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

第1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1.1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除了教室之外,大都配有专门的机房和手工实训室,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机在机房,实操在实训室,但从笔者亲历的教学经历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更多的出现“上课讲一遍,上机讲一遍,实操再讲一遍”的情况,这其中固然存在着生源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依旧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观念是较为落后的。从行为导向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取资讯的来源(可以使用手机但极不方便),在机房,则是座位的固定使学生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这样脱节的教学资源配置直接阻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2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最后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最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最后,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证,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2.4建立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做到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更重视进步,更重视发展。只有建立人文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应有的效果。

第2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一、行为导向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法又可以称作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导向教学法),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演变而来的,是由世界职业教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新型理论。由角色扮演、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法组成,是以能力为本位,活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简单来说,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一种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法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使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使学生在模拟的专业环境中不断收集有效信息,并且激励学生不断思考、探讨,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行为导向法有着典型特征: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主动性。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法的意义

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解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起来乏味,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行为导向法和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法有着以下几方面意义:

首先,行为导向法有利于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就业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意味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时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一味强调课本里的知识而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行为导向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次,行为导向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学习语文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行为导向法改变了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用花大量时间做题目,应对考试,有更多时间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还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行为导向法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巧妙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这些情境学习语文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行为导向法教学下,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掌握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法教学里的重要内容,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教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分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教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选取的大都是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不仅为学生带来真实感和生动感,而且培养学生深入实践学习的精神。同时,案例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为以后从事工作打下基础,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

第3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教学模式 行为导向 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语文是中职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科目,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中职学校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能力不仅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有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有着紧密联系。因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自身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都对就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语文,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行为导向法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一、行为导向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法又可以称作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导向教学法),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演变而来的,是由世界职业教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新型理论。由角色扮演、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法组成,是以能力为本位,活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简单来说,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一种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法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使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使学生在模拟的专业环境中不断收集有效信息,并且激励学生不断思考、探讨,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行为导向法有着典型特征: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主动性。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法的意义

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解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起来乏味,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行为导向法和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法有着以下几方面意义:

首先,行为导向法有利于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就业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意味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时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一味强调课本里的知识而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行为导向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次,行为导向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学习语文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行为导向法改变了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用花大量时间做题目,应对考试,有更多时间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还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行为导向法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巧妙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这些情境学习语文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行为导向法教学下,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掌握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法教学里的重要内容,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教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分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教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选取的大都是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不仅为学生带来真实感和生动感,而且培养学生深入实践学习的精神。同时,案例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为以后从事工作打下基础,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指学生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和组织能力。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集体观念,使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是同一专业的单一型合作,也可以是多种专业间的多元型合作。同专业学生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比较容易协调。比如,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可以对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然后以小组形式写出读后感,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而言之,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中职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使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发挥到最大。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虽然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中职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能单单使用某一种固定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应该多种方法一起使用。不论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首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经济管理类本科 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存在问题 重构

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及本科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为了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把毕业论文放在了从属地位,加上用人单位很少关注毕业论文,更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怠慢心理,致使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日趋下降。其中,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更是令人担忧。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指导时间偏少。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基本上都是从大四第一个学期开始,有些院校可能提前一点,也是从大三第二个学期才启动,而这个学期本科生的上课压力比较大。当他们刚刚对毕业论文有一些想法时,考试又将他们的想法打断。到了大四,各种求职、考试等压力扑面而来,到他们真正安心写作毕业论文时,距离毕业时间已经不多了。因此,从大三第二个学期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已经是比较晚了,表面看起来还有一年时间,可实际有效时间不到两个月。这时,指导教师指导基础较弱的学生,他们被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2.整体指导的策略。

现行毕业论文的指导模式从指导策略上来看,属于一种整体指导。这种模式是指导教师从多方面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包括论文的主题、结构、表达和学术创新等。这种指导模式的结果是,学生自己不努力收集资料进行论文写作,大部分甚至全部依靠指导教师。这样的指导策略,使指导教师非常辛苦,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期望学生通过写作毕业论文培养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没有达到。

3.缺乏奖惩措施。

指导教师指导完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打过分之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就被束之高阁。某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否真的应得某个分数,毕业论文有没有抄袭的成分,也就没有人去关注了。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督和奖惩制度,指导教师、本科生和有关的管理部门对毕业论文实质上都是不太重视的。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必然会有所下降。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重构

