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田信息范文

油田信息精选(九篇)

油田信息

第1篇:油田信息范文

“信息系统审计”是近些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审计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信息系统审计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国际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权威专家RonWeber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即信息系统审计就是“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在计算机没有出现之前,信息系统是以人为基础的,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存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并且主要应用于经济管理活动之中。企业以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改变自己的财务、经营管理等活动,以此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企业的信息化也引发了很多企业和社会的问题。正是这些影响和问题促使信息系统审计不断发展。

1审计对象的发展导致了审计人员必须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在信息技术向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起全面冲击的大潮中,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审计这个以鉴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为目的的行业则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目前油田企业不仅仅是会计实现了电算化管理,在采购、销售、保管等业务环节也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如早在前几年油田分公司已全面推行使用了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2011年油田管理局存续公司全面推行使用了中石化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这些都迫使我们为了规避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而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企业的管理及信息处理经历了手工处理、会计系统计算机化、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化三个比较突出的阶段。在最初的手工处理阶段,企业内部的信息最初是以手工处理的方式进行,一个企业的会计部门,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将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企业内部和外部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的审计方式毫无疑问是手工的形式,审计的对象也是人和纸质文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会计系统计算机化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这时的审计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但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对电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阶段,实际上是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在提高审计效率、发现审计线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油田企业已逐步进入了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化阶段,会计电算化已逐步走向成熟,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就此止步,以ERP、MRP-Ⅱ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开始兴起。这时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系统,而是集财务、人事、供销、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只是这个系统所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单独的财务系统已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有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把握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避免审计风险,将审计成果最大化。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对象的不断变化,促使审计方式也随之改变,信息系统审计也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2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面临的问题

2.1审计观念的转变

观念问题也就是认识问题。如果不转换审计观念,将审计目标仅仅局限为查错纠弊,势必将信息系统审计与当前中心工作对立起来。把审计仅仅理解为“查账”,则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或辅助审计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层次上。比如在ERP环境下,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只需将所需的数据从ERP系统中导出,然后按照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核对,不加分析,不加判断,继续按照旧环境下容易出现的错误及舞弊为起点进行审计,其结果可能是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效。因为许多核对工作ERP系统已经能自动完成,仅仅数据的正确并不能表示被审单位信息系统中权限管理、参数的设置及修改控制等是否存在问题。对此,我们应改变现有的工作思路和审计观念,只有全面树立系统基础审计或风险基础审计的观念,才能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意义。审计中发现的很多错弊,都是由于管理上出了漏洞,也就是系统出了问题。如通过对油田分公司中部分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就发现存在个别管理人员随意将自己在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密码给他人使用的现象,最终导致管理上出现了较大漏洞。一个管理完善的、控制良好的系统,应该能够防止、发现或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审计的任务就是帮助和促进被审计者建立、健全这种机制,而不应该是代替被审计者去履行他们的“管理责任”或“会计责任”。

2.2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人才的缺乏

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不仅仅需要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并且在计算机数据库理论、实务操作、设计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即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且通晓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但从目前的人员数量和知识结构上看,还远远达不到要求。一方面受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限制,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虽然油田企业近几年为内部审计人员举办了ERP培训班、AIS培训班等大型培训,使大部分内审人员通过强化培训迅速掌握了审计现场必备的计算机操作、网络审计等基本技能,但由于因存续公司与上市公司审计人员的权限分配、业务性质等原因导致部分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不同程度在出现了对先进的ERP、AIS系统学而不用,专而不精的现象,信息系统审计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2.3行业标准与实务指南

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统一起来,形成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这将是信息系统审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共同规律。没有标准和规范,所有的实践活动只能局限在较低水平。

3信息系统条件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

3.1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人员应关注油田相关信息系统并从以下几点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开展审查。一是调查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网络安全和数据的备份等情况,以保证信息系统财务数据的安全、完整。重点可进行硬件及环境控制审查,即对存档的系统设计文本中有关硬件的资料进行审查,定期检查硬件设备并依据针对计算机管理程序有关要求测试硬件的可靠性;运行审查,即对计算机在输入、处理、输出过程中的运行情况审查;修改方式及保密措施审查等。二是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和评价,重点是权限管理、参数表的设置和修改控制等是否有效,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的开发者是否分离,被审计单位对交易录入的原始数据是否实施相应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和业务流程是否吻合;三是通过系统日志等文件分析一些重大事件的原因,分析对整体信息系统的影响。

3.2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审计

迄今为止,油田企业内部单位的会计核算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80%以上的单位(包括其下属的三级单位)全部使用的是国产的财务或管理软件(部分已具备了网络财务功能)。有的建立了内部网络管理和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这为网络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审计网络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比如:油气田企业每年都要发生大量的采购行为,对此进行审计监督,降低采购成本,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任务。而在完成这一任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价格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确认至关重要,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包容大量信息的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和通讯等技术。由于油气田企业已于2002年实行了网上采购,内部审计部门要实现对物资采购业务电子化交易和结算业务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拟购买的劳务或产品的性能、价格、厂家的资质等经济信息,结合其他审计方法,对采购行为经济与否作出恰当的评价。再比如进行工程成本审计,审计人员同样也可以利用网络取得有关建筑材料、设备、机电仪表等价格信息,可计算出较合理的材料差价和工程造价。

3.3全面开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

随着油气田企业管理的进步和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的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也从常规审计转向管理及效益等经营审计。审计人员在开展此类业务时,可通过进行科学抽样审计,利用项目测试辅助审计软件,输入运行参数,再读入拟抽取样本的数据库,确定抽样字段后,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样本抽取、计算等工作,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如资产真实性审计,即可通过计算机抽样,再对样本实物进行重点跟踪盘查。同时在油气田企业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审计人员仅凭对会计资料的审查,很难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深层次问题,无法准确评价与所审计的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要达到审计目的,就必须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资流紧密结合,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经营风险的关键部位。我们知道,要完成这些工作,依靠手工操作,其工作量是难以想象的,而且不能保证较高的质量,但计算机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编制审计辅助软件,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会计数据等信息拷贝或输入,再由计算机进行汇总、计算、分析,优选重点实施审计。

