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叙事记叙文范文

叙事记叙文精选(九篇)

叙事记叙文

第1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 1 -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第2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记事类记叙文的阅读考查,超不出“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范围。现代文阅读考查是语文试卷的一个已经定型化的板块与题型,其考点大体有五个: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和读后感受。

记事文的阅读考查题,乍看起来是考一些所谓的知识与技能“点”,其实“知识点”“技能点”本身并不是考查对象,考题真正要评价与测量的,是同学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能力是一定的心理态势与一定的行为方式的“积”。有哲人说过:“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同样重要!”正确地做事,指做事的方式方法选择要得当;做正确的事,要求做事的态度与动机要纯正。

同学们要提升自己阅读与鉴赏记事文的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在关键词句解读、事件整体概括、文章意蕴参悟和语言技巧鉴赏等方面多多训练。

经典阅读一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叶倾城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男人摔倒时,刀子扎在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3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抵达纽约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

就在这时,周围人忽然一齐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3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3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选自《爱情婚姻家庭》2007年第5期)

阅读思考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意?

2.文章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记叙的哪几个要素?

3.为不让女儿察觉自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文中的父亲是怎样掩饰自己的?

4.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章叙述的故事。

5.有人说,“母爱是绵绵的春雨,时时滋润着我们”,读过本文,你的感想是什么?

经典阅读二

母亲的特权

积雪草

母亲是一个温和宽厚的女人,几乎从未与人争吵过,唯独跟父亲过不去。父亲偶尔犯个错,母亲便会揪住他的小辫子不放。

有一天,父亲来了兴致,下楼跟棋友聊天下棋,兴高采烈地走了,可没过半小时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母亲问其原因,父亲说:“那家伙输了不认输,老悔棋。”父亲气鼓鼓地撅着嘴,像个孩子似的赌咒发誓,再不跟那老家伙下棋了。任母亲怎么劝,他都不听,竟然不吃饭!

我一回家,母亲便把父亲的“恶劣行径”数落给我听。听着听着,我随口应道:“父亲这个人就是这样,有时候太情绪化,像个孩子似的,老年人在一起玩,输赢有什么重要?心又粗,脾气又坏……”

母亲停了老半天突然说:“这一次肯定是那老头悔棋的次数太多了,你爸才生气的。你爸有时候是心粗,但他每次去外地出差,回来的时候都记得送我一样礼物。你爸是脾气坏,但一个男人怎么能连点脾气都没有呢?你爸敬业、爱家、爱你们,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儿责任感都没有,就知道疯玩儿。”

察觉母亲把矛头对准了我,我没敢再吭声。心想:我刚才说的这些话,都是母亲平常对我说过的,怎么我复述了一遍,竟惹母亲生气了呢?

忽然想起一句话:“我可以说,你不可以说。”我忽然明白,数落父亲的不是,批评父亲的缺点,原来只是母亲一个人的特权,是不容许别人插嘴的。

比如父亲吸烟,母亲会说:“吸那么多的烟当饭吃啊?”其实母亲的潜台词是,气管不好还吸那么多的烟,又喘又咳的,夜里睡不着多遭罪啊!父亲喝酒,母亲会说:“喝那么多酒,像个酒鬼似的,满身的酒气!”其实母亲是想说,喝那么多的酒,高血压发作了可不是好玩儿的。父亲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儿,生闷气的时候,母亲会说:“一个大男人,心胸就不能宽广点,怎么就那么小心眼呢!”其实母亲也许心里想:小心眼,生闷气,吃饭容易生病,生病了又没人能替你遭罪。

我突然明白,母亲对父亲的数落,其实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他们那一代人,也许一辈子不会说出那个“爱”字,但一言一行却都是爱,甚至数落之中也包含了暖融融的爱意。

自己可以数落,别人不可以,哪怕所谓的别人是自己的儿女也不可以,这就是爱的特权吧!母亲爱父亲的特权,永久的特权!

