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酒店培训论文精选(九篇)

酒店培训论文

第1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既然知道了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条件,也知道了酒店的培训做法及经验,那么作为刚从高校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们,该如何去从事教学工作呢?如何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如何才能够塑造学生过硬的从业素质呢?笔者以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且要长期坚持做下去。

1.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提升理念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讲给学生听,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一次考核考试就可以了。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考后就忘得精光”。所以必须及时更换教学理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而不是纯粹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搜集资料、分析提炼资料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哪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该通过“行动化”的手段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内容;必须加强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等。

2.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双师型”教师应运而生。所谓的“双师型”教师,简单地讲就是教师既懂得理论知识,有很强的理论功底;同时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的就是,老师既可以做酒店的部门经理(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甚至是酒店的总经理,同时也完全能够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并且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应“谋划长远,通过派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决策咨询等途径,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就业择业的合格导师。不能说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只有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但在上大学的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讲都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能够知道学生的优势所在,喜欢什么而不喜欢什么,应该自觉充当起学生择业的咨询导师。为了胜任导师这个“工作”,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清楚地知道学生的性格类型、发展潜力、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因为大学生如果长期用来端盘子、刷马桶等工作,那绝对是严重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不符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4.加强方向性课程的教学工作。一般来讲,专业基础课都是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讲授的,学校、学院也比较重视,教学效果相对较为理想。但在方向性课程方面,有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无法开设比较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方向性课程。学生固然要掌握专业基础课,但仅仅这样做还是很不够的。学生将来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肯定需要在某一方面有较为雄厚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所以,学院应该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各类生动活泼的方向性课程,这些课程最好是偏向实践应用的。这样,学生在未走出学校之前就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将起着奠基性作用。另外,笔者特别想说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团队教学工作。一个大学生需要学习多门课程,会接触到风格各异的老师。各位大学老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解肯定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则必须达成共识:那就是绝对不能因循守旧,绝对不能照本宣科;绝对要坚持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绝对要坚持教学模式的创新,绝对要坚持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创新将成为大学专业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课程。

二、结语

第2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礼仪是酒店服务的基础,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是酒店形象的灵魂,同时酒店员工的服务礼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酒店业的服务水平。所以提升酒店服务礼仪的水平至关重要,这样能加强酒店员工的职业素养,提高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服务过程;促进社会交往,改善宾客关系;净化社会风气,推动文化建设。

一、酒店员工服务礼仪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员工缺乏对服务礼仪的重要性认识

目前,我国还处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阶段。酒店员工大多也是接受过应试教育的,个人礼仪素养与智育之外的其他素质教育一样被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学生们很少会接触到礼仪知识讲座或严格的礼仪培训等与礼仪相关的课程,这是造成他们礼仪素养欠缺的重要原因之―。酒店员工意识不到服务礼仪的重要性,不仅会降低自身素质也对酒店整体水平有影响。

(二)酒店员工服务礼仪不规范

酒店员工在服务客人的过程中多少都会有些不规范的礼仪,例如:服务人员有急事找客人的时候客人与人正在谈话中,服务人员依然打断了客人的谈话,使客人不悦;看到奇装异服的客人就同其他员工一起议论、嘲笑。服务礼仪的不规范会降低员工服务水平以及使客人对酒店印象变差。

(三)服务礼仪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员工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更要注意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员工在学习了礼仪的理论知识之后没有一些练习的情景来进行演练,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遇见类似情景或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一些酒店只给员工进行服务礼仪理论的培训,少开甚至不开服务礼仪情景演练的课程。

二、酒店员工服务礼仪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酒店方面的原因

酒店甚少对员工进行服务礼仪培训。也有一些酒店的服务礼仪培训重表面轻实际,使培训流于形式;还有就是酒店服务礼仪培训的随意性较大,未能形成严格的培训制度和计划;或者是酒店即使对员工进行了服务礼仪培训也不重视培训结果和培训考核,培训考核也未能和员工奖惩挂钩,培训中缺乏学习的压力,因此在员工进行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礼仪总是不规范或出现各种问题。

三、提升酒店员工服务礼仪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对服务礼仪的重要性认识

提高员工对服务礼仪的重要性认识,使员工确立文明礼貌意识,必须通过“两种教育”,即礼仪重要性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树立两种意识:第一,生存意识。酒店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实际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讲究礼貌礼节是酒店优质服务的关键,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第二,角色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酒店接待服务中,服务员和客人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服务员必须为客人提供文明礼貌的优质服务,要处处尊重客人,奉客人为上帝,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越位,把我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

(二)对员工进行酒店服务礼仪培训

酒店要定期对员工进行酒店服务礼仪培训,也要不是的完善酒店服务礼仪培训。培训工作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根据酒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员工学习需求的差异,服务礼仪培训工作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三)培训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酒店在对员工进行服务礼仪培训时,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在员工学习并熟悉了服务礼仪理论之后,模拟一些在酒店服务过程中会出现的情景,请员工们分组进行演练,最后请培训师对每组进行总结和对每个员工的分析,方便他们找出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如此生动形象的实践活动中既强化了员工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巩固了已经学习的服务礼仪理论,而且还不断地提高了自身礼貌修养,更是对酒店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做出了贡献。

(四)实行奖惩制度

根据酒店自身独有的特性,设立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由于酒店员工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均不同,可以适当增加固定薪酬。对于基薪、津贴、福利等可做不同调整,同时实行绩效考核,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务进行核定,做得越好,收获的越多。如果再工作中犯了错误,酌情进行薪酬上的惩罚。使员工们化压力为动力。

在月末、每个季度、年终的时候分别评取优秀员工,并且在员工大会中对其工作认可,给予奖励和表扬。不仅嘉奖了得奖的员工,同时也是对那些没有得奖员工的激励,努力做好手中的工作,积极主动的为客人进行更优质服务。

在淡季闲暇时组织旅游或者各种有趣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锻炼了大家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放松了心情。

