Saulesh Esenova),阿梅尔库洛夫(Amerkulov)和乌姆别塔利耶娃(Umbetalieva)等人得出的研究结论则与此相反。第一代身份的地位增加了部落在哈萨克斯坦政治中的份量。总体而言,他们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在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已经变得完全不重要了。。

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界定的部族(clan)不足以分析哈萨克斯坦精英的构成,在许多方面也存在问题。这会使人将哈萨克斯坦理解为一种“传统社会”,从而忽视了对部族的理解。部族是一种“派系、经济和依侍关系的集团”(a factional economic and clientelistic group),认识这一点对理解当代哈萨克斯坦的政治条件至关重要。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新的经济精英出现,“部族”这个概念也被用来指称社会精英中的商业集团。商业集团(business clans)的代表们拥有直接接触权力顶层人物――总统和他的亲信――的特权。后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商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并从这些战略性联盟关系中获益。商业集团产生于依侍关系(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在这种关系中,民族、出身于什么地方和家族关系的作用微不足道。保护人(patrons)建立了这些等级网络以追求政治和经济的“共生”(symbiosis)利益。。这个网络往往具有非对称性结构,符合交换资源、信息和偏好的需要。商业集团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经济资源和它们的代表与总统的私人关系。根据伊萨克(Isaak)的研究,“集团政治的现象反映了权力核心制定的采掘业政策(extractive policies)导致派系之间更加广泛的政治经济争斗。因此,派系之争(factionalism)不一定是基于亲缘认同和家族关系,而是以差异更广泛的因素为基础,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经济分歧和以共同体为基础的网络。”。根据艾思克门特(BeateEschment)的研究,虽然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巧妙地在集团的竞争中找到了折衷办法,但他还是很难以类似的手法控制商业集团。

学者们还用地区主义(regionalism)理论来解释总统的人事政策和国家政治中不同集团的结构。使用这一方法的研究人员认为,前苏联的政策破坏了部落身份认同,用州(oblast)这个加盟共和国的行政地区身份来代替哈萨克人的部落身份。前苏联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将旷日持久的资源争夺战带入政治等级结构中,推动了地区身份在哈萨克的形成。地区(regions)因此成为哈萨克斯坦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这一意识在独立后的最初几年得到了加强。这种观点认为,导致纳扎尔巴耶夫的中央集权政策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地区行政长官多次人事变动的原因,主要不在于总统加强个人权力的欲望,更多的是由于中央和行政地区之间以及双方支持者的冲突所导致的。

石油精英的构成

2009年底,本研究项目的哈萨克斯坦合伙人开展了一项调查,评估了50位石油精英领导人的履历并对他们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发现,这些精英是一个非常同质的社会群体:都为男性。大多数曾在理工科专业学校或者石油天然气专业研究机构学习工程学或地质学。多数人持有工商管理学的第二学位,并已经取得博士学位或教授职称。一些人是国家科学院,如哈萨克斯坦科学院的自然资源研究院(Academy for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Kazakh Academy of Sciences)或国际人才学院(InternationalPersonnelAcademy)的成员,有些在哈萨克斯坦的理工大学,如哈萨克斯坦国立技术大学(K.I.Satpaev Kazakh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和阿特劳石油天然气研究所(the Atyrau Institute for Oil and Gas)担任讲师。所有的领导成员都是哈萨克族人。调查结果还显示,石油精英中存在两种群体:一类是“哈萨克石油商人”(Kazakh oilmen)(neftianiki),他们也被称为“石油大亨”(oil generals),由企业董事和国家或前苏联国有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另一类是“新生代”(newcomers),他们是一批更年轻的“技术官僚”(technocrats),来自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转型期的大型私有金融机构和综合性大型工业企业。

“哈萨克石油大亨”这类石油精英来自蕴藏丰富石油的地区,如阿特劳(Atyrau)、曼吉斯陶(Mangistau)等地。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从哈萨克斯

坦各地涌向产油地区,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随着岁月的积累,他们的经营发展成家族企业,有两到三代人都从事石油行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在前苏联时期――一般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被提拔起来的。大约70%的石油商人开始从事石油业的时候,担任着地区行政负责人或地方党委的领导。党中央委派他们到能源行业的各个公司里从事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与政治决策层和大公司管理人员的双向联系,扩大和巩固了自己的人脉。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私有化阶段,他们能够保证拥有经济上的特许权,往往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低价收购产油区的石油公司。他们保持着与国家官员的联系。在很多情况下,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他们委以要职,派他们到国家部委、行政当局和国家石油公司担任关键职务。这个集团的成员包括拉维尔・谢尔达巴耶夫(Ravil Cherdabaev)和他的两个兄弟,鲍里斯(Boris)和玛加维亚(Magauia),努尔别尔格恩・巴尔吉姆巴耶夫(Nurbergen Balgimbaev),萨菲・乌捷巴耶夫(SailUtebaev),阿斯卡尔・库利巴耶夫(Askar Kulibaev)和孟杰斯赫・萨里霍夫(Mendesh Salikhov)。

“新生代”――由年轻商人转变而来的技术官僚,也被称为少壮派石油精英(mladoturki)(Young Turks)。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背景。他们都是男性,二十来岁的时候就从事商业经营,在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他们在前苏联的知名学府或者在国外求学。20世纪80年代末,他们受益于刚刚起步的自由市场经济而一跃成为新的经济精英。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人士曾是前苏联共产主义青年组织(Communist youth organisation)共青团(Komsomol)的成员。他们抓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不规范的转型时机,在家族与统治精英纽带关系的帮助下,利用国有资金,成功地建立起中等规模的公司或银行。这些商业活动的特征是,自己的资金不必冒巨大风险就能赚取大额利润。他们利用市场机制刚刚创建的机会,在私有化了的公司之外组建大型金融产业集团(FIGs)和重组国有银行。总统雇用他们,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家精神来克服经济危机。因此,很多年轻的商人成了“垂直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施加影响的能力有限。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受国家资助在国外接受教育,并已与西方的商业圈和金融界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因此他们在同外国投资者的联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很多人受总统任命在行政管理部门或在大型石油公司任职。他们都有在美国石油公司实习的经历。他们组成了一个与总统和政府密切合作的小型金融财阀集团。他们被冠以“寡头”(oligarchs)的称呼,在哈萨克斯坦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这个集团最重要的人物有:阿斯卡尔・库利巴耶夫(AskarKulibaev)的儿子铁木尔・库利巴耶夫(TimurKulibaev),总统的侄子努尔兰卡帕罗夫(Nurlan Kapparov),乌拉兹・赞多索夫(Uraz Zhandosov),穆赫塔尔・阿布利亚佐夫(MukhtarAbliasov)和萨乌亚特・缅恩巴耶夫(Sauat Mynbaev)。

