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微博改变一切精选(九篇)

第1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TP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 06-1441-03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新浪、网易、腾讯、搜狐四大门户网站等相继“落户”微博,掀起了全民微博的热潮,微博以其更自由、更快捷、更精悍,更独特的魅力、迅速占领市场,真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了,借助电脑、手机等一切方式,转发、评论等一切形式,个人、政府机构、媒体等一切主体,人人都是传播源,微博实现着自己的核裂变,颠覆着人们的沟通方式,但微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微博?如何使用微博?它能给我们领导干部从政的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1什么是微博

1.1什么是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是MicroBlog的简称,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围脖”,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的更加便利,传播更加迅速,每一条微博的字数都在140个字以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媒介渠道,进行信息的和浏览,微博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和观念分享平台。

1.2为什么微博受追捧

1.2.1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

在20年前我们获取资讯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渠道,比如说电视、报纸、杂志等,那个时候获取资讯是被动的,我们必须守在电视机前面或者等待报纸、杂志出版、上摊,发生了什么新闻,只有媒体说了你才知道;而到了10年前,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出现,我们获取资讯从被动变成了主动,我们看新闻可以上网,因为网站是24小时更新的,发生了什么,随时上网,一看便知;而到了今天,微博连我们主动的去寻找信息都不用了,他主动把信息推动给你,通过微博接受信息,也通过微博发送信息,反馈信息,这在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可以说微博带来了一场真正的互联网革命。

1.2.2微博代表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微博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和观念分享平台,与当初门户网站的兴起一样,代表着新的媒介形式,代表了互联网的未来。当今的世界是信息高速化的时代,微博的影响力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文化界、娱乐界、体育界、还是政界人士,都纷纷开通了微博,与大家分享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之路,也与微博密不可分。

1.2.3微博打造了全民皆记者时代

在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电视、报纸、杂志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是一种从中心向四周的传播途径(因为只有少数人是内容的生产者,大部分人是内容的消费者),而微博带来的是一场扁平化的广场式的传播,人人都是信息源,人人都是传播者。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而信息更是以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几何级数爆炸式的增长在传播。

1.2.4微博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

微博慢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公开、平等、创新、迅猛传播的媒体影响力时代,作为一个强大的平台,微博的价值体现在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运动,使得微博在中国越来越主流化。如今在日常生活当中,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即写即发,让用户在乘车、等待、休闲的时间都因为微博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领导干部为什么学微博

2.1微博有利于政府对外宣传、信息

截至今年4月底,通过新浪实名认证的政府部门微博已达到3562个,官员个人微博有2351个,腾讯共有万余个政务机构以及公

表1新浪、腾讯微博政府机构及领导干部使用情况统计表

务员开通微博,遍布34个省级行政区划,副厅及以上级别的机构和官员微博有266个,小小的微博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府公关的利器,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公开信息的渠道,成为政府重要的宣传工具。

2.2微博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影响力

微博对事件反映的快捷,大大增加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成为政府和群众之间建立默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纽带,通过微博政府不仅为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更是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影响力。2.3微博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反腐能力

网络反腐的显示了巨大威力,而微博的兴起却将这种无孔不入的网络反腐发挥到了极致,越来越多的公共热点事件都与微博有关,如溧阳市卫生局局长“开房门”、成都青羊区教育局官员“调情门”、江西宜黄拆迁事件等等……随着微博的逐渐流行,近来不少“触网”官员纷纷在网上“触礁”出事,有的自此抬不起头,有的甚至因此被送进高墙……微博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民不必担心遭到被举报者报复,使得一些通过传统渠道很难发现的问题得以被发现,一些潜伏得很深的贪官污吏得以被揭露,一些已经被封口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民间反腐在微博上找到了新的舞台。

2.4微博有利于政府把握舆论先机

在突发事件中,微博会显的尤其重要,因为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看微博、发微薄,所以突发事件在微博上会传播的特别迅速,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如何消除事件的负面、不实、虚假的信息,给群众带来的困扰是政府职能当中的重中之重,如果利用好微博,政府就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引导舆论,让政府公开的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并且可以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把握舆论先机。

2.5微博有利于推动政务发展进入智能时代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室日前国内首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微博问政已渐成为信息公开的新趋势,全国各地政务微博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使得政务发展进入了智能化的新时代。

公共决策要颁布和施行,必须要更多地倾听民意,了解老百姓的呼声,如何去更好的了解民意,我觉得互联网就是民意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当政府可以把自己的政策和改革意图,或者机制和措施,在微博上时,会有很多的声音来进行评价,当然在这些声音中有反对意见,因此政府就会有效地把微博当成了结民意,倾听老百姓呼声的一个重要平台,政府如果有效的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既可以变成它自主的信息平台,又会成为了解民意的一个主要途径,而且又可以成为和人民大众进行有效互动的一个重要空间。

3领导干部怎样使用微博

3.1微博的注册(通过网页注册,以新浪微博为例)

3.2微博的使用

3.2.1如何查找关注你感兴趣的微博

3.2.2微博的转播操作

转播就是把别人的微博作为引用对象,可以添加或者不添加自己的评语,当作自己的一条微博内容出来。

3.2.3微博的评论操作

评论则是直接在别人的微博上,回复自己的观点、意见。

3.2.4私信操作

发送给关注你的人的私密消息称为“私信”,私信内容只有发送者和接收者可见,对其他人保密。

3.2.5微博话题和“#”号标记操作

因为微博实时性强的特点,在一定时间内,微博内容有集中讨论某些热点话题的倾向,人们为了方便查找、搜索同一个话题,用“#”号在表示话题的关键字前后进行标记。3.2.6微博身份认证操作

身份认证就是微博主向微博服务商提供可以证明自己真实身份的资料经微博服务商审核后,在微博上显示认证标志(V)的过程。

3.3领导干部使用微博的几点建议

3.3.1处理好个人和公职身份的角色定位问题

1)机构围脖要实施规范化运作

党政机构微博的开设,需经过本级机构管理部门的批准。要明确信息和管理的规则和流程,严格避免在机构微博中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严格避免个人在机构微博中随意未经证实和许可的信息。

2)拿捏好网友身份、公职身份的不同角色

对于以领导干部真实姓名、身份或机构名称注册并通过了微博服务商的实名认证的微博,特别要注意言词,如成都青羊区教育局官员“调情门”事件,不能挑战基本的社会常识、政治伦理底线,不当言词不仅影响个人,而且影响所在机构,甚至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

3.3.2要慎重处理网民对现实问题的诉求

党政机构微博对于网民的利益诉求,首先是倾听,能通过网络解决的就通过网络给予一定的解答,少一点正在办理中,少一点无可奉告,少一点模棱两可,少一点外交辞令,少一点行话套话,要解决网民的实际问题,经得起民意的历练;不能通过网络解决的不妨直接告知网友,机构微博不能完全等同于政府行政事务性工作的网上延伸,现实问题可以在网上反映,但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得回到现实的行政程序中去,以期望得到网民的理解。

3.3.3要注重提升与网友沟通的技巧

通过认证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微博,直接代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对外形象,一定要重视发言的语气、用词,努力提升与网友沟通技巧。坦诚、平等的态度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微博得到网民信任的首要前提,少说官话、大话、套话才能赢得网民的好感,才能起到应有的沟通效果,要防止出现格式化、程序化的“官博体”。