四、结论

第3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酒店;人力资源培训

一、前言

东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1家五星级酒店,到现在已经达到13家,四星级酒店达到了30多家,三星级酒店60多家,其他的如二星的或不挂星的,但按星级标准兴建的,或正向星级靠拢的酒店数量就更是难以准确统计和评估。在东莞这样一个有限容量的市场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高速度,密集型的酒店发展状况呢?首先,东莞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招商团、考察团前来东莞招商考察取经,各类商务团体频频光顾东莞,给东莞的酒店带来的滚滚客源;其次,工业化的密集型的“晕轮”效应也衍生出繁荣的会展业和工业旅游,这也是东莞酒店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再次,东莞地处珠三角的黄金位置,处于深圳、广州、惠州的中间,到达深圳或广州的均在一个小时内,可谓占尽地利。最后,与港澳的消费水平相比,同星级的酒店宾馆的消费东莞要低得多,因此吸引很多粤港澳高端消费群体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酒店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就连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在建)也已进驻,已由原来的数家发展到如今的近百家。但由于酒店众多,而作为三线城市的东莞,所拥有的高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有限,从而在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二、当前东莞酒店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1.酒店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强,造成培养周期相对较短

东莞酒店数量众多,高端酒店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客观上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目前管理型人才的不足,影响了东莞酒店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内不少酒店都是采取内部提拔的方式,打造自身的人才培育体系。客观上,酒店的薪酬竞争力不强,而工作时间的弹性却很大,这也是酒店业缺少吸引人才的做够竞争力,由此造成一线员工的流动性过高。一线员工的高流动率对酒店的人才内部人才培养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应对一线员工的高流失率,酒店通过缩短培养周期的方式,对新进员工进行数次的专业培训就让其上岗,这种快餐式的培训方式带来很多弊端。员工尚未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个人素洋尚未沉淀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求。人的问题尚未解决好,就匆匆忙忙上岗,肯定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整个酒店的服务质量。

2.酒店的培训理念单调,培训方式单一和老化

新员工的培训应该采用多样的培训,但当前东莞的酒店对新员工一般采取讲座式的培训,缺少必要的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地朗读,没有及时了解新员工的掌握情况,这样造成这个培训只是走过场,实效并不明显。对新员工的岗位培训仅靠老员工传帮带,其效果完全依靠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参与培训的老员工工作热情高,新员工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反之,如果老员工消极怠慢、应付了事,则新员工会长时间无所适从。这样的培训理论非常落后,和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点类似,远远不适合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客观上造成酒店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严重滞后,给酒店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东莞酒店业对老员工的培训,很多是作为一种福利形式,以旅游、度假为主,顺便召开培训会。无论是酒店的管理层还是接受培训的老员工,都没有对这种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

3.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视野局限

对新员工的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新进员工很快掌握基本的各类工作常识,使其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和工作状态。由于国内酒店业的规章制度大多类似,所以许多东莞酒店新进员工的培训体系一般都是照搬同行的培训内容。相对滞后、老化的培训理论及教材,不能对新进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新进员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入职的工作状态。酒店对老员工的培训,主要是为了强化老员工的技能,提高七工作效率,使之成为更加娴熟的工作者。也并未在创新上下功夫,更多的是强化目的,甚至是作为一种福利,培训为辅,旅游、休闲为主。

三、东莞酒店管理培训应采用的模式和路径

1.多层次、职业化的课程设置模式

所谓“多层次”,我们指东莞酒店业相关的管理培训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不仅要涉及酒店管理专科、本科、MBA等各个层次,还要分为短期职业培训、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等。所谓“职业化”,我们理解为酒店管理培训课程设置符合行业现状,专业课的分类依照酒店的部门或岗位来划分。

2.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模式

东莞酒店服务需要全方位、全员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也应该是系统的,应包含所有部门和各类员工。酒店不仅要强化一线员工的培训,还要提高对财务部、人事部等后台部门员工培训的重视度。酒店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环境发展变化,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不同类属部门力争相互培训,以此来酒店内部的沟通度,提高酒店的内部协作。

3.高投入、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东莞酒店的高投入,是指培训要具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充足的师资配备。国际化指的是要和国际接轨,聘请国际知名酒店培训师,营造氛围和实习地域的国际化。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酒店要舍得投入,才能获得回报。

四、结语

东莞作为一个中等城市,酒店众多。先天原因造成管理人才相对稀缺。如何培养自己的本土人才是一门很大的课题。我们认为,东莞酒店业的管理人才培养,要遵循国际酒店业的公认培训体系,结合东莞地方特色,尤其是要围绕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大胆实践,先行先试。也只有这样,太能突破人才的瓶颈,为东莞高水平崛起作出贡献。(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后勤集团)

参考文献

[1] 邹阳,浅谈现代酒店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大地,2008年10月

[2] 余炳炎,现代饭店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第4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与推广

作者简介:张道远(1964-)男,安徽阜阳人,安徽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文系2010年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研究”(编号:20101337)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4-0053-02

2011年2月,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09级学生圆满结束为期半年的集中教学顶岗实习。因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表现突出,经企业严格考核,有8位同学获“优秀实习生”称号,有7位同学获“优秀操作能手”称号,有6位同学获“微笑大使”称号。为表达对学院培育适需对路应用型人才的谢意,实习企业专门为学校发来感谢信,并派专人到校参加总结表彰会。感谢信中指出:“在为期6个月各大酒店轮岗实习期间,09级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是一支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服务骨干、是一支具备专业熟练操作技能和优秀职业礼仪的服务标兵,更是一支企业倡导亲和服务、个中涌现出的一批形象大使,他们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爱岗敬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他们收获颇多,有了一次真正踏入社会的难得锻炼机会”。这既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也是企业对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育人成果的充分肯定。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自招生以来,适应现代酒店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高,增强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用一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成果。

一、以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为保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实现目标的有效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及培养计划的可操作性,学院在编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组织系领导和专业教师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本地的宾馆酒店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用人的岗位需求,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教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形成较强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多年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行业态势及人才需求新变化,通过召开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形成目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层次、企业岗位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途径,培养适应现代宾馆酒店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的服务员、领班、部门经理等工作岗位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突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学模式上,采取“2+0.5+0.5”运行机制。即两年在校集中理论学习与专业课程实训,半年企业集中教学顶岗实训,半年企业毕业顶岗实训。两年在校的集中理论学习、专业课程实训与半年的企业集中教学实训是学院的刚性要求,必须保证;半年企业集中教学顶岗实训,以保证学生多岗轮换和企业用人的连续性为基础,实训时间可安排在第三学期,也可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实现工学交替,学用一体;半年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以校园招聘会为平台,采取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实践教学上,实现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课程实训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进行,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练、现场操作三个环节,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市区实习基地完成;集中半年时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训,实行定期轮岗,集中管理,校企统一考核;半年时间的毕业顶岗实训,实行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在校企合作企业和招聘用人单位进行,由校企统一进行毕业实习考核与鉴定。第三,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上,突出实践性。强调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比例达到4.5:5.5,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第四,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岗位性。针对宾馆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水酒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岗位与部门,开设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水酒吧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学、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针对涉外宾馆酒店对外语水平的要求,开设有酒店专业英语,突出学生口语与翻译能力训练;针对宾馆酒店对个人整体形象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开设有公共关系学、酒店礼仪、形体训练、酒店管理概论、服务心理学、饮食文化、酒店法规等课程。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要,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二、开展专业课程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核心应用能力

