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财务预算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财务预算主要内容

第1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高校; 财务工作报告; 撰写

近年来,许多高校以财务工作报告的形式向工代会、教代会、干部大会等进行财务信息公开化是财务监督的创新方式。但到目前为止,大会使用的财务工作报告五花八门,代表看不懂,师生员工不理解,达不到财务信息公开和全员监督的效果。据调查,我国高校目前均没有规范的财务工作报告文本格式。因此,从民主理财和公众监督的角度思考研究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规范文本,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课题,它是对高校会计制度信息公开内容空白的填补,也是高校全面推进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实行财务工作报告制度的客观要求

每年年初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必须提交“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本年度预算草案报告”“本年度预算草案”“预算说明”等材料。前两者合写时就形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报告”。政府向人民代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意义,一是法律的要求;二是人民代表的权力,人民代表有权知道上年度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三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年度预算提供去年预算收支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作为预算审查的客观依据。这一书面文字材料,习惯上称作“政府预算报告”。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高校尝试在年末或年初,由财务负责人代表学校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提交财务方面的总结性文件,其意义与政府预算报告是一致的。只不过报告的对象是高校教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或干部代表。从调查看,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负责人在各种大会上所作的财务工作报告文本不一,有的简单、有的详实,但内容基本上离不开财务预算执行(或财务决算,下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两个方面。

听取和审议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是民主理财和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的一种形式,也是高校工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或干部大会代表的一项基本权利。高校,作为一个预算单位,侧重于财务管理。笔者把《上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财务预算草案工作报告》这一书面文字材料,称之为“高校财务工作报告”。

实行财务报告制度,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三条明确指出:财务报告是反映高等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高校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定期向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提供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高校财务制度规定报送的财务报告与本文所指的财务工作报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所指的财务工作报告是财务报告内容的浓缩和文字的提炼,也是数字的体现和成果的反映。作为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提交的财务工作报告,它只是作为财务信息公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供审议和提出意见的书面文件。高校将上年财务运行情况和当年财务预算草案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公开,目的是听取各方意见,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它是新形势下高校实行全员监督财务管理,全面推进科学民主理财的具体体现。

二、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应具备的内容和重点

(一)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应具备的内容

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同“政府预算报告”一样,属于“总结加计划”的连体式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作总结性质的报告,主要对上一会计年度财务工作的总结,其内容是通过一系列数字与上年比较,与预算比较来说明财务预算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资产及负债、结余及基本建设等情况。目的是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说明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行政围绕实现预算目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效;高校行政为预算的顺利实施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部分是当年财务预算的草案报告,主要是对本年度高校预算安排的计划作一说明,其内容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本级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等因素,确定财务预算草案的具体数字及完成预算的具体措施。目的是通过预算管理,实现经费使用的计划性,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保障正常运转,保障职工工资依时足额发放,从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通过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公开,会使各部门共同理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重点

财务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由于审议的时间不足,加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等,教职工代表很难看明白,也弄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财务工作报告中最主要的数据,如财务总收入、总支出、资产及负债、结余和基本建设情况等,要提炼出来,用文字、图表等直观、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代表能够对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的预算有个较清晰的概念,同时针对代表关注的问题,把一些重要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说清楚。财务工作报告除了对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及其原因外,重点是对当年的财务预算草案进行全面分析,对预算总体安排、预算结构、重点支出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进行说明,同时还要提出预算中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供代表审议和提出意见。

三、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构成要素

财务工作报告的撰写没有法定的格式。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的实践看,财务工作报告的构成大致相同。一般由标题、题注(报告时间及会议名称)、报告人职务、姓名、听取报告人、正文构成(以下以××大学财务工作报告为例,对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报告等内容逐一说明)。

1.标题。标题的结构分为三部分,亦称三要素,即作报告的单位、报告的主题及文种。报告的单位是××大学。报告的主题是上一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草案情况。文种即“报告”。

2.题注。题注要写清形式和报告时间,即什么时间由××大学第×届工代会第×次会议或什么时间由××大学第×届工代会第×次会议等。

3.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要写明报告人的单位、职务和姓名。如财务处处长×××。

4.听取报告人。听取报告人是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代表。称谓一般是“各位代表”①。写清听取报告人,是标明向谁报告。这是报告必不可少的内容。

5.正文。从总体结构上看,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导语,亦称开头语。开头语通常为“受学校委托,我向大会作××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财务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提出意见。”

(2)正文。

正文一:上一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正文一要写清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取得的成绩,为完成上年预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实事求是地分析预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上一年度财务工作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情况概述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总评。

2)财务收支的完成情况概述。包括财务总收入和总支出数(包括各主要收支项目的完成情况),与预算相比,与上年比的增减情况和预算平衡情况;收支结余情况;资产及负债情况;基本建设情况。

3)预算完成结果分析。包括影响财务预算收支基本因素的分析,执行情况的简要评价。

4)为完成预算所做的工作。包括:成功的做法,存在的问题。

正文二:本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报告。正文二要写清对预算年度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财力的测算,预算安排的原则和依据,安排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收支平衡,科学合理,并提出为完成预算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

1)总体思路。包括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编制思路等。

2)全校预算草案。包括:财务总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财务总支出(包括项级支出项目: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个人与家庭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仅指行政账②,预备费③,结转自筹基建支出等),收支结余及平衡情况、校园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情况、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筹资融资分析等。

3)确保全校预算收支实现的措施。

(3)结语。即结束语。它是报告的最后一段话。阐明报告所述的意义,使代表对报告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或树立更大的信心。

