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校园文化论文

高职校园文化论文

一、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准

简单模仿、复制普通本科院校的文化模式,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职业特色。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影响下,升格到本科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上往往也简单地通过考察学习后开始复制传统本科院校的文化理念、校训、教学理念等,在模仿中失去了自身文化特色。

2.是简单地以技能型、实践型为指导

忽略了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的学生有“文化畸形人”现象。2013年,笔者所在学院学生工作处进行了一项服务外包类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调查,调查发现,企业所公认的核心职业素养主要集中于价值观(忠诚敬业、主动性与责任心)和人际成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属于“态度”因素。亟待培育的10项职业素养分别为时间管理、忠诚敬业、主动性与责任心、团队协作、专业动手操作技能、执行力与自律性、压力与情绪管理、坚韧性与耐挫性、服务意识、沟通能力。通过以上调研的结果,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竞争力尚未形成,绝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综合职业素养亟待提升,职业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3.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单一

缺乏多方支持,显得力不从心。目前一般认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跟政府、企业关系不大,因此政府和企业几乎不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具体建设中往往将任务分摊到系部、学工处、后勤处、党政办等部门,没有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从事学院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变成了一次会议的决定或某个领导人的偏好,校园文化建设无法持续发展,甚至出现校园文化建设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而另起炉灶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的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导致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动力不足、资源不足、发展后劲不足,营造出来的校园文化往往内涵单一,不够丰富。

二、政校企三方联动成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必须建立“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所谓“政校企”三方联动,是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学院主体的三维模式,避免出现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自导自演”和校企共建中学校“一厢情愿”的矛盾。政府部门要以改革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制定有利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校企双方就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和多方实践,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脱离“政校企”多元合作机制的“文化独生子”必将没有生存发展的沃土,也没有多方支援的发展动力,最终会因不能很好地融入区域文化体系而成为“死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政校企”多元参与是今后的主导方向。

三、政校企视野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坚持政府主导

走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建设道路。区域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的源泉与归宿。区域文化、地方文化是地区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不仅体现出区域文化差异,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苏州的丝绸文化和苏州大学纺织学院文化就是学院文化和区域文化巧妙融合的典范。“区域经济发展有其深层次的地域文化根基,发达地区务实精明、开拓进取,落后地区封闭保守、不思进取的地域文化,可以在观念和精神层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全面影响”[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分布广泛,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一所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最初很少是因为地区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立,部分是随着中职院校升格而来,由于设立初期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吻合,导致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区域文化相脱节,进而导致学生就业不能很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坚持政府主导,将区域经济特点和区域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2.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坚持校企共建

合理融入企业文化。“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职业院校发展要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终身教育对接。同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文化对接。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把企业理念、经典文化引入专业课程体系,嵌入人文课堂,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就是要把现代企业在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和优良传统充实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实现产业与教育、行业与学校、企业与课堂、职业岗位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等方面的高度对接和深度融合。企业文化进校园,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部门要大力营造企业文化的育人氛围,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经典的企业理念吸收到教学内容中,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育人的春风、不言的教师”,从而探索建立一个“在行业中植根,在校园里开花,在社会上结果”的开放式校园文化系统。优秀的企业文化很多,比如石化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共性文化,建筑行业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制造业的精细,服务行业的细心、热情、主动等,都是企业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是发挥企业文化育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3.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

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这就必然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思想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不变,必须坚持主流文化导向不偏,必须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部门,责任部门要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精神培育,强化道德建设,逐步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职校园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高职院校的宣传、学工部门要牢固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与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同等的高度。同时,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部门要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手段、宣传模式上下足工夫,从宣传的内容、阵地、载体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切身认识,进而转化为全体师生建设校园文化的不竭动力。在宣传教育内容上,要有时代感和新鲜感,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宣传载体上,一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传统的宣传媒体,如板报、海报、广播、班会等,同时注重使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QQ群、QQ动态、电子展板等。在庆祝重大节日时,也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其中,结合学生关注的时事,丰富学生的节日文化生活。在宣传对象的研究上,要注重激发学生和学生团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推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的精神培育。

4.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突破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窠臼

避免复制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模式,走凸显“应用型”特色文化之92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新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体现“技术技能”及“应用型”关键文化元素,比如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五实人才”培养理念(即为人诚实、专业扎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心态平实),就是很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要着重考虑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企业仿真的实训文化、就业导向的质量文化等方面,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确立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摒弃“唯学历”的旧观念,树立“凭能力”的新观念。总之,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打造出内涵丰富、紧跟时代、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优良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最终实现三方共赢。因此,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将是未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丁瑞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