此外,石油精英的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人事政策,人员构成经常发生变化:石油精英的成员担任部长、总统顾问和国家能源公司董事的平均时间一般只有两到三年。他们经常由于种种原因丢掉职位,如涉嫌腐败、被控越权、或重塑石油工业权力分配结构的计划失败等等。有些人一次次地被纳扎尔巴耶夫委以要职,又一次次地被罢免。失去职位后,他们经常回到他们早期曾经担任过管理工作的公司,或者组建自己的顾问公司,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进入哈萨克斯坦的市场。

石油精英和政治精英的互动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蕴藏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大型工业部门曾是前苏联经济的动力源泉之一。由于缺乏将工业地区与其他地区连接起来的交通设施,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工业在苏联解体后随之瓦解。由于哈萨克斯坦缺乏石油加工业,许多石油产品不得不从俄罗斯进口。哈萨克斯坦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机制来组织和规范石油生产部门。此外,在前苏联管辖之下,哈萨克的石油生产已经严重依赖莫斯科的补贴。获得独立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将能源部门作为最优先发展的对象。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按照“先经济后政治”的施政纲领,决定进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向外资开放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哈萨克斯坦的各种经济发展战略都强调长期发展计划。这些战略模仿前苏联在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经济计划,即对商品劳务的生产与分配实行集中管理、建立等级结构和确立经济行为体的从属关系。

哈萨克斯坦政府和外国投资者之间的第一波谈判始于苏联之前。1988年12月,前苏联石油部同雪佛龙公司(Chevron Corporation)签署了一份关于开采哈萨克斯坦西北部田吉兹油田(Tengiz oil field)的协议。独立之后的哈萨克斯坦政府决定撤销该协议,并同雪佛龙公司重新签订一份合同。经过两年的谈判,新协议在1992年达成。双方成立了一家名为“田吉兹雪佛龙联合运营公司”(Operation Tengizcher01)的合资公司。同时政府还同英国天然气公司(British Gas,现在的BG集团)和阿吉普(Agip,现为埃尼公司)签订了第二大的合同,开发哈萨克斯坦西北部的卡拉查干纳克(Karachaganak)气田。这些合资公司的成功建立,迫使哈萨克斯坦政府加快国内部门的重组。

政府不得不从两方面着手推动这一任务的完成。首先,它需要建立必要的部委和国有公司,以整合不同的国家石油公司。另一方面,它必须建立法律框架,以规范不同机构之间的关系。消除权力结构真空的第一步,是要将从事油气开采生产和提炼加工的国有经营单位纳入到一个单一的国有公司,即1992年成立的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Kazakhstanmunaigaz)中。该公司有权代表哈萨克斯坦政府处理油气开采合同。与此同时,政府成立了两个部委,分别是负责规范油气生产的能源与燃料资源部(Ministry of Energy and Fuel Resources)和地质矿产资源保护部(Ministry of Geology and the Protec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有两个重要因素阻碍着国有公司与这两个部门之间的结构调整和职责分配:一是前苏联时期石油工业部门由许多部委负责管理,这个组织传统遗留下来,影响着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石油业;二是各种政治经济利益集团(如石油公司的领导们)为了自身利益试图操纵和驾驭石油工业进程。1993年政府宣布了对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进行私有化的计划后,不同部委机关之间的冲突公开爆发了。意见分歧集中在与外国公司谈判哈萨克斯坦公司私有化的责任问题上。地质部的领导认为应该由

他们的部门来掌控谈判,因为他们负责签发许可证和开采油田。能源与燃料资源部则反对政府的计划,认为出售国有股意味着“出卖国家利益”。

私有化计划也在议会的民族政党代表中激起抗议。许多国会议员指责总统违背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利益,不同意通过有关法律。这导致了总统和议员之间的公开冲突。因此,总统于1993年12月解散了议会,这一举措得到议会中亲总统势力的支持。直到1994年3月新议会选举之前,总统以法令统治国家。在此期间,纳扎尔巴耶夫解散了能源与燃料资源部,在原有基础上重建了两个新部门――能源与煤炭工业部(Ministry of Energy and the Coal Industry)和石油天然气工业部(Ministry of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此外,他扩大了地质部的权力,赋予其与外国投资者谈判和签署合同的权力。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更名为哈萨克斯坦油气公司(Munaigaz)。然而,这仍是一家国有公司,不隶属于任何新的部委。许多专家将此解释为总统采取的深思熟虑的战略,目的在于阻止石油决策部门出现强大的集权化倾向。此外,总统还任命来自阿特劳的石油大亨切尔达巴耶夫(Cherdabaev)担任石油天然气工业部部长。切尔达巴耶夫因参与同雪佛龙公司成功达成协议而受到总统的青睐。专家们认为,对切尔达巴耶夫的任命是总统长远战略部署的一部分,此举旨在平衡哈萨克石油大亨和部委之间的利益,同时还能吸引外国投资者对私有化计划的关注。切尔达巴耶夫将自己人安排进石油天然气工业部,使得“石油大亨”控制了该部的重要职位。石油天然气工业部为石油业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计划,包括对哈萨克斯坦油气公司进行重组,使其成为一家垂直一体化的国家石油公司一一哈萨克石油公司(the Kazakh Oil Company)――将所有国家石油公司纳入一个整体。此后,哈萨克石油公司的部分资产将被私有化,而绝大多数资产将继续由国家控制。

该计划并没有得到纳扎尔巴耶夫的同意,因为他担心失去对石油工业的控制和大权旁落到哈萨克石油大亨手中。六个月后,切尔达巴耶夫被解职,接替他的是一位更加忠诚的“石油大亨”努尔兰・巴尔吉姆巴耶夫(Nudan Balgimbaev)。新部长提出了新的改革计划,构想对分公司进行大规模重组,但是该计划不包括私有化和向外国投资者出售国有股份。这些计划得到了部委和石油产区的支持,然而却违背了纳扎尔巴耶夫的意愿。这些事情的发生正好与哈萨克斯坦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同期发生,因此改革的提议遭到挫败。为了解决国内问题,哈萨克斯坦不得不转向外国投资者。因此,1994年10月巴尔吉姆巴耶夫和其他部长们纷纷被解职。一个同旧“石油大亨”没有直接联系的完全由新人组成的集团,进入哈萨克斯坦行政机构的核心位置。阿克让・卡热格尔金(Akezhan Kazhegeldin)成了哈萨克斯坦的总理,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曾在地区行政机关和克格勃工作过。