(二)撰写财务工作报告的基本原则

要写好财务工作报告,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领会中央和地方对高等教育的支持范围和扶持重点,紧紧围绕高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运用科学的理财观,力求能够准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二是要结合所属地区财政供给体制和自身财力,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取得发言权。撰写财务工作报告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真实准确原则。财务工作报告引用的数据和材料要真实、准确。高校财务上年度预算运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的评价主要是靠数据和事实说话。未经核实的数据和调查落实的材料是不能引用的;否则会很容易造成信息导向错误。

2.简明规范原则。财务工作报告的语言要简练明了,尽量避免罗列数字,字数控制在8 000字左右,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选词用语要标准、恰当,财务预算专业性强,使用专业性术语要规范,不得使用一些不确定性的口语。

3.科学可行原则。财务工作报告必须从经济工作的全局和预算整体结构出发,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方针政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防止片面性、局限性。提出的措施要切实可行,不能提一个年度内办不到,甚至根本无法实现的建议和意见。

4.客观公正原则。财务工作报告中,预算执行取得的成绩能否得到肯定,存在的问题是否实事求是,当年预算安排是否体现党委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各项收支安排是否合法合理,事关群众利益的支出是否得到保障,是否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精神,实现预算的措施建议能否发力等内容,都要接受代表的评价。因此,要客观公正地把成绩讲足,把问题点透,把盘子算好,切忌滥用溢美之词。

总之,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仅是财务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很好机会,高校应把它作为检验财务管理是否有效到位的试金石,全面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迈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1999-10-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21号公布.1994-03-22.

[3]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政部、国家教委、财文字[1997]280号.1997-06-23.

第2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预算 内部控制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在拓宽我国企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电力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参与者,其发展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实施,也要与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阐述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的主要特征,结合电力企业财务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电力企业财务预算概述

电力企业实施财务预算过程中,要遵循相应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企业所制定的制度执行。开展相关活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和对应的管理方向。例如,预算编制方案、财务审核制度等。也就是说,财务预算管理是具有一定机制性和制度性的,并且这种制度性往往要求在执行时兼具自我约束、管理的特性。[1]

二、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电力企业在执行财务预算时,很多财务人员往往主观认为,财务预算通常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性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主观上的不重视,导致内控机制建立阻碍重重,如预算控制、环境控制、企业决策控制等重要财务管理活动的实际作用逐渐被弱化,使财务预算流于形式。

(2)财务预算受到风险因素的制约。电力企业与普通企业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性也给财务管理带来较大困难。[2]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加之行业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很多电力企业无法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及时掌握相关的财务信息,也无法正确判断财务信息资源的真实性,进而给财务预算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而对财务预算带来较大影响。

(3)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电力企业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其预算编制内容过于简单。例如,多数电力企业仍沿用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且未能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原有预算数据进行有效调整,进而常常出现预算、支出严重不符。

(4)缺乏综合素质较强的预算管理人才。国家颁布财务预算管理相关调控政策后,虽然能够为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做出更加明确的指导,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面临更多市场竞争及政策压力。[3]基于这种现状,要求财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进而适应新时期预算管理工作的新需要。但是目前电力企业财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严重阻碍了财务预算质量及工作效率。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预算改进策略

(1)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单纯将预算管理视为财务部门专项工作,而是要不断鼓励电力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积极配合预算管理工作,使全体职工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来,减少信息不畅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在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内部预算控制和管理体系和制度,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意识的前提下,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内控管理。建立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实施预算管理工作,建立以大唐集团为领导、各级单位为辅助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完善。预算编制以“自上而下”、“分级编制”作为主要原则,具体编制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2)强化管理――增强财务预算的抗风险能力。实施预算管理应立足于实际,并以此为根本选择预算模式。与此同时,建立财政收支管理和票据管理制度,保证财政收支工作及时落实,明确资金流向。保证财务登记制度的顺利执行,使每项账务更加清晰明确。目前,电力企业处于市场成熟阶段,因而主要预算模式应为成本控制。预算模式确定后,要不断强化抗预算风险的能力,为此应建立内控制度,学习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不断拓展风险管理覆盖范围,提高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预测水平。及时制定预算风险管理措施,促进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减少预算风险。

(3)提高效率――优化预算编制方法。为了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经济运行效率,应调动电力企业各级部门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例如,将预算管理作为内部财务管理及会计审计的主要对象,并在此过程中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同时,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优化,并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兼顾到预算分析及预算调整,进一步消除风险因素,实现企业规范化经营管理。对于预算分析工作,要掌握其自身的关键点,进而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与实际成本支出结果进行总结,找出差异原因、划分差异性质,正确评价预算管理效果。针对预算调整而言,要对执行过程中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保证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检验预算编制方案可操作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预算编制内容与调整内容相符。

(4)人才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预算考核机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预算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同时,要组织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讨论会中,并积极探索内控管理方法,转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进而逐步将先进的内控理念应用到采取管理实际工作中。行严格要求,进而强化单位全员内部控制意识,使内控工作真正在单位内部进行贯彻和落实。另外,对预算内容、执行程序、组织原则、编制基础等岗位做出明确要求,且严格限定预算实施办法,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大对预算编制考核及预算编制执行力的考核力度,对于很多电力企业来说,预算考核及其管理机制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认真落实预算考核制度,是各级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为此,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将预算考核评价体系视为预算管理的早期目标。

