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在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之下,实现学生对于阅读的领悟。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性的融入阅读学习之中,通过集体的互相协助学习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成长。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活跃课堂的氛围。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方式创新就要是小组教学的展开。小组教学又称为小组合作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将课堂上的学生分为独立的几个小组,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小组来合作完成,小组的成为都要为这个问题来进行努力,在不断地综合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之后,每个小组将各自的成果向大家展现,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和实践。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课外阅读书的评选活动中,教师将整个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小组,小组结合各位组员的阅读书推荐篇目,老师进行课堂评选的过程中,提出小组对于阅读评选过程中的意见,这样保证了学生观点的真实完整展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得到很多的提高。

2.教学技巧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技巧性。第一、鼓励性。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教学提升学生基本的阅读文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氛围的激励中,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的质量。第二、合作性。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学生间分工明确的合作化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让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但是又不能够完全放开,小学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独立的完成小组的活动,教师要给小组合作学习留足活动的自由性能够,但是在小组组织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实现。

3.活动组织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活动组织就是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不管是知识的讨论还是实践的操作,都是以小组的成员为单位实现的。小组的成员主要是教师的分组或者是以学生座位前后相邻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顺畅的完成。但是调查发现,很多的合作学习分成的小组在学习中主要是聊天,浪费了小组合作教学的机会,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在小组中选择负责人作为小组的组长。在教师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小组组长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最后大家实现观点的总结,这样保证了小组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开展和实践。活动组织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呈现多样化的方式,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小组合作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提升学习。

三、结语

第2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阅读教学由于其自身特点,很难完全通过教师在讲台上授课提升学生的能力,只有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此,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将学生当成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前进行自主预习。

二、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互动

对比改编之前的教材,新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彼此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存在疑问时,可以主动向教师提问,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课文的内容或是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这样的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要给予勇气,并在保证课堂教学课程进度的同时,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理解与表达。除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有所加强以外,学生之间交流在新的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有所加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几个教学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虽然每个小组的具体学习方法并不相同,但是相同点就是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要适当给予指导并认真倾听,并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三、创建活跃性的教学舞台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外,还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课堂上单纯的阅读、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虽然方法众多,但是画面感并不强烈,教学也不够直观。课改后的苏教版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师又提出了创建活跃性教学课堂的要求,建立情景教学模式,构建画面式教学。

四、加强课后的拓展知识积累

语文阅读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知识储蓄量逐日上涨,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除了学生的课前阅读预习、课堂教学以外,学生在课后还需要自行积累,包括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除了课后的阅读任务布置,教师还应该为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阅读练笔任务,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自身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第3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馈的结果来看:很多老师都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进行现代化教学,甚至还有全盘否定的现象。在完全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先决技术与教学方式得到了应用,但是很多时候都没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与状况。在操作中存在乱用、滥用多媒体的情况,最后语文课不得不成为展示课。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老师的主体性,确保学生的思考空间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与成果,除了要优化教学过程,还必须加强指导工作。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要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根据课时调控方向,及时发现学生在分析狼牙山五壮士不到位的问题,并且挑拨、启发、引导,这样学生才能有茅塞顿开的感受。有效阅读和学生品味与思考有很大的联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集体与小组讨论的作用,我们必须注重互动环节。例如:在《桂林山水》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在集体与小组交流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这个情景,把自己当做有人,在欣赏着桂林的山山水水。在思考到一定的时间后,再让学生交流,通过给学生预留时间、空间,学生就能大致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且得到很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热闹的假象,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分配设置。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如果一堂课完全依靠已有的教学手段,那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当下,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在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过程中,争取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老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小女孩点燃火柴的幻象,根据图像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说出火柴点燃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找出幻灯片对应的内容,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加强技能训练

语文作为一门技能性很强的科目,听说读写都是其基本能力,为了实现教学要求,必须反复实践,加强练习。例如:在《田忌赛马》中,如果只是将教学目标定在怎样赛马上,不是怎样反败为胜,就会是错误的教学定位,前者是对内容的理解,后者才是抓字眼、品段落要求解决的问题。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渠道。同时,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它也是讲究具体性、主观性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例如:在《可爱的草塘》中,可以在学生半领会的情形下,引导学生积累关于草塘绿的词句,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会为写作范愁了。

