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年会主题标语精选(九篇)

年会主题标语

第1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一、为什么提倡新闻标题口语化

口语化新闻标题的流行,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从文艺发展的角度看,当今社会的现代性,可以被视作一个从精英走向大众、由雅文化向俗文化转变的“民主化”“世俗化”过程。[1]新闻话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也必然要适应这一大众化趋向,使用通俗语言来表现新闻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成为新闻媒体的共同选择。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只能通过快速浏览新闻标题来选择所需要的新闻内容。在这种快餐式的信息消费过程中,那些由人们熟知、常见的大众化语言构成的标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受众在接受、理解及运用新知识时所花费的精力,因而更容易获得读者的青睐。具体而言,口语化的新闻标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优势。

(一)通俗易懂

读者的文化水平不一样,理解能力也不一样。书面化的新闻标题往往过于专业和抽象,对许多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读者来说,会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而口语化标题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尽量减少专业化词汇和抽象化表达,用大众熟悉的语言方式来概括新闻内容,使读者可以迅速快捷地解读标题、获得信息。这种通俗易懂的优势,满足了大众易于认知的需求,使口语化标题得以拥有更大的受众覆盖面。

(二)平易近人

除了不好理解之外,传统的书面化新闻标题通常还比较生硬、刻板,说教意味太强,令读者本能地产生距离感。而口语化标题往往更加轻松、活泼、平易近人,有很强的亲和力,迎合了当代读者求闲、求新、求轻的心态。即使是一些较严肃的政治题材新闻,用口语化标题统领全文后,也易使作品显得亲切,从而拉近了媒体与读者的距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环境下,这一点对新闻媒体尤为重要。

(三)便于传播

读者选择性读完报纸后,会将记忆的信息编译成自己的语言告诉周围的人,然后他的听众又会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其他人。在这种逐级扩散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传播者的口语编译能力不高,信息传播失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所以,如果编辑先将新闻标题作口语化处理,便可相对消除后续传播者口语编译水平低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这对于党报及时准确地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制作口语化的新闻标题

既然口语化的新闻标题契合时代需求、深受读者欢迎,那么,如何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把传统的书面化标题转变成口语化标题,就成了一个值得业界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河南日报新闻出版部自2013年开始,把标题制作作为推动采编业务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制度化考核强化夜班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使《河南日报》制作新闻标题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获得了读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在这一过程中,多制作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口语化标题,成为许多编辑的共识。作为新闻出版部的一名普通编辑,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把口语化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总结为四点:化虚为实、化生为熟、由远及近、俗中见雅。笔者以2013年以来《河南日报》的部分新闻标题为例,通过对比稿件原标题(即未经夜班环节编辑的本报记者初拟标题或新华社稿件原标题)和见报后的标题,一方面展示新闻标题口语化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对上述四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加以说明。

(一)化虚为实

口语化的新闻标题,首先得让读者容易理解、便于记忆。而好懂好记的标题,一定不是抽象的概念或者空洞的口号,而是非常具体形象、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就要求编辑充分提炼文章中实实在在的、可以具象甚至量化的新闻点并体现在标题上,以此来反映新闻的主旨。当然,一则新闻所包含的信息量通常要比标题的容量大得多,不可能把所有新闻点都搬上标题。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就要在不改变新闻主旨的前提下适当选择那些最关键、最新鲜、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点。下面列举《河南日报》见报的3条省内、国内、国际新闻的标题,来具体解释如何化虚为实。

例1:2014年1月9日

原标题:极寒天气袭美

见报标题:北极熊室内取暖 越狱犯畏寒自首(引)

美国冻得不轻 气温低过火星(主)

例1可以说是把化虚为实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一个典型。原标题“极寒天气袭美”,只透露了一个信息――美国很冷。但到底冷到什么地步呢?编辑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例证来向读者进一步说明:北极熊躲进屋里取暖,越狱犯被冻回了监狱,局部地区的气温甚至比火星还要低。这样直观、形象的描述,远比一个“冷”字更让人“不寒而栗”。

(二)化生为熟

新闻的价值在于新。新奇的现象、新鲜的事件,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具有传播价值,但人们在认知上相应也要付出较大的努力。特别是各行业出现的新闻,由于其专业性和行业性较强,即使具体的事件或现象,普通人认知时也会有一些困难。而口语化标题就需要把新闻中一些不常见的、读者较为生疏的词语和概念转化为大家熟悉的语言,如日常用语、方言俗语以及当下流行的网络热词等,以帮助读者比较轻松地理解这些新生事物。下面结合部分实例加以说明。

例2:2014年7月30日

原标题:多地低调取消楼市“限购令”

见报标题:“消化不良”让楼市压力山大(引)

“限购松绑风”又刮三城(主)

例2中的“消化不良”原为一种生活常见病,“压力山大”则是网络流行语,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前部分地区楼市面临库存严重、供大于求的巨大压力,向读者解释了一些地方取消“限购令”的原因。

(三)由远及近

口语化的新闻标题,很多时候就像跟读者聊天、讲故事,要想聊得火热、讲得精彩,就得改变那种板着面孔、端着架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生硬文风,想方设法跟读者套近乎,让读者觉得亲切、有所触动、有参与感和现场感。比如说,可以在标题上突出服务性的元素,多给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使用新闻事件当事人最切题、最鲜活的直接引语,以增强说服力和现场感;在保持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把编辑对于新闻的感悟或评论融入标题之中,引发读者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适当采用疑问或者反问的句式,引导读者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例3:2013年5月6日

原标题:本周天气提醒(引)

前期雷雨 后期高温(主)

见报标题:本周天气提醒(引)

前两天备伞 后三天减衣(主)

例4:2013年7月21日

原标题:奥巴马忆早年受歧视经历

见报标题:奥巴马谈协警枪杀黑人青年案(引)

倒退35年 我也可能是马丁(主)

例5:2013年11月21日

原标题:美国企业发射“一箭29星”

见报标题:如今发射卫星就似撒芝麻(主)

美企“一箭29星”刚创纪录,两天后俄将尝试“一箭32星”(副)

例6:2013年8月9日

原标题:新乡市民认为:用“拦路绳”阻挡闯红灯的做法令人羞愧

见报标题:哨子、旗子不如一条绳子?(主)

新乡交通协管员拉绳子治理闯红灯,行人感羞愧(副)

在例3中,把“前期雷雨 后期高温”换成“前两天备伞 后三天减衣”,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动,却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读者倍感亲切;例4直接引用奥巴马的话来评价当时震惊全美的白人协警枪杀黑人青年马丁案,不仅流露出这位黑人总统对此案的不满和无奈,也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深蒂固;例5的主标题显然是编辑的主观感受,但这种感受直白而形象地展示了当今卫星发射技术已发展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读者看到这一标题,想必既觉得有趣,也会感到震惊;例6用疑问句的形式来斥责那些闯红灯的人,标题一下子就有了感情,同时也把问题抛给了读者,使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逐渐被新闻本身所吸引。

