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经济工作报告精选(九篇)

经济工作报告

第1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一、发展现状

今年1-8月份,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58.1%;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同比增长28%;实现国税收入万元;实现地税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9%;全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35.2%,新上工业项目个。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全县群众工作现场会、全县重点项目现场会相继在我镇召开。

二、主要做法

1、立足优势,扩大工业项目总量。在做大做强传统柳编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与市县两个经济开发区相邻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工业集中区,集中区占地3000亩,其中一期占地600亩。依托镇工业集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丰富工业门类,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目前已有10个项目落户集中区。同时积极盘活现有闲置存量土地,打破用地指标紧张的瓶颈制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1-8月份新上招商引资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2.6亿元。在谈项目4个。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在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督促在建项目加快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2、围绕特色,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和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营销品牌化的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大力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新创建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3个;突出优势畜产品规模养殖业发展。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的投资项目,重点推进三沙河、综合治理,提高河道防汛能力,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

3、加大投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步伐,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政策。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政策推动的原则,综合考虑基础条件、经济实力等因素,全镇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5.8万平方米。

4、关注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下大力气做好改善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体验更多和谐幸福。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投入,新建幼儿园教学楼1座,目前已设计规划完毕;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搞好新农合二次筹资工作,二次筹资到位率达到100%。规范提升村级卫生室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预防手足口、甲型流感等重大疫病流行。

三、存在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缺乏大项目、好项目,受土地因素制约,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跟不上镇党委、政府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4、基础设施欠帐大,城镇建设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的解放程度直接影响到镇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成效。镇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解决、善于解决镇域经济发展中思想观念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要敢闯敢干,善于创新,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镇域经济的大发展。

2、要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以特色为支撑、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加强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较为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品种、品质结构,推进品牌建设,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其次,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继续采取优势扶持政策,重点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和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

3、要发展壮大工业总量。要借鉴先进乡镇工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培育壮大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走出工业立镇之路。在落实好已签约或在建的工业项目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引导工业有序向园区聚集,构筑产业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增长亮点。同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逐步走上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2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截止**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38471户,从业人员7.82万人,注册资金8.02亿元,户均注册资金2.08万元,较上年增长了3.48%;私营企业4262户,投资者9611人,雇工4.12万人,注册资本42.06亿元,户均注册资金为98.68万元,较上年增长了6.42%。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个体私营经济规模日益壮大,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中发挥出独特作用

据统计,**年我市注册资金100-500万元的私营企业473户,500-1000万元的企业148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89户,亿元以上的有2户。已组建私营企业集团11家。**年新增私营企业1041户,投资者人数2280人,雇工5365人,注册资本7.75亿元。全年个私经济实现总产值15.82亿元,销售总额和营业收入36.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54%、5.19%和2.04%。我市天洋集团、兴光服装、百惠集团、振冲安利等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功能,且对接良好,迅速壮大,实现双赢。

2、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主体的退出再进入机制,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

由于大范围的城市改造和大规模的拆违工作的开展,加上市场经济应有的竞争法则,自然而然地造成个私企业的部分流失及淡出市场。我市共吊销个体工商户11665户,其中市区吊销4317户,三县吊销7348户。吊销私营企业383户,其中私营有限公司345户,个人独资企业36户,合伙企业2户。为健全市场退出再进入机制,我市进一步发育光彩大市场、新世纪购物广场、苏宁家电市场等大型市场、商场,鼓励其进入发展。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从个体私营经济的产业分布上看,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占1.06%、15.31%、83.63%;私营企业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占1.64%、28.53%、69.83%。从经营行业分布上分析,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向第一、二产业扩展,在新增的个体私营企业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占总户数的1.16%;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总户数的16.97%;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占总户数的10.57%;虽然个私经济中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仍占主导地位,但第一、二产业已成为新的发展空间。

4、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社会稳定

目前我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11.95万人。全年工商系统安置就业人员15171人。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就业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个私经济在吸纳劳动力,维护大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1、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我市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完成”的并联审批登记办法,为政府提速增效和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欢迎和赞扬。

(2)为进一步改善全民创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资环境,降低登记门槛,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私营公司制中小企业设立时,注册资金分步注入的登记办法,其中规定首期出资额以生产型为主的和从事农产品加工、存储、流通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公司人民币在5万元以上,科技型公司人民币3万元以上,相关条件具备后,核发营业执照。该办法的实施,对我市私营公司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这一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3)实行注册登记“一审一核”和委托登记,为自主创业和个私主体市场准入开辟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为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我市制定了《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办法》、《个体工商户委托登记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一登记注册机制的全面开展,不仅得到广大个私企业的好评,树立了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4)为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我市于2004年11月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蚌发[2004]13号),在放宽市场准入、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政策扶持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为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还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分解表》对《意见》中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进行逐项分解,明确落实目标任务的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协办单位和责任人。

