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精选(九篇)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

第1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状;反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62-02

【案例】六年级的一次数学测试,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蓄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 小时可蓄满全池,单开乙管 小时可蓄满全池,现同时打开两管多少小时能蓄水全池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受1÷( + )解题模式的影响,错误列成 ÷( + )= (小时),闹出笑话,而学生却全然不知。如果学生有反思意识,只要把 小时与 小时或 小时对比一下,就知道这个答案不符合本题的实际,肯定是错的。可见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反思严重的脱节,非常不利于学习,这不禁引发我的思考。

【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评价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1989年波斯纳也提出个体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学习是反思的,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反思是在学习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

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特点。目前,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的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甚至待老师评判其错误后,学生的反思意识也很弱,造成思维过程与反思的严重脱节,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长期以来,又由于课堂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学生在容量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现状,我觉得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非常迫切。只有重视了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才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从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策略】

一、拓宽反思渠道,培养反思意识

1、教师率先垂范促反思

反思过程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联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的支持。因而,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率先垂范,对学生形成反思内需影响是很大的。告诉学生老师每天都坚持写教后反思,反思当天这节课的精彩与不足之处,这样老师才能进一步把课上好,才能进一步成长,并将范写的反思下水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都这么做,我也要这么做,体会到反思的重要性,产生反思的欲望。另外把成长=经验+反思这一个体成长公式板书在黑板的左上角,做为师生的座右铭,时时加以对照,时时加以自问――我每天反思了吗?让学生在每天一反思等于每天一成长的环境中真正成长。

2、梳理探究过程促反思

课堂上学生探究出一个结论时,教师不要就此罢休,而是来个回马枪,这个结论你们是怎么探究出来的?重点让学生探究中运用的各种方法,使学生逐步地积累方法、策略。如当学生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这一结论时。教师追问道:这个结论你们是如何获得的?学生们畅所欲言开了。

生1:我是用分数的意义来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相等的份数,取得多当然就大。

生2:我是用含胡分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获得的, 是3个 , 是2个 ,3个 大于2个 。

生3:我是画图来比较获得这个结论,用这种方法的同学比较多,可以画线段图、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来比较。

生4:我是联系生活实际考虑获得这个结论的。把10粒糖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人分2粒,取3份是6粒,取2份是4粒,6粒多于4粒,所以 大于 。

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反思,是学生学会反思的一个契机,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解决问题促反思

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一下解题的整个过程是否合理完整,结论是否正确,回忆解题前做了哪些工作,解题中碰到哪些困难,自己是怎样解决的,解题后要注意什么,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再对解题思路作进一步的梳理和概括,寻找其它解法,或总结隐含的规律或对规律进行推广和引申。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这几个方面去反思:

(1)反思解题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反思题目中隐含的规律;

(3)反思规律的推广与引申;

(4)反思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5)反思蕴含的数学方法,解题方法。

当学生在解题后形成了反思概括的意识,就能从中提升解题的策略、技巧、方法、数学思想。这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调控学生的解题活动,指导学生的解题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辨析解题错误促反思

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学生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学生反思。教学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错误”资源,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称赞,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份”激活,让智慧光芒喷薄而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本子随时记下自己学习过程中错题加以分析。如,一个学生在错题本中这样写道:

⑴来源:2005年4月22日课堂作业,第一题选择题的第1小题。

⑵原题:一个油箱的体积一定( )它的容积。

①大于 ②小于 ③等于

⑶错解:我选③

⑷原因:我认为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容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就毫不犹豫选等于。

⑸订正:正确答案应是大于,即选①

⑹反思:我做作业时,没有进一步思考,忽视了油箱的厚度,把两者等同起来,造成错误,实属不该。今后要加强概念辨析,思考问题要全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切记!切记!!

从学生反思中,可以看出,学生本人对自己易错的地方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这样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地加以注意,从而大大减少错误。

5、激励成功体验促反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愿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6、利用单元测查促反思

要求学生把每次的单元测查当作是一次自我反思的机会。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去反思:这次测查你最满意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哪道题你印象最深?为什么?造成你思维卡壳的是哪道题?你想提醒自己或同学什么?……

