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服装生产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服装生产实训总结

第1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5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KY12A06)资助项目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设一批对接我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精神,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结合学院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重点从体制机制、硬件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社会服务能力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基地建设成效。

1.建设背景

1.1 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工程机械稳居全国第一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工电器和汽车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在“十一五”期间,每年生产总值保持30%以上的发展速度。数据显示,2007年,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在全省工业领域中率先“过千亿”,2011年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6107.45亿元,2012年有望突破8000亿元,正一步步逼近“万亿产业”目标。工程机械2011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53.56亿元,占全国工程机械营收的三分之一,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1.2 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

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正在向智能化、集成化和信息化发展,机械装备产品呈现出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人性化的特点,装备制造业的深刻变革急需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据《2011—2012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目录》统计,近2年,我省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总量超过17000名,其中高技能人才5000余名,需求量中排在前3位的就是装备制造业中的机械制造加工工、机电产品装配工、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

1.3 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目前省内共有29所高职院校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要求。基地服务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群,深度融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服务于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产品装配、维修及售后服务岗位,为湖南装备制造业培养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建设思路与目标

对接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创新基地建设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基地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专基融合、产教协调、共建互赢”的基地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工位足够、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基地硬件环境,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能力主线、产品引领、精细培养”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把基地建成为机制灵活、设备先进、资源丰富、名师云集、管理高效的集教学、生产、培训、认证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3.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提升、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该专业2010年立项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011年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立项为“全国机械行业创新专业”、“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湖南省职业院校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

3.1 初步形成了“企业化管理,双主体育人”的基地运作模式

学院依托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在实训产业园区“筑巢引凤”,引进湖南凯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湖南中青自动洗车设备有限公司、大友机械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内企业对外开展生产经营和服务,对内开展实训教学,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拿出30%的生产能力用于实践教学,专业60%的教学案例来源于生产经营项目。企业推行现场“6S”管理,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按市场化要求进行目标管理、生产成本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确保了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3.2 建设了“工位足够、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训硬件环境

学院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经费用于基地硬件建设,建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3大实训中心,建有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数控系统维护维修等38个实习实训场所。引进湖南凯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湖南中青自动洗车设备有限公司、大友机械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建设了机电产品加工、机电设备维修等3个“校中厂”。基地总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总工位1600个,基本满足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3.3 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队伍

基地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基地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现有专职与兼职教师共24人,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比例100%。

基地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教科研成果丰硕。团队教师近5年共主持省级以上课题2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15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基地教师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取了优秀成绩。其中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院选手陈豪、曾相权、严凯获“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李尚源、高贤昭获“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二等奖,陈红兵、贺朝阳获“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三等奖。

3.4 构建了“项目载体、能力递进”的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三模块有机结合、能力逐级递进的实训教学体系。专业基本技能部分包括普通机床控制线路装调与检修、机械零件加工与测绘两个模块四个项目;专业核心技能部分包括机电设备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液(气)压系统装调两个模块,含四个项目;专业综合技能包含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及工程机械维护维修等三个方向模块。

以机电技术应用为导向,实施项目载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教学效果好。毕业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100%,获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近50%。

3.5 依托“双平台”,开发了丰富的立体化、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

依托职教新干线和校园网,完成了《PLC及其应用》、《普通机床线路检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教材、课件、考核题库等教学资源开发,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

基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教材《电工技术》、《PLC职业技能教程》、《自动化生产线拆装与调试》等6本,校本教材《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实训指导书》等5本。

3.6 立足区域,社会服务初见成效

(1)人才培养:本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为100%。每年有近40%毕业生进入三一集团、、广汽菲亚特、山河智能等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工作。

(2)社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转岗培训等培训项目。每年举办了3-4期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在1000人次以上;先后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铁建、广汽菲亚特、中大创远、力元新材等企业举办了中高级维修电工、钳工培训,超过1000人次。

(3)承担省级师资培训与技能大赛:2010-2012连续三年承担了湖南省中职机电技术应用类专业教师培训,培训学员100余人。2010-2012连续三年承担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楼宇自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赛项的竞赛工作。

(4)生产经营与技术服务:基地依托引进企业对外开展经营和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教师近三年主持省级以上课题2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15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第2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军工企业 军工产品 售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9-01

随着军事工业的迅猛发展,军工产品技术的更换、更替加速等原因,我国军工产品的售后服务及维修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以往部队针对特定的武器装备积累的管理方法、维护保养方法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军事装备的需求。因此,军工产品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新装备形成战斗力、保持良好技术状态的必要手段。

1 售后服务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是企业发展的助力

售后服务是体现和折射企军工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的售后服务直接面向部队,通过售后服务,军工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部队需求,更好地实现军工产品的技术升级;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迅速提升装备的战斗力,从而使部队产生良好的信任感,并形成作用于军工企业的良好推动力,形成了对军工企业其它环节的理性推动,这是一个连锁正反应的过程。

产品售后服务管理是军工产品可靠、安全的重要保证。产品的质量问题尽量要消灭在产品研发阶段,对于操作不当造成的也要进行及时的现场维修。由此,通过产品售后来改进产品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让使用人员正确地掌握装备使用维护的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售后服务拉近军工企业与部队的关系,保证满意度,也可以及时得到产品使用相关信息的反馈,有利于装备地持续改进和升级,有利于不断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为军队服务,为国防建设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2 从军工产品生产设计和技术培训环节入手,为部队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2.1 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其服务意识