四、结束语

开展财务预算,能够有效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也能够促进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针对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新时期背景下,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进而为财务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作者单位为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全奇杰.经济增加值考核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第3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1.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升企业财务规划质量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对企业生产、成本以及现金收支进行预测和编制财务预算,来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全面预算管理管理是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虽然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了销售预算、业务预算等,但全面预算管理以筹资预算、资金预算以及现金收支预算为主要内容,共同构成财务预算主要内容。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层层分解的方式,将企业财务规划任务进行目标分解,有助于提升财务预算的执行质量。具体来看,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规划质量主要表现在: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生产、销售以及各项经营活动规划结合起来,因此有助于提高财务规划整体的执行效率,财务规划是对企业整体的财务进行制度安排和流程设计,将生产、销售以及各项经营活动整合起来,有助于提升企业集团财务规划的质量。其次全面预算管理凸显了财务预算的核心地位。以往的预算管理虽然是基于预测角度来整体规划企业经营和财务成果,但是并没有将各项预算整合起来,从而导致财务预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各项预算出现相互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将生产、销售、采购等预算整合后,凸显财务预算的功能和价值,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规划的质量。最后全面预算管理本质就是一项基于企业战略的财务规划。从本质来看,全面预算管理是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企业战略规划,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不断的完善,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企业财务规划质量。

2.有助于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企业集团经营效率和质量

企业集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企业集团大多是有多个子公司和单位构成的,有些企业集团甚至是跨行业、跨地域的,因此企业集团在经营商具有分散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全面预算管理正是针对企业集团这种经营管理的特点,而产生的。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企业集团分散的业务活动整合起来,有效的配置企业资源。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不是针对内部单位片面的预算,而是将企业集团作为整体进行预算,因此有助于提供企业集团整体的资源使用能力。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调剂集团内资金余缺,实现内部财务信息共享,统一协调内部财务管理活动。尤其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各种预算和管理信息联系起来,从而节省由于内部信息传递而带来的障碍,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不但节约了信息共享和传递的时间,同时节约了额外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保持整体的价值弹性和张力,可以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提升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3.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控制工具,有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财务风险源于企业资金筹集、投资、分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而导致的风险。企业集团由于规模比较大,内部经营单位多,预算作为一种整体控制的手段,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整体上对企业集团的财务做出战略性安排,有利于企业集团内部各个单位按照预算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工作。其次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是资金风险控制,企业集团内部往往由于资金问题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加强资金控制,控制资金贪腐、资金浪费以及资金转移支付带来的各种问题,从而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预算可以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二、进一步推进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和策略

1.深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目前企业集团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定位,甚至有些企业集团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不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系统的了解。在全面全面管理设施过程中,预算编制存在问题,没有建立应有足够的组织保障和体系。深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集团领导层和财务管理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全方位讲解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认识,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采取在职培训和专门学习提高财务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战略管理工具的深入认识。

2.建立应有的组织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体系是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内容的制定以及实施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保障作为基础。因此重视组织保障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应通过三个方面来构建,第一是决策层组织、第二是管理层组织、第三是执行层组织。决策层主要是预算委员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大事宜。管理层是企业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财务管理、营销、生产、采购、人力资源、规划等部门为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其中财务管理部门为牵头部门。预算管理机构在预算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和预算编制、报告、执行和日常监控等工作。执行层主要负责本单位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环节和各岗位;严格执行各项预算,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差异原因,提出应对的办法和解决方案;负责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以及配合预算管理机构做好全面预算的综合平衡、执行监控等工作。通过构建决策、管理以及执行三位一体的组织保障体系,既有助于从整体上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又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内容的合理性,同时确保得到更大的程度的执行,取得更好的效果。

3.以战略指导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不是单一的一种预算工具,而是面向战略的一项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财务战略以及财务治理、公司治理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以企业的整体的发展战略为核心,来全面指导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落实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这是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为了从整体上全面实现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将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分为业务战略、销售战略业务、地产业务分战略、金融业务战略、物流业务战略,通过预算的组织保障、预算编制、预算目标以及预算的跟踪监控、考核等来全面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实现。

三、结论

第4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全面预算; 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已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在新医改背景下,新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制度第十条规定“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医院财务制度第一次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医院预算是公共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财政部门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医院财务人员熟悉掌握了部门预算编制管理的要求,而“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财务人员来说则是一个全新概念。因此,理解“全面预算”的含义,了解“全面预算”与“部门预算”的联系与区别,并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当前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关于全面预算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的概念起源于国家预算,从19世纪末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并在企业发展为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最早在美国企业诞生,后来成为企业管理的标准作业程序,对现代企业的成熟与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2000年,国家经贸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中提出,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十多年来,在我国的企业理论界,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在实务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取得显著效果。

张长胜认为企业全面预算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全面预算是企业实现预定期内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的方法和工具;全面预算由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集合体;全面预算是按照一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全面预算目标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历史的、已实现的运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市场、产品、企业自身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论证、科学预测而形成的;全面预算是对预定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总体安排,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状态和运作过程的量化描述。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对预定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通过预算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预计、测算和描述,并以预算为标准,对其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计量、控制、调整、核算、分析、报告、考评和奖惩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公立医院是公益事业单位,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立医院也有企业经营的特点,因此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引入公立医院管理,对提高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公立医院科学化管理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新《医院财务制度》提出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医改精神的具体措施,也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借鉴企业的理论和实务经验,可以这么理解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实现医院战略规划和业务目标为目的的内部管理活动;是以预算为标准的管理控制系统;是医院利用预算方式细化和实现医院战略规划和业务目标的一个过程;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医院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的综合性系统管理活动。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是由一系列预算按照其经济内容及相互关系有序排列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预算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其内容包括医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四大部分,如图1所示。

医疗业务预算是关于医院预算期内提供医疗服务活动的总体安排,主要根据预测业务工作量、人力资源状况、医疗服务定价、费用定额标准等编制。医疗业务预算的预算期一般为一年,与会计期间一致,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按照以收定支的编制原则,业务收入预算是医院业务预算编制的起点。不同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供应、生产、销售、管理四个环节,医院的服务(生产)和销售基本处于融合状态,在提供医疗服务活动时一般会同时实现业务收入的增加。因此,医院业务活动只有供应、服务(生产)和管理三个环节,需要编制存货、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预算。