4促进油田企业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因素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面对审计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油田企业内部审计依靠传统的审计手段、技术和方法已经很难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现阶段加快内部审计网络化、电算化建设是油田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系统审计,也是油田内部审计适应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追赶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水平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趋势。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审计理念的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要由主要是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传统审计理念向以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为重点的现代审计理念转变。在油田企业管理网络化、数字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要逐步向重点关注、开展油田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以及环境审计的这一主要趋势转变。应全面树立系统基础审计或风险基础审计的观念,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或辅助审计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层次上,而是要通过信息系统审计帮助和促进被审计者确定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

第2篇:油田信息范文

信息技术是处理和管理各种信息的技术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开发、设计、安装、实施信息系统软件。广义上的信息技术是指充分扩展和利用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工具、方法、技能的总和,广义的信息技术强调信息技术与人类的本质关系;狭义的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编、收集、传输、储存、加工的各种活动,狭义的信息技术强调信息技术的功能[1]。

2信息技术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是现代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在企业现代化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企业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力量才不会被市场淘汰,最终实现企业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现代化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够扩展企业的业务范围,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扩展了企业的销售渠道[2]。

3信息技术在油田企业中的应用

3.1油田编制方案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油田企业中的应用涉及到油田企业的各个方面,对于油田企业的开发来说,编制方案是开发建设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能够总结油田的生产规律,确定油田的开发方向。在编制具体的开发文件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编制方案当中,能够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对合理预测、开发油田非常有帮助。比如在计算井组剩余开采储量时,很多油田的开采区依然存有大量的原油,应用信息技术的“剩余开采储量软件”,可以准确分析油层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和位置,找到余油集聚区。信息技术还可以对地质资料进行网络化管理,油田企业为了寻找油田的潜力区,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老油田实施深度研究,提高深度开发方案的编制水平,使信息资源在油田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3]。

3.2油田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油田企业的井下作业可以开展信息化建设,这样可以优化油田施工管理业务流程,为油田企业提供信息支持,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化,增强油田的施工管理。在作业数据建设中,为了满足专业应用,油田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统一了数据和标准,加强了油田企业的整体设计和统一规划管理,数据资源中心覆盖了整个井下作业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实现数据资料的上传和下载,还能够满足油田企业的内部管理要求,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井下作业数据建设能够实现油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生产和预测数学模型,同时建设相应的知识平台,形成一个全面的、完整的数据信息环境,油田企业根据数据信息准确分析、预测井下作业,使井下作业顺利施工。

3.3油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油田企业对地理信息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全球定位遥感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它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情况,收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数据的来源和种类,确定合适的地面工程数据采集方式。地面施工工程可以分为两大类,地面上可见管道施工和埋地管道施工,对于可见管道及建筑物的施工,采集数据的方式有大比例尺地形采集、高分辨率航测遥感图片处理采集、GPS技术现场定位采集三种方式;对于埋地管道施工上,采集空间位置的数据方式主要是探测方式。全球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可以摆脱历史信息不全面的问题,为地面的工程数据提供保障。

3.4培训职工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通过运用多媒体方式改变传统的培训教育模式,优化培训教育工作。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图像、声音、文字用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改变传统的书本模式,给职工听觉与视觉上的享受;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把抽象的概念变的具体化、生动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先进的技术知识讲解出来,提高培训员工的效率;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扩展培训教师的知识技术水平,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技术水平。

3.5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油田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计算机能够有效地完成比较复杂的计算程序,处理复杂的数据。油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会出现大量数据,计算机软件可以帮助油田企业完成资金的统计、核算等程序,提高油田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4]。

4结语

第3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字:油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E4 文献标识码:A

一、油田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不能达成同步统一,不容易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即让信息与业务系统结介,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信息的采集问题。比如:物资早已入库,但物资验收单还没有录入;物资早已出库,但物资发料单还没有录入。采购物资到货后,必须由收货单位出具《自达物资现场交接单》并送达物资管理部门后,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依据交接单办理网上验收,同时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心的专人对单据进行汇总,办理结算手续。由于我厂各单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点多线长),物资从运达生产现场至物资验收单的最后结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客观上影响了验收单据的处理速度,没有真正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同时,还不能够做到大规模的信息共享,因此,信息用于决策的部分还不多,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物资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以基础性信息化为主。

(二)由于油田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业务量大,物资管理网络对信息处理的速度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对物资供应市场的信息变化反应迟钝,更谈不上决策的科学性。用计算机来管理物资不能照搬人工管理模式,做人工管理的翻版,而是应根据物资管理的目标对人工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借助信息技术使企业的大量基础数据共享,以信息化推动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准确率,利用科学化管理思想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三)系统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经过几年的运行,应该利用该系统对日常工作中(采购、库存、运输、供应商、结算)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优化的工作还未开展。这是一个要求较高的模块,可能会涉及到整个流程和日常业务操作的再造,因此,只有对业务深入了解,保证系统的实时、高效,才能满足进一步优化的要求。

(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不单单只是运行一套软件,而是管理流程、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物资采购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融入到实际业务中,并坚持不懈地推进,才能见到更明显的效果。由于我们现在的物资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以基础性信息化为

主,加之油田所在的特殊的地理区域和巨大的物资流量,且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个别环节把握不准、操作不当。

二、做好油田物资信息系统建设

(一)油田物资管理系统构建的目的,就是根据油田生产发展的需求,构建出适于油田生产经营特点的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措施,将油田物资管理方法和过程制度化,建立标准化集成化的油田物资采购管理信息中心,达到油田内部物资购买使用等信息交流与共享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油田物资管理过程的监控力度,实现依据油田的需求进行物资采购的管理模式,从而降低油田物资管理的运行成本,从而提高油田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油田的整体实力。油田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框架设计、数据设计、硬件设计、安全设计等方面,油田物资管理的系统架构设计主要采用分层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结构清晰合理,这种分层结构的系统架构设计对于系统的管理的维护工作很有利,而且这种分层结构的系统设计性价比也是比较高的。油田物资管理系统主要采用框架设计的方法,每一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分开,没有直接的联系,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数据库来发生的,对于每个子系统的修改,不会对主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避免由于子系统的修改而造成主系统的损坏的现象,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油田物资管理的可操作性,极大的降低了系统的研制风险。