要想塑造好企业的服务形象并不难,企业要把使用单位的利益真正放在心上。对于使用单位的服务需求不能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做大做强,而且会拖累国家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因此,军工企业必须要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首先要端正态度,把军事工业、人民安危和国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其次是要切实提高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真正地意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军工企业要建立起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机制,保证企业售后人员的技能水平能够很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军工企业的售后服务来不得半点虚假,无论是网点的建设,还是人员的培训,都要扎实而稳步地推进,最终要在具体的服务中得以体现。因此,以服务为基础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最为稳健的一种方式。没有捷径可走。

2.2 提供使用说明书

售后服务与军工产品的生产设计质量紧密相关,售后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应从产品的生产设计环节开始,从部队官兵使用者的角度设计和制作界面友好的使用说明书,全面系统地介绍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技术参数等,并保证说明书的良好操作性,对于达不到指标要求的产品,不得转入下一设计研发阶段。产品说明书的语言要清晰易懂,必须标示常见使用故障、解决方案、应急措施等。

2.3 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

军工产品的售后服务技术培训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技术培训规划,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培训任务等确定技术培训教程和课时安排,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等。明确编写内容、详细程度、通俗性等,并组织对培训内容进行评审。对培训内容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随着大量新装备的更新使用,技术性能更加先进,结构更加新颖,导致部队必须重新学习和培训,以往的经验做法不能适应新装备的需求。对于部分首次装备使用的大型军工产品,必须要进行必要的使用单位技术培训,必要的培训可以使使用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装备,以及排除装备常见的技术故障和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

通过对技术骨干进行统一培训及全程参与装备的组装操作。使大家对使用说明、维修手册中的产品结构原理、维护保养、操作使用规程及故障排查等得以更好地理解。使得部队能正确的使用装备,降低装备的故障发生率,减少现场维修次数,提高装备的完好率。由此,良好的售后服务也塑造了军工生产企业的良好形象。总之,产品售后培训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培训工作的推广,对企业和使用单位都是极为有益的,有助于使军工产品发挥更大的战斗力。因此,搞好产品售后培训工作,是军工企业重要的技术保障工作,也是军工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

3 提高军工企业现场维修服务的质量

装备故障的发生,将直接影响部队作战训练计划。因此,应在得到产品质量问题信息后,迅速组织专人到部队故障现场与使用单位一同排查故障原因及时维修,恢复部队作战计划。于此同时,为了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还应尽快通知其他相关使用单位尽快排查故障,正确使用装备。并在设计生产环节找出并排除故障,保证再次出厂的产品不会发生类似的故障。并将上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产品质量。除此外,企业还需定期进行产品使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使用单位定期沟通,保证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故障,通过共同的分析、判断产品的设计缺陷。

4 军工企业要不断探索售后服务新模式

售后服务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必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新的模式,通过售后服务质量改进产品的质量,又或者让部队官兵掌握装备产品正确的使用的方法,为部队排忧解难。良好的售后服务能让使用单位尽快了解和熟悉装备的结构性能,使用和维修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损坏。售后服务是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售后服务的质量的提升将直接推升产品的质量乃至于推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管理、售后服务质量是决定了企业的兴衰的重要因素。可以推动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探索军工产品售后服务新模式是军工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要在不断严把质量关,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售后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畅通的渠道,加强与使用单位的沟通,更多地获取产品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实战使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及时准确的对问题和故障进行最短时间的排查和修理,定期地总结使用经验,发现潜在的问题,解决问题。

军工企业对军事装备的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关系这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军工企业要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本三院校 服装设计 实践教学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在教育部“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下,全国本三类高等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本三类高校共计300余所,在校生200余万人。随之而来的本二和本三、本三和专一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当前本三高校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特色、注重品牌,质量、特色、品牌是本三高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作为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在本三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下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08年开始实行的“3+1”实践教学模式做一点探讨。

二、“3+1”实践教学模式是服装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1.服装大市场环境决定了服装专业教学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全国纺织看江苏,江苏纺织看无锡。”地处长三角服装产业带中心的无锡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无锡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000余家,红豆、海澜之家等服装品牌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十大名牌和销售50强前茅。服装产业已成为无锡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无锡市委、市政府对于无锡纺织服装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已有了明确定位:继续保持在中国纺织业的优势地位,把无锡逐步建成全国新型面料和高档服装的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展示推广中心、批发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为了顺应无锡服装产业的定位,促进服装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把培养具有现代服装创意设计基本理念,具有较强服装创意制作技能和营销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2.服装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了服装专业“3+1”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据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服装招聘专业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招聘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求职集中的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东莞、苏州、泉州、宁波、南京、金华、无锡、温州。以上省市地区所占人才意向工作地点68%以上。招聘职位所需学历要求为专科及专科以下占68.9%、本科占29.2%,本科以上占1.9%。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专业开展了“3+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在校专业学习,一年的校外企业实习,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

结合长三角地区服装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本三学生实际能力,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材为目标”的原则,我们对服装专业教学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调整,可以总结为:“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

“三个职业方向”是指,在大二上学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有意识引导学生着重在服装设计、营销展示、制版工艺这三个市场需求最大的职业方向发展。这三个职业方向又具体细分为女装、童装和职业装行业。为了保证学生能围绕这三个就业方向更深入学习,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相应教学内容的偏重,增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在大三下学期专门开设与三个方向相关的前沿研究、专题设计课程;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课题也主要围绕这三个职业方向进行。

“四个基本能力”是指,每个服装专业学生不论今后选择什么职位方向发展,必须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服装整体形象设计能力、服装制版制作能力和服装营销展示能力等四个能力。为了配合学生四个能力的培养,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进行服装制版师、服装跟单师、色彩搭配师、服装设计师考证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改革

