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职校就业指导精选(九篇)

职校就业指导

第1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摘要:高校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辅导员三者之间不可混为一谈,现在世界真细小,许多的领域都已经分得很细,细化的好处是更专业化、更有效率、更贴近现代化,而促进社会进步。这对于高职院校深层次的发展是有建设意义的。

关键词:各司其职、 互通底蕴、着力输送人材

近期浏览一些专业论文,感觉到有些将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辅导员三者混为一谈。其实三者在高校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三者之间的关系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缺一不可。它们之间通力合作,才可谱写大学学子展翅高飞的春天,满怀信心奔向社会,开拓自己的事业,创造辉煌。

职业指导工作,始于高中毕业填报志愿就应该开始,大学院校专业设置、学校环境、师资优势、历届就业前景等,就应该深入到普通高中学生中宣传,开拓生源。让高中学生就读大学,对未来就读的院校有一个认识过程。这样,无形中在学生思想上植入各校的概念,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例如:艺术类院校、体育类院校,更是要从小植入艺术细胞,培养兴趣和爱好方向,挖掘幼苗,精心扶植。而进入大学阶段,职业方向已基本定型,只是专业研究和抉择。如果在这个阶段转型,不免走弯路。这个时期的职业指导,、应当是教师的责任和工作,将自己所知、所能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认知社会。如:电力工程系《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微机保护原理与应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电气工程CAD》《高电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的学习。这些专业都需要专业教师讲学授课。大学学子完全掌握自己的专业,才能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如果学生未能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全怪教师,所谓师出同门,武艺各有高低,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进入专业学习时应慎重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职业指导更应该鼓励学子能有多个专业技艺,这在今后融入社会有更大的适应性和自主性。于是,职业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帮助到学生很好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这无疑就是赢在起跑线上。

就业指导师另一个领域的工作,它和职业指导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就业指导其实是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的指导。大学学子入学时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对填报专业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对就业方向一般都是一知半解。一般说来,只有少数学子可以自谋出路,大部分的同学都是依靠院校、就业部门的推荐。就业环境、应聘策划、求职面试等许多细致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向每个学生详细的告知。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越早越好,越细越好。各个专业都有不同的就业方向,以电力工程系为例我校有五个专业,而这五个专业虽然在同一个系,但是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不同的,没有共通性。只是专业课程偶有相同,所以就业部门的工作量是繁重的,要实现全员就业率必须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而越早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能够使学生有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争取社会力量及早谋求出路。比人快一步,这对于展开人生事业有很大的好处。赢在起跑线上,夺得先机。一旦确立就业方向,就要尽快落实到个人,这就突出了个性化的指导,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就业过程中疑难问题。如果把就业工作集中在期末才展开,那么对于自主择业的同学来说一定是过于匆忙了。所以说,当前就业指导工作是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但是这也只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研究深入调查市场、社会;研究政治经济政策,了解用人单位,开拓就业市场,创建稳定的就业基地。这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了解当今就业市场的变化,把职业需求情况及早反映,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所学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力争供需平等。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用科学发展观去评价才可能恰如其分的做好。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估也是必须研究的工作。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虽然有互补的作用,但不是同一体系的工作。

中共中央发文“着力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可见辅导员、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目标虽一致,但具体工作是另有担当的。中共提出着力组建辅导员队伍,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确保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在当前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开展的时候、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高校的建设和谐发展,创造辉煌成果。这是职业指导、就业指导难以替代的工作,辅导员队伍是当前高校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指导者。他的工作性质,就好比连队建设的指导者,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社会合力的队伍。中共中央现阶段提出着力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是回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市场经济改革蓬勃发展带来的形势新变化而决定的有力措施。现在大学生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生活方式、学习态度多姿多彩、文化交流国际化、信息化、人民思想接触事物日趋多变。要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的确要有一个“领头羊”去担纲。高校辅导员年轻化、起点高、能力强、对工作敬业就基于此。

可见,这是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以外的另一个领域的工作。他的工作始终都应该重点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所以要把思想修养、思想教育工作都应摆在日常工作的首位。而学校高层对学生的管理要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分流。明确辅导员不是执法者,也不是“保姆”。这就真正体现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2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伴随着我国铁道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铁道工程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良好,每年各个铁路局以及铁道施工单位都急需大量一线铁道工程类人才。但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基层铁道单位因工作胜任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条件艰苦等问题致使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给铁道工程施工类企业乃至国家铁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1]。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2]。他们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能力水平,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有着最直接最天然的优势。

二、铁道工程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用人单位:条件艰苦、缺乏培训

笔者对郑州铁路局、中铁七局等多家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工作现场几乎都是条件艰苦甚至不见人烟的地方,衣食住行都存在需要克服的问题。超过35%的毕业生到铁路基层工建检修岗位后,面对荒无人烟的艰苦施工环境和重复单调且严重消耗体力的繁重工作任务时,存在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团队协作意识薄弱、人际关系不融洽、个人感情问题难以解决等问题。另外,铁路基层单位通常存在过分重视生产效益,忽视对职工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情况。以上因素导致用人单位人员流失比例较大。