1994年10月,总统颁布了一项法令,赋予自己无需咨询国会就可以作出重大社会和经济决定的权力。随后的议会选举使得纳扎尔巴耶夫得以将更多自己的忠实追随者安排到立法机关中。这些举措后来加快了新宪法的形成,新宪法大大拓展了总统在制定预算和社会经济发展方案方面的权限。因此,纳扎尔巴耶夫以法令的形式就规范石油开采和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协议颁布了两项基本法律,即1995年6月26日的“石油法”和1996年1月27日的“地下资源及其使用法”。这些法律为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生产规定了两种地下资源使用合同:产品分成协议(PSA)和超额利润税(EPT)。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范,相反这些法律规定由各部委具体负责执行。因而,每个产品分成协议都需要有一个单独的必须由行政当局认可的协议来规范投资者的选择、税收水平、合同期限等事宜。这些条款对惠及投资者的合同规定了整个合同期间的约束性税率。此外,纳扎尔巴耶夫试图消除或调和地方上的反对声音。他通过了一项改革地方政府的新法律,明显地限制了地方行政长官和地方行政机关的权力,例如限制他们与外国投资者谈判和签署产品分成协议。然后他将行政区进行了合并,将其数量从19个减少到了14个。。这些法律有助于加速哈萨克斯坦油气公司的私有化,有利于将同外国投资者的协议延伸扩展到开发新油田方面。两年中,三家大型国有石油生产企业出售给了外国投资者:印度尼西亚的梅科(Medco)能源集团以2,48亿美元收购了哈萨克斯坦MMG油田公司(MangistauMunaiGaz)85%的股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以1340万美元收购了阿克纠宾油气公司(AktobeMunaiGaz)60%的股份和乌津(Uzen)油田60%的股权。与外资的成功合作也增加了卡热格尔金的政治影响力,这令纳扎尔巴耶夫有些难以接受。与此同时,一直被排挤在私有化之外的哈萨克石油商人和地方行政机构(Akims)开始提出抗议。来自哈萨克斯坦MMG油田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无数雇员在曼吉斯陶(mangistau)地区组织的一场公开抗议活动将局势推向了高潮。因此,纳扎尔巴耶夫在1997年3月颁布了名为“改革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实体机构的补充措施”的法令,解散了负责石油工业的有关部委,以“哈萨克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azakhoil NationalOil and Gas Company)取而代之。该公司的权力大增,例如可以代表国家利益与外国投资者谈判合资公司和产品分成协议。此外,90%的哈萨克斯坦油气公司的国有石油生产商被转移到新建的哈萨克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azakhoil)。同月,巴尔吉姆巴耶夫,即前石油与天然气部长,成了哈萨克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负责人。卡热格尔金辞职,但他的政治野心丝毫不减。1998年他创立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人民党”(RepublicanPeople'sParty of Kazakhstan)。1999年,他试图成为总统候选人,但是没有得到许可。此后不久,税务机关对他发起了一项逃税调查。于是卡热格尔金离开哈萨克斯坦前往国外。

在1997年和1998年间,纳扎尔巴耶夫在部委和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进行了人事调整,将“新生代”石油精英安排到关键职位上。一批杰出的哈萨克斯坦寡头进入政治层:让多索夫(Uraz Zhandosov)成为第一副总理和国家投资委员会主席;阿布利亚佐夫(MukhtarAbliazov)被任命为电力工业和贸易部长,缅巴耶夫成为财政部长。总统也开始将自己的家庭成员安排到领导岗位。他的女婿铁木尔・库利巴耶夫当上了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财务总监和副总裁。库利巴耶夫在分公司为自己的一批亲信和朋友安排了重要位置,由此增强自己在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影响力,这就导致了“新生代”石油精英与公司总负责人巴尔吉姆巴耶夫之间的公开冲突。巴尔吉姆巴耶夫试图提醒总统注意“新生代”对石油业发展带来的危险,但是,纳扎

尔巴耶夫支持“新生代”管理者。1997年巴尔吉姆巴耶夫被免去公司的职位,但被任命为总理。“新生代”和总统女婿库利巴耶夫的亲信努尔兰・卡帕罗夫(Nurlan Kapparov)成为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新任领导。此外,“新生代”石油精英的管理能力证明了只有专业商人才能成功实施石油领域经济改革,因此他们担任管理者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随着新生代接替各部委和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中的职位,新生代积极地推动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的私有化。两年内有十多项产品分成协议签署,并与外国投资者成立了一批合资公司。“新生代”成功地向外国人出售了60%以上的国有公司,这些企业的资产往往通过境外公司受控于哈萨克斯坦商界精英成员。不仅库利巴耶夫,而且总统的女儿达丽嘉(Dafiga)和她从哈萨克斯坦MMG油田公司中获益的怀有政治野心的丈夫拉哈特・阿利耶夫(RakhatAliev),也都进入了石油业。这就造成寡头与阿利耶夫为在石油业中的影响力展开竞争,这一竞争后来蔓延到其他经济部门。寡头们不能接受总统的家庭成员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并要求总统将“游戏规则”正常化。为了保护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寡头们成立了“哈萨克斯坦民主选择党”(Democratic Choice of Kazakhstan,DCK)。尽管该党对总统的批评非常有限,但总统认为这是一个不忠诚的反对党。政府对此作出了反应,对阿布利亚佐夫和他的公司及其他人启动了多种法律程序,如逃税调查。阿布利亚佐夫被判刑六年。他在提前释放后逃往国外。2005年法院命令解散该党。

石油商人们没有卷入总统与寡头之间的冲突。但是,他们间接地支持纳扎尔巴耶夫,比如禁止哈萨克斯坦民主选择党在他们的地盘活动。奥斯托维斯基(Ostrowski)认为,“石油商人支持纳扎尔巴耶夫是由于在私有化期间和之后,总统向他们保证了国营公司向私有企业的平稳过渡。近年来纳扎尔巴耶夫已经象征性地表彰了他的盟友,将主要石油家族的代表和与新旧石油项目有关的人士安排到新成立的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Kazmunaigaz)的高层职位上,给予哈萨克石油商人获得新石油协议的优先权。

2002年2月,纳扎尔巴耶夫签署了一项法令,对能源部门的国有资产进行新的重组。这项法令将“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azakhoil)与“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Transportation of Oil and Gas)合并为“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National Company Kazmunaigaz)。这一举动背后的深层次目标,是制定关于原材料使用的统一的国家政策,建立中央监管机构,尤其是管理里海大陆架产品分成协议项目。这家新成立的公司的最高职位给了“哈萨克石油大亨”:来自阿特劳产油区的克林诺夫(LiazatKlinov)当上了公司总裁,卡拉巴林(UzakbaiKarabalin)成了公司的董事长。代表纳扎尔巴耶夫家族利益的库利巴耶夫则是公司的副总裁。这项新政策的受益者决定支持购买外国投资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此外,在2003年年底,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的代表们开始强烈地公开批评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软弱态度。他们指责政府向外商征收极低的税赋和给予外商特权,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侵害了国家收入,对国内生产者构成歧视,从而损坏了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利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建议制定一项能考虑到国有公司利益的产品分成协议法(PSA law)。为了回应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提出的倡议,政府委托法律专家起草了相关的法律文本。此外,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组织了联合协商会议,与政府公开讨论税收法:产品分成协议的一般规则,以及其他解决争端的方法等等。数月后,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将该法律草案提交议会。经过漫长的辩论之后,该法案未经重大改动在议会通过,并于2005年7月初获得总统签字批准。在众多规定中,这一法律保障国有公司在新的产品分成协议中拥有最低50%份额的权利。此外,政府授权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Kazmunaigaz)公司在产品分成协议中代表国家利益,管理国家在生产利润中所占的份额和监督外国投资者的工作(2005年产品分成协议法第11条)。产品分成协议法还包括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的“配额”,规定外国公司有责任购买一定数量哈萨克斯坦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雇用当地人进入公司工作。配额准确的水准以及其他细节,将在每个产品分成协议中单独规定。(产品分成协议法第27条)。到目前为止,配额介于0到30%之间。然而,政府希望到2015年将这一额度提高到70%。由于产品分成协议法中商定的条款在合同期内保持不变,因此投资者仍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只有得到双方的认可才能变更合同。(产品分成协议法第25条)。

