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离任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离任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离任审计报告

第1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一、明确村干部离任审计的审计范围与审计内容

村干部离任审计的审计范围是村干部任期内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文书资料。村干部离任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村干部离任时的经济责任,所以审计的范围除会计资料外,还应该包括与经济指标和经济责任有关的非会计资料。同农村集体财务专项审计相比,干部离任审计具有被审计会计期间长(一般是干部的任期)、审计范围广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村干部离任审计时一定要制定出具体的审计目的,进而明确离任和接任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村干部离任审计一般包含的内容有:1.验证干部上任时该村的财务状况;2.审计干部离任时该村的财务状况和任期内的经营成果;3.评价干部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4.审计干部任期内的重大经营决策和法律诉讼等情况;5.评价干部任期内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查看有无财产损失和浪费、贪污、挪用等行为。

二、组织开展审计

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要对村级提供的会计资料和重要文书,按照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经济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仔细查阅、比对、核算。对撰写审计报告有用的数据资料和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详细记录下来,并让经手人、责任人签字盖章,作为审计底稿保存。

三、撰写审计报告

农村干部的离任审计报告一般由农村审计机构组成的审计组出具,报告书应对农村干部任期内的各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虽然村干部离任审计报告是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但是对改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借鉴作用,所以撰写村干部离任审计报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村干部离任审计报告其内容和格式没有统一规定,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一般干部离任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范围段

同农村集体财务专项审计报告相同,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应说明已审的反映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名称、日期、期间,审计依据和已经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

(二)说明段

这是报告的正文,审计组成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认为需要说明的有关事项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详细记载,以备写报告之用。在确定需要说明的事项时,审计人员应当说明该事项是否重要,该项说明与审计目的是否相关,离任审计需要说明的事项很多,既包括反映干部离任经济责任的正常事项,又包括农村财务专项审计报告中一般事项。说明段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1.财务状况说明。这是对干部上任和离任时的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综合分析,一般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顺序分别进行评述和说明。说明时要分析干部离任时的实际情况,有些项目如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还可以通过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对应收款、应付款的说明,既要反映干部离任时应收应付款总额,还要分析应收款能收回程度,应付款存在原因,以确定干部离任时潜在的坏账数额及下任干部需要偿还的债务。又如对固定资产的说明,既要说明固定资产的数量、原值、折旧、净值,又要说明固定资产的使用、未用或出租出借等存在状态,以及报废处理情况。2.经营成果说明。主要说明干部任期内各年损益及收益分配表内主要项目的重要变动事项。审计组可运用表格及比率的形式进行经营成果分析,如分析收入增加(减少)或费用增加(减少)的原因,公积公益金增加或减少原因等。3.内部控制制度的说明。主要说明会计制度是否完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否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有无内部控制制度松懈而导致管理上存在的错误和舞弊;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否紊乱,账簿是否健全,会计凭证是否完整等。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报告中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加以评述,并提出改进建议。4.其他说明事项。除上述各项说明外,审计组应对干部任期内的其他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加以说明,如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及工程完成情况的说明,重大承包合同发包、订立及收付款情况的说明,长期投资及借款情况的说明,并对项目运作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贪污和资产流失的情况也逐一说明。

(三)意见段

第2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离任审计述职报告

根据组织的安排,本人于20xx年6月至20xx年11月担任永兴县碧塘乡党委书记,20xx年11月因工作需要调至永兴县农业开发办工作。现根据永兴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将本人任期内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任职起止时间:20xx年6月开始担任碧塘乡党委书记,20xx年11月调出,任期两年零5个月。

二、职责范围:

(一)主持本乡党委日常工作,统筹全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并确保在本乡落实。

(二)加强班子、组织和队伍建设,提高班子和党组织战斗力,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坚持任人为贤的干部路线,选拔任用德才兼备干部。

(三)领导协调乡镇政权机关和群团组织,研究决策本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四)全面负责党的建设工作,履行村级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五)负责本乡的思想政治工作,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三、履行职责情况: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负重奋进,扎实工作,使过去的三年成为碧塘历史以来发展较快、变化较大的时期,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个最具发展后劲和潜力的碧塘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年来,紧抓发展主题不放松,加强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科技创新,碧塘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20xx年,全乡gdp值达19507万元,比上年增长44.8;财政收入达380.4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8万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人均纯收入达5106元,比上年增长10.2。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三年来,我始终坚持改善群众生活为目标,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以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始终以坚持改善群众生活为目标,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共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硬化了乌泥、茶园、同意、注江、塘门等村通村公路,完成通畅工程10.2公里,通达工程1.2公里;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0余处;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322万元,完成了龙山湖开发一期工程和周家村上山组旧村改造工程。二是农业水利建设得到全面夯实。抓好了杨家冲、双桥等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便江左干渠、杨家冲水库左右干渠的水毁工程修复及渠道清淤工作,提高了农业防御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三是城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碧塘小康新村,并规划并启动了周家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县工业园建设和发展,完成了永兴至县工业园的自来水引水工程,建设了工业园征地拆迁户的安置小区,并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项目引进,提高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四是民心实事工程取的新的突破。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近70万元,对中心小学、碧塘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楼、综合楼进行了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实施了五保集中供养工程,投入资金40万元建设高规格、高要求建设并启用了碧塘敬老院,为我乡五保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了保障。

(三)产业调整成效斐然,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三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先后建立并壮大了冰糖橙种植、优质稻种植、杂交稻制种、四黄鸡养殖、水产品养殖、花卉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七大农业示范基地,并引进了碧丰养殖场为龙头的农业高科技项目。在种植结构上,已基本形成了粮食种植、经济作物、蔬菜三足鼎立的生产格局。新、特、绿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干部素质明显提高。三年来,坚持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以创建先进党委为目标,创出特色,树好典型,全面提升,使我乡的发展有可靠的组织保证。一是党的学习教育成效明显。以开展“三个代表”“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为契机,强化乡村广大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建立了学习型政府,加强了乡村干部对方针政策、市场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学习研究。除学习党的知识外,大部分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在机关干部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比形象”的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学习成效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

二是党委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健全和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提高党委班子驾驭全局和市场经济的能力。深入开展民主集中制度教育,班子成员大局观念明显增强。进一步健全党委议事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党委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班子成员坚持驻村调研制度,及时为基层排忧解难,树立起“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党委新形象。三是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较好地完成了20xx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了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三年来,共调整村干部10余人,村支部班子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有号召力、战斗力。部分村还组织了党员到外县、外市、外省等发达地区考察,感受了科学的发展理念,培养了开放的发展意识。及时落实专职村干部工资财政统发制度,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我乡非共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也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轨道。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深入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行使职能,三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28件,立案查处8件,党纪处分8人,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认真做好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实行了村财乡代管制度。

(五)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三年来,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计生政策的宣传,完善了基层计生网络,加大了村民自治的力度,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联组包户制度,完善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力度得到加强,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更新,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计划生育率逐年提高,确保了计生工作一类乡镇。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优抚,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得到落实。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办学条件大有改善,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林业、科技、国土、环保等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全乡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六)民主法制稳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三年来,始终坚持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乡进程,做好了“四五”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集中处理突出问题和,稳妥处置涉军维稳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碧塘”活动,专项打击“两抢一盗”,严厉整治“xx”赌博活动,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杜绝了“××功”事件发生。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三年来,我乡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有效地维护了碧塘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遵守财经法纪及廉政规定情况