(二)学生个人:好高骛远、家庭束缚

笔者分析调查发现,有74% 的毕业生期望到中心城市铁路单位就业,83%的毕业生理想的薪酬在每月4000元以上,有 67% 的毕业生期望到国企就业,仅有 17% 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坚守偏远铁路施工单位。在就业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对用人单位缺乏理性的考虑和分析,总期望有更好的单位在前方等着自己。经常出现面试通过被录用后举棋不定,拒绝签订就业协议或者签约后毁约的现象,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造成很大困扰。

(三)高职院校:重果轻过、缺乏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重视就业结果,一味追求就业率的提高,忽视学生就业的过程,形成了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并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在高校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上[3]。缺乏系统的就业培训机制,没有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家长就业期望分析不够,校企信息交流反馈不够及时,致使就业指导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虽然当前大多数辅导员都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工作缺乏系统的指导,并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务性的方面,比如讲解就业政策、通知招聘信息以及办理各种手续等,很少涉及真正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三、辅导员在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

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关系也最为密切,因此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拥有诸多优势,但在现有工作机制和框架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模式

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日常工作琐碎繁杂,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的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就有八项之多,包括思想教育、违纪处理、帮助贫困、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工作都是辅导员的分内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经常 “两眼一睁,干到熄灯”,终日忙于事务性工作,而且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假以时日就形成了被动工作模式。

(二)缺乏应有的就业指导能力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引导高职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就业指导工作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是一项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科学,对辅导员自身能力的要求较高,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若辅导员不具备应有的就业指导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缺乏实战经验,就业指导的内容流于形式,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

四、辅导员在高职铁道工程类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对策

(一)尽早对学生进行就业意识教育

从某种层面来讲,高职学生就业范围较本科生要窄,因此需提早了解以后的行业形势和工作岗位具体情况,尽早形成就业观。而就业观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往往是大学生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不是在毕业季临时形成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一个正确、明确的就业目标没有在大学就读期间形成,到了招聘季,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往往感到措手不及,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必须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贯穿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刚一入学就开始关注就业。

(二)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正确的择业观念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和发展潜力,结合行业形势、企业环境,较精准的划定就业范围;根据企业用人标准,找到自身差距,积极参加实训、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努力钻研相关专业知识,做到“一专多能”,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4];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等,以及平时的点滴教育,润物细无声地使同学们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良好的纪律性,培养大学生事业心、责任心,以集体利益为中心,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同学们提前适应铁道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三)做好政策宣讲师和心理疏导师

紧密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和在招聘过程中的规定与要求,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宣传和贯彻毕业生就业方针和政策,进一步确立“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择”的就业机制,使得毕业生做到“熟悉政策、参与竞争、诚信就业”,被对在就业过程中违法规定、私自违约的学生就行相应处罚,规范学生就业行为,维护学校良好形象,这也是为更多学生更好就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5]。

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难免遭遇挫折,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辅导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能力和技能,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帮助和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理性、客观、全面的评价,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6]。

第3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指导 就业

近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高校更是感到了就业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究其原因,一方面,高等教育随着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就业制度改革、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拥有越来越多择业自主权,同时,对人才更加关注、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巨大挑战,高校在就业方面应努力做到培养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并且使学生能主动走向市场这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长期有效的途径,且迫在眉睫。

一、职业指导的内涵

1908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提出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职业的三因素理论。帕森斯等人提出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标志着职业指导的创立。经历近百年的研究与发展,它已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并形成许多关于职业指导的理论。但是目前对职业指导的涵义的界定尚不统一。“匹配论”认为职业指导就是对个人选择职业的指导。强调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与社会上某种职业的对应和匹配,认为职业指导就是帮助个人寻找与其心理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科学匹配。“职业发展论”提出了职业的阶段性,把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适应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过程,而不是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主张职业指导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并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教育过程论”提出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主张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自觉地选择生活目标,确定升学、就业方向,并在毕业前做好升学、就业准备。

人们对职业指导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使职业指导的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拓展。从学校职业指导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职业指导的内涵,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过程,本质上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品德、职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职业指导的最终指向是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而这种人与职业的匹配是根据社会需要、职业要求和个人素质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来实现的。

二、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

1.帮助增加自我认识,进行职业意识训练与指导

职业伴随人的大半生,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身心发展一致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中学生在高考时对未来职业有过初步思考,填报专业时对未来职业充满憧憬。但是,中学生填报志愿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大学一年级面临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困惑,同时面临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的困惑。部分学生对自己选读的专业并不完全了解,进入大学后他们希望能全面了解自己学习的专业,包括专业的全部课程,学习这个专业后能做什么?这些领域的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什么?而且,这类困惑在未实现攻读自己理想专业的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怎样帮助这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他们特长,挖掘潜能,找到适合他们感兴趣又适合的职业。因此,对大一学生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专业与课程介绍。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由院、系进行系统的专业介绍,包括专业的历史、发展前景、院、系在此专业的优势与不足、主修的课程内容。比如,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带领学生参加实验室,与名师面对面,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专业。