(四)俗中见雅

口语化标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俗,但这个俗指的是通俗,而绝不是低俗、粗俗。这就对标题制作者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口语化标题要有底线,如不可带有歧视、蔑视、辱骂等明显贬低他人的字眼和情绪,不可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可过分调侃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等等[3];另一方面,对口语化标题也可以适度美化以增强其表现力,比如采用押韵、对仗(包括与对仗结构相似的双短句)的形式增强语言节奏感,巧用同音字词或多义字词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套用一些读者耳熟能详的文学影视作品名句、顺口溜等,使人读来妙趣横生、俗中见雅。

例7:2013年4月15日

原标题:研究机构公布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

见报标题: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引)

百“姓”逐位 胜者为“王”(主)

例8:2014年8月8日

原标题:俄罗斯公布食品进口禁令清单

见报标题:美欧制裁闹得欢 普京一怒拉清单(引)

俄对西方打响“食品战”(主)

例7借助百姓的“姓”字和胜者为王的“王”字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既增加了标题的信息量,又增强了标题的趣味性,令人拍案叫绝;例8则套用了电影《小兵张嘎》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别看今天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一方面解释了俄罗斯出台食品进口禁令的新闻背景,另一方面也唤起了不少读者对这部经典电影的记忆,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对标题进行美化的方法,遵循了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必须保持标题的通俗性、准确性,绝不能为了追求巧妙而生搬硬套,这样不仅会破坏口语化标题通俗易懂的第一要义,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更有可能曲解文意,误导读者,以致发生文不对题的低级错误。

第2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关键词]学术论文标题 语类 修辞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45-02

引言

尽管标题在学术论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在前期的标题研究中,大部分讨论很短并且是基于直觉的。学者们对好标题的观点并不相同:有的说好标题应该简短,不应该超过文章的两行;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好标题长短均可,这取决于学科的不同。Day的表述更为模糊,他说学术论文的标题应该“用尽可能少的词汇来充分描述该文章的内容”。Anthony指出如何“充分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则是新手撰写时的难题。

意识到基于直觉性对标题进行研究的不足后,少数学者开始对学术论文标题进行以语类为基础的定量分析。Anthony[2]从长度、单词频率、标点用法和介词用法角度分析了计算机领域学术论文标题的典型特征;Yakhontova对会议摘要的标题进行了分析;Soler从语篇分析的视角对学术论文和学术综述论文进行了比较和对比;Haggan[3]对文学、语言学、科学三个学科的三种基本标题类型进行了分析;Wang和Bai[4]对医疗学术论文标题的句法结构进行了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分析;Soler[1]以生物学和社会学为例,研究了综述论文和学术论文两个语类标题的结构特征。

上述量化研究都把标题看做是学术语类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不同学术语类的标题具有不同的特征。而作者认为标题不是学术语类的一个方面;不同学术语类的标题共同构成一个语类,有其自身的语类特征。

一、学术论文标题作为一个独立的语类

学术论文标题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语类呢?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语类。语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学者对它进行研究的角度不同,解释和分析也不同。本文借鉴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语类研究成果,主要代表人物有Hason和Martin等。

Hason用语类结构潜势这一范畴来强调某一语类中语篇结构的可变和不变特征;即结构成分的可选性和必选性以及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

Martin以该理论为框架进一步发展了语类理论,把语类定义为分阶段的、以目标为导向的社会过程,在特定语境下为了达到不同目的文化所采用的结构形式。Martin对语类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分阶段的,因为达到目标我们通常要采取不止一步;以目标为导向的,因为如果我们完不成最后步骤的话会有挫败感;社会的,因为作者所写的语篇有其特定的读者。也就是说语类是意义的反复组合,而这又体现了特定文化的社会惯例。

由上述语类标准可以看出,不同领域的学术论文标题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语类。首先,尽管大部分标题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更称不上是超出句子范围的段落,但标题可以算做是一个语篇。Halliday明确指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在语言学上,语篇指可以构成一个整体的任何部分,口语或是书面语均可,不受长短限制”。“从即时的‘救命’求助一词到委员会进行的全天讨论都是语篇”。其次,学术论文标题符合Martin的语类定义。它是在呈现学术研究结果的特定语境下产生的,其表达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征;需分阶段完成,有不同的语义组成单位;是以概括文章信息和向读者推销的目标为导向的社会过程。

如果学术论文标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语类,那么该语类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征,或者说它的结构潜势是什么呢?哪些单位是其必选成分和可选成分呢?下面就以数据库为基础,探讨学术论文标题语类的结构特征。

二、本研究描述

(一)数据库的构成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在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标题,所使用的语料来自于自建的一个小型数据库,包括599个学术论文标题。由于作者把学术论文标题看做是一个语类,所以所选标题的出处既包括文科类期刊,又包括理科类期刊;所选标题源自的论文既包括实证方面的研究,又包括理论方面的研究;但不包括书评和综述性论文标题。所选的标题均来自于其领域的国际核心权威期刊,其中247个标题来自于2007年23种文科类期刊的第一期,各期刊的影响因子在该年度排名中居于首位;另外352个标题来自于2009年22种理科类期刊的第一期,各期刊的影响因子在至2009年的五年内排名中居于首位;包括医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化学、生物、物理、数学和地理等相关科技领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对数据库中各个标题的语义组成单位进行切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既然学术论文标题是分阶段的,那么对标题的组成单位进行切分则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借用Halliday的级阶概念,不过切分的标准是语义的,即以标题各个组成单位所体现的交际目标为切分标准。

语义切分标准使得标题的各个单位可能由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来体现。如论文的“主题”语义单位可以由名词性词组来体现,也可以由句子来体现。如在标题“Collective action for smallholder market access”(选自杂志Food Policy, ISSN: 0306-9192),“主题”由名词性词组“collective action”来体现;而在标题“How Do American Students Measure Up?Making Sense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选自杂志The future of Children, ISSN:1054-8289)中,“主题”由句子“How Do American Students Measures Up?”来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名词性词组包括由名词构成的低于句子级阶的任何结构,如名词、动名词、名词词组、名词短语、动名词短语等。

其次,把切分后的各个标题的语义组成单位进行数据统计,按照范畴对数据进行归类。根据该切分标准,结果显示,学术论文标题的语义组成单位可分为“主题”“目的”“条件”“对象”“范围”“结论”和“研究方法”。