7、撰写数学日记促反思

撰写数学日记,学生可以对当天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且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平台。下面是一个学生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后的一则数学日记。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今天,我们学习“分数大小比较”,练习中的压轴题,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原题是:我们班的小兰和小明都爱看书,小兰看了《奇奇怪怪的树》这本书的 ,小明看了《神奇的大自然》这本书的 ,谁看的书多?我看完题目心想,这有何难,便高高地举起手,夏老师叫我回答,我很自信地说:“因为 小于 ,所以小明看的书多。”很多同学都同意我的观点,我很自豪地坐了下去。夏老师笑了笑说,果真是这样吗?我们班的数学小博士发话了,我觉得这道题不能比,因为这两本书的页数不知道相同不相同。我一听,是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丢进这个陷阱里,为自己的冲动懊悔。老师说,看来这道题并不简单,不要被表面的分数所迷惑。该怎么比较这道题的结果呢?请各小组互相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比较结果有三种情况。原来这道题要用假设思想来解。通过解这道题,我进一步明白了思考问题要全面,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就解决了,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数学日记里,学生反思了解答这道开放题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错因,获得的启迪。这么深刻的启迪已远远胜过这道题本身,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8、建立成长记录袋促反思

建立成长记录袋,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要求学生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1、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2、自己最满意的作业;3、典型的错例分析;4、最满意的数学日记;5、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6、探究性活动记录;7、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8、对解决问题的反思;9、单元知识总结;10、单元席卷与分析;11、自我阶段小结;12、最喜欢的一本书;13、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

9、提供交流平台促反思

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数学日记或剖析典型错例。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反思水平,对于写的好的反思日记、典型错例分析,张贴到学习园地,同时送交校刊发表。这样的反思作业,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受学生的喜欢。

10、开展评选活动促反思

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思表现、学生的反思日记、错题反思分析、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情况定期开展反思型学生的评选活动。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参与,评选面可广些,从三个层面加以评选:优秀反思型学生、良好反思型学生、进步反思型学生。对于评上的学生给予表彰。评语可这样写:在开展成长=经验+反思的活动中,你积极参与,表现突出(良好、进步),被评为优秀(良好、进步)反思型学生。祝贺你!

二、养成反思习惯,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2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51-01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离不开反思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进行反思。目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下面本人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反思培养

在数学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起疑情境,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创设起疑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内驱,激活思维,自觉去探索问题,解答疑难,实现由 “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在数学教学中,引起反思的起疑情境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场景引入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编制故事等手段来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亲临问题的焦点,面对思维的挑战,寻求解决的方法。

2、矛盾揭示法。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起疑情景,甚至可以通过有益出错与设置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从而引发解决问题的内心意向,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

3、出其不意法。创设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和谐新问题或讲学生原有认知运用与陌生情境中,使学生在惊异之中进入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渴求。

4、似是而非法。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二、课堂的结束时――反思自问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

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2、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三、在作业完成时――反思自查

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

这种重复,不仅不能使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往复中,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自己麻烦的同时,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老师辛苦一些倒也没什么。只是这样一来,滋长了一些学生不负责任的坏习惯。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这样的三个层次的问题: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基础,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训练。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忙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

四、在自我评价过程时――反思再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之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缺陷造成的,有能力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缺失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就有必要对解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及时总结。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指出的:引导学生适时总结,欣赏自己,找出不足,并要求学生写反思。如:某工厂2014年二月份前4天共用电2.8万度,照这样计算,全月共用电多少万度?(用比例解)此题要求学生知道2014年的二月份有28天,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答,而有位同学却做成了2.8/4=28/x。课后我要求学生写反思,这位学生写道: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左边是电的度数比天数,右边也应该是电的度数比天数,而我右边写成了天数比电的度数,真的很不应该啊!正确的做法应是2.8/4=x/28。因此,让学生反思就可以达到不攻自破的功效,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每周我都主动与班主任进行协调。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集中进行反思。让学生自己好好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反思。就集体或其他人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开展类似一家之言的评议。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小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和机会,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一、课前预习中学会反思

学生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的反思,主动去探究、建构新知。预习中应要求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确定自己的预习收获和要解决的疑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会更有信心、更有主动性。

二、探究新知中学会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自己学习的反思,缺少了学生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例如:在《长方形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可能有哪些特征?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验证长方形的特征。接着组内交流探究的方法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1)我们是怎么学习长方形特征的?(猜想―验证猜想―交流反思)(2)我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猜想的?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3)我从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4)在下面的学习中我要注意什么?这样,在反思总结探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后,再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是得心应手,效果喜人。

三、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反思

常听到有些老师和家长评价某些学生: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确,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结果常常出错。教师应把较普遍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剖析错点和错因,引导学生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养成主动反思、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如在教学:63÷7 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小填( )