3.3.4要通过微博引导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

在突发事件中,微博既是谣言产生的主要来源,也是辟谣的有力工具,如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人民对掩埋车体的质疑,舟曲泥石流导致水源污染,碘盐防核辐射抢购碘盐事件等,政府机构都及时通过官方微博权威信息,澄清了事实,遏制了谣言的传播,极大缓解党政机关的舆论压力。

3.3.5微博“关注”、维护要谨慎

微博的使用是一种透明化行为,微博的“关注”会留下痕迹。政府机构与领导干部微博加听众、加关注,需要考虑政府形象。对于明显具有色情、暴力、商业广告等人物或机构微博,不要添加关注。此外,要及时删除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中的广告帖和违法帖。

4结束语

微众时代,一段视频,一句流行语,都是微动力,都有可能引起蝴蝶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窦含章,李未柠.政府如何开微博[M].1版.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3]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力模型和社会应用[M].1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第2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1)

摘 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和社交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以它的“微动力”改变着你我和我们的这个世界,本文从微博的出现重新分配了公民话语权、微博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补充、微博丰富了网络写作和生活写作、微博的“病毒式”传播和“草根性”力量为商业营销提供机会、微博提高社会监督的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等几个方面简要谈论一下微博对我们生活的正影响。

关键词 :微博;正影响;信息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31-03

微博是先进的网络技术与言语表达化的完美结合,是传媒文化、写作文化、休闲文化、尚简文化、社交文化的巧妙融合。微博呈现出写作门槛低、参与度很高、微博语言表述碎片化、互动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等特点,小小的微博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正以它的“微动力”改变着你我和我们的这个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正影响。

一、微博的出现重新分配了公民话语权

话语权对这个社会的各阶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各个阶层为了维护本阶层的利益都想尽办法纷纷利用社会资源争夺话语权。在今天,媒体已成为人们争夺话语权和使用话语权的主要阵地。但是,我们打开报纸或者打开电视,看到的听到的大多数都是社会精英阶层的发声。由于文化、背景、地位、学识等诸多因素,媒体的话语权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代表的阶层是单一的,不是大众的。个人的看法和想法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平民的声音往往都是“被代表”和“被表达”,他们没有阵地去控诉和呐喊,真正的想法也是无处发泄。然而,这是一个人人渴望发声的时代。中国自进入建设和谐社会以来,一再强调以人为本,人的本位和幸福成了测评政绩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话语权作为公民的最基本表达权利之一,是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表达自身诉求的重要手段。话语权已不单单是纯粹的语言学概念,而是反映社会民生的政治概念。人们对改革中的社会存在诸多质疑,对自身的压抑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房奴”、“蜗居”、“蚁族”等新名词的出现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了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焦虑和无奈。无休止的加班,日益攀升的物价使得人们的生活被忙碌的工作分割成碎片。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越大,但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少,且能够用作发泄的渠道越来越窄,能够排遣郁闷和焦虑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这种负面情绪的累积和长期积压往小了说是不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往大了说是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它需要一个出口宣泄,微博的出现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微博参与门槛低,参与主体平等等特质决定了大众话语权的实现,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不再是精英人士的独享,更是草根民众的话语平台。它给人们一个发牢骚的空间,宣泄的平台,让人们把生活工作中的重重压力转化为轻松的调侃,在140字的限制下无需润色雕饰,精炼的表达自我意识。微博彻底的把媒体话语权从精英下放到民众,人们不仅可以表达自己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比如对“钓鱼岛事件”、“郭美美事件”、“李刚门事件”等的看法,也可以抒发日常生活的所想所感,甚至可以无赖的唠叨哪里的饭菜好吃,那个摊位的菜比较便宜……

微博的出现重新分配了民众的话语权,将民意表达凝聚成一个大众阶层的话语网络,这不仅是公民话语权得以实现,更是个人意志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微博的自由发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微博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补充

微博的低门槛最大程度的增加了使用者数量,使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微博的出现是传播的主动权不再是被垄断在某一个新闻媒体手里,而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李开复在他的书中《微博改变一切》中写到:“微博作为一个新媒体,似乎比所有传统媒体加起来,都更有现场感和参与感。”书中记录了因2009年的一场大雪引起的航班延误近30个小时的一次突发事件,李开复在他的在微博上做了直播报道。“北京机场大雪,航班延迟90分钟。”……“等了12个半小时,已经缺食物9个小时,缺水3个小时,说无法补充,空气很差。原来抱怨的乘客都没力气了”……“在飞机上严重缺氧,已经有一位乘客晕眩了,现在正在广播,紧急问乘客中有没有医生。”……在这次突发事件里李开复成为一次相当规模的微博直播的亲历者兼男主播。不仅是李开复,甚至于每一位微博用户在经历新闻事件的同时就可以变身为记者,把所见所闻如实的在微博中进行报道,传播给大众。微博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源,信息量广阔丰富、信息渠道宽广、信息易于获取、信息传播可以互动,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2009年元宵夜中央电视台新址发生了火灾,这一消息首先是由网友经过微博配以图片到互联网上的,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网友大量的关注和议论,随后,新华网才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准确性。微博的传播速度和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所缺失的。虽然微微最为一种新媒体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使用,也越开越成为重要的新闻源,但是由于参与主体的庞大和准入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言论,新闻层出不穷,却没有信息传播的把关人,传播速度有超越传统媒体,其信息往往良莠混杂、真假难辨。比如微博上曾出现的金庸“被去世”事件就是信息传播的失真,所以说,微博的内容质量规范和服务管理都有待改进,它不能代替传统媒体,但它确实是一种对传统媒体很好的补充。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也会成为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之路。

三、微博丰富了网络写作和生活写作

2005年博客出现,作为一种网络日志使现实生活中喜欢抒发个人独特感受和记录生活点滴的朋友们拥有了自己的传播平台。可以说,博客的出现是网络写作的开始。这个平台让读者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和博主进行交流。然而,几乎所有的博文都是具有一定篇幅的,就需要写者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创作,也需要读者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所以,博客的生命力不是很旺盛,在流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随之冷却,很多博主的博客就如同长时间没有打理的土地一样荒废掉了。直至不久之后微博的兴起,给广大有倾诉欲望和表达欲望的人们吹来了春风,140字的限制可以使人们不费大量的时间,无需重注任何写作文体,对创作者的文采也没有门槛,深受人们喜爱。加之微博操作的简易性,通过手机或者移动电脑,任何网络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微博,,极大的满足了人们记录生活点的愿望和及时的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的愿望。

微博是一种简短的写作文体,140的限制就决定了其语言的精炼,使网络写作一改之前的长篇大论,中文表达的辞约意丰,神凝言简,在微博的文学性创作中得到了现代式的传承。其中,尤其是微小说的出现更是丰富了网络写作,堪称是绽放于网络写作中的一朵奇葩。

微小说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最开始是由网友自发创作出来的微博客的新应用。除了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局出乎人意料等特点,还具有了140字以内、随时与读者互动等特征。”微小说要在140字左右表述一个故事,首先就对叙事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微小说往往只有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情节、却没有一句对白。充满趣味且寓意深刻,幽默讽刺,给读者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正是这种留白的技巧达到了不着一字而神行兼备的效果。其次,微博的改写和戏仿扩大了用户充分的想象力和语言整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写作。但微博兴起的戏仿,并不是对经典的破坏和简单的拼凑,而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嘲讽或是情绪化的宣泄,具有现实批判意味。