最后,依照数据结果,找出学术论文标题语义组成单位的必选项和可选项,确定学术论文标题语类的修辞结构特征;确定学术论文标题各个语义单位之间的组合模式以及各个单位的语言体现形式。

(三)学术论文标题语类的修辞结构特征

按照语义标准,即在文章中的交际目的,对数据库所有学术论文标题进行分析,借用Hason的语类结构潜势表达法,作者把学术论文标题的构成单位潜势用下图来表示:

[主题+(主题)+(…)…]*(目的)*(条件)*(对象)*(范围)*(结论)*(研究方法)

上图中的方括号表示该组成单位是必选的;圆括号表示该组成单位是可选的;(…)…表示(主题)的重复出现;*表示位于其两边的组成单位的顺序是可变的。作者发现学术论文标题的构成单位潜势包括文章的“主题”,与主题相关的“目的”“条件”,主题所针对的“对象”,主题适用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等),文章的“结论”和“研究方法”。其中“主题”是必须出现的单位,并且可以出现多个“主题”;其他各个组成单位则是可选的。几乎所有的“主题”都位于标题的起始位置,占99%;只有1%的“主题”居于标题的末尾。

学术论文标题各个语义单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模式。数据统计显示,数据库中的599个标题共体现出42种表达模式,有的出现频率仅为一次,但有几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下表展示了居于前十位的学术论文标题表达模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学术论文标题的拟定过程中,作者在确定文章讨论的主题之后,一般会对其进行扩充和限定:或是阐明文章的结论,限定主题所产生的范围;或是明确主题所针对的对象,点出所采用的方法和目的。当然,文章的标题最终以何面目展现给读者,要不要对主题有所修饰以及如何修饰,从哪几方面入手,这要参照研究的背景。

通常情况下,之所以要对文章标题的“主题”从“结论”“范围”“对象”“方法”和“目的”等角度进行描述,这是由标题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首先,标题可以使读者透视文章的核心内容,所以从上述几个角度对文章标题的“主题”进行描述可以使标题更具体、更丰满,这样就能使读者一下子抓住研究的要点。其次,由于标题是文章的门面,好的新颖的标题可以对文章起到宣传的作用,从而吸引读者。而研究内容是否新颖、是否具有高质量的学术价值则恰恰要通过上述所说的“结论”“范围”“对象”“方法”和“目的”来体现。

三、对英语准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启示

科研能力是优秀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他们反思能力的体现,以上研究结果对培养英语准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启示。在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标题的写作,不仅仅要告诉英语准教师标题在论文中的作用,什么是好的标题,还要能够为他们具体讲解好标题的结构特征和其相应的语言体现方式。

也就是说,教师要熟悉该语类的结构特征和相应的语言体现方式,这样才能够指导英语准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撰写出好的学术论文标题。好的学术论文标题一定要包含“主题”语义组成单位,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研究情况辅以“目的”“条件”“对象”等语义组成单位,以此来说明相关的研究细节;并且要注意各个语义组成单位的语言体现手段特征。所以在撰写学术论文时,研究者首先要根据相关的研究背景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并且要进一步明确该研究的目的、实施条件和研究对象等,以此来突出其新意和价值所在;最后以恰当的词汇语法表达来体现标题所蕴含的语义。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英语准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可以以权威期刊上学术论文的标题为教学材料,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使其了解掌握什么是好的标题以及如何拟定好的标题。总之,本研究能够为培养英语准教师的反思能力提供一些启示。

四、结语

本研究把跨学科的学术论文标题看做独立的语类,而不是把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标题看做是其所属学科语类的一部分,这对语类理论的界定,语类理论研究对象的范围等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研究发现:(1)学术论文标题的修辞结构特征可用下图表示:[主题+(主题)+(…)…]*(目的)*(条件)*(对象)*(范围)*(结论)*(研究方法);(2)学术论文标题各个语义组成单位之间有不同的组合模式,常见的有十种。

当然,本研究所选样本大小有限,按照语义标准来划分学术论文标题的语义组成单位具有相对性,这是今后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Soler,V.Writing titles in science:An exploratory study[J].Engl.Spec.Purposes,2007,26(1):90-102.

[2]Laurence,Anthony,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Research Article Titles in Computer Scie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2001,44(3):187-194.

[3]Haggan,M..Research paper titles in literature,linguistics,and science:dimensions of attraction[J].J.Pragmat.2004(36):293-317.

[4]Yan Wang & Yongquan Bai. A corpus-based syntactic study of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 titles[J].System,2007(35):388-399.

[5]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nd Arnold,1985/1994.

[6]Hasan, R. Ways of Saying: ways of meaning: selected papers of Ruqaiya Hasan (Open Linguistics Series.Edited by C.Cloran,D.Butt & G.Williams.)[C].London:Cassell,1996.

第3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语文主题学习”的根本任务在于除了“教”和“学”,更多的是“浸润”,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人。结合实际情况,我在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力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明确主题,瞄准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学习重点的把握、学习过程的设计、学习方法的选择、有效课堂教学的达成起着导向作用。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提出“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更加集中”,这与“语文主题学习”所倡导的理念正好不谋而合。那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课堂主题、集中课堂教学目标呢?

学习主题依据单元目标确定,单元目标(单元主题)依据整册目标确定,整册目标依据学段目标确定,学段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几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在本册教材学习完后应该具备的能力有哪些,其次要明确这些能力与整册教材知识要点的对应关系,再次要整合该册教材各单元的知识主题,课前准确定位单元目标。总之,依据课标,精心解读教材,确定单元主题,明确课堂语用点,准确定位学习主题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主题学习”切忌浮光掠影,“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堂课,应把握“三个维度”和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料,彻底解决一两个阶段性问题,拟定简明的教学目标,实现“一课一得”。例如,我们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负荆请罪》时,这样来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品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二是通过《史记》《将相和》《公仪休拒收礼》等课内外阅读资料的整合,帮助理解人物特点,理解故事内涵。这两个目标一个涉及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个涉及表达方法的问题,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符合崔峦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要简明、实在的观点。

二、提炼内容,简化环节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有很多,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便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要追寻“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境界,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秦兵R俑》《埃及金字塔》两篇课文,按常规教学至少需要五个课时才能完成,但认真研读教材后不难发现两篇课文结构相同,表达方法相似。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个课时进行两课生字整合教学和朗读过关,第二课时重点精读《秦兵马俑》,引导理解本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表达方式,再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作为阅读实践,学生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既省时又高效。

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学会简化设计,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做到真实、朴实、简单、高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真水无香”的境界,那么,我们追求的理想中的主题学习课堂就一定会如约而至!