(5)为了加速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我市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办法》、《**市国有工业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等有关政策,同时,积极宣传国家税收政策,帮助企业落实有关政策,为投资企业办理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及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和增加值手续。

2、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我市在赴外地学习及与人民银行联合调研的基础上,拟写了《关于加强银企合作,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工作意见》,已报市政府。对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及时向市人民银行及各家专业银行通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举办了“**市中小企业金融知识培训班”。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人民银行积极开展**年全市银企合作活动。为了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我市出台了《**市金融机构考核奖励办法》,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情况作为每年年终对金融机构考核奖励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3、实施省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加快我市重点项目、创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

在全民创业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关于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重点企业为骨干,以产业集群为纽带,以创业基地为载体,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我市中小企业项目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突出重点,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过努力,**年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命名了一批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工程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其中我市民营企业昊方公司200万套/年汽车空调离合器、晶菱机床年产300台数控机床技术改造等6个项目被命名为重点项目;**纺织服装被命名为产业集群;怀远县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创业基地。促进工程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在有效期内优先享受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其它优惠政策。

4、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为学习外地创业的经验,我市多次与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就开展两地中小企业对接工作进行协商,通过双方交流,建立了与上海小企业办的对接平台。9月份,方平书记、秦武副市长又带队赴上海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考察了上海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11月份,由方平书记和陈启涛代市长、李壮副市长带队赴浙江杭州、宁波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活动。11月份由市委吴行副书记、市工商联会长宋岗梧带队赴西欧开展民营企业与荷兰、法国、西班牙企业对接活动。目前,中海科技、盛世玻璃已取得实质性贸易及合作生产进展。我市通过与宁波市经研中心合作编制“十一”工业发展规划,在与宁波市的产业对接中,我市高灵传感、东华纺织、正东玉器等十多家企业与对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三、存在问题

1、民营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不大,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密集性企业偏多,产品结构单一,多为初级产品和大企业的配套产品,新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不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偏低,民营企业人才普遍短缺。

2、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全民创业意识仍需加强。民营经济仍面临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欠佳,一些部门的基层执法者管、卡、吃、拿和无序罚款的现象依然存在。全民创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意识要进一步增强。具体全民创业的政策要尽早出台。

3、产业层次依然较低。加工制造业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不高,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特别是三产中的传统行业,新兴行业所占比重小,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偏少。

4、融资难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部分民营企业资信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以及银行的单位贷款分摊成本高等多种原因,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能力十分有限。企业其它融资途径和办法较少,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5、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后劲不足。部分民营企业“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发展目标不够大,排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招商引资、扩大规模的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打算

按照省委七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从**年开始我市将全面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全民创业和发展民营经济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全民参与,多业并举,最大限度的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放手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达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创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全民创业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闯、不断求新求变的时代意识,使创业成为全民的追求,崇尚创业成为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在各种宣传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全民创业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大力弘扬创业文化,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是创业意识和胆识上的差距。表现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蕴藏在民间的创业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就是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根本入手,进一步改变人们的守旧观念,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闯,不断求新的进取精神,树立“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全市干部群众,人人思创业,谋创业,敢创业,善创业,发奋创业。

2、放宽创业领域,培育创业主体。坚持“非禁即可”的原则,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参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环卫保洁、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与运营,参与荒滩、荒水、荒山、荒地的生态开发和综合治理,参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参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参与电力、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性行业投资,参与股份制银行、信用合作社、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改组,形成各类创业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全民创业,就是要激发全社会投身创业的热情,培育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创业主体。鼓励各类经营型、管理型、科技型人才领衔创办企业;鼓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复转军人和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不等不靠,充分利用省、市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实现自主创业;鼓励城乡居民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加工,实现千家万户的自主创业;鼓励广大农民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各种非农产业创业致富;鼓励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从事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允许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允许和支持机关干部依照有关政策辞职经商办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就业;鼓励支持各级干部,立足本职,奋发进取,成就事业;引导和支持市外人才、归国留学人才来蚌创业。

第3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经济列车将从“高速车道”进入“平稳较快”轨道

从过多地追求速度,到更加看重结构调整,更加看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代表 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突出感受。

2003年,我国经济在战胜各种困难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与此同时,在局 部地区和行业也出现了过热的苗头: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资源、环境压力增 大,盲目投资加剧,粮食产量减少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比例关系的失调。

河南省工商联副会长谢国胜委员说:“我国经济虽然从总体上不能算作过热,但是增长 的动力过多地依赖投资,且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建材等少数几个行业,这些行业的投资大 部分又来自于银行信贷,这样的增长是很难持续下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务之急不是继 续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调整经济比例关系,增加经济发展的后劲。”

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7%左右,等于发出了对宏观经济进行 适度调整的信号。河南省常务副省长王明义代表说,这一信号提醒某些地区和行业,该对过 热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亮“红灯”了。