另外,微博的出现使人们有机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作为重要的写作素材在第一时间变成简短的文本。在这之前,喜欢写作和记录的人们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随时随地的记录下来,可这只能是单纯的记录文本,而不能传播。直至微博的出现,能把人们在某一刻的灵感瞬间零时差大范围的传播出去,和关注你的人分享互动,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表达交流欲望,也因此丰富了生活写作。启发人的思想,增加人们的问题意识,让原创色彩的简短文本普及生活写作。

四、微博的“病毒式”传播和“草根性”力量为商业营销提供机会

目前,国内的各大网站的微博服务都没有成为其盈利的利器,还处于积累扩大用户的阶段,但他们尽可能的增加和维护已有的微博用户数量,无疑是看到了隐藏在微博微博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和技术价值。

微博的门槛低造就了它的用户量大,一旦汇集了大量的人气,就具有了广告效用。“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本省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省市电视台;超过1亿,你就是CCTV了!”这段话真切的描述了微博巨大的传播力,微博的传播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播,这种巨大的传播力带来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它给予了商业营销一个广阔的空间!目前大量的企业注册微博正是利用了它这种巨大的传播影响力,纷纷宣传企业的文化和产品,扩大营销。

微博营销的问世顺应了市场的需求,随之而来的微博营销经典案例也层出不穷。无疑,微博会成为未来商战中又一重要的战场。甚至于电影的宣传也得到微博的助力,《失恋33天》的小成本大收入众所周知。其实最开始《失恋33天》通过微博、人人网这样的新媒体来做推广,原本也是无奈之举。宣传公司曾承认因为没有大导演、大明星,传统的宣传模式很难玩得转,只好另辟蹊径一头扎进了社交媒体,但微博的草根性力量让这个电影的宣传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之后的京东和国美在微博上打响的价格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微博这个的广阔平台为商家提供了绝妙的营销机会,谁都不想错过这样一个低成本却高效率的营销机会。

五、微博提高社会监督的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微博随着自身发展的日渐成熟,凭借其自身优势,越来越多的开始涉足公共事务参与政治讨论,越来越体现出微博对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和提高社会监督效率所做的贡献。特别是政务微博的出现使社会公平化迈出了有意义的一小步。政府微博在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级政府及官员利用这种新方式进行微博问政,倾听网友的声音,与广大网民亲切交流,微博问政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极强的互动性。如河北省公安厅的微博明确表示:“请大家关注我们,转发我们的文章。我们将始终以草根的心态、以网友的身份与您进行在线交流互动。”还有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利用微博议政,网民们在微博上为他们建言献策,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政务微博不仅构造了一个信息的平台,也能进行舆论引导,使官民亲切互动进一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我国民众的政治参与度,使民众社会的构建落到实处,使也使社会公平的实现迈出了一小步。

再者是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和反腐中的表现提高了社会监督的效率。2010年4月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第一时间了一条微博预报地震发生的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青海玉树县今晨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可能出现人员伤亡。”此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全程直播微博灾情及救援情况,积极呼吁网民捐赠物资,还在这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担当了监督者的角色,监督了政府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在灾后重建的过程,有关部门也利用微博征集民意,进行民主决策。此外微博反腐在2012年可谓风声水起,微博反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反腐方式,现在除了个人在微博上揭露腐败行为外,党政机关、公安司法机关也纷纷加入到微博反腐的队伍,且不说这种新的反腐形势能行之多远,起码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新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社会监督的作用。以雷政富不雅视频为例,不雅视频曝光后,通过微博迅速发酵,仅过了63小时,重庆官方即宣布将雷政富免职,并进行立案侦查。微博的强大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纪检部门的查处速度和查处力度。2008年的“天价烟”;2009年的“最牛团长夫人”;2010年的“性爱日记事件”;2011年的“微博开房事件”;2012年的“雷公不雅视频事件”都让这些事件中的政府官员纷纷落马。虽然微博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一种补充,但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反腐渠道,也是对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表现。

2011年,创新工厂CEO李开复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微博:改变一切》,这个书名虽然很大程度的夸大了微博的作用,但我们可以从这个观点的提出看到微博的威力所在。在微博刚开始发展的2009年,“番禹垃圾事件”让微博的威力初露锋芒;被称为微博元年的2010年,生活娱乐、公共事件、电视节目等各个领域随处可见微博的影子;2011年,好人好事微博打拐成为微薄在这一年的第一声呐喊,之后的日本地震、小悦悦事件等都与微博密不可分;2012年,伦敦奥运会、钓鱼岛事件、中国好声音、甄嬛体等让微博出现在大街小巷的茶余饭后;2013年,微博市场进去成熟期,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放在了公共突发事件中,雅安地震中微博网友传递爱心、转发救援信息、组织捐款等发挥正能量,各个角落的人都能通过微博这个平台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博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不可回避的是,微博在发挥其正影响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没有信息的把关人;微博的裂变式传播也会扩大谣言的传播;微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可能使之遇到发展瓶颈等。但众所周知,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微博问题的存在并不影响它正功能的发挥,它的这种问题的出现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手段去规避,反而这种问题的改进会给微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大的上升空间。所以,我们只要扬其精华,避其糟粕,找出合理的方法尽可能的弱化微博的负功能,强化微博的正功能,就能很好的利用好微博这一平台。

微博虽微,但却有滴水映汪洋般的巨大威力,它会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越来越好,直至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3).

(2)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J].新闻与写作,2010(3).

第3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在几大微博平台的企业专区来看,有的企业的微博粉丝已经达到了几十万的级别,有的电子商务企业还从微博当中带去了不少的订单,正是种种的原因,许多企业把微博当成神化的工具,寄希望改变过去传统的营销方式,通过微博能对品牌和业务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但是,希望越大,失败也就越大,很多企业在做微博营销的过程中,发现并没有几大微博平台所宣传的那么美好,微博对营销的贡献几乎微所其微,所以,我们必须对微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微博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能做到什么?企业在做微博营销的过程中要注意那些问题,也就是说忌点在那里?

微博营销五个切忌点:

一.忌过高期望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个个都能利用营销进行企业品牌的营销和宣传,那么,几大门户的广告卖给谁啊。那可是他们生存之本啊。所以不要太过度相信运营商的数据,他们目前还处于争取用户阶段,需要树立典型而已。所以,典型做得到的,你不一定做得到,这就是区别。背后有一只手在帮他,这是先天的优势。因此,不要对微博寄于太高的期望,可以做为一种长期宣传的手段就可以了,就像跟博客一样,有人进来你的微博,就知道你一样。切忌心急气燥,品牌宣传从来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个微博就能改变整个生态环境的。

二.忌过度依赖奖品获取粉丝

许多企业为了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粉丝,采取活动送礼品的形式,如送机票,送iphone,送ipad,有的还送钻石,能想到都想到了。确实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但是这些粉丝都是冲着奖品来的,如果不做活动呢?这个粉丝还会接听你呢?活动做完以后,粉丝又减少了多少呢?而且这些粉丝本身对你的微博并没有所谓忠诚度,所以这个微博账号基本上算是废掉了。活动是可以做,但切忌过度频繁,过度依赖,可以一个星期做一次小活动,一个星期与粉丝有一次互动就OK了。而粉丝对你的微博有兴趣才去关注你而不是通过奖励的方式。

三.忌内容过多广告

微博本身是一个弱关系链的信息流工具,也是用户一个情感表达的工具。就决定了微博本身具备有新闻和生活两个属性。如果你的微博没有太多关于新闻或者生活的信息,而是一味的广告的话,我相信你的微博没有太多的粉丝,如果有也是通过其它手法获取而来的。一旦少了外部的因素,你的博友也会纷纷离你而去。所以特别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控制宣传和情感生活交流两不误,就必须对广告和内容做一个比较好比例控制,使广告融合到内容当中。