(2)自我调查。如通过问卷对个人能力、性格特征、兴趣、进行调查,同时,配合人才素质测评,由职业指导师进行分析并存档备案。人才素质测评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和人才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色等进行系统的客观的测量和评价。通过自我调查的反馈,使学生认清自我,及早有意识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

(3)制定学习和实习计划。一旦目标明确,用时间反推的方面,把自己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制定四年的学习和实践计划,指导师帮助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

职业意思训练和指导。如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奉献意识、理解沟通能力的训练。良好的责任心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有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责任感;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在一个新的岗位上,在一群新的同台者中,如何适应?每个人必须认识自己的角色,要有规范意识,才能融入集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息息相关;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敢于奉献才能得到更多;有才学的人如果不通过与人交往,就不会得到器重和任用,善于沟通能起到点石成金、化干戈为玉帛的神奇作用,尤其在现在的面试应聘中,良好的理解沟通能力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意识的训练也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和专门的意识训练进行渗透。

2.协助分析职业信息

通过职业信息的提供来帮助学生增进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学生职业定向的许多问题都源于缺乏对职业世界的广泛而深入的了解。职业指导通过口头的或书面的、声像的形式向学生全面深入地介绍社会职业状况、各种职业的性质、条件及发展机会等信息。结合学生的个人调查和素质测评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对有关职业知识与自我进行对比性评价,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求职、创业技能的培训

求职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个人形象的设计、撰写求职简历、体验求职面试、掌握求职途径、制定求职计划。这些可以通过公共课、写作课、就是指导课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情景模拟,在学生自己动手、摸索分析的基础上,指导老师进行点评,使学生切实感受应聘面试的全过程。

创业技能的培训越来越重要。创业一方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能带动就业,所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职业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业条件分析,使学生正确充分认识自己;让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和分析,找准目标市场;撰写一份成功的创业计划书是必需的。

三、高校职业指导的形式和途径

学校职业指导应该产取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一是专门的职业指导课,二是将职业指导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之中。

职业指导课程通过正规教学形式,由专职教师或者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职业指导的另一种形式是将职业指导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阐明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职业领域的运用,以及运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这样就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自用。

通过这一形式职业指导由单一管理转变为立体全面的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改变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体系是隶属于教务处或学生工作处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具体的日常操作事务难以安排。就业指导所需的人员不到位,场地不到位,辅助工具不到位,宣传与交流不到位。就业工作好像仅仅是毕业办、辅导员的事情。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共享,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更不谈不上。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学校的职业指导已经形成了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网络化格局。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理论,我国学校职业指导途径可采取国家成立学校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设置专门课程、学科职业指导渗透,学校专业职业指导师咨询、校企合作、家庭培训等形式。

四、提高高校职业指导的建议

1.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提升专业化的程度

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推进就业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我国目前已全面使用高校就业系统,但其主要功能仍停留在核对生源、制定就业方案以及打印报到证等。管理软件功能的单一反映了高校就业工作的程序化,这已不能很好解决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建立科学的就业指标体系,依托计算机管理系统分析数据。一方面,利用科学的就业指标体系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点。从能力、性格、学生职业兴趣等多方面,辅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如何写推荐材料,应聘前后应该怎么做等。另一方面,对照测评体系,引导高校发现就业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差距,拾遗补缺。

2.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终身服务的观念

转变就业观念,涵盖两个方面内容。第一,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第二,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转变自身观念,由一次就业服务向终身就业服务转变。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来的将是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应帮助毕业生客观评价自己,定位不要太高,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彻底打破“一次就业,终身就业”的观念。在用人方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调整自己不合时宜的想法,将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结合,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转变就业观念的重点是转变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自身观念,拓宽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野,将一次就业服务转化为终身就业服务。

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通过已就业毕业生,建立用人单位档案。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情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社会需求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也是为在校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性质和发展前途、就业的难易程度、择业准则等方面指导的依据。

参考文献

第4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随着**年以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业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同时,大学毕业生劳动就业体制也由“统一分配”转向“自主择业”。这使得过去“天之骄子”们的从容和优越逐渐被严峻的就业现实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所取代。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消费观念也在逐渐由“人才高消费”向合理化转变,更使得大学毕业生求职难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而言,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则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这已经成为每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指导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不仅局限于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并使他们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谋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却影响着这一目的的实现。

1.就业指导理念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上。多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停留在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为学生安置工作,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的状态,缺乏对就业指导和就业主体的深层思考。如此简单的目标和导向,自然把学生引人思路闭塞的怪圈: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是否适合自我的个性特质、是否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却不甚了解,造成了就业的盲目性,致使跳槽现象屡见不鲜,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

2.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化服务意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获得更高的就业能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一人校就在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培养相应的素质、技能,进而在毕业时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应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可是当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阶段式”的就业指导层面,还属于“临阵磨枪”型,只是到大学四年级临毕业的时候踢出临门一脚,把教育对象仅仅锁定为应届毕业生,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毕业生的择业指导上,距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目前多数高校把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局限在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合同的签订和就业政策的咨询上,即使开设就业指导课,其内容仅是就业形势的分析介绍、就业信息的通报,以及如何撰写求职报告,如何填写个人的求职简历,如何应对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等方面,信息量小,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而对如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带有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力度。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仅停留在协议发放、回收、签字、盖章和罚款等行政任务的完成上,根本就谈不上就业指导。