围绕着“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同时根据目前国内特别是无锡及周边地区服装市场急需服装工艺和营销管理人才的现状,以及周边同类本科服装院校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精简和重组,增加如服装视觉营销类(服装展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外贸跟单类(纺织品进出口、服饰英语)课程,增加服装制版、服装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校内实践课程的比重,减少了服装设计课程比重;增加了色彩写生、流行趋势考察、民族艺术考察和企业实习等校外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比重已占整个课程比重的38%左右。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学校“3+1”实践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资源和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技师担任专业课外聘教师外,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现在已和红豆集团、真维斯集团、无锡哥帝服饰有限公司、南致服饰上海有限公司、无锡大华制衣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进行了接触,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使多数学生都能走出校门,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践工作,将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与企业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服装专业教学实行主线式教学,根据从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制作到服装展示营销的完整流程,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注意到各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作业的系统性和上下承接性,学生每学完一阶段专业知识,就会通过较大型实践活动或展览来检验其实践动手能力。

服装教学注重实践操作,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约为1:2,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们在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市场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像服装设计课、服装营销课都增加了市场调研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市场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

各专业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四学年之中,主要是由各专业老师在内容上尽可能围绕着专业课程组织和实施,以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展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搞好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来我们不仅组织了多次毕业生毕业作品汇报演出、服装立体裁剪作品展、个人形象设计培训讲座等,参与了每年的校迎新晚会走秀节目、各类社团活动等。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服装比赛,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增长实践才干。

六、总结

虽然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时间只有短短5年,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从在校生获得的各种荣誉奖项、2届毕业生的100%就业率和每年服装设计专业火爆的招生人数来看,“3+1”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笔者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3+1”实践教学模式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服装人才网

第4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记履行代表职责义务培训妇女共同致富的先进个人__

二oo八年元月,__*县__*集镇__*村的__出席 甘肃 省第十一届人代会。作为农民代表的她强烈地认识到当选人大代表,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她莫大的信任,同时也深深感到了身上责任的重大。她表示要一鼓作气,真心实意的带领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在缝纫裁剪行业的大道上,以民族特色服饰的生产加工为突破口,团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投身党的新农村建设,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

艰辛创业,缝纫裁剪秀出妇女创业新天地

__*县是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受地利环境以及传统观念束缚,这里的群众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大都赋闲在家。

1985年__萌生了从事缝纫裁剪行业的念头,于是购买了一台缝纫机和网边机开始了自己在缝纫裁剪行业的创业生涯。本着诚信经营以及顾客的满意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最好回报的宗旨,她的缝纫事业也越做越大,她也意识到自己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只有把缝纫裁剪事业做大做强,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简单车间,添购了生产设备,成立了众望制衣厂。__刚开始办厂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技术是保证,而有一班缝纫裁剪技术过硬的队伍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她的服装厂也发展的日益壮大。1989年全国妇联组织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的“女状元”、“女能人”,她们为农村妇女树立了榜样,也激发了她们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热情。此时此刻的__也不甘寂寞,不愿落伍,带着她的梦想与追求创办了缝纫裁剪义务培训班,同时在周边环境进行大力宣传,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绝大数“不敢出、不想出、不会出”,安于现状,缺乏打工创业热情,于是她就到每家每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缝纫加工技术易掌握而且适合妇女创业也切合当地地少人多,富余劳动力多,尤其是妇女劳动力多的实际情况。学好了技术可以留厂里作技术工,也可以自己创业,同时也可以兼顾家庭,对于家境困难的学员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孩子上学没学费,就先支付工钱帮助其子女入学,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学员家中无任何经济收入,无力修建房屋时,__就主动借钱给他们修建房屋。她通过实际行动向少数民族妇女传递着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道理,使农村妇女渐渐突破传统观念,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创业信心,主动到厂里学习技术。学员们边学边进行实践,形成了“学干结合”的充电模式。大多数农村学员文化程度偏低,掌握技术比较困难,为了让学员快速掌握技术,她就用好记易懂的样板制作方法,这样学员就可以在1—3个月内熟练掌握技术从事生产。完成培训的学员有的留厂里做技术工,有的也创办自己的实体。真正做到了“培训一人、致富全家、带动一方”的良好局面,群众也对服装加工厂以及义务培训班有了良好的印象和评价,尤其是厂里生产的礼拜服等民族特需用品更是供不应求。厂里的加工范围也扩大到休闲装、西装、茄克衫、棉大衣、礼拜服等。义务培训班招收的学员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为本村服装生产加工的产业化积累了人才和资本。

依靠政府,义务培训带动妇女撑起半边天

近年来,__*县委、县政府提出“民营经济强县、种养劳加富民”的总体思路,高度重视义务培训及输转工作,把劳务经济当成是引导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大搞劳务经济,尤其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二oo五年,__的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得到了县、镇两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县劳务办的高度重视,使众望服装厂顺利挂牌成立了众望制衣培训中心。同时县政府从配套设施、技术指导以及信息服务上也对培训中心给予了大力支持,免费为服装厂配备了20台高速平缝机,并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给服装厂全体员工进行面对面授课。前后共组织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达800多人次。通过免费义务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缝纫裁剪女能人,像顶梁柱撑起了全村缝纫产业的大厦。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服装及义务培训基地的发展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服装厂的发展也产生了质的飞跃。通过政府组织培训的学员经有组织输转到外地大中型服装加工厂,从事各类服饰的设计加工。其中有的学员已经成为行业骨干。她们的回乡创业又给本地的服装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众望服装厂发展得日益壮大。

