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拓题源,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笔。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靠我们如何在课前的几分钟里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和点燃。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于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有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情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人的情趣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情趣高昂,以自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使两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尺度,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大势的表扬,多加夸奖,让学生明白老师还是把“自己放在心上”还是有那么一回事,学生的心情就没有任何负担,宽松、愉快地学习。

四、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11-02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这种个体需要能鼓励人去行动,使人积极地追求一定的客体,人的需要越强烈,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进行的越有力、越持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将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儿童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及其意义

随着教师的影响,知识经验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表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变为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2]

有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

2.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2]

低年级的学生对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从中年级起,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才表现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仍然不稳定,容易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

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2]

低中年级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活动和事例。例如:阅读故事、小说,从事技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四年级后,开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初步计算规律的应用、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感兴趣。

4.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一定的作用,从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2]

低年级学生对玩中学的方法更感兴趣,如通过摆弄学具的直观动手活动来学习数学。从中年级起,这些因素下降,而对日渐新颖的教材本身更感兴趣,喜欢动脑筋,独立思考。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2]

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发展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孩子天生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渴望,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正好满足孩子的这一需要。因为有兴趣的学习,才能解除心中的疑问,使孩子能感受自身的智慧力量。

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发问,知识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不善于思考发问、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积极组织识字课堂,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要自始至终保持充沛的教学激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师生情感交融,才能创造活跃、快乐的教学氛围,顺利进入“情境”。[3]

(1)激趣导入,兴趣识字。

小学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并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教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生字时,教师可以出示带生字的动物图片,并配置情景,既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小动物的习性,丰富了课外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整天都处于愉快心境中,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时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2)快乐课堂,兴趣识字。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懂得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讲授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凭借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识字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多媒体课件,以游园为导入情境,播放景观画面,让学生学习指示牌上的生字,如翠、竹、桥、溪等,在饱览景色的同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场景中,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学得津津有味。

以上各种教法,通过创造情境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还能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得出各种各样的巧妙想法。

2.面向全体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1)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励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标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例如:

1)课上提问、练习、设计的题目要趣味盎然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同样的,兴趣也是游戏的衍生。

新颖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如猜字谜:弟弟站在木头旁;练顺口溜:牛牛牛,丢了犄角,成了午,午午午,摘掉斜帽就是干……这样,以字谜、顺口溜等形式出题检测学生识字成果,更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也有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评价要富有鼓励性

同样一组习题,教师在练习前后的引导和评价方式的不同,对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的效果是迥异的。在学生口答或笔试之后,充分肯定回答正确者,如:“蒙蒙同学回答得真棒”、“小莹真聪明”,或给答对或笔试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发奖状;对答错者,用“努力”、“下次不能马虎”等激励性评语。这样,既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鼓起了学生发奋进取的风帆。

(2)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在班级中,总有优等生与差生之分,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也决定着学生兴趣的发展。识字教学中,教师对于优等生固然需要不断表扬,促使他们不断努力,而培养普通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获得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喜悦也更为重要。

有些学生比较敏感、脆弱,甚至胆怯,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尽量让他们学的愉快。与这些学生对话,尽可能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调,也让他们大胆发言,享受“畅所欲言”的开心,进行必要批评时,则要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并把握“总体肯定、局部否定”的原则,让他们觉得自己仅仅是失误,其实还是不错的,从而重拾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注意点

1.抓好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教师应始终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控制好课堂秩序,使课程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至于让课堂混乱,既达不到教学效果,更使自己的激趣方式落入俗套。

2.注意学生的兴趣变化

小学生的兴趣通常是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变化的,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鲜明的、富有情绪色彩的故事情节,他们时刻关心的是和他们自身有联系的和富有情感的东西。因此,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法,通过诱导学生参与操作试验、交流、猜想、验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

3.充分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中应选择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电脑引入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直观形象地解决数学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结束语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积极的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我们要把无限的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多一点体会成功愉悦的机会,多一点鼓励,真正让学生手、脑、口并用,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去,使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进行,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做好组织者的角色,识字教学也就有了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方法,在自身努力和教师指导下,就有了学习的效率,形成这样的连锁反映,对学生来说形成了良好的识字素养,并有机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导入诱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