课程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集中教学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重要基础。通过课程实训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书本知识的不足得到补充;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对未来工作的选择有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有明确的依据。为此,我院采取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校内实训室演练、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操作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校内实训室演练在校内交替进行,教师通过基本理论讲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物品摆放与使用技巧展示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校内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房等,进行模拟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前厅、客房、餐饮等项目的服务与接待技能。学期结束前的集中训练是课程实训的关键环节,为此,学校与市内文峰宾馆、天上人间大酒店、国际大酒店、金满楼大酒店、王朝大酒店等签订实训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结束前集中3-4周时间在前厅、餐饮、客房、会务等岗位,由领班或部门经理具体指导,进行一线的现场服务与接待,以掌握前厅接待服务、客房接待服务、餐厅接待服务、会议接待等的工作规范与技巧,感受实际工作中“三厅”服务管理的标准,接受行业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由酒店企业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做出课程实训综合评价与成绩评定,结合任课教师理论与模拟实训考核,各按50%计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企业对学生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技能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三、开展工学交替教学顶岗实训,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年的理论学习与不间断的课程实训,远不能适应现代酒店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专业教学实习是十分必要的。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作为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中教学实习,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对企业来说,可以减缓招聘人员的压力,降低培训成本与资金运营成本,也为储备管理人员打下基础。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使他们提前成为“职业人”,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增加经济收入,增强职业竞争力,缩短为就业所耗费的时间。为此,经校企双方平等协商,我们分别与上海复旦皇冠假日大酒店、上海佘山艾美大酒店、华山宾馆、福建荣誉酒店集团、苏州海悦花园大酒店、合肥海汇假日酒店、浙江海宁酒店集团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协议。多年来,我们相继组织多届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护送下分赴以上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教学实习。酒店安排专人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服装,免费食宿,定期轮岗,购买保险,津贴待遇定时发放。实习指导教师与酒店企业和实习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处理问题,积极协助酒店切实保证实习有序进行。实习期间,由酒店负责人根据学生不同岗位的工作表现,逐项填写《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鉴定书》,作为学校对教学实习学生考核的依据。院、系领导定期走访实习企业,与酒店领导交流,看望实习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他们适应岗位角色快,专业应用技能强,综合素质表现好,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学生也对酒店的规范管理、安全有序、专业技能得到应用与提高十分满意,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

四、开展分类指导毕业顶岗实训,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桥梁,是学生展示知识、能力、素质与顺利实现就业的平台。为此,我们以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为契机,与华山宾馆、福建晋江大酒店、合肥海汇假日酒店、浙江海宁酒店集团公司等单位,就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进一步沟通,因为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普遍看好,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人文关怀、事业发展普遍认可,多数学生有回到原教学实习企业的愿望等方面做基础,所以,校企双方愉快地达成多项协议:回到原教学实习企业的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免除试用期,签订就业协议,享受与本单位正式员工福利待遇,并给予一定的学历补贴,表现优秀的,直接提拔重用;协助学校继续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毕业考核与毕业鉴定工作;帮助学校积极推荐没有回到企业的同学到其他宾馆酒店进行毕业实习与就业;学校通过后续学生教学实习等方式,满足酒店因部分学生离开而对岗位人员的需求。这样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工学交替的供应链,既保证了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又实现了学生的稳定就业,既保证了学生的教学实习,又稳定了学校的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与市场的对接,培养与就业的对接。

五、专业特色和应用初步显现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已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2010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得到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其特色和应用情况主要体现为:

(一)制定了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2+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执行中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

(二)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实训格局。

(三)建立了一批满足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稳定巩固而又运行高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实现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学用一体”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达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利共赢,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

(五)实现了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无缝对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六)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实习酒店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技能大赛和大型活动赞助费等;安排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承担实训课程教学,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举行行业企业发展专题讲座等。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协助管理学生实习,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进行员工培训、市场拓展等。

(七)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企共同考核机制。学校制定实训方案,指派专业教师进驻酒店,按学院要求进行考核。酒店制定实习规程,专人管理,按企业员工要求,进行考核与评定,保障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部分学生因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突出及时走上管理岗位,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

(八)建立了良好的校企互访沟通机制。学院领导定期到企业考察,一方面看望实训学生,送去温暖、稳定学生思想、安心实习;另一方面,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听取意见与建议,增强学校对企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领导定期到学校进行考察,了解学校育人环境,增强合作信心,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互访沟通机制使校企合作和谐有序进行。

(九)教学模式在校内和省内其它高职院校得到应用和借鉴。校内的如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校外的如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旅游职业学院、阜阳科技职业学院等。

参考文献:

[1]牛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1(2).