据了解,二oo七年在众望服装厂的牵头带领下,共给本县加工礼拜服4000多件,加工销售防寒衣2500多件,完成岷县厂商订做的棉皮大衣2500多件、和政县厂商3000多件、康乐县厂商4000多件、东乡县厂商1700多件,为酒钢订做劳保衣3000多件,东北厂商订做防寒衣4500多件。全年共生产销售各类马夹40000多件,护肩、护膝100000多件。厂里生产的其他服饰也畅销省内外,遍及西

藏、东三省、青海等省和本省的酒泉、甘南、玉门等地。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外地的许多厂家形成了订单式生产。服装厂规模生产也带动了职工的福利工资待遇,熟练工通过记件制生产每月可拿到工资1500元左右;在家中服侍老人、照顾孩子抽空到服装厂打工的女工也能拿到月工资1000元左右;学徒期妇女也可以拿到700—800元的工资。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激发了更多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学技术、勤致富的热情,致使全村的缝纫裁剪产业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根深叶茂。

履行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

__作为一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二十年如一日,在农村基层践行着自己“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致富才是真富”的格言。由于创业有方,成果显著,__创办的众望服装厂被县妇联评为“妇字号实体”,她本人也被评为__*县20__年度“双学双比”女能人,二oo七年度临夏州“十大杰出女性”,同时获得20__—20__年度全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人的荣誉称号,光荣地当选为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政府和人民给予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要团结带领群众,尤其是本地的少数民族妇女,帮助她们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思路,使她们明白只有走出家门,通过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才能真正把实用的技术引进来,才能更好的勤劳致富,早日实现脱贫。”

第5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在广东省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像王红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学校凭着全面实施专业对接产业链,效益对接价值链的办学模式,每年都为服装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四五百名服装设计和技术人员,学生到岗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需求,深受当地企业的欢迎。也正是因此,沙溪理工学校校长陈仕楷日前被评选为“第三批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突出贡献工作者”。

在经济起飞的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产业特色尚不清晰的沙溪镇,却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大胆创办了中山市第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以培养技能人才来带动经济发展。这种在当时颇显“另辟蹊径”的举措,却成就了地方发展服装特色产业的先天优势。随着沙溪逐渐发展成为休闲服装名镇,沙溪理工也贡献了教育的力量。学校坚持“校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之路,为当地服装企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谈到此,陈仕楷校长说:“与其说我对纺织服装业做贡献,不如说我们对中国纺织服装业不断培养人才、在教育和产业对接方面做出了努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沙溪理工紧紧依托和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大胆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全面实施专业对接产业链,效益对接价值链的办学模式,目前已成为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

陈校长称,沙溪镇是我国休闲服装名镇,素有“休闲服装看沙溪”的美誉,当地有几千家服装企业,每年的产值也有200个亿左右,具备完善的服装产业链。从研发到销售,以服装为龙头,依托当地服装产业共同发展,是学校最大的优势。“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职业教育不光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现代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社会需求与办学相结合,产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结合。”

“一个基地,三个中心”

沙溪理工的服装专业有机地整合了“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即部级服装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建的纺织品检测中心,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服装电子商务营运中心,为企业培训设计、生产、展示、检测、营销、管理等适应现代服装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实训基地对接产业链,这是第一个对接。实习车间和培训中心完全是按照社会的产业需求来设置,并且引领潮流,包括服装人体三围测量设备、CAD、CAM以及各种电脑印花、电脑绣花设备等,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建的纺织品检测中心现在正在申报国家纺织品实验室,配备了高科技设备设施,能够更好的为当地产业服务。”

同时,学校还分别与上海和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智能化生产实训中心、与深圳市百利达深贸易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百利达产品研发生产实训中心、以及与中山英仕服装公司成立婚纱与礼服产学研实训中心等,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习基地。

“上课如上岗,上学如上班”

“第二个对接是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实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和特点”,陈校长称,学校逐步打造“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工厂”,量身定做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车间开到学校,学校实习室也是企业车间,实现了“上课如上岗,上学如上班”。同时实现了教师跟企业融合在一起,教师是企业设计师,甚至是设计总监,学生是企业设计师助理,共同为企业承担开发、设计、打样、检测、展示、营销等一系列工作。师生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沟通设计理念—款式绘制—选取面料—绘制纸样—剪裁裁片—印花绣花—成衣生产—产品展示销售”等环节,制作出休闲服、晚礼服等服装产品,实现从“学生作品到企业产品,企业产品再到社会商品”。

“服装如果细分门类很多,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应该让他们能够学习得更精更专,因此学校又做了一些有意识的分类,如T恤类、晚礼服婚纱类、牛仔系列等。每一品类从面料到商品都要经过很多个环节,学校单靠自己的教学力量远远不够,于是通过与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陈校长称,以婚纱和晚礼服为例,学校就与总部在台湾、且已在美国上市的英仕服装集团合作。实习车间搬到了学校,企业里还专门开设了一条沙溪理工学校的生产线,学生第一年学习基础理论,第二年就开始在学校的英仕车间里学习制作婚纱礼服的各个环节,要求必须要熟练掌握18个流程。“学生在学校里就开始追梦了,热情高涨,串珠、刺绣、褶皱,像是对待艺术品一样去完成每一个细节。而且学生做出的作品全部是要成为产品,接受市场最终的检验。”说到这里,陈校长的脸上也洋溢着一种追梦者的自豪。

他说,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也很特别。比如电子商务的考核就是进行一次网络销售的比赛,学生能够销售多少件,就登记多少分,这考量的不仅仅是服装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营销、贸易,公关、广告等各方面的应用。服装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谈到教育,陈校长显得庄重而严肃,他表示:“做真正的职业教育,只有文凭没有实用是不行的,需要一些务实的东西。”