三、简化教法,充分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其实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语文课堂的一种沉淀,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是必需的,当学生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要“辅导”。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应努力追求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含英咀华,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示范性。

如在《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阅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课上教师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写一写“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相见后,彼此会说些什么,在写后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听同学的对话设计,你品味到了蔺、廉两人怎样的品质;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语言描写最能展现蔺、廉两人的性格特征。课后推荐阅读《负荆请罪》故事,这样整合四篇课文品读的指导,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实际操练了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

四、整合资源,有效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主题学习”课堂上进行拓展,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

第4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一、让实验种子扎根校园

我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校。我们立足“寻真尚美”的核心理念,希望以美育引领教育,以美德、美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彰显教育之本真。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以美为动力,点燃师生求知的热情、激发师生思考的乐趣,让他们感悟教育的真谛。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框架下,选准课改的突破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杨新彬校长从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带回来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让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课内大量阅读来学习语文,教师把讲和练的时间压缩,将时间分给阅读,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感悟提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该项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简简单单学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理念一下子吸引了我们,这粒实验的种子扎根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田。

二、辛勤耕耘,催开花儿朵朵

我们的研究先从备课开始,着重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挖掘文本间的内在联系,通盘考虑单元文章的共性,大胆取舍、合理整合,达成学习目标,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体现出来。

我们采用小课题引领、各个击破的形式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熟悉学段教材、了解编排体系,通读教材读本、做好阅读储备,对照课标教材、细化目标要求,挖掘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主题,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单元教学。每位教师带着精品教学设计进课堂,再通过课堂验证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反思改进,优化教学效果。

1.聚焦目标,细化分解,形成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是构筑成功的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才会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从单元整体规划入手,将学习目标适当分流。其次,研读教材,明确学期、学年所要达到的要求,把握单元目标和训练重点,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细化目标。最后,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要求,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述单元教学目标,形成各年级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2.整合资源,“三双”融合,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我们在整合理念的引领下,聚焦单元目标,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关注教学内容纵向整合(教材内跨单元和不同年级相同内容主题的整合)、横向整合(课本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及其他书籍的整合),从借助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开展单元整合阅读,到跨单元、课内外提炼主题的整体规划教学设计,初步形成了小学6个年级12册语文课本的单元整合教案。

3.课堂验证,反思诊断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校以点带面围绕主题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开展研究,借助校际教研进行年级组间听评课、跨年级组听评课,深入研究“单元整合、带文阅读、群文阅读、拓展阅读、读写联动、主题习作、综合实践” 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每一组教材时,都要注意其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一课一得,真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这样,我校逐步形成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堂实践策略,促进了实验的有效开展。

4.深度整合,活动助力,拓展课程丰富多彩

学校注重组织各种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拓展活动,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中外童话”为主题。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为什么还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其用意就是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对于最后描写小鸟的三个自然段,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该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呢?我让学生拿出新美南吉的《爷爷的煤油灯》这本书,找出原文与课文对比阅读,并拓展阅读书中其他作品,学生对鸟儿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由一课书到整本书的阅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低年级整本书阅读适宜以绘本为主,创编绘本就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也逐渐形成了特色校本课程。

我们把经典诵读也纳入主题阅读中进行整合,每天早晨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根据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一年级读《弟子规》,二年级读《三字经》等。同时,把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完全整合纳入语文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大部分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经典读本”。

跨学科整合。我们还引导学生写学科日记,并做一些手工,写写制作过程,如剪纸、水果雕刻、水果拼盘、树叶贴画等。学生在涂涂画画中发现了美,享受了创作乐趣,提高了观察能力。我们指导孩子们用镜头记录瞬间,进而用文字表达出来。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语文活动课程,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开展了故事会、书中人物大巡游、读书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并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第5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景剧;教学实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学习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作为农村学校,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考试成绩轻语言交际运用的现象,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影响高年级的英语学习。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此谈一点体会。

一、小学英语“情景式”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英语“情景式”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英语兴趣课的开设和利用,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们选择“情景式”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全员参与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2.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小学英语“情景式”教学提供了实践依据

“情景式”教学源于英语教学单元中所给的单元话题,是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每个单元的话题为情景,以目标语言和词汇为基础,自主编演小型话剧,参与者(主要指演员)是英语学习者(小学生)和教授者(英语学科教师),他们年龄主要集中于8~11岁。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表演欲强。将所学的知识以“情景式”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符合他们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3.教材为小学英语“情景式”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小学英语“情景式”教学,以教材为本,运用每个单元的目标语言进行编演,不脱离教材,始终围绕教学任务和目标展开。“情景式”教学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深受学生和教师青睐。正是因为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思―编―演”,身临其境地运用了所学的英语语言,展现了个体丰富的创造力,确立了学生在英语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小学英语“情景式”教学的实施

1.拟定主题

PEP教材的内容分布都是以主题为单位的,这些主题大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在每单元教学前教师以每个单元的话题为中心,给学生拟定可以开展的活动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人教版PEP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我给学生拟定的课本情景剧主题是请以We will have a party. What can you do?为情景,小组为单位筹划一个聚会,可以筹划英语聚会、生日聚会、运动会……要求尽量用不同的目标语言表达。(What can you do ?/ Can you...)

2.自主编排

在目标词汇和句型教授后,由学生分组课余自主编排本单元课本情景剧。以人教版PEP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学生接到主题后,在课外进行了热火朝天的剧本创作和排练表演活动,大家参与积极,各显其能。

3.个别指导

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储备量有限,在编排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英语语言、句子表达方面难免遇到困难。在编排的过程中依各小组需要,老师进行个别帮助辅导。对于目标语言的表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尽量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效掌控和指导学生的编排过程,为“情景式”的表演打好基础。

4.课堂展示

在每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时进行“情景式”展示。课堂开始先用几分钟时间很快地复习热身,然后给学生5~8分钟时间自己先排练准备一下,然后登台展示。在人教版PEP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演课本情景剧时,按照抽签决定的顺序,第一组就迫不及待地上场了。张××饰演的老师有模有样,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Can you play the guitar?”“Wonderful!”“Great! ”“Ok.”不同的句子表达运用得恰如其分。表演刚一结束,一个个小手不约而同地举起来了。“张××表演得最棒。”“何××英语表达得很流利,比上次进步了。”……一个个同学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英语“情景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通过“情景式”表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一定能影响学生一生。

第6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范体式的法定公务文书。

行文方向:

1、 上行文:请示、报告

2、 下行文:批复、通知、通报、命令、决定、公告、通告

3、 平行文:函、议案

4、 可上行也可下行:意见、会议纪要

行政公文:

请示批复通知通报报告会议纪要函公告:通告命令决定议案意见 事务文书:

传真备忘录事项性通知请柬感谢信贺信邀请信启事商洽函申请

请示

概念: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公文。

特点:请批性;坚持一文一事;事前行文

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1、 标题:(完全式)发文机关+关于+事项+文种

(非完全式)关于+事项+文种

2、 主送机关:(受文单位)

注意:(1)请示不能越级

(2)请示不能主送领导者个人

(3)请示只有一个

3、正文:缘由(背景介绍加“为了??”)+请求事项(要明确)+尾语

尾语:(1)当否,请指示

(2)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正文下,空两格,另起行)

4、落款:(1)署名(章)

(2)日期(大写)例:二八

批复

概念: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1、 标题:必须完全式 明确写出同意或不同意

2、 正文:引语+主体文+尾语

(1) 引语:你单位+年月日(提交请示的年月日)+《请示的标题》(机关简称代字

【年份】序号)以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2) 主体文:首先表时态度,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同意,则对进一步如何实施做

出指示性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则应写明理由进行解释疏通。

(3) 尾语:秃尾;特此批复

3、落款:署名(章);日期

概念:通知是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时使用

的公文。

特点:使用广泛;使用频率高;种类多。

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1、 标题:完全式;非完全式;文种(只限于单位内部之间)

2、 主送机关:(1)同一级别之间用“、”号,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用“,”。

(2)主送机关较少时,将机关名称写全;较多时要用规范化的简称或概称。

3、正文:原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事项+执行要求

事项:用分条款式写清正文内容,要求每个条款有小标题,后写清执行要求或号召。

4、落款:署名(章);日期

会议通知

格式:关于+事项+会议通知

主送机关:

为了(根据)??现将XX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例:2007年10月24日(周三)

二、会议地点:具体

三、与会人员

四、会议内容

会议要求,希望和号召。

落款:署名(章);日期

报告

概念: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

的公文。

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正文:第一段:报告的原因目的+“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第二段:成绩、各方面所得(学到,懂得)

第三段:生活、工作、不足

第四段:改进措施或今后打算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一)行文目的请示:给予批复,指示

报告:不要求答复,只须汇报

(二)行文时机请示:事前行文

报告:事后行文,事中行文

(三)内容宽窄请示:(必)一文一事

报告:一文多事

(四)办理要求请示:“办件”

报告:“阅件”

概念: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时使用的公文。

类型:1、表彰性通报2、批评性通报3、情况性通报

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1、 标题:完全式&非完全式(关于+事项+表彰、批评、情况+文种)

2、 主送机关:作为普发性文件的通报,可以不写主送机关

3、 正文:第一部分:简述事件(时、地、人、事)

第二部分:分析评价(议论)“为了??+惯用语(经??研究决定)+通报事项第三部分:通报的希望、要求、号召

4、 落款

公告通告(下行文)

公告概念: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通告概念:是向社会各有关方面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公告:国内外宣布重要或法定

通告:有关方面遵守或周知

相同点:1、公开性2、知照性

不同点:范围公告:范围广,面对国内外

通告:范围窄,国内有关方面

单位公告:权利机关,授权机关

通告: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形式公告:新闻媒体

通告:新闻媒体,张贴

格式:标题+正文+尾语+落款

1、 标题:居中,完全或非完全式

2、 正文:原因(为了??,根据??)+惯用语(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公告)如下:)分条款写清通告(公告)事项

3、 尾语:特此通告(公告)

本通告(公告)自(??日期)起施行

4、 落款:署名(章);日期

意见(可上行、下行、平行)

概念: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方法时使用的公文。

格式:关于+内容+意见+落款

1、内容:原因,背景或依据(委婉)+惯用语(现就??提几点意见如下:)

2、落款:署名(章);日期

会议记录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概念:是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分类:详细的会议记录如:国家政策有言必录

摘要式会议记录如:家长会蜻蜓点水

重点式会议记录如:主席公布的命令主次

特点:1、实录性2、客观性3、规范性

格式:标题+会议组织情况+会议进行情况+尾语

1、标题:会议名称+记录,会议内容+记录

2、组织情况:8要素(各项空两格都另起行)

时间、地点、出席人、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员、议题

3、会议过程:甲??乙??(说的内容)

(空两格)??决议:1、2、3、??

4、结尾:(空两格)散会

署名:主持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会议纪要:综合整理要点

记录与纪要的区别:

1、内容记录:详细记载会议过程

纪要:记载、传达会议

2、形式记录:内部档案室

纪要:外发公文

3、运行方式记录:无运行性,无周知性

纪要:有运行性(以下行为主),有周知性

4、结构记录:顺时实录式结构

纪要:总分式

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等材料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格式:会议名称+会议纪要

时间(大写)

(空两格)交代会议基本情况

(XX时间XX地点谁召开XX会议??)现将会议确定事项纪要如下:

分条款(一定要有小标题)

公函(平行文)

概念:用于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不相隶属:行政组织中,不论级别高低,都没有指挥与服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平等协作关系,其相互行文均使用函。)

特点:1、使用范围广2、种类多3、内容单一4、文字表达与形势较为灵活 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尾语+落款

1、 标题:完全式或非完全式

2、 正文:发函原因或依据+函事项

3、 尾语:谨请函复或敬请函复或盼复

复函(与批复格式相同)

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3、 标题:必须完全式 明确写出同意或不同意

4、 正文:引语+主体文+尾语

(1) 引语:你单位+年月日(提交请示的年月日)+《请示的标题》(机关简称代字

【年份】序号)以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

(2) 主体文:首先表时态度,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同意,则对进一步如何实施做

出指示性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则应写明理由进行解释疏通。

第7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这个” “那个” 电视谈节目 多种语用功能

1.引言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它是指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真值,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充当这种成分的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以是短语或小句,它们是话语信息组织的一部分,但它们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话语的命题内容,其作用不是局部的,主要是从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与理解产生影响,具有动态的语用特征(崔建新,1993)。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语用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孕育、确立与发展,开始出现了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其中的代表人物是Blakemore。Blakemore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对信息的推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引导或制约受话人对信息的理解,通过构建语境,用较小的努力就可以准确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与英语话语标记语研究相比,汉语话语标记语研究相对薄弱。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汉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研究也逐渐展开,国内有学者从关联论和顺应论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如冉永平(2000,2003),何自然(2000),吴亚欣、于国栋(2003),等等。屈承熹(2004)为汉语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提供了认知功能框架,许家金(2005)的博士论文集中探讨了汉语口语的话语标记语(毛浩然,2009)。

“这个”和“那个”是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词汇。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以电视访谈节目为语料,结合实例,归纳分析这两个词在口语会话中的动态语用功能及语境中的认知功能,旨在揭示这一对极为常见的标记语在话语交际中的多重语用功能。