(二)通信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关键。油田应该充分意识到人才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应该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时代下的油田管理需要一大批复合型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懂业务也要懂计算机,他们在油田的管理工作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一大批的信息技术和应用的人才,更需要相关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管理工作,这样建立一批专业人才组成的管理队伍,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油田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的开发,鼓励员工进行软件系统的研发,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小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需要投人的资金较少,这样能够充分锻炼研发人员的思维,给研发人员足够的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对于进行独立研发的人员,没有花费油田较多经费的项目,在生产管理中起到很到的作用的项目,油田应该考虑给予相关人员进行物质奖励,不断积累人才进行通信管理模式的研究,促进通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小结

油田作为特殊的国家能源企业,在石油资源的勘探、开采、

运输、储存等方面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设备等物资,在油田物资的流动过程中都需要涉及到购买、运输等很多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在物资管理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影响到石油企业中各项生产经济管理工作。油田物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油田物资供应的效率和质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做好油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设备,全面提高油田物资管理水平和能力,从而有效的促进油田生产的顺利进行,提升油田企业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改玲. 浅议油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 经济师,2012,11:237+239.

第4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油田企业 微时代 信息化安全 管理

一、微信息覆盖的人群范围更加广泛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信息覆盖的人群范围更加广泛,粘性不断增强,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都能无孔不入地迅速扩散到全世界,微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交往工具,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意识到,微信息不仅仅是科技、是媒体,是军事、政治、管理和服务,微信息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也在相当程度上侵蚀着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传统领地,冲击着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传统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微时代”下的微信息已深刻地改变了管理的所有领域。

二、推进“微时代”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构想

1、“微时代”油田企业管理的内涵理解。所谓“微时代”下的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新时期油田企业信息化实践领域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对传统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沟通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衍生,目的是将人类目前最有效的即时通信手段引入油田企业信息管理的各个领域,这是一种以网络、手机等通信工具为载体,以现代微通信技术为支撑,传统与现代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和立体交叉性等特征的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新机制。“微时代”下的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变革油田企业管理和服务模式,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建制间的壁垒,整合资源,构建互联互通、覆盖广泛、注重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新体系的功能,能够提高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

2、推进微信息信息化的总体思路。油田企业是国家的能源企业,既具备其它企业的特征,又具有油气服务管理的职能,应该本着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立足实际、分步实施、保障安全、服务为本和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推进微信息信息化应用。

从宏观层面来说,微信息信息化应用应该是通过应用以即时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整合油田企业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以局域网为基础平台,建设以油田企业干部职工个体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整体推进油田企业基层管理工作信息化,实现管理工作理念、工作载体和组织设置形式的创新突破,全面提升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的水平。

围绕这个大目标,在油田企业微信息信息化管理推进实践中应该实现三个具有突破性的具体目标:一是创新工作理念,使信息化格局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信息管理工作从宏观指导向微观管理转变,干部职工个体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干部职工从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组织活动从现实世界向网络虚拟空间发展转变。二是创新“微时代”信息化管理工作载体,从单机独立应用向基于互联网的联网应用转变,从固定的电脑终端向移动办公、移动手机等多形式终端拓展,通过电脑+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短信等载体搭建有利干部职工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增进组织与干部职工、干部职工与干部职工之间的联系,使广大干部职工活动不受时间、地点、隶属关系的限制。三是创新组织设置形式,油田企业的组织设置形式从实体建制向虚拟建制拓展,做到实体建制信息化、虚拟建制网络化。

三、“微时代”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功能

1、合理布局微信息

微信息应该围绕油田企业中心工作和业务实际,涵盖从理论到实际、从政策到务实、从历史到现实、从教育到管理等诸方面,这是加强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强资源建设,针对目前传统网站信息量不丰富、不生动、不贴近干部职工实际的问题,微信息信息化管理应加大微资源建设,这是微信息信息化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

2、研发微信息理论研究数据库

结合油田企业管理、信息通信、检查、业务、政治、行政工作等各方面的业务理论,用微信息突出油田企业管理和业务理论性、权威性、现实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以达到快、短、准的特点。同时,学习借鉴国际国内网络及微信息管理的成功经验,开设微信息教育网络系统。

3、建立科学合理的“微时代”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

当前,传统的行政运行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信息量少、呆板、冗长,缺乏互动,因此要达到吸引干部职工的目的,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做保障。

4、培养信息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与时代前沿科技应用接轨的信息人才队伍,是“微时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使油田企业的技术干部职工既精通网络技术,又掌握油田企业业务理论,还要熟悉当前“微时代”下干部职工的所需所想。

四、“微时代”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体系

1、风险评估。采用风险管理理论识别安全风险、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了解掌握安全状态,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动态措施。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综合判断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

2、安全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应包括组织管理、应急管理、内容审查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制度并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要设立应急管理处置方案,当出现较严重的网络违规行为、油田企业干部职工利用微信息传播非法信息等紧急情况时,需要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应急处置预案等;要严格内容审查管理制度,建立内容安全等级划分标记,坚持谁上网谁负责、谁维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要制定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安全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保障微信息的安全运行和传播,包括用户授权管理、服务器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3、安全服务标准。安全服务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技术层面的安全保障。技术主管部门在整个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应当根据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服务标准,严格监督网络服务商的安全服务过程,对运营维护服务进行审计。

参考文献:

[1]王新帅.新媒体环境下国企新闻宣传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2013(18).