资本预算又叫长期投资预算,是医院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资本预算的预算期一般以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为预算期,具有长期性,不受会计期间的制约,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资本预算中全部投资项目并不都包含在医疗业务预算当中,只有部分分摊于预算年度的折旧部分包含在业务预算之中。但是,全部的资本投资必须包含在款项支付年度的现金预算中。

筹资预算是指预算期内医院进行长短期借款及对原有借款还本付息,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及其支出,科教项目收入及其支出的预算。短期借款预算为业务筹资预算,要在实施业务资金需要量预测和业务预算编制完成的前提下,可以着手编制业务筹资预算,预算期一般为一年,与会计期间一致,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长期借款为项目筹资预算,一般为特定的投资项目编制,长期投资项目的实施时间有多长,为该项目编制的筹资预算作用期间就有多长,不受会计期间的约束和限制。

财务预算是指预算期内医院有关现金收支、业务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的各项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业务收支结余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财务预算是医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的共同结果和价值反映。业务收支结余预算是医疗业务预算中收入预算和成本、费用预算项目之间加加减减的结果;现金预算反映的是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的现金收支项目及其数额;资产负债预算是各项预算目标对医院财务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预算作为医疗业务预算编制,因为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是按医改政策必须由财政安排的经常性收入,用于弥补医院日常业务活动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入预算作为筹资预算编制,根据财政补助政策和上年实际情况预测编制,预算期一般为一年,与会计期间一致,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的四大部分,应当按照先医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顺序编制。一般情况下,医疗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以一年为一个预算期,预算期间要与会计期间保持一致。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的预算期间与医院战略规划期间相关,以规划期间所拟定的投资项目的建设期为预算期。也就是说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一般会编制跨年度预算或涉及若干年的长期预算。

三、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公立医院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保证,它是全面预算管理有序开展的基础环境,全面预算管理能否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将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应当由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个层次构成。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要与医院组织机构相适应。

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是指组织领导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组织,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如理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工作机构是指负责预算编制、审查、协调、控制、调整、核算、分析、反馈、考评的组织机构,如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等。

预算执行机构是负责预算执行的各个预算执行主体,如各责任中心。各预算责任主体一般与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时划分的成本责任主体相一致,便于预算控制和成本管控。

四、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与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的关系

公共财政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反映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公共收支计划和法律文件。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涵盖了部门的全部收支,就公立医院而言,作为公共财政收支计划的重要部分,公立医院编制的部门预算既包括预算内收支,又包括预算外收支和其他收支。

在现行的公共财政体制下,公立医院编制上报的部门预算以预算年度经营目标和工作计划为依据,预算期为一年,与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编制基础,预算编制内容包括预算年度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预算。

通过比较全面预算和部门预算,预算目标的确定都是以医院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为导向,将医院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具体化、数量化和货币化,使之成为预算期内医院从事医疗业务活动的指南。但全面预算和部门预算在预算功能、内容、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

预算功能方面,部门预算反映公共财政收支状况和政府活动范围与规模。部门预算是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通俗地说就是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并通过该预算全面反映部门的各项收支,它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是对预定期内医院医疗业务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总体安排,是对医院未来发展状态和运作过程的量化描述。简单地说,部门预算反映了公立医院与公共财政的关系,全面预算则反映医院自身内部全面经济活动关系。

预算内容方面,部门预算的内容包括部门在预算年度中的各项收入和支出预算,部门预算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全面预算则是由医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组成的集合体。从预算内容来看,全面预算不仅包括部门预算年度期间的收入、支出预算,还包括非部门预算年度期间的长期投资和筹资活动引起的跨年度收支预算。因此,可以这么理解,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是全面预算编制内容的一部分,具体来说,部门预算由全面预算的医疗业务预算、筹资预算中的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预算构成。而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中的银行借款预算和财务预算并不是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

预算期间方面,部门预算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年度性原则,部门预算每年都必须重新制定一次并只能覆盖某一个特定的时期,一般编制期间为一个会计年度。全面预算的预算期间则与预算内容相关,一般医疗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为一个会计年度,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的编制期间可以是一个会计年度,也可以是医院规划目标期间,三年或五年规划预算期间。

综合以上分析,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与公共财政部门预算并不冲突,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全面预算编制以医院战略规划目标为导向确定预算目标,编制全面预算能让医院管理决策者了解战略规划与其所拥有资源的互动关系,以便调整战略和年度业务经营目标,使得公立医院能够健康持续发展。而部门预算以战略规划分解到各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为导向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能让社会公众了解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及其具体用途。

财务人员应将全面预算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要求有机结合,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程序结合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编制上报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确保公共财政部门预算与医院内部全面预算数据的衔接统一。

五、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条件

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管理的一次重大革命,公立医院必须在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上进行相应改革,营造全面预算管理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全面预算管理才有可能落实到位。

首先,要提高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医院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各级管理者应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各级一把手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全面预算管理是不可能搞好的。

其次,要树立战略管理的理念。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战略规划的管理工具,如果医院没有制定战略目标,业务活动毫无规划,医院运营处于“见子打子”状态,全面预算管理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各公立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深入分析内外环境,找准自身定位,合理制定医院战略规划,为制定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目标提供指南。

再次,要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一方面是造就专业素质高的财会队伍,财务人员应树立宏观财务理念,要跳出会计看会计,深刻理解财务管理与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是要重视对全体员工的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调动全体员工自觉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相关制度,才能确保该系统工程的顺利有效实施。