没有效益的增长,不是真正的增长。河南省驻马店市市委书记宋璇涛代表说,经济结构 调整如今在中西部地区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结构调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使经 济变得“洁净”起来,消除那种村村点火、四处冒烟的情景,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代表说,西部地区欢迎外来投资,但决不欢迎高污染项目。

上海代表团一位代表说,上海这五年间纺织业在限产压锭,制造业在向外转移,而服务 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加快发展。根据上海的实际,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思路,上海经济将 进一步减轻对实物经济的依赖。

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速度的提高。黑龙江省代表团的代表说,“平稳”和“较快”是今 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在讲求效益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速度,将把中国经济带入新的境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不急刹车,不一刀切。这一 论述,给代表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代表们发言时说,运用市场经济调控思路比单纯使用 行政手段要好,可以避免“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从而使经 济摆脱忽冷忽热的怪圈。

经济增长动力从政府推动转向市场驱动

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政府以外力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政协经济界 的一些委员认为,这一点从减少国债发行和改变国债用途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改革激发的 活力,将进一步增加经济中的市场化因素,强化市场的驱动力。

今年,中国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解决运行机制和增长方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在于通过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宋璇涛代表说,抓住有利时机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说明政府要下大力气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左新亚代表认为,去年西北电网以及南方多个省区出现拉 闸限电的情形,暴露出的则是当前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市场化的突出矛盾。一方面,电力和钢 材等部分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一方面是很多领域产能过剩,一些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突出。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表明,“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这种新的政 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将成为改革的主攻方向。

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何东成代表说,我国民间投资正出现转折性增长,这是经济活力增 强的重要标志。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将逐步建造经济自主 增长的“发动机”。

代表、委员们认为,报告中提出逐步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进一步减轻企 业投资的负担,推动有效投资的增加。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委员说,中国经济正在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更多地依 靠政府政策主导经济增长的阶段,向由政策和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跨越。

报告在谈到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运用 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引导和调控。”从报告列举的5条具体措施 中,代表、委员们也能感受到经济引导方式的变化。

经济增长模式将从局部突破转向整体推进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报告中提 出的一系列新措施,透露出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 秦池江代表说,从局部突破向整体推进的时代已经到来。

来自中西部地区农村的一些代表说,报告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目前,一方面城 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农村内部积累的矛盾也比较深。三农问题的解决,被报告 视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资金、国债投资也明显地向农村倾斜,这是协调发展的重要 举措。

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代表说,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报告打开了农民增收的多种 渠道:走特色之路,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 和壮大劳务经济;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深化农村改革,靠政策增加农民 收入。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创造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农村的发展实际上是和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 委员说,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数量,而减少农民数量就需要增加城镇中的就业 岗位。

第4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受到社会广泛。多方人士从不同角度对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解读。

八年来首降GDP目标

经济转型力度加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对于GDP预期增长目标,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十二五”规划设定的GDP目标是7%,今年确定经济增长7.5%,是为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同时,这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坦言,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主要目的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最终惠及百姓民生。

“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中国经济能够克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真正走上一条注重质量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说。

指出,现在要把握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管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7.5%并不算低。如果一直保持这个速度,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更不算低。而且要想方设法使同样的经济总量能换取更大经济效益,使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GDP增速调低中央早有考虑,“今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个目标是过渡目标,不是最终目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一是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演进和经济规模扩大等因素,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呈逐步放缓趋势;三是防止各级地方政府层层加码,追求过快增长速度,而忽视增长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下降GDP增长速度,就是要弱化GDP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如果地方政府关注GDP增长质量,那么其采取的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会更注重民生、更注意经济长期增长。因此,他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下调GDP增长速度,对未来中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决不可低估。

GDP增速目标下调,港媒形容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踏出新阶段,意味着中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香港《信报》社评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把GDP增速目标下调,不再“保八”,对转变增长模式和改善内部失衡反而更有利。该报形容今年除了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后承先启后重要一年,亦是告别经济高速增长发展的分水岭,双位数字增速成为历史。基于当前外部需求疲弱,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由内外形势倒逼出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如何维持稳定发展,避免“硬着陆”,无疑是政策核心部分。

香港《经济日报》发表社评称,放弃“保八”并非是中国经济软着陆有问题,而是要藉此催迫经济改革,由重量改为重质。该报分析称,中央今年不再“保八”,既有外因,更有内因。再不改革拓出路,经济将有突然停顿的风险。但该报指出,增长逐步放缓本应在预期内,只是不同领域和行业,增长速度有快有慢,本地经济发展投资和运营商仍有机会找商机。