第5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油田 集输信息 自动化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相关部门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的精确率,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还可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安全故障的发生。因此,作用重大,不容小视。下面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主要围绕着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的建设的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建设的优势分析

当前来看,油田集输系统的生产管理数据还不够全部做到信息的自动化传输。还有些许单位依靠报表进行,无法实现直接第一手、第一时间得到参数数据。这样势必造成工作人员工作量加大,同时造成人为因素过多,失误良多,从而对于整个集输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效率的提升都有许多限制和影响。而如果将整个集输系统的参数检测、优化调控都集中于一个全功能、全系统、全智能化信息平台中,实现各站到大队,大队到采油厂的无纸化办公;实时在线检测现场各站生产情况,参数综合对比,对整个油田来讲,特别是油田的集输部门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的建设优势明显,此举旨在实现油田集输系统所有集输站设备的综合调控优化、参数与监测,达到参数的现场数据采集、自动高效优化运行、节能降耗、远程自动监控之目的。集参数监测、参数优化、参数自动调节、机泵自动匹配、自动切换、报警、记录、报表生成、打印、运行保护及运行设置(高级维护管理)于一体,从而准确、快速、高效、方便的实现集输站的自动化运行管理。创建油田集输系统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远程数据共享及运行参数综合调控优化。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的建设必然为油田集输系统的管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然会对该项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的建设就是二十一世纪油田网络管理、油田现代化管理的缩影,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的建设将标志着油田集输系统管理已步入高科技时代,必然会为整个油田的数字化、现代化、网络化、高科技化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平台的建设探讨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平台要通过联合站现场数据采集监控网、前置数据采集网、系统优化工作站、数字平台网的三级网络系统。创建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集输大队飞雁滩联合站集输系统综合调控节能优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远程数据共享及运行参数综合调控优化调控。

1.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平台数据网的建设。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平台数据网包括五个工作站与一个可扩展服务器,主要有:服务器、泵效优化工作站、加热炉优化工作站、参数远程监测工作站、运行参数调控工作站、大队长工作站,它们处理来自前置数据采集机的各个联合站及综合调控系统的数据分类采集,便于数据的处理和优化;采集的数据及时准确的传输到服务器,在由服务器完成相应数据和各工作站的互连,并通过服务器链接到管理局局域网的链接,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2.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平台前置数据采集网的建设。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平台前置数据采集网主要负责收集来自于各个集输站的所有监控参数的数据及将信息平台的命令传送至各联合站,采集方式为无线扩频通讯数据采集方式。经过前置机对各联合站和其它参数系统的自动收集、判断、优化、处理数据中的伪码、误码、乱码等可能出现的传输错误等问题,自动打成数据传输包,传至信息平台服务器,由服务器传输到各个工作站进行单项数据处理及运行管理。扩频通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通讯方式,它利用高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可靠性及抗干扰性高等优点。

3.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平台现场数据采集网的建设。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平台现场数据采集网也就是各个集输站现场测控网的建设,其目的质在让负责联络各测控单元与相应测控点的数据传输;对每个调控对象进行优化运行控制,各调控单元独立运行,但运行模式受信息平台的指挥与设置,从而提高了整体系统可靠性;各站中控室主站通过现场四八五总线对各测控单元进行高级管理和运行监测,并由此采集到全站所有运行数据,监测整体系统运行,同时,通过主控机可实现报表、管理、历史数据查询等高层管理。

三、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建设探讨

1.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监控系统介绍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上、下位机方式,在现场采用多级CPU进行控制处理,各I/O模块对输入输出信号能提供四千伏的隔离,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灵活性优于其他系统。系统的上位机主要由工控机、控制软件组成;下位机主要由控制器、智能板、I/O模块组成。上位机与控制器通过每秒百兆以太网进行通信,控制器与智能板通过RS485进行串行通信,I/O模块直接插在智能板上。控制软件从上位机通过以太网下载至控制器。该控制系统的特点如下:一是可靠性高、二是可维护性高、三是智能化、四是实用性强。

2.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监控系统构成

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监控系统有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两级控制,上位机控制设在主控室,负责全站工艺流程数据管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将控制岗位划分为分离器岗、计量岗和外输岗,每个岗位均设现场控制机一套,负责工艺流程显示、数据采集与控制。

现场控制单。现场控制单元分布于联合站的各个岗位,负责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策略的实现,是智能联合站的核心部件。其采集数据主要包括:每台分离器的液位、入口压力和温度、出口汇管压力和温度、脱水泵房和外输泵房的进出口压力、温度、流量泵的电流和电压、每台流量计的来油温度和压力。

3.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监控系统上位机监控站

上位机监控站可以通过组态构成各种功能画面,借助于这些画面可以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视及控制。它主要显示参数总貌、工段、细目、趋势、流程图画面、设备启停状态及PID调节功能、系统显示画面示意及各种报表功能,系统数据覆盖了全部生产装置和生产环节,便于形成完整的实时生产管理系。联合站的数据通过网络,实时进入信息中心的数据库中,通过分析软件,可及时形成各类分析图表。使用标准的网页浏览器可以对系统信息进行监测,生产运行情况、设备情况、计量数据、油气产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四、结束语

综上,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的建设,优势明显,既能提升相关部门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又能提高工作的精确率,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还可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因此,作用重大,不容小视。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主要谈了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的建设的优势,如何组建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网络和监控网络等相关问题,希望浅显的论述能为这一问题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莎萍;油田集输站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巩超;CGSE-ES冗余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第6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油田;基层;党建

0 引言

信息化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转换,可以缩短时空距离、降低时空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空前地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共享程度、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消除了由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矛盾。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穿透力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即时性、开放性、群体性、扩散性、综合性。

1 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全国大部分的油田企业,尤其是一线的工作单位,往往分布在偏远地区,远离城市。近年来逐步在加强油田基层单位的硬件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了网络建设、多媒体建设,为一线职工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物质文明,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也为油田基层党建公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搞好油田基层党建工作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和趋势。以往的信息化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夯实油田基层党建工作,成为油田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在信息化时代加强油田基层党建工作仍然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探索,以适应信息化时代新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总结油田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方向和原则,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性。

2 信息化时代油田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一方面是油田基层党组织远离城市,周边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充分的物质生活条件,接触新鲜事物的容易产生滞后;另一方面是有的党支部视野不宽,创新不够,只满足于发展党员、收缴党费、办办黑板报,对党员群众难以形成吸引力。