严格遵守各项财经法纪及廉政规定情况,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经管理使用制度,从严做起,从已做起,带头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尤其是大吃大喝现象,既要求自己也教育部属遵守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及廉政规定,坚持重大项目、重要投入和大笔开支集体讨论决策,其它一般开支和一般运作由乡长把关。几年来,碧塘乡无发现干部职工有贪污挪用公款行为或其他违纪行为。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无

第3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xxx分公司成立至今已整整三年。回想担任分公司经理三年的工作历练和岁月征程,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这里承载着我们一个团队的责任、奋斗、成长、战绩,更承载着我们每一个石油人的信念、追求、情感、荣誉!三年来,在公司党委、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我们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挑战困难,一切从零开始艰辛创业,实现了各个阶段的各项目标。三年来,我们深入研究,优化部署,攻坚克难,实现了运输历史上天然气运输零的突破;三年来,我们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科学组织,打造了运输历史上天然气运输铁的队伍;三年来,我们虚心学习,精心测算,精细管理,收获了运输历史上天然气运输第一桶金;三年来,我们科学教育,警钟长鸣,高度防范,保证了运输历史上天然气运输安全局面;三年来,我们诚信服务,坚持双赢,团结一心,营造了运输历史上天然气运输良好环境。特别是三年来,我们和广大干部员工手拉手,肩并肩,一起经历了奋斗的艰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困难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意,以及共同的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欣慰感。我们不能忘记朝夕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深厚情感,我们不能忘记齐心克难、齐心攻关、齐心团结的铁石默契,我们不能忘记开拓好、建设好、管理好天然气运输的铮铮誓言,我们不能忘记热爱团队、忠诚团队、奉献团队的无悔选择!在此,特向公司党委、公司领导以及公司各科室领导对我多年来工作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现将我三年来的工作述职如下,请审计监察组各位领导、各位员工代表审议!

一、取得主要工作业绩

1、全面完成任务。分公司成立三年以来,每年我们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我们的市场主要是面向社会。虽说LNG是环保绿色产品,但由于人们认知上的差异,起初,在市场的拓展上遇到了强大的阻力,靠着契而不舍的钉子精神,我们依托湖北新捷,终于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去年,受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影响,油价与LNG的价格相当,我们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是在这种市场极寒的前提下,分公司依然全面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经济责任制,切实实现了"三个确保".确保了员工的既得利益,确保了队伍的和谐稳定,确保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2、首次闯进油田。去年,得知清河热釆锅炉要将渣油改为LNG时,我们欣喜万分。我紧紧抓住这一信息,一方面冒着凛冽的寒风到实地进行考察,了解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虚心请教相关专家并连夜赶制标书,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家单位参与竞标中我们脱颖而出,一举中标。此标运作良好,不仅成为了分公司赢利的支柱,而且还为我们成功地闯进油田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3、成功建立橇站。建立热采锅炉橇站,对客户对我们都是一个全新挑战。设备到达时,我发现设备与我方设计图纸有差异,退货已来不及,在征得公司领导及客户单位同意后,我们决定在现场进行改装。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朝五晚九的忙碌在改装现场献计献策,与设备改装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经过反复地协商、改进、试用,终于将其改装成了易于掌控、易于操作、功能强大、抗干扰能力强的专用热采锅炉橇站。客户一次验收合格、设备按时顺利投产、厂家由衷深表谢意、员工终于欢欣鼓舞,真可谓皆大欢喜。

4、赢得客户信赖。6月的一天,骄阳似火,气温炎热,在荆门宏图卸液站点,本来只需3—4小时就能卸完一车,可我们的车辆卸了十几个小时还没卸完。因是首次给这个站点配货,该站站长非常生气,扬言要退车并终止合同。得知情况后,刚刚做完切片缝合手术躺在病床上的我,一骨碌地爬起来,在医生和家人的强烈反对声中,带上药连夜赶往现场,忍着疼痛,在现场仔细排查。汗水一滴滴从我的脸上往下淌,我全然不顾,经过五个多小时艰难排查,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原来是站上的一个分配阀堵塞了,并且这个分配阀还刚刚校验过。该站站长露出了由衷的歉意,不由自主地树起了大拇指。此事在客户中产生了强烈地反响,他们都为油田干部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所折服。

5、关心员工冷暖。分公司组建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基本上与员工同吃、同住、同出车,跑遍了内蒙、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的所有站点。去年4月,当与清河项目部合并时,我又一头扎进清河与员工朝夕相处。在解决分公司人员吃饭、住宿问题同时,还得考虑单位及员工个人的承受能力,我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关系,用最低的价格租下了二套三室一厅带厨、卫的民房。平时在兄弟单位食堂就餐,偏僻的现场作业时,我将饭菜及时送到毎人手中,节假日休息时,我还亲自下厨改善大伙的生活。生活虽然清苦,但我们这个大家庭始终充满了欢声笑语,因为我与大家同在。

6、争取员工利益。虽然分公司仅仅运作了三年,但各项工作离公司领导、各种收入离员工企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一方面积极对外拓展业务,让员工多干活、多创收;另一方面积极向上反映分公司的实际状况,争取上级的支持、部门的理解,尽量减少与兄弟单位收入的差距;同时,针对分公司的实际,主动为困难员工积极申报补助,确保员工的既得利益和生活水平,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干部员工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7、调查市场前景。LNG项目属于环保、绿化产业,产、供、销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非常注重收集、整理这方面的信息,从不放过任何机会,主动与客户沟通、主动向客户推荐、主动与客户搭建桥梁。具不完全统计,随着国际国内对环境改善要求日益高涨,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中,山东省将并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等环境污染较重地区进行整治,这对分公司来讲无疑是个绝佳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展宏图。湖北省的LNG由当初的7个发展到目前的126个,未来3年计划建成456个站点。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产业和分公司都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二、所做主要工作回顾

(一)抓班子建设,发挥整体功能。始终坚持抓思想、抓作风、抓素质建设不动摇;始终做到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目标任务;始终做到"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职务上分、行动上合;分工上分、思想上合",时时刻刻讲政治,事事处处讲原则,从而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成为了带领广大员工的坚强集体。

(二)抓建章整制,促进管理升级。建立健全了生产管理运行管理各项制度,坚持"日沟通、月例会、季分析、年总结"的日常管理体制;建立干部、骨干人员的考评体系,动态管理,能者上,庸者下,从而形成了良好干事的氛围;严把"队伍准入、招投标、合同签订、修理费支出、招待费用、运费结算"六道关口,筑牢防腐大堤;坚持一把手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检查考核,逐级落实责任,确保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综合治理等各方面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全员执行力全面提升。