香港《文汇报》社评认为,内地GDP增长目标略微调低,是政府主动调控要达到的目标。7.5%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很高的增长率,而且意味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更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认为,GDP增长调为7.5%,实际上是综合判断整个宏观经济走势的结果,也是顺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整个经济增长走势看,今年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和2011年会有平稳回落,经济转型也会力度加大,相应可能在经济增速方面,不可把更多注意力和资源放在调整经济结构上,这就使内外需更加平衡,这是一个转型很大的进展。从增长贡献看,从整个一、二、三产业来说,来自于服务业的贡献会上升。因整体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来靠低要素价格出口部分增长动力会减弱,但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方面则会提升。再者,估计今年随通胀逐步降低,资源、能源价格的市场化会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指标的达到,这方面也会成为2012年整个经济政策的一个重点。

扩内需要打组合拳

减税增支提振内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是今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之一。今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重要文章:《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文章指出,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对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处理好三者关系,关键在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科学发展。

文章强调,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内需潜力大,对发展具有持久拉动作用。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不仅可扩大投资,而且能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并举。扩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在服务业。服务业也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是科技创新重要的驱动力量。要在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推动。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要在保持投资合理规模的同时,完善政策,改善环境,尤其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有效释放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

文章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结构调整,是转方式的应有之义。要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把重大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工程的优先序列,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文章强调,扩内需、促发展、转方式,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做保障。要把发展与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要保持经济增速,同时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要扩大内需。当前,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郭田勇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是我国目前消费乏力的重要原因,促进居民消费需要通过限制垄断、健全再分配、规范企业行为等途径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制度。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中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而过低的收入则是农民消费增长的制约瓶颈,因此应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使居民敢于放心消费。此外,继续控制通胀、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将对扩大内需起到积极作用。

“消费需求平稳增加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收入要上去,收入要平稳增加,同时分配制度要合理。”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教授赵锡军也认为,维持价格稳定是保持消费能够持续增长的另一因素,“这个宏观调控今年还会继续加大。”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提到增收问题,主要是两种做法,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提到减法,总理在报告里也特别提到结构性减税,事实上这两年我们关注到财政收入增长过快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整个税制结构面临一个真正彻底的调整。所以今年能不能在结构性减税上,在去年的比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等的基础上,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对于微企业的税负减负,我们能有个大幅度的进步,对于扩内需的作用非常令人期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则认为,未来我国需要在促进进口等方面制定实施新的战略政策措施,要扩大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源性的产品进口,使进口更好服务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姚景源认为,增加大家的收入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前提。做好今年的工作就是增收和增长,那么最关键的就是消费,就是说,要把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真正能成为第一位。要让大家扩大消费,除增收以外,还要稳住物价,物价下来了,购买力增加了,也能使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更大拉动。

从多方面信息看,“积极财政政策”继续成为未来一年财税调控的主音符。对于中国经济来说,2012年的发展重点仍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由于私人部门的投资和需求还不理想,财政政策在2012年难免要承担拉动内需的重责。各方倾向性的共识是,积极财政政策不宜推出激烈的刺激政策,重点要集中在“调结构”之上。

首先是结构性减税。近年财税收入增长较快,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长期“超收”,多少会导致结构性失衡。所以,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结构性减税,可使税收总量减少,通过有扶有压,在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趋向良性。

从减税方向来看,个人所得税改革宜择机继续推进,方向应坚持效率优先、更加公平。对不同收入群体进行累进式征税被视为是合理的方向,但边际税率仍显过高。同时,大量收入未能计入应税口径的问题应逐步加以解决。

企业方面,需考虑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对第三产业的增值税试点改革,逐步累积成熟经验,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促进第三产业和居民消费的发展。关税改革也可被纳入考量范围。国内部分进口商品价格高于境外,已成为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果说以前的较高关税对保护国内产业有积极作用,那现在增加进口及发展服务业,对于今天中国的结构调整同样意义重大。而且,不仅出口能创造就业,进口同样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务实发展实体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表示,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必须要发展,但发展实体经济的抓手是金融,只有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才能够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更要发展实体经济。从一定角度来看,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实业报国"这个词可能又会慢慢回到人们的心中。实业报国需要企业不断创新,更需要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长足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表示,国家的重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平台。他认为,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以战略引领全局;二是调结构促转型,不仅从产品结构上调整,而且从产业结构、产权结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调整,突出做好主业;三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四是以科技为引导、品牌为支撑,通过抢占科技制高点、市场制高点,进而抢占行业制高点;五是强调发展质量高于发展速度,发展成果职工共享,引领全体员工做好实体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发展实体经济,"实实在在,实心实意"八个字很重要。“实实在在”,就是要实实在在抓创新,实实在在理解和满足客户需要,实实在在降低产品成本,实实在在抓公司内部各项管理,做实业要实在。“实心实意”,首先就要一心一意。因为做实业是一个长期过程,产品的品牌建设需要靠长时间积累。另外,要实心实意地对待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对于做实业很重要,一个品牌的树立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这是做实业的基本经验。”向文波表示。