三、结语

第4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封闭的、集中的知识训练营,也不再是单一地传递知识,而应是注重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阵地。因此,改革阅读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选择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尽可能关照每一名学生,把学生变成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使阅读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力求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去年的树》时,为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揣摩、体会小鸟和大树真挚的友情,就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指导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对话、讨论、练习、直观演示等教学方式,当学生将预习情况展示完之后,教师便出示导学案,让小学生们合作、探究,教师则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由学生展示、汇报。当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探究学习成果。教师只有高度重视展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并将其保持下去。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大胆放手,不但学生能学习更多知识,还能逐渐形成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1]。

二、培养质疑能力,促使学生参与阅读教学

经常质疑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并逐渐发展思维。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考虑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等特征,注重引导小学生质疑,把他们置于阅读环节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承担者地位,促使他们体验阅读学习经历,积极开动脑筋,并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质质疑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教学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使小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质疑,即在读完课文《学会看病》之后,个别学生指出课文里为什么都是“我”(系列内心感情变化)?该质疑是很有价值的,教师应把握好机会,教会学生怎样运用第一人称把事情的经过叙述出来,同时和之前学习的课文《珍珠鸟》中的第一人称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当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课后质疑,为学生预留一定时间,让他们通读整篇课文,回味之前学习的内容,启发他们从无疑处找寻疑问,激发学生深入探索课文。通过整体认识课文,学生不仅能进一步理清课文脉络、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还能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此时学生解决疑问,往往能引起他们更多的思考。引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坚持探索。

三、加强自主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会产生形式各异的阅读体验,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们急切希望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所以为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效果,教师须加强自主阅读教学,尽可能改变单一师生沟通的现状,让小学生们自主决定阅读沟通的对象、方式,促使他们能自由与教师沟通、与同学沟通,加深他们对课文的阅读感悟。

例如,对于课文《詹天佑》的阅读教学,教师可先要求小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细细品读,并自主选择各自擅长的方式向教师、同学展示、表达自己的阅读成果。部分学生非常喜欢“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他们则选择有感情地朗读该段落,展示他们对课文的感悟;部分学生非常喜欢“中部凿进和两端同时凿进”这段内容,他们则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一段,他们选择资料介绍方式表现自己的阅读感悟等等。如此一来,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与交流中深刻感悟课文内容,阅读效果良好。

四、注重课外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课外阅读强调小学生的独立性,能有效补充课内阅读,并深化、丰富课内阅读[2]。如果教师能注重课外阅读教学,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那么不但能弥补课堂阅读教学,还能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使其获得更多新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逐渐提升语文能力。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探索更多普遍适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措施,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提高

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为一要求的提出,需要教师要教学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一、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育人者应先自育。教师素质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小学生阅读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教师文化修养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丰富上,同时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授课技能和热情的提高上。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全新思维。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但要掌握字词,并且还能够对语言进行运用,同时还要求在阅读中兴趣得到培养、性情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创新。这种新的标准不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观念,明确认识新课改的要求标准,形成全新的思维。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教学思维,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改变陈规陋习,时刻以新标准提醒自己。

2.丰富专业知识,注重授课技巧。教师应当抓好基本功,不断进行充电。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知识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比如,对文章背景知识、作者的相关故事、文章所含寓意等,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钦佩感,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3.拥有敬业精神,提高教学热情。对待小学生阅读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具有耐性和激情,尤其是在对待困难生方面更要体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较多,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耐心的引导学生。同时,应当保持活力和热情,阅读教学中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引导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做好阅读准备工作,调动兴趣。万事开头难。对于阅读教学工作亦是如此,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可塑性强,所以,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在怀着兴趣的情况下,阅读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注重采用现代化设备,增加阅读趣味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教学环节的应用也愈加普遍。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成果,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新教材在设置上增加了许多图片,这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具备,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3.巧妙设置提问,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提问也颇具技巧性,方式恰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适当的提问方式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自信心,对于困难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尝试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对于困难生,可以先提一些比较简单的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并给其以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同时还启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根据其回答问题的程度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课堂提问的巧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为,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积极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自主性

1.建立学生独立阅读的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

2.注重教授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强调了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的获取知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如,时常开展一些课文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各抒己见,老师则对学生的基本价值观进行引导,对于有创新性的想法要加倍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无拘无束的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发挥,其思维才能得到拓展。要落实孩子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老师都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鼓励其积极独立思考问题。