(三)抓方案优化,提高整体效益。狠抓了随车跟进调查,切实做到方案"三个最优".价格最优。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价格必须最优。没有最优的价格,企业不可能中标;没有最优的价格,企业不可能持续发展;路线最优。我们的卸液站点遍布全国七八个省份,作为管理者,每个站点、每条线路都必须了然于胸。该走一般公路的决不上高速公路,该上高速公路的也决不图省钱,总的原则是"多快好省";人员最优。对分公司每名司机的身体素质、技术素质,车辆状况掌握得清清楚楚,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四)抓激励培训,提升全员素质。在薪酬分配上,确保奖金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艰苦岗位、边远站点倾斜;在年度奖金分配中,全面推行"以产量保效益,以业绩挣薪酬"的分配思路;在分公司层面,积极引导基层班组进行月度自检;在班组层面,实施了以分片承包集中运作的班组管理模式;在员工层面,全面实施以季度为周期的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以及岗位操作明星、服务质量明星、单车效益明星评选活动。坚持军事化管理和经常化培训,创新"自己学、教着学、现场示范学、送出培训学、单位组织学"培训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抓安全环保,确保文明生产。分公司从事的是危货运输,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安全生产一直是分公司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始终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落实安全环保责任为关键,以防范重特大安全环保事故为根本,落实各项安全环保措施,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注重员工、注重管理、注重细节,实现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交通事故"五为零"的目标。

(六)抓资金管控,确保经济安全。强化"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切实加强对权力的民主监督与制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对财务管理。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优化财务审核程序、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实现低成本管理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开支有依据、审批按程序、花销有制度"的原则,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不该销的钱一分钱不销,降低和杜绝了资金的使用风险,保证了资金安全。

第4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处理和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利用。如果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运用将使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本文对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不到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的建议。

1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不到位的原因

按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向组织人事部门提交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组织人事部门选拨任用领导干部时的参考依据。组织人事部门应定期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情况反馈给审计机构。目前大多数审计机构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或“先提拔,后审计”,并没有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参考依据。审计结果一般对领导干部任用难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审计成效。究其根源主要由于以下原因导致审计结果利用不到位。审管审,用管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1.1 审计质量不高,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审计机构对领导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后,应按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优劣确定不同的评价类别。组织人事部门对评价为不同类别的领导人员应有不同的考核任用取向。但我们过去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没有把领导人员履责情况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类别,没有对被审计领导人员做出可以离任的明确结论。绝大部分审计报告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都是较好的履行了经济责任,这样的评价让组织人事部门很难利用。由于审计质量不高,评价笼统,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

1.2 未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参考依据,审用脱离。虽然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领导人员离任必经的一道程序,但大多是先离后审。组织人事部门想要提拔任用哪个领导人员时也不会先征求审计部门意见。审计机构派出审计组实施审计时,被审计领导人员已经在新的岗位上任职。久而久之,经济责任审计大家更关注的是审计结果报告那张纸,就象走过场似的,组织人事部门需要审计机构出具审计结果报告,装入被审计领导人员人事档案。被审计领导人员接到那个报告,就觉得对自己任职期间的工作划上了个句号。组织人事部门未真正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参考依据,你审你的,我用我的。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是否真的就影响了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对一个人的任用到底起多大作用,起没起作用,没有反馈,没有通报。这种虎头蛇尾的方式,给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和威严打了折扣。

1.3 审计机构对审计结果利用情况不跟踪,淡化了审计结果利用。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在审计职权范围内,审计机构能按照规定给予处理;对不在审计职权范围内的移交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移送其他部门和司法机关处理的事项,审计机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在自身风险范围内的事项已经解决,后续问题怎么处理、责任人是否追究不过问、不跟踪,容易造成责任意识淡薄的部门对审计结果报告不重视,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处理不积极,淡化了审计结果利用。

1.4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作用发挥不到位。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作为交流和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问题的议事机构,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推进审计结果运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过去的工作中,虽然也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或一年召开一次会议,但均属事后总结。会议也只是对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简要通报和总结,时过境迁,没有人太在意和关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形同虚设。没有利用经济审计联席会议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进审计结果利用。

2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的途径

2.1 审计机构通过提升审计结果报告质量,增强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审计结果报告质量高低取决于三方面,一是查证质量;二是定性处理;三是语言表述。查证事实清楚、责任界定清晰是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问题定性准确、处理合规恰当是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前提;表述简单扼要,形成的审计结论清晰明了,是有效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关键。为通过审计结果报告给其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撰写审计结果报告应该注意的以下事项。

2.1.1 审计结果报告应当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责任明确、意见具体、便于利用。

2.1.2 审计结果报告要写明审计中发现的主要违纪违规问题、问题的责任界定、审计评价等重要内容。审计机构认为应当对责任人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的,应当提出处理、处分建议。

2.1.3 审计结果报告必须明确评价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类别。审计机构对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按照既定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履责类别后,必须在审计结果报告中明确表明履责优劣的类别。

2.1.4 审计结果报告必须明确领导人员是否可以离任。审计机构对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后,对被审计领导人员是否可以离任必须在审计结果报告中明确表述。

2.2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为交流、通报、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有关问题,达到有效利用审计结果的目的,通过联席会议,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建立联动机制,对以下事项进行明确:

2.2.1 各成员单位建立相应制度办法,明确审计结果利用程序、方式等。在制度办法中对评价为不同类别的领导人员,要建立基本的价值取向,如对评价为Ⅰ类的领导人员,可以提拔任用;对评价为Ⅳ类的领导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提拔任用等类似规定。

2.2.2 各成员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制度办法执行。在干部监督管理、选拔任用、表彰奖励、年度考核等工作中,或在作出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立案侦查等决定时,要将审计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真正做到审用结合,并定期将利用结果在联席会议上通报。

第5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方法

在对公司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时,采取听、谈、查的方式进行审计。

听:就是在审计过程中听取所在单位对领导人员任期内工作评价情况汇报及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谈:就是与所在单位其他领导、部分业务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查:就是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同时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对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取得了相关审计证据,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审计调查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对公司所属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重大审计事项认定的难点

1.对存货的真实性确认的难点

(1)存货涉及的账户众多,抽查审计难免有疏忽或遗漏。存货的核算内容包括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很多账户,这些账户属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发生时间,少则2-3年,多则达5年之久,对其审查通常依据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选择重点账户和近年发生的事项,难免产生审计风险。

(2)存货不仅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而且品种多、数量大,实际盘点工作量非常大,通常要依靠被审单位抽调人员进行盘点,审计人员监督盘点或抽盘也只是一部分存货,因此账实核对的困难多、难度大。此外,有些存货如原煤、精煤、中煤等只能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理论测算法,难以避免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3)对于在途存货、港口存货,审计人员外出调查取证存在路途远、花费大、成本高等困难,使审计证据的质量难以保证。

(4)对于前任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留下的存货,如果有潜在损失,那么现任领导任期内究竟消化了多少前任领导的潜在亏损,现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混乱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给审计人员分清离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带来很大的难度。

2.对债权债务的确认难点

(1)债权与债务核算中相互混淆,企业没有真实准确地反映,目的在于人为缩小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掩盖债权债务的真实性,造成企业资产与负债、债权与债务结构合理的假象。(2)债权债务单位路途遥远,审计过程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回函率极低,导致对企业债权债务中的坏账损失和有问题的资金难以认定。(3)审计中所属企业请求审计组不要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否则往来单位正好以此为借口找上门来结账催债,使得审计有时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3.对重大投资项目及其投资损益的确认难点

由于审计人员受知识面的局限,对企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效益及风险难以断定和评价,因而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等回避矛盾的办法,使得企业投资及其损益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风险。

(二)经济责任认定的难点

1.离接任领导人员责任划分界限: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账户多以及账务处理的不规范、财务管理失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审计中要全面、彻底地划清前任、接任、再后任的经济责任界限难度大、风险大。