在竞争中实现文化支柱产业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表示,政府提出了正确的文化改革方针,其中提到的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让艺术院团进入市场,文化产业只有进入市场竞争,其思想性才能上得去。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程度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发展的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发展条件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也不同。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认为,如何转换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从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到高端新业态,改变非经济非市场非产业的管理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从“前产业”形态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并进而达到现代产业管理与高端产业的发展层次,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升级换代,实现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5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

——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wenjun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新思路来指导具体工作,通过全面实施前郭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充分利用生态资本,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有机渔业和环保产业,全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查干湖已经成为吉林省渔业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和蒙古族民俗旅游胜地。主要做法是:

一、准确定位,因地制宜确定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开发区成立伊始,我们根据全区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确定了“以建设中国北方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绿色、民族为立区特色,坚定不移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旅游业,巩固壮大水产业和农业,加快发展石油工业和环保产业,全面加快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近期工作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内设机构、派驻机构以及党群组织的组建工作,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级财政和一级国库,编制和完善了各类规划,部分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进入了整体开发建设阶段。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757万元,同比增长83.9%。实现经济总收入27569万元,同比增长132.9%。其中,工业产值12763万元;旅游业收入10500万元,全年实现渔业产值2047万元,粮食产值225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2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46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1634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100万元。

二、规划行先,有计划、有目标地科学开发和保护资源

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注重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制定了一整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发展规划。一是制定了《前郭尔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2002—2006年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到2011年十年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委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编制了《前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性规划》。三是委托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完成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工作。五是聘请吉林省环境科学院、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和北京联生天地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上述各类规划的编制完成为今后加强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全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开发区成立后,在前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行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法人和区内企业职工集资。三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存量少、征地成本高、土地优势不凸显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省、市、县给予开发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征用区内村社闲置土地、盘活区内企业土地存量等办法,解决重点项目解决建设用地。2004年,开工建设项目19个,完成投资18299万元。

四、发展旅游经济,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以湿地生态环境和蒙古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三届“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两届“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2002年5月至2004年10,累计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3亿元。通过国内外一些知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查干湖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查干湖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前郭和松原的人气指数有了很大提升。

五、调整渔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有机渔业

我们充分发挥查干湖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科学规划,与省内水产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大水面开发,采取人工投苗与封湖涵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有机渔业和名特优鱼养殖。全区每年投入鱼苗670吨,年产鲜鱼5000吨,其中,胖头鱼年产量为3000吨。查干湖胖头鱼先后于2002年和2003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查干湖被批准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保护区保护工作力度

我们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已通过吉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省政府的审批。《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政上由前郭县政府领导,业务上由省水利厅领导,并由省环保局负责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同时,开发区在原有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取省环保局的支持,批准成立了开发区环保局,作为省环保局的派驻机构。《规划》重新确定了保护区面积,由480平方公里调整为506.84平方公里,比原规划增加26.84平方公里,并重新明确了主要保护对象。目前正在开展申报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加快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速度,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全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制约开发区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断创造今后发展新优势。

2005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8%;招商引资任务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50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8.7%和9.6%。

2005年计划建设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48886万元。其中,工业项目2个,计划投资39550万元;农业项目4个,计划投资2270万元;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4366万元;商贸旅游服务项目8个,计划投资2700万元。版权所有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工作任务,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面加强项目开发建设。一是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吸纳能力,挖掘区内企业招商潜力,主动与国内外中介机构的合作,实施招商新策略,建立商业化招商机制,实施交易式招商。二是在内部招商方式上,实行专业招商、主题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推行网络招商。三是轮岗创业招商。实行轮岗创业,在创业中招商引资。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服务两个关键环节,实行招商引资加温加压,基础设施建设加码加速,优化服务加力加强,努力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五是坚持引、建并重,加强对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

(二)发挥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继续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详细规划》的实施,完善游客咨询中心、导游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场所,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特色娱乐项目、查干湖湖标、指引性建筑、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发旅游商品。举办“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查干湖旅游业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发展精品渔业和观光农业。一是坚持大水面开发的方针,采取以人工投放为主,以自然增殖保护为辅的方式,坚持养捕结合不动摇。二是瞄准市场行情,提高单产。扩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规模,重点发展网箱养殖等精品渔业。三是继续抓好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省水产研究院的合作,不断增加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四是加快渔业基地建设。把查干湖及周边各渔场建成渔业科研基地、渔业良种繁育基地、有机鱼养殖基地、鱼产品加工基地。着手研究查干湖胖头鱼、野生鱼原产地注册等有关工作,依法保护无形资产和渔业生产。五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观光农业。抓好“草原牧鸡”和“狮头鹅”的禽类生产;推广蘖谷生产,种植万寿菊,发展品牌农业、旅游农业和效益农业。

