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

第1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一个学期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这半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上学期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以下是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思想认识。

在上一学期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如学校的党员冬训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共产_党员。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担任初一共十三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做好教学工作计划,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由于这个学期学校正在改造,所以没有安排机房,这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和学都有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作了充分的准备,每堂课上之前我都查找各种资料和图片,或者找一些学校老的电脑配件给学生们看,尽可能地让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台阶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是教室上课,所以我特地每节课都增加课本外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如像“计算机的发展史”,“DOS基本命令”等。还辅导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学习一些课外操作知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发现学生中还有很多电脑小高手的,如辅导学生信息技术奥赛,辅导学生制作网页,还辅导学生用WORD制作小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辅导学生的小报制作获得了吴江市初中组三等奖。辅导的过程也很艰辛,通过这些辅导,使自己的辅导经验增加了,学生也学到了东西,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这学期我还一个人承担了校本课程《ASP网页制作》课题的开发和教材编写。从接到任务的开始,我就感到压力是非常重的。首先这是初中生学习ASP网页制作,是一种新的尝试性教学模式,在整个教材编写探索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的书籍和资料;其次ASP是对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学生学习的,一般是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初高中还没有任何的教材可借鉴;再次,我还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教学经验还不足,既然学校把重任交给了我,我当然还是努力承担并把它一定要做好,所以我根据自己所学的经验一边探索一边编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编写完成。在每个星期二和五都花一个多小时辅导有潜力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保留成功点并不断改进自编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争取有新的突破。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

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主要完成了学校电脑的维护,全体师生的床位卡、胸卡等的排版和打印,还完成了学校的种类成绩统计和打印,并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没有缺席过一次,晚上也是坚持天天加班,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期里,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应该说我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参加了苏州市统考统批,成绩还是喜人的,平均分为84.2分,名列全市第二;参加了吴江市首届信息技术课件比赛,作品《计算机的组成》获得了三等奖;在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江苏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改革之我见》获得了三等奖;在2007年中小学网络科普小报制作竞赛中,辅导学生张心怡的作品《小桥流水人家》获得了初中组三等奖;工作总结《科技发展和理论发展之矛盾》和《初登讲台两个月的心情》在我校2007年校刊上刊登。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做好个人工作计划,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应以人才集聚优化提升产业,以人才优势催生创新优势,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在过去的五年中,国民经济发展平稳快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经济总量大。全省生产总值已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06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地区后又超过中国台湾地区。二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2007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87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39∶61,电子信息、电子机械、石油化工等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746亿元。这标志着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步入以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为新驱动力的集约型发展轨道,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完成经济转型的新时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必然带来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技术含量就业岗位的增加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使技能人才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17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比2005年增加了29.05万。尽管如此,由于技能人才总量的增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协调,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总量虽然增加了,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广东生产总值21701.28亿元,技能人才总量657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1933.5万人(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33.98%,其中高技能人才98.5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①②。2007年,广东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年均增幅14.5%;技能人才总量835.62万(截至2007年上半年)③,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2145.4万人④⑤(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注:在2005年的1933.5万人基础上,加上2006年和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1.9万和100万)的38.9%,比2005年上升了4.92%;高技能人才总量截至2007年上半年,达到127.6万,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27%,比2005年的15%上升了0.27%。根据《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目标,以技能人才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的4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20%来测算,广东目前需要技能人才901万,缺口65.38万;需要高技能人才180.2万,缺口52.6万,占技能人才缺口总量的80%。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广东省2007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本季度,具有技能等级的求职者数量为54.08万,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增长了78.94%和29.39%,但各技术等级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市场中求职人员之比分别是3.79、1.91、1.65、2.18、1.83”,均远远高出劳动力总量1.31的求人倍率⑥。

从以上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广东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应明显不足,与广东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如不能尽快改善,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优化升级的“瓶颈”。

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路径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三大渠道:一是各类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培养的高级工;二是各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三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陈旧,所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只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与广东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认为,要加快广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精湛的生产劳动技艺,能从事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度高的工作。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的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紧密结合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实际岗位中进行现场传授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并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运用和验证学习的理论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技巧,逐渐提升,从“生手”向“熟手”转化,这需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实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而提出的,以“能力本位”理念为依据,它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动态性与技能提升的渐进性,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所以,高职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2.完善“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机制,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催生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拥有一支职业培训师式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但非常遗憾,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让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这要求生师比有一定的机动性。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三是要鼓励教师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把企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校园,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五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各高职院校的评估、项目申报,对教师的职称申报有刚性要求。

3.建立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生手”向“熟手”转化的通途。校企融合是工学结合最有效的途径。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技能,高职院校应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上下工夫,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能力本位转变,狠抓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建设,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证。校内可建仿真模拟式实训室,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平台。除校内建设具有与专业相匹配的实验室外,更多的是要把视觉触及到校外,主动联系企业行业,稳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弥补校内实训资源的不足。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建立校企融合式的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实行人财物的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实现生产与实训一体化。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要找到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双赢”。

4.以项目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现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和难点,项目导向作为推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起到了带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引领作用。项目导向是指课堂教学以“项目”为主线贯穿课堂的教学活动。项目导向式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注重现实情境的创设,把现实生产生活中明显的或隐含的要素应用到情境创设中来,一方面体现不同学科的特有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5.尽快出台有利于推动“工学结合”的相关政策,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为孵化高技能人才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1)制定对企业行业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可借鉴国外的经验。(2)制定对企业行业有驱动力的政策导向。一是工学结合成本补偿。对承担工学结合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或按企业接纳学生的实际人数拨款的办法,补偿企业因工学结合所付出的成本差。二是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度保障。对有资格参与工学结合模式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立项优先等;对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3)制定对企业可驾驭的运行机制。工学结合的实际运作是一种“双元”式。它涉及两个载体,要同时发挥两个载体的作用。一方面要调动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动机与欲望,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动学校开拓办学渠道和拓宽学生就业空间的动机与欲望,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同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企业产品推广、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是联动和互动的。所以,要制定一种校企双方认可、互惠双赢、企业可驾驭的运作机制,以利于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的全程参与。

6.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学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2个亿,建设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笔者认为,广东目前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还不够。建议:一是除省财政投入外,各地财政也应加大对本地区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二是挖掘民间资金,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鼓励、扶持他们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为政府、为教育排忧解难。三是组织高职院校集体攻关,申报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资助的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EB/OL].