2.2基层党组织不能及时跟进党建理论的发展,导致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没有及时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新变化、新要求,工作上没有突破;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思想教育缺乏说服力,不能及时传达和学习我党的理论,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3 分析油田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1不能在第一时间跟进党建新理论和新发展,党务政工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管理体制趋向于扁平化,政工管理人员相对减少,但基层政工工作量并没有减少,这就要求党务政工干部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还要学会利用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各种资源。既要会学习,还要会做思想工作,以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再有,目前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虽然工作责任心较强,但完成工作基本上还是老方法、老思路,缺乏有效的创新意识。

3.2信息化条件下的相关制度建设滞后。随着信息化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运用,基层党建工作也积累并形成了一些规章制度,在信息时代下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也有了很大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逐步深入,信息时代下的基层党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然而,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相关制度依然比较滞后,不能适应广大一线职工己经发展了的思想文化需求,更不能适应互联网络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新技术层出不穷,以油田网络门户网站、博客、微信等多种网络社区的迅速崛起,更是对BBS等限制进入标准的滞后规章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3信息化条件下的油田党建工作的经验不足。在信息化时代下,无论是党建模式、党建载体还是党建方法,都是一个相对全新的领域。从油田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个发展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很难要求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完全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很多油田基层的党建网站在维护上都偏重使用,缺少长效的运行和开发,更谈不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对党建理论的摸索、创新。建立一个党建网站,需要电脑终端、服务器、光缆等物质产品与其配套,还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这些都成为制约建好党建网站的最大因素。目前党内的教育方式还不能适应这一趋势,很多地方的党建都处于比较传统的方式,靠固定的场所和成堆的文件、会议来获取党建知识。

4 信息化时代油田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

4.1把握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把信息化条件下油田基层党建工作放在油田整体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创新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就是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实效性、增强影响力,是突出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党的网络建设,可以扩大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巩固党的政治优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化条件下油田基层党建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广大一线职工参与性和互动性提高,使得突出矛盾和情绪的多样化在网络上集中的展现。但是不能因为这些矛盾以及多样化的形式和挑战,就忽视信息技术的存在和发展。

4.2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油田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于转变油田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网络教育观念、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网络能力是网络文化时代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最严峻挑战。传统的教育手段既无法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也难以满足油田一线职工的思想成长需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正视网络思想渗透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环境下油田基层党建工作,针对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利用网络信息开展远程教育。高素质的基层党建工作者是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党建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党建网站建设、网络文化虚拟社区、BBS、博客、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者素质的工具,主动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敏锐的鉴别能力,帮助广大一线职工解决实际问题,防止他们受到网络垃圾文化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4.3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工作方法、管理机制。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高油田基层党建工作,是信息时展的客观要求。它不仅拓宽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域,也提供了基层党建工作下新形势和新发展的契机。要按照“具体化、形象化、人性化、多元化”的整体要求,不断推进油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内容和考评机制创新。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既培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水平,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又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和应用高校党建工作经验能力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党建的管理,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舆论阵地,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创新。油田基层党建管理既包括对人的管理,也包括对党组织的管理。通过建章立法来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各级工作人员管理,既要能有效发挥高校党员自身的积极性,又要保持党内民主。

5 结语

党的建设是一项顺应时展,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在信息时代,油田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无疑有利于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传递党的信息,加强党内民主、党外监督提供了全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第7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油田 物资管理 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37-02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现代物资管理要求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作为生产规模迅速、持续攀升的大型采油厂,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以超前的意识和开放的眼光把实行物资管理信息化提升到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大力开展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通过不断摸索和改进,为油田生产建设物资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油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背景及产生

在推广信息化之前,油田物资管理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在衡量一个单位物资管理能力的信息化方面更落后,造成了工作程序繁杂、业务迟缓、效率低下等现象,且存在很多管理漏洞。突出表现在:一是设备及人员利用极不充分,信息很难共享,造成巨大的资金和人员浪费;二是反应迟缓、效率低下,物资管理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实时控制,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上述状况,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关注,并投入大量资金对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进行扶持,拉动了物资管理系统发展,为物资管理行业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

2003年,长庆油田公司正式建立并投入使用物资信息管理网络,该网络是集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合同、调拨、仓储、供应等主体业务于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在油田物资采购和日常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网络化物资管理的推广应用有效的规范了业务流程,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在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和料库工作中得到全面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长庆油田公司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透明化,降低了综合成本,提高了公司的整体效益和效率。

三、采油三厂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结合实际,统一部署,积极构建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物资的信息管理就是对物资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也就是将物资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产生,传播到利用的过程。同时对涉及物资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品牌、价格、技术、双方信誉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情况下,采油三厂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应用而生。

采油三厂在电子商务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对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为了进一步推进并深化物资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全面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水平,厂里组织召开物资信息化应用技术研讨会,并深入到各基层单位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厂物资信息化应用的基本原则是: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务求实效,实现效率、效益共享。同时也明确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是:基于统一标准规范的要求,实现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全厂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要以规范统一为最终目标,涵盖物资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要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及相关周边系统的标准化集成接口。基于以上认识,按照《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管理办法》,厂里对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开做出了安排和要求,并立即着手实施。

目前,在油田公司物资装备部的领导下,该厂物资信息化管理工作已由最初的摸索建立阶段进入了成熟应用阶段,通过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综合管理、编码管理等几个信息管理子系统进行有效地整合与集成,建立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递机制,发展了相应的功能连接,从而实现了对物资管理中心业务的统筹运作与科学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构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深远意义和影响。目前,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用成果的主要标志是人员素质复合化、基础数据标准化、管理流程规范化、业务处理自动化。物资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业务中,提高了物资采购效率与管理水平,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应用队伍的素质。可以说,物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从理念上、从根本上推动了油田物资管理水平,开创了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的一种全新的物资管理模式,其意义和影响可谓极其深远。

四、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不能达成同步统一,不容易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即让信息与业务系统结合,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信息的采集问题。比如:物资早已入库,但物资验收单还没有录入;物资早已出库,但物资发料单还没有录入。采购物资到货后,必须由收货单位出具《直达物资现场交接单》并送达物资管理部门后,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依据交接单办理网上验收,同时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心的专人对单据进行汇总,办理结算手续。由于我厂各单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点多线长),物资从运达生产现场至物资验收单的最后结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客观上影响了验收单据的处理速度,没有真正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同时,还不能够做到大规模的信息共享,因此,信息用于决策的部分还不多,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物资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以基础性信息化为主。