第5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财务预算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情况的预测,制定相应的财务计划并且执行、监督的过程。企业的财务预算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还涉及到各个学科的内容如网络、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因此很容易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足,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和监督不足,高素质的财务预算管理人才的不足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解决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a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部分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的财务预算和企业的风险控制、企业的绩效评价、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联系,但是企业却重点关注财务预算的控制,而忽视了这些内容。没有战略性目标的指导,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必然存在很多缺陷,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必然得不到预想的收益,更别说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只有全面重视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理的意识,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足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企业的财务预算通常都以生产经营为重点,却忽视了资本的支出项目,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内部的管理,但是缺乏对资金支出投资项目的合理规划,造成投资项目的盲目,使投资和生产经营失去平衡,甚至有可能造成资金的短缺和投资的损失,长久发展下去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财务预算的科学与否取决于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和企业的管理者。在实际的执行中,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却没能将财务预算落实到位,造成企业得不到反馈信息,一旦市场出现状况,企业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也不能合理的调整预算,这样的财务预算如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

(三)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和监督不足

考核和激励对于企业的绩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将考核和激励落实到位,则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我国的部分企业中仍然缺乏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对相关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的结果对有关人员奖励或者处罚。为了确保考核中不存在个人情感因素,做到公平公正的考核,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对于财务预算管理,有些管理者只看重财务预算报表,却没有对财务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跟踪,这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预算的效果。

(四)高素质的财务预算管理人才的不足

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对于扩大企业规模,促进经济增大有很大的作用,实际的财务预算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还涉及到各个学科的内容如网络、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我国的部分企业中,高素质的财务预算人员仍然十分匮乏,有些企业拥有数量充足的财务预算人员,但是知识和技能却达不到标准,有些企业的财务预算人员的水平达到了要求,数量却不足。因此,我国企业相对缺乏优秀的财务预算人员。

二、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对策

(一)财务预算管理要以市场为导向

企业的财务预算一定要根据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常企业的预算都是根据以往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评估。对于财务预算来说,以市场为导向尤为重要,同时要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最终通过现金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企业的财务预算一定要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里面,只有这样能发挥财务预算的真正作用。

由于企业的财务预算涉及面较广,并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企业各个层面的员工的积极配合,包括高层领导者、部门领导者和基层员工,只有全体员工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流程

企业的财务预算,首先要对企业的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要成立一套预算决策机制,强化对每个部门的财务预算,包括预算的预测、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控制、预算的反馈、预算的监督、预算的评估、预算的分析等内容。另外,要将每个部门级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化,确保每个环节顺利展开。企业的财务预算机制有利于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另外能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因此将企业的财务预算机制建立并完善的意义很大。财务预算的策划主要内容有预算的制定、预算的执行,只有将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完善化,才能实现财务预算的科学合理。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考核和监督机制

预算决策、预算监督和预算调整是预算调控的主要内容,也是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为了确保实现财务预算目标,企业一定要重视财务预算调控,特别是执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的监督。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牵扯到各个部门的利益,只有强化对会计管理过程管理和监督,才能够实现科学规范的预算,因此,企业有必要成立一个监督部门,并结合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另外,要将每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化,确保财务预算能够执行到位,同时要经常分析和审查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一旦出现问题,立刻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将财务预算及时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预算的调整一定要谨慎,如果情况不是特别严重最好不调整预算,如果形势严峻非要调整不可,一定要先向上级申请,得到审批之后,再分析情况,最后做出合理的调整。预算的调整如果不恰当,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多加谨慎。合理的预算管理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将更多的热情倾注到工作上,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能在工作上感受到愉悦。

(四)大力培养和引进财务预算管理人才

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有效离不开优秀的财务预算人员,因为企业的财务预算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还涉及到各个学科的内容如网络、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因此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对于技术和专业的要求较高,只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顺利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为了吸引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企业一方面要制定良好的招聘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丰厚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争取留住这些优秀的人才。另外,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企业不能单靠高薪吸引大量的人才,因此对于内部人员的培训显得意义重大。首先,企业可以成立一个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大力培养财务预算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财务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企业可以成立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将财务预算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流程,财务预算管理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财务预算管理考核和监督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财务预算管理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有效。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需重视财务预算的管理,控制好财务预算的每个环节,实现高效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春华,李春华,,周书人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4(11):855-856

[2]解秀玉,李亚菊.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N].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02):546-547

第6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即国家出资办的医院。我国公立医院分3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级医院,三级是市级医院。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担负着解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重任。为了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立性,当前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所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但从长远来看,医院的发展还是要依靠自身的管理来保证医疗业务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因而财务管理已成为医院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其贯穿于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效的财务管理能为医疗业务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因此,2006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中就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五条明确规定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机构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财务管理人员也在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优质的财务管理模式。围绕医院财务管理就实现的主要任务来考察,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预算管理方面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许多医院认为编制预算仅仅是为了申请经费和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预算任务,因此对其重视不足,将其单纯视为财务部门工作。年末财务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当年的预算,主管部门下达预算拨款额度后,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拨款额度编制反馈预算。医院仅仅关心收入与支出数据,对预算管理的机制建设、控制作用认识不足。

2、预算编制方法单一、不科学。目前,许多公立医院在编制预算时都是采用增量预算法。这一方法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预算收支为依据,通过对影响下年度预算收支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下年度预算收支。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于操作,但往往掩盖了单位此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收支,尤其是在对新技术、新项目的预算中不能准确地进行评估,容易导致预算内容不准确、资金预留偏差较大,最终导致财务预算与实际收支失衡。