(选自《兰州日报》2007年8月20日,有改动)

阅读思考

1.文章开头写母亲对父亲的态度,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文章第六自然段中的黑体词该如何解释?

3.作者是从哪里“察觉母亲把矛头对准了我”的?

4.本文叙事详略自如。全文较为详细地叙述的只有一件事,即__________一事,其他诸如母亲历次数落父亲、母亲含沙射影批评“我”等,都极为简略。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所运用的写作技法叫__________法。

经典阅读三

三次刻骨铭心的撒谎

崔永元

人不是生来就会撒谎。先承认,我曾无数次撒谎,但是有三次最刻骨铭心。

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我们走在上学路上,远远地,看见柏油路上有一团白。我眼尖手快,走近后看清是纱巾,便捡了起来。纱巾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它在几个同学手里传过后,重新传回我的手中。到了学校,我亲手交给老师,然后作为拾金不昧者而受到表扬。

可当我走进家门,却发现母亲表情严肃地坐在家中:“纱巾谁捡的?”

“我捡的。”

“当时有别人吗?”

“有。”

“几个人?”

“三个。”

“那怎么说是你捡的?”

“我先看见的。”

“你撒谎!”我只记得母亲吼完,便手执笤帚,劈头盖脸地朝我打起来。

我家兄妹四人,我最小,父亲长年出门在外,教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母亲认为打为上策,意思是伤其筋骨以触之灵魂。

直到笤帚被打散了,母亲才歇手。“为什么撒谎?为什么说是自己捡的?说!”

“我觉得就是我捡的。”

“你觉得,别人都看不见,就你能看见,是吧?撒谎是品质问题,从小品质不好,长大就得蹲监狱,你知道吗?”

“知道。”

“知道为什么还撒谎?”

“我没撒谎。”于是,第二轮痛打开始了。晚上,后背火辣辣的,我只得趴着睡觉,第二天我记得还发了高烧。

母亲学问不高,但她以一种朴素的判断来决定对孩子的要求标准,甚至不惜用强硬手段制止孩子们有损高尚品质的行径。

转眼间升入初中,我特别着迷电影,所以有了第二次撒谎。那天下午放学后。部队的地下车库正在连映老电影。我和同学进去一连看了两部,早已忘了时间。当开始放映第三部时,我赶紧挤出人群,边走边想如何解释自己晚回家。可是借口或者说谎言并不好编,母亲又给了我一次痛打。

我知道,母亲的初衷和结果都是好的。

高考前夕,我又一次因电影而撒谎。电影院即将上映新片《基督山恩仇记》,我和班上几位同学相约逃课去看电影。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几天以后的一个下午,班主任李秉国把我叫出教室,手里拿了张电影票:“你去看电影吧,新片《基督山恩仇记》。”“可还得上课呢!”“没关系。下午的历史课晚上回来我给你补。”

我拿着电影票茫然地在校外转了两圈,决定回去上课并承认错误。李老师说:“人的一辈子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参加高考。”

很多年后,我和李老师说起这事,他说:“有这回事吗?我怎么不记得。”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0年4月,有改动)

阅读思考

1.看到本文的标题,你能推断出本文的内容吗?

2.本文有一件事的叙述采用了略写,是哪件事?

3.文中捡纱巾事件中,母亲为什么打“我”?请用自己的话替文中的母亲说说责打孩子的理由。

第3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说实话,妈妈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无论别人唱起来多么好听的歌,到了她的嘴里,就完全变了样,歌不成歌,调不成调。可是,妈妈就爱唱歌,尤其是她自编的《摇篮曲》,整天唱个不停。

从我记事开始,妈妈几乎每天都哼唱着“小宝贝,快睡觉,外面天黑风又吹;小宝贝,快睡觉,妈妈唱个摇篮曲……”我不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也不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只知道演唱者是妈妈。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总会说:“妈妈,你别在唱了,我的耳朵没你想的那么坚强。”妈妈听到我这么说,只是淡淡一笑,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这首歌。

有一次,妈妈又唱上了,我便问奶奶,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这首歌,奶奶叹了口气说:“你个臭丫头,还不是你,你刚满月,整天只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哭了整整一个月。你妈怕你哭坏嗓子就整天背你,边干活,边唱歌哄你,你一听这歌,就不哭了,还开心的笑了,歌一停,你就哭,你妈成天唱,可能成了一种习惯吧!”