针对上述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对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进行重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毕业论文采用的都是配给制,即由学院将学生平均分给每个教师指导,很容易出现学生的选题方向不是指导教师的研究范围,给指导教师带来困难。如:无法把握选题的意义,无法判断使用材料的准确度,无法判断论文有没有新见解,无法判断论文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等等。这样,指导教师只能从形式上予以指导,论文的质量很难把握。因此,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打破这种配给制,实行师生互选的制度,优化指导工作。笔者认为,具体操作可以这样:首先,征集学生的选题或选题方向,然后按学科方向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学科,由教师来选择学生;教师选定以后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如果对教师不满意,可以提出来换指导教师。在“经济管理类本科的毕业论文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毕业论文课题分组应采取的方式?78%的学生反映,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双向选择。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对对方有所了解,尤其是教师,他在选学生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自己能不能指导学生提交的选题。所以,双向选择是一种优化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方式,也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一种切实的制度保证。

2.对学生采用习惯培养的方式。

前已述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都安排在第四学年集中进行。这种突击战必须以学生训练有素为前提。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水平,必须科学安排、强化平时训练、循序渐进、变突击式为习惯性培养式。当我们取消了年度论文的教学方式后,必须找到一种替代的方式,平时训练这一环不能少。笔者认为,可以落实到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去,通过加强学科课程平时作业的学术性训练,既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作要求,也可以撰写学术述评或学科课程论文的形式予以强化。在一门学科课程结束时,或要求学生就学科课程中的某一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加以评价,或提交有自己一定见解、符合学术规范的学科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3.采取多渠道的指导模式。

所谓多渠道指导模式,就是以网络指导为主体,辅之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引导。具体实施如下:第一,在正式写作毕业论文之前,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行见面与不见面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使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变得畅通。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师生适时异地交流,同时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实现异地不同步的及时交流。第二,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联系起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不好,是因为期刊论文读得少,理论基础薄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讲期刊论文的前沿动态。同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课程和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向本科生谈论文该如何选题、如何查找资料、如何选用相关理论等。第三,利用各种学术活动激发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和论文写作能力。如,院系进行教工的学术论文或教研论文研讨会,邀请本科生参加。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创新素养与学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但这种教学方式是以精英教育为背景的,它与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势并不十分贴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必须优化指导、相互协调,对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进行重构。从而,切实提高本科论文的质量,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小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5,(11).

[2]冀满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第5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行动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角色转换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提出

“行动导向教学”最早开展于德国,该词来源于德文Handlungsorientiertes Lemen und Lehren,直译应为“行动导向的学与教”。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应职业行动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对教学过程予以评价,从而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一系列原则。在该教学模式中“学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设计与学的需要相符合。其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是现今职业教育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不同。在其教学过程中,学习领域是由教学理论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而出,并注重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教学内容以学习领域为核心,并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行动导向教学化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跨专业的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推广中的困难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受到职教理论界和学校师生的欢迎。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是阻碍行动导向教学推广的原因之一。原本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科课程体系化教学,其本质问题是“学问化”,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做是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做是理论的附属品,而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与原有教学方式不同,行动导向教学强调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打破学科界限)。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适应与否及适应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发展进度。欲推广行动导向教学,就必须从教师入手,加强其本身对新教学方式的认可及运用。

职业实践经验的缺乏及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足是行动导向教学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师资来源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既缺乏专业性职业实践的经验,又缺少从事教学的基本能力。而部分毕业于“职业师范学院”的教师也没有经历系统化的教学实习,专业实践能力更是先天不足;即使工科院校毕业的教师能够操作设备,却无从体验企业管理和生产组织,更不知道如何开发和设计课程、如何教学。更有甚者在师资培训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某些学校部分专业的教学是由其他专业多出的教师在自我学习后而进行的教学。因此,有目的、系统化地开展师资培训,是提高职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关键,也为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奠定最基本的人力基础。

三、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师生的双向互动是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核心所在,其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而学生则应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而这一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改变决定了实现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提高教师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1.教师要成为提供理论知识的字典