四、改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

第6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语文作为母语体系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我国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基础教育系统极为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如此,识字断文也成了许多教师和家长衡量语文学习的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综合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新课标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内涵界定,即语文教学要在以往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那么,这一长远目标的落实,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需要怎么去做?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又该如何去把握呢?我们循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流程,结合教材内容来简单归纳如下。

一、导读:合理引导,聚焦注意力,增加阅读课文内容的针对性

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文导读。第一种就是通过课文背景的介绍,为学生做好文章整体基调的铺垫,这个环节也有利于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聚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硝烟场景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艰苦,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第二种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比如教授《开国大典》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与地点;2.开国大典的会场布置怎样;3.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二、速读:眼手并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寻找生疏知识点

有了良好的导读过程,学生就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到速读状态。速读,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朋辈互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总之,速读的核心在于一个“快”字,通过快速的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

三、精读:解析课文,融入情感教育,实现升华

精读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分析展开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风和日丽、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落的划分;分析课文几个场景中周恩来内心思想的转变,通观全文地让学生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远大,达到对学生的激励;……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只要围绕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师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四、诵读:强化训练,注重迁移,学以致用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诵读,诵读可以说是阅读的良好检验与收尾,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迁移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语言载体来讲,语文学科诵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效的记忆是学生有效使用语文言语工具的重要前提。诵读还有一层重要含义,就是能在强化学生记忆基础上,达到顺利迁移的目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诵读,小学生的知识相对较少,需要大量的原始材料积累,才能够开拓其思维空间,进而对相仿的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产生新的知识经验。基于这种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小组竞赛、默写等方式进行,鉴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诵读任务进行分解,比如一人背诵一段,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 张贻波. 上海教育科研. 2009 (8)

[2] 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 徐光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8 (8)

第7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不容忽视,因为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智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往往能代表其综合英语水平。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能力是英语能力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小学高年级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较成熟,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进行大量英语阅读的预备期。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三大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单调乏味而又长篇的阅读会让学生逐步丧失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的选取既要考虑与知识的连接,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的趣味性,篇幅不宜过长,生词也不宜过多。

2.技巧性原则

(1)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难易程度,学生阅读的时间也有着差异。

(2)处理好练习设计的梯度。练习的设计应该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水平。

3.“两主”原则

“两主”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课不是教师的灌输课,教师不应该包揽一切:教新单词、讲解语法、翻译、评讲练习等,生怕学生掌握不透彻而什么都灌输给学生,学生缺少思考和想象,直接吞咽和被迫地接受新知识。

三、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1.教学前,指导预习,有备而学,激发阅读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很多内容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高年级阅读材料又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如果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难以理解。会增加学习难度,因此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

2.导入时,借助图文,难点突破,调动学生感官

借助文章的标题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讲解必要词汇。

3.阅读中,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指导使用阅读策略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在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上,老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猜测词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当然想知道单词的确切意义,必须查阅词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2)巧记笔记,提高效率。在阅读语篇时,教授学生记笔记,记录文本中的主要信息,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关键词并归纳全文,为之后的复述做准备。

(3)问题引领,剖析主干。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教师如何解析课文,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主干,对于学生日后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4)鼓励自学,锻炼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一步步实践训练出来的。

(5)大声朗读,培养语感。朗读训练尤为必要,通过大声朗读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悟,即:语音、语调、音调的节奏。

4.阅读后,读写结合,形式多样,巩固语言能力

阅读只是一种语言输入,最终要转化成语言输出,阅读才有意义。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5.复述内容,巩固新知,强化语言输出能力

第8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课堂;阅读教学;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184

生态课堂的建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填补了传统课堂的漏洞,完善了教学过程,改善了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全情投入学习,对整个教学体制的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学生的阅读书籍一般都局限于课本上,由于课本中的文章、诗歌、古诗词过于枯燥,使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对既定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就不愿意去进行阅读,或者阅读的效果较差,就算是读了,甚至能够背诵,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这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十分不利的。阅读是知识的积累,小学生处于汲取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那么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脑中的知识过于匮乏,出现空白状态。