4.就业指导专业队伍人员不足,人才匾乏。根据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的专职队伍的人数比为500:1,但目前多数高校在安排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方面尚无法达到这个比例。一方面,很多高校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严重匾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应急,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一些行政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就业指导的效果难免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是专职工作人员也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在质量上也不能完全适应在新的就业环境里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的要求。

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现实惫义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明确规划者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对每个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需要对个人的特质、职业环境进行探索,以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并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选择时,针对各种机会进行生涯评估,以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投身到职业生涯当中,最终获得自我实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还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定下事业大计,确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自我认知开始,准确定位自我,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理性面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具体而言,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人职业角色,激发学生进人职业角色的渴望,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学业与大学生活。从而实现大学生活“职业化”,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人职匹配”。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化。大学四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阶段,因此从适应社会用人要求的角度出发,大学生要培养一些必备的个性品质,只有了解这些,在大学期间才能按社会所规范的人才要求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这是大学时期必修的人生课程。对自己认识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认识越深,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计划就越具有前瞻性。给自己定一个塑造个性的计划是让自己保持适度自尊、合理进行生涯设计的必要步骤。

3.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胜、目的性学分制使学生进人大学后选择课程更为自由,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人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意义的帮助。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策略,建立学习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毕业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4.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持续科学发展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成才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适合自己职业潜能、性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决定其能否成才的关键。对事业的持恒热情、执著投人和高效工作是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保证,而其背后的主观决定性因素是能力、性向以及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意义的认知及与该职业要求的适配性。当今择业者和从业者大概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确实知道自己适合和愿意做什么而选择了某种职业或工作;好像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而选择了什么;说不上适合和感兴趣做什么,只是在机会或条件的作用下被迫选择了某种职业或工作。在后两种情况下,成才的可能性低于第一种情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持续科学发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新方法,它贯穿大学生整个职业学习的全过程。高校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科学性。高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普及和推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美国从小学生就开始进行生涯教育,而我国是在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之后,才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当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如何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了各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首先,学校自身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且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再次,做好信息和经验交流工作,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应经常沟通,互相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新近引人的理论,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一理论比较陌生。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相关工作,这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必由之路。高校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个体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同,进行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辅导。一年级处于大学适应期,这一阶段可引导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作初步了解。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处于对职业生涯目标的探索期,这一阶段应着重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个性的优化、职业价值观的确立,从而帮助他们寻找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晰,可助其为实现职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优化心理素质。四年级就业的严峻形势就在眼前,要为求职准备好一切软件和硬件,为即将从事的工作积极搜集信息和材料,寻找所有可能的机会,参加面试,进行求职前的培训以及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3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

4.引进与开发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

职业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高校应该充分认识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一方面挑选、引进合适的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另一方面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努力让所有大学生都能接受职业测评,真正地了解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树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学生把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参考。

第5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论文摘要:结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观的实际,重点阐述了应该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l新形势下学生就业观的变化及特点

在招生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的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直接面向劳动用人市场,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观念发生了—些变化。

一是对国有、集体、私营之间的等级观念逐步淡泊。以前,毕业生大都愿意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愿到集体和私营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学生对企业的公私身份不再过于看重,但也有部分学生偏重国有单位和大企业,旧的体制观念仍然存在。

二是追求热门职业。学生“只面向第二产业”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开始成为就业的热门。

三是依赖国家、学校统分统配的就业观逐步转变为“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就业观。

四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讲究实惠,利益并举。学生在毕业或重新择业时,更偏重于高薪职业。

五是力求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既看重经济利益,又看重社会地位。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白领髟罢等职业是学生就业的重点。

六是愿意到知识或技术型岗位就业,不愿从事—线工作。各类专业人员、行政事业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学生的理想职业。

七是期望能够按个人爱好与条件选择职业。不少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考虑哪些职业、哪个部门符合自己意向、兴趣、爱好和条件,并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八是社会职业的发展对青年学生择业亦有影响。新职业种类的大量出现,扩大了学生择业的范围,并对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证热成、0积极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形式的变化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变,也反映了我国旧计划经济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弊端的影响依然存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决定着就业方向的多元性,扩大毕业生就业率,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以适应改革和社会主义建没事业的发展。

2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议

所谓就业指导,就是在学校教育中融入职业指导的内容,通过对青年学生职业教育,帮助未步入社会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他们了解职业,认识职业,确定职业目标,努力掌握与自己职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就、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就业政策指导、就业观念指导、创业观念指导、心理咨询指导、就业技巧指导等,重点要做到三个结合。

21坚持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教育始终贯穿于职业指导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为学生选择职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使学生放开就业视野匕,增强就业的信和信念。

22坚持就业指导与各科教学相结合。要把职业指导有意识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大纲中,尤其是要加强职业指导与劳动技术课程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职业劳动技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职业个性和潜能。