第5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酒店这一行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也有着较多的国际连锁酒店在中国开设了分支机构,就比如说重庆的艾美酒店、希尔顿酒店等。也正是因为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酒店教育这一专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酒店专业国际化发展这一需求,酒店教育过程中也需要设计出国际化的人才培训模式。

1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就酒店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范围都是概略性地进行说明,很少会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些则是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目标定得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今后毕业之后就很难适应从酒店基层做起。而上述所提到的问题都表现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起到国际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最终学生就业效率也就较低。[1]

1.2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就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内容,而其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国际型酒店岗位标准不相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双语授课,或者是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对学生进行培训以及教学,认为这种教学课程体系就是国际化,没有真正将国际化实质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体系构建中,也就很难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3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职业素质偏低等现象,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还是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最终也就和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

1.4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中文教学为主,就算是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师英文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回答的比例较低,不足课堂教学时间的50%,这样,不利于所引进的先进教学内容和理念的传达以及课后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此外,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之前较为被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课堂讲解为主,重理论、轻技能这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会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和国际型酒店实际工作过程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进步。[2]

2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

2.1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可以借鉴他国实践经验来确定培养目标,比如,美国的“康奈尔模式”、瑞士的“洛桑模式”,就是真正地将产教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还要求学生对国际化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来培养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将国际化理念和跨文化体验、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来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国际性。

2.2构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构建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推行“课证融合”的双证制度,让学生在学习完酒店服务管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能掌握职业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其次,在课程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还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以及人类文化课程,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酒店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增设人文与社会科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体系,比如说跨文化交流、世界品牌酒店管理、中外民俗等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3加强校企联动,积极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该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之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动,通过这一方式来为学生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针对这一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国际化模块教学基础上开展工学交替,将之前传统的初中后五年一贯制“4+1”教学模式,变成“3.5+0.5+0.5+0.5”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3.5年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其中的一个0.5年则是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认知性实践,还有一个0.5年则是回到学校学习,最后一个0.5年则可以深入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实习,通过这一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培养,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酒店国际化能力。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主题化、情境化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国际化酒店”,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营销能力以及国际型酒店管理的知识。[3]

2.4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

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学校还需要加强对酒店专业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一方式来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国际事业以及国际沟通能力的酒店师资队伍,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真正培养出酒店国际型人才。针对这一点,学校如果具备较为良好的资金条件,可以让教师直接到一些较为优秀的国外酒店进行学习以及培训,也可以从国外聘请一些专家来对学生进行酒店教育,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国际化酒店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学校酒店专业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

3结论

酒店专业在时展过程中也有着越来越高的作用,而目前时展环境下,酒店国际化人才才是这一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酒店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构建出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以此来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从而才能让学生成为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锡军.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2013,14(26):93-94.

[2]王红丽.区域经济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15):89-90.

第6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管理培训;高星级酒店;效果评估

21世纪是人力资本的时代,人才的竞争也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制胜点。培训作为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日益受到企业高层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企业重点投资与发展的人力资源模块。

中国酒店业在30年的改革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与广州亚运会的举办,酒店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与此同时,随着国际酒店纷纷逐鹿中国酒店市场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上述的机遇与挑战给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酒店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针对酒店主要效益创造者的管理者开展的管理培训就显得更加重要。

但是,目前高星级酒店中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大部分评估都仅停留在培训效果评估的最低层面即反应层面,并没有上升到组织层面的绩效分析。很多酒店对培训效果评估不以为然,认为培训的贡献并不会因为不评估就消失了。然而,事实上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由于没有量化培训的贡献,很多人会认为培训没有价值,进一步也会弱化企业决策者对培训投入的信心。因此,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尤为重要,而培训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培训效果评估的关键更是重中之重。

1.评估指标的制定原则

1.1相关性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应与培训效果相关。培训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看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指标的选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培训目标或培训种类等。而本研究关注的是管理培训,它属于企业培训中的一大类别,是主要针对管理层的培训活动,其目的是传授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帮助受训者调整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评估指标应结合这些目标来制定,同时,也要考虑到高星级酒店的特点及其对管理培训的需求和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1.2可操作性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而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评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是针对高星级酒店来构建的,目前高星级酒店在培训评估工作上投入的资源相对有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指标选取时,应尽量选择相对易于收集数据的项目,避免那些受训者较难回答或涉及隐私的指标。

1.3全面性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应包涵范围广,涉及培训效果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短期的考核指标还包括类似企业绩效的长期考核指标。基于以上三点,本研究在指标选取阶段,将参考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从培训的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层面来合理选取指标,同时结合培训的目的、高星级酒店的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来筛选指标。

2.基于文献研究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初建

2.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1959年柯克帕特里克提出了培训的四层次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这也是目前国内外企业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模型。1994年考夫曼提出了培训的五层次评估模型,他对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模型的第一层—反应层进行了扩展,增加了对培训可能性的考察,并添加了第五层来讨论培训项目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等社会层面的问题。1996 年,杰克飞利浦对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投资回报率这一财务评估层,作为评估的第五个层次,从财务这一新视角来衡量培训对整个组织的影响。2004年阿尔瓦雷斯等人在回顾之前模型与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成了IMTEE模型(培训评估与培训效果的综合模型)。该模型不仅提出了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及设计、受训人员的变化以及组织报偿四个评估层次,还提出了六大类指标:反应、培训后的自我效能、认知学习、培训绩效、迁移绩效以及结果。

2.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专门针对酒店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较少,针对酒店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更少。大多的研究是从整个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部分的涉及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设计,如闫德伟(2004)的《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证分析》。另一部分文献则是从培训的角度对酒店的系统培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系列的设想,部分的涉及了培训评估体系的建立,但大都仅停留在介绍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基本上没有培训成本-收益的定量研究。

相比其他文献而言,潘秋鸿(2007)《高星级饭店培训效果评估研究》对酒店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进行地最为全面深入。他在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我国高星级饭店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个指标的评估方法及权重分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但文章将所有类型的培训看为一个整体,忽略了不同培训项目指标选择及权重分配的不同。这也为本文在这方面的探索留有相当的空间。

笔者以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作为主要参考,结合其他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中提及的评估内容及酒店行业的特点,从涉及评估指标的相关文献中整理、汇总出18项指标,具体如下:课程设置情况、受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授课情况、教学设施及后勤服务情况、培训组织工作情况、受训者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受训者管理技能的提高、受训者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受训者的压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受训者的人际和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员工离职率的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企业或部门的效率的提高、企业或部门成本的节约、客房入住率。

3.基于专家访谈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完善

访谈法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先后与4位人力资源管理及管理培训领域的专家、4位酒店的培训管理人员及4位高星级酒店中高层进行了访谈。

结合研究内容,访谈目的在于了解高星级酒店的管理培训目的、需求,以及他们所关注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并通过访谈对已汇总出的评估指标进行修改,使得评估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根据访谈目的,按照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来进行访谈。在向被访者介绍了访谈目的和本研究的意义之后,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首先,酒店进行管理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其次,酒店通常从哪几个方面对管理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对已总结出的 18 项评估指标有什么建议。

汇总以上访谈结果,结合评估指标制定原则,对已总结出的18项指标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具体结果是,将原来的“课程设置情况”指标细化为“课程内容的启发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培训时间安排的科学性”三项;将“教师授课情况”细化为“教师讲授的逻辑性”、“教师的课堂感染力”两项;将“教学设施及后勤服务情况”细化为“培训材料的准备情况”、“教学环境与设备情况”两项;将“受训者管理技能的提高”细化为“受训者的决策能力的提高”、“受训者的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两项。删除了企业或部门成本的节约、客房入住率两项。

综合以上两部分的工作,笔者最终汇总、整理出了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具体如表一所示。

表一 高星级酒店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总之,在制定高星级酒店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时,我们应该充分结合高星级酒店与管理类培训的特点,构建一个相关性高的、可操作性强的、全面与系统的指标考核体系。 [科]

【参考文献】

[1]张庆玲,张斌,张宝和.人才资本理论综述.华东经济管理,2007.05,21(5):129-132.