第4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关键词]新闻报道 叙事视角 选择艺术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96-01

一、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含义

叙事视角是构建一个文本内容的前提条件,是叙述者怎样讲故事的角度。对读者来说,叙事视角是他们观察故事世界的眼光,也是他们观察故事世界时赖以凭借的工具。顾名思义,新闻报道叙事视角的含义从此可以看出,新闻报道叙事视角是指记者写新闻内容时所考虑的角度问题,怎么写新闻内容,叙述时观察新闻内容的角度。视角是记者和新闻的心灵结合点,是指记者把他体验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的基本角度,在新闻写作中尤为重要,记者必须精心选择新闻报道的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决定某一个事实,因此,可以说叙述视角在叙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尤其在新闻报道中叙述视角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同一个事实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会有不同的结果,同一个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结果会变成几个不同的事实。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叙述视角决定新闻事实,记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结果所叙述的事实不同,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的事物也有所不同。新闻记者想要写好一则新闻,那么必须精心选择叙述视角,因为叙述视角决定新闻的客观事实,决定在新闻世界里的地位。

二、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种类

(一)全知叙述视角的新闻报道

全知视角,顾名思义就是指记者全部知道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是记者利用传统的叙事角度,对于他体验到的世界万物无所不知,记者能说出对事物的任何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其他任何人无从得知,只有叙述者知道一切。叙述者就是新闻报道的记者熟悉人物内心的感情、思想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叙述内容进行分析和评论。全知视角的叙述者了解现在、过去和将来,还能同时了解发生在不同地方的几件事情,所以说全知视角的叙述者对叙述的内容无所不知。

(二)限制叙述视角的新闻报道

限制叙述视角又分为外聚焦和内聚焦。外聚焦叙事视角从非人格化的视角来叙述人物真实的情况,但是叙述者的叙述只限于对人物外部言行,不对人物内省进行任何叙述。外聚焦视角的叙述者叙述从来不露声色,对人物的叙述只追求一种客观的模仿效果。外聚焦与全知视角有所不同,不能对人物做内心的分析和评论,像一架摄影机一样,只追求达到戏剧化的显示。内聚焦与外聚焦都同样具有叙述的真实性,从新闻中的人物视角来展开叙述,叙述只限于叙述者的视域,只能对自己的所感所想和所见所闻进行叙述,不能分析和评判别人的内心世界。内聚焦叙述视角中叙述者和人物知道的同样多,但是人物没找到对某一事件的解释之前,叙述者不能给读者提供。

(三)纯客观叙述视角的新闻报道

顾名思义,纯客观叙述视角的叙述是指记者只能叙述自身的所见所闻,只能叙述人物的外部言行,不能直接分析和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更不能评价事件和人物。

三、新闻报道选择叙述视角的艺术概述

(一)记者首先选好叙述视角

上文中我们已经谈到了三种叙述视角类型,写一则新闻之前,新闻记者必须考虑应该选择哪一个视角方法。叙述视角的选择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描写和叙述的内容是否都写出来,是否可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等等因素。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求准确、客观和真实,因此,新闻记者将新闻与文学作品相区别,注意新闻叙事与文学作品叙事的不同之处,必须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准确。

(二)全知视角的叙述艺术

全知视角的叙述应该要注意以下两点:

1.除了要求记者述评的言论体的新闻文本外,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不能分析和评价事件和人物。全知叙述视角提倡的是新闻报道应遵守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记者千万别介入人物的内心,新闻中准确、真实地叙述客观的事实。

2.记者应该主动放弃透视人物内心的权力。全知视角的最大特点就是记者有透视人物内心的权力,但是记者进行采访时应该避免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否则对被采访者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全知叙述视角必须注意叙述的客观性,不能直接展示人物的心理。