2.语料介绍

本文的研究语料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面对面”节目和东方卫视的“头脑风暴”节目。我从这三个节目中随机抽取12次节目作为研究语料。语料共为527.16分钟,约合8.78小时。选择这三个访谈节目作为语料主要有两个原因:(1)电视访谈接近真实的话语,以此来考察标记语的运作,使语料研究具备真实性和交际充分性;(2)这三种访谈节目分别属于不同类型。“艺术人生”节目属于娱乐性节目,话题轻松,现场气氛较为活跃;“面对面”节目属于较为正式的访谈节目,探讨的话题较为严肃深刻;而“头脑风暴”则属于财经类节目,话题讨论专业性较强。通过对不同类型节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考察话语标记语的运作与功能。语料根据电视节目录像,同时参照网站提供的访谈文字实录进行转写。统计表明,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在语料中共出现了591次,其中“这个”出现了378次,占总数的63.96%;“那个”出现了213次,占总数的36.04%。通过对这两个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我发现这两个标记在访谈节目中主要发挥话语延缓、开启和转换话题、信息修正和缓和面子威胁等语用功能,下面将分别举例说明。

3.标记语“这个”和“那个”的语用功能分析

3.1话语延缓功能

电视访谈节目的对话双方通常是面对面进行交流,是一种动态的交流关系。在交流过程中,当说话人在选择适当的话语表达想法的时候,为了保持话语生成的连贯性,他往往会借助话语标记语“这个”或“那个”来占据话轮,避免过长时间停顿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暗示对方要说的话还没有想好。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的发音通常为“zhèi ge”,而“那个”的发音则为“nèi ge”,往往是重叠快速地说出或是拉长音说出,直到找出合适的话语形式或内容为止。例如:

(1)王刚:她知道我单身,还就是打你刚才那儿,我这还得谢谢朱军,谢谢《艺术人生》,咬牙切齿的,捶胸顿足的,她才知道我是这个,这个,这个什么,我是单身。

(2)主持人:我不是有意让您难堪,王老师。

王刚:嗨,这个东西他就是那个……你,你到哪山唱哪儿曲儿嘛。

在例(1)和例(2)中,受访者借助使用标记语“这个”和“那个”既避免了发话过程中过长时间的停顿,同时又给自己留出了时间去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思想。统计发现,在收集的语料中,标记语“这个”在交流中发挥话语延缓功能为253次,占总数的66.93%;而标记语“那个”有112次起到延缓作用,占出现总次数的52.58%。由此可见,话语延缓功能是标记语“这个”和“那个”的主要功能。

3.2开启话题和转换话题功能

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受访者通常会对不同话题进行讨论。当会话双方开启话题或是转移话题的时候,往往会借助“这个”或“那个”来吸引对方和观众的注意,并暗示自己将要开启一个新话题。同时,说话人也会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表示自己即将发话。这时,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往往出现在话轮的开头。例如:

(3)主持人:历史简单的回顾,把一个关键的时点提到了我们的面前,07年十年一次的危机没有发生,意味着什么,在座的各位专家,以这个为背景,同时参考我们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讲一讲。08年股市将是什么结果,红辉先讲。

嘉宾:这个,我认为未来的市场面临着剧烈的震荡,原因呢有三个。

(4)迟重瑞:那个,我先感谢咱们这个,这个《艺术人生》,今天给我们这个机会。实际我和汪粤今天这是第一次见面,我以前没见过汪粤,在这儿这是第一次见。

(5)朱军:这个,说了半天收藏了,真的是这里头的事说不完。

在例(3)和例(4)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出现在话轮的开端,标志着说话人的发话,同时也起着吸引听话人注意的作用。而在例(4)中,主持人通过借助“这个”,实现了话题的转移,并暗示对方和观众自己即将开启一个新话题。统计表明,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在话语交际中发挥开启或转移话题功能的次数分别为52次和36次,约占出现总次数的13.76%和16.9%。

3.3信息修正功能

在电视访谈中,主持人和受访者是动态的问答交流关系。因此,交际双方在表达观点时往往会出现用词错误,口误等现象,但是说话人可能随即发现这种错误并进行即时修正。作为一种修正手段,话语标记语“这个”可以插入话语中起到修正作用。例如:

(6)主持人:振宁你把刚才那观点再放开一点。

李振宁:世界银行我记得85年的时候给我们算账啊,就是中国的这个GDP它再乘个四,基本给中国这么算。那么现在也是这个情况,现在我们到了这一天了,就像日本在80年代末,他通过从360日元换1美元,一家伙升到了80,它完成了4倍半的,这个,一下子它的GDP它就增长了4倍半。

(7)朱军:可是你们本来更有机会取到真经,为什么放弃?

汪粤:当时有一个电影导演找我说去拍电影,因为我想呢,在这个拍摄之间的间余上呢,这个,间隙上我抽出时间来跨拍。我当时是属于很冒昧的,但是我当时那种血气方刚的学生,就会有这种想法。

例(6)和例(7)中,说话人都借助“这个”对话语进行了信息修正。在例(6)中,受访者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他的语言表达出现了错误,使其想要表达的内容不能以正确的语言表达,因此,他及时对语言表达进行修正,使其能顺畅地表达思想。在例(7)中,受访者对自己的用词进行了修正,将“间余”换成了“间隙”,语言表达更自然,更容易被理解。

3.4面子缓和功能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需要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种种努力,尽量做到有礼貌。礼貌就是通过采取一定的语言手段达到给对方或自己留有面子(冉永平,2003)。在电视访谈中,主持人为了使访谈顺利进行,需要在交流中照顾到受访者的情绪,使自己的提问不引起受访者的反感,使访谈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主持人在提问的时候,往往会使用“这个”来使自己的语言变得较为容易接受,达到礼貌待人的效果。例如:

(8)主持人:听说您今天还带了俩学生来,是吗?

嘉宾:对。

主持人:好,那我给二位,这个,安排一任务行吗?

在例(8)中,主持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当着众多观众的面给嘉宾的两位学生安排任务是不太恰当的,很可能会让对方觉得受到冒犯。因此,当他在征求对方意见的时候使用了标记语“这个”来缓和威胁的力度,让对方在情感上容易接受,从而维持良好的现场氛围。

4.结语

本文以电视访谈节目为语料,对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两个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主要起到占据话轮、延缓话语的作用,以及开启或转移话题的作用。然而,这两个话语标记语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就其出现的语境来看,“这个”所引导的话语信息一般离听话人认知倾向较近;而“那个”引导的话语信息一般离听话人的认知倾向较远。就其使用频率来看,标记语“这个”的使用频率要明显高于标记语“那个”。

参考文献:

[1]S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陈开举.英语会话中末尾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现代外语,2002,(3).