[2]郭薇.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认识[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

第3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摄影/高海涛

我国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的压力,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战略抉择。全国科技大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也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高教战线如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世纪之交和“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迈进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建设进展顺利,高校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的进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战线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规划纲要》精神,坚定信心,抢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结合点.是弘扬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必须首先树立敢于超越,敢于争先的自信心。《规划纲要》是在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制定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创新主体的责任和使命做了制度性安排。广大高等学校的决策者们需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认真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自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赞投入等措施,尽快使一批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使一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其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是紧密结合《规划纲要》的实施,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整合高等学校优质资源,加强科研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高校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争取国家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给予更大支持,构筑自主创新平台。要以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和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集成,培育,加强对国家重大项目的培育和引导,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把高等学校的发展融入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积极探索以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大项目牵引。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校教师队伍。

五是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高校内部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形成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建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运行机制。弘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宽容失败的气度,潜心研究的修养,严谨求实的学风,反对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完善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质量监督、评价评估制度,积极探索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六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过去的20多年,中国的发展,一靠改革,二靠开放。今后的发展,我们还要继续执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中国高等教育要改革,要发展,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巩固和扩大我们既有的教育优势也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高校科研要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到“三个提高”和“三个增加”。“三个提高,就是要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声音,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地位,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刊物编委中的数量:“三个增加”就是要增加我国高校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的数量,增加我国高校在境外申请专利的数量,增加我国高校参与国际大型合作科研项目的数量。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近1800所,专任教师85万,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7左右。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在学研究生超过907,“十五”期间高等学校向社会输送了1000余万毕业生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在国家批准试点的6个国家实验室中,依托高校建设的3个,另有1个与中科院联合建设。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13个,占总数的61.7%。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到42个,占全部工程研究中心总数的35.3%。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0个,占全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的29.4%。

“十五”期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85项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占立项总数的54.5%。“十五”前四年,全国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921项,占立项总数的77.9%;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56项,占立项总数的56.2%;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93项,占立项总数的63.3%;获创新研究群体基金42项,分别涉及26所高校,占立项总

数的52.5%。

“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55.07%;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可公布项目)64.40%;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可公布项目)53.57%。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推进,高校科技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根据2004年底对4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统计,在孵企业5037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925项;申请各类专利2700项,获授权专利1524项;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近7万人,吸引留学人员1493人。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推动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了现代化建设“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高等学校加强自主创新的主要措施

大力支持科学家的自由探索和在国家需求与科学前沿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夯实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基础,为技术创新提供无尽的源泉,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支持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和团队,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增强原始创新和集成能力。建立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特色。

把科学研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高水平的研究保证高质量的教育,以高质量的教育保证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加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服务的力度。

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适当,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高水平大学,要充分发挥这些高水平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的原始创新。

高等学校加强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

到2010年,建立自由探索式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有组织重大科研相结合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基地,形成高等学校全方位多层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格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

到2020年,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建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基地和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涌现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和创新成果,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形成高等学校全面支撑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与建设的新局面。

吸引海外高水平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必须办好高等教育。办好一所大学首先要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他们是大学讲台的主体。作为研究型大学,还必须汇聚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现在国内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而且可以说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开始进入较为有利的发展时期。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总数达到72.5万人,比1998年增长78%。年龄断层问题基本解决,学历结构明显改善,2003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1998年增长95.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长183.3%,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为65.3%,其士学位占25.8%。可以看到,这一比例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国许多大学进一步加大了吸引人才,特别是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的力度。例如,1998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聘任了751名“长江学者”,90%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直接从海外引进200余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引进了世界著名数学家田刚教授和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计算机领域内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

留学回国人员在各自的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成为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科研,教学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4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形式主义,而是应对过去进行的一次深刻的自我批判,为自身的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信息技术教研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信息技术教研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我备课组在校园及各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全体成员认真执行校园和备课组工作计划,透过全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并取得必须成绩。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回顾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促进备课组建设。

本学期,全体备课组成员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教师法》、《新课程研修70问》等法律法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等活动,不断增强科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切实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工作,在教科室领导下加强学科备课组活动,增强科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用心探索开展各项工作的方法措施,为科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带给了根本保证。

二、内塑素质提高业务水平,教育科研工作结硕果。

1、加强《新课标》、《新课标实施指导意见》的学习,认真探讨切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用心开展对现代教学手段的探索及运用工作。

2、本学期,我校信息兴趣小组成员在永嘉县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中,获得县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名的好成绩。

三、加强新课改、教学等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用心开发教学资源,认真研究我校学生的状况和教学设备的状况,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资料变化大、经验少、学生基础差别大等特点,认真探讨,使课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必须的经验。

2、认真落实校园教科处认真做好本期备课组工作活动的通知,每周一举行群众备课活动,校本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大发展。

3、备课组成员认真备课、上课,同时,针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管理困难的具体状况,认真讨论研究课堂管理方法,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备课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从而增强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改善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活动课,开拓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