3、预算指标不合理。预算管理就是涵盖一切医院财务和业务,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管理,因此预算内容体系应当是全面而系统的。现实工作中医院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主要是注重财务收支的预算,例如药品医疗收入、日常经费支出和专项支出,对资本支出的预算和现金流量的预算考虑不全,预算的时候较为重视财务性指标和其他量化指标,对非量化的指标及非财务性指标等关注不够。

(二)成本管理及核算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也需要增强市场意识,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多的效益。因而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核算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管理及核算的意义、要求都有明确的说明,对照此要求,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及核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虽然医院都采取了各种成本管理的措施,但在具体落实执行上效果却差强人意。归根结底是因为医院缺乏现代成本管理意识,对现代成本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认识不清,狭隘地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节约一针一线,简单地将成本管理看作纯净核算的初期数据整理。此外,医院较重视事后成本核算而忽视事前、事中控制。这就失去了成本管理的意义。

2、医疗成本制度存在体制问题。公立医院虽获得一定的财政拨款,但也需要自负盈亏。由于医疗体制尚不完善,仅依靠日常的医疗服务不能负担其支出,因而以药养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必然导致在药品价格上花工夫。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合理的医药价格体制还需要一个过程,可能出现公立医院改革不同步的现象,这势必会造成医疗成本不可比,公立医院医疗价格和药品价格参差不齐,即使明确划分核算对象,也会造成医院之间的成本差异,如果医药成本差异较大,势必会加重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助的审核程序,影响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要进行成本管理,按照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将医院成本划分为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和床日诊次成本,以及每种级次成本核算内容和间接成本分摊方法,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多数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总成本和科室成本的核算,但是核算内容主要是对直接成本进行计算,没有做到间接成本和费用的合理分摊。可以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成本核算,这就导致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存在失真现象,从而必然会影响到全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4、成本管理技术落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由于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涉及项目较多,如果仅靠财务人员手工进行是很难完成的。这就对医院建设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提出了要求。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但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于相对分离态,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所需数据只能从账表中间接获得,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成本核算效率和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内部控制方面。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财经制度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一系列的程序和政策,以实现对医院各部门的基础会计工作和经济类的业务活动的监督、控制和协调。可见对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规范部分财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的有效保障。

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还没有颁布一套完整的关于医院内部控制的法律体系,而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也没有单独对医院内部控制内容的表述,其内容是夹杂在各种条款中的。由于在法律上没有明确定位,导致医院在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时,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和行政命令,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都阻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2、医院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一方面由于管理者末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往往只是制定制度,而不愿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内容控制实施执行中;另一方面医院管理层希望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约束医院员工的行为,其自身却抵触被控制。现实中往往管理者往往一边制定部控制制度,一边又以实际行为突破内控体系的管制。这必然导致医院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没有操作性。

3、运行成本高,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发展。要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针对医院业务的特点设置多个内控环节,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环节越多,运行的效果可能就好,控制目的就容易达到,但运行成本也就必然增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管理层往往不愿意在此投入过多的人、财、物。相反,还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环节。

三、规范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增加预算意识,健全预算体系。医院管理层都应高度重视预算工作,增加预算意识。医改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的要求,可见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应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等。认真落实预算管理是医院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医院的预算管理有利于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在制定过程中还可以让各部门科室积极参与进来,增加员工的预算意识。同时,有利于控制医院经营活动,通过对预算执行的差异进行分析控制,提升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二)建立预算机构,完善制度建设。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及考核等环节,为保证预算能顺利执行,必须成立预算管理机构,由其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统筹安排。预算管理组织要负责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并保证其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考核等多个环节中拥有相应的权力,让预算的推行更加有保障力。为保障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执行部门的通力合作,医院要及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医院审计部门要发挥其监督功能。审计部门要对预算项目立项申请审批手续、项目可行性、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全程审计,审计部门还要加强对预算效益的绩效评价。

预算人员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预算工作效果。因此,医院应为预算工作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提供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三)选择合理可行的预算编制方法。公立医院应根据收入与支出的项目变化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目标的实现和预算管理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所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有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固定预算等,医院可根据预算编制对象选择适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还可应考虑将信息技术引入预算管理中来,利用信息技术对预算的建立、编制、执行与控制、预算分析进行整合,以提高预算工作的成果。

(四)培养成本管理意识。公立医院应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成本管理是保障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及核算工作。其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广大员工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各科室积极配合完成该项工作。再次,医院财务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更好地完成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五)采用科学方法,建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了详细划分,医院应根据要求切实进行全面成本核算。全面成本核算即将医院实际运营中的各种耗费,通过分类管理和分析,系统核算成本和费用,使医院的各项成本均能得到有效的分摊并纳入成本的支出核算。

公立医院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以节约和降低消耗为主。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单纯的以降低成本为主的方法已不再适用。医院应多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提高成本管理效果。如成本支出率法、成本谱、成本指数等方法都可根据医院自身情况来选用。

(六)强化内部控制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医院管理层必须要转变观念,重视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等相关规章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及时对医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内控措施;再次,医院管理层应自觉遵守内控制度要求,接受内控制度的监督。

(七)加大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和监督力度。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保障内控执行和监督的相关制度和程序政策,加强自我约束机制和部门间的监督机制。如规定医疗设备、药品及耗材采购部门负责人三年一轮岗。通过合理设置的岗位来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明确各部门间的权力,使不相容的职位相互分离,在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形成权责明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而且要加大监督力度。监督的主体要熟悉医院的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及监督部门,与他们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发现违规行为后严厉处置。监督必须贯穿于执行的全过程,明确监督的对象,加大对重点人员、重点项目和重点部门的监管力度。此外,还要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制度,来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编办等.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Z].2012.8.1.

[2]陈亚光.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经济管理,2013.5.