2.盈亏不实和潜盈、潜亏的界限

从理论上讲,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明亏和潜亏是能够分清的。但在离任审计实践中,有时却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某些离任领导人员要求对库存产品按现行市价与账面成本计算潜盈利润,而接任者则认为不能就账论账,因为产品销售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质量、价格、销售费用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计算和认定库存产品中的潜盈。

3.直接责任与主管领导责任的界限

对主要领导直接分管的事项,如果发生错弊、损失或风险,是否一定要承担直接责任而不是主管领导责任;而对于其他副职领导分管范围内的事项,如果出现重大问题,作为主要领导是否只承担主管领导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对此,在审计定性处理中有时争议较大。

(三)审计评价的难点

1.政绩量化与非量化的矛盾

离任审计中有人认为,如果企业资不抵债,就不能评价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至少应该表述其管理不善或管理混乱。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就总结和评价其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而忽视和回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出现“一好遮百丑”的现象。在量化政绩的尺度把握上确有许多人为因素,从而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风险。

2.审计内容与非审计内容的界限

被审单位的职工有时通过书面、口头等形式,要求审计组审查并答复某些事项,审计人员如果介入其中,往往是非难分,陷于被动局面。

3.任期政绩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一般来说,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已实现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比较简单,而对未来发展后劲的评价相对来说情况复杂,难度较大。

三、完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对策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仅用听、谈的方法是难以达到审计目标的,必须与审计调查结合进行。审计调查既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又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必要环节,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调查的特点

1.审计调查对象的特定性

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需要调查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审计调查内容的针对性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有:被审计单位账面没有记载而又必须调查核实的事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缺乏可靠性,而又必须调查清楚的事项,如发票要素不全、内容不真实,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从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审计发现了疑点,而又必须进一步调查证实的事项;根据审计目标和管理部门的要求,需要调查的其他事项。

3.审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

审计调查方法取决于调查对象、范围、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要求。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函证调查和现场调查,对单位调查和对个人调查,书面调查和会议调查等。这些调查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运用,也可以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运用。

4.审计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审计调查能够获得账面审查所不能取得的比较真实的证据,审计调查的结果就是审计人员所看、所问、所闻、所查、所记、所算的和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据资料。调查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准确、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账面审计结果相结合,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事项,确定审计调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又在审计调查中适当进行延伸审计,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项目,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如用统计调查法核实经济指标,用试点调查法了解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用重点调查法追查经济案件,用会议调查法征求对被审计人的总体评价等。

3.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特定事项,对审计调查材料进行相互联系、客观的分析,使审计调查的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相关性,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4.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制订审计调查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调查人员、时间和审计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同时,又要根据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使审计调查与经济责任审计在目标要求上达到一致,在组织实施上达到统一,在时间安排上协调同步。

5.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的关系,搞好几个结合。即:审计与现场观察结合,审计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审计与调查分析相结合,数据统计与事实调查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审计调查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审计调查方法,以求得最佳的审计调查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就是审计调查报告及其产生的作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除了方法、内容上的结合外,还必须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调查结果相结合运用。

1.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包含了审计调查的结果,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总与分的关系。审计调查的结果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基础,调查报告必然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报告对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反映了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高低,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能否被充分地利用并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审计调查结果有无分量。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补充,一个项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往往是反映总括、全面的情况,而审计调查报告是反映某一方面具体、详细的情况,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2.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决定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决定了审计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及其范围和方式。

(四)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充分运用的措施

在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得到充分运用。

1.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审计调查工作依法进行,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2.认真编制审计调查方案,科学确定调查对象、范围、内容、步骤、方法,组织方式等,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写好审计调查报告。

3.建立规范的审计调查工作制度,保证审计调查的质量、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第6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1.当前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审计计划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由于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干部任免机制与审计相关规定之间的偏差,导致审计委托往往存在一定的临时性,常常打乱既定的工作计划,加大审计工作的强度。特别是在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的情况下,时间紧、任务重,审计人员突击工作,加班加点,往往会出现任务与实际投入审计的力量不相称的现象,对审计的质量和审计成果会有影响,加大了审计风险。

1.2忽视对效益性的关注 审计评价的标准不明确,缺乏指导性,审计人员在评价上感到“茫然”,导致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其着眼点依然是财务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对效益性关注得少,审计报告无法摆脱过去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的影子,有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1.3审计评价的相关依据不足 在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初期,在审计评价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求全”的现象。经济指标的实现是不能完全通过简单的财务指标来反映的,有时还需要一些业务数据来体现,而通过审计所取得的一些指标数是有限的,有些是未涉及或虽已涉及但未获得充分证据的事项,不足以概括全部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面临着评价面太窄、评价的依据少、评价的标准不明晰等问题。审计人员感到除了财经制度以外,其他的无从说起,表现在审计报告上就是评价内容干瘪,套话多。

1.4审计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不够 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审计参与部门较多,但相关参与部门走形式的多,认真采取措施,切实履行职责的少。经济责任审计要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使审计的结果成为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最终体现在各参与部门的沟通交流及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上。有了正确的结果,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应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就变得毫无价值,进而影响整个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

2.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则

2.1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 坚持“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是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如果离任不审,形成的损失就会职责不清,并且无法追究责任人;如果先离后审,就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往往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只有坚持“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审计处理才能落到实处。如确需先离后审,也应明确“先离岗、再审计、后任命”的组织程序。

2.2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在如何处理遗留问题上,离、接任双方一般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离任者往往偏重于自身在任期内取得的成绩,对问题或失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而接任者则往往想方设法为自己减轻负担,这两种做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此,审计人员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数据作为基本依据,如实反映实际情况,分清职责、不偏不倚,从而使接任者清楚明白,离任者功过分明。

2.3依法审计、分清责任的原则 坚持“依法审计、分清责任”的原则是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保证。只有依法审计才能对离任者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做出公正评价。因此,必须做到“三个准确”界定:一是要准确界定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归属;二是要准确界定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归属,领导干部对任期内直接决策的事项所造成的问题应属主要责任或直接责任,对未经其审批或下属在经济行为中的问题,应归属为次要责任或间接责任;三是要准确界定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归属。

2.4综合分析、公正评价的原则 坚持“综合分析、公正评价”的原则是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必须在取得充分可靠的审计查证资料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分析必须紧密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如内控制度、经济管理、守纪情况等。评价中要注意把握“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的原则,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综合准确的评价;定量分析应针对不同单位的同类问题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有量化指标的尽量采用具体数据进行评价。

3.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重点

3.1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包括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还应包括乡村公路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教育、卫生投入等辅助指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情况,如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企业和种养大户的培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情况等,既要从微观上考核镇街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又要分析镇街经济的产业结构、收支结构和运行质量。

3.2摸清资产家底情况 通过审计对比领导干部任职初、任职末资产、负债增减变化情况,考核国有和集体资产是否做到了保值增值,检查有无违反规定造成资产流失的问题。

3.3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情况 包括镇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执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核算、集中支付制度,有无违规收费,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有无乱加价、乱集资、乱罚款等加重农民负担问题。

3.4重大经济决策和效果 通过查阅镇街党政会议记录、出台的有关文件资料、审查经济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以及程序是否合规,有无盲目投资、管理混乱、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