就这样一批批的学生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工作式的培训,一毕业就能够马上适应专业岗位需求,深受企业的欢迎和肯定。对于企业来说,学校于无形当中提前为企业定制了他们所需的技术员工。按企业用工的实际标准进行专门化人才的培养,使学生不需培训,便可直接上岗,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标准”的校企无缝对接。

“新兴专业,适度超前”

市场是在变动的,作为职业教育阵地的沙溪理工,其专业设置也在不断调整。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及时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优势专业,发展新兴专业,重组交叉专业,从过去单一的培养技术专业转变为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发展新兴专业,于是如纺织品检测专业、服装网络营销等专业便应运而生。

“考虑到电子商务是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既懂服装又懂计算机的人才较为稀缺,于是早在5年前我们就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如今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总部都已经放到了学校里,学校帮助企业开网店,进行市场运作。”

除此以外,服装也是一门艺术,服装产业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开发:2008年沙溪理工与企业合作研发了测温变色T恤,在世博会的专卖店取得了很不错的销量;在利用亚麻跟休闲服装结合、提高文化时尚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多年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举办最新质量国标的宣贯,并邀请相关专家为当地企业进行解读;不定期邀请纺织业的领导和专家给中小企业进行讲座,以及组织高校专家、教授以及设计师团队举行沙龙。同时,学校连续八年承办服装行业产学研高峰论坛,进行大中专院校师生作品的展示。2011年12月,还举办了由教育部指导、广东教育厅主办的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及粤港澳服装业对话的论坛,得到了业界高度肯定。

第6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划措施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基本教学建设之一,是高等学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湖北省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以我院的服装专业为发展,做出以下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

2008年,应用艺术系首次开设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在校生50人,2010年计划招生30人。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为7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硕士3人;“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为80%;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为3人。已逐步形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并在学术研究、、获奖作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果。2009年10月,应用艺术系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师生服装设计大赛”,教师与学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名教师取得了银奖及最佳工艺奖,1名学生取得了效果图优秀奖。2011年6月,08学生级学生的作品《渡》在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服装设计毕业作品校际联展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最佳市场推广奖,《夜色》系列获得了三等奖的最佳新锐设计奖。

2011年9月09级学生的作品《专属》和10级学生的作品《凤求凰》入围全国首届金富春杯“中华嫁衣创新设计大赛”,同时获得优秀奖。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已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室4个,包括:服装打板室,缝纫机房,编织机房,染织工艺室等。设备值50余万元,可满足60人同时进行专业实训。新建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别为深圳鸿瑞服装厂、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台湾采轩服饰有限公司,满足学生顶岗实习。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不足:

当前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重理论轻技术,不愿动手等。如何提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有待于我们总结经验。

另外,由于设施设备的不足以及交叉学科的复杂性,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发展的教学需求,特别是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设置还不够,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一般,未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校外的实习条件还不完全满足学生的数量要求,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专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具体规划措施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所涉企业与公司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顾客满意率和招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基本技能+真实项目+顶岗实习项目导向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作为专业培养特色,以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技能人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2.规划目标与措施。①办学规模建设目标。逐步扩大招生规模,争取在三年内,达到在校生人数为80人左右。②课程建设目标及教材建设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以打造精品课程为主要工作目标,把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具体措施:

(1)建设以制版、成衣工艺等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2)与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2-3门。(3)以《服装工艺》、《服装设计》、《男装结构》、《女装结构》为重点,争取在近一两年内建设优质核心课程4门,建成精品课程2门,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教材1到2门,自编实训指导书2本。

③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本专业现有学生人数50人,现有专职教师数为7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一人,高级职称两人,硕士学历三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80%;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为3人。已逐步形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待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努力培养专业的骨干教师,具体实施计划:

(1)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深造。要求学士学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已有硕士学位教师努力向博士学位方向伸展。(2)每学年要求1-2名专业教师进行有目标的、适合该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培训。(3)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下到企业第一线进行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第一线的需要,从而改善专业建设。(4)鼓励教师发展第二专业,力求“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能够达到100%。(5)积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力争兼职教师达到5人以上,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④专业改革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对高职服装教育理论研究与社会需求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不断改善教学计划,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2)在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保障其实施的科学性,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每年通过讲座、实地考察等形式努力寻求课程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动态有机结合。(3)根据岗位定位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建立教学模块,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结合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开发课程,加大核心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⑤产学研建设目标。计划逐步建立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服装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生产、技术开发多种功能,具备良好的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能力,具备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共享型实践教学中心,从而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

⑥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校内扩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实训场地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同时依托我系项目导向工作室,鼓励师生创办公司,开展 “创业型”人才培养。

目前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拥有实训室5间,占地350平方米左右,分别是服装CAD制版实训室一间、服装制作工艺实训室两间、染织实训室一间、制版实训室一间。

(1)计划改善现有实训设施、设备,通过修复和改造完成原有实训设备的使用率。(2)添置新的设备,添置新技术、新工艺设备,满足一般企业用人技能标准所达到的教学需求。(3)建立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努力提高实训室的水准。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成为实习实训仪器设备达到企业现场设备现场水平,使实习实训项目开出率保持在100%,同一项目能同时满足40人以上,实训室达到8间,实训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左右的多功能实训室。计划新建服装展示中心、扩建毛衣编织实训室与服装工艺实训室,使之成为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表演等项目的实训中心。

校外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我专业已与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鸿瑞服装厂、台湾采轩服饰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保证30人左右的顶岗实习与实训教学,在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积极联系武汉市现有的知名服装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筹备企业供需见面会,让企业了解我们的办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情况,争取在近一两年内增加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达到可以接受100多名学生同时实训的目标,来丰富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