本学期来,高一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学年伊始,全组成员便认真落实职责分工,切实制订活动课教学计划,保证活动课能够顺利开展。在培训过程中,用心探索活动课教学方法,透过认真组织培训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潜力,同时,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用心参与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用心性。

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培训、维护工作。

1、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校园发展的需要,提高本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潜力,我们信息组认真对我校中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指导,使不少中青年老师学到不少知识。

2、用心维护校园校园网站,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也为我校教师、学生、家长进行网上交流带给了一个平台,为新课改实施、学习、探讨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3、认真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保证了校园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信息技术教研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忙忙碌碌,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在这个学期,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基本完成了远程资源设备的管理与电教设备的管理登记工作。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呢?虽然多多少少接触了电脑,但大部分都是在网吧接触的,他们的思想观念里面计算机就是用来玩的,至于学习豪没有兴趣。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让那些对计算机教学没有兴趣的学生转变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我们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层教学”,增强兴趣,多设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景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在开学初就针对各个年纪严格制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3、责任第一,管理好电教设备。

我们学校现有学生机88台,教师用机22台,两个学生机房,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各个教研组也配置了电脑,四个多媒体电教室,还有其他各类电教设备。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作,我们组教师切实做到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能自己检修的一定及时检修,需要保修的也及时向学校反映,尽量做到各类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教学教学工作。

4、抓好电教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

由于我们学校中小学学生机房是分开的,学校规模较小,整个中学部信息技术教师一人包,小学部信息技术教师一人包,所以在使用登记的时候少于监督,难免出现偷懒缺少登记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此次切实落实学生机房的使用登记制度,建立使用登记表册,做到节节登记,清晰明了。对多媒体电教室的管理基本上沿用以往的表册,严格按制度落实,做到课前定课,课后登记,不定时检查统计,上报统计结果,切实配合学校年终对教师的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做到有理有据,不弄虚作假。

5、管理好学校网络的使用。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银川远较,全校教师基本上都住校,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师,学校耗资组建了校园网络,并连接宽带,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我们组更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好网络资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晚上开网,开电子备课室以供教师查阅资料,学习;为更方便周末不回家的教师,坚持周末开网,为老师提供更善更完的服务。

6、管理好远程教育资源,使之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为使远程教育资源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本学期从开学伊始我们组就切实做好远较的管理工作,及时下载资源并整理,同时将资源下载及整理情况及时通报所有教师,做到使全体教师尽早的了解资源,使用资源。并积极配合教师修改、制作课件,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互相帮助。同时建立健全学校资源库,及时刻盘,归档所有资源,为教师借阅、使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7、保障校园闭路网的畅通,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学校共19个教学班,班班有电视,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校园闭路网系统。我们组作为校园闭路网的管理者,切实做到闭路网的畅通,保证中央一台、少儿台、中教一台的正常播放,同时应学校小学部小段及学前班教师及学生的要求,开通炫动卡通频道,做到更好的服务于师生。配合教务处,及时下载形势教育大课堂并刻盘,组织安排全校师生通过校园闭路网观看学习形势教育大堂。配合政教处,做好学生德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工作。

8、积极配合各部门活动,做好音响、摄像、照相并归类存档工作。

本学期学校各部门组织了多次活动,有语文学科周、数学学科周、英语学科周、美术兴趣小组、学生大课间等一系列活动组织。我们组积极参与了各部门活动,做好了照片摄像的资料采集工作,并及时整理归类,做好学校资料库,为各部门调用做好积极准备。同时配合学校大型露天活动,做好音响器材的事先检查,事中操作,事后整理工作,确保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

这一学期,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是检查起来,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欠缺,还存在有懒惰思想;二是工作虽然很努力,可是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今后,我们一定在校领导及全体同志们的帮助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本组教师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信息技术教研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当中,高二级信息组在校园各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全体组员认真执行校园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透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本学期是选修课开设十分成功的一届,高二文科选修《网络技术与应用》,理科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以往都没有开过这两门课,因此难度较大,经验缺乏。但我们能认真扎实的对待教学工作,认真充分的挖掘资源,备好每一节课,尽量使学生能透过生动的实例来完成学习,到达教学效果。最后从学生反馈的成绩来看,效果十分不错。

2、用心开发教学资源,认真研究我校学生的状况和教学设备的状况,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资料变化大、经验少、学生基础差别大等特点,认真探讨,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学组织管理方法、设备合理使用方法,充分发掘我校现有教学设备资源,用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认真进行群众备课,使课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必须的经验。我们根据新课程,开发了一系列精彩的课程资源和课例。唐浩老师开发的“专家系统专题学习网站”、梁冠健老师开发的“成绩管理系统”为积累教学资源和素材带给了很好的平台。

3、组员认真备课、上课,同时,针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管理困难的具体状况,认真讨论研究课堂管理方法,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从而增强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改善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一学年选修的状况来看,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越学兴趣越少。这是因为学习时间长了后,学生感到难度增大,个性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潜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网络技术应用》特点是理论知识过多,学生理解难度很大,一些资料还是大学才开设的。

2、学生对待学习动态不明确。很多学生认为电脑课就是来玩的,不给他们上网他们就不满意,不愿意学习。

3、逃课的现象很严重,虽然每节课都点名,但校园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因此逃课现象与日俱增。

根据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确立下学期要做的大方向,从而构成下学期的工作思路。

1、认真贯彻落实《课标》安排,为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做到早准备。

2、加强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相互间的听课交流。

3、做好平时常规管理。

第5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期工作

1.分析计算机网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对网络人才有较大需求的主要用人单位是政府机关、企业。政府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已有2000余个地级以上政府机关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已经实现上网的县级以下政府机关数量超过1万个,全国等待建设的政府网站不少于15万个,未来三年从业人员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企业方面,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企业网站约130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1人计算,从业人员共130万人,目前企业上网总数还不足全部企业的5%,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未来5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2.进行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调研