四.忌太多的@,转发,刷屏

有些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做活动的企业,经常使用@这个功能。这样他的粉丝的“提到我”就有系统的提示,可以增加被查看的机率。但是,如果经常使用这个@的功能,让用户增加查看他不喜欢的广告信息,最后的结果就是“黑名单”。白白损失了许多粉丝。还有,一些企业的微博特别喜欢用刷屏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增加曝光的机率,但是,有没有考虑你的粉丝的用户体验,如果他的内容全部是你的内容而看不到其它人的内容时,他也会弃你而去。所以,一个要把握好内容的频率,一般一天不要超过10条。

五.注意与粉丝的互动

第4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关键词]微博;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积极运用;发挥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27 — 03

一、 微博

(一) 微博的定义

世界上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微博客网站Twitter(中文系“推特”,网址)公司总部在美国加州旧金山,2006年3月由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首先在Blogger。Com开创了微博服务。现在的微博网站很多都将微博用户进行分类,通过对用户市场的细分从而更好地对用户进行订制服务和分众传播。一般微博网站将用户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用户本身的微博服务,另一种是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微博客。

有的学者认为,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i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共享。〔1〕也有的学者认为,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2〕还有的学者认为,微博即微型博客,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服务。〔3〕

(二)微博发展现状

首先,以微博为代表新媒体技术发展支撑体系日趋成熟,党和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微博发展战略,制定有关微博发展的重大政策,加快推动微博研发的重大工程。2006年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发展新兴传播载体,充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空间。”〔4〕这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对新媒体产业的高度重视。

其次,微博用户数量突破3亿,用户特征整体呈现学历低、年纪轻、收入低、集中在大中城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总覆盖人数达到3.031亿,2012年下半年达到3.096亿。2012年从用户的年龄来看,20岁到29岁微博用户最多,为9050.8万人,占微博用户比例达到29.24%;10到19岁用户为8216.3万,占比26.54%;30到39岁用户为7780.2万,占比25.14%。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整体呈现学历低,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初中学历用户,已经超过1亿,尤其是高中学历以下用户占到74.88%。2012年从微博用户收入来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仅占7.8%,5000元以下占92.2%。从地域特征来看东部地区微博用户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达到52.3%,并相对集中于一、二、三级城市。〔5〕由此可见,微博用户数量突破亿字大关,用户特征整体显现。

再次,四大商业门户网站主导中国微博格局,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两强并立,微博已经成为活跃度最高的信息传播平台,对中国新闻舆论、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巨大。据中国微博发展报告(2012)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突破5.03亿,日均活跃用户数4620万;腾讯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达到5.4亿,日均活跃人数超1亿。〔6〕微博是顺应新媒体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交化发展大趋而兴起一种传播形态,大大降低了新闻信息传播的门槛,使得微博已经成为人人都可使用的自媒体,融合化则极大加强微博的传播功能,社交化则进一步拓宽了微博的社会组织动员功能。据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0日,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共有政务微博账号176714个,较2011年新增了126153个,增长率高达249.51%。2012年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强国社区、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七大网络舆论阵地关于当年10大网络热点事件的发帖量总和达到3.7亿条。〔7〕由此可见,微博已经对政治、经济、新闻舆论、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

最后,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微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是微博发展非常有利的因素。党和国家相关部门采取重要措施,着力搭建微博重要的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网络、电视、微信、手机、微博报纸等微博服务平台建设。

二、微博密切党群关系的积极运用

(一)积极建设党建信息网站,开通微博平台

利用微博、手机等媒体优势建设党建信息网络平台,发展电子党务,将微博技术导入党务工作,开展网络党务,通过网络办公,方便信息传递,使日常复杂的党务工作变得简单,是推进微时代党建的一条新途径。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在电子党务建设和应用实践方面做出很多探索。据国脉互联的初步调研,目前我国省级党建网站的拥有率已经达到61.29%,其中地市级达到了56.46%,省直机关和市直机关党建网站的拥有率也分别达到了61.29%和23.42%。〔8〕因此,各省、市也在积极建设党建信息网站。从本次党建网站的调研情况来看,省级网站的拥有率相对较高达到了61.29%。东、中、西部地区的省级网站拥有率呈现逐步递减态势,分别为72.72%、62.5%和50%。〔9〕各地在结合本地优势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党建信息网站建设。

有的部门发挥网络在信息传播的优势,建立了微博平台,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比如,为切实发挥党建微博在党建工作中的宣传、信息共享、交流等方面的平台作用,提升东湖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东湖区党委开通了“党建工作微博”。

微博开通以来已得到该区党委、市委党校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微博已邀请满洲里党建之声,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各区、各单位党建微博加入。下一步东湖区区委计划利用微博平台,指导辖区各社区、各基层支部开通支部、个人微博,旨在利用好微博这个阵地,开展党建工作经验的共享和交流活动。〔10〕还有的部门也建立微博平台,利用微博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提升了党建工作能力。比如,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党委借助微博传播之“快”、覆盖之“广”、内容之“精”、应用之“易”的特点,开通党委官方微博——宁溪先锋,搭建四大平台,探索乡镇党建微博在党员管理中的沟通、教育、管理、宣传和服务功能。〔11〕积极建设党建信息网站,开通微博平台,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微博密切党群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微博问政功能,完善党务信息公开

发挥微博问政功能,完善党务信息公开,建设阳光、透明的政府需要,也是落实执政为民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12〕2008年5月1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指出:“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13〕由此可见,国家非常重视信息公开。随着微博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在党和政府信息公开也采用新闻会、网络视频、党政机关网站等新的形式进行传播。同时随着新华网、人民网、党建网以及各级政府网站建立,利用微博进行信息公开平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微博正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工具。对于群众来说,这些网站可以方便快捷浏览信息,也能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也就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许多微博网站可以采取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利用微博在群众中的普及性,在第一时间向群众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逐渐成为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比如,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后,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开门红、希望、期待,这三个词汇被网友频繁使用。有网友表示:“改革不是空中楼阁。老百姓关心政府出台改革措施,归根到底是关心自己的日子”。截至2013年11月12日晚10点整,微博涉及“三中全会”的讨论已经超过220万条。〔14〕还比如,食品药品监管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微博问政已成为其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截至2012年6月1日,全国各地有近40个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新浪微博开通官方微博,均取得较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15〕因此,党和政府运用微博密切党群关系有了很大进步,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使微博成为党和群众间的联系便捷桥梁,促进了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树立。

三、微博密切党群关系的发挥对策

(一)转变观念,完善人才配置

中国共产党的微博技术人才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微博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保障。随着微博平台多元化,网站、微信、手机等平台获得了较为空前的发展,微博各个产业发展繁荣,对微博技术的工作人员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需求增加就要求提高微博人才培养的力度,这样微博人才才会辈出。在微时代下,中国共产党要加强运用微博密切党群关系,也必须拥有一支既掌握微博技术又熟悉新时期党群工作的人才。但事实情况是中国共产党在微博人才配置上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中国共产党运用微博密切党群关系工作的进度。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首先要转变观念,把旧的观念和想法转变过来。中国共产党的各个组织部门在配置人才方面还有轻视微博技术人才观念,给党造成人才流失。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改变故有旧观念,加强对人才建设上来,使那些既能掌握微博技术又能获悉新时期党群工作的人才引进相关部门工作,运用微博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二)统一管理,优化人才培训