与传统教学强调专业系统地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不同,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行动手在教学前对所学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制订相应的计划、从而制订方案并选择、进而制定目标和实施、再到最后的信息反馈及成果评价。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动手中会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当其在某一具体项目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作为该整个活动的主导者,就应及时介入,应其需求接受咨询。故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像一本字典,做好相关知识的编码,随时接受学生查询。同时应启发学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吗?能做得更好吗?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师要成为实践操作的模范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就能较快适应社会,及时更新知识或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将从单一学科型转向综合型、整合型,特别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故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不仅要知道学生操作中的失误,而且要标准、规范地完成操作任务,为学生做出示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为适应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调整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亚.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职教论坛》,2007.12.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4.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4]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7.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第6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行为导向法 语文 阅读鉴赏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59-02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把教与学过程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情景,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一句话: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1 在阅读鉴赏课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实现有效教学的实践

很多同行早已对行为导向法在提高语文中职教育教学效率上做出很多尝试,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业界对行为导向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应用类的语文教学上,例如说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等。为了配合行为导向法的教学开展,课型也以活动课为主。这很大限度地限制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但是,浏览中职学校采用的主流语文教程可知,课文仍以对各种文体的阅读鉴赏为主。且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与人文素养,也是以阅读鉴赏课文发挥主要作用。因此行为导向法的局限运用也一定程度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让部分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行为导向法中部分教学法经过合理调整后,同样能在平常的阅读鉴赏课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1.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悲剧”这个概念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如果想要他们自主体味作者揭露的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之“悲”很有难度。在《幽径悲剧》课文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美被毁灭”的“悲”,笔者在课前预习中布置了一项“评选年度十大悲剧”的作业,让每一个同学都回去搜索,并选择自己认为最悲惨的事件。在课文讲解前进行事件分析,选出大家公认的“十大悲剧”,让学生了解到心理中“悲”的来源,激发学生维护真、善、美的决心,为下文教学氛围设下铺垫。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在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无形中提高了对问题的洞察力。

1.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学生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的教学法。在实施“头脑风暴”法时,教师不作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追求设想的数量;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所以在散文和诗歌学习上运用“大脑风暴”法,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并提高他们读写兴趣和水平。而运用此法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发“风暴”并让“风暴”越吹越大,然后让受到“风暴”洗礼的学生得到收获。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散文和诗歌,都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力,在“形散而神聚”的文章中找到它的“灵魂”。

例如,讲授《脚印》时,要让学生品味出作者“浪漫而略近颓废”的乡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就要通过诱发畅想乡愁“风暴”来慢慢把学生带进课文中。

从课堂效果来看:第一,学生能积累丰富的与乡愁有关的词语,使他们明白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出口成章并非一件难事;第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乐趣,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都能有放飞思绪的自由,充分锻炼了想象思维能力,也拓展了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第三,在思维风暴中,学生很容易与作者的情感擦出火花,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时,可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最后完成任务来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可谓集行为导向教学法之大全一般常被用于实用性强的科目,如应用文写作等,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然而,使用项目教学法用于鉴赏类课文教学既可以达到解读课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可以达到一定德育效果。

在《胡同文化》的拓展教学当中,笔者便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胡同”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然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学们自己的家乡,生活的城市都有着不同城市的文化,人文风俗。在课文讲解结束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完成《巷・情》调查报告:通过收集广州老区有趣的巷名,了解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分析从中透出的广州人情。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这份调查报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自行组合3~4人的一个小组,制定调查计划。接着通过大量的调查和信息搜集,选定一个区域进行细致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在完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老师定期进行进度检查和方法指导。同学们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增长见闻。在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协作能力,而且在这座城市中体会人情,提高公民意识,找到城市归宿感。最后完成项目任务后组织一次《巷・情》的调查结果分享会,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项目实施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也让学生贴身地体会《胡同文化》中表达的出来对自己家乡所包含的特殊情感,自主体会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文化氛围。

1.4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启动教学法是一种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的教学法。

在《故都的秋》第二课时里,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笔者又首先通过课外预习和课堂图片展示创设文章“悲秋”情景,再让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分工,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自主进行学习,自己动手来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承接上一节课创设的情景,笔者提出细读的引导问题――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绘中,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秋味?接着布置合作探究任务: 为秋图命题,提取景物完成仿句。并要求学生将合作探究的结果展示在各组的张贴板上。

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项目自主地发现秋天的细微之美,揣摩语言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工与合作的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掌握展示技巧,在展示中要使用好展示原则 ,还要对展示技术和展示成果进行评价。这种做法不但巩固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锻炼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这样使学生更容易完成这种角色的转变。