然而,在2009年1月1日,新生效的税收法取消了给予石油公司的一系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的代表强烈批评了新税法,认为新税法的规定没有考虑到石油生产的特殊情况,或者世界市场的不稳定,会造成公司成本的大幅上升。政府则回应,承诺调查税收基础。但是,国家还表示,如果公司保证不会裁员,可以降低税收水平。此外,新税收法取消了产品分成协议中一项最重要的条款――产品分成协议安排下的税收稳定。然而,对某些产品分成协议和由总统批准的合同却网开一面。不过新的税收法没有明确指出哪些产品分成协议享有例外。因此,所有在2004年1月1日以前签订合同的生产商丧失了稳定的税收制度保障。新税法影响到了600个己签订的合同,其中包括15项同卡沙甘公司(Kashagan)和卡拉查干纳克公司(Karachaganak)签订的产品分成协议,约占哈萨克斯坦原料采掘业合同的80%。但是,国家反复强调新税收规则将在定价和计税方面更加透明。尽管如此,两种税收的差距和新税法中的苛刻措辞将对企业造成更多问题,使税务机关有更多机会找企业的麻烦。

政府在实现石油业国有化和约束外国投资者权利方面继续进行努力,颁布了一项新法――“地下资源及其使用法”(Law On Subsurface and Subsurface Use)。该法由议会与相关责任部委在2009年共同起草,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2010年6月24日签署生效。该法废除了产品分成协议的合同形式,代之以三类合同:勘探合同、开采合同、关于难以获得的原料的勘探和开采合同(第61、69条)。哈萨克斯坦政府和国有石油公司获得了颁发原料开采和加工许可证的优先权,也有权优先收购参与原料开采的公司的股份(第12条)。此外,地下资源及其使用法规定,如果合同担保影响到国家安全、环境安全、税收法律或者海关规定,可以变更法律来制约合同担保。这使得国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更改税收制度,在协议没有达成或对国家、经济或生态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改变合同条款,单方面取消合同(第30条、72条)。而且,签订合同的公司不得不接受“哈萨克斯坦配额”,也就是优先采

购当地的产品和劳务,优先雇用当地工人(第71-72条)。

但是,在地下资源及其使用法规定,在该法生效前签订的合同在合同存续期中仍具有合同效力,尽管这些合同必须适应“哈萨克斯坦配额”(第129条)。专家相信,这一妥协表明政府担心失去外国投资者这一合作伙伴。如果失去外国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将不得不单独开发新油田。由于哈萨克斯坦在这方面既缺乏技术又缺少专家,开发新油田将面临重重困难。此外,哈萨克斯坦或许会迅速丧失支持其实施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的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哈萨克斯坦政府不太可能单方面取消已经签订的产品’分成协议。相反,政府将利用其他手段向外国投资者施加压力,如改变税收规则、由环境和反垄断机构定期调查,检查公司对“哈萨克斯坦配额”的执行情况等。

政府不仅通过更改法律框架,而且通过补贴的形式支持国内公司。例如,在2009年,政府与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hamber)共同拟定了哈萨克斯坦2010-2014年工业发展新计划,总统于2010年初签署了该计划。根据总统2010年第958号法令,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是发展石油加工业,促进石油业的设施建设,提高哈萨克斯坦三大重要炼油厂的产能。政府从国家基金中拿出了80亿美元用于实施这项计划。为了同一个目标,政府再次重组了石油产业: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失去了管理投资项目和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同的权力,这些权力转给了2010年5月新成立的石油天然气部,其理由是“石油天然气部可以在功能上将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从国家和商业利益间的冲突中解脱出来”。此外,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必须将它的许多子公司交给中小规模的公司。具体移交事宜将由石油天然气部决定。缅巴耶夫作为一位“新生代”石油精英、库利巴耶夫的好友,被任命为石油天然气部部长。

这里需要指出的有趣之处是,在石油天然气部成立的同时,铁木尔・库利巴耶夫正身陷腐败官司之中。他被指控通过宣布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有利可图的分公司为“无用资产”而从中非法牟利。阿布利亚佐夫,一位失宠的寡头、当局的对头,揭露了这些交易。他把证明库利巴耶夫非法活动的文件寄给了纳扎尔巴耶夫、国会议员、公诉人和反腐败委员会。此外,这些材料还在反对派报纸的网站上披露出来,激起总统的反对派和哈萨克斯坦媒体的强烈批评。对库利巴耶夫的调查随之展开,但是由于缺乏证据,几个月后便不了了之了。然而,纳扎尔巴耶夫以猛烈的批评予以回应。在2010年2月一次有哈萨克斯坦大公司代表参加的会议上,总统指责他们干预政治,他再也不能容忍。他认为,为了避免对哈萨克斯坦的发展造成重大威胁,必须同“寡头资本主义”(0ligarchic capitalism)的各种形式进行斗争。总统宣布,国家的财政支持将只给予那些对国家保持忠诚并不将政治和商业混在一起的公司。由此,总统向企业精英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他将不会容忍任何没有经他同意的政治活动。不过,可以将对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和库利巴耶夫腐败事件的处理理解为一种战术上的策略:既限制总统女婿的权力和制约有影响力的公司,同时又捍卫总统自己的集团利益和地位。

找寻正式的互动模式

自2000年以来,总统一直努力使商业和政治的关系实现正常化。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新的院外活动法的出台,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在过去的十年中,法律草案几易其稿。与此有关的政府、公司和非政府组织(NGOs),在很多方面,例如国家对院外活动的规范、对说客的权利和影响的规定等,不能达成共识。2009年12月的最新版本允许以公民和非国有法人的名义进行游说。但是,说客只能在议会活动。禁止对其他决策机构进行游说,如部委的主管部门、国家机构和行政当局等(2009年院外游说法草案第3条)。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比议会更多的司法权,议会对决策的影响很小,在议会进行的正式游说对公司产生的作用有限。因此,非正式的游说渠道显得格外重要。