当前,党员干部对微博的知识储备水平不一,运用微博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要先对党员干部的微博知识储备和对运用微博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材和大纲,编写制定一套对微博知识介绍系统,注重实践运用能力的材。我国对运用微博开展党群工作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研究者只是单一的研究,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这样就会对人才培养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运用微博知识和技术,当前必须制定一整套科学的、实践性强的适用性教材,这对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5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关键词:微博 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83-01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由于微博具有易互动、门槛低、真实、及时等优点,成为时下最受欢迎、最为流行的网络新媒体, 利用好微博这一新媒介,发挥微博的功效于校园文化建设,抢占网络文化的新阵地。

一、微博的含义及特性

1.微博的含义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以140字以内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微博的特性

微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交工具,原因在于微博这种全新的信息平台具备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传播优势和传播特征。

第一,微博可以实现媒体间信息互通。传统博客对创作逻辑和语言组织的要求比较高,而微博则对此要求较低,用户可以利用接口将微博引到其他地方,跨媒体将简单易懂的语言及时便捷地到Wap 网站、手机短信、Email、彩信、Web 网站等多种媒体上,传播途径跨媒体,实现信息互通。

第二,微博信息即时、便捷、现场感强。微博信息字数通常在140字以内,特别适合手机用户使用,同时微博能够在瞬间产生海量信息。因此,无论何时何地,用户都可以用手机针对突发性事件或全球性事件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可以和其他用户交流观点和看法,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内幕资料和最新进展。

二、微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微博的上述特点促使很多高校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截至2011年10月15日23时04分,中国内地有220所高校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其中复旦大学的粉丝数量最多,达到171318人。高校开通的官方微博有很多都用于了校园文化建设,从现状看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旧存在很多不足。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物质文化建设是实现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载体,制度文化建设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任课教师引领和参与程度不够。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而任课教师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以及教学、科研的压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参与较少甚至零参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互动,在现实生活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教师的缺席而变得不完整。

1.2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而实际真正参与其中的往往只是少数的学生干部和积极性较高、能力较强的一些同学,大部分学生并未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此缺少广泛的学生基础。以钱江学院为例,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约占35%,而真正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活动的仅约占24%。

2.微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微博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改进。之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策划活动和开展活动两个环节,如今,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对开展过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出建议、发表评论,任课教师也能够利用微博这一便捷的网络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文化建设者与参与者的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改进校园文化建设。

2.2微博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数量。以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学生中的少数骨干力量,微博这种新媒体,能使广大学生都能了解到学校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并积极参与进来,并能反馈各项活动的开展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三、借助微博积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创建特色主题微博。在主题微博中,开设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相关栏目,撰写活动报道,上传赏心悦目、吸引眼球的图片,并用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语言对其进行命名,既保持思政工作的严肃性又不失趣味性,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开通高校官方微博。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入“网络时代”,各高校纷纷开通官方微博。高校利用官方微博这一载体,可以对外宣传其特色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官方微博的公开性和互动性能够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架设起学校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了解并跟踪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占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微博新阵地。与此同时,对于时常发生的网络危机,高校可以第一时间在官方微博上给予正面回应,通过解释获得话语权,得到大学生的信任,从而成功地利用网络对舆论导向进行引导。

第三,培养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时下高校社会舆论生产的一支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在高校面临网络危机的特殊时刻,这些大学生骨干能够消除大学生与学校间的对立情绪,推动网上、网下求同存异,化解一切可以化解的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要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有舆论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意见领袖”,团结他们的力量,争取大学生中“名人”的拥护和支持,发挥名人效应,形成舆论场。

综上所述,微博是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切实利用好微博,努力建设体现学校特色和“微博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侯丽娟.微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文化学刊,2011,(6).

[4]王雪婷.高校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

第6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关键词:政府机关;微博;民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使信息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传播更为迅速,公众得到了更多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同时也改变着政府和公众之间互动交流的方式,但个别政府机关干部对于微博信息的辨析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强,导致政府在微博领域中实行信息管理时各种优劣势并存。

一、政府机关微博诞生的背景

日益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完善的制度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对政府的执政水平有了新的要求。政府机关微博的设立,有利于政府与时俱进,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一)公众日益高涨的信息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政府机关信息一直都很保守,不能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公众和媒体往往从政府工作人员的只言片语中获取信息。政府机关微博的设立,既可以满足公众和媒体对于相关信息的迫切需求,同时又可以保证政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二)公众获取信息途径变化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正改变着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在情感方面的交流不断减少,时常觉得被周围人群所忽视,压抑的个体需要一个平台来表达自身的诉求,微博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必须要利用好这一沟通渠道,以做到与民众的直接、有效、深入的沟通。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

有学者认为,当政府机关微博被广泛应用后,它必然推动公民与政府官员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分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政治参与的结构和模式。开通政府机关微博,使政府政务更加透明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直面公众,解答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始终和百姓保持沟通状态,并时刻保持负责、严谨的态度,这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

二、政府机关微博信息传播的现状分析

(一)政府机关微博信息的传播特点

第一,即时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信息和接收信息,进一步实现了传播的即时性。政府机关微博可以使用文字表达,也可以传递图片、录音等信息,实现了第一时间、第一视角、第一现场的现场直播。政府机关的新闻和传统的媒体报道通常较微博相对迟缓。例如,2015年8月7日至9日,深圳市连续发生4起火灾事故,深圳市政府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厅”将详细信息进行了,安抚了群众不安的情绪。政府机关不可能完全掌握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信息,这样就必须要借助微博从网友那里得到最新的消息,然后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布控。

第二,亲民性。政府机关微博的设立,有利于提高政府政务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有利于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北京市部分公交线路和地铁运营将进行相应调整,北京市政府通过其官方微博“北京”将这一信息及时告知公众,提示乘客及时关注公交线路调整情况和地铁运营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这样的信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实用,具有很强的亲民性,很快引起了网民的追捧,不断被转发。

第三,互动性。政府机关微博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交互式的微博界面和信息超文本链接,为政府和公众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方便。公众不仅可以在微博上浏览自己喜好的信息,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建议。政府机关通过它可以更快、更好的了解民情民意,同时接受公众的监督。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诱发我国出现了抢盐风潮。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对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说:“郑省长,我们这个地方大家都在抢食盐,非常混乱,请您关注。”很快,郑省长在其微博上回复说:已部署,盐会有的!并通过微博澄清谣言,回应社会关切,赢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

第四,民主化。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民主化的趋势也日益增强,喜欢在微博上表达自己想法的人也越来越多。政府机关微博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媒体长期以来信息传播的垄断,并成为一种新的且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社会环境民主化的大趋势为政府机关微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微博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微博在话语权方面能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是任何官方和传统主流媒体都不能小视的,这种发展态势正在改变官方和社会话语权的力量对比,向越来越有利于老百姓表达和诉求的方向发展。

(二)政府机关微博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息更新缺乏规律性。由于对微博的认识不够,并没有把定期微博信息当成工作来看待,想起来就草草发表两条信息,想不起来就长时间搁置。还有一些政府机关开通了微博,却不见其发过任何信息,这就使微博成为了一个摆设。

其次,政府网站的翻版,缺乏与公众互动。忽略了微博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仅仅是机械的把信息从政府网站上复制粘贴过来重复。政府部门开设微博的初衷是想通过这个平台和公众进行及时的沟通,以提升政府形象,可是仍有不少政府机关在做形象工程,对公众所提出的问题和评论不予理睬,严重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略显不足。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充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本来应该第一时间快速的信息,还必须要经过层层的审批,映射出政府微博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不足,这会使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陷于被动。