2.系统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经过几年的运行,应该利用该系统对日常工作中(采购、库存、运输、供应商、结算)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优化的工作还未开展。这是一个要求较高的模块,可能会涉及到整个流程和日常业务操作的再造,因此,只有对业务深入了解,保证系统的实时、高效,才能满足进一步优化的要求。

3.由于油田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业务量大,物资管理网络对信息处理的速度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对物资供应市场的信息变化反应迟钝,更谈不上决策的科学性。用计算机来管理物资不能照搬人工管理模式,做人工管理的翻版,而是应根据物资管理的目标对人工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借助信息技术使企业的大量基础数据共享,以信息化推动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准确率,利用科学化管理思想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4.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不单单只是运行一套软件,而是管理流程、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物资采购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融入到实际业务中,并坚持不懈地推进,才能见到更明显的效果。由于我们现在的物资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以基础性信息化为主,加之油田所在的特殊的地理区域和巨大的物资流量,且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个别环节把握不准、操作不当。

五、相关建议及设想

虽然我们在物资管理信息化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要想健康、快速地发展,就要在物资管理的思想和手段上向科学的、更先进的方式靠进。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在看到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对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且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的现实,影响了物资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有效结合。这一切均是我们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及设想:

1.在信息系统中,集中型控制系统能够导致全局最优,而分散型系统只能导致局部最优,因此,要尽快组建起较大范围的物资流通网络。通过对客户资料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使各单位之间实现物资流通机能的整合,单位和单位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业务上有协同的要求,同时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库存信息是公开的,采购不再是一次次的招标来完成,而是自动补货,从而在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实现跨单位界限的整合。

2.建立有利于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政策环境,并发挥辐射带作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从信息体系建设入手,将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降低运作成本。

3.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成熟的供应链战略必须考虑供应链各环节的相互作用,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在实施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对所有可以调度的运输工具进行调度管理,提供对货物的分析,配载的计算,以及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

4.充分改进现有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处理能力,为客户提供一套自动结算费用程序,由客户在网上自动办理结算,降低结算业务工作量、提高结算业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引进新理念,培养复合型物资管理系统人才。要发展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引进先进的物资管理技术。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对物资管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

总之,现代信息方便快捷的特征,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供求信息得到更快的传达,资金也得以加快流转。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只有依靠管理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时代,我们应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物资管理,把物资管理当成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制定前瞻性的物资管理战略、搭建好物资管理组织结构,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物资管理队伍,运用现代的、科学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理顺物资管理流程,使物资管理系统在保证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简化日常事务,降低运营成本,使现代物资管理成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8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系统设计;信息分析;Oracle数据库;数据结构;GIS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800-04

The System Design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Database for Changqing Oilfield

LI Juan, GUO Kang-liang, HE Zhen-ming, TANG Jun, YAN Ke-wei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Changqing Oilfield information analysis database system using ORACLE database,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on the original field information storage, graphical management, and through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accomplish the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nalysis, obtained laws to assist in the future the work of decision making. Development through information analysis system will make that fiel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re scientific and convenient.

Key words: system design; information analysis; Oracle databases; data structures; GIS

随着当今计算机数据库和数据仓库,GIS等技术的发展,利用大量的、全面的生产历史数据,将其存储在数据(仓)库中,进行新数据的录入、历史数据的分类提取。然后借助相关数学方法对生产信息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进而总结规律。GIS图形化管理工具的运用也能帮助直观、便捷的处理各类信息。这些先进的技术必将给油田的发展带来二次的飞越。油田信息化将大大提升油田生产、管理水平,为油田生产发挥巨大的效益,成为公认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数据管理需求

油田信息化建设是改变传统的油田生产经营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作业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工作方式。油田的管理首先要对油田的各类海量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数据是油田的资产和宝贵的财富,但由于以前是人工管理,现在存在了资料的保存介质多样、数据格式多样、数据冗余、数据管理繁琐、数据应用不便、不能共享等各种问题。系统将以数据库技术,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直观合理、科学便捷的实现油田地质研究、数据管理、自动化监控、经营管理、部门管理等。

1.2 生产需求

长庆油田属于低渗透砂岩气藏,这类气藏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关系负杂、非均质性强、气体流动启动压力高、单井产量低等特点,压裂是这类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的主要手段。只有搞好气井的压裂,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提高油气田的产量。因此做好压裂前各项技术的准备,如选井选层及综合地质研究,为优化施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压裂以后做好压裂效果评价,正确科学的对压裂效果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压裂施工方案[1]。系统可以将油井的复杂性整体客观地展示给管理者,用户可以把复杂的压裂数据和地质情况转换成直观的分析曲线,可简单便捷的确定分析油藏,直接设计井位和压裂开发方案,可以实现桌面化的油田研究、管理、指挥和决策,能够获得不同思路的建模和模拟结果,从而达到降低风险,优化决策的效果[2]。

2 系统体系结构

计算机应用结构分为:Client/ 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2.1 Client/Server模式

C/S模式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体系结构的信息处理模式,具有较强的信息共享能力。这种结构的配置较为灵活,每个用户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需要在每一个Client端安装特定的应用程序,限制了Client端的灵活性,而且存在Client端跨多平台时不灵活的问题,因此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S网络运行模式操作复杂,对系统维护人员要求高。这样对于一般的部门往往会出现因为管理人员的维护不当而使系统出错甚至使系统崩溃。另外C/S方式对网络要求比较高,一般适用于局域网内部使用。

2.2 Browser/Server模式

B/S结构扩展了客户机/服务器的概念,使开发者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到Web服务器端后台应用的开发,省去了客户端前台交互界面软件的开发,上网用户使用通用的多媒体浏览器(如IE)就可进行信息访问和交流,数据操作和程序运行都在服务器中完成,实现客户端的零安装和零维护。这不仅可节省开发费用和加快开发进度,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跨越多平台的开发。由于数据访问是实时的,当多用户并发访问、传输数据量较大时,易造成网络堵塞,降低访问速度。