为了科学地制定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组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等信息。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专家访谈会,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分析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结构与素质总体要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初步规划、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能组建较基础的中小企业网络系统;能进行局域网设计、安装、调试、经营及管理维护;能进行网页设计,网站的安装、部署和调试;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课程体系设计

(1)设计思路。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一体化课改实施计划表,主要内容包括:

行业情况分析:开展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形成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针对课改工作进入企业调研,进行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并为下一步课改物色实践专家。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学生、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调研分析,形成企业访谈调研报告。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从调研的企业中聘请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结合企业工作过程,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设计学习情境: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可执行的学习情境,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论证。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并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

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完成8门学习领域课程相关工作页的编写。

3.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为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 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主要内容为:一体化教室(工作站)教学区:改变原有实训室布局,使实训室能满足理论教学、学生小组讨论需要;设置小型宣传层架,用于展示学习小组学习文化及成果,设置信息检索区域,配置电脑、打印机、资料柜等设施设备,配套相关工具书。一体化教室(工作站)实训区: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配备相关实训设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行6S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双向互派、双向评价、双向服务。

4.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等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5.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是成立课改试点班。在试点班级开展专业一体化教学,进入课改试验性实施阶段。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试点班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行动导向法,实施“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型教学”。三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在教学安排上,加强校企合作,采取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具体安排是:第一、二学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逐渐了解所学专业;第三、四学期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渗透专业前沿技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二、三、四学期,每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不少于100学时;第五、六学期以顶岗实习为主,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氛围,为将来在短期内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四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并指导一体化教学过程实施。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施工、定期到校为学生授课,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参与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组织和考核、实结、成绩评定等工作。

第6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宏观布局及结构的调整,高校科技期刊即将面临 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十分迫切。目前高校科技期刊出版队伍仍存在 一些 不足和问题,表现为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经营性管理人才;编辑人员的“市场意识”、“ 创新意识”亟待加强;缺少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因此应从战略的高度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合理调整编辑队伍的人员结构;培养经营性的“领军人才”;抓好编辑团队建设,增强凝聚 力;按照市场规律抓好编辑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出 版事业的宏观布局及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加快发展我国的出版产业、积极参与国 际竞争的国家战略的导向下,大学出版社被推上了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的改制轨道。随着 出版社转企改制的逐步实施[1],高校科技期刊作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一,也 必将面临市场化的激烈竞争。虽然目前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对高校科技期刊的改革尚未形成具 体的方案,但高校科技期刊走向市场,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如何面对即将面临的激烈的市 场竞争,是摆在高校科技期刊出版人员面前的紧迫问题。科技期刊市场化,人才是关键。现 就高校科技期刊的人才战略与队伍建设,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 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出版队伍的现状

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三大科技期刊群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无论数量还是 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近10多年来,高校科技期刊人逐渐更新办刊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刊优势 ,期刊编辑出版质量、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3] 。但是,我国高校 科技期刊的发展很不平衡,期刊的竞争能力普遍不强,没有自己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低,同 质化现象严重,办刊水平不高。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高校学报工作研讨会 上指出的,“学报目前总体上还是‘全、散、弱、小’状态”,“主动进取精神不够,改革 意识不强”,“办刊理念、办刊模式和办刊方法跟不上时展的要求”。

上述高校科技期刊的办刊现状,也从一个侧面客观反映了高校科技期刊出版队伍存在的 不足和问题。

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经营性管理人才。虽然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基本上实现了 高学历、知识化、专业化,总体科研学术水平较高,但由于期刊编辑部普遍规模较小,不能 形成合理的人员梯队结构,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等严重失衡,尤其缺少懂 现代传媒手段和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编辑人员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亟待加强。由于高校科技期刊行政上隶属于高校机 关部门,编辑人员的工资待遇与机关人员基本一致,期刊的出版经费往往由学校事业费拨款 ,因此在客观上造成了编辑人员缺乏市场意识。期刊编辑往往靠经验办刊,坐等来稿,因此 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创新和进取意识。

三是缺少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高校对期刊的管理往往停留在行政干预上,对编辑部的 人力资源缺乏管理、激励机制,编辑部在高校中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编辑人员 学习、成才的机会不多,编辑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同时,由于 高校在职称评聘、职务任命中普遍重视“高学历”,客观上造成了编辑人员放下自己的本职 工作,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不仅造成了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 了编辑队伍的稳定性,影响了编辑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 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从战略的高度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科技期刊办得好与差,关键在人才。科技期刊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战斗力强的编辑队伍。我国出版业市场化进程的进 一步加快和深化,必将会引起出版业各类专门人才的争夺战,出版业各类人才的需求必将会 快速加剧。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的认识,因为它关系着科技期刊 的生死存亡。

期刊编辑部作为一个功能健全的组织,承担着期刊出版以及围绕期刊开展多元化经营等 一系列活动。在其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有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专业的专门人才,那种 “唯学历”、“重学历、轻能力”的人才观显然是不能适应目前科技期刊的市场化进程和时 代步伐的。因此,应从编辑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调配、优 化组合,激活每位编辑的创造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培养经营性的“领军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部主任的专业水平及业务管理能力决定了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办 刊质量以及期刊的发展前景。编辑部主任不仅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还要有强硬的管 理手段和刚正的人格魅力,在管理的过程中擅用友谊和信任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 4]。一个优秀的编辑部主任,不但要善于平衡各种关系,以身作则,激发编辑人员的积 极性、创造性,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影响力带动编辑人员,而且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捕捉适合本期刊发展的商机,为期刊的生存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