三、政府机关微博信息传播的完善之道

(一)强化思想意识

要从思想上加强对政府机关微博重要性的意识,通过微博不仅可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可以及时的听取民情、民意。应当充分认识到政府微博是政府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之中。

(二)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的立法进程

将微博信息纳入到电子政务之中,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的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的考核机制。政府应出台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明确政府信息的相关规定。对于那些内容长期不更新、服务性不强的微博要进行及时的曝光,并且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惩处。

(三)政府机关微博要注重时效性

微博信息传播的显著特点就是快速、及时,政府要通过微博把信息及时的向公众传播,以消除群众的疑虑。政府微博要提供事件的第一手资料,要关注普通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真实看法。同时对于网民集中关注的热点事件,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以及有代表性的网民评论,要注意加以收集和整理。

结语

政府机关开设微博的最终理想就是政策的及时、受众的广泛接受。要让这个理想成为现实,就需要政府机关从思想上认识到微博的重要性,不断的加强学习,增强媒介素养,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以此来创建人民满意的政府机关微博。(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第7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据新浪微博数据显示,2011年11月初在新浪微博开通认证的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及官员的微博已超过18500个,其中机构微博9960个、官员个人微博8628个,已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这些政务微博成为公共信息、倾听民意、促进公众参政议政和开展网络问政的新兴渠道。

“上海”(/shanghaicity)是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11年11月28日实名认证开通的政务微博,在腾讯网、新浪网、东方网、新民网四个微博平台同时上线。目前,上海市政府已基本形成以“上海”为龙头,覆盖市、区县、街道各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在内的政务微博群,总共有400多家单位在上述平台开通了近800个账号,其总粉丝量超过1100万人次。在新浪微博平台,开通仅半年多的“上海”已拥有粉丝数超过140万,在众多政务微博中遥遥领先,有效发挥了政务微博公开政务、沟通民意、回应舆论和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政府新闻办微博影响力推荐榜上,“上海”高居榜首。

“上海”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上海”在开办之初就在内部凝聚了三点共识,即以权威信息为根基,重视满足“粉丝”的需要,使其成为一个凝聚人心的平台。半年来,其运营实践糅合了政府的权威性和微博的草根性,引领全国政务微博的风采,形成了几点成功经验:

第一,建立专业团队,各司其职。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上海”,为其匹配了专门办公室、建立了专业运营团队。其9名成员分别来自市政府综合处、应急处各1人,媒体单位4人和新闻办3人,他们都有较强的编辑能力,还能自创微博,各自分工把握政策、新闻、研判舆情等。每天,团队要召开编前会,每条帖子前至少需要3名编辑考量通过,重大内容则要9人共同讨论通过。针对突发事件发帖子,则需报市政府秘书长审核且迅速敲定。此外,9人手机全天开机,每天均有人值守到晚上12点,可随时响应传播突发事件信息。

第二,准确定位,突出民生服务。“上海”办公室负责人认为,该微博定位主要是关注衣食住行、与民生相关的重大政策两方面信息,即强调其公共服务性。其主页公布了近50个公共服务电话号码,有关菜价、天气、交通、住房、教育等的服务资讯版块占据全部帖子数量的近四成,而政务信息、互动版块的内容也多半与民生密切相关。例如2011年底,沪郊卷心菜滞销,“上海”发表“周末买点卷心菜”的微博以呼吁市民买些卷心菜,网民不仅大力转发,还多买多吃,创造出十几种卷心菜菜谱,这种全社会的热心帮助有效缓解了菜农们的燃眉之急。

第三,更新频率高,内容丰富生动。作为官方微博,“上海”有掌握广泛权威消息来源的优势,可以精心筛选、及时全市及其周边区县的政务信息。从抽样统计看,该账号日均发帖量19.4条,更新频率在国内政务微博中较高。而且每月发帖量比较有规律、时间相对固定,原创率达95%以上,其内容不局限于政务,而是通过15个小栏目来满足公众多种多样的信息需要。

在文本组织方面,“上海”多采用“【小标题】+#栏目名称#+具体内容”的发帖模式,一目了然,令人迅速掌握最有价值的信息,提升了政务微博的传播效率。在语言风格上,则注重从市民切身感受出发,不见“官气”、没有“官腔”,大多鲜活生动、口吻亲切,还不时地运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流行语言和网络文体。例如这条提醒大风天气的帖子:“想免费体验多样的发型吗?……逆风秒钟变大背头,顺风秒钟变流川枫,先逆风后顺风,祝贺你变成梅超风。”其幽默风趣、俏皮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该帖获得转发2700次、评论接近500条。

第四,积极互动,发挥平台效应。“上海”善于利用微博本身的互动性来营造政府与公众互动的平台。一方面,政府和官员通过它问政于民,切实推动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的打造。例如“两会”期问,该微博临时推出“两会声音”、“两会热点”、“两会关注”等,邀请人大代表与网友在线互动,听取民意,反响较为热烈;另方面,用户也通过微博参政议政、反映问题。例如2月27日,市民秦某在网上了详述自己就医难问题的《名癌症晚期病人家属致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公开信》,29日晚7点09分,“上海”就刊载了俞正声对此的回信,说“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该帖在20小时内转发过万次。

此外,“上海”在运营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本来最体现互动性、最易产生积极效果的“你问我答”栏目内容过少,“直击会”栏目在三个月采样中无内容;二是在文本组织上还可以改进。根据本文统计,在全部样本中含图片的帖子最多(68.2%)、纯文字的次之(28.4%),而含视频、音频链接的仅占不足5%。因此,可以更加丰富帖子中信息的含量,以提升用户交流体验;三是运行不够饱满。尽管团队中有人值守晚间,但“上海”发帖时段仍然局限在工作八小时之内,其他时段除“灯下夜读”栏目每天22:30有固定外,其他栏目则极少更新和互动。而相关研究发现,晚上21 24时是用户每天使用微博的高峰之一,且如今移动终端用户越来越多,他们登录微博的高峰期在晚上22点。或许,这在定程度上会制约“上海”的传播面和影响力。

提升政务微博效力之道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党政机构和官员的政务微博在2011年取得了爆发式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试水期,在运营管理实践中存在些不规范或不足之处,需要加以重视和改进,以提升政务微博的实际效力。

首先,明确定位,形成差异化特征。

纵观全国政务微博现状,各地各部门开通的数量越来越多,有盲目跟风、做秀之嫌,且存在定位不清、缺乏个性等问题。不同的政府部门在其职能属性、传播方向、目标受众等方面差异很大,比如有的部门面对的公众其实与网民群体并不重合,甚至差异很大。所以,开通政务微博不在数量多,而在针对性和实效。在内容上,要根据部门性质与职能,明确传播内容与对象的定位,发挥特长、精心策划、系统经营,逐渐建立自身差异化特征。比如民生类、公安司法类的政务微博风格自然应有所不同,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应有作用。

其次,建立全天候运行机制,实施规范管理。

目前,不少政务微博流于形式和摆设,在运营管理上也远未形成统规范,严重制约了政务微博的实效。因为管理员个人素养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了不良帖子、误发帖子的情形时有耳闻,这些都无益于政府形象,甚至极易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必须适应互联网24小时全天候传播,打造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懂网络技术与传播规律的有力的运营队伍,明确划分职责范围,加强系统的技能培训,提升团队的媒介素养,并探索建立种科学、完善、高效和有序的运行机制和日常工作制度。可以联结或打通其他政务渠道,比如政府的网站、新闻发言人、投诉、甚至官方媒体等机构机制,使政务微博运行更加及时、有效。同时,对运行时间做出调整,加强在晚间上网高峰时段的传播,并对日常的内容与形式、重点与特色、与粉丝的互动、公众关系维护等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维护好政府和政务微博双重形象。