[2]马德明.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分析.攀登(双月刊), 2007(4):117-121.

[3]王鲁捷,钟磊,孙启霞.企业培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培训,2002(12):21-23

[4]赵颖慧.试论培训效果评估[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5]蔡蓉蓉.高星级饭店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系统的构建[学位论文].青岛:青岛大学,2005.

[6]潘秋鸿.高星级饭店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学位论文].青岛:青岛大学,2007.

[7]沈亭亭.酒店培训效果评估研究—以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为例[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8.

[8]Kirkpatrick, D. L. Evaluation. In R. L. Craig (E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996: 249-312.

第7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是该专业教学开展、课程选择、人才培养、授课方式、实习实训的总纲领。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步。1)团队商讨。每年的4月初,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会启动当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会,要求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团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团队主要从人才培养规模、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能力要求、考取的专业证书、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的课程、后大学五年的知识需求及选修课等方面展开商讨。一般来说,由专业负责人根据专业设置时的调研报告,确定方案草案,然后经团队多次商讨,达成一个初步共识。2)调研访谈。人才培养方案的首稿完成后,团队需赴相关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完善本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团队还会走访旅游企业、行业及高等教育院校的专家,请实践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臻于完善。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还要邀请酒店行业骨干或中层干部来到学校,请专家从酒店的典型工作任务角度出发,探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并对课程名称、开设课时、开设学期等提出建议。团队则根据实践专家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后再由团队成员分赴各个酒店,请专家再次提议,力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实用、科学。3)学校论证。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第五阶段,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组织各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相关人员及科产处、教务处的负责人等对专业进行答辩、论证,力求符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社会实际需要。专业设置团队将根据校内专家的意见又一次对方案进行调整,最终完成完善、科学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

2师资团队建设

1)校内专业教师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双师”是其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就是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有教师素养,同时也要具备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技能素质。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在教师素养方面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首先要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其次要关爱学生;第三要注重自己的外表与内涵建设;第四要具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和高水平的教师素质;第五还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第六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思维理念,形成大旅游的观念。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如下实践能力:首先应具有行业资格证书;其次要成为酒店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员,掌握行业人才需求的基本技能和素养;第三要能为酒店企业培训员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第四每年至少有累积两个月的酒店实践工作经历。学院可以通过派送专业教师开展校际交流、访问学者,组织相应的课程学习、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2)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邀请酒店企业骨干人员走进课堂、举办各类行业实践讲座,由企业人员将其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带入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累计聘请了十多位企业一线骨干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开拓了新的局面。企业兼职教师进入课堂,对其授课的质量要求类同于校内专业教师,同时也要顾及其企业工作的特殊性。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会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知学校教学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熟悉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特性等。

3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

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使学生能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实训实习的开展是校企无缝对接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有多种形式:1)专业课程实训。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遍布各个学期和各门课程。在讲授“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时,可以邀请企业骨干、优秀毕业生、优秀实习生走进课堂,同时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如按照五星级酒店建设的南通大饭店新楼、金石国际大酒店等。“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宴席设计与服务”等课程的实习实训部分都将在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展开。特别是“酒店专业调研”课程,将实地走访长三角地区的知名酒店,这对学生认识酒店行业、感知酒店企业氛围及工作环境大有裨益。2)工学交替实训。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宏观的工学交替实训,将学生安排在酒店进行为期5~6个月的对客服务。学生进酒店前,召开安全教育会和酒店与学生的双向实习选择会,让学生选择具体的校外实训酒店,并按照酒店岗位和学生个性安排实习首岗。进入酒店报到后,酒店要进行实习岗位培训,在为期两周的培训中,让学生理解酒店的理念、文化并掌握岗位基本技能,为实习学生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实习开始后,由学校安排校内指导教师每两周前往酒店企业一次,对学生思想、技能、知识和生活等进行指导。工学交替实训的中期,由学校各级领导走访各个酒店,与实习生、酒店负责人就学生实习状态、心理、技能等进行交流和沟通,请酒店企业对学生不足、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与学生就校内外指导老师、实习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进行沟通,特别对需要由学校出面和企业沟通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实习后期,校内外指导教师要充分沟通,就实习学生的工作技能、实习态度等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对学生回校后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加以指导,使同学们充分认知专业并进行后大学职业规划。3)假期实训。学校与酒店企业充分沟通,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闲暇,同时也结合酒店行业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集中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在短期内开展“工学交替”实训活动。

4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如表1所示,校企合作从步骤上可以分为5个层级,内容上则表现在学生实习、人员互聘、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和学材合作等5个方面(资料来自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实践经验)。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只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培养无缝对接的酒店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