第7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摘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逐步建立,预算管理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手段。文中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预算的内在联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大众提供产品或服务时所耗费的无偿性、单一性公众资源的过程和结果的经济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其目标就是优化单位管理费支出,在确保单位正常运作的基础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包括短期的现金收支预算以及长期的资本支出和资金筹措。

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核心是单位的资金活动,预算的客体主要是资金,预算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预算编制统筹使用资金,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保障单位正常运转,通过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客观反映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以便于控制和监督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资产管理。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财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时,由于预算科目内容不详细,科目分类不精细,致使财务核算不规范,预算执行效率不高。部分预算单位在预算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中,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混淆在一起,常用项目经费支出来填补基本支出的不足,以维持日常办公等费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此外,项目间支出也界定不清,经费互相挪用挤占,经费支出无计划,或是计划不执行、流于形式。

2.2 预算编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该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实际上,从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来看,一方面预算编制缺乏编制依据,编制程序不合理,预算编制方法简单、不成体系,也不从单位实际需要和事业发展出发,想当然的或经验主义编制预算,“零基预算”流于形式,且预算编制时间短,编制出的预算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单位需求情况,同时也难以保证预算编制标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是预算编制不严肃,在项目支出的明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方面都亟待加强。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拍脑袋定预算时有发生,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不足、追加预算的情况经常发生,影响预算的严谨性;第三,大多数单位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不认真单位预算编制和评价考核,只想着如何从各级财政“要钱、讨钱、跑钱”,使单位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用效益,财务管理松懈、混乱。

2.3 员工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竞争性不强,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内部管控制度也不尽完善,许多财务工作人员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欠缺,依法理财观念淡薄。有些单位甚至认为既然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会计核算中心,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其业务水平的高低都关系不大,而忽略了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许多财务人员不熟悉财务制度、会计账目,成为一个个收集财务数据、财务报表的报账员,这类财务人员不仅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情况不甚了解,甚至也不懂基本的账账、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就无法发挥他们的财务管理监督作用。

2.4 财务制度 合理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规范单位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稽核制度和各类资产管理制度等,规范高效的内部财务管理为预算执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由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财务管理岗位兼职现象突出,不相容的岗位也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有的单位财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甚至允许项目事后审批,而且预算执行的粗犷,没有覆盖本单位全部经费收支事项;有的单位财务部门只注重项目经费的事后核算,却忽略经费使用前的预算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考核也停留在账面平衡上,很少对经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考核;有的单位预算不规范,经费互相挪用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项目经费支出明细账不详尽,不能真实判断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情况;有的单位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常常出现不合法、不合规甚至虚假票据。

3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改进措施

3.1 树立宏观管理意识,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对单位经费筹集、分配、使用和单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编制财务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同时,要避免目标置换,坚持预算目标从属于、服务于单位发展的目标;要避免过繁过细,适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避免一成不变,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尽可能预见将来可能发生的状况,并制定了应变措施,但预算一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情况在不断变化,总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是不可预见到的。所以,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如果情况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就应当根据实情调整预算或重新预算,以达到预期目标。

3.2 强化会计核算,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预算编制执行的前提,同时预算执行也依赖于内部会计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近十年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证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改变单位会计核算方式、增强财务预算执行控制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强化会计核算,明确会计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尽快实现由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同时,要完善单位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推行部门预算和预算细化,建立预算委员会制,形成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机制。

3.3 转变部门预算观念,改革预算编制方法 财务预算编制是个系统工程,不但要考虑单位自身情况,同时还要考虑政府财力、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各部门领导要亲自抓预算编制工作,要把预算编制和实施纳入单位年度目标管理。预算编制工作应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编制要有前瞻性,要体现效率―效益中心,要明确预算编制主要项目内容及编制责任部门、预算目标,要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综合考虑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以及过去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科学预测单位财务状况变化需求。

3.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技能 首先从人格教育入手,培养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增强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其次从专业素质提高角度入手,多为会计人员提供一些培训、进修之类的自我增值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为会计人员更好地工作打下基础;最后还应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多元化的社会,树立现财观,注重资金的效益,及时了解财政财务政策的新动向,将有关政策贯彻到财务活动中。

3.5 完善制度建设,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要制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明确预算的管理内容和业务范围,明确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评价和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内容,规范财务预算管理过程,确保财务预算的有效进行;其次,要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建立经常性工作机制,以加强对预算支出和预算执行的监督,形成预算公开机制,增加预算透明度,加强对单位重大预算组织实施与财务管理过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监督;第三,要将单位的资金流动、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各项财务活动和发展计划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去,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翟燕燕.试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0(17).

第8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一)预算会计及预算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发展和事业发展为目的,非营利性、广泛性、宏观性、政策性是预算会计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是由预算会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预算会计制度是以预算会计核算规范、法律法规等有机组成的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对国家财政、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规范制度。

(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在变革了一些财政预算制度外,在财政治理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财务会计制度的深入改革,相关部门为了满足变革的要求,也做了相应的内容变动,现在,我国在创建经济资源和现实义务与义务活动中还没有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在一些规范、管理学以及其他的预算管理等方面,它们与期望的目标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更加严重的错误。

收付实现制提供的财务信息难以将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的情况完整地表达清除,不利于正确地管理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率和经济性,也不利于集中支付或当局采购等活动。因此,努力探究政府会计工作,加强深化财务改革,增强财务科学,对提高事业成本以及合理安排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预算会计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预算会计不适应当前的预算改革

最近,随着财务会计预算的不断变化,一系列制度陆续出台,如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政府预算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好多改革后的制度对加强预算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之也带来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实行集中国库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我国用单一的账户或者运用采购专户按一定的规定分发到职工的工资卡里。有些行政或者事业单位需要按照规定对会计核算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但不论怎么修改,最后都要在总预算中核算和反映这项资金的去向。