再次,切实履行信息公开,强化传受互动。

基于微博传播快速、交互性强等优势,政务微博可以成为政府机构及时公开信息、与公众互动的最佳平台。然而,切实做好这两点的还比较少。形式化、内容少、互动性差是政务微博的通病,甚至被批评为“僵尸微博”。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政务微博的传播反应速度与效果尤其需要提升。政务微博运营者应该真正改变传统思维和习惯,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善于利用网络传播技巧。一方面,要按照2008年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信息,均做到日常及时更新,促进政务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另方面,在突发事件、公共危机等紧急时期不仅不能“噤声失语”,还要及时、实时权威准确的信息,做好舆情的应急和善后,防止谣言的滋生扩散。

特别是要懂得,让公众参与传播正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接受传播,所以不能打“官腔”、搞“独白”,而要积极主动地与目标公众互动。除了通常的发帖、互相回复和评论等交流,还可以发起参与互动型活动,并打通网上和网下,进一步扩散传播效果。只有努力实现从单向、权威的官方话语体系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体系转变,才能有利于公众舆论的沟通和引导。

最后,运用各类意见领袖,强化传播张力。

第8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 微博 郭美美事件

2011年6月20日,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在新浪微博上高调炫耀自己“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奢华生活,并因其“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实名认证身份引起网友的迅速围观。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时间内,网友的持续关注将郭美美连同中国红十字会、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等机构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了中国慈善机构公信力的大地震。随后,北京警方称,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总会无直接联系,其“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系个人杜撰。中国红十字会亦发表声明称将加强行业管理,推进信息公开。

“郭美美事件”显现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民意的巨大力量。新闻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他认为,在诸种自由中,发表意见是最神圣的,是一切自由的前提。在当前中国民意表达渠道尚未完全健全的环境下,微博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表达平台,并且担当起舆论监督的重要舵手。同时由“郭美美事件”引起的种种谣言也应该使我们认识到,新闻自由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要看清微博双刃剑的实质,趋利避害,才能充分发挥其舆论先锋的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思想的若干阐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思想的核心视角是出版自由,这是针对普鲁士政府颁布的书报检查令而形成的,他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和《关于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这两篇文章中集中表达了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他认为书报检查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官方的批评”,是“为政府所垄断的批评”。事实上,追求自由是人类固有的本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新闻自由也就不能打上某一阶级的烙印,而应该是每一个自由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可以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自由无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出版自由。”马克思还肯定了出版自由的意义,他指出:“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世界联结起来的有声的纽带。”这些关于新闻自由价值的思想,至今依然闪烁着经典的光芒。

马克思特别强调新闻自由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前提。因为新闻出版物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主张,才能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明辨是非,进而作出评论。他指出:“当报刊要匿名发表文章的时候,它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他主张自由报刊要充分发扬社会公器的作用,成为“社会的捍卫者”和“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第三种权力”不能行使,监督实效,那么“政府只听见自己的声音,它也知道它听见的只是自己的声音,但是它却耽于幻觉,似乎听见的是人民的声音,而且要求人民同样耽于这种幻觉。因此,人民就有一部分陷入政治迷信,而另一部分陷入政治上的不信任,或者说完全离开国家生活,变成一群只顾个人的庸人”。因此,新闻自由保障的不仅仅是个人自由,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思想的微博践行

微博践行新闻自由与其传播特征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微博的准入门槛较低,应用平台多元化。微博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较低,只需申请一个账户,就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体现了多元化、去权威化的公共开放空间的特质。此外,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和浏览信息。“人人都是记者”,是对微博大众化最好的诠释。其次,微博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一对多对多”的几何级放大特点。个人的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关注者接收,并且可以通过“转发”功能实现信息的病毒式传播。第三,微博的个人空间开放,交互性强。在微博中可以跳转到任意用户的页面,了解其的信息及背景资料,并留言评论。

微博的上述特征,使得每一个用户的新闻自由权限大大提高,微博的社会监督能力亦日益凸显。综观整个“郭美美事件”,微博彰显新闻自由,履行舆论监督使命的特点非常清晰。当郭美美顶着“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光环在网络上高调炫富时,奢侈生活与慈善机构的巨大反差瞬间触动了网友敏感的神经。网友大量的评论与转发迅速形成舆论风暴,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尤其是在寻求郭美美身份真相的过程中,微博几乎运用了民间社会的所有资源,信息披露者包括媒体记者、普通网民、意见领袖,等等,大家纷纷提供线索,表达意见,这个过程恰恰体现了舆论自由环境下,公民利用自媒体整合资源、协调行动的过程。在以往,离开了权力所控制的信息沟通网络,大范围的社会沟通不可能进行,但微博终结了这一点。网络新闻自由集结了最大程度的力量,还原了事件的本真面目。

微博的力量远未止步。随着舆论的焦点从对郭美美本人的批判转移至对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与透明度的质疑,微博的监督能力继续发威。网友陆续爆出红十字会下属的商业红十字会与多家企业有利润分成等事实,作为一个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红十字会是否成为腐败的温床变成新一轮网络议题。事实证明,微博带来的不仅仅是“围观”,还有“揭露”和“改变”。尽管声明与“郭美美事件”并无直接关系,红十字会承认此次网络事件对其是提醒和教育。形成公开透明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完善与社会和公民沟通的畅通渠道,应该是我国慈善组织的未来之路。由于微博自由讨论的空间以及极强的“放大镜”功能,公权力的行使开始置于大众视野之下,马克思所描述的“第三种权力”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在现实社会释放出正能量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思想的相对性及微博反思

同一般意义上的民主和自由一样,新闻自由也是有条件和相对的。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提到“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但我们必须对此“绝对的新闻自由”有正确的理解。首先,“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是一个政治、法律、社会意义上的概念,不是哲学概念,这里的“自由”不必与“必然”作为一对范畴、“绝对”也不必与“相对”作为一对范畴看待。其次,享有“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是革命时期的特殊事件,可以理解为“排除了国家干预后实现的、通过报刊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是有明确的限度的。首先,新闻自由与法是不可分割的,此法是保障自由的“良法”。其次,新闻自由倡导自由表达,但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尽到义务。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自由的首要条件:一切公务人员在自己职务活动方面都应当在普通法庭上按照一般法律向每一个公民负责。”权利和义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衡量新闻出版自由是否有益的标准。

毋庸质疑,微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的空间,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充斥着谩骂、谣言,甚至攻击。自由表达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否则网络自由就变成了“网络暴力”,即各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谣言攻击。微博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心情化的表达,所以网友面对一些引起自己内心不满的人或事时,很容易表达偏激,甚至恶意诽谤。在“郭美美事件”伊始,关于郭美美真实身份的传言在微博上可谓千姿百态,有人直指她是红十字会副会长的女儿,甚至有“爆料”称她是郭沫若的后代。这些后来都被证实为天方夜谭的谣言不仅掩盖了事件的真相,而且对郭美美本人也造成了侵权。健康的舆论环境需要法律的引导,我国尚未通过立法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专门的保护。随着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亟需一部完善的法律来规范网络秩序,使每一个公民的新闻自由在法制的轨道内运行。