第7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升级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Abstract: Xinjiang is an important textile and apparel processing base and regional business center listed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local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has expanded significantly. Both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ntroduced a number of favorabl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 has provided a guarantee for the further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Xinjiang;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development; upgrading

在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疆以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成为东部相关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经过近年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援疆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疆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原料资源、地理位置、劳动力等多项优势得以初步显现。随着各项优惠新政的陆续出台,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了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一、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政府落实了中央预算内资金从2014 ― 2018年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100亿元和增值税全额返还等政策细则。2014年,自治区下发《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陆续出台了使用新疆棉花、运费补贴、增值税使用和低电价等 7 项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统计数据显示,当年返还纺织服装企业增值税达 4 亿元,2015年有望突破 8 亿元。2014年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96.15亿元,较上年增长76.1%,创历史新高。结合国家针对新疆棉花实施的价格直补等各项支持政策,新疆纺纱毛利率已达到20%,当地纺织服装企业在2014年底整体上实现扭亏为盈,这对吸引内地企业来疆投资设厂产生了明显效果,真正形成了“政策洼地”,为疆内外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此基础上,2015年新疆计划完成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187%,新增就业人数6.7万人,同比增长318.8%,同时计划完成新增棉纺环锭200万锭、转杯纺12万头,织机1 500台,服装产能5 000万件,家纺、地毯等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高速发展目标的实现与业内大企业入驻和投产有着密切关系。例如生产全球80%以上灰色棉线的华孚色纺,已将其灰色棉线业务全部转移至新疆;天虹纺织集团也签订投资框架协议,计划在新疆建设300万锭纱线的生产基地,首期100万锭预计于2016年完成。除了上游纺织原料的加工,山东如意、鲁泰、雅戈尔、新野等企业也将高级成衣、家纺等下游产品的生产逐渐向新疆转移。例如山东如意集团2014年就在喀什投资了200亿元意在打造大型全产业链纺织服装基地,囊括棉花种植、轧花、纺纱、织布、染整、家纺服装加工等环节;2015年又在石河子正式投产高端西装、衬衣等服装成品。疆内外企业合作建设完整生产链和配套基础设施已成为趋势,如泰昌实业、利华棉业与新疆中泰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塔新丝路农业纺织园”、上海纺织集团联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苏丹新型纺织产业园”等。

南北疆产棉区成功引进的大型纺织企业在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具备优势,也成为推动产业总量和劳动力就业提升的主要力量。目前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从业者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在2015年10月于阿瓦提县举办的全疆棉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有来自全疆33家企业的共计150多人参加,刷新了参赛单位和选手数量纪录。

相比于纺织企业,新疆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少,中小微企业占比高。生产加工人员超过千人的服装企业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规模在200人以下,小微企业基本没有机会承揽疆外订单,主要都局限在做本土的职业装、校服、工装等。作为纺织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服装和日用纺织品加工是构成完整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目前新疆专注于服装加工的本土企业分布零散,尚未形成专门的产业聚集区,整体原创设计氛围不强,缺乏在业界有影响力的时装品牌;此外,缺乏自有经营场地、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融资能力差、人才储备不足等因素也长期困扰着服装企业的发展。

二、多项措施并举推动行业发展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是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以来,政府在金融、财税等方面陆续推出各项优惠措施,鼓励内地和本土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国家为此设立了规模达200亿元的专项资金,确保了各项扶持政策能够落地实施。

2014年7月《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 ― 2023年)》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014年行动方案》的制定,使更多政策得以落实。为了解决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问题,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了专项补贴政策,2015年新增建设投产的主营业务为棉纺织、毛纺织、麻纺、针织、服装、印染、化纤等行业的生产企业,招录新疆籍员工并对其开展岗前培训的,可按标准享受补贴。北疆地区企业每人1 800元,南疆地区企业每人2 400元,并规定培训员工履行劳动合同须满 6 个月才能享受补贴,实行实名制登记备案。培训形式上,企业可自行培训或依托职业院校开展,2015年全疆共计划岗前培训6.77万人。补贴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能有效增强员工稳定性和职业技能水平,对于疆内纺织服装产业工人队伍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针对新疆服装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的现实情况,财政部门通过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延长小型微利服装加工企业所得税减半期限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优惠措施,降低中小微服装企业的税收负担,取消阻碍企业发展的行政事业型收费项目。

除了培训补贴和税收减免,新疆自治区政府针对纺织服装产业还推出了专门的电价、贷款、社保、运输等扶持办法,比如2015年1月1日起由自治区发改委正式执行的新疆纺织服装工业生产用电统一标准,将之前企业综合电价由0.435 ~ 0.524元/kW・h降为0.38元/kW・h,最高降幅达27.5%,全疆共计有266家企业可享受此政策。以2015年预计用电量测算,企业电费负担将直接减少 1 亿元/a。中小微服装与纺织品加工企业招用南疆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给予每人每年 5 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同时全额补贴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南疆地区享受低保的城乡劳动者进入小微服装企业就业的,其原享受的低保待遇可保留 1 年不变。针对纺织服装产业的优惠措施还延伸到了物流环节,出疆运输成本长期影响着新疆纺织品盈利空间,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2015年6月起新疆开始实施重点产品铁路运价下浮政策,棉纱、粘胶纤维等货物可与客户进行议价管理,并对部分纺织企业实施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运费。此外,铁路部门还根据大型企业的外运需求增开了货运专线。2014年7月自库尔勒市始发至土耳其的国际货运列车线路正式开通,货品以纺织原料及服装为主,标志着原先借道宁波港至欧洲的远距离海运路线将被取代。2015年还将陆续开行12列纺织服装西行班列,以打通连接中西亚及欧洲的高效货运通道,这对于深处内陆的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国家主导的产业战略并非是将内地纺织企业产能简单转移到新疆,而是要通过这一过程在整体上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层次升级,因此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新疆纺织服装业还要尽早布局产品创新模式,以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托,才能实现纺织服装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提升,避免再走技术含量低、利润少、能耗高、污染大的老路。