[3]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

[4]崔建新.关于口语中位于句首的“那么”[J].逻辑与语言学,1993,(3).

[5]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解释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6]冉永平.言语交际中吧的语用功能及其语境顺应性特征[J].现代外语,2003,(3).

[7]吴亚欣,于国栋.话语标记的元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2003,(4).

第8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 语法 词类 句式

引言

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做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尺,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新闻吸引力的第一要件。“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网络新闻尤其如此。网络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之眼,呈现于网络主版页面,读者通过对热点新闻、时事焦点或关心的问题点击链接,进入标题新闻页面阅读了解。因此新闻学界和语言学界都比较关注网络新闻标题这一有价值的现象。而目前对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研究,主要是从写作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分析,而真正从语法角度研究网络新闻标题的很少。

本文以网易、新浪和搜狐三家商业网站的时政、社会新闻标题为考察对象,选择了313条标题为语料,对新闻标题中出现的词类和句式进行考察,希望我们的结论能对新闻从业者有所帮助。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类

动词。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有四类动词出现频率很高,分别是言说类动词、宣判破获类动词、对抗类动词和曝光类动词。

第一类,言说类动词。多使用在政府对公众或对下级的消息中,这类动词有“称、要求、表示、宣布、证实、解读、承诺、表明、斥(斥责)、禁止、同意”。例如:

(1)发改委官员称明年明显通胀可能性较小(网易2009-12-10)

第二类,宣判破获类动词。多用在政法机关公布的消息中,这类动词有“宣判、获刑、批捕、破获、抓获、”等。例如:

(2)4―28胶济铁路相撞案一审宣判 6人判刑(腾讯2009-12-6)

第三类,对抗类动词。多用在地区或国际争端中,这类动词有“对抗、反对、指责、否认、回击”。例如:

(3)伊拉克指责伊朗士兵越境占领油井(新浪2009-12-19)

第四类,曝光类动词。多用在公众迫切知晓的信息中,动词主要有“曝、曝光、披露、透露”。例如:

(4)11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商被曝光 一批违法网站被查(新浪2009-12-19)

代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在网络消息标题中基本不会出现,唯一的例外是标题中出现含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我国、我方”。代词在通讯性标题和评论性标题中可以出现。例如:

(5)我国着手研究孕妇接种甲流疫苗方案(新浪2009-12-10)

(6)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春晚真唱 (搜狐2009-12-22 )

例(5)中“我国”在一些网站新闻标题中为“中国”,这说明代词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基本不出现,而例(6)中作为新闻评论标题和新闻通讯标题经常出现代词。

副词。副词可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肯否副词等。经过考察,我们发现经常出现的是时间副词和否定副词,前者有“将、正在”,后者有“不、未”。例如:

(7)奥巴马今日领取诺贝尔和平奖将发表演说(网易2009年12月10日)

另外,程度副词和语气副词一般不在标题中出现。因为表程度或语气与新闻标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相符合。

介词。经过考察,我们发现网络新闻标题中常出现的介词有“被、将、对、在、因”等。例如:

(8)多家互联网视听站点被关 据称将开始新一轮取缔(搜狐2009-12-10)

(9)未婚妈妈将出生6天儿子卖掉买手机(网易2009-12-9)

在标题中,“被”一般直接跟动词,经常省略后面的施事。另外,口语中经常出现的介词“把”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用文言色彩较浓的“将”代替。

连词。经过统计分析,经常出现的连词有“与”,另外“和、并”有时也用。例如:

(10)77国集团与中国小组反对丹麦所提减排草案(新浪2009-12-10)

助词。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和其他助词四类。经过考察,在网络新闻标题中一般很少出现结构助词“的、地、得”。在语料中找到含“地、得”的各一例。例如:

(11)计票显示罗马尼亚现任总统赢得连任(新浪2009-12-10)

动态助词“了、着、过”在新闻标题中一般也不出现。尹世超指出新闻标题是报道性标题,要求简短精练,突出醒目,因此经常不带动态助词,另外新闻标题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其时间已大体为人所知,而且新闻的正文会有具体交代,在标题中不必细说。

网络新闻标题的句式

主语+谓语+名词性宾语。主语+谓语+名词性宾语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序,使用频率最高,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它也是使用最多的句式。主要原因是新闻标题是报道性标题(1),必须交代清新闻的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原因,而在五个要素中,人物、事件是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因此选用主语+谓语+名词性宾语的形式是最多的。主语指人物、部门或国家,谓语+名词性宾语指事件。例如:

(1)77国集团与中国小组反对丹麦所提减排草案(新浪2009-12-10)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作宾语。例如:

(2)卫生部长撰文称医患双方是利益共同体(新浪2009-12-10)

(3)发改委官员称明年明显通胀可能性较小(网易2009-12-10)

这种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此也经常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出现,例(2)中的“医患双方是利益共同体”,例(3)中的“明年明显通胀可能性较小”,都是主谓短语作宾语,受众通过这种信息量大的标题就能准确地把握新闻的内涵。

主语+谓语+动宾短语作宾语。例如:

(4)柬埔寨宣布驱逐新疆“7・5”事件犯罪分子(网易2009-12-19)

(5)澳门立法允许驻军使用火器(搜狐2009-12-18)

例(4)中的动宾短语“驱逐新疆‘7・5’事件犯罪分子”作宣布的宾语,例(5)中的“允许驻军使用火器”是立法的宾语,这种句式的出现是由于标题中后一动词的主语承前省略的缘故,“驱逐”的隐含主语是“柬埔寨”,“允许”的隐含主语是“澳门”。

主语+谓语(动词)。例如:

(6)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约提前20天泄密(新浪2009-12-10)

(7)哥本哈根峰会发展中国家阵营现分裂(网易2009-12-10)

例(6)中的动词为“泄密”,例(7)中的动词为“分裂”,这些动词放在标题的最后符合汉语的信息传达机制。“已知信息+未知信息”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的信息传达机制,而未知信息则是表达的焦点,在以上标题中“泄密、分裂”是新闻的焦点,因此放到了最后。另外,我们没有发现主语+形容词的例子,这也很容易解释。因为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如“好、雪白”,前者是性质形容词,后者是状态形容词。新闻标题中要求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所以表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作谓语违背了新闻的准确性。

连谓句。例如:

(8)未婚妈妈卖子换手机 受教育后欲讨回儿子(网易2009-12-10)

连谓句是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也就是句中出现两个谓词,二者都是同一主语发出的。例(8)中谓词有“卖、换、受、讨”,这种句式出现的原因是在有限的新闻标题中能把一个事件的发展介绍得很详细,信息量非常充足,多出现在一些社会新闻中,在时政新闻中不常见。