2.3坚持就业指导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课外、校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职业爱好,锻炼职业特长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创造感性条件。

3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的有效措施

3.1开设好指导》课。《职业指导》课是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课的开设,要求任课老师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并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方面有—定的经验。通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职业理论、择业观念、就业技巧和国家攻策等各方面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

3.2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学校要专门成立招生与推荐指导办公室,负责收集劳动市场用人需求信息,建立劳动用人需求信息网络。同时,构建起以专职职业指导教师为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全方位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等多方面的就业指导,有效提高就业率。

3-3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尽早组建企业与学校联合咨询委员会,学校通过对各类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把用人企业按其眭质、类型、规模、经营状况、用工种类、用工时间、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及员工的待遇等进行归档管理,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并通过劳动力市场调查、供求分析、问题咨询、信息、指导报名等多种活动,有效发挥学校就业指导的导向作用。

34开展咨询中介服务。充分发挥就业中介机构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与职业中介的联系,与各地的劳动力人才市场、职介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架起与职业中介机构的桥梁,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35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坚持产教结合,积极聘请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校务会,积极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并推荐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

3.6从容面试。结合实际,向学生介绍实用的砥跋的方法与技巧:

a良好的第一印象

—位企业领导说过:“求职者给人的第一印象简直是谋事求职的先决条件。’l求职者应聘面斌时衣着打扮要自然大方、朴实得体,干净利索。站相坐姿要保持轻松自然,给人一种具有朴实气质与从容风度的感觉,无疑也会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认认真真的对待面试,时时刻刻的注重自我形象。毫无疑问,那些衣冠整洁,谈吐得体,彬彬有礼的求职者要比那些长发蓬乱,不修边幅,出口成‘‘且庄”的求职者更会让招聘者有深^交谈的欲望。

B卒【貌的问候

在进行自我介绍之前,求职者首先要跟主考官打个招呼,道声谢,这是最起码的礼貌。比如,可以这样说:“经理,你好。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现在请懒向你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后,要注意向主考官及在场的其他面试人员致谢。

c旦诚的态度

面试离不开交谈,面试时问虽然不是太长,却是考察—个人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项目。坦诚的态度将成为你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回答问题时既应该充满自信又要态度谦虚,留有一定的余地。即要介绍自己的能力,也不要把自己搞的事事皆能,以避免自己陷^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在自我介绍中,不要用保证似的口吻:“我绝对胜任这项任务”、“我保证让部门改变面貌”,这些话常常是因为情绪冲动发出来的,在这些话下面往往没有具体内容,往往会使招聘者认为你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你要尽可能客观的显示自己的实力,l/IJav~-唯唯诺诺,毫无自信,也不要乱夸海口,自恃高傲,那样注定要坏事。:

d了解对方,有的放矢

第6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产业化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与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逐渐毕业,能够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年的特定时间将成为人们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毕业生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未来,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力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

在当今的大学里,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创业”的狭隘概念已经慢慢淡化了,取而代之的事转变成更广泛的职业、进取、开拓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创业精神的内涵,体现了创业精神和创业精神,体现了开拓创新的过程。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基础上,从具体的操作技能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标,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础教育转型的核心。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教育无疑是学生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新的视角和载体:创业的概念并不局限在自主创业,更指的是企业家精神,创新和综合素质发展和推广,这些对于从事各个领域和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创业教育是发展和提高受教育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精神,发展未来企业家的教育和教育实践的理念。(1)创业意识深化。创业意识教育是开展教育的基础。创业意识,所谓的“指商业实践活动,是为了激励人们的人格心理倾向,包括商业需求和创业动机,对创业精神和创业理想的兴趣,开拓信念和世界观等。”(2)创业知识整理。所谓的创业知识是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金融知识的综合知识。(3)创业能力实践。创业的能力,教育,是开启教育的关键。“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商业实践效率的心理状态,使创业实践顺利进行。(4)创业心理学教育课程。创业心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开展教育的条件。企业家心理,是指企业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心理和行为的实践活动,对人格特征的调节作用,即情感、意志、情感过程和意志。

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出现的问题

(一)近年来,高职院校盲目扩张,发展过快

大学和大学是否有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有争议的,无论他们是否有能力扩张和扩张。关于创业教育的想法有一个神话。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受创业教育或教学的启发,一些老师认为,大学生应该首先学好专业知识期间学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是为数不多的创新能力强,好成绩的学生教育,没有统一,缺乏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机构,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指导。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一项领导工作,而不是与自己有关的工作。在学生层面,大多数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是那些有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也还没有形成一种风险意识,这种风险是盲目和冲动的。

(二)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育就业市场上,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业务的大部分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学就业适用于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机会较少,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了解少,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设置,这项研究是不够的,很难开展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创业教育也是不可能的。与市场的联系更少。我们不应该有效地把握市场,正确引导学生创业。目前,我们学院主要从事就业指导、创业教学和研究室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践条件没有,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实践基础,不能有效地学习和组合。