编辑部主任要有超前的思维与观念,不但要踏实抓好“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更要把 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上,以“出版”带动“经营”,以“经营”促进“出版”,围绕期刊 的品牌建设,作好与期刊品牌相关的多元化经营[4],不断提高期刊的竞争力,使 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期刊编辑部虽然规模较小,但在出版与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多个成员共同来完成 ,这些成员就是一个团队。期刊编辑部应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将编辑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 队目标统一起来,激发每个成员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为实现团队总目标而努力[5] 。只有这样,才能使编辑成员对团队产生归属感,使编辑成员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从而增强编辑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随着科技期刊市场化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的逐步实施,编辑队伍将 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和壮大,编辑成员也会得到锻炼并逐渐成长。因此,编辑队 伍的建设应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有利于编辑人才 成长的人才管理制度,用制度来培养人才、管理人才;二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 的奖励、激励机制和氛围,让出版产业链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才尽快脱颖而出[6] 。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战斗力较强的编辑团队。

参考文献

[1] 于国华.我对出版社转制的思考.科技与出版,2009(9):45.

[2] 谭金蓉.论培育高校学报的核心竞争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 11):254257.

[3] 颜帅,郑进宝,佟建国,等.论高校科技期刊的6种属性.编辑学报,2009,21(2): 9798.

[4] 刘炳琪.论科技期刊主编的管理能力对提高科技期刊品质的影响.编辑学报,2006, (s1):6870.

第7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自主创新成果喜人

在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主持自然科学奖项目13项,占总数的44.8%;技术发明奖项目20项,占总数的48.8%;参与科技进步奖项目104项,占总数的56.5%。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等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和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完成的“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同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完成的专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高等学校囊括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3项一等奖,充分展示出高校科技工作的突出成绩和巨大潜力。

2006年高等学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教育部科技委评出的“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就是集中体现。在基础研究领域,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教授在井冈霉素的基因识别与组装合成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率先获得了完整的井冈霉素基因簇,该工作成果在《细胞》系列之《化学生物学》上发表后,被多家国际权威杂志报道,受到高度评价,并在Nature系列杂志之一的《自然生物技术》专栏撰专文特别报道,这是我国在重大生物技术成果及潜力方面的首次专题报道。在应用研究领域,华东理工大学于遵宏教授主持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方法,获得了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在国防科技领域,西北工业大学张定华教授围绕整体叶盘研制突破了18项关键技术,系统解决了研制全过程的主要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5个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复杂整体结构件加工技术的跨越,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具备整体叶盘制造能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高校完成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重大专项研究的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由清华大学等高校完成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ERNET2,第三军医大学完成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和中国科技大学完成的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等3项成果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CERNET2建设位列十大科技进展之首。

南京大学等单位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的距离,中国科技大学发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证明人类干细胞可存活于山羊体内 ,4项成果入选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产学研结合实现突破

2006年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成果鉴定丰硕。中山大学牵手企业、地方政府,“零转让”十项科研成果(所谓“零转让”,就是校方转让科研成果的着眼点不局限于转让时的“瞬间”效益,而是以知识产权在企业中占有股份的形式,把教授们的科研成果成功地转化出去,学校更加关注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可以少要甚至不要回报),力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了联手共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合作协议,以充分发挥中关村地区科技资源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界和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同济大学与苏州市政府签署校市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现代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力求使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走出小循环,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高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举办“2006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推动我国高等学校与大型企业开展科技与人才培养合作,全面提升产学研结合的范围、力度和层次。

2006年初,教育部与广东省启动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探索省部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广东省投资1亿元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在政府推动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2006年末,教育部分别在浙江和河北召开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工作会议”和“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座谈会”,进一步组织和动员高校科技力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提速

2006年10月,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新认定了1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至此,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已达到62个。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7家依托高校建设的技术转移平台在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11月15日,教育部召开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视频会议,周济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对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出的指导意见: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产业规范化建设列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各高校党政“一把手”要齐抓共管产业改革改制工作,更好地促进高校产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会议的召开将高校科技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承担重大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全国科技大会之后,《纲要》提出的16个重大专项相继进入论证阶段。教育部作为成员参与全部16个重大专项的领导小组。目前,各重大专项正在进入实施方案编写和专家论证阶段。教育部已就部分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组织相关高校认真研讨。

2006年,“973”计划项目教育部作为第一依托单位立项数为21项,占当年项目总数的32%;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的项目29项,占总数的45%。2006年国家启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设立蛋白质、量子调控、生殖与发育、纳米等4个计划。高校立项总数占全国64%,项目经费近1.3亿,占全国的66%。高校共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06人,占当年总数的66%。

2006年,高校承担的“863”项目也比“十五”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牵头承担的重大项目课题数量占到21%,重点项目课题数量占到34%,专题课题数量占到63%。

2006年,高校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共有16项通过了国家组织的论证,其中包括“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个重大项目。截至到2006年底,共有高校牵头的6个项目,近200个课题正式启动,获得国家专项资助6.3亿,占总数的21%。

2006年高校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项经费)项目94项,占全国总数的34%,共获得资助专项经费 1.2亿元。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指令性项目61项,占全国总数的60 %。

2006年“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和“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培育项目计划”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共立项16项,资助率为27%。重点项目共立项326项,其中直属高校156项,资助率为74%;地方高校170项,资助率为65%。培育项目共立项59项,资助率为53%。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牵头制订9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纲要》(下称《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其中,将于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措施,将推动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促进高校科技工作协调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还联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外专局等研究制定了《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2006年,教育部科技司牵头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普及”和“2020教育发展纲要信息化”专题研究;参与编制《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参与完成高等教育专题研究;支持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的2个重大战略研究项目――“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并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配合部内有关司出台《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受理多项有关学风问题的举报,逐项查清了事实,研究处理意见,既有力打击了学风不端者的不良行径,也恰当保护了不同学者间的学术分歧。