5结语

第8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 酒店从业人员 素质与培训

2010年亚运会是4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新闻记者、赞助商、国内外观光游客等在广州的一次盛大聚会。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亚运会办成历史上最成功的体育盛会,是目前广州市和广东省政府、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对重大体育事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资源利用、市场开发、经济效益、政治影响、文化传播等方面。以强化服务管理、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为切入点,探讨如何以优质服务确保赛事成功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以广州酒店从业人员为视角,探讨如何通过酒店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来保障广州亚运会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亚运会提供国际化的优质接待服务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这不仅对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广州通过举办亚运会进一步完善城市整体服务功能,提升各行业服务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一、广州酒店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广州地区各类酒店数量的急速增加,酒店人力资源危机日趋严重,各酒店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供需缺口很大。很多酒店为了提高亚运会接待服务水平,选择了以抓好员工培训为对策来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的素质服务水平。但是,广州酒店业员工培训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酒店的培训组织、人员和职能不到位。目前,广州大部分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都以人事、招聘和劳资为主,培训为辅,使员工培训受不到重视。培训部门在许多酒店中的地位和权限低于其他部门,工作依附于相关部门,培训经理和专职培训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都处于弱势。酒店对大量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只停留在酒店基本情况简介和员工手册的初步学习方面,技术技能、提高素质的培训则由具体部门通过见习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解决,其他方面的培训几乎无法顾及。在岗员工的培训一般也都由各个部门自行安排,酒店没有正规的培训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并不少见。比较重视培训的酒店有时也外请一些专家搞些零星的管理培训,但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2.酒店的培训水平和质量提高缓慢。许多酒店的培训工作已经搞了多年,但仍停留在目标不明、计划不周、效果不佳的初级阶段。培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表现在培训之前不作培训需求分析,随机应变地设置培训计划,因人设课,不考察教师的授课效果,能请到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为了完成任务而搞培训,培训内容陈旧,教材选择无针对性,教学手段落后;只注重岗位资格培训和获取官方发放的培训证书,对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技术创新性的培训不感兴趣;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估表面化,有许多酒店甚至不对培训的过程进行监控、效果进行评估。

3.酒店员工的培训与管理分离。许多酒店一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表现在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严重脱节。酒店花了很大精力抓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但是由于对他们的使用和管理不配套,没有建立起培训与考核、奖惩、提拔任用、经济利益相结合的人员管理机制,使培训效果不能在酒店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发挥作用,不仅浪费了人、财、物资源,而且降低了员工对培训的兴趣和热情。在许多酒店中,培训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事情,有些酒店的员工不仅没有从培训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满足,甚至认为培训是累赘。

4.酒店培训机构和渠道不畅。国家旅游局本着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原则,将许多酒店培训的管理权和监督权逐步下放到省级或地市旅游局。这本来是改革的举措,但后却引起了一些消极的后果。例如:一些旅游局将酒店的各类资格培训作为赢利的手段垄断起来,培训中只顾数量不顾质量,随意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内容,聘请教师质量不高,考试和培训不分离,许多培训班根本不考试,只要交费就能取证,严重影响了酒店岗位资格培训的含金量、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深层原因解析

1.酒店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认识和观念落后。首先,广州的许多酒店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对培训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学习一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传统和狭义理解上。而没有提高到开发挥人的潜能、掌握网络时代的先进技术、提高员工的价值感和满意度,培养团队精神、建立学习性组织、促进员工、酒店和社会共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培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酒店员工还没有从强制培训转为自愿培训,从关注获取证书到关注获取知识能力;酒店也没有将培训作为本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大事来抓紧抓好。其次,行业主管部门在对酒店培训的沟通、协调上不够深入主动,不了解酒店在培训问题上哪些需要主管部门在宏观层面上解决,哪些酒店自己可以解决。

2.缺乏科学合理的酒店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中国的酒店行业至今没有一套全国通用的职业技能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和控制。可以说,旅游专业的和非旅游专业的,学历高的和学历低的,正规院校毕业的和社会上各类人员都可畅通无阻地进入酒店。而且入店第一天就穿工服上岗的情况十分普遍。社会上普遍认为,酒店是一个无需专业技术和学历就能挣钱的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学历、工作经历、技能高低不同在酒店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多大区别。这就造成了各地方、各行业、各部门的开办的酒店自行其事,对员工准入标准的要求不一或没有要求,严重影响了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降低了酒店的专业化程度,并且直接限制了我国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职业标准化进程,使酒店的培训和管理失去了基础和和内在动力。

3.没有形成政府、院校、酒店有机结合的培训体系。在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政策和规划引导下,将院校的理论和师资优势与酒店的培训实践相结合,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理想的酒店联合培训形式。但目前,制定酒店业人才规划和具体政策的地区为数不多,酒店与各类培训机构之间联系松散,各自为政,已经有的联合也是暂时、局部和自发的。比较好的旅游院校通常重视与企业界的联系,但仅是将一些酒店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也有的院校通过担任酒店管理顾问和聘任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师等形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但在培训和管理方面的实际联合行动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往往认为这些问题不是自己工作的重点而介入更少。因此,广州没有形成一个全社会性的、比较紧密固定的酒店业联合培训体系。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明确各方在酒店培训中的职能定位。要充分认识到酒店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绝不只是酒店自己的事情,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在酒店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中共同发挥职能和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各方在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如下:政府主要负责酒店培训和管理政策以的制定和完善,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酒店员工培训和管理进行监控和规范,但不介入酒店的培训和管理具体事务;旅游院校要深入研究酒店培训的特点,帮助酒店制定科学培训计划,改进培训方法,强化师资力量,编写培训教材,加大与酒店联系的力度,广开合作交流渠道,采取到酒店办专题短训班、在学校办正规化提高班等方式为酒店解决培训软硬件不足的问题;酒店作为员工的使用者,要有长远的员工培训和管理规划,避免随机性、应急性和短期效应,建立对员工使用、培训、晋升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社会培训机构则要在培训的规范化、正规化上下工夫,多为酒店举办对员工基本素质和技能提高的培训,以长远发展能力和业绩取信于业界。

2.建立四级酒店培训体系。要尽快建立国家、省、地市、酒店四级培训体,充分调动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国家和省级旅游局要以宏观管理为主,对酒店培训的职责主要为:制定酒店人才培训规划和政策,组织开展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紧缺人才的培训,负责培训的信息交流和经验推广,负责职业资格考试的管理工作,指导、检查下级旅游局、旅游协会、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工作。地市级旅游局要以中观管理为主,培训职责主要是具体落实国家和省旅游局的工作任务,推动酒店自主培训工作的开展。酒店则以微观为主,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任务,自主开展培训。有了这样一个职责分明、目标明确的培训体系,就能调动上下的培训积极性,高效、有序地开展培训工作。