总之,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选择决定新闻的事实内容,影响新闻的表达和审美效果,给读者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上文所提到的三种新闻叙述视角有效丰富了新闻叙述的表现手段,在新闻报道的写作过程中记者必须掌握好新闻叙述视角的艺术,从而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所谓“时距”是指故事时长(用秒、分钟、小时、天、月和年来确定)与文本长度(用行、页来测量)之间的关系。“时距”在有些研究者的论著中被称为“时限”,其分类的基本上都是根据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长度之比来测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其分类,也有不同说法,其中相对便于理解的分类是:等述、概述、扩述、省略和静述。这里就前三者对记叙文写作指导意义较大的部分,作重点阐述。

一、等述。等述是指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相对吻合,比如常见的叙事中的人物对话,大体上能体现等述的特点。等述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画面的逼真性等特征,它主要用于表现人物在一定时间、空间里的活动,构成一种戏剧性场面,因此,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又称等述为“场景(scene)”。例如:

外面的妈妈听到了房间里的动静,悄悄地走了进来,弯腰捡起地上的试卷,把它展开放到桌上,关切地问我怎么回事,我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不高兴写作业了!”妈妈轻轻地笑着对我说:“傻孩子,学习上怎么可能没有困难?自己要摆正心态,别赌气了,快点来把剩下的做完,实在不会的,留着明天去问老师。”我看了一眼桌上皱巴巴的试卷,又看了看妈妈。(《就从现在开始》)

在这一场景中,人物动作、对话历历在目,事件仿佛在眼前发生,叙述者未加任何评述,而读者却能从人物的言行中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由此可见,等述具有形象性和客观性,在由人物动作、对话构成的一系列具体事件中,等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等述”是叙事文中最基本的叙述形式,它构成了叙事作品的主干,因此,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等述的作用和特点,多采用片段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学会“等述”的方法,从而提高叙事能力。

二、概述。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称之为概述,它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快速叙事。其具体表现为用几句话或一段文字囊括一个较长的叙事时间,它具有加快叙事节奏,拓展叙事广度的功用。如:

“长大了我要当律师”。幼小的我有着这样的梦想。现在想来,只觉得有些可笑,记得那时的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全是因为平日里我那看似很强悍的辩论。

不记得有多少次,也记不清是为了哪些事,但我永远无法忘记的是,在我如连珠炮似的反驳之后妈妈的哑口无言,几欲跺脚或举起手掌,以武喝止的情形。虽然有些害怕后果,但那自豪的、飘飘欲仙的感觉总是让我义无反顾地冲入那激烈的辩论战场。

曾天真地以为,我站在高高的塔顶。直到……(《辩论的境界》)

上例中,用两段话的叙述时间,叙述了从幼小到现在的若干年相对较长的故事时间。可见,对故事的某些部分作整体的简要的述说是概述的基本功能。概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用俭省的文字传达丰富的内容,增加叙事的容量;另一方面,通过大容量的内容的积累,为下文的其它方式的叙述内容蓄势,在内容上造成一种铺垫或突转的效果;同时,概述还会改变文章的叙事节奏,使文章错落有致。

在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在掌握等述的方法的基础上,了解概述的特点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叙述语言更简洁,同时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

三、扩述。扩述与概述相对,是指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扩述其实是一种慢速叙事,叙述者缓缓地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或人物的动作、心理,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如下例:

风裹挟着淡淡的花香轻轻吹拂,吹过脸颊,吹过发丝,吹过我生命的彼岸,拨动心弦。雨后的花,别有一番雅致,娇嫩的花瓣上缀着几滴清泪,却在风中含笑,微微地浅笑,那么璀璨却又有几分羞涩,那么柔嫩却又有几丝灵动。淡淡的笑颜像婴儿沉睡的脸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微怔,注视着花,注视着花的一颦一笑,我感觉她是绿色的,镶嵌了希望,这就是我生命的色彩。(《生命的色彩》)