鉴于B/S方式和C/S方式各具优缺点,系统采用以B/S为主,C/S为辅的网络结构模式进行系统结构管理(见图1),为各部门业务的开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信息室,由于要负责数据更新和系统的维护等工作,涉及大量数据的处理,提供C/S模式,以充分利用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对图形数据具有很强的处理和编辑能力,对于空间数据的存取效率高的特点,方便用户开展管理工作[3]。对于各处室业务人员日常办公,由于办公地点分布地域广、工作人员的素质差异较大,为其提供B/S模式,通过局域网访问信息中心。所有日常办公操作可通过浏览器完成,可大大降低对基层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要求。

3 系统功能设计

数据库系统在功能结构上由服务器、管理平台和客户端三部分组成,管理平台和客户端通过TCP/IP协议与服务器相连。服务器主要用于数据库的存储、数据库信息调用的服务。并选用国际通用的、能提供对大块数据体支持的Oracle数据库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分布式网络数据库要求。管理平台与客户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通过内部网络与服务器相连,通过软件平台调用服务器上数据库的信息。功能模块的设计上,按照功能的不同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基础资料的管理部分,图件数字化部分,分析决策部分;其中各个部分又依照具体功能分成了不同的子系统来实现具体功能。子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与显示子系统、基础数据统计查询子系统、数理统计方法库管理子系统、压裂措施选取辅助决策子系统、数据接口子系统、生产分析结果管理子系统、图件数字化子系统、专题地质图件绘制子系统等等。

3.1 基础资料管理部分

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系统维护、基础应用管理、数据显示等功能模块来负责对以往的油田各项信息资料数据进行存取、录入、更新以及维护。这部分主要是借助ORACLE数据库各种功能的来管理和实现,类似一般的数据库管理。

3.2 图件数字化部分

主要是采用C/S结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组件二次开发,图件数字化子系统实现了地图显示与浏览、图像导入、图像校正、空间参照系的设置、图形输入与编辑、常用数据接口、图件排版与输出等功能。并且联同ORACLE查询功能来实现图形与属性互操作的管理、查询、修改功能。

3.3 分析决策部分

这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建立服务于压裂效果评价与措施选择的方法库,为基础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借助了相关的数学分析方法能够对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线性、非线性)、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其中运用了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于分析油层参数、措施参数与措施效果之间的协同复杂关系,为措施效果评价、措施参数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由于压裂效果与其影响参数之间大多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难以用传统的数学表达式来描绘;又由于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某些因素之间存在交叉影响现象。因而可以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解决这类高度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在处理参数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时,利用网络上各神经元的参数(即复杂的网络结构)来表达知识,而不是用传统数学中的简单表达式;通过调节网络中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系数(即参数的权值大小)来解决参数存在的重复和主次现象[4]。

4 数据库结构设计

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数据库是本系统的基础,将实现系统中各种空间、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支持系统中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总体上,本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成果数据三大部分。基础数据由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组织机构数据、工程基础数据组成;业务数据主要由长庆石油勘探局井下技术作业处生产信息系统中的压裂、试井、分析生产数据构成,另外还包括收集整理测井成果数据。分析成果数据是该系统的核心数据,通过运用本系统提供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对现有油层数据、测井数据、试井数据等评价分析获得,是系统进行压裂效果评价和压裂方案设计的数据基础。

4.2 数据库系统设计

系统选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就是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是一种目前广泛被采用的系统开发方法[5]。数据库是本系统的基础,将实现系统中各种空间、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支持系统中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

从数据的形式来说,本系统数据库中既包含传统一维表格数据又包括新采集的二维图形数据。为了便于二者的管理和维护,需要设计统一的数据模型将二者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维护[4]。利用国产GIS软件MapGIS空间数据引擎SDE提供的强大功能,可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在商业数据库软件ORACLE中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同时也保证了本系统数据库与井下处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兼容性。从数据的来源与用途来看,本系统数据可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成果数据三大部分,因此,逻辑上划分为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分析成果数据库三个子库。

1)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包括维护系统和系统业务运行的各项基础数据,包括工程基础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组织机构基础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等。

2)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是井下处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设计、生产记录和生产成果数据,主要包括压酸挤数据、测试试井数据、生产分析结果数据、测井综合数据等。

3)分析成果数据

分析成果数据是本系统中用于支持压裂效果评价与方案优选的数据基础,包括评价分析样本数据、评价分析因素相关系数数据、评价分析方法数据、评价分析成果数据。

4.3 数据表结构设计

每一口井的信息种类不尽相同,同时,每一口井的单个信息可能有多次测量。并且测井信息在不断的更新中。这就要求数据库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在统一了测井信息数据格式的基础上,在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下,采用嵌套表的方法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6]。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库中井的数量庞大。这就要求测井信息数据库有良好的结,达到尽量提高效率的原则。基于此,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数据库表结构形式[7]。

4.4 数据信息关系设计

系统采用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于关系表的存储方式,并采用星型存储模式,这种模式可为数据仓库提供优越的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在创建数据仓库的过程中,选定的主题为压裂效果无阻流量,在数据仓库中存在维表和事实表,两种表间利用维的ID连接[8]。

5 系统的关键技术路线

5.1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OOA&D)方法

系统分析与设计将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OOA&D)方法,确保系统设计与开发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开发出规范化的、具有较高可移植性、可靠性的软件,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

5.2 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是采用关系数据库或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数据管理功能,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操作,同时可以利用关系数据库的海量数据管理、事务处理(Transaction)、记录锁定、并发控制、数据仓库等功能,使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一体化集成。系统将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确保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集成。

5.3 全组件式GIS技术应用

GIS融入IT除了将空间数据交到关系数据库中进行管理以外,开发客户端时,还要考虑使用全组件式的GIS。全组件式GIS软件将GIS的功能从数据输入、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查询显示、分析和制图输出全部封装成组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由定制操作方式和界面。用户可以将GIS组件和其他组件放在一起,采用通用的开发平台,如Visual Basic、Delphi、Power Builder、C#等,而不再受GIS二次开发语言限制。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二次开发,同时增强了二次开发的扩展能力,使得后续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基础数据的衔接变得方便简单[7]。