2 在阅读鉴赏课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所见,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阅读学习,让学生完成感知――分析――鉴赏――运用的发展,从认知到能力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了鉴赏过程的金“钥匙”,真正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也让教学真正实现了“有效”。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协作关系。学生人人获得角色、获得突出的表现机会并成为项目活动中的主人,由此更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愿望,充分体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下列教学优势:

2.1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与合作探究的课型结合,有了不但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还有成果分享环节。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小组长,记录员、讲解员、甚至插图员。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这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2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由于综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通过学习项目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综合职业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2.3有利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试点使用行为导向法教授阅读鉴赏课的两个班级,除了能力得到锻炼,学习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两个班在09年9月入学时参加广州市中考水平的入学摸底考试,平均分为78分(总分12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的平均分为13分(总分25分)。到2010年10月中旬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两个班的语文单科平均分均达到102分(总分150分)。虽然成绩分数上提高不多,但是两份卷子的难度水平却相差甚远。全班同学都达到了报考学校的分数线,被报考学校顺利录取。

3 结论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可以尝试去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无论传授的是任何一种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坚持以能力为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思维得到训练,智力得到开发,既增知识,又长才干,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2007年度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0573]号作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Z].

第7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我国的外语教学多年来呈现费时低效的现状,而重输入、轻输出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自Swain提出输出假设理论后,我国学者们就开始关注输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经历了“输出驱动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两个阶段之后,2015年文秋芳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并对其理论体系做了系统的阐述。POA是由文秋芳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针对我国成人外语学习的教学理论。该理论体系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部分构成,教学理念主要为“学习中心说” “学用一体说” “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由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构成;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以教师为中介的促成和评价三个部分。该理论体系既强调产出过程(producing),又强调产出的结果(product)。[3]当前学界对PO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出导向法”的发展历程

在笔者收集的42篇文章中,专门阐述POA发展历程的文章较少,但大多数文章都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早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之前,学术领域深受 Krashen的输入假设影。Krashen ( 1985 )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条件,输出只是输入的自然结果,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作用。而 Swain (1985)基于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课程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分析, 提出了输出假设。该假设认为,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也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在此基础上,文秋芳教授根据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职场英语的使用功能和重新认识二语习得输出心理机制,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输出驱动―― 输入促成假设”是文秋芳于2014年3月参加在京举办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假设是文教授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其2008年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2015年文秋芳将其更名为“产出导向法”,并系统地阐述了其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由此成型。

2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

“产出导向法”还未真正成型就被国内一些学者应用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王立松和赵一繁针对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将POA应用于教学改革中,从优化课程设置、教法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教改新思路。[4]但笔者认为,其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还有待提高。同年,许薇也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反思,但其观点仅仅是基于反思,主观性较强。在课程改革方面,文秋芳首次将“产出导向法”的原型――“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课程改革的尝试中,并具体提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安排及具体的分项教学要求。[5]其观点清晰明了,操作性较强,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方芳和夏蓓洁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提出了英语专业课程群建设,两人针对各类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构建基本技能课程群、翻译课程群、人文素质及应用课程群的构想[6]。课程群设置打破了课程间互不关联的局面,为英语专业课程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认为,学界可针对这一构想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完善这一构想。此外,黄禧凤等人基于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将焦点投向后续课程设置,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具体设置要点,如,情境创设、考核体系转变等。从笔者收集的文献来看,学界对后续课程设置关注不够,而后续课程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如何优化后续课程设置应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3 “产出导向法”对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文秋芳在2013年就将POA的前身――“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并按照Tyler提出的课程框架四要素――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重点评估将输出驱动假设与课堂教学结合。[7]2014年文秋芳又试图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估体系几方面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应用于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中。[8]潘海英和刘晓波将“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中,以直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对研究生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9]齐桂芹也从教学目标、流程、方法与教学评估将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公共演说课的实践中。[10]可见,POA不仅被应用于大学外语课堂,研究生外语教学也被列入其中。笔者认为,研究生阶段也是实践POA理论的重要时期。从笔者收集的文献看来,将POA应用于此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若拓宽其研究领域,相信对POA理论体系的发展会有更加积极的作用。自POA理论体系成型后,不少学者也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研究中。张文娟利用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设置法庭辩护的场景,将POA从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11]。张文娟将POA系统地用于大学外语课堂中,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科学合理、细致且具有针对性,笔者认为,此文章可以作为POA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范本,我们也可以按照此模式尝试在其他场景或科目中检验POA的有效性。