3.5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重点审查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的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履行职责活动所发生的支出情况。主要查差旅费、招待费、汽车费用、购置修缮费等开支是否合规,用车、住房是否符合标准,有无公款旅游、公款装修、公款送礼、报销假发票和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拿到单位上报销,借用公款长期不还,在公务活动中铺张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

4.规范镇街领导干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4.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整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首要环节。具体程序为:一是审计部门根据主管或组织部门发出的《委托审计通知书》的要求,组成审计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目标和要求,确审计组长(主审)和人员分工;二是下达审计通知书,要求被审镇街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自审工作,并按时报送自审资料,离任者必须递交书面述职报告。

4.2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整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具体程序为:一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镇街内控制度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确定实质性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二是进行实质性审计。首先要求镇街领导干部对报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给予书面承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对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债权债务进行抽查核对,必要时召开座谈会和审计调查。

4.3终结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是整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局性工作。一是主审人员在收集、整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各项审计资料的基础上对审计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拟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初稿应征求被审计镇街的离、接任领导的意见,修改后再定稿;二是审计报告应由审计部门领导审定,签发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被审计镇街必须认真执行,并及时报送执行回执。

5.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5.1审计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 开展调查分析是搞好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证的关键。在对会计资料审计查证的基础上,通过个别谈话,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对有关管理制度和重大开支及会议纪要进行调查核实,了解群众关注度较高或账外资金中反映的问题。

5.2详查与抽查相结合 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尽可能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明辨是非,做出处理决定。因此,不可能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事项及所有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地审查,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及现代审计技巧,必要时可采取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另外可运用抽查方法审点的资料、事项和活动。

第7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 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出现的,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也进入了市场。在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也已经形成。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

目前各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包括届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但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在收回的审计调查问卷中,有39所学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的,占回收问卷的85%,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进行的,授权部门以组织部门居多。说明在审计授权方面,各校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要求。绝大多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实施审计情况、存在的问题、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几方面。审计评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其他方面。虽然各高校审计报告及评价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但从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尺度把握等方面来看,仍有必要制定一个规范性的制度。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体应是高校内审机构和高校内审人员。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某省境内、由政府(既包括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也包括该省政府)财政投资兴办的公立本科、专科108所学校所做调查,其相关数据显示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审计结果运用不合理等,因此,规范并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成为审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校积极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加强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尤其重要。目前各高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内审机构在高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

内审机构在高校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不是核心机构。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对内审的定位、认识不准确,认为内审就是“查问题,找麻烦”,在工作中持有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被审者往往都是领导干部,对其晋升、调任,组织已有意向或已做出决定,审计只不过是搞形式、走过场,装个样子给人看罢了;缺乏对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意义的正确理解,甚至觉得谁有了经济问题才会审谁;有些被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人也认为,学校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就是对他们的不信任,进而产生消极、不配合的情况。同时,不少高校负责人既领导财务部门又领导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本校利益限制。

(二)高校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应有的执业谨慎

目前高校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单一,大部分以财务会计、经济管理专业为主。某些高校内审人员缺乏对财会知识的深入了解,知识单薄,无法成为复合型人才,难以适合审计复杂的、涉及面广、涵盖了其他常规审计的许多方面业务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要求。由于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往往造成该涉及审计领域仅浮于表面、走过场,在审计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执业谨慎,工作作风不够严谨,执行审计程序不够充分等主观故意因素造成的漏审、漏评或误判、误评的后果。审计过程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三)质量控制及评价指标不完善

审计实施方案缺少质量控制内容,不能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特殊质量控制,如缺少带有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审计目标内控制度测试与评价方案,缺少审计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般来说时间较紧,审计人员对可能加大的审计风险没有在实施方案中详细列示,另外在审计实施方案中也没有提及借鉴常规审计报告内容的质量控制,一旦常规审计报告出现重大遗漏,如某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因种种原因已经从审计报告中删除,将扩大审计风险,进而影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质量。目前缺乏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估考核制度,没有可供操作的权威性评价体系,增加了审计评价难度,给审计评价带来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先离后审”制度对质量控制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展中普遍实施的是“先离后审”制度,给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先离后审”往往是高校经济责任人已经调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又担任新的职务后,才提请所在高校内审机构去审计,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审”与“用”脱节的现象,客观上审计成了“马后炮”。而这些已经调离的高校经济责任人,往往是“调令到手,抬脚就走”,难免出现其不重视述职报告,不按时提交述职报告,述职报告格式不符合要求,时效性较差,内容过于简化,不能全面反映其在任职期间的管理状况,无法作为审计的参考依据等问题;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对高校经济责任人任期内出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容易形成“前者不负责,后者不认账”的局面,也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成为一纸空文,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无助于对高校经济责任人作出客观公正的考察、衡量和评价,给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带来负面影响。

三、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模式,首先应保证并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高校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审计评价是客观描述审计项目的结果,反映被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列举分析被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所采取的有关重大措施,并评估被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人所采取措施的影响程度。规范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应注意以下三点:

1.紧扣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即紧扣高校经济责任人本人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不要超越审计的职能去对高校经济责任人进行评价。

2.客观明确地界定应负责任,即客观明确地界定高校经济责任人本人应负的责任,对于和财务收支无关及尚未查清的问题,以及不好定性的问题,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咨询,必要时要向学校经济责任联席会议提交书面报告,而不宜直接进行评价。

3.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即应考虑影响高校经济责任人本人取得业绩和责任的各种因素,在评价时据实写明相关的具体情况,对于事实不清、审计证据不充分或拟移交的事项不纳入评价。

(二)实施责任追究机制

明确审计质量责任,实施责任追究机制,是深化审计质量控制的治本之策。责任追究是一种事后补救性质量控制方式,是确认和解脱高校内审人员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责任的一种机制。其目的在于促使高校内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为了有效实施责任追究机制,应科学界定审计责任,合理配置审计权限,从审计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到审计小组组长,再到高校内审机构负责人,都应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对超越法定职责权限违法审计的,不按法定程序审计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按规范操作造成审计质量问题的,违反廉政和保密纪律的,都要依法进行责任追究。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告诫、批评、通报、调岗、取消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此外,还应规定:对届满、提拔、调任的高校经济责任人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负责任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并制定责任追究细则,明确追究主体应负的责任,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并规定由谁来执行责任追究。实行责任追究可以减少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各高校都要尽快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统一的、明确的、科学的经济责任指标体系,统一评价口径和标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三)改进质量控制手段

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为主,转变为以事中、事前的管理审计项目、效益审计项目为主,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前控制。各高校应建立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审前预告和审后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责任人述职报告制度。应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探索计算机系统审计,进一步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广泛运用现代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及其配套的技术和方法,如统计抽样技术、分析性复核技术等,以有效降低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存在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项目的质量。

质量管理是审计组织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高校内审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规范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审计日记规范、审计报告规范、审计评价规范、审计档案等。高校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严格按规范实施审计,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应在高校内部财务收支审计中,将涉及到高校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及个人廉洁自律的资料存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档案”,以备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利用,减少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同时,应加强任职期间审计,以有利于及时发现高校经济责任人任期内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经济责任人改善管理,也利于降低高校经济责任人到离任审计时由于审计范围时间跨度过长形成的审计风险。