在表现叙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时,叙述者往往采用扩述的方式加以渲染,上例中,作者要通过写雨后的花来展示生命的一种色彩,因此,对花的情态采用了扩述的手法加以渲染。

在记叙文写作中,对文章的一些重要环节,比如人物活动中的关键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训练学生学会扩述,能使记叙文的主体段更加出彩,更易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记叙文的档次。

“在文体不限的应试作文中,记叙文好写但不容易得高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让自己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写出上乘的记叙文,除了丰富的人物阅历、广博的知识积累外,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也很重要”。在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引入“时距”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几种主要的叙述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叙事的基本能力,还可以形成记叙文不同的结构模式,比如,概述(快速叙事)与扩述(慢速叙事)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同时还能改变全文的叙述节奏,获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关键词】如何巧答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由于记叙文阅读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所占分值也较多。记叙文阅读试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⑴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⑵描写: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②环境描写。其作用有、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⑶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⑷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5、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⑴按时间的顺序划分;⑵按地点的变换划分;⑶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⑷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⑸按材料的性质划分;⑹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6、提炼文章中心的方法。⑴通读全文,把握要点;⑵分析题目;⑶分析开头、结尾;⑷借助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和过渡句等;⑸分析事件背景,写作背景。归纳中心的小技巧:①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③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7、记叙文结尾的作用。⑴总结上文;⑵深化主题;⑶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第7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在写完“小事”经过后,接着议论:这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强调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显示这件小事的本质和意义。

那么,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议论要缘事而发。记叙文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所以,首先要把记叙材料写好,而后再考虑穿插议论,把所记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意义准确揭示出来,切忌脱离记叙而空发议论。

二、议论要精练、概括。最好是一语道破,简洁、明确,给人以鲜明印象。如,《记一辆纺车》文末的议论:“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虽然只有一句,但全文所记纺线劳动的普遍意义都集中于这十个字之中了,真是言简意赅。

三、议论要贴切自然。这就是说,议论时既不能故作深奥或矫揉造作、令人不懂,也不能离开记叙的人或事,节外生枝,凭空外加。有的同学议论时脱离了所记的人或事,这样不但起不到议论的作用,反而成为文章的“蛇足”。如,曾有一名同学在《植树》一文中,竟然撇开植树劳动本身,大谈什么“今后在学习上要努力,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之类的道理,让人感到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四、穿插议论要灵活适当。记叙文中的议论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叙后议。即先记叙人、物或事件,最后进行议论。这样就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在内容上提升或深化了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作者叙述完一件珍贵衬衫的来历后,在文末议论道:“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这段议论揭示了“一件珍贵的衬衫”的深刻含义,对的伟大品格作了赞颂,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先议后叙。即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议论,用以表达观点,统率要写的人、物或事件。这种写法带有评论是非曲直或叙述的意味。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既是议论,也是抒情。再如,《济南的冬天》的开头也是议论,但带有叙述的意味。

3.夹叙夹议。即在文章中一边叙述人和事,一边发表议论。这种情况常借助于议论来组织记叙的材料,其作用是:既有助于揭示记叙内容的含义,又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楚,结构更严谨。

4.与抒情相结合。记叙文中的议论常与抒情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往往不受严密的逻辑所约束,而是以表现作者的情怀、感染读者为主旨。

第8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1、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Suddenly,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But it was too late.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but he was too short.What could he do?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式,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In a little while,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It rose slowly.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just like a deep-red ball.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What a moving and unforgettable scene!

5、叙述与对话

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是记叙文提高表现力的一种好方法。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状态,使记叙生动、有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试比较下面两段的叙述效果:

I was in the kitchen,and I was cooking something.Suddenly,I heard a loud noise from the front. I thought maybe someone was knocking the door.I asked who it was but I heard no reply.After a while I saw my cat running across the parlor.I realized it was the cat.I felt released.