以上是POA在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概述,学界也有不少学者以POA 为理论基础对大学外语课堂的听、说、读、写课型进行了探索。

POA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时还未展现其全貌。2011年苏丽琴基于输出驱动假设探讨了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并提出了建议,如,凸显输出、改善输入,促进输出等[12]。王虹亮和鲁俐也以“输出驱动假设”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具体任务的设计及改革措施。POA 自成型之后,很少有学者将其与听力教学结合,笔者认为原因之一在于POA 理论体系倡导的是综合技能教学法,若单一探讨听力教学反而违背了理论的核心。任春华和李海艳基于POA理论体系探讨了独立学院英语口语教学,但两人的文章只是一些经验总结,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至于阅读教学,王洪林于2015年进行了以口头汇报为输出驱动的批判性阅读行动研究,以期通过开展“批判性阅读――口头汇报撰写――口头汇报”为一体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研究方法对POA理论的应用很有借鉴意义。同年8月黄珍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13]POA在写作课堂中的应用与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一样,也见证了POA 的发展历程。陈文凯于2010年基于“输出驱动假设”探讨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及建议。此外,王文琴也以输出为驱动讨论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王文琴是少数将输出驱动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人,笔者认为此尝试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以期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此后王璐又以“输入促成――输出驱动”为基础讨论了大学外语写作教学改革。POA 成型后,扈玉婷讨论了思维导图式的写作教学,并根据POA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系统有效的写作课堂实践。笔者认为她的观点细致、可操作性较强,对于写作教学很有借鉴意义。同年,翁林颖和吴雯基于POA对写作课堂学习共同体共同愿景的建构进行探讨,并将POA的核心环节和认同愿景、推动愿景、达成愿景结合。

从POA应用于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论文来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较高,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较少,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对于POA理论应用于四种课型的文章较多,但大多属于一家之言,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或实施路径。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POA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考虑以POA 为理论基础,把不同课型结合起来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 探析“产出导向法”中的某一具体理念

POA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许多学者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理念进行研究。文秋芳于2016年探讨了基于POA的新评价形式――师生合作u价,包括课前、课内和课后的评价模式。[14]2015年杨莉芳把POA 中的驱动环节运用于微课设计中,从微课脚本的设计与修改到微课录制,POA的驱动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15]同年,张文娟也对POA的驱动环节进行了教学尝试,张文娟选择“死刑存废”这一话题要求学生书面阐述观点,在此过程中,她将驱动环节融入观点促成、语言促成、结构促成三方面,实验结果非常可观。[16]此外,侯磊还对“学习中心说”做了拓展阐述。

笔者认为对POA的某一理念进行探析虽不能反映其全貌,却能降低应用它的难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促进POA的传播与发展。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学界的研究方法也主要集中在实验法、调查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尝试将POA的其他理念与具体课程结合研究。

5 结语

“产出导向法”作为新兴的中国特色教学理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通过综述收集到的文章,发现针对此理论的研究方法显得比较单一,大多采用了实验法和调查法,行动研究较少,其他研究方法几乎没有涉及。从研究视角看来,笔者认为当前不宜将POA理论体系应用于单一的听说读写课堂教学中,因为这样做违背了POA理论的核心思想。对于POA某一具体理念探析,笔者认为是可取的,并希望对其他核心理念进行研究。此外,从笔者收集的文献看来,POA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中,笔者认为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并非都集中在大学,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而POA的部分理念对中学英语教学同样有借鉴意义,若能将其精髓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或许能够得到更好的成效。POA与语用学有着相通之处,却没有文章探讨过二者的联系,笔者认为将二者进行结合能够促进POA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Swain,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S. Gass & C.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 Newbury House. 1985.

[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 1985.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4]王立松,赵一繁. 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课程与教学,2015.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J].外语界,2008(2):2-9.

[6]方芳,夏蓓洁. 能力本位、输出驱动与英语专业课程群建设[J].山东外语教学,2010(3).

[7]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8]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1-12.

[9]潘海英,刘晓波.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中国外语,2015(3):73-79.

[10]齐桂芹. 输出驱动假设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公共演说课的实践与启示[J].当代外语研究,2015.