3.以创新的精神提高酒店的培训质量。酒店培训的创新要体现在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和培训管理四个方面。一是培训方法要从单一转向多样化,从讲授为主转向案例分析、游戏、研讨、操作训练、视听教学、角色扮演、脑力激荡等多种培训方法相结合;二是培训内容从注重业务训练转向与个人发展培训相结合,从传授业务知识、提高技能转向与情商开发、潜能开发、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设计等相结合;三是培训与管理相结合,把培训作为考核、评优、晋升的依据;酒店要加强与旅游局的协调和沟通,共同推动酒店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四是淡化岗位培训、证书培训,加强专题培训、创新培训;从由证书吸引学员到靠内容吸引、质量吸引。

4.保证酒店培训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为了提高酒店培训的科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保证培训的质量,酒店的培训实施必须遵循下属程序:(1)做好培训需求分析,这是酒店培训工作的起点,也是培训质量控制首要的一环。没有需求分析,任何培训都是盲目而无效果的。(2)制定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培训方案要尽可能细化,操作性强,充分明确培训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考核、评估等细节,实施精品培训,进行周密安排。(3)选聘优秀的训导师。酒店要与旅游院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一支过硬的酒店训导师队伍,建设酒店精品培训教师工程。(4)检查与评估。要认真检查培训方案、培训大纲、教材、场地、经费等的准备情况,检查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情况,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将学员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培训目标进行。(5)应用。酒店培训的目的是应用,培训结束后要解决好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和如何巩固培训成果的问题。

5.建立酒店职业技能标准管理与培训体制。鉴于目前酒店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标准自行其事的混乱局面,建立科学合理的酒店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从而保证酒店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和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已成为当务之急。建议成立广州市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挂靠广州市旅游局或旅游行业协会。该委员会由酒店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共同组成,专门研究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标准问题,建立完善的酒店职业技能标准系统。其具体职能包括:编制广州酒店职业分类目录,修订酒店职业技能标准,制订酒店岗位规范,编写职业技能标准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为完善社会化的酒店岗位合格证书制度提供坚实的标准基础。同时,由于国家统一的酒店职业技能标准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颁证、考核和就业过程中起导向作用,还可以强化旅游教育与就业、学校与酒店的密切联系。

酒店是为亚运会提供接待服务的主体部门,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亚运会的服务水平和广州市的对外形象。广州能否为亚运会建立一个高效、有序、优化的接待服务体系,由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自愿者为前来参会的各类人士提供充满人文关怀和优质便捷的服务,使他们亲身体验广州人的文明礼仪和文化风采,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广州良好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州的国际知名度,这是一项细致、复杂、耗时的软系统工程,也是亚运会筹办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办好2010年广州亚运会,广州市政府、旅游院校和酒店业要充分认识服务体系构建和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广州酒店从业人眼的培训和管理,减少员工的流动,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达到提高亚运会接待服务质量、树立广州良好形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游富相:从核心员工流失特点反思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J].企业经济,2006,(2):121~123

[2]陈淑君等:决战决胜的决定因素――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J].企业经济,2002,(2):46~47

第9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

一、舜和国际酒店简介

舜和国际酒店是由舜和酒店集团投资兴建的高星级餐饮文化主题酒店,酒店总面积四万多平方米,设有总统套房、豪华套房、行政套房、商务套房、豪华标准间、豪华大床房共260余套,高档宴会包间138间、1个千人大宴会厅、9个大小会议室、美容美发、商务中心、室、健身房等设施。酒店于2010年11月17日开业,位于济南市槐荫区26008号,西邻西客站,地理位置优越,是济南西部最好的酒店。

二、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现状

舜和国际酒店是以餐饮经营为主,客房经营为辅的商业模式。餐饮部是酒店的支柱性部门,必须加以重视。但在如此重要的部门中,培训工作却做的不是很出色。舜和国际酒店对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可以分为两大块,即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一)岗前培训现状

舜和国际酒店与各大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同时也满足了酒店对基层员工的需求。考虑到实习生大多都是在校生,没有任何的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在酒店经营相对不忙的时候,酒店会对招聘的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舜和国际酒店的岗前培训变动性大,不稳定。酒店经营忙的时候,有的学员不经培训就直接上岗。而且培训的时间的长短也不固定,有的期培训一个月,有的培训一周,现在大多数培训两周。但社会招聘的员工一般都未进行培训就直接上岗。

舜和国际酒店岗前培训是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培训。一般来说,舜和国际酒店岗前培训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为期两天的军训,然后是一周的企业文化的课程,最后是一周的是餐饮服务技能的培训。其中军训环节是不确定性环节,有些期的培训有,有的没有。第二阶段是对所有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主要运用讲授法,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人员来培训中心讲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相关制度、工程管理等相关课程。培训结束后,会组织一次考试,然后进行分岗,分到餐饮部的就继续下面的培训,其他部门的直接上岗。第三阶段的培训是针对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主要进行化妆、形体与礼仪、摆台、中餐服务程序、端托等培训。培训完一个项目会接着对该项培训课程进行考核。

(二)在岗培训现状

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的在岗培训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方式,一是在职期间餐饮部经理组织的相关培训。“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就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对一个或几个新员工进行工作上的指导直至其能独立执台。部门经理进行培训主要就是在班前例会期间进行的,由经理来讲述相关操作方法,员工用例会本记录下来,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和培训设配。部门经理组织的培训没有计划好的内容,就是想到什么培训什么,或者在员工操作出现问题后会组织相关培训。

三、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培训需求分析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管理在运行时空上具有不确定性,培训管理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其所处的组织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舜和国际酒店在对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之前未进行培训需求的分析,一直沿用以前的培训方法、内容和教材,没有依据环境的发展去改进和创新,是舜和国际酒店餐饮人员培训不能深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浪费人力物力的表现,也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任。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员工学以致用, 尽快解决疑难问题。舜和国际酒店没有对酒店服务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就开设培训课程,单调地讲授理论, 脱离实际, 泛泛而谈,将培训当作完任务,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内容设计不合理

设计培训内容要先进行岗位分析,对餐饮服务岗有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其性质任务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然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舜和国际酒店对餐饮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只局限于培训化妆、形体与礼仪、摆台、中餐服务程序、端托这些基本的技能,这是不合理的。服务不只是摆台,上菜这些常规的流程,还要掌握很多酒文化知识,餐桌礼仪,菜品搭配,销售服务,涉外服务,团队分工合作等。