创新平台建设迈上台阶

2006年国家实验室扩大试点10个,依托高校建设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技术等进入试点范围。农业国家实验室也在争取依托高校进行建设。先期试点的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北京大学与中科院联建的分子科学、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等国家实验室进展良好。

北京科技大学“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评价试验装置”、 华中科技大学“强磁场实验装置(脉冲强磁场部分)”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共同参与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等 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正式批复立项,总投入6.5亿元。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和“蛋白质研究基础设施”等项目正在积极争取。

2006年高校承担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材料环境腐蚀网、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中国数字科技馆、岩石和化石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等一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取得良好进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98个,其中依托高校建设的有125个,占总数的63%。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45个,占总数的36%,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7个,占总数的2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352个,其中开放运行的187个,正在建设的16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171个,其中2006年启动建设的126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共4个,其中2个为2006年新建。一些学校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科研组织形式,成立了研究院、工程技术院、国防院等,深化了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

团队培养和人才计划稳步推进

2006年是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的第二年。当年共受理64个项目申报。经专家评审,确定了5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列入本年度资助计划。这些基地共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10个国家的院士40名,以及29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及同等职位者近400名。基地的国内合作研究人员500余名,包括17位院士、72位长江学者。目前,引智基地总数已达77个。

2006年“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经通讯评审、会议答辩和现场考察程序,共遴选优秀创新团队63个立项资助。63位团队带头人中,有两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31人,33人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3年共资助182个优秀创新团队,其中有的通过评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共受理申请1378人。经专家会议评审,共资助937人。其中自然科学领域740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97人。2004年以来,该计划共资助新世纪优秀人才2800余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服务国防和国家安全建设成绩裴然

高校通过充分了解需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国防基础科研、预研、军品配套、型号研制、重大项目研制与创新等方面,承担了一大批国防科研项目。项目几乎涵盖了军工科研工作的所有领域和若干国防科研计划。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对于加快我国新军事变革,推动国防科技现代化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国防科技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学校国防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五”期间高等学校国防科技工作成绩与经验,全面部署“十一五”期间高校国防科技工作。

教育信息化建设生机勃勃

2006年9月,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所高校共同建设的CNGI-CERNET2/6IX通过项目验收和技术鉴定。由10位院士组成的项目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CNGI-CERNET2/6IX是我国自主设计和以国产关键设备为主的大型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该项目起点高,实现难度大,特别是“建设纯IPv6大型互联网主干网”、“基于真实IPv6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结构”和“IPv4 over IPv6网状体系结构过渡技术”属国际首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06年7月,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大学联合研发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 Grid”通过成果鉴定。该项目,整合了全国20所高校的大量网格资源,建立了资源共享、配置灵活、跨学科、跨地域的高效网格环境,系统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地位凸显

第8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职业综合能力提高要通过职业经验积累才能实现,而经验要通过工学结合过程获得。几年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十分活跃,本文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中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把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性专业。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 1.1 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以工学交替为主线,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能力等级的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构建专业培养方案;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同时与学校申建示范高职院校的要求结合起来,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1.2 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教研室专业教师通过走访企业,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调研和论证,确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工作岗位群。以专业岗位(群)所需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为基准,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制订培养计划,建立课程体系。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 IT 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安装与调试,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维护,互联网应用、网页与网站的开发维护与管理等工作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1.3 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新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对课程内容进行目标能力分析,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及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包括 Windows 和 Linux 两大平台的应用服务能力、路由和交换机安装与配置能力、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安装能力及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能力。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包括交换与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及网络管理 4 门课程。整个课程体系设计采用课程模块的形式,方便学生选课,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两个方向,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和电子商务方向,这次教学计划修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两个方向采用大平台课的设置方式,一年级不分专业方向,基础课程完全一样,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定方向。课程模块以职业资格等级模块为主线,包括基本素质教育、英语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管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能力、高级局域网管理员考证、网络工程师考证(可选模块)、专业拓展能力、企业岗位适应能力等模块。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实践教学,实训(践)课程占总课时比例 61.6%,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外,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均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因此,把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分为上下学期,学生下企业实习暂安排在四上学期与五上学期,为配合企业生产计划的安排,这两段下企业实习时间段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时间段的调整,机动灵活的安排实习周和理论周。在四上学期安排路由交换技术实习、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实习和网络管理实习,总课时占 270 课时。在五上学期安排了网络产品营销实习、综合布线实习及网络工程管理实习,总课时占 300 课时。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下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占有 480 学时,并且把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实习合为一体,使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深入企业一线,通过顶岗实习半年,全面熟悉网络工程与管理岗位职业技能,通过指导、观察、学习、思考,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通过 3 个阶段的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从事 Windows 和 Linux 两大平台的应用服务能力、路由和交换机安装与配置能力、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安装能力及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能力,而且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岗位工作间的无缝衔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在生产中逐步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学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措施 2.1 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工学交替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有很多时间在进行生产性实习,因此,对每名下企业的学生安排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企业实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并和企业沟通,聘请企业的兼职老师联合管理指导学生,服务学生,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素质。 2.2 工学结合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落实他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对于有讲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如果取得工程系列职称及证书,学院给予奖励。系、部积极支持教师进修,积极与企业联络,将青年教师优先派到企业,一方面学习,另一方面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三是整个课程体系设计采用课程模块的形式,课程模块以职业资格等级模块为主线,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选用或自编适合高职院校教改的优质教材。 3 结语为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我校在 2008 年就已经进行了“2+1”;人才培养改革,在“2+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训课程,注重生产性实习,生产性实习占总实践课时的比例达到 80%,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半年外,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均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改革,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网络工程与管理专业人才。