表因果关系的紧缩复句。例如:

(9)莫斯科市长因大雪致交通拥堵怒斥气象员(新浪2009-12-10)

关于复句结构的紧缩化,南通大学李杰先生曾有研究,他指出多个新闻事件或复杂新闻事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借助于关联词语,而网络新闻标题单行空间的严格限制使得形合手段不能使用,而只能使用意合的方法。

结语

以上我们重点考察了网络新闻标题中动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等词类的分布,也归纳了经常出现的六种句式,发现了很多有理论价值和操作价值的结论,我们认为新闻从业者只有通过语言和写作等多个角度才能掌握新闻标题的写作。

注 释:

(1)尹世超:《标题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蒋晓丽:《现代新闻传媒标题艺术》,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杨琳、周耀民:《目前网络新闻标题语法修辞的缺失及对策》,《社科纵横》,2007(4)。

3.段业辉:《新闻语言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9篇: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关键词:新闻标题;制作技巧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作用是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

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新闻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它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新闻标题制作对于检验编辑水准、引领读者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出“亮眼”的新闻。因此, 制作出吸引人的标题也是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做出“亮眼”的新闻标题呢?笔者认为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一、 在标题中使用动词,“化静为动”

让标题“化静为动”,就是要在标题中巧妙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做出生动活泼、动感十足的标题来。在汉语中,动词被称为语言的味精,是最活泼、最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动词恰到好处地使用, 能使一条标题顿时生色,能使一个人物栩栩如生,一个场景活灵活现,从而也使整篇新闻别具一格。比如,2005 年3 月11 日《羊城晚报》的一条标题令人赏心悦目,题目是《今晚北风拜访冷雨敲窗》。这个标题连用两个动宾词组, 辅之以拟人化的手法, 给标题赋予一种特殊的意境,使整个标题化静为动、变死为活,从而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比如,人民日报的《金乡问蒜》、《华能站稳新加坡》、《农村物流“转”起来》,光明日报的《小渔网“网”出大市场》、《看不尽的灯火品不尽的钱学森》、《把办结的反贪案件拿出来“晒一晒”》等,一“问”、一“站”、一“转”、一 “品”、一“晒”,化静为动,并辅之以拟人化的手法,使标题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境,从而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在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人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写作手法。使用修辞可以使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在新闻标题中适当地使用修辞,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美感,使标题更具有吸引力。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对于新闻标题来讲,其直接作用就是可以让读者很好把握新闻的内容和主旨,激发阅读热情。如:

7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在上海建成起吊,创下单吊起重世界之最(引题)

“蓝鲸”是怎样炼成的(正题)

标题中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形象地比喻为庞大无比的蓝鲸,既恰到好处,又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感,使阅读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引用是拟写标题的常见手法,主要通过文质兼美的名言佳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春风化雨细无声》、《中小企业百炯争流》等。以古诗作为题目,一般用在通讯上居多, 既不落俗套又意味深长。但消息一般求实避虚, 以实题为主。

运用比拟、借代,可使事件表达具体形象,描写生动,富有感彩。如:

新华社2009年5月13日消息的标题:

(引题) 青山寂静倾听深切思念 岷江奔腾激扬奋进力量

(主题) 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隆重举行

(副题) 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出席

这则标题的引题就运用了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青山寂静与岷江奔腾对称对比;倾听深切思念与激扬奋进力量对称对比,非常好地烘托了这次活动的庄重、严肃气氛,起到了引题的作用。

对偶则能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个词语排一起做进标题,语调和谐,比一般陈述句更具感染力。如《用阳光驱散阴影让生命鼓起风帆、《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等。借助回文的手法,可把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中或颠倒过来, 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如《“回头浪子”教“浪子回头”》等。此外,还有借代《“红围巾”在行动》、比拟《低碳经济让地球换一个活法》、对比《天寒心温暖巢空心不空》、拈连《“六个一”巧解“六个难”》等。优美的文字亦可“扮靓”标题,同时准确地提炼文章的精华,如《何兆武如一根思想的芦苇》、《阿库乌雾吟着彝歌走向世界》等。

三、在标题中巧妙应用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简洁精辟的短语。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巧妙应用成语入标题,常常可以收到其他语言形式无法替代的效果。好标题需要极其精炼地传达新闻的精髓,成语正是最好的帮手。例如:

中国电视30年:精彩纷呈 波澜壮阔(2008年10月17日 人民网)

这里用了两个成语――精彩纷呈、 波澜壮阔,它们不仅确切地表达了新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30年来,电视剧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作品之多令人应接不暇。细看其中,那些能让观众记得住的作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好作品尤为可贵。而且就标题文字的长短而言,也是极符合标题制作要求的,它们简明扼要,干净利落,省却了多少繁言赘语。如果不是巧用成语的话,表情达意上也许没有多大障碍,但也要花不少笔墨才能说得清问题。再如:

“自欺欺人”当选韩国年度成语(2007年12月25日《劳动报》)

“土地流转”何以“销声匿迹”(2008年10月13日 人民网)

民生建设项目“蓄势待发” (2008年8月18日《武汉晚报》)

例一直用其义。韩国学者们认为一系列假学历、抄袭论文、集团公司行贿以及政府官员腐败等丑闻让韩国人在过去一年里生活在欺骗中。因此,“自欺欺人”这一成语也许最能概括韩国民众2007年的感受。

例二用“销声匿迹”来概括这样的新闻事实――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前被各派观点激烈争辩的有关“三农核心问题”的“土地流转”话题最终还是未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出现,真是恰到好处。

例三中的“蓄势待发”简洁明了,高度概括了目前武汉市除了在建的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外,还有一批关乎民生的项目也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的事实。

我国的成语数不胜数,制作标题时,不是随手拈来都可成为佳作的,关键在于“巧用”,这就是艺术。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这个熟,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熟知新闻事实,二是熟知成语内涵的来龙去脉。只有将这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好标题的出现。

四、在标题中设置悬念

世界上有很多的人热衷于探险,就是因为那里有很多的未知,标题制作也一样,得留点悬念让读者自己去寻找。

比如《丙肝发出的“寻人启事”》、《像采矿一样取肾结石》这两个标题,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丙肝和肾结石的问题,但是还有点模糊在里面,“寻人启事”是怎么回事?像采矿一样怎么采?这两个疑问就会让读者充满好奇地读下去,那么编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再比如《“神医”让他瘫了》、《一泡尿,放倒了他》、《幸福挤不下三个人》、《种下豆子,得到瓜》这四个标题也很有趣,看到它们读者一定充满好奇,满脑子为什么,所以,读者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内容。做标题就跟写推理小说一样要有悬疑,以吸引读者。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