在特色创意产品的开发上,中小微企业往往具有更大的积极性。政府也针对中小微企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结合2014年2月启动的“短平快”项目,重点扶持南北疆纺织服装、地毯编制、刺绣加工、布艺手工等创业项目,不仅扩大了群众就业空间,也激发了传统优势产业的活力。以刺绣为例,实施“短平快”项目以来,南疆三地州的民族刺绣企业从64家增加到103家,刺绣产能从128.35万套增加到205.5万套,刺绣企业资产总额从8 390万元增加到23 220万元,实现了产能和资产总数的显著提高。在继承传统纺织材料、图案、工艺与造型的基础上,一些新疆本土企业和工作室结合现代设计手段与时尚潮流,打造出一系列市场反应良好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如“波西奴姆”罗布麻纺织品、“玉娜”驼绒产品、“天羚”高端羊绒制品等,已远销西欧、日本、中东和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与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不同的道路。

以提高纺织服饰产品附加值为目标,鼓励专业人才积极参与设计创新是相关部门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2013年新疆自治区新增的 5 个技术职称中就包括“民族服装设计”这一特色专业,偏重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评审方式,有利于拓宽相关人才的职业上升空间。据报道,从2015年开始,中国服装协会和自治区将用 3 年时间为新疆培训千名服装产业创业人才;此外,近年来由政府牵头企业承办的各种形式的服装设计、纺织品创意比赛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比如在2015年4月启动的“艾德莱斯炫昆仑”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将少数民族传统丝绸面料与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作品类型包括服装、箱包、围巾、帽子、伞、布艺和家居用品等,经过设计者在款式、色彩、纹样上的重构与组合,原本只主要用于制作民族裙装的“艾德莱斯”面料被运用在多种产品类别上,且很多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第8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电子装备; 售后服务管理; 客户满意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40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70- 02

1 售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电子装备的实际装配数量在快速大幅增加,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产品销售的竞争逐步转向售后服务市场的竞争。作为售后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客户的满意度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电子装备生产企业的重视。客户满意度作为评价客户满意程度的量化统计指标,描述了客户对产品的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之间的差异,可以测量客户满意的程度。当客户的期望值小于实际感受值时,顾客的满意度就高;反之,当期望值大于实际感受值时,满意度就低。客户满意度管理是以客户感受为关注焦点,借助客户满意度的测量分析与评价工具,不断地进行售后服务管理方面的改进与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增强电子装备生产企业竞争实力的一种服务管理模式,是电子装备生产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壮大的一大法宝。

2 电子装备售后服务的特点

电子装备售后服务有其自身的特点:

(1) 电子装备数量多,种类繁多,需要技术服务人员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很强的故障判断能力;

(2) 电子装备具有知识密集性和技术专门化的特性,因此需要技术服务人员具有较深的专业技术水平;

(3) 电子装备具有地域的分散性,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4) 服务具有现场的固定性,即有些电子设备必须在设备安装地点完成维修诊断服务;

(5) 由于故障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售后服务又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大部分需要在一两天内迅速解决,紧急的需要在几小时内快速解决问题;

(6) 服务现场工作环境复杂,其他相关联厂家众多,需要技术服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做好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具体措施

3.1 在企业内部深入贯彻售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

售后服务工作要做到位,首先要在企业内部深入贯彻企业的服务理念,让企业员工在这种理念下为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保障客户的产品价值。服务理念应贯穿售后服务技术维修的整个过程,技术服务人员应该秉承“一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接待热情贴心、故障定位准确、维修迅速快捷、质量保障放心、费用规范合理,使每个服务细节都贯穿到整个技术服务流程中,让客户省心省力省时。例如丰田汽车某经销商推出的“100 - 1 = 0”的服务理念,要求企业员工彻底从心底做出良好的服务,如果有一项没有做好,而让客户不满意,那么前面的工作全部等于白做了。

3.2 建立标准化的售后服务工作流程

标准化的售后服务工作流程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基本保证。要想服务做得更加到位更加规范,就需要编制标准化的售后服务工作流程,包括售后服务热线电话的接听,电子装备维修信息的记录,售后服务技术服务通知单和技术服务备忘录的签发,技术服务人员电话回访对故障的再次确认和故障定位,备用元器件器材的领用,外派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过程,维修后的故障件分析,维修后的电话回访,售后服务技术服务记录的收集汇总和分类管理统计分析等等各个环节。如今客户需要的不仅是服务质量,还需要有更高的服务效率,更规范清楚的服务流程。客户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更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绕来绕去纷繁复杂的程序上。另外,电子装备的技术服务过程也不可能全部百分之百地使客户满意,因此做好售后服务的跟踪回访也是必须的,电话跟踪回访可以及时了解技术服务人员在服务中的不足和客户的不满,消除客户心中的不满和抱怨,及时纠正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对于重要的和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装备售后服务,应该制订相应的预案,一旦符合启动条件,应按照预案的要求快速调集相应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按既定程序进行技术服务和保障。