(四)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及其转化

为了强化审计成果的转化,必须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应严格审计结果管理,确保审计结果运用的规范性,高校内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果报告的抄送对象,保证审计结果在高校内部的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应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果运用作出统一规范,明确相关部门在各自范围内的相关工作;内审机构应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审计结果档案信息的联网工作,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同时,应主要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1. 抓反馈环节。抓反馈环节,实行高校责任人回复、谈话、诫勉制度。

2.抓整改环节。抓整改环节,规定被审计的高校责任人及其所在单位、部门的领导班子在接到《回复通知》、《整改通知书》后,分别在15日内向干部管理部门写出整改报告。

3.抓督办环节。抓督办环节,确保审计整改意见真正落到实处。

4.抓综合分析环节。抓综合分析环节,对审计结果报告进行分类分析和年度分析,从中发现违反财经法规的共性问题并分析有关原因,以便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高校责任人监督和管理的建议。高校内审机构在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注重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特别是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应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和预防的措施。

5. 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高校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工作成果置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不仅能促使高校内审人员严格按准则、制度、程序和要求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同时能保护高校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的目的。

(五)建立“先审后离”制度及其配套操作规范

运用好审计成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先审后离”制度,以法规、制度来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切实执行“先审后离”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规范和审计结果档案管理制度,对各个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不同审计结果的运用方式、运用要求、运用责任、运用考核办法、运用反馈方式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

建立“先审后离”制度,各高校应坚持“六个结合”,即:离任审计和届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性审计相结合;审查所在单位与审查所属单位相结合;查账与座谈、调查相结合;审计账目与盘点实物相结合;监督与帮促相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后提出整改建议,被审计单位要向审计机构写出整改报告,审计部门实行跟踪督办,促进单位整改,才能更好地达到健全制度强化控制、提高管理、防微杜渐的目的。同时,应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任何高校经济责任人调整必须实行事前审计,不经审计,不研究其调动,不办理调任手续,根据审计结果安排任用干部。各高校应坚持做到“五有”,即:

1.有要求。即学校党委、学校行政有要求,做到“先审后离、先审后任、凭审任用”。

2.有规定。即干部任免有规定,做到把审计成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任免程序,不见审计结果不做结论。

3.有记载。即干部档案有记载,纪检监察部门、干部管理部门将审计结果存入干部廉政档案和干部档案。

4.有公布。审计结果有公布,使群众了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5.有移送。违纪线索有移送,完善大案要案移送查处反馈制度。

四、结论

通过分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系统地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保证并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高校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狠抓自身的制度建设、改进质量控制手段、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及其转化、建立“先审后离”制度及其配套操作规范等。

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应抓住五个重点,即:以党管干部为中心,着力提升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质量;以审计结果运用为根本,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以绩效审计为方向,努力推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面转型;以审计创新为突破,促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深化发展;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彤.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浅淡[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02): 48.

[2] 卢传锋. 试析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优选[J]. 财会月刊(综合),2008(10): 64-65.

[3] 兰艳泽,宾瑜.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8(01): 50.

[4] 管素英. 天津市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 2008(8上): 46-47.

[5] 王倩.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几个问题[J]. 财会月刊(综合),2009(01): 48.

[6] 周彤.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浅淡[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02): 50.

[7] 王谦华. 健全审计质量内容体系全面加强审计质量管理[J]. 中国审计,2009(01): 46.

[8] 韦坚. 加强高校内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9] 舒蓉雯.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及风险防范[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10] 余有华,罗中正. 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思考[J]. 中国审计,2008(23): 56.

[11] 彭春华. 高校处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其对策[J]. 财经界(学术),2008(03).

第8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形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对权力进行约束的一项重要措施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国家审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审计法规不健全、工作安排不合理、审计评价困难、“审”与“用”脱节、审计风险高、问责机制不健全、报告可读性较差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和规范,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在服务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法规不健全

目前,虽然有《审计法》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等原则性规定,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评价标准和审计结果运用等还没有具体的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处在研究、实践和探索阶段,相关法规建设滞后于实践发展。审计法律法规出台的相对滞后,致使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因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而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

2、审计工作安排不合理

(1)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审计实践中,一些地方“先离后审”、“边离边审”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存在“先任命后审计”,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中央五部委要求“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离任手续”,但在现实中,有些干部在被提拔任用后,组织人事部门才委托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审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降低。

(2)审计任务过于繁重

审计项目计划主要由组织部门确定,“要离才审、不离不审”,事前、事中审计少,事后审计情况多,造成审计项目过于集中,尤其是在领导干部换届调整时更为集中。组织、纪检等部门出于干部选任,企业改制变更等因素,往往一次性或临时性安排大量的审计任务。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超出了审计人员的承受能力,容易导致审计力量配备捉襟见肘,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3)审计对象管辖原则的缺陷

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状况为:调动干部已成定势时才开展审计,审计对象基本按属地原则管辖,由同级审计机关审计,审计范围缺乏层次性,增加了审计机关工作压力;大部分审计项目临时上阵,难以体现客观公正;对领导干部唱赞歌的多,客观批评的少,使多数领导干部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难以体现审计的权威性。

(4)审计人员素质不适应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的工作,政策性强、内容复杂,涉及财务、经营、管理、重大决策事项等各个方面,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水准,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从事财政财务收支等常规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难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难以反映不同单位、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

(5)审计重点不够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涉及到被审计的单位,还要涉及到领导者个人。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内容有具体的载体记录,比较容易查实;个人经济活动则无据可查,特别是社会关注的领导干部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一般很难从单位会计账上发现。即使发现某种线索,仅凭现阶段软弱的审计执法手段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怎样做到突出审计重点,准确评价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比较困难。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困难

(1)干部管理考核缺乏完善的可操作标准

目前,我国的干部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尚未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受托审计”,应按照干部管理部门“需要什么”、审计部门“审什么”的模式开展经济审计工作,审计评价要为组织部门评价考核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但干部考核评价内容的不完善,组织、人事部门也无系统的考核指标和具体评价标准,可能造成审计结果流于形式甚至被利用为报复被审计干部的工具。

(2)责任界定难度大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需要正确划分领导干部任期内与非任期内责任。但审计实践中,如何正确界定领导干部的原任责任和现任责任很困难。对干部的责任期限简单地加以界定,必然影响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只要本人没有违纪违规行为,即使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也难以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比如:利用职权盲目投资,虚假招投标;利用资金审批职权调拨资金;监督不力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比一般的违纪违规问题更为严重,但也是审计最难界定,最不容易定责的。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往往是集体决策确定的,由主要领导承担集体决议的责任,对其不完全公平;如果由集体承担责任又容易再次导致责任“虚位”,如何界定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等难度很大。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和标准不一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不一。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体制和机制上不完善,缺乏一套统一的、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其二,评价标准不一。审计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素质、文化水平、领导能力、驾驭经济的能力、决策水平、廉政建设、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而经济责任只是诸多内容中的一个方面,因而评价不能以偏盖全。其三,使用评价结论用语不恰当。目前有的做鉴定式的抽象评价,有的采用写实叙述,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没有进行评价内容的指标化。其四,评价方法简单。仅限于审计什么评什么,局限于对会计账面问题进行评价,只是一种就账论账,就事论事的评价。