(四)集中力量做好保护区基础工作,完成部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方式,向社区群众宣传《环保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4·22”地球日和“6·05”世界环境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良好风气和公众自觉参与环保的监督机制。充实完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做好保护区土地确权、划界立标、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和管护站,清理湖区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等实质性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6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涵,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外延。进一步探索与民生有关的重大决定,如《区关于整顿和规范与治安相关的娱乐、服务行业的实施意见》(草案)、《区关于贯彻市政府加强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草案)、《区关于整顿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实施意见》(草案)等,向社会公开的工作办法。结合落实党工委工作评议通报制度,探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向经委系统直属单位和企业延伸。

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严格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制度。筹建区经委网站。加强与市经委的沟通联系,主动接受市经委的指导,确保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在内容方面与市经委口径一致。主动接受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配合旅游行业政风行风测评,做好区旅游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责任。配备了1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本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指定其作为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络员,接受区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指导。

四、重视日常工作,确保工作长效持续开展。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分析、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编制、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类目备案、重大决定草案公开情况备案、向档案馆送交政府公开信息目录和纸质文本等工作,并做好日常的政府信息上网公开。

第7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报业经济 发行 广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报纸开始考虑一些市场的环境和因素,从而出现了报业经济。笔者认为,报业主业经济是指围绕报社主业即报纸开展的经营活动,如报纸的广告、印刷、发行等,其中广告和发行是构成报业主业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支柱。首先从发行的作用来说,发行的整体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传播作用:传播作用是报刊发行的最主要职;二是桥梁作用,报纸是通过发行渠道和读者见面的,是实现发行者与读者的双向沟通,从而取得反馈信息;三是展示作用,报纸通过发行让读者看到报纸的质量,编辑素质,办报能力,在社会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以此来扩展报纸的发展空间,提高发行和广告的数量;四是效益作用,发行是报社的根,是报纸的生命线,是打开市场运作的敲门砖。没有发行,报社的经济效益乃至生存都要受到威胁。

广告在报业经济链条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广告是报业经济的主要来源,因为有了广告,报业才能有可能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地位,才能有可能形成现代报业产业,随着现代报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广告收入在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离开了广告,任何国家的报业都难以为继;二是广告是报纸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并不是读者需要的对立物,事实上,如同好的适需对路的新闻一样,好的、适需对路的广告同样是读者了解市场、获得生活资讯的重要来源;三是广告是报纸联系社会各界的纽带,企业通过刊登广告来传播商品信息,读者也需要通过广告来认识商品。

报业是一种特殊“企业”,它虽然也生产具体的产品――负载并传递信息的印刷新闻纸,但是与别的企业不一样,它同时介入了两个市场,第一个市场是报纸把报纸上的信息出售给读者,第二个市场是广告市场。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单讲“报纸把版面出售给了广告客户”是不够准确的,不如讲“报纸把读者出售给了广告客户”更说明问题。因为两个市场是互相关联的,广告客户看中的是报纸背后的读者,报纸获得广告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受众群的规模和性质。

报纸的发行工作对报业经济链条尤为重要,报社增加投资,改善经营、开拓市场等诸多努力,都是为了扩大报纸的发行量,报纸之间的相互竞争,也集中反映在报纸的发行量上。报纸发行量低,广告价格就低,销售和广告的收入就少,报纸也就缺少资金提高经营能力,竞争力便会减弱,最终便很可能会被同行兼并掉。因此,在日本,报纸发行人信仰的就是“份数第一主义”,以发行量大为首要追求目标。

报纸发行量的大小对报纸广告收入的高低的确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广大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注意,诱其对商品发生兴趣,最后激发购买行为,因此,业主十分注意广告的接触面。《铁岭日报》成长的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广告的效果与发行份数成正比,报纸发行量越大,广告达到率越高,广告效果越好;报纸发行量越大,广告成本越低。广告客户当然愿意选择那些投资少、但又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媒体做广告。因此,国外报纸广告在预算广告额增长量时,会对报纸发行的增长提出要求。按国际惯例,报纸广告额若要增长10%,则该报发行量必须同期增长6%。正因为广告与发行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为了多收广告费、多吸引广告,有些报纸会对广告客户虚报印数。据载,在上世纪初,戈公振的名著《中国报学史》中就批评了“报纸之销数,名管常秘不以告人”的病态现象,现在国内报纸也有虚报发行量的现象。其实,国际报业与广告业的通行规则是媒体的发行数字必须有准确的统计,同时还要有权威机构予以公证。美国报业认为只有低级小报才会虚报发行量,在职业道德的约束力量之外,广告客户也越来越成熟,对报社所提供的数据未必相信,因此,一些有实力、有影响的报纸为了拉住客户,而老老实实报出印数。诸如《铁岭日报》这种不掺水分的发行量,对广告客户来说更有参考价值,更有利于促成广告计划的实施。