使商业和政治关系正常化和促进双方合作的下一个步骤,是2005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hamberAtameken)的成立。这个委员会汇集了2000多家哈萨克斯坦公司和200家企业集团,包括哈萨克能源企业协会(Kazenergy)和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它们共雇用了约150万名员工。委员会的宗旨是为国家对商业立法和规则制定做准备,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与政界人士合作的主要场合是在议会,许多议员也是委员会的代表。(2010年作者对库利巴耶夫的访谈)。此外,2005年11月哈萨克油气及能源企业协会(Kazenergy Association)成立,其目的是为了在国家机构中代表和保护行业协会成员的利益,为石油工厂、发电厂和分销公司建立非正式网络,发展当地、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合作和发扬企业家精神。这个协会的成员包括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和外国投资者,如参加产品分成协议的壳牌公司、埃克森一美孚、BG集团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协会的工作依靠十个委员会运作,如税收和立法程序协调委员会和能源工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由于这两个组织是在总统的建议下成立的,并由总统的女婿库利巴耶夫担任领导,哈萨克斯坦的专家认为,这两个组织都是总统的计划,旨在招募经济精英并对其加以监管控制。在将国家经济委员会转化为政党的问题上,控制商人显得很困难。在2005年底,委员会的首领和代表陀斯穆恰梅多夫(JerzhanDosmuchamedov)宣布,为了向社会和法律改革施加影响和增加商人对政治的参与,有必要成立一个政党。那时他还是总统的企业家理事会成员、铁木尔・库利巴耶夫的私人顾问。行政当局也对这一申明表示欢迎,只要新政党支持亲政府的“祖国光明党”(Otan)。但是不久以后,委员会内部出现分歧,由于一些委员会领导,包括陀斯穆恰梅多夫本人,认为如果新政党支持“祖国光明党”,将无助于实现委员会谋求改革的政治主张,因此他们不愿意在2007年的议会选举中支持“祖国光明党”。此后,以陀斯穆恰梅多夫为核心的集团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政党,并同其他自由政党组成联盟参加议会选举。国家以镇压的方式予以回应:不允许这个政党进行注册,禁止其参加选举。陀斯穆恰梅多夫的所有职位都被撤销,不得不逃亡国外。他后来在一次专访中申明,由于他拒绝与行政当局合作和已经对库利巴耶夫不忠,他和他的政党遭到了镇压。

结语

因此,参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门的有关人士都是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正式或非正式的下属。能源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非正式的关系网络基础之上的,这种非正式的网络绕开了正式的决策渠道,而且非正式关系网络有着正式渠道不能替代的功能,这就是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的基本特征和现实。苏联时代的关系在这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在共产党、国家能源公司、地方机构和家族内进行的合作那样。这种个人的、非正式的政策执行方式,

意味着官员的实际决策能力不必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官员得到升迁的最重要原因是对保护人――总统的忠诚。纳扎尔巴耶夫周围的主要人物因此获得了、并运用着正常情况下本不属于他们的权力,并由此将影响渗透到其他领域,如经济部门。在这种世袭体制下,通过任命到部委、进入行政当局、担任资源区的行政长官和在国家石油公司中担任要职等手段,石油精英被总统吸纳到权力等级中。他们以这种方式与政治精英塑造着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政策。总统有规律地操纵着两类石油精英――“石油商人”和“新生代”的利益,在他们之间挑拨离间,从中渔利。因此,石油精英发现他们处于持续的相互冲突之中,而无法建立内部联盟。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哈萨克石油商人中没有一个集团成立反对党组织,或加入到反政府运动中。只有少数个人的政治立场与领导层不同。实际上,“石油大亨”一直支持纳扎尔巴耶夫政权,对总统保持忠诚,回避总统与他们的对手――寡头之间的冲突。哈萨克石油商人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他们在权力结构中的持久而有利可图的老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能够赢得对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控制和确保在产品分成协议中的份额。此外,哈萨克石油商人能够在执法机构和立法部门中对2005年产品分成协议法和2010年自然资源法的起草施加影响,他们已经成功地获得了税收优惠政策、贷款和国家合同,保护了自己在能源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本研究所要揭示的是,“国有化”以及其他外国投资者面临的问题,并非如一些作者所认为的那样,纯粹是为了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石油精英中两个集团之间的持续冲突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一进程。“石油大亨”们赢得了胜利,他们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已经成功地塑造了石油国有化的观念。油价飙升和迅速致富已经强化了石油精英自己决定石油游戏规则和鼓励国有化的意图。另一方面,库利巴耶夫集团,也就是纳扎尔巴耶夫家族,已经通过对哈萨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和哈萨克能源企业协会的控制,实现了经济地位的巩固,通过任命库利巴耶夫的亲信到石油天然气部当部长而稳固了政治地位。总统的家族集团得以控制哈萨克斯坦的能源领域。纳扎尔巴耶夫由此与确保国家金融资产、掌握国家合同分配和控制各种石油收入的石油商人达成了某种妥协(modus vivendi)。同时,总统还挫败了哈萨克石油商人中的。

与此相反,那些有远大抱负的“新生代”试图反对当局,他们成立了反对党,组织公众示威和支持等。但是虚弱的政治制度和缺乏社会基础注定他们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他们不能整合为一个稳固的力量,每一方都追求各自的目标。纳扎尔巴耶夫能够利用多种镇压手段将“新生代”从政治和石油领域排除出去。

第8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中苏在新疆联合组织石油公司

19世纪20世纪之交,俄国著名地质学家奥布鲁切夫曾先后对中国新疆及其西部地区进行过4次考察,写下了3000多页笔记,著有《边缘准噶尔》一书,并绘制了150万新疆地图,描述了黑油山沥青丘和乌尔禾沥青脉,将新疆准噶尔盆地列为含油远景地区。继之,苏联地质学博士杜阿耶夫来到新疆,在今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做过路线调查,撰写了《准噶尔盆地地质调查报告》。他认为,该地区石油生成于中古生界的志留―泥盆系沉积,运移到上面的地层形成油藏。由于长期剥蚀作用,使含油地层出露,石油流出地面;又由于构造运动使其褶曲变形断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已形成的油藏。

实际上,早在1909年,新疆省商务总局就在克拉玛依南部的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此后,这种开采活动时断时续。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曾利用苏联提供的各类石油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与之合营建立了独山子炼油厂。但这种合作仅维持了几年,即因盛世才当局与苏联关系恶化而告终。至新中国成立前,独山子油矿已成为同玉门和延长齐名的国内三大油矿之一。