(三)缺乏支持指导和增长机制

创业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绝大多数的国内高校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和不够深入研究规则,当学生有开拓意识,如何进一步指导和帮助是导致商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还会有必要的业务情况分析,工业和商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高职院校办学模式c市场不相关联。首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没有紧密结合,反映了地区特色。其次,建立职业创业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和一种不考虑实际需要的轻实践。第三,教学方法简单、陈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现在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组织水平的创业竞争,报告,局限于表面,并提供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和其他实际的帮助少之又少,一方面,很少有公司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面是缺乏倡议在这个过程中,很少的学校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们没有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和选择职业理念,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工作机会给国有企业机构,大公司,不愿意去小公司小单位。对就业问题的优势分析和表现的不够充分。

三、强化就业创业的策略

(一)明确教育工作创造业务的目标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来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丰富学生的商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模式。

(二)建立就业和创业教育体系的课程体系。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同的开放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成熟的条件,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强创业教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重点培训已被选为一些专业的教育课程。在课程的形式中,可选课程可与必修课程结合使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同等的教育。

(三)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创业水平和实践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实践、教育、培训、实践教师工作实践的机会,真正了解市场,建立专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队伍。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和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师创新素质、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教育观,加强自身素质,积极收集有关就业和创业信息,给学生提供桥梁引导。此外,学校还定期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企业的能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面对各种工作。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创业的经验,很难达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方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理论研究来改善他们的创业理论,通过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雇佣社会工作者来填补企业家的职位。

(四)拓宽创业教育渠道,提高教W效果

当前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单一的,效果不理想,可以模拟,课外实践小组,和创业竞争,深化学生的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课程单元设计,实施项目教学,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加强行业和技术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是一个知识单元作为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理论与示范,操作实践整合单元教学。提到学生兴趣,在每个任务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上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仿真应用通过外部专家模拟面试,模拟环境的创建一个完整的采访中,该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形象设计、面试技巧、创业教育等。除课堂教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比赛。

(五)提高教育事业的知名度。促进大学生的教育

学位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必要手段。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心态。只有通过提高思想意识,才能鼓励大学生价值观的改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领导已不再是耀眼夺目,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宣传尤为重要。因此,大学应该把宣传工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或他的价值和广泛的实现理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专栏,报纸、电台、网站等,加强公众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优秀的文化环境,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构建大学生“创业舆论氛围,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第二,我们必须在学校建设教学和学习精神,和加强创新,创造性教育,构建创新教学的氛围,形成“研究创业,创业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创业巧妙;第三,我们需要鼓励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系统建设的创新、创造、创业,特别是广泛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行为,创业精神和斗争,刺激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理念,形成一个浓厚的气氛。

四、结语

总体而言,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最近火热的模式是高职院校可与地方企业实施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创建创业孵化园,把公司企业引进来,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在校生在孵化园创业,这样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12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Take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s an example

WANG Yanling

(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0)

Abstract Career guidance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 orient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is essential, and now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many current employment guid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ck of effectiveness.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for example,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employment guidance exists, from 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reer Guidance; unimpeded channels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school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setting three aspects to carry out vocational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work.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effectiveness

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施背景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他高等院校的不同在于高职教育的专业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教师队伍具体双重性的专业特色,尤其重视培养目标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性等各个方面,协调统一而成,主要培养了一批顺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性强的高技能型实用人才,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上优于高等院校毕业生,而企业更多的是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更受企业的青睐。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有不断增强的实力。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而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尚不完善,没能全方位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各方面的就业服务,因此,要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通过有效开展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择业竞争力,通过多途径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将自己所学所能与市场、 行业、 企业、 岗位需求有效对接,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

2 目前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就业指导工作面向全院不同专业,一万多学生学习情况、专业技能和个人基本情况等诸多不同,就业指导工作不可能针对个别学生特色开展就业指导,大多数以大班上课的形式;在就业指导重视方面多限于理论和政策指导、案例分析方面,而疏于实践指导意义上的可操作性强的就业指导,对于提高不同专业毕业生求职能力没有发挥很好的效能,在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时代没有针对时局就业心态与健康引导等方面做好引导工作,无法满足毕业生择业竞争的素质和心理需要,由于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对学生就业指导和帮助职能较弱,就业指导成效不明显。

(2)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多而杂:就业指导信息反馈本要求及时、全面而分门别类,但往往因信息量多而泛,就业部门本身事多人少,难以细致做好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分门别类;就业信息渠道方面,往往是企业与学校单渠道联络,没有一个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沟通的常规平台,随时反馈市场企业需求信息和求职学生信息,存在人才企业需求人才而不得的同时,毕业生在求职无门,徘徊在求职路上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就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从专业角度来讲,就业指导应成为市场供需和专业引导的融合剂,就业指导课程须以专业为基础,与市场为导向,用实践指导教学。目前就业指导课任老师多由各系辅导员担任,或者由行政人员兼课,课堂教学主要从理论知识提供指导,缺乏对就业指导方面的科学知识与咨询能力,学生参与社会或者企业的实践教学机会较少,对企业所需要的责任心、诚信、沟通能力指导难以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与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不符,因此就业指导难以体现实效,现在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上就业指导课多流于形式。如何吸引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程,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对学生的就业心理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许多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3 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探讨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学生的人生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须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针对性地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我院结合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市场为导向,以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2+1”顶岗实习教学改革为新契机,切实开展提升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探讨:

3.1 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一是高职院校建立一个自上而下、信息畅通、学校-企业-学生其同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充分引进企业合作平台,开展就业工作实践指导,使得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实践性与实用性。领导更加加强重视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学生整个高职教育期间的重点工作来抓,设立由院校领导、就业指导机构、专业系部、就业指导教师“四为一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通过高职院校上级主要领导的统筹下由就业指导机构重点执行,专业协助配合,具体落实到就业指导教师这样“上下联动,逐层落实、协调配合”的就业指导工作新格局。

二是引进企业资源和信息,深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为顺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早日让学生实现职业人的转化以更好地在毕业时融入社会,我院不断深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引进企业资源和信息,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就业指导教育,并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全过程。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专业的认知教育,并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以培养其对专业与职业关系的认知;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兴趣、特长、成长环境等)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规划;再次,临近毕业时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职业素养,让学生接受一个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

3.2 畅通就业信息渠道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就业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企业在筛选毕业生人才的同时,毕业生也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工作岗位。因此,我院在开展就业工作过程中,充分利校企合作平台,在学校的统筹协调中,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尽可能实现就业信息对学生对企业双向畅通无阻:一方面,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更新上传毕业生信息数据。以往在提供的毕业生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没有真正全面体现和上传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不同专业不同人才的详细个人信息,目前上传的数据中往往缺少如学生的个人特长、工作经历以及就业意向等信息,而这是正是企业方面所要关注的信息。我院通过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有效更新毕业生信息数据,保证毕业生信息数据动态能够让那些需要招聘的企业登录查询,筛选自己所需要的毕业生信息。

另一方面,及时有效更新建立招聘企业的需求信息数据库。我院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建立招聘企业的需求信息数据库,通过毕业生招聘会,联系对口企业单位等方法,通过招聘会、毕业生求职信息网、专业教师资源库、优秀校友信息库、联系企业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并收集很多企事业的用人要求和条件,安排专人负责将这些就业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整理上传到信息数据库并且及时更新数据。

3.3 创新学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的有效而普遍的做法就是实施就业指导课程。鉴于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限制,高职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没够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还存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没有针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趋势的变化”,需要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就业指导课程集合了学科专业知识、社会人际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我院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导,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邀请合作企业或与就业指导部门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组织,充分考虑企业单位的意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 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使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制定出体现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年级特色的就业指导课体系,加强学生求职技巧和就业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实时剖解最新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针对性地就学生存在的就业方面部题加以探讨,同时以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学生作好自身定位,最终实现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并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到学生就业和择业。为了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院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就业咨询服务站,由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就业服务工作,不仅作为促进学院与企业合作的服务平台,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毕业生等到学校开展就业讲座和指导工作,聘请企业专员、地方人事部门以及人才服务机领导担任专家顾问,通过这个服务平台,引进创新理念和激励机制,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以实质性的就业指导。

4 结语

在当前就业竞争日愈激烈的形势下,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就应当从学生入学就抓起,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在实施过指导过程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结合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与企业的有机结合,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载体,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得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实践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魏立娜.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6-118.

[2] 刘海斌.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初探[J].教育论丛,2010(10).

第8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加强措施

近几年,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科学的就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手段之一。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意义

1.高职学生就业现状。201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00万,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目前估计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超过1100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 万,每年都会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2.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现实意义。开设此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树立成才观、择业观,帮助他们明确择业意向,强化他们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在求职技巧、就业资源、就业协议签订等方面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做好就业准备,为他们顺利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是“应试指导”,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知识方法上的应急性指导,帮助学生应付求职的过程。实际情况表明这种指导只能应付一时,对帮助学生长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作用不大,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的缺乏限制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1.职业指导的时效性不够。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仍停留在毕业前夕的“临时抱佛脚”状态,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匆忙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这种指导课程,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帮助不大。把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简单化的做法,不利于解决高职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

2.职业指导的内涵不丰富。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应当是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指导。据调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方式及内容单调,带有一定的共性,也是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动员,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简单介绍理论上的面试技巧等,缺少细节上的考虑和总体安排。

3.就业指导效果不突出。目前最普遍的现象是理论知识讲得多,实际运用得较少,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开会来“灌输”思想,比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就业指导工作。缺少针对学生自身特点的单独咨询和有效沟通指导,同时由于缺少对当前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和调研,不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1.加快培养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素质高的就业指导队伍,积极开展就业咨询和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掌握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掌握就业相关能力,等等。聘请校外专家作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重要补充,邀请专家走上讲坛和课堂为同学们作就业指导方面的报告,介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就业形势,介绍社会不同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参与竞争的实力。