对于一张企业化运行的报纸而言,广告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是维持和扩大报纸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它也是构成报纸使用价值的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与壮大,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并不是读者需要的对立物,事实上,如同好的、适需对路的新闻一样,好的、适需对路的广告同样是读者了解市场、获得生活资讯的重要来源。的确,报纸广告业的发展,首先有赖于重新正确认识广告在报纸中的地位和作用。广告其实本来就是近代报纸与生俱来的东西,因为近代报纸产生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信息交流的需要,这种需要最初就表现为广告――船期、货价、启事、商品等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报纸而言,不是报纸该不该登广告的问题,而是如何把广告刊登好的问题。

广告与新闻事业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刊登广告不仅是新闻媒介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是联系产销、活跃市场的一种社会需要。企业需要通过刊登广告来传播商品信息,受众也需要从广告来认识商品。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刊登广告的功能更显重要。

此外,由报纸发行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参数:“阅读率”也对报纸的广告收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率这个概念源于国外,指的是报纸发行面对的读者数量及这些读者的构成情况等综合因素。阅读率其实就是国内业界人士所说的“有效发行”,就是能够有效的扩大报纸的市场占有率、阅读率和影响力,并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较强吸引力的发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有效发行比单纯追求发行量更为重要。要做到有效发行,重要的是要了解广告商和读者的偏好。因为有效发行,就是要让这两块重叠的区域更大。无论是对广告商的营销,还是对读者的营销,这二次销售都是营销的过程。这也同其他销售商品一样,要讲究消费心理,讲究竞争策略。

第8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8月2日,夏日炎炎,步入雅安市经开区永兴大道,经济发展新图景徐徐铺展。在这条产业“发展轴”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材料、锂电新材料等产业功能区一一排布。

 

近日,雅安在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经济总量三年迈上千亿元台阶”的目标任务。雅安如何改变经济“量小质弱”的状况,完成这一阶段性定量目标?

 

“经过测算,要实现这一目标,2023年前全市经济增速需达到9.9%。”雅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兰名源说,在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处于换挡期的大背景下,要实现高速增长,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实现这一目标是有一定的支撑和可能的。”兰名源认为,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从产业支撑来看,目前雅安大数据、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快速培育壮大。

 

优势产业集群,引领产业链快速发展

 

“目前已有2条生产线开始试生产,计划9月全部投产。”7月27日,雅安宝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现场,厂房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车间主任赵晓兵正在铝板带生产线的铸轧区调试数据。

 

雅安宝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再生铝循环利用加工项目车间

 

去年9月,该公司再生铝循环利用加工项目落地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兴工业园。这是工业园铜铝园区落户的第一个铝加工项目,也是雅安“铜铝综合利用百亿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主要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占地面积100亩,建成后,8条铝连铸连轧生产线,将带来年产能约10万吨铝板带材。“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15亿元,税收约1.2亿元,可解决200余人就业。”

 

不远处的雅安瑞欣铜业年产4万吨铜压延综合利用项目,也是园区内铜铝产业集群的重要项目,现已完成所有设备调试,8月实现全面投产。

 

距宝兴工业园约2分钟车程,规划面积700亩的锂盛新能产业园,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开工建设。

 

雅安瑞欣铜业年产4万吨铜压延综合利用项目车间

 

今年5月,项目一期启动建设,总投资25亿元,开发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计今年12月投产后,年销售收入50亿元。项目负责人赵勇军说,“建成投产后,将壮大雅安锂电产业规模,完善雅安锂电产业链条,带动全市锂电产业快速发展。”

 

按照雅安“一区多园”规划布局,经开区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锂电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电力优势,重点发展基础锂盐、锂电正负极材料,延伸发展锂电池生产及应用等。力争到十四五末,经开区锂电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建成全国有竞争力的特色锂电产业基地。

 

“当前,以‘飞地经济’、龙头企业等为抓手,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崛起。”雅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曾毅说,“力争到2023年,打造锂电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3个200亿级产业集群,汽车(新能源)及零部件、现代纺织、食品饮料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提档,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地面上整齐码放着一排排已经加工好的钢筋……7月28日,在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的成都天投新型建材产业项目现场,生产部部长李润军戴着安全帽,不停地奔波在各个厂房,检查相关工作。

 

“上月初开始试生产,目前一切按计划推进。”李润军介绍,该项目配置2条双循环流水生产线,1条固定生产线,1条预拌混凝土生产线及2条钢筋加工线,预计年产各类构件产品达12万方。“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技术领先、川西生产规模最大的第一条双循环装配式建筑生产线,年产值将达30亿元。”

 

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以建设全省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是荥经实现建材产业深度转型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一步。今年3月,该园纳入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名单。

 

近年来,荥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精品石材、市政建材、玄武岩纤维等产业,构建从低端到高端的新型建材全产业链条,全县新型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

 

天全县福鞍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二期建设现场

 

镜头切换到天全县,福鞍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二期建设现场,今年4月破土动工,目前生产车间基础施工已完成一半。“二期将建设四条生产线,计划明年五一前全部达产。”公司总经理魏福俊说。

 