第9篇:叙事记叙文范文

关键词:教育叙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认知;体验

20世纪90年代,随着“叙事学”的复兴,叙事学的思维范式已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教育叙事不仅仅探究如何才能准确表达和诠释教育经验和教育意义[1],促进教师的自身教育和职业发展;叙事教学还包括整个教学过程的叙事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流程宏观叙事化和微观叙事化以及学生学习的叙事化。[2]本文将着重探讨叙事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将英语课堂教学以叙事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呈现,探索叙事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叙事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叙事、认知与情感

叙事是人们将生活中不同的事件和行为组成主题一致的、目的性强的话语结构的方式。[3] 叙事,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呈现方式,是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媒介,亦是人们认识世界、诠释世界和抒感的有效途径。

1.叙事与认知

认知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图式化的认识。Bruner提出了两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范式认知和叙事认知。范式认知指我们将某个特别事件归属为某一叙事种类或概念,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而叙事认知则来自于对人类行为的再认知,它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们此前的知识、经验、当前承受的压力和设定的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4]叙事活动不仅可以刺激和激活人们构筑于以往知识和经验之上的记忆、图式和思维,还可以通过理解、推理和概括等一系列有目的的心智活动使人们产生新的认知建构。

2.叙事与情感

叙事与情感密切相连。叙事情感是由故事所引发的情感,是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所讲述故事的情感流露和体验。Stockwell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做出理性化的抉择和创造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化的过程。[5]情感亦具有叙事的功能,叙事为重新衡量各种经验的情感潜力提供了新的方法。[6] 叙述者的任何叙事言行都不是随意拼凑的词句和行为,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情的情感投入。也正因为情感化的叙事和体验,人们才能提高和发展其认知能力并对所叙述的故事保持长久的记忆。

二、教育叙事与外语教学

随着叙事研究的国际化和跨学科化,叙事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学叙事。叙事研究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为注重建构和认知的外语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条注重质化研究、注重叙述和诠释等话语研究的可供借鉴的方法论的改变,也是对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的有效补充。

外语教育叙事研究已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而是转向具体而生动的教学过程之中。叙事性外语教学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叙事、推理的方式,通过叙述者与听叙者对话、倾听、激发与分享,以促进语言认知水平的提升。[7]作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叙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叙事化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内容的叙事化,还体现在教学过程,即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的叙事化。同时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认知和情感因素,积极参与到叙事活动中,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建构。

三、课堂语境下外语叙事教学的特点

课堂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极其重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交互活动中构建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叙事化得以实现的环境。课堂语境下的外语叙事教学有着独特之处。

1.叙事教学的知识属性

叙事是一种思维的模式和意义生成的工具,叙事教学并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的泛泛而谈,而是基于建构主义、诠释学、现象学等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以实现某种目的指向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它基于教师对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的叙事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在学习叙事和进行叙事的过程中,或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或分析和诠释文本或故事,在交流互动中建构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并获取知识和文化的意义。[8]

2.叙事教学的文本属性

课堂叙事教学应基于文本,但又不局限于文本。外语教学以一定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叙事教学不能完全脱离文本的束缚,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世界的认识之上。但叙事具有将某种特定的文本语境化的功能,因此能将文本内容从仅供记忆的事实或概念转化成能处理某些意义事件的有效工具。[9]Stockwell也认为文本可与读者的智力、记忆、情感和信念相互作用并创造出比文本意义更丰富的内容。[10]通过文本提供可供参考的认知框架和故事结构,学生可以找到叙事的主题和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的内容,以丰富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并强化对文本的理解。

3.叙事教学的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叙事不可能只是纯粹的个人活动,任何叙事都应该是叙述者和聆听者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叙述者将自己的叙事意图、情感目标、自我需求、伦理道德传递给聆听者,并通过与聆听者在叙事活动中的交流建构意义;课堂的主体间活动也让学生建构起行为、感知、评价的步骤和途径。课堂叙事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课堂教学大纲为导向、以文本为基础、以外语为媒介,并结合以往的经历和知识以建构知识为目的的交流与学习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