我发现答案有如下几种错误:

①1~9 ②8、9 ③1~6 ④1~7

⑤1 ⑥9 ⑦6 ⑧8

事后我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找出每个错误答案的错点,分析错因,订正之后再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从此题中得到的启发和教训。

生1:看题目要细致。第①②③④个答案的错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最小”。

生2:第⑤个答案的错因是只抓住“最小”,却忽略了“商是三位数”的要求。

生3:第⑦题只抓住了“小”,却没有看懂其他要求。其实,拿不准时可以列个竖式除一下呀。

生4:我想提醒第⑧个答案的主人,你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考虑问题要全面呀。

……

这样细致分析、睿智反思才会使我们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自觉地、主动地监控自己。

第4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一、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加、减法的估算”时,先多媒体出示一辆玩具自行车,说明它的价格大约是50元,让学生猜一猜它的实际价格。并将学生估计的价格板书在黑板上:51元、49元、60元、48元、20元……然后让学生反思:哪几个价格估计得比较合理,哪几个价格估计得不合理,为什么? (51元、49元、48元比较接近50元,所以估计得比较合理,而60元、20元与50元相差比较大,所以估计得不合理。)接着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做,既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估算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顺势导入了新课。而且通过学生反思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使学生经历了估算的过程,获得了如何合理估算的体验,十分有利于新知的教学。

二、自主探究新知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中的“9的乘法口诀”时,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提问:9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呢?随即让学生反思上一节数学课在探究“5、 6、7、8的乘法口诀”时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学生汇报反思的结果:探究5、6、7、8的乘法口诀时,都是通过观察生活情境图提出能用乘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写出乘法算式,然后根据算式来编口诀。接着我就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发现,提出能用乘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并根据乘法算式编出9的乘法口诀。然后我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编出的9的乘法口诀,最后全班交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时没有仅仅局限于9的乘法口诀的探究,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揭示出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迁移法,从而学生自主探究出了9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分类”时,我们首先出示了一黄色正方形小饼干、一红色圆形小饼干、一黄色正方形大饼干、一红色三角形大饼干,一黄色圆形小饼干,一红色正方形小饼干、一红色三角形饼干、一黄色正方形饼干后,让学生试着分类,有的认为分2类,有的认为分3类、4类、5类……各说各的道理。这时教师不作评判,而是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说法,看看最后谁能说服谁。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各自的反思,最后统一了认识:按照颜色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黄色的饼干和红色的饼干;按照大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大的饼干和小的饼干;按照形状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正方形的饼干、圆形的饼干和三角形的饼干;按照颜色和大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黄色的大饼干,红色的大饼干和黄色的小饼干、红色的小饼干……

这样,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评价、反思,不仅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巩固了知识,而且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评价与反思的结合,还可以促进学生分析水平的提高。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四、在应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好多学生做练习、答试卷时以完成为满足,检查验算的习惯很差,或面对错误看不出来,或看到错题拿起橡皮就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答题时,想一想“我把题的要求看对了吗?”、“我把题意理解对了吗?”、“我计算正确了吗?”、“我的格式正确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我们在做这类题时,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我犯了类似的错误吗”等等;订正时,多想想“我这题错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做错?”、“我以前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我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学生解题之后,对较为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说思考过程;在批改之后让学生保留错误的解法,先反思,并到小组长处说反思过程,再动笔订正;或建立错题记录本,抄下错题原型,写上经反思得出的错题原因及订正方法,每过一段时间对错题进行再反思。

通过学生对练习过程的反思,可以强化、巩固学生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及时矫正学生一些错误的数学认知结构,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错误的认识;通过反思,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业与应试的质量,使学生尝到反思的“甜头”。

五、在总结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第5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反思习惯;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反思可以让学生积累答题技巧,调整学习心态,改善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训练和测试中自觉反思、回顾,并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指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点

反思就是对过去进行思考、反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思学习就是对过去的学习经历的回忆、总结和重新思考。数学是一门知识点繁多的课程,通常枯燥的学习都会使学生感到无趣,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学习,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及回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新学的知识点和以往学过的知识点相关联,让学生结合新旧知识点进行反思回顾,产生联想,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中学到的知识,并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过去学过的知识记忆。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反思,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反思意识。