(二)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会计信息是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弊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错综复杂的政府经济业务,以此为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于简单的会计资料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由于社会和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经济业务逐渐增多,经济形势也在不断扩大,一些财政部门的经济业务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2.反映政府的债务状况上有所欠缺。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反映的主要是实际支付的现金,那些当期已发生的不反映,对于未使用现金支付的资金易导致人们忽略不是用现金支付的债务情况。

3.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在业务成本上不能很准确地计量,不便考核政府部门的业绩。出现的错误采购、成本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企业不能正确地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消耗状况,这也是导致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的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时,这样很容易导致信息失真,老百姓不能清楚地了解政府部门的债务和债权情况。在养老保险金、社会保险金等方面的负债当局部门只能是在支付中体现,而不是在形成过程中进行确认,从而低估了政府的财务状况。

(三)会计制度的核算范围过于狭隘

1.财务管理制度仅限于当期的付出,当局不能满足其各种各样的要求。政府逐渐加强了在基础建设设施方面的合作,也增加了参股投资。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实施资本化运营化的政策,可以实行买卖行为(有价证券),不能对国有股权进行会计的四大要素核算,因此很难得出正确的单位的资金状况,而且也不能管理其所有权、收益权。

2.不全面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核算,尽管一般的会计单位对它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核算,只是反映了它的原值,在会计报表上根本无法反映它的真实情况。账面价格与现实价格相矛盾,不能看出行政单位的公共服务的消费资源状况。当它付出后就远离了政府和群众的视线,不便核算其财务资产,也不便对其加强管理、监督。

3.资金预算不同于财务支付核算管理的要求。首先,不允许实施内外预算、资金分别运行、各自平衡的预算方法。其次是不符合财政编制部分预算的需求,其实施的是“大收入、大支出”的办法,这样不便于部门的预算编制。最后在财务会计中,它的会计列报付出不同于行政事业会计列报付出的口径。财政总预算采取的口径是以拨列支的方法,其表示预算内资金在当年的拨款状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表示预算内、外资金的支出,因此它们决算和支出的范围不一致。

三、完善我国预算会计制度需注重以下环节

(一)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务服务,政府是否真实地为居民提供真实可信的福利,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财务的收支情况,首要任务是为预算会计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二)合理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完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

我们实施预算会计核算改革之前,要充分估计在改革进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做好改革前工作,也要提前做好相关措施,降低改革的风险和成本。按照跨级核算确认相关基础原则,总结并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改革。

权责发生制必须要与特定的内容预制相适应,它应该满足当局的工作人员,很多情况下,领导的想法和意见关系到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如果真的想要更好地实施权责发生制,相关人员就要团结一致,一心一意地为政府的成本做好规划。一旦领导缺少这种意识,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施行的预算制度就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在指定的交易中比较侧重于收付实现制,如捐款、奖励、赞助等业务。企事业单位大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很多情况下,不能一味地施行这种制度,而要有收付实现制相配合。

(三)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体系

总的来说,单位的预算由报告目标、原则、内容、范围等几个方面构成。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它能够进一步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有效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政府产生的资产负债应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使其可以凭据信息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实行正确的判断和精准的点评。按照信息的全面性、相关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等报告原则,政府的财务报告范围主要包含当局机构、群众以及相关的评估机构。对于财务报告的内容要参照企业会计管理的相关经验,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量表、损益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等相关内容。

四、结语

第9篇:财务预算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财务管理在高校整体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财务管理是其他各管理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高校如果得到持续性发展必须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就必须要进行资金运用所引起的财务活动。由此可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高校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

目前的高校财务工作范畴仍然比较保守,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工作流程侧重事后监督,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2. 财务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

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就无法按章办事,财务管理就失去了依据与标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和制约高校的管理和发展。

现阶段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部分高校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重视,管理思路单一,缺乏与其它环节的有效联系,学校各经济主体的经济管理意识差,内部管理制度不全面、有关内容不合理,造成经济责任不明,有章不循,财务信息失真,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使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校发生的各类违纪违法情况,无不与单位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不严、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有关。

4. 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高等教育教事业迅速发展,基建规模不断扩大,物资采购大量增加,但往往因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预算管理与实际收支相脱节,预算失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预算方法不科学、预算的约束力较弱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5. 高校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

市场经济把高校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高校的财务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因此,高校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积极分散风险,这是高校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高校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整个决策工作的始终。

二、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产生以上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运行机制层面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高校领导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范要求建立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财务管理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切实采取一定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1. 转变高校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理念,将会计人员业务操作过程的时候监督变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管齐下,真正使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2. 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要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首先必须要加强高校财务的规章制度建设,并不断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严格规范高校内各类经济活动,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

高校应根据其学校规模和内部管理需要,应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高校财经管理工作原则和体制进行。各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国家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建立符合学校校情、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校内各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以及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

3.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控制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使之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进行,以保证学校计划任务的完成,最直接的目标是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注重责任牵制、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4. 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

强化预算的管理,要把部门预算和校内综合预算合二为一;推行校内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单位;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针对高校财务检查收支特点,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做好事前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加强预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将预算落到实处。

5. 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是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使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高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等内容;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利润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多方面、全方位地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判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完成。

6.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的指标,分析和评价高校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和实际财力情况,及时揭示潜在的财务隐患,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报告。高校应借鉴企业、其他高校的财务预警指标,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财务预警体系,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以便提前或及时掌握信息,将风险逐步化解,从而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建光: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4).

[2]陈伟光. 新形势下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09)

[3]谢谋盛.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审计与理财. 2005(S1)

[4]姚秀琦: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