5.4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数据挖掘能自动在大型数据库里面找寻潜在的预测信息。传统上需要很多专家来进行分析的问题,现在可以快速而直接地从数据中间找到答案。数据挖掘工具可以根据过去大量的数据找出其中最有可能对将来的发展最有价值的信息,并辨认出那些隐藏着的模式。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让现有的软件和硬件更加自动化,并且可以在升级的或者新开发的平台上执行[9]。

5.5 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思维的直观性思维:1)信息是通过神经元上的兴奋模式分布储在网络上;2)信息处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同时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来完成的。这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神经网络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多因素的非线性问题[8]。

6 结束语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要具体的考虑到数据库表的各项数据内容的结构,设置方便开放的数据接口,方便系统的二次开发与维护。各类数据平台和软硬件要更加通用和开放。

参考文献:

[1] 肖昆.低渗透气藏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3.

[2] 刘拥军,杨永发,朱春红.长庆油田测井信息数据库的系统设计[J].测井技术,2005,26(3).

[3] 张晓林,侯宝稳,吴宝江.数据库系统管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吴亚红,李秀生.人工神经网在压裂选井及选层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2001(25).

[5] 王晓莲,顾娟,王颖,等.大庆油田测井数据库系统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26(2).

[6] 袁鹏飞.ORACLE8i数据库高级应用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7] 张帆.基于.Net 平台WebGIS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长沙:中南大学,2008.

第9篇:油田信息范文

以油田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确立系统目标、掌握系统需求、进行系统开发3个方面,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为油田企业提高设备管理的经营效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某油田公司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生产年月的不断增长,下属的设备种类和数量正在逐年大幅增加,原来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明显无法适应实际的需要,并且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资产登记方式落后、设备信息传递不畅、运行报表严重偏差、维修费用逐年增加等。为了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效益,需要开发一套适应油田企业现代化设备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一套信息系统的开发,大致需要经历3个阶段:确立系统目标、掌握系统需求、进行系统开发。现就每个阶段应开展的工作简要探讨如下。

一、油田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在制定系统目标时不可贪图功能多、系统复杂,要根据油田企业自身设备管理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系统目标,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开发的进度以及后期的使用。

1.规范设备信息登记使设备在购置、使用、保养、修理、报废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能够得到规范的记录,便于管理和操作人员简单、快捷地查询、浏览、下载所需的设备信息,并能生成灵活多样的报表。

2.方便设备信息传递要建立完整、高效的设备管理信息处理流程,对备品、材料计划、领用审批等进行全面记录,实现整个系统数据的高度共享,确保设备管理各环节工作顺利进行。

3.提供设备运行支撑及时反映设备运行、使用及配件、耗材储备等情况,便于管理者合理调配、采购资源,避免无故停机等现象的发生,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4.保障设备维修进行使用户及时掌握设备故障及事故情况,以便企业合理调度人力及物质资源,对设备故障、事故进行快速处理,进一步缩短维修的时间。

5.具备良好操作功能首先,要本着“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简洁大方”的原则,按照油田企业设备管理特点,进行系统的页面结构的设计;其次,要具有合理的系统架构,便于维护和升级,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设置,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油田企业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

1.设备综合管理将原来单一的设备管理模式扩大到包含设备购置、安装、运行、保养、修理、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管理,通过对各项数据的汇总分析,得出设备的消耗水平、维修周期等数据。以此为基础,开展科学的预防性维修、经济化管理等,全面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

2.图片档案管理改变原有设备纸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量少,记录形式单一等缺点,将设备的图片信息集成至设备的基础信息中,实现可视化管理。

3.备品配件管理建立备品、配件台账,及时反映库存、领用及余量动态情况,实现集中监督、规范管理,防止流失、堵塞漏洞。

4.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减少纸张使用,缩短管理周期,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智能管理。

5.加快流程运转对现有的各项设备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优化、补充与完善,确保其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新模式下高效顺畅运行。

6.实现动态管理设备各项基础、运行、备件等信息发生变更时,要能及时进行数据库的更新,确保使用者及时掌握设备的动态信息,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1.系统结构及开发技术系统采用当今流行的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的工作界面是Web浏览器,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数据,这样既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工作量,又降低了用户的总成本。系统采用微软公司ASP+IIS+SQLServer技术进行开发,ASP(ActiveServerPage,动态服务器页面)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服务器端脚本编程环境,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页面或Web应用程序;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Web服务器组件,它提供的服务可分别用于网页浏览、文件传输、新闻服务和邮件发送等方面;SQLServer2000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在性能、可靠性和易管理性等方面都表现十分出色,是目前最流行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应涵盖设备寿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应包括以下模块。(1)设备购置模块。应包含设备购置计划编制、费用审批、合同归档、验收记录等功能,是设备寿命周期的开始环节,对发挥企业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2)设备资产模块。应包含设备编码、名称型号、投用时间、资产原值、设备图片、设备报废等设备基础信息登记功能。可根据投用时间、单位分布、现有数量等需要,进行分类统计,并生成报表,以便企业人员及时掌握设备的基础信息。(3)运行记录模块。应包含设备完好状态、运行时间、故障情况、消耗数量等记录功能。经过系统运算,可生成设备完好率、利用率、故障率、新度系数等报表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养周期计划与设备点检计划。(4)维修管理模块。应包括请修申请、部门审批、维修记录、统计分析等功能。可对设备维修频率进行统计与分析,自动生成设备检修周期及其他维修记录报表,便于企业加强维修管理、降低维修费用。(5)设备备件管理模块。应包括备件计划、采购、入库、储存、领用等管理功能。可根据使用单位、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等进行分类统计,在备件储备低于警戒线时,自动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进行采购。(6)搜索查询模块。应提供多种多样的查询方式,如部门、类别、日期、费用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方式查询设备的相关记录。其中包括资产信息、运行记录、维修情况等,可将查询结果以报表形式输出,并提供打印。(7)系统管理模块。应包含管理权限设置、系统参数设定、设备类型定义、用户密码管理、数据备份恢复等功能。通过该模块可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管理,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