[11]张文娟.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 -114.

[12]苏丽琴.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1(6):107-109.

[13]黄珍 .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8): 117.

[14]文秋芳. “师生合作评价”: “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

第8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当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瓜方向后,在调查研究墓础上撰写的报请学校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压为何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拥有何种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指导教师应该认真引导学生写好开瓜报告,向学生阐述撰写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开月报告对学生的整个论文情况进行宏观的把握.那么如何指导英语专业学生写好开理报告,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创新选题、合理定题

进行开题报告写作的首要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确切的说是进行论文方向的选择.这是正式书写开题报告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对自己课月的研究方向渐渐清晰,脉络更加分明.确定论文写作方向一般有两种方式:"由面及点式"和"由点及面式".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题思考过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选题方向主要有:语言学方向,翻译方向,文化方向,文学方向和教学法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先选择一个大的方向,最终确立题目,这就是所谓的"由面及点式"的选题思路.例如,学生首先可以确定自己选越方向为文学,然后,在众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简爱》,最后通过材料搜集、调查研究,找到自己的学术兴奋点,并最终确立题目《分析海伦的性格特征》。

比如说学生可以先选择《简爱》这部作品,然后确立写作方向.如果对作品语言分析,修辞特点分析,则可划分到语言学方向;如果是对其电影版本的台词翻译进行分析,那划分到了翻译方向:还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分析中西方爱情观或中西方女性独立惫识,这就归为文化方向.这种"由点及面式"的选择思路往往比较适合平时学习注愈积累、善于思考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普于发现间理和解决问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指导得当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往往会写出比较优秀的毕业论文。

2、书写规范、正确评价

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魔报告的正式书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写出一份规范的、真正体现了其研究过程的开题报告.在正式写作之前,指导教师要使其先明确写作内容以及如何在开题中体现他们各自的研究过程.然后再逐步进行宏观指导,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际撰写开题报告.一般来说,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课理研究的目的惫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大纲);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2.1明确课月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惫义也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一课题对于理论发展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对于现实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一内容大致可以论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现实的实际需要、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本课题的理论与学术价值。

2.2了解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对课魔相关研究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即"有哪些国内外学者或机构对该课题已经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或己经取得哪些成就,将朝哪方面进一步发展".这一环节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内容.在这里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对于研究现状的分析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带有评论性的合理的材料组织,应指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归纳、总结和评论文献,从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进展和结论.此外,指导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既要阅读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免思维过于流散,同时也不能过于局限,否则就会造成思路狭窄、视野单一的局面,而这一点又是对指导教师知识储备与学术修养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3确立毕业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这一环节是指导学生确立论文的写作提纲.这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也是指导的重点.因为论文得撰写最终要以提纲为依据,提纲确立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层次性,是否能达到最初确立的研究目标,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论文撰写的最终结果.另外,研究内容的确立也是研究方法与手段选择的依据,是预期结果树立达成的逻辑前提。

2.4科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常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教师应根据具体题目需要和现有的科研条件帮助学生确立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避免走弯路.例如,要研究"留学生遇到的文化休克现象"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改进中学生听力教学"则益采用实验法;耍研究"从中西方思维差异看中式英语"则离不开比较研究法。

2.5合理安排进度,充分利用时间

安排研究班应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应当在开题报告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规定合理的研究时间.明确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时间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步骤.这一环节是课题具体展开之前的时间预设,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与毕业期间其他活动不相冲突的条件下,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经过协商后做出的具体时间安排,而不应是教师的主观硬性规定。

第9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一、中职应用文教学现状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的实用性文体的总称。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大部分应用文都有格式固定的特点,这是应用文与其他文体的最大区别。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职毕业生面临更大的挑战,应用文写作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特别注重向学生讲授应用文的概念、基本格式和注意事项等等,而另一方面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还是很弱,很多学生连请假条、通知等最基本的文体都写不好。因此,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由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的被灌输者变为课堂学习的主动者,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又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或实践导向教学法。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由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是一种新型职业教育理论,逐步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包括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它提倡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在模拟或者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参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检验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发现、探讨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获得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就比较容易适应环境,可以较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新时期,职业教育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同时也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之一。

中职应用文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中职应用文教学必须适应中职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突出中职应用文学科的应用性和有效性;其次中职应用文教学要符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及其心理特点,中职生普遍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动手能力较强,参与的欲望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脑、心、手的作用。