3.3 打造一支有高超技术能力的服务团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大量的高科技产品和高新技术在电子装备上的密集使用,使电子装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电子装备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单纯靠以前简单的维修经验是无法完全解决电子装备的技术问题的。因此,作为高科技电子装备的技术维修人员,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技术知识学习;另一方面,需要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高端的电子仪器、专业化的维修工具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能够对及时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及时快速的故障定位,及时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保障了技术服务工作的质量,加快了技术问题解决的速度,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同时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现在企业的售后服务工作工种日益专业化,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专业间的工作分类更加地清晰和明确,专职的售后服务管理人员,各相关业务部门的不同工种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如总体、软件、硬件、电路、信号处理、结构、工艺、电装工、钳装工、检验人员等,他们之间的密切配合和良好合作是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的基础。打造一支有高超技术能力的服务团队是服务好客户的强有力的保障。

3.4 加强日常售后服务管理工作

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部门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是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期望。整洁有序的维修设备管理和安全规范的技术维修作业是实现这一期望的基础保障;良好使用状态的设备检测仪器是开展维修作业的基础前提,也是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设备与仪器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标准来维护、使用,采用定人、定仪器的设备仪器使用岗位责任制来加强管理。各种管理报表和文件的及时上报能够使日常售后服务得到有效跟踪、管理、控制、分析及改进,从而确保客户服务流程的有效进行和监督。

3.5 加强技术和业务培训

技术培训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进行外出维修的技术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对最终客户即操作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对企业内部的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内容也分为两部分:① 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② 客户服务、工作流程、待人接物、人际交往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训。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和探索。现在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不积极学习,不认真探索,技术会落伍,人会被技术淘汰,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制订出详细的培训大纲,列出培训计划和安排,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方法及安全操作和保密要求等,按计划进行实施。

对最终客户即操作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最终客户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是保证电子装备良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强最终客户、最终操作使用人员的技术能力对电子装备的使用、操作、简单维护保养以及初始的故障定位都有极大的好处。可以根据技术服务的年度计划及客户临时提出的培训需求组织技术培训。同样的,需要制订技术培训大纲和实施计划并上报装备主管部门审批。培训大纲和计划应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方法及安全操作和保密要求等,按计划进行实施。对需要提供培训教材和培训资料的还需要组织人员进行编写并进行审核批准等工作。对新交付客户的产品,在电子装备开始使用前就进行设备的初次使用培训。在后期的一些现场技术服务过程中还应该主动开展现场设备使用维护培训,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掌握装备的使用状态。售后服务管理部门还应建立起客户培训的档案,保持培训记录,根据培训的效果,评价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3.6 加强周转备件管理

周转备件供应是售后服务工作的主线,电子装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对备件的需求。快速、高效、及时、规范是售后服务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标,为了能够实现这种目标,根据企业产品的交付情况、地域分布情况、环境条件、维修情况以及客户维修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提出一批维修用周转备件的生产需求,为售后服务保障工作做好物资储备。备件的生产、检验、入库、保管、领用和故障备件维修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办法。

3.7 售后服务信息的收集分析

在一次售后服务彻底完成时应建立较为完善的产品信息库和用户信息库,为掌握产品状态和组织用户回访提供信息支撑。还应该建立售后服务维修信息档案库,定期(一般按月,个别任务少的产品按季度)进行分类统计,将统计结果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处理。对于多次发生或重复发生问题、现场收集到的问题以及客户提出的质量问题等信息及时传递,由相关部门组织设计师系统进行分析或设计更改,进行电子装备产品的设计升级改进等工作,由此提升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产品可靠性。

4 结 论

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即时响应速度;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服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一支响应快、素质高、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售后服务维修保障人员队伍。积极响应,快速解决,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排忧解难,为客户解燃眉之急,成为客户的贴心人。做好电子装备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赢得客户,赢得市场,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售后服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卓.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赵晓宛,等.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咏梅. 浅谈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管理[J]. 山东煤炭科技,2010(5).

[4] 王俊喜,马骊歌.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浅见[J]. 汽车工业研究,2010(12).

第9篇:服装生产实训总结范文

参考温州等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福绵人建立了本地的服装协会,此举有利于服装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握紧拳头一致对外”。另外,最近一支由个体户代表、退休职工组成的义务监督队现身于“裤子之都”各成衣加工厂,这支监督队主要是对各成衣厂生产条件、安全状况、工人权益进行监督,从而督促各厂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意识,遵纪守法。

三、福绵服装企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善方法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福绵的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我社会实践小组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分析,福绵服装产业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

(一)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

而且,调查结果表明:

1、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众多福绵服装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制定出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的生产发展指导,这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缺乏

企业经营业主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更是奇缺,企业之间争夺高水平服装设计师和熟练技工,人才流动过于频繁,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企业缺乏高级的复合型管理经营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三) (一)加强企业的品牌培养观念,实施品牌战略

福绵企业在来料加工生产的同时,还要努力开创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服装品牌:一方面,小企业应注意在量和质的基础上,争创品牌;另一方面,在现有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对品牌的保护措施,实现现有品牌的优势再造,注重大众品牌的培育和品位提升。以企业的经济实力、设计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及准确的品牌定位,抢注商标,争创名牌。

同时,政府也有义务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等方式,为福绵服装业加大力度打造“裤子之都”,实现并发挥“福绵裤”这一总体品牌的集群效应。从而使福绵服装业由加工贸易向品牌效益产业升级,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高层次服装业。

(二)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实现技术创新

一方面,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引进高级人才。主要包括高级服装设计师和高层次的复合型精英人才等。福绵成衣制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福绵也是成以制造的最大务工人员输出地之一,据统计,在广东、江浙沿海一带的成衣人员有数十万人,他们的培训程度较高,其中不乏高级的服装制造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如果福绵服装业能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提供的待遇够高,考虑到福绵本地物价优势明显和乡土情节等因素,相信会有大批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