4、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高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具有一般审计风险外,还具有独特性。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议人”,把对“人”的监督与对“事”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审计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难度更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的复杂化,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较易产生风险;第三,在审计过程中,对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更多地听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员的解释,给审计工作留下了一定的隐患和后遗症;第四,经济责任审计覆盖期较长,审计评价的事项多,审计的依据尚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完善之中,因此,有可能因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当而产生审计风险;第五,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不仅要审计本级会计单位,还需延伸其下属单位及重要关联单位,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产生审计风险。

5、“审”与“用”脱节

经济责任审计要为党委和组织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方面是审计机关查出大量的违纪问题,另一方面是干部管理部门无视审计结论,依然故我地提拔使用,或者是被审计对象已经提拔重用后才进行审计。审计报告在报送政府和委托部门的同时,抄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的反馈等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谈话、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没有具体标准等等,审计结果运用的不透明和不具体造成“审”与“用”的脱节。

6、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流于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承诺制度,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虽然承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审计工作,但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审计承诺利用价值不大;法律约束力不够,承诺流于形式;操作过于格式化;承诺不完整或者不真实;承诺制存在的缺陷无形中帮助离任者解脱了经济责任。

7、审计问责机制不健全

经济责任审计的必然趋势是发展到“问效”之后的“问责”,落实责任追究的“问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近年来的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屡审屡犯”问题突出,“审计问责”不到位。比如: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资金或“小金库”、自行处置资产、超标准列支招待费等问题,几乎成了单位的“通病”。有些单位,任中审计发现的问题,离任审计仍然存在;上任审计报告中指出过的“毛病”,下一任再次出现,甚至“老毛病”未改,又添“新毛病”。审计问责机制的欠缺,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权威性的发挥。

8、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读性较差

从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情况看,目前许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报告的使用和阅读。比如:审计报告缺乏通俗性,往往就账论账、就事论事,过于强调数据而理性分析少,较多地运用专业术语和技术词汇,加大了报告使用者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不利于审计成果的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一种行政公文,应当精简高效,但审计报告内容繁多,同时还存在较多的冗词赘句,降低了报告的可读性;审计评价过于格式化,评价内容笼统,同时缺少具体详细的评价量化指标,起不到评价和参谋作用;审计内容和问题缺少重要性分析,使阅读者抓不到重点,容易产生误解;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没有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影响了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重视程度。

二、经济责任审计采取的对策

1、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相关制度

(1)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纪律监察、组织人事和财政审计等为成员单位,成立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审计开展工作,为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组织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将审计的具体要求和重点关注的问题等,明确告知审计机关,下达审计委托书;由审计部门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和工作交流,研究解决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财政部门应当对审计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应将获取的相关情况或线索进行筛选,及时移交纪律监察部门必要的重要案件线索,依法进行处理。建立联动机制,有利于配合和协调审计工作,研究和解决审计中的困难与问题,提高审计的整体效率。

(2)研究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

在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并试行地方性规章制度,条件成熟时再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上升为地方法规,为审计和评价提供更权威的法规依据,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联席会议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暂行办法》等等。审计部门接受委托,应严格审计法律程序实施审计,制定《审计要情报告制度》、《重大审计事项集体审定制度》、《案件线索移交制度》等,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党风和干部廉政建设的要求,制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并付诸实施。

2、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有效发挥各部门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进行。当前,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有关部门应按照“统一协调、留有余地”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审计机关实际承担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拟定审计工作计划。

(1)坚持“先审后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为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防范和干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建设性作用,避免“先离任、后审计”,同时也为避免审计项目过于集中,造成审计机关审计任务不均衡,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应将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建立起任前、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任前审计”设置“入口关”,防止领导干部“带病提拔”;“任中审计”设置“预警关”,从履职情况看干部“称不称职”;“离任审计”设置“交替关”,让离任的领导干部“走得明白”。坚持“先审后离”,切实做到“不审计、不离任、不重用”,使审计结果成为干部任免的重要标杆;纪检部门应经常听取审计部门的意见,对审计查出的领导干部经济问题要认真对待,严肃处理,决不让“老实人吃亏、投机者讨好”,最终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真正目的。

(2)审计对象的管辖应具有层次性

应严格区分提拔、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领导干部的任期审计。对拟提拔领导干部必须实行任职前审计,由上级审计机关实施,即“上审下”,做到先审计后任命;对调任、转任领导干部应当实行届中审计,由同级审计机关实施,即“同级审”;对轮岗、免职、辞职、退休领导干部可以实行离任后审计,由同级审计机关实施。

(3)审计项目的确定应具有能动性

确定任期审计项目,应当改变由组织部门“一家言”为组织、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多家言”,各部门应有效协调,各司其职,审计机关要主动参与项目的确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尽可能采用“捆绑式”审计,将二者的评价统分结合、有主有次、分别界定和分清责任。审计目标逐渐由过去的查错防弊转向对权力的监督约束,转向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和选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据,转向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服务,转向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4)审计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仅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更重要的应当包括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廉政建设情况,重点关注民生、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重点对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权、管理权、执行权和个人廉政情况即“三权一廉”进行审计,筛选重大工程、土地出让、市政建设、招商引资、重点资金分配等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关注有关决策是否有利于本地区(单位)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搞什么短期行为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将绩效审计运用于经济责任审计中,突出关注“惠民”工程的实施情况,及时揭露涉及领导干部存在的弄虚作假和严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和个人经济问题等。

3、探索研究科学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所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直接目的是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最终落脚点是“评人”,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强。因此,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必须通力协作,要明确党政领导的职责分工,研究制定经济责任的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规范,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界定、评价体系,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公正性。

审计评价应尽量采用行政性语言、以写实的方式进行。在评价和界定经济责任时,要重点突出,着重评价重点问题、重要指标和重大事项。注意把握好评价原则,评价时采用“白描”的方法,做到客观公正,事实求是,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两分法为原则,成绩说全、问题说透;把握好客观公正原则,要紧密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政策背景等因素,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把握好权责对等原则,与行使职权相关的经济责任才纳入评价范围,同时清晰地界定责任归属。

4、建立审计创新机制,拓展审计空间

(1)拓宽审计领域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推进,审计范围必将不断扩大,而且逐步形成制度化。中纪委、中组部、审计署和人事部、监察部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怎样把对科级、县级、地厅“三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在加快推进中,政府履职情况和效能情况也已进入审计范畴。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将探索沿着权力运行的轨迹,抓住权力运行载体的资金,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对关健部门、关健岗位、具有决策权的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

(2)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

财政决算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通过审计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范围,包括预算资金、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基金)、政府债务、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等等,检查评估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状况,可以采取同时审计或借鉴财政决算审计报告等灵活有效的方法,达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审计的目的,对财政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的责任人要进行确认和调查取证明,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3)将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结合起来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可以开展系统的全面审计,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就特定事项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实施专项审计调查的特定事项主要包括: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与其任期经济责任有关的较为具体的事项;检监察机关拟立案查处或已立案查处的,对与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有关的较为明确的事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需要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的事项等等。

5、灵活运用审计方法,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鉴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面广,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效益审计有机结合,以审计调查为主,同时附之以其他包括阅读、抽查、观察、座谈、观测、计算、分析等方法。具体实施时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方法:一是“看”,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硬件设施进行察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审计疑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问”,围绕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行为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导者施政情况:三是“访”,围绕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走访相关人员,合理划分领导干部个人和集体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四是“谈”,组织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座谈,全面收集领导干部施政行为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五是“报”,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设立意见举报箱,收集各方面关于领导干部应承担经济责任的信息,并予以落实。