就在以陶峙岳、包尔汉为首的新疆军政当局通电宣布起义前夕,驻扎于甘肃酒泉的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王震部广大指战员加紧进行和平解放新疆的各项准备工作之际,一野司令员、政委兼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于1949年9月20主持召开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在会议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目前,西北地区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尽快恢复新山子油矿的炼油生产,并且加强生产中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努力提高成品油的产量。”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清醒地认识到,要使新山子油矿尽快恢复石油开采和炼油生产,为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能源动力,就必须更新设备、扩大投资,并要有足够的技术力量,而这些恰恰是我国难以独立承担的。鉴于苏联紧邻新疆,双方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过开发石油资源的合作关系,于是他上书党中央,提出“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联合组织石油公司”的建议,得到和刘少奇的高度重视。后经中苏两国谈判达成协议,按照平权合股的原则,于1950年9月在新疆组建了我国石油工业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此后,该公司遵照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交给的关于查明新疆石油资源情况、增加石油产量、满足新疆地区需要并大力培养石油工业干部的基本任务,将勘探区域界定为16.8万平方公里,包括新疆北疆(今克拉玛依、独山子)地区、南疆的库车和喀什地区。由此拉开了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进行大规模石油勘探的帷幕。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1951年春,由苏联专家莫依先科率领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4/51地质详查队奉命进驻黑油山地区。经过充分的探测研究,莫依先科对该地区含油远景的评价很高,认为“在黑油山地区有大量天然气出现,说明其下可能存在着工业油藏”。因此建议在该地区进行构造钻探,并提供了4口井位。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对此很重视,于次年3月派苏联专家捷列肯带队,在黑油山地区沥青丘附近钻了4口以侏罗系沙岩为目的层的构造浅井。1953年4月完钻后,各井都有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其中最深的2号井在502.6米发生水喷,每日涌油约100公斤,不久停喷。根据4口浅井的钻探结果,捷列肯指出,克拉玛依地区有具备工业价值的油藏存在,并提议今后的勘探工作应向构造的东南方向发展。

围绕黑油山地区是否具有丰富油藏,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内部展开了争论。当时,该公司虽然对露头及油苗较多的黑油山地区给予重视,但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当时在新疆工作的许多苏联专家都认为:黑油山大面积的含油层出露于地面,大量轻质油挥发后形成沥青丘,说明地下原油已大量散失,油藏已遭破坏,现在留下的只有“氧化残余油”,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石油蕴藏,不具有开发价值。因而反对在黑油山展开勘探部署,坚持在天山山前地区局部构造上钻探。

1954年,由苏联专家乌瓦洛夫任队长、张恺任地质师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4/54地质调查队前往黑油山地区进行勘察,完成了2150平方公里110万的地质普查,收集了充分的野外勘探资料。该调查队认真总结了前人已做过的地质、浅钻、电法、重磁力工作,综合分析了所掌握的资料,取得了对这一地区油层、构造等的新认识。乌瓦洛夫等人指出,这一地区含油远景很好,最有希望的是沥青丘露头以南、玛纳斯河以北303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建议进行详细的地球物理工作和展开钻井勘探,并提供了所选定的3口探井井位,其中包括黑油山1号井(后称克拉玛依1号井)。

针对乌瓦洛夫等人对黑油山―乌尔禾地区含油远景的高度评价,1954年11月1日上午,一场辩论在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乌鲁木齐明园总经理部展开。

当公司地调处副处长余萍宣布会议开始后,张恺就在乌瓦洛夫充满信任的目光鼓励下首先站起来发言:“黑油山―乌尔禾沥青脉是地层油气生成后运移的明显指向。在中新生代地层大面积东南倾斜的背景下,可以由沥青封闭、断层遮挡、地层超覆、岩性尖灭形成圈闭,是含油的有利地区。”

张恺讲完刚落座,苏联专家捷耶列夫就急不可待地站起来反驳说:“如果仍然以沥青丘和自溢油泉为标志,那么黑油山构造带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美丽的空想!失手的4口探井已无可争辩地说明,黑油山地层下生成的原油已经随着地壳运动运移到地面,形成那座沥青丘了。所谓自溢油泉,不过是一点残余的油气而已,黑油山不可能是大油田!”

原本不想说话的乌瓦洛夫见状,感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遂站起来侃侃而谈:“黑油山4口探井中的一口500米井是因为井喷而关井的,这更能说明那一带的油层生存较好,油气储量均存在……”

不等乌瓦洛夫把话说完,捷耶列夫就厉声说道:“黑油山―乌尔禾以南是一个背斜带,它控制着油藏的生成……”

乌瓦洛夫坚持认为:“准噶尔盆地的大油田在地台区域,在盆地的西北缘,而不是山前凹陷!不是!”

见两位苏联专家争得面红耳赤,余萍感到再争论下去也难有什么结果,便找理由宣布结束了会议。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公报精神,自1955年1月1日起,包括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内的各中苏合营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被有偿移交给中国。从此,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结束了各项业务活动,将管理和属于公司的全部财产移交给中国燃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后改称新疆石油管理局)。

新到任的新疆石油公司经理张文彬,很快就了解到存在于原中苏石油股份公司苏联专家中争论的有关情况。于是,他召开了黑油山地质调查专题汇报会。会议首先听取了乌瓦洛夫关于“走出山前凹陷,走上地台”的观点的陈述。当饶有兴致的张文彬要求他“说得再具体一点”时,乌瓦洛夫却眼望着张恺,说:“具体情况请张恺同志汇报吧,他会令您满意的。”张恺会意,便站起来详细汇报了这一地区含有丰富石油的理由。

张文彬对此十分赞赏,向张恺询问了在黑油山打钻探井的井位设计问题。当张恺正要回答时,有一位专家又提出质疑:“黑油山勘探两上两下都没能得手。单凭这种推理和假设就决定再打探井,是不是过于轻率了?”

张文彬凝神思虑了片刻,便站起来缓缓说道:“国家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大油田。在我们面前,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大踏步地向前!如果说走上地台的观点在目前的勘探中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要付出的,却应该是百分之百的努力!”

聚奎,我要向你祝贺呀

这次汇报会后,新疆石油公司党委统一了勘探工作“走出山前凹陷,走上地台”的指导思想。随后,新疆石油公司所属独山子矿务局根据乌瓦洛夫和张恺的报告,迅速编制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方案》,拟定在黑油山构造带打4口探井,构成一个剖面,进而探明白垩纪、侏罗纪的地质情况。该方案经公司党委讨论通过后,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在1955年2月4日结束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工作会议上,批准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方案》,并决定:在准噶尔盆地北部黑油山地区,“为探明侏罗系地层的含油气情况以及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质构造,在获得浅钻补充资料之后,再打两口探井,计划进尺2400米”。

遵照这一决策,王克明等地质工作者立即测定黑油山1号井井位,作出地质技术设计,苏联留任专家潘切享娜作出钻井设计,设计方案报经新疆石油公司总地质师杜博民批准后付诸实施。4月,开始安装钻机井架。6月14日,一支由汉、维吾尔、哈萨克等8个民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钻井队奉命进驻黑油山,担负起钻凿黑油山1号井的任务。

1号井开钻后,1219钻井队全体职工怀着为祖国寻找大油田的雄心壮志,战胜了荒漠戈壁夏季的风沙、酷暑,克服了用水需要用汽车从几十公里外拉运的困难,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硬是制服了强烈井喷,提前在517米钻穿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进入古生界,并于620米处完钻。11月1日,测出10毫米油嘴8.5小时产量6.95吨;11月2日产油8.1吨。