然而,当前中职应用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觉得应用文教学难度高,课堂沉闷,有意减少课程的比例或者干脆取消应用文的教学内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诞生,为中职应用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1.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某种具体应用文的写作知识,还获得了应用文写作通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学生会慢慢改变对应用文写作的态度,逐步喜欢上应用文写作课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情景模拟教学活动过程,通过未来工作情景模拟和校园活动模拟,让学生体验未来生活,深刻了解应用文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分角色扮演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练习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确立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应用文教学中的习惯

行为导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特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或者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并能够独立地评估成果。

中职生普遍语文基础较差,教师确定写作任务要紧扣实际,缩小目标,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保障任务顺利完成,授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分组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随机法、优势互补法、抽签法,每次进行活动交替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笔者在《海报》的写作教学中,采用优势互补法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并对五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一个任务:学校将于12月30日晚上举行元旦晚会,请各组以学生会的名义制作一份精美的海报。各组学生接到老师的任务后,通过自学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提炼材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学,对海报的写作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笔者鼓励每个人都进行写作,写作完成以后各组组员之间展开讨论,查漏补缺,最后汇集集体的智慧,把集体的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则负责在班级中巡视,解答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只充当组织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接下来进行组际交流和讨论。对于同一个问题,各组的认识又会存在差异,通过组际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教师可以在最后进行恰当的点评,关于海报写作的学习就算顺利完成了。学生通过用心思考,能够把知识要点牢牢记住,再通过几次交流讨论培养了协作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体验职场工作内容

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增加一些职业情景方面的教学内容,实现应用文教学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对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对接,那么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更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而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实现两种对接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经济合同》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组为甲方,一组为乙方,甲方为房屋出租方,乙方为房屋承租方,每组派出四名代表与对方进行协商拟定,其他同学则着重研究合同的性质、格式、写法、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后等代表回到队中再一起商讨撰写合同。接着,笔者通过多媒体对两组的作业及规范的《房屋租赁合同》体例进行展示,让学生讨论互评,然后笔者再因势评析。在这个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了应用文教学的专业化,教学效果非常好。

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师要从生活中教,学生要从生活中学。笔者把招聘启事和求职信这两种文体放在一个模块当中一起教授,为学生设置了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情景,由一部分同学扮演企业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则扮演应聘者,企业招聘人员根据招聘职位写一份招聘启事,应聘者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写一份求职信。当双方都写好相关文种之后,笔者就安排双方进行应聘演练,应聘者要递交求职信,同时进行自我陈述,招聘者要开动脑筋,多提问题,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应聘者。这样,经过写作训练和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提高了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教学法非常适合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动手能力强的中职学生,他们更乐于去体验职业场景,身临其境地解决职业场景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学习和体会处理实际问题。

(三)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差,他们比较排斥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比较适合中职生。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学习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调动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是:(1)精心准备案例(2)呈现案例(3)创设问题情境(4)讨论、分析案例(5)知识的总结(6)写作练习。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需要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设计,具有代表性,同时所选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而不能是那种虽经典却让人感觉高不可攀、望而止步的案例。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应用文教学中,通过讨论和交流,把每个人的心得体会展示出来,逐步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能够调动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比如,笔者在中职一年级教授“申请书”的时候,根据许多新生准备加入学生会和社团需要撰写申请书的写作情景,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加入学生会和社团的目的、意义及相关要求,这个时候学生们都迫切想掌握申请书的写作方法。然后再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申请书的基本知识,包括申请书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结构形式。因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对这些知识点也充满了兴趣,接下来分组写作练习就水到渠成了。几个小组都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了各自的申请书,随后小组成员再进行评价与探讨。这样模拟真实情境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申请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培养了学生对申请书优劣的鉴赏力。

五、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说引导的作用。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学习。很多教师受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影响较深,总觉得应该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其实教师只需要精心组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多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材的不适应问题

现行的教材大多追求学科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在编写体例上往往是用大量的篇幅讲原理、讲理论,最后才用很少的篇幅进行操作练习。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被动地讲原理、讲理论,这样做练习的时间就很少。因此,教师应该改变“用教材”的思想,不是简单地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以应用为目标,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应用文教学中使用,可以改变学生对应用文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不拍挫折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张金英.应用文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姜大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3]文小兵.职业中专应用文交往教学模式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