(三)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方法缺乏多样性

不管是岗前培训还是在岗培训,舜和国际酒店对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方法均主要是讲授法。讲授法虽然传授的内容多,知识比较全面、系统,有利于培养大量人才,但其局限性也大。服务岗位是操作性很强的岗位,不像文员、秘书一类的文职工作,不是只讲授理论知识就可以,所以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应该以操作性为主,以理论为辅。培训方法单一会使员工觉得枯燥无聊,降低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培训效率。

(四)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激励制度不健全

培训激励制度的建立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训工作不是考核完毕就万事大吉,就可以将其束之高阁了,这样会使员工对培训认识出现偏差,认为培训只是形式,自然不会积极参与。舜和国际酒店没有明确的培训激励制度,只是在考核完后,有时会给第一名发奖金,但也只是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心情。但这种影响非常不好,如果第一次给第一名发奖金,下一次不发就会造成员工的失落感,在以后的培训中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努力。

(五)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评估系统不完善

舜和国际酒店对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结束后,就只有一种考核形式就是组织考试,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只是局限于对认知成果这一方面的评估,没有明确的评估指标体系,也没有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考核完后也没有进行分析。考试之前明确表示不合格者要补考,考完之后却没有真正的实施,让不及格的人暗喜,合格的人失望,从而导致所有员工都不会认真对待以后的培训。此外,酒店也没有进行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没有开展培训效果的跟踪与监控。让评估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效果的同时,也让员工对以后培训不重视。

四、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问题的对策

(一)实施餐饮服务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运用观察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收集。培训者或上级服务部长、主管、经理等亲自到服务人员身边了解其具体工作情况,观察服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同时搜集培训需求的信息。观察法适用于餐饮服务性工作人员。然后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对餐饮服务人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期望和真实想法进行分析,找出培训需求,并撰写出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的实施必须有前瞻性,不能等到需要时再培训或“亡羊补牢”,应该在工作岗位工作需要前就做好培训,以适应新工作的需要。

(二)更新餐饮服务人员培训内容

只是局限于常规的培训已不能满足酒店对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要求,所以培训的内容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更新,更加注重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关键能力,不仅要让员工掌握具体的技术、技能、技巧,更要突出创造性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服务也不只是端茶倒水,还涉及销售服务,涉外服务,公关等多种工作,所以也要重视对员工营销技能,应变能力,宣传等技巧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员工优秀服务意识的培训、餐饮卫生知识培训、服务技能培训、团队精神的培训。

(三)丰富餐饮服务人员培训方法

舜和国际酒店在岗前培训时一般使用讲授法,在岗培训中则以个别指导法为主以讲授法为辅。对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时还可以用参与型培训法,调动培训对象参加培训活动积极性,亲身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酒店相关知识、服务技能,掌握正确的餐饮服务人员行为方式,开拓应急思维,转换观念。如,用事件处理法来培训服务人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处理客人微小投诉的能力;用模拟训练法来培训服务人员的临台服务程序;用敏感性训练法来提高服务人员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行为的洞察力,感受周围人群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学习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发展在各种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因为客人对酒店服务的印象取决于服务质量的整体性,也就是“100-1=0”这就要求有较好的团队精神,用场地拓展训练法来使团队从变革与学习、沟通与默契、心态和士气以及共同愿景四个方面得到收益和改善。

(四)健全餐饮服务人员培训激励制度

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对培训考核成绩优异的服务人员进行激励。酒店可以设立激励选项如奖金,旅游机会,奖励休班等让员工有选择权利,这样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也满足了对员工的尊重的需要。当然培训激励制度不只是针对受培训者,也应该包括培训者。对“师傅带徒弟”这种培训方法来说,老员工就是培训者,而且是无偿的培训者,这样势必会降低其培训的积极性,培训效果不佳。为了避免培训中师傅有意保留自己的经验、技术,使指导徒弟浮于形式等弊端,可以对师傅进行培训激励,让其有一种“拿人的手短”的感觉,尽心尽力去培训,还可以实行组合制,师傅指导的徒弟在工作中越出色,师傅得到的奖励越多。

(五)加强餐饮服务人员培训后跟踪活动

培训的终结不只是培训课程结束员工回到工作岗位而已。要想达到好的培训效果,还应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并跟踪实施一系列后续活动。通过对受训员工的跟踪考核来评估培训成果,考察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对培训效果的追踪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渠道:受训的服务人员,服务部长和主管领导以及培训师等。其次是用五个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即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投资回报率进行评估。再次是对培训效果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最后为了保证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对培训进行全程控制和评估。

五、对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的建议

(一)新员工上班前对老员工进行培训

如果想确保酒店对新员工工作流程、规则、习惯及工作方法的培训成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先确保老员工要按标准程序来做。因此在新员工上班的前一个月左右,就应该先施行老员工的培训。通过对老员工的培训,在酒店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习惯,这样才更利于新员工的成长,否则,入职培训的成果就会部分流失。再加上舜和国际酒店服务人员的在岗培训主要是“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这使得对老员工的培训更加重要和必不可少。

(二)员工主人翁意识培训

从客人的心理出发,酒店对于客人来说就是主人,但酒店的概念是过于抽象的,客人不会视酒店建筑为主人,酒店的管理者一般只是负责一些决策和应急处理工作,在酒店服务中也不是经常出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客人更倾向于把在酒店为他们提供直接服务的服务人员视为酒店的主人。所以在培训时,要注重培训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既能让员工对酒店的责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又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客人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餐饮系统内部组织交叉培训

因为舜和国际酒店餐饮部有零点厅、巴西烤肉自助餐厅、中餐部、国宴鲍鱼部和四楼宴会部组成,而且某一部门经营忙是就会在餐饮系统其他部门调帮工人员。针对这一情况,应该组织交叉培训,这样去别的部门帮工的员工就不会因不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而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了。舜和国际酒店可以让一个部门的服务人员如宴会包房服务人员到另一个部门如宴会部的工作现场接受培训,让服务人员了解其他部门的操作流程并具体观察其实施的过程,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这也有利于部门人员之间沟通感情、紧密合作。

(四)构建学习型组织

舜和国际酒店应该为员工营造一个持续性学习的氛围。在具有学习氛围的酒店中,学习自然被视为工作的一部分,学习知识在酒店中是受到鼓励的,酒店为个人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环境和机会。在这样具有浓烈学习氛围的酒店中,员工会自然而然的受到其感染,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完善自我。舜和国际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应掌握强化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构建学习型组织。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