此外,马克思一方面对出版自由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又提出不能把它推崇为万能的东西,自由报刊即使影响力再广泛,毕竟只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而“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如果把出版自由看做是“一切的一切”,那就会使人民实现自己目的的其他手段,甚至人民本身都成为多余的了。马克思比喻这“正像一位大发雷霆的作家怪他的医生只是给他治好了病却没有同时使他的作品不印错别字一样。新闻出版自由同医生一样,并不能使一个人和一个民族变得完美无缺,它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微博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但要推动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制度本身的改革。微博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如何进一步转化为行动,寻求解决之道,实乃任重道远。一直以来,微博在面对公共事件时似乎陷入了一个“围观——高潮——散去”的怪圈,公众对事件起初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后续的关注。“郭美美事件”已渐渐平息,这次事件从开始到真相揭开,自由公开的网络舆论氛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对这次事件反映出来的当前慈善领域存在问题的追问与反省不应该停止。只有全民参与的慈善才是中国慈善的真正开始,而公民参与只有从今天的围观和问责延伸到未来的建设,才是真正的参与。迎接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需要微博的力量,更需要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找回缺失的公信力。

四、结语

当今中国社会,正值改革的关键时期,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如何在新形势下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思想值得思考。“郭美美事件”昭示,微博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处于被动地位的困境,亦使得民众监督的力量更加凝聚,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思想的时代价值。同时,微博在践行新闻自由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负面倾向,值得反思。我们要充分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我国新闻自由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9篇:微博改变一切范文

关键词:微博问政 官民互动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微博以其简洁、即时、互动等特点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舆论平台,与此同时,各级党政机关及官员通过微博问政也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官民沟通方式。微博问政即指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相关网络技术进行参政议政、处理政务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问政方式,微博问政已经在信息公开、矛盾化解、体察民情、集中民智,解决民忧等方面发挥了引人瞩目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政务微博仍存在着"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的特征,以致问政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持续发挥好微博平台的作用,推动微博问政真正走向实效,关键是要强化官民互动。

一、微博的特点和属性为强化官民互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工具和媒介平台,具有两大突出特征:

1、强烈的交互性。微博这种新兴的社会化网络平台,不同于传统的网站,论坛,博客,它的交互性非常强。微博提供了关注、评论、转发、回复、私信等互动方法,还有话题,投票,微群,微刊等互动功能,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通过文字、表情、图片或视频等进行互动,可以平等的就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可以随时对新发生的事情发表看法。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作为微博问政的主导方,政府官员可以通过高明的交流技巧把自身形象积极的展示给对方,甚至可以把党委政府机构通过微博建设成立体的拟人化形象,与民众建立更有亲和力的关系,提升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而传统的官方网站、广播电视、论坛博客则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良好交互性。所以微博这个工具的最大特色在于互动、沟通,政府官员通过它可以广泛、密切联系身边的老百姓,普通民众通过它可以跟官方、政府进行零距离沟通。它是架起官民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是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

2、高度的参与性,微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任何会使用互联网的人,都能注册微博账号,与所有微博客一起平等享受阅读、发言与评论等权利。微博信息不需要长篇大论,限定在140个字以内。140个字的限制不仅有利于信息的更新,而且将传播者和接受者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地位平等。相比博客来说,家常琐事也完全有理由编织成"围脖",而不需要面对博客长篇大论的压力。这使得微博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参与平台,而且有着显著的草根性,大大提高了微博的参与性。另外,微博与手机的结合,使得微博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用户不需要多么高端的设备,只要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随心所欲的、评论、转发微博内容。微博这种高度的参与性客观上为强化官民互动、沟通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微博问政的目的和意义决定了强化官民互动是提高微博问政走向实效的关键。

微博问政的目的和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察社会民情,二是集纳广大民意,三是改进政府工作,四是塑造政府形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微博问政的意义并没有充分发挥和实现,主要是因为有些政务微博根本没有互动,仅仅把它作为一个信息的平台,例行公事般的每天几条信息,自说自话,而对网民留言不闻不问,影响网民参与的积极性。

所以,要达到和实现微博问政的目的,关键就在官民互动。不互动,"问政"就无意义。微博问政首先在于在"言",即信息,政务微博是一个网络议政场,应多能引起网民兴趣、互动性强的话题,多公布民生政策、干部人事决定等群众关注的政务信息。其次在于"问",通过评论、话题、投票等功能,调动广大网民的积极性,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了解群众的诉求,采纳群众的建议,才能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最后要"回",微博问政,不仅要在"言","问"上下功夫,还要在"回"上做文章,及时回应群众的期盼,解答群众的问题,才能拉近官民的距离,塑造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总之,一言一问一回,一来一往,多言,多问,多回,不断加强与网民的交流和互动,才能真正推动微博问政走向实效。

如何强化官民互动,发挥微博问政的作用?

一、加强对官员的网络培训,增强对微博新媒体特征及其传播规律的认识。

目前,虽然许多政府机构和官员都开了微博,但是对于"微博"并不很了解,微博的很多功能和应用知之甚少,有些政务微博害怕自己的言论可能招致网友"拍砖"而变得谨小慎微,有些政务微博由于开通准备不足,无力管理,引起民众的不满,还有的政府官员仅仅把微博当做一种聚敛人气和制造政绩的工具,将"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时髦",仿佛官员上微博了,账号中有不少"粉丝",再用微博发一点儿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什么的,这就是"微博问政"了。对微博工具知识的缺乏及对微博问政的片面理解,妨碍了官民有效地互动。因此,必须加强对官员的网络培训,全民认识和把握微博这一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提升政务微博管理者和维护者在网络环境中运用微博,驾驭微博的能力。

二、转变官员的"领导"观念,确立躬身听政,服务社会的微博经营理念。

如前所述,微博这种新型网络自媒体,有去中心化的特征,无论是精英还是草根,人们都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持续不断地进行回复、评论和转发。这种平民化、交互性的政治传播,改变了政府权力控制下的社会信息传播格局。

但是许多政府机构和官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些政务微博在经营中,仍然以领导者自居的心态去经营微博,导致 "官话套话"、"敷衍应付"等问题,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不满,那么,如何提高政府机构在互联网中的影响力,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起良性互动的桥梁呢?最根本的就是,政府作为政务微博的经营主体,要转变"领导"观念,确立躬身听政,服务社会的微博经营理念。

三、做好微博的功能定位,谨慎言行,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和需求。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晨提出的,政府部门要运用政务微博使之成为"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手段,""要及时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政务微博应该定位为信息平台、对话沟通平台和汇集民意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要民众真正需要的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和需求。围绕这一功能定位,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丰富政务微博应用方式,积极使用微访谈、微直播、投票、微群、微刊、线下活动等多个应用方式,提升政务微博的互动交流和人气指数。二是政务微博要关注网络意见,加强同微博意见领袖的交流与沟通,还要主动设置公共议题,邀请相关官员和专家以及草根名人等参与讨论,深化公众对公共议题的理解和认识。三是整合信息资源,组建政务微博群,整合信息资源、共同使用同一平台,许多政务微博共同组成微博群,相当于一个"政务微博平台",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变部门"独唱"为"合唱",实现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社会关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纪炯:《"微博问政"关键在互动》,《浙江日报》,2011年2月14日

[2]詹奕嘉 万小广 孔博:《2010:微博问政力不"微"》,《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12月17日

[3]张亚泽:《政务微博,如何走得更远-》-《领导之友》2012年02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