第9篇: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当你已满公司规定的一段时间的试用期后,当你已达到公司试用期的标准时,紧接着便是要转正的工作了。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试用期满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用期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我于20__年_月毕业于____,20__年参加___招考被录取,20__年_月在___工作。一年来,在各位领导的培养帮助下和各位同事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_理论、“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双坪镇林业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和所学专业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为做好本职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讲奉献、树正气,以诚待人,树一流形象。注重思想建设讲学习,我始终把加强政治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为此,我特别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理论、“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时,注重学习文树木养护、病虫害防治、林木育苗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工作能力。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双坪镇属流岭南坡,是____较大林区,山高路远,工作任务重,难度高。因此,我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坚持无私奉献、诚实敬业,一年来,做到下乡爬山不叫累,取得成绩不骄傲,一年来,____退耕还林兑现、资源保护、征占用林地等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强化职能,做好服务

我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大事着眼,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围绕中心,林业工作争先创优。根据林业工作季节性,发展当地林业优势产业、抓好森林防火、搞好退耕还林兑现、加强资源管护,及时完成各项林业任务;二是搞好配合,政府工作积极主动。在完成林业工作之余,结合政府工作下乡包村,协助完成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征收、各种民事纠纷调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平安创建等。

一年来,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政治、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不足,争做国家有用之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试用期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20__年_月机关新的一轮处级干部聘任时,我被聘任到校办产业办公室主任岗位。重新上岗后,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校办产业发展的认识,并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协助主管校领导在努力完成20__年6000万元上缴任务指标的同时,积极推进我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与改革工作,按时完成了各项任务。一年来作了大量而细致的具体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对岗位的基本认识

按照教育部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校办产业办公室本届任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上缴任务指标的同时,推进我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岗位要求履职人员站在学校的高度,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对外合作开发特别是涉及对外投资的活动中维护学校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同时还要增强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意识,坚持以服务促管理,更好地整合学校产业资源。在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协助主管领导起草制订我校产业整体规范化建设方案,经学校会批准后组织实施落实;同时协助主管领导起草制订学校对外投资、合作开发方面的政策并组织实施;研究学校办产业的方向、方式并承担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产业管理研究会秘书处工作;代表学校对校园周边房地产进行管理,实现利益最大化;代表学校对全资企业进行监管和维护股份制企业学校的权益;代表学校处理产业管理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1、根据学校对产业工作提出的整体要求和上缴任务指标,在校长和学校党委领导下,结合我校科技产业、文化教育培训、校园周边开发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多次研究讨论产业规范化建设方案及其实现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在出国留学网资金周转困难情况下,协助主管领导完成20__年上缴学校6000万元任务,其中科技产业1400万,教育培训1800万,周边物业与基地开发上缴2800万;

上缴总量比20__年增长20%,产业总资产达到10亿元,比20__年增长25%,销售收入达到4亿多,比20__年增长30%,学校所有者权益达到4亿,比20__年增长15%。

2、按照教育部关于产业规范化建设要求和学校部署,在进行广泛调研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中国农业大学产业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20__年_月经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围绕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目标,全面落实我校产业各项改革措施,组织实施我校产业规范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实现全资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和股份制企业权益划转工作,促进我校产业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健康有序发展。作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组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工作程序相当繁杂,从立项到最后的工商注册经过 “三报三批”。在工作启动之前,我们经过大量调查,在以实有资本或现金注册的问题上,经过咨询工商、国资等部门,如果以现金注册将会比较简单,但会给后续工作尤其是全资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以及将学校股权划转到资产公司带来很大困难。

经请示领导批准后,我们决定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和相关学院及公司的配合下,首先完成10家学校全资企业、一家控股企业的审计和资产评估,并按程序要求聘请法律顾问对整体方案出据“法律意见书”。在实施规范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我及时做好内部协商,随时与具体经办人员研究各类问题,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上级机关和相关部门的谅解,以推动申报工作顺利进行,为我校完成教育部工作目标争取了时间,并不断制订完善相关产业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为今后的产业改革改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强与企业联系,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结合产业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推动指导全资企业进行改制,在既保证学校利益又能充分调动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方面努力寻找最佳切入点。成功指导先飞公司和震亚公司完成企业改制工作,同时协助企业作好宣传工作,增强品牌意识,强化了中国农业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并代表学校参加生物技术、中农大康、北农大科技等公司大型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4、受学校委派和董事会任命,任北京建设大学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至20__年_月,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建设大学在新校址建设中的后勤保障工作从而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出路,合理安排,加强管理,使学校顺利度过艰难时期,同时还筹措资金,兑现农大在购买建设大学时签定的补偿协议,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保证学校稳定;按学校安排于7月离岗前完成新一轮人事聘任工作,使建设大学工作得以顺利交接,平稳过渡。

5、接受学校委派和任命,兼任学校三个控股公司董事长。

兼任中农大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期间,在成功购买顺义土地基础上,经过艰苦努力于20__年底完成顺义基地建厂工作,标准化兽药生产车间通过国家验收;积极为公司筹措资金,使公司平稳度过难关。20__年公司利润比20__年又有较大增长;决策购买大兴土地,解决农药生产环境评估问题。

6、按学校部署完成产业办公室机关人员聘任工作,积极协调,耐心工作,解决多年遗留问题,落实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和工作岗位,有效地化解了矛盾。

7、维护学校利益,化解热点问题。

按照学校领导指示积极配合上市公司经营班子开展工作,协调产业管理人员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以最快的速度办理完成相关手续,提高了上市公司相关工作效率;同时我们聘请法律顾问,为学校各部门和院系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护学校在科研成果使用、品种权益、商标权方面的合法利益;在全校进行公车改革过程中,按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国资管理部门进行全资企业公车改革,制定了《校属全资企业公车管理办法》并已执行;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迎奥运的环境整治活动,耐心真诚与商户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最大理解与支持,在合同期限内拆除部分影响整体的周边出租房屋,落实沿街广告统一规格。