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要注重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训,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审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水平。认真贯彻《审计机关八不准》,强化法制观念,使审计程序规范化、法制化,做到依法审计,实现审计政务公开,增强审计的透明度,为审清廉;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搞好审前调查,召开审前座谈会,同时公布监督电话,以便于群众监督举报,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7、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防范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与审计承诺相关的配套法规。除了被审单位法人及财务的承诺之外,应增加被审计者特别是离任者的个人承诺,并以此作为审计评价与定性的参考依据。审计机关要结合审计实践,以明确承诺制度的法律效力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健全并细化承诺制度相应配套的规则和程序,确保承诺制度的实施;同时逐步建立对不完整且虚假承诺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保障承诺制具有法律效力。

8、重视成果运用,强化审计效力

(1)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成果不仅是“自用”,而更重要的是“他用”。为此,提高报告可读性关系到审计的“命脉”。审计报告的撰写必须做到既简单明了,观点明确,又突出重点,利用价值高;应当为不同层次的阅读者所理解,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加强对审计数据和事实的分析,使报告收阅者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可读性强;进一步规范报告模式,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貌,让使用者和阅读者更直接、更方便地抓住重点和实质。

(2)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要及时向本级党委政府报送审计结果报告、要情专报和综合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各部门间要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反馈制度。组织部门应将审计报告作为对被审计地方党委书记业绩考核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存入人事档案。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根据审计结果,对存在一般性问题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教育;对问题较多但又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要进行诫免谈话;对发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领导干部要立案查处。联席会议及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联合督办机制、责任追究和公开问责评议制度,应对责任追究的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回访,督促落实审计决定,促进其整改。

(3)健全结果运用制度,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研究制订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办法”,建立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促进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化。把审计成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用中去,避免或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运用于干部的调整任免,是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与监督中去,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运用到推进反腐败倡廉工作中去,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责任追究制度;运用到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决策中去,作为党委和政府从体制上、机制上研究工作中的突出矛盾的决策依据,服务体制改革,维护政令畅通。

为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必须建立健全审计结果适度公告制度,除内容外,逐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大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力度,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英来.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06,06:12-16.

[2]刘颖斐,余玉苗.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07,03:3-7.

[3]蔡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01:10-14.

[4]朱伟.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需要新举措[J].中国审计,2008,05:53-54.

[5]张勇.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987至2007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9,03:21-27.

[6]李树廷.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9,10:32-36.

[7]吉林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处.“十年发展创新路,始得今日立潮头”[J].当代审计,2009,04:21-24.

[8]吴克勤,卞燕.“告知承诺”创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机制[J].中国审计,2009,07:59.

第9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我们从建立制度、规范程序、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入手,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完善制度,规范审计程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越来越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我们从1997年开始,对处级领导干部以及区属国有企业经理(厂长)试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过两年的实践,于1999年初,我们会同区纪检委和区审计局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塘沽区《关于网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方法和程序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照《办法》的要求,区委组织部和区纪检委、区审计局每年初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定本年度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审计项目,审计局将其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个《办法》经区委常委会议讨论后,以区委名义下发执行。

为了增强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注意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一是提前三天向被审计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下达审计通知书,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好接受审计的准备工作;二是要求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提供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并对本单位所提供会计资料的全面、真实与完整及有无"小金库"问题做出书面承诺;三是严格实施审计,认真审查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必要的内查外调;四是认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详细记载审计工作过程;五是审计结束后,及时撰写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六是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结果报告;七是整理资料、立卷归档。

由于制度完善,程序规范,保证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1997年以来,我区已对300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了日常审计,其中包括对4个单位进行了举报审计,对3个评先对象进行了评优审计,对88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离任审计。在2000年上半年全区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工作中,12个街和2个乡合并为9个街,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大面积交流和调整。在这项工作开始前,我们委托区审计局在一个月内,对全区12个街和2个乡的主要负责人全部实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及时做出了审计决定。审计工作的按期完成,为街道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全程监督,严把干部任用管理"三关"

为了不断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机制,我们坚持对领导干部进行全过程审计,即:对干部任前、任中(届中)、离任前进行经济责任监督审计,给干部一个真实、准确的评价。

一是,做好干部任前审计,严把选用关。区委根据全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现状,对有调整意向的干部,由我们委托审计局提前一个月进行审计,全面考察干部情况。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避免选用干部失察、失误。

二是,做好干部任中(届中)审计,严把监督关。区委明确提出,政府组成单位每届任职期间都要进行一次审计,国有企业经理(厂长)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对一个时期社会舆论、群众来信来访、干部考察考核中反映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被评为各类先进的干部,也要先过审计关。

三是,做好干部离任审计,严把评价关。为了正确评价离任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使离任干部不交马虎帐,上任干部不接糊涂班,我们对凡是离任的干部都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把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审计结果记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评价、使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为制定接任者的岗位责任目标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干部任职审计结果分别报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及区委组织部、区纪检委,并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公布,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

三、突出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的审计

我们注重利用审计手段强化对一把手任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坚持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上。对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在调任、转任、轮岗、退休、辞职辞退、解聘和机构裁撤、合并等离任前都必须接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经审计,不予提拔;不经审计,不办理离任手续;不经审计,不予评优。几年来,对全区88名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我们感到,对一把手的重点审计,一是增强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干好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促进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有效遏制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是给离任的干部一个交待,为接任的干部交清家底,使领导干部"走的明白,接的清楚";四是制止了个别单位因主要负责人离任前突击花钱、吃光分净、私占公物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提前动手赌住漏洞,防止离职前"捞一把";五是有利于消除因情况不明、了解不够而产生的误解,增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团结。

四、严肃纪律,充分运用审计结果

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要求审计小组成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自觉恪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的各项规定。审计局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所列事实的真实性负全部责任。对于违反审计纪律,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依照规定追究责任。

我们把审计意见书、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对被审计单位一把手进行考核的参考依据。同时,建议区纪检委(监察局),作为廉政考核的依据之一。对经过考察、审计,工作突出、政绩显著的,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如果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由审计局依法做出处理。对被审计单位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并且单位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的,审计局除了向区政府领导报告外,还应及时向区委组织部、区纪检委(监察局)提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调整的建议,对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的问题,及时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比如,2000年在对区属企业客运公司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在资金管理上存在违规发放资金270万元的问题。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该公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在查清违纪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措施,对该公司的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

五、积极探索,完善审计工作机制

几年来,在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一是,处理好审计工作的公开性和干部调整工作的阶段保密性的矛盾。审计工作的公开性和干部调整工作的阶段保密性是一对矛盾。干部任免工作在酝酿、讨论过程中有较强的保密性,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公开进行的,这就要求适时把握审计时机。结合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在干部调整前的一个月左右时间安排审计为佳。

二是,正确把握审计年限问题。对审计年限如何把握,过去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通过实践,我们对于任职时间较短、在任期内的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其起点定为干部的任职时间;对于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一般对其近三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于根据举报进行审计的单位或部门,主要对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事项进行重点审计。

三是,科学界定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报告需要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双方认可的问题。我们坚持如果被审计的单位或部门、企业对审计决定所列的违纪事实和处罚不服,可以在接到审计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区政府提出复议申请,以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