11月15日,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发现黑油山新油田的新华社电讯被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这一情理之中却又是意料之外的收获,惊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兴奋着全国人民的神经。主席打电话给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聚奎,我要向你祝贺呀!”这天,国务院副总理陈云连夜打电话到石油部,详细询问了1号井的情况。次日,陈云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召集石油部负责人开会商讨关于新疆石油勘探的有关问题,指示要加强黑油山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为了完成好尽早发现大油田这个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首要任务,国家于1955年7月撤销燃料工业部,成立了石油工业部,使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1956年一二月之交,石油部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石油勘探会议采纳了当时正在苏联考察的石油部部长助理康世恩寄来的一份书面发言中所提的建议,这就是根据苏联的经验,小盆地和构造复杂地区不易找到大油田,应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展开区域勘探。会议要求新疆石油公司“加紧黑油山的钻井和试油工作,争取上半年查明黑油山构造的工业价值”。

2月26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认真听取了石油部部长李聚奎及康世恩关于石油工业发展特别是克拉玛依1号井的钻探出油情况和勘探开发前景的专题汇报。其间,鼓励道:美国人老讲中国地层厚,没有石油,看起来起码新疆、甘肃这些地方是有的,怎么样?石油部也给我们树立点希望!当谈及克拉玛依、玉门都是戈壁荒滩,野外勘探开发工作十分艰苦时,语重心长地说:“搞石油艰苦啦!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

10天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召集地质部、石油部领导何长工、李人俊、康世恩进一步讨论加快石油勘探的有关问题,指示“应进一步壮大石油勘探力度,克服一切困难,在两三年内查明一两个大的产油区域”,以彻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受能源匮乏制约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李富春和薄一波于4月7日批准石油部关于当前应把准噶尔盆地作为勘探重点、应在独山子至克拉玛依之间的广大地区集中力量、大力勘探的报告。

为了确定新疆石油勘探的发展方向,康世恩率领由石油部苏联专家组组长安德列克和勘探司总地质师陈贲等10多名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于4月19日来到克拉玛依进行实地考察。工作组全面查看了黑油山―乌尔禾地区的几处大型油气苗,先后听取了张文彬关于黑油山勘探开发计划和有关工作以及张恺关于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的评价及下一步部署意见的汇报。在汇报中,张恺认为,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具备形成大油田的地质条件,提出在详探黑油山地区的同时,应对整个区域展开勘探。

汇报结束后,在康世恩主持下,新疆石油公司在独山子召开会议,由安德列克和新疆石油公司专家组组长瓦尔彼得夫组织中苏专家进行讨论,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认识黑油山地区油藏状况的第二次辩论。恰在这次辩论激烈进行中,传来了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4号井出油的喜讯,从而完全证实了黑油山确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存在,也为这场辩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于是,康世恩果断地决定:新疆石油勘探的重点应由山前转向地台,“撒大网,捞大鱼”,采取大规模勘探与小面积集中钻探相结合的勘探方针。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新疆石油公司党委第二次全委会讨论通过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设计》,决定了我国石油史上著名的“撒大网,捞大鱼”的勘探部署。会后,1160多名各族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独山子矿务局党委提出的“紧缩独山子,大上黑油山”的号召,迅速投入到黑油山的勘探大会战之中,使油田面积不断扩大,石油产量不断攀升。5月1日,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

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的迅速展开,人员、设备、物资极端匮乏,仅靠刚刚起步的新疆石油工业自身是根本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的。为此,《人民日报》于5月14日和23日两次发表社论《迅速支援克拉玛依油区》、《加速发展石油工业和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从而掀起了一个全国各界在人财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克拉玛依油田建设的热潮。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已被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的好消息,通过新华社迅速传遍海内外。在9月召开的党的上,李聚奎在发言中无比自豪地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拉玛依油田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储油面积勘探还在扩大,可采储量1亿吨以上……”

第9篇:石油公司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从1974年7月10日到今年7月10日,____石化已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三十年不平凡的历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建厂三十周年,追忆历史、展望未来,谋求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今天,我感到整个会场里处处洋溢着热烈、祥和的气氛。在这喜庆的时刻,我谨代表____石化总厂党委、总厂和分公司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____石化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三十年来为了____石化的发展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广大职工、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曾在____石化工作过的所有同志及其家属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30年前,经过主席和总理的亲自批准,来自全国各地石油化工战线上的建设大军们云集____,开始兴建____石化这座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战,到1978年,总投资6.08亿元的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昔日荒凉的九里十八湾上崛起,耸立在大龙山下,扬子江畔。____石化的建成,填补了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的空白,为安徽省发展石化工业创造了条件。在随后的二十多年岁月里,____石化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又不断取得了新的发展。30年来,岁月沧桑,征程跋涉,几代____石化人风雨扬帆,破浪前行,靠着顽强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0年来,____石化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自1978年建成投产以来,____石化共加工原油6471万吨,生产尿素1150万吨,生产腈纶近50万吨,发电180亿千瓦时,累计实现产值83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0亿元,不仅直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物资,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30年来,____石化在实践中探索走过了一条改革之路。1984年,____石化作为石化总公司9个试点单位之一,开始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相应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健全了全厂4级民主管理网络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系统内率先迈出了领导体制改革的步伐。1985年,在搞好领导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总厂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多年以来的大锅饭,形成了“分灶吃饭”、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使企业内部责权利进一步明确。1993年,按照国家和石化总公司的部署,总厂又研究部署了以三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方案,相继在机构管理、干部管理、劳动用工管理、财务管理、工资、住房等方面进行了11项改革,使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进一步转换。20__年2月,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总厂重组为上市、非上市两部分,并从20__年4月正式分立运行。上市部分于20__年4月推行了扁平化管理,实现了由“分公司—二级分厂—车间”三级管理模式向“分公司(管理部)—业务部、作业部(大车间)”两级管理模式的转变。非上市部分稳步开展了专业化重组、移交办社会职能和改制分流工作,20__年底和20__年底分别向____市人民政府移交了原公安处和中小学,原总厂生力公司华亭宾馆、食品厂、总厂设计院、职工医院也先后成功改制,迈出了体制改革的重大步伐。另外,针对企业富余人员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状况,企业又积极推进了减员增效工作。分别于20__年、20__年两次较大规模开展了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工作。20__年底,企业人数近十年来首次降到了一万人以内。同时,随着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等各项配套措施的不断推出,企业初步建立起新型用人机制,为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