二、对错题进行总结归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练习作业还是单元测试,学生总会有一些错题,教师可以在把题目讲解完后让学生对错题进行摘抄,重新做一遍,也可以让班上每个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让学生将平时在练习中或者是测试中的错题抄在上面,时不时拿出来看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错题进行总结、归纳、记忆。学生在摘抄错题和平时看错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错误题型的记忆,可以减少学生在同一类型题上的错误率。让学生自觉养成对错题归纳总结的习惯,一旦做错,就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错了,该怎么做。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耐心地替学生解答。使学生不断地对错题进行总结归纳,慢慢地,学生就会积累出经验,提升答题技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反思回顾,在反思的过程中前进。

三、对课堂教学内容反思

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学习经验较少,没有反思的意识,不会主动反思。因此,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中多加引导。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一节课结束,老就开始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做题,忽视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回顾,这样不能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反思和回顾。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只单纯地教学生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一堂课教学结束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反思回顾。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以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提问,如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共同点点,梯形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面积公式怎么求等。让学生举手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课堂知识回顾反思,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让学生认识反思的作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优秀,学生也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反思学习的作用,明白反思学习能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学习技巧。当学生明白反思带来的好处,就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回顾反思,自觉培养反思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往往最了解自己的就是自己,这种自我评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从而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反思中自省,在总结中提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尝到反思学习的甜头,积极主动地反思,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对课堂知识进行反思都可以提升自己,慢慢地,就可以积累出答题技巧,总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在新课程发展的今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思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使学生在反思中前进,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提升。

五、结语

学生的反思行为可以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回顾,加强理解和回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培养自觉反思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获得进步,得到提升。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从指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点、对错题进行总结归纳、对课堂教学内容反思、让学生认识反思的作用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各位教师一些借鉴,为学生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作用;方法

课后反思能够使教师从习以为常的课后惯性与惰性中超脱而出,赋予自己不迷茫、不懈怠、不盲信、不盲从、不盲动的教育思维品质,可以用身心去感悟课堂课后的思想的尊严和乐趣。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谁在努力分析自己的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得到再认识、在思考,并以此来总结教学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及由此产生得到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能引发教师对教学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在思考中提升自我 监控能力,提升专业素质与综合水平,最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就当前小学教师而言,由于肩负的学科种类较多,不是专科化,课后受检性常规任务较重,造成了“注重备课批改、了解学生、了解课后技法、把握检测”等刚性指标的落实上,不注重反思或仅局限于自身已有的经验,造成课后效率与效益低下。很多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备课和课堂教学设计,却忽视了教学反思。而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课堂教学过程,则及要有课堂教学设计,又应有教学反思。那么,教师该如何写教学反思呢?

一、教学前反思,丰富内容、选择最佳方案

在授课前,教师首先要备写教案,要明确教材的特点以及作者编排的意图,确立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是备学情,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可能会在哪些地方遇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也就是前瞻性反思,这种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时反思,查找不足、记录精彩见解

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任何一个小小的插曲、小小的问题、小小的疑问都会成为新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这些教学契机,立即进行教学反思,随机应变地对生成的教学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

1.教学行为反思

课堂教学的优劣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教学行为得到合理与否。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衡量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角度为基准 ,不断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节奏,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还要逐步实现“我要学”向“我会学”转变。

2.教学策略反思

教师既要知道“教什么”,又要知道“怎样教”。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面。

3.学习过程反思

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还要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困难,形成了怎样的技能和技巧等等。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及时捕捉信息加以重组整合,更应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此研究和共享,通过反思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三、教学后反思,汲取教训、总结成功经验

俗话说:“百密一疏”。教师不论教龄有多长,教学经验有多丰富,教学设计有多严谨,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不足之处。如:语言上的失误、板书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偏差、教学内容处理不当、学法指导欠缺、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即便是那些教师看起来非常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后仔细查找这些不足之处,并认真汲取失误教训,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进而将不足之处与实践所得记录下来,则能有效避免今后上课时再犯类似的错误。

课后反思也是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的过程,即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什么意义等。通过文本的写作方式,准确的记录、归纳总结、深化提炼,从而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写教学反思,应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教师不能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一种负担,而应把它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总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坚持,贵在及时。这是广大教师特别是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反思;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普遍存在的。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学习的反思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反思行为大多数处于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有时只要学生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并能独立的加以更正。比如,抄错数据、得出了不符实际的答案(小明的身高138分米;一共2.8人)等。原因之二,我们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反思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去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因此,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我们数学老师迫在眉睫的一大任务。现笔者根据数学学习过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展开简要论述,以期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使我们的学生能在不断反思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一、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