(二)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三)游戏增趣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两小儿辩日》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此外,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凸显学习主体,张扬个性风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这样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例1: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我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练习朗读,然后让他们把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施这一环节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的锻炼机会,结果许多学生都做得很好。我对他们的表现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得到了自信,听课更加全神贯注了,回答问题也更积极了。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课外阅读延伸,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一、充分挖掘语文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语文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兴趣教育还要求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三方面下手:一是课堂的导入一定要诙谐有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幽默风趣,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的吸引过来,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导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二是引入生活情趣,将生活引入课堂。三是引入实践兴趣。只有将动脑转化为实践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学习目的明确了,才能够产生读书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对语文教材产生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的重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乌鸦喝水》中讲述了乌鸦从瓶中喝水的过程,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借助什么力量取得成功的。学习本课时,我就启发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还能够用其他方法喝水吗?此类问题一经提出,在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里看到了求索的激情,引导学生思考出更好的办法来进行实验,而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求知欲,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意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在教材中有目的的进行挖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缓解目前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制定目标,为之努力

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就等于给他指明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是引路灯,是起航的星。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暖心窝的话语,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关心,从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在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归纳和概括总结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增加实践能力,不断培养创新人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互促,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有的放矢地把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在加强课堂渗透的同时,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在教授学生《雪地上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可以预习提前解决以下问题: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益处何在?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授课时,对于相关知识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探讨进行合作学习。

三、通过教材学习观察方法,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范文,我们的教学应该以课本为范本,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会全面、细致的观察,让教材成为观察生活的范本。与此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作好观察笔记,制定具体的观察目标。使观察和生活有机结合。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观察笔记,仿写一些段落;同时把仿文和范文比较,体验情感,练习创造性习作。新课标指出:“科学的学习,必须以实践为主。”实践既是培养小学生观察的目的,也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不断丰富观察方法和实践技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好奇、好胜、好模仿。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通过观察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感受学习的同时,可以创造性的小发明、小制作的欲望也得到了激发。课外发动学生编“科普小报”,并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搞小创作小发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建立学习信心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俗话说“良药苦口”,很多人怕吃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药”的表面裹上一层糖衣,于是吃药便不再成为负担。现在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关键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使用严格纪律来约束学生,使之在短时间内听从教师的指导,这种有如在强迫下进行的被动学习,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谈不上积极,也谈不上主动,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中如何令语文课趣味无穷,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采用以下渠道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里加以提出,愿与同行们商榷。

一、从培养学生的志向兴趣上着手

“志”就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信心来自于志向,动力产生于信心。平时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各种方式,经常向学生宣讲学习目的,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把自己的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发展、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懂得“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他各门功课,才能博学多才,全面发展,也才能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杰出人才。

二、从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上着手

营造情感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它能诱发学生激动愉悦的情绪,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很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用什么来营造这种情感氛围呢?前人说:“要努力以自己的人格来使教学有兴趣。”所谓人格是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教师要用爱心、用真情、用本领来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心和真情体现在教师的眼神、笑容、嗓音和行为上。教师要用一往情深的眼神、和蔼慈祥的笑脸、柔畅亲切的嗓音及简洁优雅的手势滋润学生的心田,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在爱的长河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三、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

教师的语言有趣味,它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精炼,其次还要生动些、形象些、富于感情。那种枯燥的讲解、干巴巴的说教、罗里罗嗦的重复、口头语不断的语言,只会使学生乏味腻烦,产生逆反心理或进入“半睡眠”状态,直接阻滞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例如讲《鸟的天堂》一课,如果导入新课只说“现在学习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就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果换成这样的语言导入:“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有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天马河心的小岛,一株五百年的古榕,独木成林,浓荫覆盖着整个小岛,林中栖居着成千上万只鸟。那里是鸟的世界,鸟的天堂。巴金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文章对大榕树和栖息在树上的鸟,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做了心情的、栩栩如生的描绘,展现了鸟的天堂的优美和情趣,使我们有一种历历在目,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想不想学习这篇文章啊?”寥寥数语,就可以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他们就会以愉悦的心境进入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教学之中。

四、着手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丽的画面,尤其是古诗,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学习这样的课文,不妨引进绘画手段,让学生画画说说,体会思考与创造的乐趣。如古诗《村居》描绘的是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场景。我要求学生根据古诗描绘的意境作画,学生兴趣盎然,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了一幅幅早春田之图,有的画的是早春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美丽春色,有的画的是在田野里儿童欢乐地放风筝的场面……这样学生在绘画中享受着欢乐,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如何更好的进行语文新课程教育呢?我认为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多管齐下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感兴趣的东西,小学生是不会主动去关注和了解的。因此,在学习研究新知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已知存在的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本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语言诱导等,出示实物,演示实验、挂图、等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研究对象的动态、静态图象和声音、提出学生一些感兴趣问题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措施有:

1、让他们多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独立活动能力及互相协作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儿童思维、活动能力的形成,知识、经验的获得,最主要、最重要的途径是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如:在学习《珍珠鸟》时,可出示鸟的标本,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其外形、羽毛、喙,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学习该课文的兴趣。

语文课文中安排了大量的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获真知,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诱发儿童好奇心是学好语文的保证。

儿童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语文知识的动机。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爬山虎的叶子,然后说说它有什么特点,课堂上再让学生展开课文学习,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所学知识也更牢固。

激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以有学生参与的录相带、录音带、幻灯片为教学手段,对学生兴趣的刺激是很强的,偶尔使用则终身难忘。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意志培养是重要基石。

兴趣一旦被坚韧不拔的意志所导引,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学课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它所涉及空间范围大,时间长,知识面广。这些都时时考验着学生的兴趣、毅力。教师要努力改革教学思想,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大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态度。曾经有一位诺贝尔获奖者面对记者的提问(你所获得的成就最应该感谢谁)他的回答既不是大学的老师,也不是专家和实验室导师,他答到,最应该感谢我的幼稚园启蒙老师,是他教会了我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今日事,今日毕等道理,他培养了我顽强的意志,为我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意志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活教材。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发和培育学生阅读的需求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学生才能不断地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一个人具备了阅读能力,才能够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针对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

1.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像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则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

2.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个性特点。

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体现出来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合。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因为,“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奋就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选择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书籍。

小学生由于视野还不开阔,生活经验不足,对于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事物兴趣还比较淡薄,因此向小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以使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比如说可以为小学生订阅《少年文摘》、《小学生语数英》、《少年智力开发报》等。

二、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主动性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不要说小孩子,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往往经不住故事的诱惑,比如说我虽然已经从教七、八年了,但是一听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就着迷。学生也是一样,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融,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们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以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孩子自然有孩子童年的乐趣,而且他们都喜欢表现自我,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将贮存在脑海中最喜欢的东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鼓励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绘画。也可以对原有绘画的内容有所改动,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

3.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有了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ozi?”这一内容时,笔者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外阅读;阅读兴趣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搭建一个充满诱惑的舞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小学生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因为小学生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去投入,把自己的全部活动集中地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习会处于最佳状态,他们在读书活动中才能够体验到快乐和情趣。激励他们抑制疲劳,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读下去。怎样才能把小学生的认知活动集中地指向阅读兴趣呢?

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源。

1、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亦爱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每天晨读时,老师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人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2、以读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习的兴趣已经产生了,但是学习材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爱好特点,如果我们只注重阅读兴趣的诱发而忽视阅读材料的趣味性,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难持久。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越读越浓,越读越投入,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读,爱不释手,食不知味,废寝忘食。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情趣横生,具有吸引力的符合学生胃口的兴趣读物,让他们成为小学生的“精神快餐”,使他们随读物所描写的情节或喜,或悲,在忘我的陶醉中产生强烈的读书热望。

二、注重阅读的过程――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阅读的舞台

在低段学生当中,想阅读还仅仅是一个一瞬间的心理念头,等学生拿到书,翻了几页或许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把书置于一边而重新继续自己其它想干的事。放任学生的阅读过程,不要太多限制,“强扭的瓜不甜。”因为这只是学生进行阅读的起步阶段,初始阶段的阅读兴趣是表面的、脆弱的。一次小小的打击,就会使他从此厌恶看书,从而打消看书的积极性。应顺着学生的心意进行,让他们去选择自己最想看的书,按照自己最舒适的方式进行,使低段学生的阅读成为一个自己愿意阅读就读的过程。

1、阅读内容的自主性

在我们班教室的后边,有一个大大的图书柜。书柜里摆着几百册学生爱渎的课外书籍,有《十万个为什么》、《迪士尼经典童话》、《皮皮鲁系列丛书》、《小故事大道理》等。走进我们的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

特别是下午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帮同学们仔细挑选中意的书本。十几分钟后,同学们基本上都拿到了书,有的回到座位上一个人边看边读,有的几个人围在一起看,边看边指手画脚,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索性蹲在某一个角落一起看着。

2、阅读地点的自主性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里,我们建设了书香班级,在班上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在家里,我让学生家长为孩子单独建立图书架,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在家有书可读。我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放假时,我还要求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到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书店进行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海无涯,知识无限,书山无止”的感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3、阅读方式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