2.创新就业指导实施形式。高职院校除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外,还应开展丰富的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各种活动,如进行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职业规划大赛、求职面试模拟大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求职技巧,并不定期地向学生宣传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克服各种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视社会现实、积极进取、顽强务实、敢于竞争、正确对待挫折的就业心态。

3.强化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构筑就业桥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就业人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出击,走出校门,主动寻找“客户”,逐步实现毕业生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充分利用建立就业信息网、组织用人单位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利用各地举办招聘会的机会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增进用人单位对学校和毕业生的了解,提高学校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构筑起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为促进合作、实现双赢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进行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引入课堂,宣传毕业生中自谋职业的典型事迹。积极邀请当地一些经营有方的企业家到学校和大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现场讲授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知识及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开办企业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组织大学生下企业锻炼,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经营环境,更多地了解市场信息。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工作,强化就业指导内容的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措施,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为学生就业、成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赵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6,(2).

[2]朱萍,汪广华.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科技文汇,2007,(11).

第9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工作 问题 对策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外,加强就业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通过就业指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了解社会发展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帮助学生及早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及早进行能力储备,鼓励学生自谋职业、自我创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不成系统。

帮助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业的机制,特别是就业指导课学科建设不成系统,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不全,学生的就业理论教育滞后,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就业指导。

有些高职院校甚至认为,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万事俱备,就业指导课不需要纳入正常的教学范围内,学生在就业中的结果只与专业水平有关。这样,学生如果没有系统地接受就业指导,就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客观认识,不能准确地设定自己的就业目标,没有强化职业意识,及时调整自身的就业心理,明确自身就业的权利和义务,等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力度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调查显示,有43.1%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是大学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并且位于各种压力之首。再加上高职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大多希望能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好工作,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过高,刚毕业的高职学生一旦和现实碰撞,就会失望甚至丧失自信心。

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学生不能适应角色转变,就业心理未能调整;二是学校不重视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侧重点在于灌输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策略层面。当学生有就业心理压力时,如果进行很好的心理辅导,就可以缓解他们的自卑、忧郁的情绪,如置之不理,轻则出现抑郁症、自闭症等症状,重则出现对社会进行报复等极端的行为。

(三)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一支专业的队伍开展此项工作。但由于各学校独立设置机构的还不多,其职能隶属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德育教研室、招生办等部门,这都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在我国,就业指导学本身尚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真正建立起来,其内容又涉及多门学科,综合性极强。所以,就业指导人员无法接受系统、全面的训练,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且人员配备不齐全,造成对学生就业指导不充分、不及时,难以实施高水平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中的队伍建设不健全,一方面表现为专职工作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各校基本模式是“学校就业管理部门与院系毕业班辅导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专职人员也往往易受日常事务性工作牵绊,影响了他们对就业工作深入研究,理论上得不到提高,兼职人员则更没有保证。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加之学校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他们得不到系统的从业资格培训及认证过程,在指导过程中大多凭“个人经验”,甚至“纸上谈兵”。

(四)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中,比较重视就业指导,主要是教学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从而适应社会的要求与择优观念占主导地位,但是较少有创业教育的观念。其实创业并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专利,适合高职生创业的领域很多。只要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就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以前的就业指导普遍存在忽视创业教育现象,导致全体学生千军万马拥挤在求职的独木桥上,而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没有形成很强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对创业缺乏信心,在创业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在创业过程中存在有很多创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的情况,例如资金的准备、计划书的书写、组建团队,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就业指导,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成果、知识和才能直接面向市场,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新的就业岗位。

二、高职就业指导措施

(一)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就业指导课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礼仪学、管理学、人才学、信息学等多个知识领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政策、就业意识与观念、就业法律与维权、就业推荐、就业心理调试、求职技巧、就业派遣等方面的教育,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知识领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党的十六大中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精神要求,教育部等部委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纷纷将就业指导课提上教学日程。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民心工程之一,而大学生就业工作更是关系国家发展、稳定大局的事情。

(二)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对高职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选修课、讲座、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形式展开。常用的方法有职业发展式心理辅导、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和能力拓展式心理辅导,以求达到缓解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消除焦虑、调整心态等目的。还应建立专门的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建设。

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一是具有组织就业活动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者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市场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了解市场、掌握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善于协调社会、企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系,能够胜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二是具有较高调查研究的能力。积极反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对离校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推荐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能够做好对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并在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使之为学校制订就业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起到参谋作用。

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养:一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成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就业指导工作者。二是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和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成为一名有较高的就业知识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者。三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稳定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设置独立就业工作机构,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个机构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一样,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

(四)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对高职生开展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

一是学校教育。首先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进行创业教育。其次,学校的各种活动要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开展。再次,学校要积极为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让高职生可以“边学习边创业”。

二是社会教育。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开展创业教育要让高职学生走出学校,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创业。比如让高职学生参观、考察企业,听讲座、实习等,使他们早日选准自己的位置,从容地踏上谋职求生的道路。

在这样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创业将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途径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创业理念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中,对学生的生存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三、结语

就业指导工作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就业指导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积极建设就业指导队伍,重视创业指导教育。通过系统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必胜信心,使他们大胆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我,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邵振丽.高职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业指导,200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