该项目是天全县大力发展的新材料支柱产业项目。魏福俊介绍,通过推动产业向特色、绿色和集聚、集群转型,项目围绕上下游企业招商,致力与宁德时代形成产业链条,建成在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100亿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园。

 

目前,雅安以产业功能区为发展导向,全力打造“1+6+N”园区载体,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着力挖存量扩增量,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抓好园区品牌创建,争创院士园区、省级“5+1”特色产业园区、国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增强园区辐射能力。到2023年,全市工业园区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新入园企业150户,营业收入突破1600亿元。

 

龙头企业领衔,为跨越发展注入动力

 

络筒、牵伸、加捻……8月2日,走进芦山县经开区西区四川华智10万锭包覆纱项目现场,一号车间内,一台台生产设备飞速运转着,工人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来到二号车间建设现场,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内部装修、安装设备正有序推进。

 

“项目采用新型双层厂房设计建设,集智能化、集约化为一体,设备和工艺在全省同类企业属一流水平。”华智纺织主要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1300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

 

四川洪成纺织新材料玻璃纤维项目车间

 

包覆纱是芦山纺织产业的主要类型,华智纺织是近年落户园区的重点企业之一。作为芦山包覆纱企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典型代表,该项目为芦山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纺纱温湿环境以及电价、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芦山县将纺织业作为县域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包覆纱总量达58万锭,规模占全省33%,居西南前列。2019年,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正式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从2007年第一家纺织企业,到今年31家企业落户,无中生有,成为对芦山县纺织产业发展的形象概括。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壮大,省内外纺织院校和龙头企业的洽谈合作,目前,“西南纺织在芦山”已在业界具备一定影响力。

 

四川华智10万锭包覆纱项目车间

第9篇:经济工作报告范文

一、xx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xx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截至2018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数量15095家,个体工商户44924户,民营经济总量达310.98亿元,占GDP比重达52.66%,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4.73%,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从业人员的86.58%,邦达公司、湾田煤业等4家民营企业入选2018年全省百强民营企业,邦达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六盘水市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xx民营经济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丰富市场业态的重要主体、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城镇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xx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务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部署,一是营商环境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制定《xx关于贯彻落实〈贵州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工作方案》,先后出台《xx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xx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xx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实施暂行办法》等制度,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减证便民”行动取得实效。2018年本级清理公示的行政许可168项、行政确认24项、行政给付20项、行政征收13项、其他行政权力152项及85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证明材料精简31.05%,网上政务办理率达77.89%,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率分别达27.28%和25%。梳理51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平均压缩时限63.72%,“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达79个。“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前置审批精简率达85%。三是全面落实降税减费政策,2018年为各类市场主体降税减费6.3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1万户。通过积极组织,统筹推进,全市营商环境有了较大程度改善,2018年全省评估排名第20位,较2017年进位27位。

三、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众多瓶颈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一是融资贷款难。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较为普遍和凸显,大多数民营企业集中在生产加工、商贸服务领域,本身固定资产量不多,融资贷款担保抵押能力有限,加之县级银行机构审批权限小(500万元以内),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审批程序严格而漫长,增加了企业贷款难度。二是资金回收难,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民营企业在地方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竞争力不足,生存发展空间受限。虽然各级政府一再强调要善待民营企业,对国企和民企在各项政策和具体实施上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但实际上民营企业在参与地方项目招投标、融资贷款、投融资项目等方面,在“大招商、招大商”的环境下处于竞争劣势。导致部分盘商(盘州籍人士)在外地的企业和资金难引进甚至外流。

(三)相关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开发区(园区)产业配套比较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入户企业上下产业链发展需求。如高通科技主要是生产摄像头的企业,所关联的线材、变压器、包装等产品园区里没有配套产业,只能自己生产解决。一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停车场、电力消防、城市管网、通信设施等市政公共设施布局有待优化。物流不发达,农副产品进城难、进城慢、进城贵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民营经济是xx经济发展的“根”,服务好民营经济就是推动盘州经济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国办发〔2018〕104号)和《贵州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省府办发〔2019〕12号)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级由市政府牵头建立各部门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乡(镇、街道)和部门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织机构,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对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奖优罚劣,严格兑现落实。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力度,拓宽投诉举报、受理落实、跟踪反馈渠道,鼓励群众参与,集中民意民智,提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支持度,形成“营商环境人人抓、人人管”的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措施。

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加大对营商环境的整治,针对市政府提出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投资发展环境新高地,实现“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放管服”改革目标。建议市政府组织力量对xx周边县(市、区)投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抓紧研究制定xx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方案和办法措施,出台“低于”和“高于”的各项指标体系,细化责任落实,将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到人。同时,加大对办法措施的监督落实,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切实提高营商环境质量,以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盘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待国企、民企要一视同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基础设施项目招投标、融资贷款、投融资项目等,防止“国进民退”。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结合盘州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优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协调解决拖欠民营企业款项问题。要推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好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