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2、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同时,在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如板书、教师的语言暗示等)来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这种总结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总结时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内容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二、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反思自查

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这种重复,不仅不能使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往复中,增加自己麻烦的同时,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不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还会滋长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上述情形的现出,大多是因为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主次不分等不足。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解题完之后,忽视对结论的反思,经常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 

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这样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急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

三、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究

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因此,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第8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反思 常态

反思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目标问题的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是一种在体验的基础上侧重于理性的学习的思维方式。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考辨别能力已经逐步增强,也具备了培养反思能力的基础,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地评判他们遇到的事物,因此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反思思维和反思习惯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反思,是指学生适时回顾学习过程、已学知识,及时修正学习方法,不断调整完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学习成果的思维过程。反思思维需要长期、持久地逐渐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思维习惯,让反思方式变成一种常态。

一、培养学生每天总结数学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习惯

在每日的数学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感想进行总结,以学结或是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学习收获和不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总结了解学生当天的听讲情况、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教师在安排学生总结或写学习日记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今天教师讲了哪些知识?2、今天教师讲授的知识我已经懂的有哪些?不懂的有哪些?3、对今天教师讲的知识有什么疑问吗?4、对教师讲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整理、分析和消化,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中达到融会贯通。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反思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安排学生自由讨论、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场所,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辅导作用。在数学课堂上,讲解完知识点后可以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或是分组讨论,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述自己对知识点、题目的想法和看法。这种课堂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整理、分析和消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建一个自由、轻松、开放、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发言,敢想、敢说、敢做。例如在学习能被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很多学生很容易产生以下想法:

1、之前所学的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是0、2、4、6、8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数上是0、5的数,因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

2、13、16、19这样的数个位数是3、6、9,但是它们却不能被3整除。

3、12、15、18、21、36这些数却能被3整除,但是它们和个位上的数没有什么关系。

4、12、15、18、21、36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

学生在讨论中会逐渐趋向于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自觉地向做得正确的同学学习。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讨论中反思已学的知识点,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得到提升。

三、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总结

学生在初学数学知识时,很难对知识点真正地理解透彻、真正地掌握、熟练地运用,在运用初学知识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些错误。例如:在讲解分数时,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就很不好。我在课堂上摆了两堆小棒,一堆是6根,一堆是4根,问学生它们的二分之一是否相等。学生一下就在教师中辩论起来了,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等,说不想等的学生说"6根的一半是3根,4根的一半是2根,所以它们不相等,原因是'单位1'由'6'变成了'4',所以它们的二分之一也变了"。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应注意对知识点的基本概念讲解详细、透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认清错误的根源,探讨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在纠错的过程中自觉地检验解题结果,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一般学生对错误都有"恐惧心理",一旦经常出现解题错误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逐渐丧失自信心。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分析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源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的出现,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反思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日复一日的训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不懈努力。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回忆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自由讨论和分组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通过不断地反思,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知识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成绩,也能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挑战自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实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爱霞,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

[2]薛巍巍,小学数学反思数学[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第9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

一、开展课堂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事物不会永远处在最完美的状态,总会存在着可以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教学不是静态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是变动的,如果坚持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更难以提高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反思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历史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好处有:通过反思,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思,教师对自己进行再认识,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扬长避短,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积累成功经验。

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反思的办法

1.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意见

在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因此,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往往由于没有学习兴趣,以致思想容易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而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是与我们的教学模式息息相关的。因此,笔者常常会定期与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设计与改进中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对每节课进行总结,及时地做好反思

有些教师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的做法笔者是不提倡的。因为时间久了,就很容易会淡忘些本应该记住的内容,所以笔者提倡每课一小结、每月一大结。上完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该对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得到的收获等进行总结,最好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可短小精悍,但一定要记下问题的关键所在。时满一个月后,再将这些课后小结进行整理,做一个比较全面的阶段性总结,并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更加容易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纠正过来。

三、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堂教学反思成果

我们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坚持进行严谨的教学反思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反思后的实践。只有将我们反思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了,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反思的效果,切莫纸上谈兵。例如,我们仔细地分析了学生厌学历史学科的现象,并寻找到了其中原因,比如或者是因为历史教材内容枯燥,或者是因为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单调等等,那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知识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对自己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以及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同时,探索运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演绎,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历史短片等,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因此,我们不能将好的想法仅仅停留在思考中,还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在实践中验证其正确与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也是一样,我们不能仅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简单的反思,还应该将反思的结果付诸于行动之中。

总之,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风.历史教学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