2生态课堂应该如何构建

2.1改变传统观念

生态课堂的建立,首先要改变坐而论道的教学模式,规避填鸭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加入互动性的游戏环节,用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维持教学平衡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个性化因素,让学生将阅读培养成为兴趣,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图片以及情景还原等方式感悟文章中的诗意美好,用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入文章内部,体验文章中的情怀。案例:某小学在进行《山行》的阅读赏析,整首诗传递出来的内容就是一幅极美的风景,老师让大家在阅读之后尽情想象诗歌中的意境,将自己投入到整个画卷中去,之后,由学生到黑板上接力作画,从蜿蜒的山路到山间的小屋,从火红的枫叶到停留的马车。学生们在画完板画之后,脑海中的形象也就逐渐立体,同时,在绘画过程中,自身的感受也会与原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章印象深刻。

2.2教育教学人文化

老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的文章创建模拟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态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为学生创造模拟情景,给予完整的信息资料,运用情感交流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启发。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是生态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身份已经产生了变化,他们成为了课堂的“老师”,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结合,这种新知识融合记忆的过程培养了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用积极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由于思想的不同,会展现自身独具特色的优点,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优点,给予学生肯定,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2.3学生学习自主化

生态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拥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在阅读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的应该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将教育的根本归结到学生自身,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出现偏差时,老师应该尽快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案例:某所小学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当地正处在秋季,老师便将学生分成小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操场上采摘秋天的红叶,感受秋天的风景。当学生回到教室,再次阅读《北大荒的秋天》时,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秋天和家乡秋天的区别,加深了对文章阅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正是由学生为主导,通过对真实情境的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生态课堂对阅读教育的影响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它可以把传统的课堂生活化,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感兴趣以及想知道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畅所欲言,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个过程,对小学生起到了思维养成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时,阅读效率也会随之提升。生态课堂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面对问题时,会习惯性地进行思考,而不是等待老师的固定答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互动,这进一步改善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拉近了师生间距离。

4结语

生态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老师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轻松惬意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悟到学习的乐趣,让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愉快且充满生机的气息,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共同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岳伟,刘贵华.走向生态课堂——论课堂的整体性变革[J].教育研究究,2014,(8).

[2]王世军.论生态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J].天中学刊,2010,(1).

[3]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第9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一、让学生喜欢阅读,使阅读更加自由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学生只有插上自由的翅膀才能真正感受阅读的味道,在联想与想像的空间里学会理解,发展思维,陶冶性情,进而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只有把阅读真正还给孩子,孩子才可能真正地喜欢阅读。

1.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阅读中的倾听和对话,就是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心灵的对话,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在这种对话基础上的自由交流和讨论是更广范围内人们的对话,有利于每个读者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读者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在做课堂预设时,教师往往更多考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而更多地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来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殊不知,正是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孩子的自主阅读成为了一种形式。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2.创设怡人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有效阅读的保证,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教学初始,教师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快速地引入阅读环境。开始阅读,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可以灵活性地选择音乐渲染、多种阅读形式(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带问题读书等。学生读书之后,要创设开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些都有利于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问题是激发思考的钥匙,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开放性,难度恰当有梯度,反对满堂问和以问代罚,既要面对大多数,又要有利于个别学生的发展和思维。

3.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有多少名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体的行为,个体由于性格、经历、知识体系的不同,同样的文字,阅读后的感受并不相同。新课标要求,要充分尊重个体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观点,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观点,不要轻易打断,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吝啬评价,评价时给点热情,给点期望,同时又要指出问题,指明方向,一味地表扬和一味地批评同样可怕。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使阅读更轻松

语文课堂没有最终目的,但是有即时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地阅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课程计划赋予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1.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中高年级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这里强调“品读”,按照年级的不同有一定的培养欣赏、评价能力,这样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2.多元辐射,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小学阅读教学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广义地说,读、述、唱、画、演、问、比、思都是阅读的形式。教师可把它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即把朗读、默读、速读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相结合)、读唱结合(把指导阅读理解和音乐演唱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领悟,提高朗读能力)、读画结合(把读与美术绘画结合起来,在读中或学生自画,或师生共画,或展现现成图画)、读演结合(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中,或教师独演,或学生自演,或师生共演)、读问结合(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读思结合(把阅读和思考、联想、讨论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阅历加深认识,于思接千载、钩前联后中拓宽视野,在师生共议、争鸣辩驳中交流心得)、读比结合(把阅读和比较相结合,在阅读中或换词比较,或缩写后与原段相比较,或数篇课文相比较;或比较课文内容的相似点,或比较课文艺术手段的不同点)、读写结合(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或仿写,或续写,或扩写,或补写,通过写句成段来实现读写迁移),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创造性地阅读。

三、让学生广泛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