——30年来,____石化走过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一期建设结束以后,____石化一方面确保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另一方面积极向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集中力量开始了二期工程建设,陆续建成了丙烯腈、腈纶、二套常减压、催化裂解、电厂5#炉4#机等一大批重要的生产装置并顺利投产,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由建厂初期的250万吨/年增加到了550万吨/年,业务领域由单纯的炼油化肥型向油、化、纤、电全面发展转变,市场范围由国内向国际拓展,固定资产由1978年建成投产时的4.25亿元增加到20__年的93.9亿元,销售收入由建厂初期的几亿元增加到20__年93.6亿元,今年将超过100亿元。30年来,企业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立足技 改技措,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了一大批老装置,同时通过眼睛向内,狠抓精细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技术经济水平和赢利能力。

——30年来,____石化锤炼了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的职工队伍。____石化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企业全体新老建设者的辛勤工作,这其中有一线职工,有科研技术人员,也有各级领导干部。我们企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培育了“团结、求是、创新、争第一”的企业精神,使企业一代代职工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忘我工作,实现了企业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企业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无论企业在顺境还是逆境当中,他们始终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他们是企业全体建设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充分展现了____石化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形象。

——30年来,____石化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____石化自开工建设以来,历届党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方针,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积累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1994年、20__年,企业两次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特别是近一年多来,总厂党委针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体制上适应、机制上创新、方法上改进”、“基础在一线、保证在一线、稳定在一线”的新要求。各级党组织按照总厂党委的要求,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到:以郑家琪、苏桦、张大为、徐士华、诸宗智、喻道成、潘功余等主要领导同志为代表的____石化过去历届领导班子为____石化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____石化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再次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对____石化来说,是艰苦创业的30年,是不断发展的30年,是持续创新的30年。30年的奋斗史,使我们明确要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破除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束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必须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经济水平,实现持续有效发展;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以人为本,加强民主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全体职工的力量实现企业发展;

——必须牢固树立精细管理的思想,坚持眼睛向内狠抓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依靠严格、科学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这五个“必须”是我们以往成功的经验,也是今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同志们,过去的三十年我们通过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辉煌成绩,目前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们还应当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当前,随着入世过渡期保护性政策措施的逐步取消,石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年国家将取消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增加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继续下调化工产品进口税率,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也将进行重大调整。从明年到20__年,国内成品油零售和批发业务还将相继放开;至20__年,化工、化纤产品关税下调到位,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不仅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对整个国内石化的生存发展都构成了威胁。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们还将面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就____石化所处环境来说,上有武汉、荆门、九江、长岭等同属沿江中上游的炼化企业,下有金陵、扬子、高桥等规模大、效益好的长江下游企业,北有齐鲁石化、济南石化和即将建设的青岛炼油等企业的竞争,今后几年的竞争无疑更加白热化,未来的____石化必将面临更苛刻的生存环境,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的准备。

就____石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来说,炼油装置小而全、加工能力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关键技术经济指标不够先进;化肥由于原料价格的影响,亏损一直比较严重;腈纶品种相对单一、差别率不够、质量档次不高。即使化肥“油改煤”工程、沿江原油管道和“____—合肥”成品油管道20__年底能够按时建成并发挥效益,面对市场进一步放开和国内外企业竞争加剧的影响,我们的生存空间仍有可能进一步被压缩。另外,“富余人员多、非盈利性资产大、负债高”的矛盾仍然突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内部管理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改制分流、移交社会职能、精减富余人员等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这些都对____石化的有效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

但与此同时,____石化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是有较好的地域优势。尤其是与沿江中上游企业相比,离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最近,交通便利,市场发展的潜力很大。二是具有一定的综合配套和资源优化能力。在沿江中上游企业当中,____石化是唯一的“油、化、纤、电”一体化企业,装置间联系紧密,资源优化充分,有很强的产品结构调整余地。三是具有较好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尤其是8万吨/年的丙烯腈和7万吨/年的腈纶联合装置,采用的技术较为先进,产能目前排在全国第三位,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同行中处于较好水平,而且都有成功扩能改造和多年的实际管理经验。化肥装置虽然效益亏损,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同类型企业一直保持较好水平。四是内部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炼油丰富的C4资源、干气中丰富的乙烯资源等,都是极好的化工生产原料,有利于企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

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形势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一是国内经济始终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这将对石油化工产品的消费产生持续的拉动作用;二是中央和国家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企业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减轻负担、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861”计划、加快安徽省工业化步伐的战略部署,____石化作为皖江石油化工基地的龙头企业,将得到省委省政府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目前国内制造业正从沿海向沿江内陆地区迁移,在此过程中,安徽承接沿海工业的迁移,整体经济水平将会得到一个较大提升。安徽经济总量的上升将为____石化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就在五天前,王金山省长、任海深副省长、黄海嵩副省长率省直有关部门领导来____石化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这次调研中,王金山省长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还专门成立了由任海深副省长任组长、黄海嵩副省长任副组长的____石化改革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体现了省政府对____石化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王金山省长希望____石化要牢牢把握宏观调控机遇,正确应对各种挑战,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既在做精、做优、做特上下功夫,更在做大、做强上 求突破,做好“油头化尾”这篇战略性文章,努力把____石化建设成为沿江中上游大型石油化工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对____石化寄予的厚望,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我们必须意识到肩负的责任,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企业更大的发展,不辜负省领导对____石化的殷切期望。

当前,____市委、市政府也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加快工业强市的步伐。____石化作为____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在____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____石化的发展对振兴____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____石化是中央直属企业,但____石化既然坐落在____,支持____经济发展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回顾____石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____市广大人民曾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应该用更出色的工作成绩回报他们。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已经摆在面前,进,则前景广阔,退,则一落千丈,我们必须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从自身的优、劣势比较中,明确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定位,发挥特色,持续不断地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实现“做精、做优、做特、做强”的发展目标。

结合中国石化总部对沿江企业总体发展定位和____石化自身的特点,今后一个时期____石化管理、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强化管理:以加强“三基”工作为根本,推进精细管理,严格内部控制,规范关联交易,改善资产结构,大力降本减费;以ERP系统为平台,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促使决策更科学、管理更精细、运作更规范、信息更畅通,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深化改革:依托国家和总部的政策支持,大力推进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全面移交社会职能,加快社区系统改革,积极开展减员增效;同时,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改善队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有效发展:根据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的全局安排,充分发挥____石化“油、化、纤、电”紧密结合的优势,分公司按照“提升炼油、改造化肥、发展腈纶”的思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和装置结构,做精、做优、做特、做强,争当沿江中上游炼化企业排头兵;总厂按照“做强热电,盘活港贮,配套主业”的思路,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核心业务,努力实现与分公司主业的同步发展。

同志们,当今时代,是变革的时代,开拓的时代,是赋予有作为的____石化人充分施展才华的时代。我们应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抓住安徽省加快工业化步伐,建立石油化工基地的有利时机,以率先之志、创新之策、务实之风迅速奏响沿江中上游石化企业改革发展的最强音,把____石化建成为沿江中上游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从而全面完成____石化第三次腾飞的宏伟大业。我们坚信,____石化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定能在改革和发展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创造新的辉煌,为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为安徽地方经济的振兴,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