8、推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产业协会工作开展,作为秘书长成功组织召开了协会20__年年会;

积极参加北京市高校产业协会各项活动,加强社会联系,学习先进经验,更好地交流和共享信息,促进我校产业管理工作。主编出版了《全国农业院校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扩大兄弟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之间的交往,学习各方先进经验,促进自己工作。20__年_月针对各学校在办理申报资产经营公司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组织召开协会常务理事会,各地不同院校在会上进行了广泛交流,一定程度上推动该项工作进展。

9、主持产业党总支日常工作。

聘任到现岗位后,又被学校党委任命兼产业党总支书记,在此期间,主动带领校产党总支一班人认真学习“_”精神,积极贯彻学校党委各项工作要求,并结合校办企业工作实际开展丰富有效的组织活动。继续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党组织在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加强业务联系和指导的基础上开展党的工作,组建了金码酒店党支部,完善生物技术公司党支部,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北农大动物科技公司党支部,扩大党组织在企业的影响,使企业中处于“无组织”状态的流动党员有了归属感,也使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先进分子特别是有追求的上进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根据企业的特点申报了学校组织的党建课题。

三、加强理论学习与廉洁自律

1.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和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_思想、_理论水平的学习辅导并组织本党总支干部党员学习。

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努力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本单位实际相结合,追求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

2.结合产业管理工作特点和教育部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学习法律、证券、公司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和国家在投资管理、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政策,在财务预算中列出培训开支,提高大家业务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3.内部管理力求民主规范,财务管理和重大事项按规定要求执行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学校财务预算。

4.按学校党委和纪委的要求完成校务公开、廉洁自律等项工作牵头单位的相关文件起草。

5.个人保持廉洁自律,能够按中纪委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坚持不以权谋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四、不足与努力方向

1.缺乏开拓精神,对产业工作总体认识不足,在理论上尚未突破高校办产业的圈囿。

2.20__年科技产业发展有较好的上升势头,但速度仍是缓慢,科技成果转化依然不够理想。

这方面要继续加强与科技处密切配合,加快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我校科技产业的占有比例。

3.由于工作兼任职务过多,个人时间和精力比较紧张,开展深入调研和思考不够充分,多数时间应对具体事务性工作。

在今后的产业管理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特别是对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方面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企业进行多方位沟通,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并在产业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试用期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20__年,在我校第三次团代会上,经过校党委的考察,任命我为校团委组织宣传部部长,这意味着党组织对我的莫大信任,同时也是对我的极大考验。我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一年来,丝毫不曾懈怠,认真履行职责,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团委工作目标,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岗位职责,当好新角色

作为一名从事了7年共青团工作的团干部,我深知共青团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从一名干事到负责组织宣传的部长,我感受到了学校对我的信任与肯定。虽然一直都在从事团的工作,对业务较为熟悉,但对于怎样做好一名组宣部长,将角色转变好,我进行了较全面的思考和把握,并将新的岗位定义为:全面服务团的大局,深刻领悟当前形势,重点做好组织建设,着力发挥宣传功能。学校团的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共青团工作全局,对全团而言具有特此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负责组织宣传工作的团干部,更要认清目标,将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三大工作领域即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创业和综合素质拓展,按照克难点、收战线、出精品、办实事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二、发挥骨干力量,提升全团服务水平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共青团要站在懂大局、讲大局、顾大局的高度上来做工作的理念,有所专长的工作要做到最好,没有专长的工作要加快学习使之成为专长。

1、不断加强共青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一年来,开展了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纪念“五四”92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组织了20__年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学生骨干座谈会和长跑活动;组织开展了“爱心在行动——为20__级新生捐赠御寒衣物”全校范围的活动,共捐得衣物1763件。组织开展了“筑梦民院”主题团日活动,选拔组织优秀大学生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

2、积极推进加强团学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团学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组织开展了全校范围的团员民主评议及“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工作,和学生处联合举办了大连民族学院第一期班长、团支书培训班,学员近800人。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团学工作的指导力度,积极引导各年级团总支举办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活动,促进团学组织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

3、弘扬民院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了“校园文明月”系列活动、20__年热舞大赛社团风采展示活动,举办了“心有大爱、青春启程”迎新暨庆中秋文艺晚会,开展了我校20__年十大歌手大赛,开展全校“品读校训”征文活动,举办了我校20__年度星级社团评比大会,举办本年的校长接待日活动。校艺术团先后代表学校参加金州新区高校文艺汇演、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连市高校红歌会等活动。

4、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围绕实践和创新两大主题,校团委精心组织我校20__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有4680多名学生、100多名优秀指导教师组成870多支实践小分队参与其中。建立12处社会实践基地。精心组织开展了我校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在第七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我校总分位列辽宁省第六,共报送30件作品,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8项,195名学生获得省级表彰。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85项。

5、大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20__年,我校有12名学生被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录取、3名学生被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录取。截止今年,我校共录取志愿者150人。

三、一年来所获荣誉

一年来,我先后被评为大连民族学院先进工作者,大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大连市优秀团干部。

四、廉洁自律,保持良好作风

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方面,我严格执行了有关的制度规定,无一例不廉洁行为发生。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理论学习的着眼点不高。自己在理论学习上还重视不够,而且在运用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工作、研究解决问题还还显得点子不够多,方法不够活。

试用期满个人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2016事业单位试用期个人总结报告

2.试用期个人总结范文7篇

3.新员工的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4.试用期满工作总结范文3篇

5.试用期个人工作表现和总结

6.2016事业单位试用期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